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疾病
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医学知识)

医药医学
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指患者伴有易患因素,包
括腹部手术、腹部钝伤、口服避孕药、感染、门脉 高压或高凝状态等。发病较突然,上腹部或脐周痉 挛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 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并迅速进入循环衰竭状 态。
医药医学
12
急性肠系膜缺血CT表现
常见CT表现无特异性,特异性表现少见,依 赖于病因、血管缺血严重程度、范围、部 位
医药医学
52
肠系膜血管旋转不良
钡餐造影 :旋转肠管呈螺旋形 肠旋转不良,血管呈旋涡状
医药医学
53
肠系膜血管旋转不良
肠旋转不良,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围绕主干逆时针旋转720°
医药医学
54
肠系膜
血管旋 转不良
医药医学
55
其它:肠系膜上动脉瘤
医药医学
56
小结
肠系膜血管病变为常见急腹症病因之一
双期及CTA为检测肠系膜血管病变较为敏感技术: CTA可以显示肠系膜血管改变,而且可以显示血管 外改变:肠壁、肠系膜改变等。
该病可累及小肠或/和大肠,可谓弥漫性, 局限性,浅表性或透壁性
医药医学
13
SMA栓塞CT表现
肠系膜缺血中占40%-50% 原因:SMA以斜角发自腹主动脉,易引起
栓塞 1/3病例有其他部位栓塞史 直接征象:SMA充盈缺损 间接征象:肠系膜或肠壁不强化
腹部血管解剖

胆囊三角:解剖学上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下缘三者构成的三 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三角)。该三角内常有发自肝右 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
2、胃十二指肠动脉:自肝总动脉发出,经十 二指肠上部的后面,至幽门下缘处分为胃网 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动脉。
分支:(一)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二)空、回肠动脉 (三)中结肠动脉 (四)右结肠动脉 (五)回结肠动脉 结肠支
盲肠前、后动脉
回肠支
阑尾动脉
三、肠系膜下动脉
在平第3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在左髂 窝从髂总动、静脉前方越过,经左侧输尿管 内侧入于乙状结肠膜,末端下降移行为直肠 上动脉。沿途发出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 脉。
分支:(一)左结肠动脉 (二)乙状结肠动脉 (三)直肠上动脉
END !
胃左动脉有时发出肝左副动脉,分布于肝左叶。取 代肝左叶外侧段动脉,有时可完全取代肝固有动脉 左支(肝左动脉)。手术结扎胃左动脉需注意。
(二)、肝总动脉
自腹腔干发出,在腹膜后沿胰头上缘行 向右前方,至十二指肠上部分为肝固有 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分支:肝固有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1、肝固有动脉 从肝总动脉发出,在小 网膜游离缘内走行,位于门静脉的左前 方,分为肝右和肝左动脉,有时尚有肝 中动脉。
分支:胃右动脉 肝右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
(1)、胃右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起始部, 在小网膜内沿胃小弯左行,与胃左动脉吻合。
胃右动脉有时也起自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 动脉。
(2)、肝右动脉:分出后,经胆囊三角自肝 门入肝,供给肝右叶。在胆囊三角处发出胆 囊动脉。 (3)、肝左动脉:分出后入肝左叶,常有小 支至肝方叶。
中、下腹部脏器的应用解剖

一、肠及其鉴别特征
1、结肠
①可分为四部
②位置较固定 ③管径:近侧(7.5cm)→
远侧(2.5cm)
(1)结肠肝曲的毗邻
①前—肝、第9、10 肋软骨
②前内—胆囊
③后—右肾下极、 肾筋膜
④后内—十二指肠 降段
(2).结肠脾曲毗邻:
①前—胃大弯、第8 肋软骨
②上—胰尾、脾
③外—膈结肠韧带
2.结肠的淋巴:
结肠上LN→结肠旁LN→中间LN→主要LN
(肠壁浆膜下) (缘A与肠壁间) (结肠A) (SMA、IMA)
“蛙 跃”
(三).肠的神经
交感神经
肠系膜上丛 肠系膜下丛
X 付交感神经
盆内脏神经
五、肝门静脉
(一)位置:自胰颈后方上行,通过十二指肠上
部的深面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至第一肝门。
(1).阑尾动脉:
系膜游离缘内 87%单支 17%双支
(2).阑尾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经门静脉入肝
(3).阑尾神经:
传入—T10,11
交感—肠系膜上丛
传出
副交感—X
四、肠的血供、淋巴及神经
(一)、血 供
1.肠系膜上动脉
(1).行径:
①起:腹腔干下1.5cm
②前:胰体、脾静脉
③后:左肾静脉、胰 腺钩突、十二指肠水 平部
肠脂垂 系膜根 大网膜 横结肠 扁平 —(LV1) 连 乙状结肠 长、有蒂 ∧(左下腹) 不连
大肠与小肠的鉴别要点
除直肠与阑尾外,大肠具 有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重要变异:Meckel憩室
发生于回肠 末端壁上的囊 状突起,为胚 胎时期卵黄管 连接肠管的部 分未闭所致。
腹腔血管PPT课件

