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该如何处理?讲解

合集下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

3、中医治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其核心病机为风温疫邪犯肺,卫气同病,疫邪内陷毒损脉络则转为
重症。临床可分轻型、重型、恢复期论治。
1. 轻型
• 临床表现:患者有蜱咬病史,发热,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肌肉酸痛,头痛,或咳 嗽,或恶心,舌质红,苔薄白、薄黄或薄腻,脉浮数。
• 推荐方剂:银翘散。
• 常用药物与参考剂量:金银花15g、连翘15g、荆芥穗10g、芦根20g、白茅根20g、薄荷 10g(后下)、赤芍15g、甘草15g。
六、临床分型
1、轻型 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体温38.0℃以下,可有轻度乏力、周身不适及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和 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病情呈自限性,多在1周内恢复,易被忽视、漏诊及误诊。 2、中型 多见于中老年,体温38~39℃,全身不适及肌肉酸痛明显,可有明显纳差、恶心、呕吐、腹 泻等消化道症状,无神经系统症状及腔道出血。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 疗方案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我 国于2009年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 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临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 危重且迅速发展为重型和危重型,最终可因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如不及时诊治,SFTS病 死率可高达20%。
3、与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的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如败血症、伤寒、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黑热病、EB病毒感染 等。相应病原体分类培养、特异性抗体或核酸检测阳性有助于诊断。
4、与导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病等相鉴别:如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骨髓穿刺或活检、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的。

患者常常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和瘀斑,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内脏出血。

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最好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进行治疗。

食物中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葱蒜等,可以帮助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凝血功能,有助于缓解轻度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此外,还可以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有助于提高血小板的生成能力。

其次,对于中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和促进血小板凝聚功能的药物。

其中,常用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包括补体C1q抑制剂、丙种球蛋白等,而促进血小板凝聚功能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泼尼松等。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血小板的数量和凝聚功能,从而缓解中度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最后,对于重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考虑进行输血治疗。

在严重的出血情况下,患者可以接受血小板输注,以快速补充血小板,帮助止血和恢复凝血功能。

此外,还可以考虑进行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以恢复骨髓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血小板减少的问题。

总之,针对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轻度和中度的血小板减少症状,而在严重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输血治疗或者骨髓移植等方法。

然而,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或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对患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所帮助。

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

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

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

对于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将详细介绍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是护理的基础。

首先,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和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尤其是口腔、鼻腔、牙龈等容易出血的部位。

其次,要观察患者的大小便颜色,是否有黑便、血尿等情况。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无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

二、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一)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受到摩擦和刺激。

患者应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和化妆品。

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二)口腔护理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牙龈。

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如有口腔溃疡,可给予局部涂抹药物治疗。

(三)鼻腔护理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和挖鼻。

如鼻腔干燥,可使用滴鼻液或油剂滴鼻。

如果出现鼻出血,应立即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向前倾,用手指按压鼻翼两侧 10-15 分钟,同时可用冷毛巾敷额头或鼻部。

(四)消化道护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硬、粗糙的食物,以防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出血。

如有消化道出血,应暂时禁食,并给予止血、补液等治疗。

(五)颅内出血的预防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

三、休息与活动血小板减少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但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四、饮食护理(一)营养均衡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以免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出血。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好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是指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不足正常范围的情况。

血小板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细胞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凝固,起到止血的作用。

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导致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自然疗法等。

药物治疗1. 血小板生长因子:促进骨髓中血小板的生长,从而增加体内的血小板数量,如血小板生成素。

2. 免疫抑制剂: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自身免疫攻击造成,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的自身攻击功能,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

3.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免疫细胞对血小板的攻击,如泼尼松等。

4. 药物治疗考虑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寄生虫感染等。

除了以上药物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症状如出血等应按照临床表现及时给予止血药物的治疗,如克服利安、纤维蛋白原等止血药物。

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指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替换患者不足的正常血小板。

这些治疗方式都是在严格的医疗条件下进行的,并且需要供体与患者的HLA匹配。

自然疗法在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中,自然疗法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改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1. 合理饮食:应适量多饮水,增加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B族等与血液有关的营养成分的食物。

应避免碱性食物,如芹菜、豆腐等。

2. 调节情绪:情绪与血小板减少有关,消极、紧张、疲劳等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3. 锻炼身体: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血小板减少的恢复。

锻炼应轻松愉快,不会过度疲劳。

总之,血小板减少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同时自然疗法也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是一份针对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问题的权威指南。

血小板减少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引发出血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本共识旨在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诊疗建议,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成人重症患者的血小板减少问题。

本共识首先概述了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分类和评估方法,为后续诊疗提供基础。

接着,详细讨论了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共识提出了针对不同病因的诊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本共识还强调了预防和治疗出血并发症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小板减少问题,也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共识总结了当前血小板减少诊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通过遵循本共识的建议,我们期望能够提高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诊疗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二、定义与分类定义:血小板减少症,即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在中国成人中通常被定义为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在重症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往往更为复杂,可能涉及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疾病预后紧密相关。

生成减少型: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或受抑制,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

