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机械振动习题思考题及答案15页word文档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习题思考题及答案15页word文档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习题思考题及答案15页word文档

习题

7-1. 原长为m 5.0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kg 1.0的物体,当物体静止时,弹簧长为m 6.0.现将物体上推,使弹簧缩回到原长,然后放手,以放手时开始计时,取竖直向下为正向,写出振动式。(g 取9.8)

解:振动方程:cos()x A t ω?=+,

在本题中,kx mg =,所以9.8k =;

ω=== 振幅是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当弹簧升长为0.1m 时为物体的平衡位置,以向下为正方向。所以如果使弹簧的初状态为原长,那么:A=0.1,

当t=0时,x=-A ,那么就可以知道物体的初相位为π。

所以:0.1cos x π=+) 即

)x =-

7-2. 有一单摆,摆长m 0.1=l ,小球质量g 10=m .0=t 时,小球正好经过rad 06.0-=θ处,并以角速度rad/s 2.0=?

θ向平衡位置运动。设小球的运动可看作简谐振动,试求:(g 取9.8)

(1)角频率、频率、周期;(2)用余弦函数形式写出小球的振动

式。

解:振动方程:cos()x A t ω?=+ 我们只要按照题意找到对应的各项就行了。

(1

)角频率: 3.13/rad s ω=

==,

频率:0.5Hz ν=== ,

周期:22T s π=== (2)根据初始条件:A θ

?=0cos

可解得:32.2088.0-==?,A

所以得到振动方程:0.088cos 3.13 2.32t θ=-()

7-3. 一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物体,最初用手将物体在弹簧原长处托住,然后放手,此系统便上下振动起来,已知物体最低位置是初始位置下方cm 0.10处,求:(1)振动频率;(2)物体在初始位置下方cm 0.8处的速度大小。

解:(1)由题知 2A=10cm ,所以A=5cm ;

19610

58.92=?=?=-x g m K 又ω=14196==m k ,即 (2)物体在初始位置下方cm 0.8处,对应着是x=3cm 的位置,所以:03cos 5

x A ?== 那么此时的04sin 5v A ?ω=-

=± 那么速度的大小为40.565

v A ω== 7-4.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为cm 12,周期为s 2。当

0=t 时, 位移为cm 6,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求:(1)振动表达式;(2)s 5.0=t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3)如果在某时刻质点位于cm 6-=x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求从该位置回到平衡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解:由题已知 A=12×10-2m ,T=2.0 s

∴ ω=2π/T=π rad ·s -1

又,t=0时,cm x 60=,00φv ∴由旋转矢量图,可知:3

0πφ-= 故振动方程为)(3

cos 12.0ππ-=t x

(2)将t=0.5 s 代入得

方向指向坐标原点,即沿x 轴负向.

(3)由题知,某时刻质点位于cm 6-=x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 即x 0=-A/2,且v <0,故φt =2π/3,它回到平衡位置需要走π

/3,所以:

∴t=Δφ/ω=(π/3)/(π) =1/3s

7-5. 两质点作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振幅相等。当质点1在 2/1A x =处,且向左运动时,另一个质点2在 2/2A x -= 处,且向右运动。求这两个质点的位相差。

解:由旋转矢量图可知:

当质点1在 2/1A x =处,且向左运动时,

相位为π/3,

而质点2在 2/2A x -= 处,且向右运动,

相位为4π/3 。

所以它们的相位差为π。

7-6. 质量为m 的密度计,放在密度为ρ的液体

中。已知密度计圆管的直径为d 。试证明,密度计推动后,在竖直方向的振动为简谐振动。并计算周期。

解:平衡位置: 当F 浮=G 时,平衡点为C 处。设此时进入水中的

深度为a :mg gSa =ρ

可知浸入水中为a 处为平衡位置。

以水面作为坐标原点O ,以向上为x 轴,质心的位置为x ,则:分析受力:不管它处在什么位置,其浸没水中的部分都可以用a-x 来表示,所以力()F g a x S gaS gSx kx ρρρ=--=-=-

