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药物分析

合集下载

《核苷类药物分析》课件

《核苷类药物分析》课件

色谱前处理
2
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提取、纯化等。
3
样品提取
将样品中的核苷类药物提取出来以供后 续分析。
仪器检测
1
操作步骤
准备和操作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2
图谱解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结论与展望
核苷类药物分析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未来的发展包括新的分析方法和更精确的质量控制标准。 总结回顾:核苷类药物分析是一个关键领域,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核苷类药物分析》PPT 课件
核苷类药物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本课件将介绍核苷类药物的定义、作用 机制、常见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
核苷类药物的定义
核苷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和肿瘤的药物,具有特殊的构造和 生物活性。
核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核苷类药物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或通过干扰异常细胞的代谢和增 殖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核苷类药物的常见临床应用
核苷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如乙型肝炎、HIV等,以及某些肿瘤, 如白血病、乳腺癌等。
液相色谱法
1
逆相色谱法
适用于疏水性核苷类药物的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分辨率。
2
手性分离法
用于分离和鉴定手性核苷类药物的对映体。
气相色谱法
1
光谱检测法
结合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和光谱分析方法,可用谱联用,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核苷类药物的质量控制
药品标准化
制定药品规范和标准,确保 核苷类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检验方法分析
开发和验证适用于核苷类药 物的检验方法。
性能评价
评估核苷类药物的性能并制 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
分析实验流程

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比较

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比较

TAF
TAF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抑制剂,是替诺福韦(TFV)的前药。 TAF通过肝摄取转运蛋白以及被动扩散进入肝细胞后,被羧酸酯酶1 (CESl)水解,转换成TFv,而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由于CESl 在肝脏中是高表达的,所以TAF对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具有一定的 靶向作用1。
1 Murakami E,et a1.Antimicrob Agents Chronicle,2015,59(6):3563—3569.
尿
2014 一线 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当核苷酸类药物引起肾功能受累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下降, 尿磷排出增多,骨磷不断释放入血,最终导致骨矿化平衡破坏, 骨密度下降
1. Wong GL,et al.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8 Mar;47(6)730-737.
餐前餐后 餐前餐后
均可
均可
餐前餐后 均可
空腹服用 (餐前或 餐后至少
2h)
进食导致 吸收延缓
Cmax AUC
与食物同 服
生物利用 度可增大
约40%
与食物同 服
随高脂肪 餐给与, 暴露量增
加65%
三、疗效比较
短期治 疗(4852周)
HBeAg阳性
HBV DNA 转阴率
LAM
36-44
LdT
60
ETV
二、药代动力学比较
LAM
LdT
ADV
ETV
TDF
TAF
体内活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二磷酸替 性成分 三磷酸盐 三磷酸盐 二磷酸 三磷酸盐 双磷酸盐 诺福韦
达峰时间 (h)
1

2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停用核苷类药物的临床特点和原因分析

2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停用核苷类药物的临床特点和原因分析
Ya g Sh i g, n uln Zho y a u Fu u n
( n a g H o p t lo n a g M e ia ie s t Na f n s ia fNa f n d c lUn v r i y,Gu n d n 1 5 5 Ch n ) a g o g 5 0 1 i a
护理 研 究 2 1 0 0年 l O月第 2 4卷 第 l O期 下旬 版 ( 第 3 8 ) 总 3 期
n esivnoy . . atL n ,9 1 2 ( ) 2 6 4 . ed e tr[] Her u g 1 9 ,0 3 :3 —2 4 n | E ] Koc W arnNA. r i lcr u ss pret n ffmi 7 so M, re C ic aen re ’ ecpi so a l ta o y n esa tJ . r r r Q,0 0 2 ( ) 6 —7 . ed s [] C iCaeNus 2 0 ,3 2 :0 2 me t E ] B o nn W arnNA.Un tn eso mi mbr h 8 rw igG, re me ed fa l me esi te f y n meia itn iecr in o ml] C iC r r 2 0 ,9 dclne s aewat gro , . r aeNusQ,0 6 2 v i J t
[3 刘 翠 侠 . 13 探讨 重 症 监 护 室 病 房 病 人 家 属对 探 视 的需 求 [] 右 江 医 J.
学 ,0 3 3 ( :0 . 2 0 , 1 3) 3 8
理工 作 , 作 单 位 :0 0 2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附 属 新 华 医 院 ; 汇 山工 作 单 工 209 , 王

2024年核苷类药物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核苷类药物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核苷类药物市场环境分析引言核苷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碱类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核苷类药物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核苷类药物市场规模是评估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19年全球核苷类药物市场规模达到1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平稳增长。

其中,美国和欧洲是核苷类药物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亚太地区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核苷类药物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趋势。

