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在治疗多种类型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 PPT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第一篇: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
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
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
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
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
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
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腰椎滑脱症;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3.腰椎管狭窄症;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董云飞(河北省保定第七医院,河北 保定 072150)0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患者久坐久站和长时间腰部用力导致腰椎间盘各部分组织出现了退行性改变,因此造成了各部位的受力均,导致相邻的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实施椎间盘摘除的同时,往往要进行腰椎节段固定及椎间融合术,传统的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存在着切口长、创伤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状[1-3]。
但随着近年来科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腰间盘微创技术逐渐成熟并进行临床使用。
对此,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传统和微创两种手术方式,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各50例,其中微创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2-53岁;开放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在35-55岁。
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侧下肢放射痛,X线片检查均提示有腰椎不稳表现:过伸及过屈位相邻的椎体间水平移位≥3 mm或角度变化≥15°;②经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明确者。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的患者;②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脑梗死、心力衰竭等,有手术禁忌证者;③合并严重的脊柱畸形及明显的椎管狭窄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被告知手术方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开放组:手术医生在患者腰后正中切口长约7-8 cm,逐层切开腰背皮肤及皮下组织至腰背筋膜,并相应的沿棘突将椎旁肌进行剥离并固定,使之无法与棘突贴合,在将上下小关节进行暴露后,打入长度适宜的椎弓根螺钉,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的关节与神经,之后清理椎板及关节突,并切除至合适的长度,在摘除间盘并进行椎间植骨时需要对周围的神经进行减压措施,之后并植入融合器,安装连接棒,加压、固定、锁紧。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MIS TLIF介绍: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脊柱疾病的方法,PLIF是一种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但手术中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和切除后方结构,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
因此,TLIF技术应运而生,它的优势在于手术中不必牵拉神经根,但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仍然存在对肌肉的损伤。
MIS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这个问题,MIS TLIF技术在手术技术和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完善和充实,并被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包括腰椎滑脱症、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研究和研究,作者对MIS TLIF技术进行了改良,使得研究曲线降低,手术时间和费用减少,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技术,更多的患者可以受益。
手术采用全麻,患者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包括减压和椎间固定融合。
在C臂透视下确定手术切口,切口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深入分离间隙,进行减压和椎间固定融合。
总之,MIS TLIF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肌肉和神经,提高手术效果和疗效。
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open-TLIF手术。
此外,MIS-TLIF手术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完成MIS-TLIF手术,需要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并将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然后旋紧固定臂。
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应选在症状侧。
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
如果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以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以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骨赘,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在椎间隙准备阶段,需要逐级放置椎间撑开器,切除软骨终板及大部分纤维环和髓核,显露骨性终板。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上位神经根,避免损伤。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摘要】MIS-TLIF是一种新型的腰椎手术技术,具有较高的微创性和精准性,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MIS-TLIF术式的特点,然后详细解析了MIS-TLIF治疗的适应症和早期效果评估。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MIS-TLIF治疗的优势和存在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对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MIS-TLIF治疗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和早期效果,为腰椎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也启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MIS-TLIF, 腰椎, 相关疾病, 早期效果, 术式特点, 适应症, 评估, 优势, 风险, 注意事项, 总结, 展望, 未来研究, 治疗.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腰椎相关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带来了严重影响。
