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解读之掇山篇
开天人作《园冶》读后感-----期末论文[最终定稿]
![开天人作《园冶》读后感-----期末论文[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0d713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a.png)
开天人作《园冶》读后感-----期末论文[最终定稿]第一篇:开天人作《园冶》读后感-----期末论文天开人作----------《园冶》心得《园冶》,中国古代第一部造园专著,为明代造园家计成所著。
《园冶》以一种诗化形态表述造园理念及造园技术,因而人们难于发现其理论性内涵。
后经陈植等人整理才能呈现如今方便后人学习的著作。
此书全面总结了古代丰富的造园经验,并第一次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论,被后世沿为造园之标准。
对于今日的园林业而言亦有很高的参考学习价值。
诗在我看来,园冶与其说是一部造园艺术理论专著,倒不如说是计成其人的文人情感及个人价值观的写照,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营园游园的情感体会。
但他决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虚的俗士,这一点对理解《园冶》至关重要。
纵观全书,除却门窗、墙垣、装折等章节的严谨细致介绍略显枯燥的工匠之气,其余文章都仿佛出自一位诗人文者之手。
其言辞时而清新淡雅(“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时而意味深情(少系杖头,招携邻曲。
恍来临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时而洒脱倜傥(“少以绘名,性好搜奇”“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想必有着这般性情的人所营之园也似他的文采般感染人。
曾有一位造园大师说过,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景园设计者,首先要成为一个诗人。
我理解为,即使没有诗人般的文笔,也要有诗人般的情怀,怀着浪漫的美好的心情去设计去营造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园林,让游人的心灵体会到不同于其他园林的感受。
然而,时至今日,怀有诗人情怀的造园者有多少?而能与造园者心灵鸣合的游者又有多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方文化入侵导致中华民族自身文化渐渐流失。
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我们怎样取胜?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民族的才是大众的,才是世界的。
盲目跟风而丧失自己的优势最后只能变得不伦不类。
画《园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
《园冶》《长物志》《闲情偶寄》论选石的异同

《园冶》《长物志》《闲情偶寄》论选石的异同《园冶》《长物志》和《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论述造园的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三部。
《园冶》是明计成所著,现存唯一的中国古代造园专著。
《园冶》中对造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立意境界,时至今日,仍是造园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长物志》为明文震亨所作,陈植先生曾评价其为:“《长物志》为我国古代造园文献中除《园冶》而外的有数名著。
”《闲情偶寄》为清李渔所作,李渔曾说:“独《闲情偶寄》一书,其新人耳目,较他刻为尤甚。
”中国园林以山水园林著称,掇山在造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选石是掇山的基础,山石075宝藏 2017·第12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材料的选择对于园林掇山有很大影响。
《园冶》的《选石》篇、《长物志》中《卷三·水石》、《闲情偶寄》中《居室部》均对选石有论述。
1.《园冶》中对选石的论述《园冶》对园林中15种常用石材进行了归类。
计成在选石上是从石头的“质”“色”以及“态”出发来对众多的石材进行归类。
计成提倡利用石材的特点来掇山,因地制宜地选择石材,反对为了名石而舍近图远。
计成虽没有在选石上推崇某一石材,但是就用途而言,石材在适用性上有优劣之分。
就选石而言,计成认为“夫葺园圃假山,处处有好事,处处有石块,但不得其人”,即没有不好的石,只有不善置石的人。
2.《长物志》中对选石的论述《长物志·品石篇》开篇即言“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首推灵璧石与英石。
文震亨提倡“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长物志》中的选石,除石材本身的“质”“态”“色”之外,还关注“声”。
相较《园冶》中所列举的石材,《长物志》所列举的石大多是适合文人雅士置于几案之上作陶冶情操、明志之用。
3.《闲情偶寄》中对选石的论述《闲情偶寄·居室部》从掇山出发,于假山的构成及其所需的石材来说选石,且较之其他二部著作,重点在如何叠山置石。
掇山叠石——园林艺术中的精髓

现代园林石景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石 景 在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园林是形成一种人与所生存的土 地的关系,建筑拉远了二者的关系,园林拉近了二者 园 的关系,让人参与到自然中来,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林 ,从人的角度出发,用自然的山石、植物和树木分隔 空间,密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文主义的关怀。 中 的 应 从各地园林优秀的石景艺术作品看来,现代园林石景 存在一些共同的风格与特点,可试概括为以下几点: 用
夏天的意境,则多用玲珑四通的湖石,构成深涧绝谷、 峭壁危峰、山脚清流环绕、山顶乔木成荫、盘根垂蔓 等清意幽深的意境。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秋天则采用黄石来创作其峰峻峭之势、其色苍古之 貌,创造出山石耸立、气势磅礴的意境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冬天多采用色泽洁白、石体圆浑的雪石,叠置于墙的北侧, 产生出积雪未化的艺术效果。
古典园林常借山石抒发情趣,如扬州个园以山石为 景,而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为了表达春天的意境,常用竹子,配置竖瘦的石笋, 清竹虽直,但低弯的尖梢使石笋藏其身而露其头,产 生虚实的变化,以此表达春意;再植以四季常青的桂 花,给人以青春常在的感觉。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石 景 在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特点二
石 景 在 园 将美学中视觉要素运用到石景设计中,在环境中体现 了韵律、秩序、均衡、对比与和谐的原则,在道路两 林 旁,并置形态各异石景小品,即取得了视觉上的均衡 中 感,又有排列而产生的秩序感及高矮大小的对比。而 石景之于花木一刚一柔,一动一静,本身就是一种鲜 的 应 明的对比。 用
1.太湖石(象皮青) 产地:北京、济南、苏州、桂林 运用:水景驳岸、假山
掇山置石│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工程