市场竞争核苷类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多家知名制药企业的竞争。

目前,全球核苷类药物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默克、罗氏、强生等国际大型制药公司。

这些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拥有多个核苷类药物的核心技术和专利。

此外,一些新兴制药公司也在核苷类药物市场崭露头角,通过创新药物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方式,与传统制药巨头展开竞争。

由于核苷类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的能力,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政策环境政府的政策环境对核苷类药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各国对药物的监管制度、药物审批流程和药物定价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到核苷类药物的生产和销售。

例如,一些国家对核苷类药物的临床研究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和鼓励,这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一些国家还对核苷类药物的价格进行了控制和限制,以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环境的变化,合理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发展趋势未来核苷类药物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个性化医疗的影响:基因测序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将推动核苷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创新药物研发的推动: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新型核苷类药物的研发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点。

3.技术创新的提升: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核苷类药物的研发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核苷酸和核苷酸类药物对癌症基因组稳定性作用比较

核苷酸和核苷酸类药物对癌症基因组稳定性作用比较

核苷酸和核苷酸类药物对癌症基因组稳定性作用比较李新;彭佑共;田蜜【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核苷酸及有关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研究现状。

方法检索Medline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万方医学网(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均需检索),1998年1月—2015年5月发表的、关于核苷酸及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对照研究。

遵循严格的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提取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共检索到英文文献7165篇,中文文献53篇。

最后纳入分析的英文文献36篇,中文文献2篇。

在检测到的28篇英文文献中,5篇主要是表明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存在染色体及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解释其原因与癌细胞的DNA复制时的应激状态相关。

2篇文献的研究涉及低核苷酸水平对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2篇文献的研究涉及补充外源性核苷酸对基因组具有稳定性的作用。

6篇文献的研究证明,激活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补救了复制应激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7篇,是关于核苷酸类药物及最近开发的新药的抗癌机制,一般是通过并入癌细胞中的DNA链而阻断DNA合成,并可能导致癌细胞凋亡。

3篇英文文献主要涉及癌细胞的抗药作用。

2篇中文文献表明,8-氯腺苷阻滞肿瘤细胞在G2/M期,并由此激活凋亡信号通路而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核苷酸类药物嵌入DNA链后导致基因组变化呈多样性,对于癌症有治疗价值,也有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35)0z1【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核苷酸;核苷酸类药物;肿瘤细胞,恶性;基因组不稳定性【作者】李新;彭佑共;田蜜【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Ⅰ科,荆门 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Ⅰ科,荆门448000;湖北省荆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法医鉴定所,荆门 4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肿瘤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及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在实体肿瘤中,结构和数目性的染色体异常很常见[1]。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t i c回 归 分 析 。结 果 :1 9 0例 应 用核 苷 类 药物 治 疗 的 慢 性 乙 型肝 炎 患 者 中依 从 性 好 1 3 0例 ( 6 8 . 4 2 %) ,依 从 性 差 6 0例
( 3 1 . 5 8 %) ;单 因素检验 1 1个研 究指标是影响核苷 类药物治疗依从 性 的相 关 因素 ( P< 0 . 0 5 ) ;多因素非条件 L o g i s t i c 回 归分析影响慢性 乙型肝炎核苷类 药物 治疗依从 性 的独立 因素有 :文化 程度低 ( O R=4 . 0 3 2 ) 、缺 乏慢 性 乙型肝 炎知

艳 张伯 鹏
张 国顺
1 .唐山市传染病 医院四病 区 ( 河 北 唐山 ,0 6 3 2 0 0 ) 2 .河北联合 大学煤 医附属 医院消化 内科

要 目的:探讨 影响慢性 乙型肝 炎核苷 类药物治疗依 从性的相 关因素及预 防措施 。方 法 :回顾性分析 1 9 0例
核苷类 药物 治疗 的慢性 乙型肝 炎患者 的临床 资料 ,比较依 从性好 与依 从性差 两组患者相 关指标上 的差异 ,进行 L o g i s —
1 9 0例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 的慢性 乙型肝 炎患者中依从 性 好1 3 0例 ( 6 8 . 4 2 % ,1 3 0 / 1 9 0) ,依 从 性 差 6 0例 ( 3 1 . 5 8 %,
6 0 / 1 9 0 ) ;单 因素检 验 1 1个研究 指标 是影 响核苷 类药 物治 疗
均 ( 4 1 . 2 3±1 4 . 4 5 )岁 ;病 程 2~1 4年 ,平 均 ( 3 . 1 1±2 . 2 4 ) 年 ;临床表现 均 有 不 同 程度 的乏 力 、纳差 、腹 胀 、黄疸 等 , 分别应用 阿德福 韦酯 、拉米夫定 、替 比夫定 、恩 替卡韦治疗 。 1 . 2 核 苷类 药物 治疗依从性 评价定期 门诊 复 诊 ;依从 性差 :漏 、缺 执行 医 嘱

