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5.8±8.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320.2±10.2)ml,治疗优良率为96%,其中优38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没有患者出现移位、Cage下沉、断裂、固定松脱的现象。
结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手术;应用效果临床上,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病的一种常用手术方式,是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来[1]。
本研究主要针对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0例腰椎手术患者来源于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21±5.26)岁。
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下腰痛,有15例患者伴有明显的间歇性跛行现象,还有35例患者伴有麻木、下肢放射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
50例患者中,其中有2例为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不稳,12例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0例为腰椎滑脱。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具体为: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在其腰部后正中位置做出一个手术切口,将双侧骶脊肌剥离,将手术段横突、关节突与椎板显露出来,先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在C型臂机的辅助下,确认定位正确以及螺钉位置理想之后,选取术前症状较重的一侧当做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手术侧。
安装纵棒在对侧椎弓根钉上,适度撑开椎体间,将下位椎的上关节突上部与上位椎的整个下关节突采用骨凿切除,要注意对紧贴椎弓根的出口根进行有效保护,对屈曲怒张的伴行根静脉采用双极电凝进行处理,以此来将术中出血量减少。
椎板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关 键 词 : 椎 ; 行 性 疾 病 ; 柱 融 合 术 ; 压 腰 退 脊 减 中 图分 类 号 : 8 . 7 文 献 标 识 码 : R6 1 5 B
对部分腰椎退行性疾病选择性采用椎体问融合术治疗,
( s r ru brne oyf i ,LF , 手术 创伤 大 , p t i m a i r d s nP I)该 o eo l tb uo
d mi d su y J . o eJ it u g Am) 2 0 , 1 o z t d [ ] JB n on r ( e S , 0 9 9
( : 03 — 0 . 5) 1 3 1 41
[ ] Gu e Ko a gu B, e e , ta . e u e o 3 v n O, c o l B z r M e 1 Th s f
J u n l fPrcia t o a dc 11 , . ,u . 0 1 o r a o a t lOrh p e isVo . 7 No 7 J 1 2 1 c
文 章 编 号 :0 8 5 2 2 1 )7 O2 O 1 0 —5 7 ( 0 1 0 一 6 8 3
椎 板 减 压 经椎 问孔椎 体 问融合 治 疗腰 椎 退 行性 疾 病
1 资料与方法
r ] Mi ls MR, th r RP, a in 1 ke Scu Grza o GP. o t r r n P se i i o
侧下肢痛 2 7例, 其中肌力及感觉减弱 2 例; 1 双侧下肢痛 7
例, 其中 4例下肢肌力、 感觉减退; 4例腰腿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烈, 行走困
难 ̄3 1 例有间歇性跛行; 大小便功能障碍 2 例。 12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术前均拍摄腰椎正侧位、 . 过屈 过伸位及双斜位 x线片, 腰椎不稳参照Wh e i 诊断标准。 T t C 或M I R 检查发现,7 3 例有腰椎问盘突出, 其中3 例突出偏 O
PLIF、ALIF 及 TLIF 手术

PLIF、ALIF 及 TLIF 手术之马矢奏春创作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融合手术通常需要采纳骨移植来增进融合.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 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 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 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罕见的治疗方法, 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纳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本诊所提供三种罕见的融合手术, 包括PLIF, ALIF 和 TLIF.PLIF 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PLIF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伐:•术前规划和模板创立.手术前, 外科医生使用 MRI 和 CAT 扫描, 以确定患者需要的植入物尺寸.•准备椎间隙.根据融合的级数, 在患者的背部开 3-6英寸的切口, 然后将脊椎肌肉收缩(或分开), 进入椎间盘.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 这样才华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 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 并在相邻椎骨概况为椎体融合做些准备.•拔出植入物.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 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 BMP 骨移植物拔出到椎间隙中, 以增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 也可在这时候拔出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TLIF 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是 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这种 TLIF 技术采纳与 PLIF术类似的方法达到脊椎, 分歧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正面的中线切口进入.这一做法年夜年夜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 而且最年夜限度地减少了达到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需要的神经把持量.我们诊所喜欢使用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 因为这种方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 对神经更平安, 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最少使用内镜技术.在 PLIF 和 ALIF术中, 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 并代之以拔出椎间隙的骨植入物(如果有需要的话, 连同融合架, 螺杆或棒).这些器材的使用有助于增进融合, 增加脊椎的力量和稳定性.我们目前应用多种最先进的融合器技术, 包括由骨组织、钛、聚合物甚至包括可吸收资料制成的融合架.ALIF ALIF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这种手术与 PLIF术类似,分歧的是从身体正面(前部)进行, 通常是通过一个在下腹区或正面 3-5 英寸的切口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进行修复.