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的必要性
浅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部长论坛BUZHANGLUNTAN浅谈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文/锡林郭勒盟委统战部马峰一、选题背景语言是人的现实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民族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象征,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我们应当重视和花大力气保护的财富。
但是由于当前各种主流文化、强势语言以及全球化、互联网等对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冲击,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现状堪忧,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一定影响。
本文从少数民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切入,深入分析少数民族语言在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论述新时代下怎样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少数民族语言事业。
二、语言的本质及其价值对于语言,我们十分熟悉,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语言。
但是我们很难准确地对语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语言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人们能够借助语言来了解相互的意图,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其次,语言是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它能够将人类的文明进程记录下来,供人们反思和探索,属于一种社会现象;第三,语言又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的创造,是一种特有的事物。
虽然动物也会发声,也会用声音来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但是这种声音较为机械,不能称之为语言。
语言与绘画、艺术、建筑、文学等意识形态一样,是人类感情和思想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早在18世纪,赫尔德、洪堡特等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就发现并阐述了语言与思维之间、语言与文化之间以及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
赫尔德和洪堡特通过比较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比较不同民族(族群)语言结构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出人类的思维具有语言性的观点,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并决定和影响思维;他们还通过考察各民族语言,乃至文化在历史中的12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卒脇瀑GLUNTAN演进和发展,发现了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发展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指出人类通过语言来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了“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语言是人类发展的历史纽带”等观点。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0.07.03•【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2000年7月3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家镠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作如下说明:一、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
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在营销活动中乱造音译词;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也很突出;不少出版物、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大量事实说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没有法律,只靠政策性文件,规范性差,权威性小。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50年代,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
1986年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以规范化、标准化为主要标志的新时期,在推广普通话、社会用字管理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创造了一些新的经验,各地先后出台了4个地方性法规和26个行政规章,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奠定了基础。
小议民族立法在立法体制的作用

小议民族立法在立法体制的作用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族立法在立法体制中也显得日益重要。
近年来,由于民族和地区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民族立法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会对于民族立法在立法体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增强地方立法的权威性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民族地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这就对民族地区的立法权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没有民族立法作为补充,地方立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民族立法在立法体制中的作用,就在于加强地方立法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为地方立法提供更加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从当前的法律实践中看,各地立法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立法的滞后性和不同步性等。
民族立法的制定,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加充分的立法参考,增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立法水平。
二、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社会经济困难的地区。
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权益保障,就容易出现社会冲突和矛盾。
民族立法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法律保障。
例如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制定的,这为少数民族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并且也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自治权。
同时,民族立法还可以通过调动地方政府、统筹地方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助力民族地区发展。
这一点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发展意义深远,是非常必要的。
三、促进民族和谐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常常受到不同的限制和制约。
这时,民族立法在立法体制中的作用就是:为民族和谐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可能性。
例如,我国在促进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和谐等方面制定的各项法律、政策、措施,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方面,都是对建设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积极意义的。
综上所述,民族立法在立法体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它是加强地方立法权威性、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当然,民族立法的制定也需要遵循合法、公正和适当的原则,既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与标准。
是否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首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是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的需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这些语言和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语言和文化就有可能逐渐消失,导致民族文化的单一化。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萨普尔·沙皮罗曾经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消失了,那么这个民族的灵魂也将随之消失。
”。
其次,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如果某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得不到保护,就有可能导致这些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受到威胁,进而引发民族矛盾和冲突。
因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国际社会也普遍认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世界语言报告》中指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是维护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因此,各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反方观点,不应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首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增加社会成本。
在现代社会,通用的语言对于各种社会活动非常重要,包括政府管理、教育、商业交流等。