2023年核苷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核苷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核苷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核苷类药物是治疗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的重要药物类别之一,在药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国内外核苷类药物市场概况、市场分析、竞争格局、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内外市场概况1. 国际市场全球核苷类药物市场主要由病毒性和肿瘤性两大领域组成。

2018年,全球核苷酸参比剂市场规模为73亿美元,其中抗癌药品(包括核苷类药物)的市场规模占比较大。

以美国市场为例,核苷类药物是美国抗癌药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二大子类,约占抗癌药品市场的13%。

2. 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目前核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炎和艾滋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同时,近年来随着肿瘤病患的增多,核苷类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

据中国药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化学药品市场规模达到了2219.6亿元,其中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占到了27.2%。

二、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目前,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疾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注重,对于核苷类药物的需求逐渐增加,市场前景看好。

同时,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设施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核苷类药物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2. 市场竞争分析目前,国内外核苷类药物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复杂。

国内企业主要以仿制药为主,其中以恒瑞医药、海王生物、江苏恒瑞、康缘药业等企业为代表。

而国际制药公司主要由默沙东、罗氏、强生、辉瑞等为代表。

国际制药公司在药品研发、产能、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国内企业在生产成本和品质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核苷类药物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一方面,近年来肿瘤病患的增多,将促进核苷类药物在抗癌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将进一步提高病毒感染性疾病领域对防治疾病的关注度,也将推动核苷类药物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结论综上所述,核苷类药物作为抗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重要类别,在国内外药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分析

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分析

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方法从我院中随机选取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把他们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拉米夫定8例,13例恩替卡韦,5例阿德福韦酯,2例替比夫定;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对症治疗。

结果在随访的一年后,发现治疗组的hbv dna 和alt复常率的下降幅度都比对照组高。

结论核苷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hbv复制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为了避免耐药性和病毒变异,应第一选择低耐药和强效核苷类药物。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根据我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显示,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很大的下降。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我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仍然有很多。

当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入到失代偿期后,会出现许多危害生命的并发症。

核苷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炎症活动,甚至可以起到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0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在我院就诊的60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女不限,年龄21~75岁,按照child-pugh的评分标准,a级患者18例,b级20例,c级22例。

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经济情况,把他们分为核苷类药物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

1.2 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组的患者,根据他们的经济情况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其中拉米夫定8例,13例恩替卡韦,5例阿德福韦酯,2例替比夫定;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对症治疗。

在治疗前让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一年。

1.3 检测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3~6个月内,需要对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bv标志、b超等进行检测。

采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相关的配套试剂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对hbsag、抗-hbc、抗-hbs、hbeag使用第二代试剂微粒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核酸荧光定量pcr 检测hbv 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水平HBV DNA 1.6 x 103 - < 105 cp/mL RR = 1.8 (0.5-5.8)
9
10
11
12
生存时间 (年)
Chen G et al, 55th AASLD, November 2004, Boston, MA Poster 1362
重要研究结果三: 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相关性
10
0

8%
2%
HBV DNA <106 拷贝/mL HBeAg 消失 HBsAg清除
Wong, DKH,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3; 119: 312-323
IFN 治疗后取得HBeAg 血清转换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病人生存率
1.0 0.8 0.6 0.4 0.2 12 24 36 48 60 1.0 P=0.004* 0.8 0.6 0.4 0.2 72 84 月 12 24 36 48 60 72 84 月 P=0.018*
治疗结果(1年): 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P E G -IF N L AM AD V ETV L dT T DF 25% 39% 21% 67% 60% 74%
上述临床试验采用不同的HBV DNA检测方法,且非头对头比较;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Hepatol 2009; 50:227-242.
根据重要研究结果及药物出现时间分为以下阶段:
1992 年之前,疾病缺少认识,治疗缺少选择
1992-1999年,抗病毒意识不强,顾虑较多
1999-2003年,LAM上市、开创新纪元,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2003年之后,指南出台、新的研究结果发布、多个新药上
市,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抗病毒在慢乙肝治 疗中的地位未来新时代
诊断为HCC的患者比例 (%)
安慰剂 (n=215) 拉米夫定 (n=436)
7.4%
安慰剂 P=0.047 拉米夫定
3.9%
时间(月)
Liaw YF, et al. La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advanced live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4; 351: 1521-31.