掇山置石│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工程展开全文●威●海●园●林●敬安共济│ 和谐家园冠云峰(留园)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的置石掇山之法,自西汉武帝时期建章宫太液池三神山蓬莱、瀛洲和方丈始有记载,到东汉禁苑中“少华山”和魏明帝曹睿芳林园的景阳山,再到唐宋时期皇家园林的最高水平的艮岳,最后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成熟。
西汉武帝建章宫平面图中国自然山水园的置石掇山由历代文人和匠师的共同努力,从理论到实践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山崖、洞谷、山脚、山顶等形象和各种岩石的组合,以及土石结合的特征融会贯通,创造出雄奇、峭拔、幽远、平远的意境。
展开剩余97%西湖一池三山1.假山石的品类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质差异大,这就为置石掇山提供了优秀的物质条件。
宋代杜绾的《云石林谱》收录石种就有116种之多,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中也有百余种石材,这些大多数属于盆玩石,不一定适合于掇山。
而明代造园大师计成的《园冶》收录的15种山石,其中大多数可以用来堆山。
根据产地(如太湖石)、色彩(如青石、黄石)或形象(如象皮石)等来命名。
接下来就根据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常见造园用石的品类。
①太湖石右图为冠云峰(留园)太湖石因为出产于太湖一带而得名,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运用非常普遍,也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一类山石。
太湖石是一种经过熔融的石灰岩,石质坚而脆,扣之有微声。
由于风浪和地下水的熔融作用,石面上勾缝坳坎,纹理纵横。
好的太湖石有大小不同、变化丰富的窝或洞,有时窝洞相套,疏密相通,很自然地形成沟、缝、穴、洞,玲珑剔透,蔚为奇观。
玉玲珑(豫园)太湖石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
水中的太湖石色泽于浅灰中露白,比较丰润、光洁,也有青灰色的,具有较大的皴纹与又少又细的皴摺;产于土中的湖石于灰色中带青灰,性质比较枯涩而少有光泽,遍多细纹,像大象的皮肤一样。
岘山石(镇江)和太湖石相近的还有宜兴石、南京附近的龙潭石和青龙山石、济南仲宫石、镇江岘山石等。
②房山石北太湖石(山东费县)房山石产于北京房山一带的山上,因而得名。
《园冶》原文

色,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
“因 ”是 讲 园 内 ,即 如 何 利 用 园 址 的 条 件 加 以 改 造 加 工 。《 园 冶 》说 :“因 者 ,随 基 势 高 下 ,体 形 之 端
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 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
得 景 则 无 拘 远 近 ”,它 的 原 则 是 “极 目 所 至 ,俗 则 屏 之 ,嘉 则 收 之 ”,方 法 是 布 置 适 当 的 眺 望 点 ,使 视
例 如 在 园 林 中 叠 山 ,就 “最 忌 居 中 ,更 宜 散 漫 ”。亭 子 是 园 林 中 不 可 少 的 建 筑 ,但 “安 亭 有 式 ,基
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使环
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
线 越 出 园 垣 ,使 园 之 景 尽 收 眼 底 。如 遇 晴 山 耸 翠 的 秀 丽 景 色 ,古 寺 凌 空 的 胜 景 ,绿 油 油 的 田 野 之 趣 ,
都 可 通 过 借 景 的 手 法 收 入 园 中 ,为 我 所 用 。这 样 ,造 园 者 巧 妙 地 因 势 布 局 ,随 机 因 借 ,就 能 做 到 得
厅堂立基,古以五间三间为率;须量地广窄,四间亦可,四间半亦可,再不能展舒,三间半亦可。
3
《园冶》 深奥曲折,通前达後,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凡立园林,必当如式。 (二)、楼阁基
《园冶》赏析