腰椎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疼痛、腰椎退行性疾病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诸多缺点,如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等。
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开始关注微创椎间融合技术(MIS-TLIF),这是一种结合微创手术和融合技术的新型治疗方法。
MIS-TLIF通过小切口、导航技术等先进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有望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MIS-TLIF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在治疗腰椎相关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深入探讨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MIS-TLIF治疗的意义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腰椎相关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疼痛和不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通常需要较大的开放手术切口,损伤较大,并且术后恢复较为缓慢。
MIS—TLIF联合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临床研究

MIS—TLIF联合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IS-TLIF联合PSF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 AS评分、SF-36评分、ODI 评分、腰椎前凸角、Cobb角、冠状位躯干偏移、矢状位躯干偏移,评价患者椎体融合率和术后的减压程度。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08.54±24.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27.85±42.08)mL,平均住院时间(8.54±1.04)d。
术后患者的V AS 评分和ODI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
手术后患者的腰椎前凸角、Cobb角、冠状位躯干偏移、矢状位躯干偏移均明显降低,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患者的平均ODI改善率为(87.04±5.43)%,椎体的融合率90.04%,减压程度(94.05±3.87)%。
结论MIS-TLIF联合PS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特点,矫形效果佳,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的不错选择。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Methods A total of 45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IS-TLIF combined with PSF. The V AS score,SF-36 score,ODI score,lumbar lordosis angle,Cobb angle,coronal torso offset,sagittal torso sffse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atients before surgery,at 1 week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 vertebral fusion rate and postoperative decompression degre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208.54±24.55)min,the averag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was(327.85±42.08)mL and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8.54±1.04)days in each patient. The V AS score and ODI score of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and the SF-36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P<0.05). The lumbar lordosis angle,Cobb angle,coronal torso offset and sagittal torso sffse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operation (P<0.05). The average improvement rate of ODI was (87.04±5.43)%,the fusion rate of vertebral body was 90.04% and the degree of decompression (94.05±3.87)% in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Conclusion MIS-TLIF combined with PSF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patients has less trauma,less bleeding,fewer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with good orthopedic effect,which is a good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patients.[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Degenerative disease;Lumbar scoliosis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的加速,退行性脊柱侧弯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酸痛、间歇性破行、下肢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
MIS-TLIF手术治疗合并椎间隙狭窄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狭窄症 的表现多样 ,除 了椎 间盘退变膨 出或突 出的因
素外 ,还常常合并黄韧带肥厚 、钙化及椎体后缘增生 ,
上 、下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等因素 ,常引起腰腿痛间歇
性跛 行 等 ,严 重 影 响 老年 人 的生 活 质 量 。 由于 老 年人
多合并一定 的内科疾病 ,加之传统术式 的一些并发症 ,
医生和患者的认 可 ]。现采用回顾性研究 的方法 ,分
析微创 经 椎 间 孔 人 路 椎 间融 合 术 (MIS—TLIF)在 治 疗
合并 有 明显椎 间 隙狭 窄 的退变 性腰椎 管狭 窄 症 的患者
围术期 的特点 。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选 择 2009年 7月 至 2013年 6月确 诊为 IA/5或 LS/S1节段的 ,接受单节段 MIS—TuF手 术 治疗 的退 变性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患 者 38例 (L4/5节段 24例 ,LS/S1节段 14例 ),男 l7例 ,女 21例 ,平 均年 龄 62.3岁 (55~78岁 );随机 分 为 两 组 ,A组 为 退 变 性腰 椎 管狭 窄 合 并 明 显 椎 间 隙 狭 窄 l6例 (L4/5节 段 10 例 ,LS/S1节段 6例 ),男 8例 ,女 8例 ,平 均年 龄 6O.7 岁 ;B组 为退 变 性 腰 椎 管 狭 窄症 而 责 任 节 段 椎 间 隙 基
基金项 目:吉林 省科 技 支撑计 划 “双 十工 程 ”重大科 技攻 关项 目(No. 20130201005GX)
通信作 者 :尚东梅 (1970一),女 ,硕士 ,主管护 师 ,主要从事退行性脊柱 疾 病的护理研究。