1999年,LAM上市揭开了核苷类似物治
疗慢乙肝的新纪元。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1999年第一个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定
1993年 进入临床研究 1998年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999年在中国上市 作用机制: 口服吸收迅速
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为其活性形式
HBV DAN聚合酶竞争性的抑制剂 不抑制cccDNA
拉米夫定带来的HBV DNA抑制
血清HBV DNA转阴率 (%)
Lamivudine
Placebo
Weeks
Dienstag JL, et al. Lamivudine as initi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 1999;341:1256-63.
1992-1999年,抗病毒意识不强,顾虑 较多,配套的病毒诊断技术相对落后
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荟萃分析
对 15 个RCTs 的荟萃分析(837 例病人) IFN 5 to 10 MIU 每周三次, 4 至 6个月
40
37%
病 人 比 例
33%
30
20
干扰素 未治疗
17%
12%
拉米夫定可延缓肝硬化疾病进展
疾 病 进 展 患 者 的 比 例 %
安慰剂 (n=215) 拉米夫定 (n=436) ITT 人群 p=0.001
21%
安慰剂
P=0.001 9%
拉米夫定

Liaw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1:1521-1531.
拉米夫定可减少肝癌的发生
1
2
3
4
5年
Management of antiviral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tiviral Therapy 9:679-693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优缺点
核苷类似物
口服 副作用少 仅有抗病毒作用 强力抑制HBV DNA HBsAg 血清转换率低 需要长期治疗 耐药率高
拉米夫定的耐药性
临床: 治疗6~9个月后发生抗药性 机理: HBV-DNA聚合酶发生 YMDD变异 突变的HBV对LAM耐药
IC50升高>1000倍
80% 70%
抗药性发生率
70% 53% 41% 24%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0
后果:
无效 复发 肝功能恶化
核苷类药物分析
市场部 孙伟 2012年7月
核苷类药物集合
治疗药物及重要研究结果相继出现
治疗药物及重要研究结果相继出现 REVEAL研究:病毒载量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关系7,8
Liaw等的研究: 抗病毒疗法能减缓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4 1992 1998 2003 2005 2007 2008
2004
治疗结果(1年): 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 72% 63% 51% 88% 91%
PEG-IFN
LAM
ADV
ETV
LdT
TDF
上述临床试验采用不同的HBV DNA检测方法,且非头对头比较;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Hepatol 2009; 50:227-242.
慢乙肝治疗目标
短(近)期目标
初始应答
HBeAg(+) 患者 抗-HBe 血清学转换
长(远)期目标
持续应答
HBeAg 消失 HBV DNA 转阴
(<300copies/mL)
预防并发症 延长生存期
ALT 复常
组 织 学 改 善
疗 程
治疗
持久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Asia 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2008. Liaw Y-F, et al. Hepatol Int. DOI 10.1007/s12072-008-9080-3.
Chen CJ. J Hepatol 2005,42:16(A35)
重要研究结果二: 生存时间与基线HBV病毒载量密切相关
1.00 0.96 HBV DNA < 103 cp/mL
生存分布函数
0.92 0.88
0.84 0.80 0 1 2 3 4 5 6 7 8 高水平HBV DNA > 105 cp/mL RR = 9.9 (3.2-31.0)
无并发症患者的比例
IFN治疗获得HBeAg 清除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Niederau et al. N Eng J Med 1996
IFN治疗未获得HBeAg清除
IFN用于慢乙肝治疗
HBV DNA的抑制
干扰素没有满足临床需求
Keeffe 指南8
AASLD6 Keeffe 指南5
APASL11 Keeffe 指南10
AASLD2 APASL1
EASL4
APASL3 APASL7 AASLD9
NIH13 EASL12
2000 2001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 APASL working party.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0;15:825–841. 2. Lok AS & McMahon BJ. Hepatology 2001;34:1225-1241. 3. Liaw YF, et al. Liver Int. 2005;25:472-489. 4. The EASL Jury. J Hepatol 2003;39:S3–S25. 5. Keeffe EB,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2:87–106. 6. Lok AS & McMahon BJ. Hepatology 2004;39:857–861. 7. Liaw YF, et al. Liver Int 2005;25:472–489; 8. Keeffe EB,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4:936–962. 9. Lok AS & McMahon BJ. Hepatology 2007;45:507–539. 10. Keeffe EB,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6:1315-1341. 11. Liaw YF, et al. Hepatol Int. 2008;2:263–283. 12. EASL.
log10 HBV DNA 中位数的降低 在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 HAI与 HBV DNA改变的相关性 (r=0.96; P<3x10-6)
Mommeja-Marin H, et al. Hepatology. 2003;37:1309-1319.
指南的出台明确了慢乙肝治疗的目标
和策略
新药物和诊断技术的进步: 临床指南的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