我们诊所采纳一个非常小的切口进入脊椎的 ALIF 方法, 这样可以保管肌肉和达到脊椎的正面.这种方法维持了腹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经经常使用来融合 L5-S1的椎间盘间隙.一旦切开切口达到腰椎并让腹部肌肉和血管缩进后, 椎间盘组织就可以移除.接着外科医生拔出骨植入物(如有需要还须植入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棒或螺杆)来稳定脊椎和增进融合.最小入路我们通常使用最小的入路技术进行几种类型的脊椎手术.开发这些技术源于在显微解剖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腔镜技术的应用.现在, 已被应用到融合手术中.问问我们临床团队的一位医生, 看看这是否也适合你.融合手术后每一位患者的康复时间都纷歧样.然而, 年夜大都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就可以站起来走路了.每位患者的情况都纷歧样, 但年夜大都患者一般留院3-5 天.出院后, 接受了 PLIF、ALIF或 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 如有需要, 医生会开出止痛药物以及一份详细术后活动计划, 以帮手患者顺利康复和恢复健康生活.使用 TLIF 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椎滑脱症的病例如以上 X 光片和 MRI 检查结果所示, 这位 58 岁老年女性患L4/5级的退行性脊椎滑脱症.她走远路困难, 背部及腿部疼痛.她接受了椎板切除与内固定物融合手术治疗。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9例

血, 冲洗, 缝合 , 常规留置负压引流 , 卧床 3 4 ~ 周后可 下地行 功能 锻炼 。术 后半 年 内嘱患者严 格归 院复查 。 13 疗效评 价 通 过定 期摄 x光片 和 C . T检查 了解 术后椎 体滑 移距 离 、 间高度丢 失情况 以判断椎 间 隙 椎 融合情 况 。采用 日本 骨科 学 会 (O 对下 腰 痛 的 2 J A) 9 分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 、 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 2 J
改善 率 (R)=( 后 J A评 分 一术 前 J A评 分 ) I 术 O O / (9一术前 JA 评 分 )×10 。并 根据 改 善 率将 临 2 O 0%
广 西医学 2 1 年 5月第3 卷第5 00 2 期
5 31
经 椎 问孔 腰 椎 椎 体 问 融合 术 治 疗 腰 椎 滑 脱 1 ▲ 9例
温志勋 黎松 波 刘先银 郭建恩
53 1 ) 2 0 8 ( 东省 东莞 市人 民 医院骨科 , 广 东莞 市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椎 间孔腰椎椎体 间融合术( LF 治疗腰椎 滑脱的疗效。方法 T I)
改善率为(82± . ) , 良率为 8 . %。椎体滑移距 离及椎 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 1 4 . 83 % 优 56 周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0 0 ) 患者术后 6— 4个月, P< .5 ; 1 平均 6 8个月, . 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材料无松 动、 断裂。结论 T I LF 技 术治 疗腰 椎 滑脱手 术创 伤 少 , 用 范 围广 , 适 脊柱 的融合 率 高 , 术效果 理 想。 手 【 关键词】 腰椎滑脱 ; 脊柱融合术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 中图分类号 】 R6 73 8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 - 0 (00 0 - 3 一 2 3 34 2 1 )5 5 l 2 4 0 0
应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术后的康复指导

【 要】 摘 目的 : 应用 微创 经椎 间孔 椎 体 间融合 技术 治疗 腰 间盘突 出 , 进行 康复 指 导 。 并 方法 : 微创 经椎 间孔椎 体间融 对 合术 治疗腰 问盘 突出 的患者 进行 术 前 、 后护 理及 康 复指 导 。结 果 : 临床 观 察及 出院 随访 ,0例 患者 康 复效 果 良 术 经 3 好 。结论 : 用微 创经 椎 间孔椎 体 间融 合术 治疗 腰 间盘突 出技 术先 进 , 用 范围较 广 , 减少 医原 性 神 经损伤 . 应 适 可 获得 环行 融合 , 善 的护理 计 划保 障 了手术 的效 果 , 高 了治疗 质量 。 完 提 【 键词】 创 经椎 间孔椎 体 间融合 ; 前护 理 ; 复指 导 关 微 术 康 [ 中图分 类号】 6 1 + R 8. 3 5 【 文献标 识码 】B 【 章编 号】1 7 — 2 02 1 )3 b 一 6 一 1 文 6 3 7 1 (0 O 0 ( )1 8 O
Olnevr ba i rsue J S ie 0 32 :96 10 . iitret rl s pesrs[. pn, 0 ,810 — 9 7 e dc ] 2
便 的练 习 。
1 8 中国 医药 导报 CHIA ME C E AL 6 N DIALH R D
( 收稿 1 :0 9 1-1) 3期 20 — 1 7
20 0 7年 1 0月~ 0 9年 6月应 用 微创 经 椎 间孔椎 体 间融 合 技 20 术治 疗腰 间盘 突 出 、 腰椎 滑 脱及 椎 体 间的假 关 节形 成 3 0例 , 近期 效果 满 意 , 该 手术 技 术新 , 有 较 先进 的护 理 特点 , 因 具 故
总结 几点 康 复指 导 , 现将 体会 报道 如下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蔡珉巍;薛华明;涂意辉【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id-term outcomes of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TLIF ) for the treatment of two-level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Methods From Sep 2005 to Mar 2009, 25 two-level cases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TLIF. There were 17 males and 8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56.5 years ( range, 42 to 68 years 1 The mean course of the disease was 3.4 years (range, 1.0 to 12 years 1 There were 11 cases in L3to L5 and 14 cases in Lao S1. Preoperatively, the score of VAS was 6.6±1.1, the score of ODI was40.4±3.2 and the score ofmodifiedProlowas 8.5±2.1. Results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206.2±51.5min (range, 180 to 240 min), the mean inf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503.2±30.5ml (range, 420 to 600ml ). and the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21.3±2.2d (range, 14 to 30d ).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2.5 to 5.5 years ( mean 4.8 years ). Postoperatively, the scores of lumbar function (VAS, ODI and mProlo )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scores (P<0.05 ). The clinical results by modified Prolo score were excellent in 15cases, good in 8, fair in 1 and poor in 1 with choiceness rate 92%. 