相地
• • • • • • • • 第一篇《相地》包括: (一)、山林地 (二)、城市地 (三)、村庄地 (四)、郊野地 (五)、傍宅地 (六)、江湖地 它列举山林、城市、村庄、郊野、宅旁、江湖 等不同环境中的园林选址和景观设计要求。
立基
• • • • • • • • • 第二篇《立基》包括: (一)、厅堂基 (二)、楼阁基 (三)、门楼基 (四)、书房基 (五)、亭榭基 (六)、廊房基 (七)、假山基 重点叙述各类园林建筑以及假山选址立基的艺 术和技术要领。
简介
• 《园冶》一书是明代著名的造园专家计成 积几十年建造园林的经验,而写就的一本 园林学著作。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 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 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 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此书为后世 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 仿的范本。
计成其人
•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生于明万历十年 (1582 年),卒年不详,是我国古代杰出 的造园艺术家。
• 计成早年学画,工山水,也喜欢吟诗。由 于他的多才多艺,故而促成了他在造园方 面的杰出成就。
计成
关于《园冶》
• 《园冶》初名《园牧》,由郑元勋题词,阮大 铖作序。 • 时有进士曹履吉(字符甫)来江都访汪士衡,汪 在寤园招待曹,约计成相陪。曹元甫对寤园很 欣赏,询问计成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可将关仝、 荆浩的画境实现成真?计成遂呈著作手稿于客。 曹元甫过目,脱口而出:“此乃前无古人的开 创,称牧虽不失谦虚,称冶却当之无愧!”计 成终于崇祯甲戌年将书付印,更名《园冶》, 时年五十有三。他在书尾〈自识〉中表示,欲 将书传给两个儿子计长生、计长吉,希望他们 能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糊口。
• 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 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 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 不露斧凿的痕迹。
园冶注释(简体中文)

园冶注释·计成卷一:本卷包含了兴造论、园说以及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装折几大部分。
兴造论强调了“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全书的总论,阐述了园林用地、景物设计、审美情趣等造园理论;相地,分别对六种不同的园基类型提出了具体的布局设计的要求;立基,论述了园林中房舍与景区基础总体布局的关系;屋宇,涵盖了园林中所有的房舍建筑形式;列架,描述了园林屋宇建筑的屋梁构架形式,强调绘制平面结构图的重要性;装折,不仅包含了现代的“装饰”含义,还包含了园林屋宇内外空间结构的布局安排。
兴造论:世人兴造建筑,都是以工匠为主,难道没有听说过“三分工匠七分主人”这句谚语吗?这里所说的“主人”并不是指园林主人,而是指主持造园的人。
古时鲁班有灵巧匠心,陆云有精湛技艺,他们岂只是操持斧锯做工的匠人?如果工匠只以精雕细刻为技巧,以接图组装建造构架为精湛,一根屋梁一根柱子的定规都不可以更改,那么用“没有心窍的人”来称呼他们,非常准确。
所以凡是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这就在于工程的主持者能够得体合宜地设计,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
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何必非要求其方正整齐呢?其屋架何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非要建造多少进不可呢?哪怕是半间的披厦,只要自然高雅就行。
这就是所说的“主人的七分”之意。
但园林建造的主持者,其作用还必须占到十分之九,而工匠的作用至占十分之一,这是为何呢?因为园林讲求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巧妙,讲求布局得体、分寸合宜的精髓,这不是工匠的水平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园主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所能够实现的,必须依靠得当的主持者,掌管这个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谓“因”,就是说要依随地势的高低错落、地形的端正方直碍眼的树木可剪掉一些枝桠,涌泉的流水则可引导它向石头上流注,各处经典互相借助资衬;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则建造楼榭,园林内的路径不妨偏僻而蜿蜒曲折,意在曲折自然而致深。
园冶解析

园林学习网
园林学习网
园林学习网
园林学习网
计成其人
•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生于明万历十年 (1582 年),卒年不详,是我国古代杰出 的造园艺术家。
园林学习网
• 不过,《园冶》问世后,长期明珠投暗,并没有立刻对中 国造园生成涟漪,清代只有李渔在《闲情偶寄.女墙》一 文中提及它。计成亦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上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朱启钤,在日本发现《园冶》抄本 (在日被称作《夺天工》),他被深深吸引,随之在北京图 书馆找到明喜咏轩丛书者对照整理,并于一九三二年由学社出版《园冶三卷》, 使其光芒重现。当前已有陈植着《园冶注释》和张家骥着 《园冶全释》等多种研究。有人推测,《园冶》饱受国人 冷落,原因或与明末战乱,或与阮大铖作序有关。盖阮大 铖最后弃明降清,为汉族文人所不齿,故殃及池鱼。
园林学习网
• 江都进士郑元勋(字超宗)在〈题词〉中写道:“予卜筑城 南,芦汀柳岸之间,仅广十笏,经无否略为区画,别现灵 幽。”故计成应曾替郑元勋在扬州规划“影园”。郑氏另 在《影园自记》中叙述:“是役八月粗具,经年而竣。尽 翻陈格,庶几有朴野之致。又以吴友计无否善解人意,意 之所向,指挥匠石,百不一失,故无毁画之恨。”影园乃 一代名园,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西录》载:“影园在 湖中长屿上。古渡禅林之北。旁为郑氏忠义两先生祠。嗣 祀郑超宗、赞可二公。园为超宗所建。园之以影名者。董 其昌以园之柳影水影山影而名之也。……崇祯壬申。其昌 过扬州,与公论六法。值公卜筑城南废园。其昌为书影园 额。营造逾十数年而成。”
园林学习网
《园冶》诠释
• 自序 • 不倪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 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环润 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以假 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 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 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 遂偶成为"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