22dt

x d m gSx m F a =-==ρ 令m d g m gS 42

2πρρω== 可得到: 0222=+x dt

x d ω 可见它是一个简谐振动。 周期为:g

m d T ρπωπ4/2== 7-7. 证明图示系统的振动为简谐振动。其频率为:m

k k k k )(21

2121+=πν 证明:两根弹簧的串联之后等效于一根弹簧,所以仍为简谐振动

(证明略),其劲度系数满足:Kx x K x K ==2211和x x x =+21 可得:2

1111K K K += 所以:2121K K K K K += 代入频率计算式,可得:m

k k k k m k )(2121

2121+==ππν 7-8. 当简谐振动的位移为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和势能各占总能量的多少? 物体在什么位置时其动能和势能各占总能量的一半?

E P =M K M E E E A k kx 4

341212121

22===,)( 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各占总能量的一半:,)(M E kA kx 2

121212122== 所以:20.707x A A ==±。 7-9. 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曲线(如

图所示)

(1)求合振动的振幅。

(2)求合振动的振动表达式。

解:通过旋转矢量图做最为简单。

先分析两个振动的状态:

两者处于反相状态,(反相 π???)k (1212+±=-=?,Λ,,,k 210=)

所以合成结果:振幅 12A A A -=

振动相位判断:当121??=>,A A ;当221??=<,A A ; 所以本题中,,22π

??-== 振动方程:)()(22cos 12ππ--=

t T A A x 7-10.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其合振动的振幅为cm 20,与第一个振动的位相差为 6

π。若第一个振动的振幅为cm 310。则(1)第二个振动的振幅为多少?(2)两简谐振动的位相差为多少?

解:由题意可做出旋转矢量图如下.

由图知 ?-+=30cos 2122122A A A A A

=(0.173)2+(0.2)2-2×0.173×0.2×3/2=0.01

∴A 2=0.1 m

设角AA 1O 为θ,则A 2=A 21+A 2

2-2A 1A 2cos θ 即cos θ=1

.0173.02)02.0()1.0()173.0(22

222122221??-+=-+A A A A A =0 即θ=π/2,这说明A 1与A 2间夹角为π/2,即二振动的位相差为

π/2

7-11. 一摆在空中作阻尼振动,某时刻振幅为cm 30=A ,经过s 101=t 后,振幅变为cm 11=A 。问:由振幅为0A 时起,经多长

时间其振幅减为cm 3.02=A ?

解:根据阻尼振动的特征,)cos(00?ωβ+=-t e A x t

振幅为 t e A A β-=0

若已知cm 30=A ,经过s 101=t 后,振幅变为cm 11=A ,可得:β1031-=e

那么当振幅减为cm 3.02=A t e β-=33.0 可求得t=21s 。

7-12. 某弹簧振子在真空中自由振动的周期为0T ,现将该弹

簧振子浸入水中,由于水的阻尼作用,经过每个周期振幅降为原来的90%,求: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习题-含答案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习题-含答案

t (s ) v (m.s -1) 12m v m v o 1.3题图 第三章 机械振动 一、选择题 1. 质点作简谐振动,距平衡位置2。0cm 时, 加速度a=4.0cm 2 /s ,则该质点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时间为( C ) A:1.2s B: 2.4s C:2.2s D:4.4s 解: s T t T x a x a 2.2422,2 222,22===∴== ===ππ ω πωω 2.一个弹簧振子振幅为2 210m -?, 当0t =时振子在2 1.010m x -=?处,且向 正方向运动,则振子的振动方 程是:[ A ] A :2 210cos()m 3 x t πω-=?-; B :2 210cos()m 6x t π ω-=?-; C :2 210cos()m 3 x t π ω-=?+ ; D : 2210cos()m 6 x t π ω-=?+; 解:由旋转矢量可以得出振动的出现初相为:3 π- 3.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 谐振动,若其速度与时间(v —t )关系曲线 如图示,则振动的初相位为:[ A ] 1.2题图 x y o