43 levels got interbody bony fusion from total 50 levels of 25 cases confirmed by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ve CT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fusion rate was 86%.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of instrument loosening and breaking, pseudoarticulation format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cage subsidence. 3cases of superficial infection were healed with drainage. 2 cases suffered from rod loosening and slip.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wo-level TLIF is an effective method with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high fusion rate. However, long-term study is required.%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2009年3月,25例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TLIF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6.5岁.病程1.0~12年,平均3.4年.其中L3~L5 11例,L4~S1 14例.术前VAS评分为8.3±0.7分,ODI评分45.4±2.0分,改良Prolo评分8.5±2.1分.结果手术时间180~240分钟,平均206.2±51.5分钟.术中出血420~600ml,平均503.2±30.5ml.住院天数14~30天,平均21.3±2.2天.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5~5.5年,平均4.8年.术后腰背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改良Prolo 评分优1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92%.本组25例50个融合节段,术后1年三维CT扫描,有43个节段融合,融合率86%.术后3例发生切口浅表皮肤感染,2例连杆滑脱.无螺钉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和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疾病中期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融合率,长期结果还需进一步随访.【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2(009)002【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作者】蔡珉巍;薛华明;涂意辉【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骨科,上海200090;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骨科,上海200090;上海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骨科,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坚强的融合可以使患者获得长期良好的疗效。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 者 简介 : 浩 , , 9 2年 9月 生 , 主 任 医师 , 西 省 儿 孙 男 17 副 山
童 医 院 , 3 01 00 3
经椎 间孔 椎体 间融合 与后 路 椎体 间融合 治 疗腰椎 退 行 性疾 病 的疗 效 比较
中 国 医科 大 学 附属 盛 京 医院 (1 0 4 陈 之 光 1 00 )
<O0 .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白细 胞 介 素 一 8变 化 的 意 义.实 用 儿 科 I 1 临床 杂 志 , O O 2 2 l, 5
( 8 1 01 1 0 . 1 ): 4 - 4 3
淋 巴细 胞 分 化 , 制 抗 体 合 成 及 细 胞 毒 性 T 细 胞 的 作 用 ; 抑
C 4 D 和 C 8 D 在 体 内 起 着 相 互 调 节 和 相 互 制 约 的 作 用 ,
传 播 , 发 于 5岁 以下 儿 童 , 以 3岁 以 内 发 病 率 最 高 。病 好 尤
原微生物以柯萨奇 A组 1 型 、 道病毒 7 6 肠 1型 、 可 病 毒 多 埃 见 。临 床 表 现 有 发 热 , 、 部 皮 疹 , 手 足 口腔 黏 膜 疱 疹 , 分 患 部 者 可 弓起 心 肌 炎 、 经 源 性 肺 水 肿 、 毒 性 脑 炎 等 并 发 症 。 I 神 病 目前 重 症 手 足 口病 的 致 病 机 制 尚 不 清 楚 , 学 者 推 测 机 体 有
例 患者 中有 1 因腰 椎 间 盘 突 出单 纯 髓 核 摘 除术 后 复 发 行 例 二次 P I L F手 术 治 疗 。见 表 1 。
衰 1 2组 患 者 临床 资料 比较 ( 士 )
1 2 手 术 方 法 及 术 后 处 理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定的临床应用效果贾水淼;孟赛克;高振甫【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对于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定的治疗效果。
方法挑选本院7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研究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病情的缓解状况。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人数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4(000)013【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应用效果【作者】贾水淼;孟赛克;高振甫【作者单位】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正文语种】中文腰椎管狭窄时由于腰部的骨或者软组织发生形态变化和组织结构变化, 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到刺激或者压迫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用传统方法来进行治疗容易产生很大的治疗创伤, 而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比较高, 所以, 这是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的[1]。
近几年来, 微创技术逐渐被临床上广泛使用, 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了解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对缓解患者病情的疗效, 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7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定病患, 分析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与缓解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了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定病患70例, 其中男40例, 女30例。
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的患者有35例, 其中男20例, 女15例, 年龄为32~64岁, 平均年龄为53岁, 病程为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