腹腔干及其分支
10
• 肠系膜上动脉:起自腹腔干稍下方腹主动脉前壁。 在胰颈和十二指肠下部之间,进入小肠系膜根, 向右下行至右髂窝,分支分布区胰头、十二指肠 至横结肠的大部分肠管,包括阑尾。
• 1、空回肠动脉 • 2、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 3、右结肠动脉 • 4、中结肠动脉 • 5、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11
標題
12
• 肠系膜下动脉:约L3水平起自腹主动脉前 壁,行向左下方,分支分布于结肠脾曲、 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 1、左结肠动脉 • 2、乙状结肠动脉 • 3、直肠上动脉
13
標題
14
胰腺的动脉:
1、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腹腔干 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3、脾动脉
15
胰腺动脉
16
Rionlan吻合支:来自肠系膜上动脉 的中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的结肠 左动脉的吻合支。当肠系膜上动脉或 下动脉任何一条发生阻塞时,该吻合 支起到侧支供血的作用。
17
18
•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存 在多种解剖变异。
19
20
• 內文
標題
21
/iwps/ /kingsoftwps/
1、胃左动脉:自发出后向左上方至贲门后延胃小弯 右行与胃右动脉吻合
2、肝总动脉:自发出后右行,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分为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肝左右动脉)和胃 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胃网膜由动 脉)
3、 脾动脉:在胃后延胰上缘向脾走形,沿途发出 许多胰支,分布于胰体尾;发出数条胃短动脉; 发出胃网膜左动脉,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
/iwps/ /kingsoftwps/
缺血性肠病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中国专家建议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中国专家建议纲要
• 腹部血管解剖学 • 缺血性肠病定义、流行病学 • 缺血性肠病病因、病理 • 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 • 缺血性肠病辅助检查 • 缺血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7: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轴面静脉期增强扫描,示肠 系膜血管增粗,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呈“缆绳征”。 8: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轴面动脉期增强扫描示肠壁 内积气,表现为肠壁内环形气体影。
缺血性肠病---影像学检查--MRI检查
• 一般不作为急诊检查方法; • 可显示肠系膜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的解剖,但对判断
肠道血管痉挛
缺血性肠病病因———肠腔细菌感染性缺血
• 肠道内有致病菌存在; • 肠道缺血时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防御能力下降; • 上述原因从而使细菌侵入肠壁,形成急性炎症,甚至坏死、
穿孔。 • 实验研究也证明在血管阻塞性缺血后,同时加用抗生素管
理,动物可不产生休克或避免不可逆的休克。
缺血性肠病 ---病理学
修复期 大偶小见不假一息的肉溃疡,程纵行或匍性,坏底巴死见细残丰胞留富浸的的润腺毛体细出血现管增,生浆,细溃胞疡和基淋
狭窄期 肠腔狭窄,肠壁增厚僵直
黏膜腺体结构不完整,大量纤维增 生
急性肠系膜缺血AMI--临床表现
• 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为主; • 常见于心血管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风心病、血管
缺血性肠病---结肠镜检查
A:直乙状结肠交界 处节段分布的黏膜水 肿; B:降结肠沿长轴分 布的线性溃疡; C:降结肠局部黏膜 发白伴黏膜充血 D:乙状结肠黏膜发 紫: E:降结肠黏膜假膜形 成; F:降结肠假息肉形 成; G:降结肠黏膜水肿、 假瘤形成 H:黏膜充血、水肿 伴蓝色结节样隆起 I:肠管狭窄伴黏膜粗 糙呈颗粒样
一文读懂肠系膜缺血