A :6π; B :3π; C :2 π ; D :23π; E :56π 解:振动速度为:max sin()v v t ω?=-+ 0t =时,01sin 2?=,所以06π?=或0 56 π ?= 由知1.3图,0t =时,速度的大小 是在增加,由旋转矢量图知,旋转矢量在第一象限内,对应质点的运动是由正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是逐渐增加的,旋转矢量在第二象限内,对应质点的运动是由平衡位置向负最大位移运动,速度是逐渐减小的,所以只有0 6 π?=是符合条件的。 4.某人欲测钟摆摆长,将钟摆摆锤上移1毫米,测得此钟每分快0。1秒,则此钟摆的摆长为( B ) A:15cm B:30cm C:45cm D:60cm 解:单摆周期 ,2g l T π=两侧分别对T , 和l 求导,有: cm mm T dT dl l l dl T dT 3060) 1.0(21 21,21=-?-==∴= 二、填空题 1.有一放置在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幅 A = 2.0×10-2m 周期 T = 0.50s , 3 4 6 5 2 1 x /1 2题图 x y

《数学史》朱家生版+课后题目参考答案+第五章

1.导致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中世纪时期是欧洲最为混乱的时期,也是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全面停滞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欧洲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被称为黑暗时期. 1、政治的黑暗、政权的分散:自罗马帝国衰亡后,中欧、西欧被来自东欧的日耳曼民族统治,日耳曼民族又有很多种族,因此相互征伐不断,如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王国、教皇国等等,这些国家相互征伐、动乱不已,而且中世纪时期虽然是欧洲的封建时期,但却不集权、不统一,类似分封制的封建制度导致封建国家缺乏强有力的基础,例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而封建地主又对百姓盘剥,加之战乱不断、瘟疫横行,民不聊生. 2、宗教的干涉:这一时期的基督教对各国的干扰极强,甚至对政权的建立、稳定都十分重要.宗教严格的控制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他们严格要求中下层教士及普通百姓,另一方面,上层教士又和封建势力相勾结,腐败没落,压榨百姓和人民,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又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处死他们所认为的异端分子,由于思想、科学被严格控制,这一时期的欧洲思想、文化、科学鲜有成就. 3、经济的没落,由于盘剥严重、科技落后,这一时期的经济几乎没有发展,没有进步就代表了落后; 4、瘟疫盛行:宗教的干涉,科技的落后,医学的不发达,导致瘟疫的盛行,540年~590年查士丁尼瘟疫导致东地中海约2500万人死亡;1346

年到1350的鼠疫导致欧洲约2500万人死亡,灾难极大地打击的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甚至人口的发展. 简而言之,这一时期的欧洲百姓生活在一种暗无天日,毫无希望的生活里,所以被称为黑暗时期. 2、在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曾经出现过那些知名的数学家,他们在当时那样的背景下各自做了哪些数学工作? 答:罗马人博伊西斯(罗马贵族),曾不顾禁令用拉丁文从古希腊著作的片段中编译了一些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的初级读物,他把这些内容称为“四大科”,其中的数学著作还被教会学校作为标准课本使用了近千年之久,但博伊西斯本人还是遭受政治迫害被捕入狱并死在狱中。 7世纪,在英格兰的北部出现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这就是被称为“英格兰文化之父”的比德。在数学方面,比德曾写过一些算术著作,研究过历法及指头计算方法。当时,对耶稣复活期的推算是教会讨论最热烈的课题之一,据说,这位比德大师就是最先求得复活节的人。 培根是英格兰人(贵族),曾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任教,会多种语言,对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感兴趣,号称“万能博士”。他提倡科学,重视现实,反抗权威(应为不惧权威)。他认为,数学的思想方法是与生俱来的,并且是与自然规律相一致的。在他看来,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科学真理之所以是珍贵的,是因为它们是在数学的形成中被反映出来,即用数量和尺规刻画的。培根认为:“寻找和发