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破坏过多型:由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分布异常型:如脾大导致的血小板滞留于脾脏,造成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急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常见于感染、药物反应等。

慢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常见于慢性ITP、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在重症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对于重症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全面考虑其可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以便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该如何处理讲解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该如何处理讲解
经验总结
早期识别、及时处理是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病例二
01
患者基本信息
2020年,65岁,男性,因COVID-19入院,病情恶化出现血小板减少

02
诊断及治疗过程
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C严密的监护,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03
经验总结
SSIT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出血症状难以控制,死亡率高。此外,SSIT患者 的血小板计数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
02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确定血小板减少的严重 程度
通常,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被视为 血小板减少症。对于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 小板计数可能进一步降低。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severe sepsi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简称SSIT)是指由严重感染导致的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伴有出血、微血管损伤 、凝血异常等症状。
分类
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临床表现,SSIT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血小板过度活化,加速血小板消 耗和凋亡。此外,内皮细胞损伤和微血管病变也是重要因素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该如 何处理讲解
目录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概述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诊断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后及影… •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典型病例…
01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针对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应停用相关药物,或调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感染相关危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感染相关危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

感染性休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5%
5
J Infect. 2007. 55(2): 136-40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07. 35(6): 874-80
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机制
u 1、某些病毒或细菌(比如金葡菌)对骨髓的直接抑制作用 u 2、某些治疗药物(比如磺胺)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u 3、血小板参与炎症反应消耗增加 u 4、病毒和细菌对血小板的直接抑制作用
45.9
rhTPO治疗组
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hemostasis 2013 May1
20
rhTPO治疗疗效评价
反应 率 (%10)0
80
65.3
60
40
32.7
20
0
总有 效率
P=0.001
21
对照组(n=49)
rhTPO治疗组 (n=49)
49 26.5
14
TPO调控血小板生成的各个阶段
增殖 / 分化
核内复制 / 胞浆成熟
释放
诱导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刺激巨核细胞增殖和核内复制,
增加巨核细胞的胞浆物,最终形成碎片,促进血小板的生成,释放功能
性循环血小板。
15
TPO的生成部位
肝脏:70% 肾脏及其他:30%
16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国内的 临床应用
与死亡率相关的单变量因素分析
9
王兵,王勇强,高红梅,等,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2):1072-1076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输注血小板 药物处理
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10
2012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指南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研究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研究

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研究重症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BFIT)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患者常常出现高热、出血倾向等症状,病情可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BFIT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BFIT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为提高BFIT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提供理论支持。

一、BFIT患者的护理方法1. 严密监测体温及出血倾向BFIT患者常常伴有高热和出血倾向,因此护士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随时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2. 营养支持BFIT患者常常出现食欲减退、消化道症状等情况,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如口服、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3. 防止感染BFIT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护士应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感染防护,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交叉感染。

4. 心理护理BFIT患者病情严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护理效果评估本研究选取了20例BFI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上述护理方法的综合干预,评估了护理效果。

结果显示,经过综合护理干预,BFIT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有所提高,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明显改善,焦虑情绪减轻,康复信心增强。

本研究的护理效果较好。

三、讨论BFIT患者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需要密切监护和全面护理。

本病例的护理干预方法综合性强,效果良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由于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还需要经过更大样本量的验证。

对于BFIT患者的护理方法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BFIT患者的护理工作,为BFIT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期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普通患者 20-25% ICU患者:13-44.1% 创伤患者:35-41%
Chaari A, et al: Thrombocytopen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rends in Anaesthesia and Critical Care 2011, 1(4):199-202.
• 监控血小板输注结果常用的公式即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 和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作为RPT的判别依据。
• 血小板计数的增量绝对值的计算:使用输血前24小时之内最接 近输血时间的血小板计数、输注之后4-24小时血小板计数,计 算两数差值。
• 2006年4月和2012年10月之间,33,222例ICU患者,其中包括 29,511(88.8%)非癌症患者。4,502(15.3%)在ICU期间接受 一个或多个血小板输注(N=4,690); 31.9%为女性,平均年龄 69岁(IQR59-77)。以同时期住ICU的25,009非输血病人为对照 组,38.1%为女性,平均年龄为65岁(IQR52-76)。
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介导:ITP、DTP、病毒感染、输血、器官移植 非免疫介导:脓毒症、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溶血尿毒综合征、HELLP综合征、心肺转流、巨大血管瘤 血小板产生减少
骨髓抑制、骨髓破坏、血小板生成素减少。常见于病毒 感染、放化疗后、肝病、造血系统疾病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数最低值是唯一的独立出血危险因素
内容
u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 TCP)的定义
u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和危害 u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处理
治疗原发病 纠正内环境 输注血小板 药物处理
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肝素、乌司他丁 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The Use Of Platelet Transfus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Impact On Platelet Count: A 30,000 Patient Registry Study
Blood October 21, 2013 vol. 122 no. 21 1154
• 在非肿瘤ICU患者,输注血小板是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方式。中位数是升高2w。
• 许多患者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的增加。
•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输血的临床效果(对死亡率的影响?)
• 血小板输注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患者 接受充足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处于血小板治疗不应性状态,即 患者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明显 改善。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措施
血小板输注 -减少微小出血的发病率 - 降低大量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起效快,迅速提高血小板