第一作者 :高忠文 (1982.),男 ,博士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退行性脊柱 病的治疗研究 。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相关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这些疾病存在较大创伤、术后疼痛明显、康复缓慢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减少创伤、提高手术效果的治疗方法。
微创椎间融合技术(MIS-TLI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在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部位实施融合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损伤导致的神经根压迫问题。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MIS-T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等优势,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MIS-TLIF技术原理、适应症、手术操作步骤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治疗方法,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评估MIS-TLIF治疗的早期效果也有助于了解其在治疗腰椎相关疾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相关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MIS-TLIF治疗在腰椎相关疾病早期效果方面的表现,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00字】2. 正文2.1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技术原理MIS-TLIF是一种微创的腰椎融合手术,它采用经皮切口,减少了伤口的创伤,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风险。
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切除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将腰椎的两个相邻椎体融合在一起,以减轻椎间盘退变和脊柱变形所引起的疼痛。
MIS-TLIF手术采用X射线和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通过镜下操作,切除椎间盘和椎间关节,植入植骨材料促进椎体的融合,最后通过螺钉和钢板固定脊椎。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杨战锋【摘要】分析经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IL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100例医院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MIS-TILF),对照组采取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ILF).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改良Macnab评价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经微创通道辅助下应用MIS-TILF手术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14【总页数】3页(P2696-2698)【关键词】微创通道系统;MIS-TILF手术;单阶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作者】杨战锋【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微创通道系统是新一代腰椎微创系统,微创通道能够扩大操作空间和手术视野,有利于椎间融合器的置入[1]。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当保守治疗无较好的疗效时,通常会采取手术治疗。
腰椎退行性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髓核摘除、植骨融合等方法,主要是为了消除临床症状产生的原因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腰椎相对位置、负荷力及运动功能。
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经微创通道系统辅助MIS-TIL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通过MRI及活体测量,对椎旁肌入路进行了 系统的解剖学研究,并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用于胸腰椎骨折、腰椎管狭窄症、腰 椎滑脱症等微创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MRI测量
通过MRI对204例 患者腰椎各节段 椎旁肌间隙距中 线距离进行测量 数据分析,为临 床研究工作提供 了重要参考。
2. 项目科学性
通过文献报道及自身手术总结,经椎旁肌 间隙入路进行脊柱手术是非常安全的。
成果展示
在国内首次通过MRI和活体组织进行大样本量的椎 旁肌间隙入路解剖学研究,得出国人的解剖学数 据,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应用该入路的手术拓展了其应用领域,进行了胸 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腰椎间盘突 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术后翻 修等多种微创手术300多例。
肌,保持张力带的完整性 ⑸不易损伤腰神经后支和腰动脉背侧支,防止骶
棘肌失神经性萎缩 ⑹可为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
4.项目安全性
椎旁肌间隙入路是从自然肌间隙进入分离 显露, 具有切口小、 出血少、 损伤小的优势 。减小了椎旁组织及神经的潜在损伤风险, 手术安全性增加。
我们应用该术式完成了大量脊柱手术,未 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解剖测量
腰椎手术中分别测 量胸腰段T12和L4 水平多裂肌和最长 肌间隙距离中线的 水平距离,确定最 佳切口入路,观察 此入路结构特点。 结合解剖结构,对 该入路的手术适应 证进行分析。
临床对照
通过切口长度、手 术时间、出血量、 影像学指标以及术 后各种疗效评分等 与传统后正中入路 手术进行比较,确 认经椎旁肌间隙入 路手术方式的优势 。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中华系列3篇 ,Medline检索3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大 会发言,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赞扬,该研究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
该项目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
该项目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
该项目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
THE END
椎旁肌间隙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及其在腰椎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武汉 朱庆三 赵东旭 孙翊夫 周学影 2014年9月11日
项目类型: 计划性项目
起止时间: 2009.06-2013.12
项
1
创新性目2来自科学性概3
实用性
述
4
安全性
5
成果展示
1. 项目创新性
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手术是经自然 间隙的手术入路,临床应用越来越多。
3. 项目实用性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可进行的手术有:胸 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术后翻修等脊柱微 创手术,是符合微创手术理念的手术入路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优势
⑴操作方便 ⑵出血少,视野清晰 ⑶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减少术后并发症 ⑷避免了侧方大幅度牵拉、剥离椎旁肌而损伤该
感谢各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