大学物理 机械振动习题 含答案

题图 第三章 机械振动 一、选择题 1. 质点作简谐振动,距平衡位置2。0cm 时,加速度a=4.0cm 2 /s ,则该质点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时间为( C ) A: B: C: D: 解: s T t T x a x a 2.242 2,2 222,22===∴==== =ππ ωπ ωω 2.一个弹簧振子振幅为2210m -?,当0t =时振子在21.010m x -=?处,且向正方向运 动,则振子的振动方程是:[ A ] A :2210cos()m 3 x t π ω-=?-; B :2 210cos()m 6 x t π ω-=?-; C :2210cos()m 3 x t π ω-=?+ ; D :2210cos()m 6 x t π ω-=?+ ; 解:由旋转矢量可以得出振动的出现初相为:3 π- 3.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动,若其速度与时间(v —t )关系曲线如图示,则振动的初相位为:[ A ] A :6π; B :3π; C :2 π ; D :23π; E :56 π 解:振动速度为:max 0sin()v v t ω?=-+ 0t =时,01sin 2?= ,所以06π?=或056 π?= 由知图,0t =时,速度的大小是在增加,由旋转矢量图知, 旋转矢量在第一象限内,对应质点的运动是由正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是逐渐增加的,旋转矢量在第二象限内,对 应质点的运动是由平衡位置向负最大位移运动,速度是逐渐减小的,所以只有06 π ?= 是符 合条件的。 4.某人欲测钟摆摆长,将钟摆摆锤上移1毫米,测得此钟每分快0。1秒,则此钟摆的摆长为( B ) A:15cm B:30cm C:45cm D:60cm 解:单摆周期 ,2g l T π =两侧分别对T ,和l 求导,有: cm mm T dT dl l l dl T dT 3060) 1.0(21 21,21=-?-= =∴=

大学物理试题库及答案详解【考试必备】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Δr |= Δs = Δr (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 (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t 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t r d d ; (2)t d d r ; (3)t s d d ; (4)2 2d d d d ??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数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数学史论约》复习题参考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22分) 1、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既要研究其历史进程,还要研究其(一般规律); 2、数学史分期的依据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知识领域的演进)来分期,其一是根据(数学学科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迁)来分期; 3、17世纪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数学分支学科,它们分别是(解析几何)、(微积分)、(射影几何)、(概率论)、(数论); 4、18世纪数学的发展以(微积分的深入发展)为主线; 5、整数458 用古埃及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6、研究巴比伦数学的主要历史资料是(契形文字泥板),而莱因特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 书是研究古代(埃及数学)的主要历史资料; 7、古希腊数学发展历经1200多年,可以分为(古典)时期和(亚历山大里亚)时期; 8、17世纪创立的几门影响深远的数学分支学科,分别是笛卡儿和(费马)创立了解析 几何,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了微积分,(笛沙格)和帕斯卡创立了射影几何, (帕斯卡)和费马创立了概率论,费马创立了数论; 9、19世纪数学发展的特征是(创造)精神和(严格)精神都高度发扬; 10、整数458 用巴比伦的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11、数学史的研究内容,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内史,即(数学内在学科因素促使其发展), 其一是外史,即(数学外在的似乎因素影响其发展); 12、19世纪数学发展的特征,可以用以下三方面的典型成就加以说明: (1)分析基础严密化和(复变函数论创立), (2)(非欧几里得几何学问世)和射影几何的完善, (3)群论和(非交换代数诞生); 13、20世纪数学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其显著趋势是:数学基础公理化, 数学发展整体化,(电子计算机)的挑战,应用数学异军突起,数学传播与(研究)的 社会化协作,(新理论)的导向; 14、《九章算术》的内容分九章,全书共(246)问,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曾为它作注; 15、整数458 用玛雅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16、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既要研究其(历史进程),还要研究其(一般规律); 17、古希腊数学学派有泰勒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厄利亚学派)、巧辩学派、柏拉图学派、欧多克索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18、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在他的著作(《代数学》)中,系统地研究了当时对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19、19世纪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以下三方面的典型成就加以说明:(1)(分析基础严密化)和复变函数论的创立;(2)非欧几里得几何学问世和(射影几何的完善);(3)在代数学领域(群论)与非交换代数的诞生。 20、整数458 用古印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二、选择题 1、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是(C);