输注费用 可能感染血源性疾病 反复输注容易出现同种
异体免疫反应,导致输 注无效,尤其在ICU中 无效输注很常见
STEPHEN, et al. Volume 4 • 2001 Oncology Special Edition
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
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骨髓衰竭
10 x109/L
骨髓穿刺和活检
一般不推荐输注
腰椎穿刺和硬膜外麻醉
50 x109/L
胃镜和活检
50 x109/L
血管内导管插入(Insertion of
50 x109/L
indwelling endovascular catheters)
王兵,王勇强,高红梅,等,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2):1072-1076 François Stephan,Crit Care 1999, 3:151–158
疾病类型 感染 多发伤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血液病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
病例占比 42% 40% 12% 0.03% 0.02% 0.01%
• 研究背景:ICU中血小板减少症是危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和出血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在ICU血小板输注带来的PLT值增量 并不确定。
• 目的:研究在非肿瘤成人危重症中血小板输注频率,及血小板输 注对PLT值增量的效果。
• 方法:注册表数据库的分析,包括所有在ICU住院期间接受过一 次或多次血小板输注的≥18岁的患者(加拿大)。没有输注血小 板的ICU患者作为对照。
u 国外统计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死亡率为38-54%
王兵,王勇强,高红梅,等,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2):1072-1076 François Stephan,Crit Care 1999, 3:151–158
•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在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 及预后。
• 设计:前瞻性观察研究。 • 环境: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12张病床的重症监护病房。 • 患者:所有连续入院的病人与正常血小板计数在入院时以及在13
大量失血后大量补液 血小板分布异常
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
u 1、某些病毒或细菌(比如金葡菌)对骨髓的直接抑制作用 u 2、某些治疗药物(比如磺胺)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u 3、血小板参与炎症反应消耗增加 u 4、病毒和细菌对血小板的直接抑制作用
Shibazaki M, Nakamura M, Endo Y. Infect Immun.1996;64(12):52905294.
个月内(N = 145 ),重症监护病房逗留> 48小时。
Strauss, Richard MD,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2, vol. 30, no8, pp. 1765-1771 (26 ref.)
结果
u 血小板计数下降超过30 % 是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u 纠正血小板减少症可减少患者病死率 u 血小板降低,严重出血发生率和输血需求均显著增高。血小板计
5
患者分类
肝移植术后 脓毒症 创伤 中暑 合计
总例数
34 52 75 24 185
PLT<100×109 (%) 33(97.1) 24(45.45) 57(76) 13(54.17) 127(68.64)
PLT<5×109
23(67.64) 21(40.91) 30(40) 8(33.33) 88(47.56)
支气管活检
50 x109/L
肝脏活检
50 x109/L
开腹检查
50 x109/L
关键部位手术:脑部、眼睛等
100x109/L
大量输血 多发伤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DIC
50 x109/L 100x109/L 无特定阈值,一般50 x109/L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储备以避免危及生命的出血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PLATELET TRANSFUSIONS.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03, 122, 10–23
• 方法:纳入广总ICU 2012年1-10月住院的创伤、脓毒症、肝移 植、中暑患者,分析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发生率
• 结果:纳入的脓毒症患者有45%出现PLT<10w, 41%出现 PLT<5w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科室调研,中华医学会第7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会议报道
发生率(%)
重症CAP(社区获得性肺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25% 感染性休克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5%
2012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指南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 即使没有明显出血,也建议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如有明显出血风险, 建议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当活动性出血,手术或 者侵入性操作时,需要较高的血小板(大于 50000/毫升)。(2D)
Dellinger RP, Levy MM, Rhodes A,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12. Intensive Care Med. 2013;39(2):165-228.
Endo Y, Nakamura M. Br J Pharmacol.1992;105(3):613-619. Katayama T, Ikeda Y, Handa M, et al. Circ Res. 2000;86(10):1031-1037..
u 出血风险增加 u 死亡率升高 u 住院时间延长 u 医疗费用增加 u 输血相关问题
• 输注前PLT中位数为87×109/ L(IQR59-131)和输注一个单位血 小板6.7小时(IQR5.1-9.8)后,PLT 增加的中位数为21×109/ L (IQR6-40)。有277(25.4%)的输注的PLT增加5×109/ L或更 低。 ICU输注血小板患者中562/4,690(12.4%)死亡;ICU期间 没有输注血小板中2,251/33,033(6.8%)死亡。
感染相关重症患者血小 板减少该如何处理?
内容
u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 TCP)的定义
u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和危害 u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
定义:重症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小于100 ×109/L( 国外定义为小于150 ×109/L )
血小板制品
从全血中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
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
白膜法(BC)
对照研究显示两种制备方法对于储存超过7d的血小板浓缩物在 质量上没有差别。但新的研究证据显示,当血小板储存超过7d, 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保存液将影响输注后的血小板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