如果过多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就有可能增加翻译和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对社会经济造成负担。
其次,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加剧民族主义情绪。
在一些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往往伴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甚至会引发民族分裂和冲突。
因此,过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可能会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造成威胁。
最后,国家资源有限,应该优先保护通用语言。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应该优先保护通用语言,以便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可以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保护,但不应该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
综上所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必要的,但也需要权衡各方利益,避免出现过度保护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文件概述1.国家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性1.1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国家语言文字法是国家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法律文件,对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规范化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沿革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制定2.1 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历史背景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规范使用,促进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
2.2 国家语言文字法的立法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于1988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是我国宪法、因文字法令,也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内容3. 国家语言文字法的主要内容3.1 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了国家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包括公共场所、政府机关、媒体、教育机构等。
3.2 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了对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收集、整理和传承的规定。
3.3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定了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包括标准汉字、普通话的规范使用等。
法律影响4. 国家语言文字法的社会影响4.1 促进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规范化使用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实施,促进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规范化使用,提升了汉语的地位和影响力。
4.2 保护了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实施,保护了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促进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法律问题与建议5. 国家语言文字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5.1 法律宣传和执行不到位国家语言文字法在一些地方的宣传和执行存在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执行力度。
5.2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国家语言文字法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结语6. 国家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性和意义国家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对于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规范化使用,促进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继承和发展研究[摘要]语言文字不仅是识别民族种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对保存和传播民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随着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加快对其保护的步伐。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发展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分析及研究意义11概况分析语言方面,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
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
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文字方面,除回族、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文字,如傣语使用4种文字,景颇族使用2种文字,故29个民族共使用54种文字。
在少数民族中,或是各民族杂居的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有的出现重视汉语、忽视母语的倾向,不愿让自己的子女进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因为他们担心子女以后进大学、找工作、出国留学有困难。
在民族地区的一些中小学,民族语和汉语授课的比例中,民族语的比重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书刊、报纸、杂志数量偏少,少数民族群众获取信息的通道明显不畅。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如云南省的纳西语和仙岛语、贵州省的仡佬语、湖南省的土家语、四川省的彝语以及中国东北部的满语、鄂伦春语以及赫哲语等。
12研究意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不同特点的总和。
是该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总和。
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历史经验依赖语言文字代代相传,并记录着人类知识的一个侧面和局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中 法 制 建 设 存 在 的 一 些 问 题 , 并 针 对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少 数 民族 文 化 权 利 本 身 具 有 的 一 些 特 质 加 以 分 析 ,以期对 完善 我 国 的立法 有所 裨 益 。
一
2 农 民 #- 打 工 改 变 了 乡 村 传 统 文 化 生 存 . 1 出 的 社 会 基 础 。 当 打 工 成 为 农 民 改 变 现 有 贫 困生 活 水 平 走 上 致 富 之 路 的 手 段 时 , 西 部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的 富 余 劳 动 力 纷 纷 涌 人 东 部 沿 海 发 达 城 市 。农 民
了改 变 。
了 极 大 的 改 善 ,但 如 果 从 文 化 的 发 展 上 看 ,在 现 代 化 、城 市 化 及 工 业 社 会 文 化 潮 流 的 冲击 下 ,体
现 民 族 特 色 的 民族 传 统 文 化 正 大 量 流 失 ,不 少 民
族 的 服 饰 、语 言 、传 统 民 居 、歌 唱 艺 术 、 民族 舞
的 意义 。
关 键 词 : 少数 民 族 ;文 化 权 利 ; 法律 保 护
改革 开放 3 年 ,中 国在 保 护少 数 民族 文 化 0
权 利 法 律 的 过 程 中所 作 出 的 努 力 有 目共 睹 , 可 是
发 生 巨 大 改 变 ;x 歌 、 听 故 事 、 编 织 手 工 艺 品 、 l ,
1 城市 化影 响 着 少 数 民族 居 民传 统 的生 产 . 生 活 方 式 ,使 传 统 文 化 越 来 越 受 到 轻 视 ,其 自有
的 传 承 者 也 E渐 变 少 。 由 于 现 代 化 、尤 其 是 城 市 t
化 步 伐 的 加 快 ,特 别 是 由 于 电 的 使 用 和 电 视 的 普 及 ,不 但 乡 村 各 族 群 众 耕 作 制 度 和 生 产 方 式 正 在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这部法律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
它的颁布,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1986年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推动了语言文字健康地向前发展。
但是,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混乱的现象,如有的地方方言盛行,社会上乱写不规范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语言文字工作无法可依的状况亟待改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标志着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将全面走上法制的轨道。
这对于进一步普及文化教育特别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将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由什么部门起草的?由谁公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由XXX起草的。
起草工作于1997年二月正式启动,2000年4月完成。
这部法律是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XXX主席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正式公布的。
3.《国家通用言语文字法》是何时公布的?自何时起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导思想是:(1)与宪法等有关法律保持一致;(2)坚持新时期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3)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中,要体现主权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