大学物理习题_机械振动机械波

机械振动机械波 一、选择题 1.对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物体,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物体处在运动正方向的端点时,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值; (B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 )物体位于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D )物体处在负方向的端点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2.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φω+=t A x ,当时间2/T t =(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 (A )φωsin A v -=; (B )φωsin A v =; (C )φωcos A v -=; (D )φωcos A v =。 3.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 ? +=4cos πωt A x 。在4T t =(T 为周期)时刻,物 体的加速度为 (A )2221ωA - ; (B )2221 ωA ; (C )232 1 ωA - ; (D )2321ωA 。 4.已知两个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1x 的位相比2x 的位相 (A )落后2π; (B )超前2π ; (C )落后π; (D )超前π。 5.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 ?? +?=-ππ312cos 10 42 t x (SI )。从0=t 时刻 起,到质点位置在cm x 2-=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第题图

(A )s 8/1; (B )s 4/1; (C )s 2/1; (D )s 3/1。 6.一个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幅为 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 ,且向x 轴的正方向运 动,代表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7.一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此振动的周期为 (A )s 12; (B )s 10; (C )s 14; (D )s 11。 8.一简谐振动在某一瞬时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机械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9.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已知此振子势能的最大值为1600J 。当振子处于最大位移的1/4时,此时的动能大小为 (A )250J ; (B )750J ; (C )1500J ; (D ) 1000J 。 10.当质点以频率ν作简谐振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A )ν; (B )ν2 ; (C )ν4; (D ) 2 ν。 11.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已知振动周期为T ,则其振动动能变化的周期是 (A )T /4; (B )T/2; (C )T ; (D )2T 。 x (A ) (B )(C ) (D ) )s 2 1 -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库

1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x=6+3t-5t 3,则该质点作 ( D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2一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x v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示。设21t t →时间内合力作功 为A 1,32t t →时间内合力作功为A 2,43t t → (C ) (A )01?A ,02?A ,03?A (B )01?A ,02?A , 03?A (C )01=A ,02?A ,03?A (D )01=A ,02?A ,03?A 3 关于静摩擦力作功,指出下述正确者( C ) (A )物体相互作用时,在任何情况下,每个静摩擦力都不作功。 (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必定静止。 (C )彼此以静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两个静摩擦力作功之和等于 零。 4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经过时间T 转动一圈,那么在2T 的时间内,其平 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B ) (A ) , (B ) 0, (C )0, 0 (D )T R π2, 0 5、质点在恒力F ρ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1t ?内,速率由0增加到υ; 在2t ?内,由υ增加到υ2。设该力在1t ?内,冲量大小为1I ,所作的功为1A ;在2t ?内, 冲量大小为2I ,所作的功为2A ,则( D ) A .2121;I I A A <= B. 2121;I I A A >= C. 2121;I I A A => D. 2121;I I A A =< 6如图示两个质量分别为B A m m 和的物体A 和B 一起在水平面上沿x 轴正向作匀减速直 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A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为μ,则A 作用于B 的静摩擦力 F 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D ) 轴正向相反与、轴正向相同 与、轴正向相同 与、轴正向相反 与、x a m D x a m x g m x g m B B B B ,,C ,B ,A μμT R π2T R π2T R π2t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史复习题