一文读懂肠系膜缺血肠系膜缺血是一类由于血流灌注不足无法满足内脏器官代谢需求的疾病,缺血的严重程度和累及器官的类型主要取决于受累血管以及侧支循环的范围。
尽管肠系膜缺血的治疗技术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一直是诊断和治疗的速度。
肠系膜缺血是腹痛的少见病因,每 1000 例住院患者中发病不到 1 例,但误诊漏诊及延误诊治将导致灾难性并发症的发生,这类患者死亡率高达60%~80%。
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Clair 教授在近期的NEJM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肠系膜缺血的病理生理特点、诊断及治疗的文献综述。
让我们一起提高一下对于这类疾病的理解与认识。
肠系膜缺血的分型动脉闭塞是肠系膜缺血最常见的病因,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和慢性肠系膜缺血(CMI)。
AMI 属于外科急症,其中40%~50% 的患者为血栓栓塞(见图 1),20%~35% 的患者为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急性血栓形成,而夹层及动脉炎的患者不到 5%。
图1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 CTA 表现。
图 A:肠系膜上动脉内可见长段血栓栓塞(箭头示);图B:肠系膜上动脉完全阻塞(箭头示),同时可见小肠明显扩张90% 以上的 CMI 患者与累及动脉开口处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有关,治疗重点在于及时进行选择性血运重建,以避免该类患者进展为 AMI 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见图 2)。
图2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影像学表现。
图A:双功彩超及彩色多普勒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完全闭塞;图B:闭塞段远端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恢复;图C: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闭塞(箭头示),远端血流恢复。
该患者可见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动脉及内脏动脉钙化非常明显,同时可见既往放置的腹腔干血管支架;图D: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处放置一个球扩式支架,肠系膜上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可见顺行血流灌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约占肠系膜缺血患者的5%~15%,MVT 常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内脏器官水肿以及腹痛。
肠系膜解剖及病变的影像表现

44y,女,
腹痛 1周,既往子宫肌瘤次全切除术史4年。
谢谢
疫相关如IgG4相关的硬 化病 • CT:境界清楚或模糊、 可钙化、强化方式多样
• 排他性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 无症状,或盆腔疼痛、 痛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性交疼 痛
• 长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 宫内膜异位植入可能纤维化、 引起毗邻肠管的瘢痕粘连,可 导致肠梗阻。
• 肠道浆膜面结节状或毛刺状软 组织
• 不同成分的肠系膜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或不清,密度增高, 推移邻近肠管并包绕肠系膜血管
• 肠系膜脂膜炎 • 特点:肠系膜的纤维脂性
肿块,可见“假包膜”, 包绕肠系膜血管,血管周 围保留脂肪环。
• 炎症和脂肪坏死>纤维化
• mist mensentery
51y女性,反复下腹部绞痛1周
• 卷缩性肠系膜炎 • 纤维化和卷缩>炎症和
脂肪坏死 • 脂肪环征及假包膜征消
失,可见钙化
• 常见部分管腔狭窄
• 89y男性,主诉左下腹痛6个月,降结肠-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症伴不典型增生
血管性病变
• 急性肠系膜缺血 • 门静脉高压 •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 肠系膜静脉内气体 • 动脉瘤
急性肠系膜缺血
• 病因: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动静脉血栓形成和心衰、 休克等肠壁低灌注状态
男 81岁
动脉瘤伴血栓
男,42岁
,上腹部疼痛1个月 肠系膜上动脉中上段真性动脉瘤伴血栓形成
外伤性病变
• 肠系膜损伤在腹部钝伤中 较常见。
• 一般肠系膜损伤合并肠管 的损伤。
• 表现为:肠系膜周围的脂肪 呈现雾状线条状的变化; 三 角形的液体积聚于小肠系 膜内。
女 49岁 外伤5小时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辅助检查
腹部CT扫描:观 察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情况
超声检查:评估 肠系膜上动脉压 迫程度
血管造影:明确肠 系膜上动脉压迫的 具体位置和程度
内镜检查:观察肠 壁和肠腔情况,排 除其他疾病可能
治疗方法与策略
体征评估: 检查患者 腹部是否 有压痛、 反跳痛等 体征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 MRI等影 像学检查评 估肠系膜上 动脉压迫程 度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 肝功能、肾 功能等指标, 评估患者身 体状况
治疗效果 评估:观 察患者治 疗后症状 是否改善, 生活质量 是否提高
预后评估: 根据以上评 估结果,预 测患者预后 情况,制定 相应的治疗 方案和康复 计划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 药物,如抗炎药、 止痛药、抗焦虑 药等
药物剂量:根据 病情和患者体质, 合理调整药物剂 量
药物副作用:注 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损害等
药物联合使用: 根据病情需要, 合理联合使用多 种药物,以增强 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压迫, 恢复肠道血供
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病变信 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肠系膜上动 脉压迫综合征,并指导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 内镜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活检 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血管造影: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