数学史复习题 一、1.对于数学史的分期,1820’—现在属于 1.A.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B.初等数学时期 C.近代数学时期 D.现代数学时期 是希腊演绎几何的最高成就。 A.《原本》 B.《方法》 C.《圆锥曲线论》 D.《大成》 2.______的《数学汇编》被认为是古希腊数学的安魂曲。 3.A.海伦 B.托勒玫 C.丢番图 D.帕波斯 4.“百鸡问题”是“算经十书”中的______卷下的最后一题。 A.《孙子算经》 B.《张邱建算经》 C.《缉古算经》 D.《海岛算经》 5.关于一次同余组求解的剩余定理被称为“______”。 A.中国剩余定理 B.孙子定理 C.秦九韶定理 D.杨辉定理 6.“我思故我在”是______的名言。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笛卡儿 D.莱布尼茨 7.______是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微积分文献。 8.A.《流数简论》 B.《运用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 C.《流数法与无穷级数》 D.《曲线求积术》 8.“每个偶数是两个素数和;每个奇数是三个素数之和。”这就是着名的 9.A.费马小定理 B.费马大定理 C.哥德巴赫猜想 D.华林问题 世纪数学家们在对几何学作统一处理的观点下进行探索,在所有这些努力中,______ 在《几何基础》中使用的公理化方法最为成功。 A.希尔伯特 B.庞加莱 C.罗巴切夫斯基 D.黎曼 10.英国生物学家和统计学家______在现代数理统计的建立上起了重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了他老师高尔顿首先提出的“相关”与“回归”的理论,成功地创立了生物统计学。 A.贝叶斯 B.皮尔逊 C.费希尔 D.克拉默 1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再一次表明,人类计算机工具的改进是离不开数学与数学家的贡献的。电子计算机都是以______的设计思想为基础的。 A.帕斯卡 B.巴贝奇 C.冯·诺依曼 D.图灵 12.费马大定理是1994年由英国数学家______完成的。 A.库默尔 B.谷山丰 C.弗雷 D.维尔斯 13.古典数学名着《圆锥曲线论》的作者是阿波罗尼奥斯。 2.“宋元数学四大家”是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

大学物理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大学物理单元测试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选择题 (25分) 1 一质点作周期为T 的简谐运动,质点由平衡位置正方向运动到最大位移一半处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D ) (A )T/2 (B )T/4 (C)T/8 (D )T/12 2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1/4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E ) (A )7/16 (B )9/16 (C )11/16 (D )13/16 (E )15/16 3 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其振动方程为 )3 2cos( 24.0π π + =t x m, 试用旋转矢量法求出质点由初始状态运动到 x =-0.12 m,v <0的状态所经过的最短时间。 (C ) (A )0.24s (B ) 3 1 (C )3 2 (D )2 1 4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2cos λνπx t A y - =,在ν 1 = t 时刻,4 31λ= x 与 4 2λ = x 两处质点速度之比:( B ) (A )1 (B )-1 (C )3 (D )1/3 5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下述各结论哪个正确?( D ) (A)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大时,其弹性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守恒. (B)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都作周期性变化,但两者相位不相同 (C)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位在任一时刻都相同,但两者数值不同. (D)介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最大. 二、填空题(25分) 1 一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为0.3 2 N/m ,重物的质量为0.02 kg ,则这个系统的固有频率为____0.64 Hz ____,相应的振动周期为___0.5π s______. 2 两个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两个简谐振动的频率之比 ν1:ν2 = _2:1__ __,加速度最大值之比a 1m :a 2m = __4:1____,初始速率之比 v 10 :v 20 = _2:1__ ___.

《大学物理学》机械振动练习题

《大学物理学》机械振动自主学习材料 一、选择题 9-1.一个质点作简谐运动,振幅为A ,在起始时质点的位移为2 A -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 代表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为( ) 【旋转矢量转法判断初相位的方法必须掌握】 9-2.已知某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x 的单位为cm ,t 的单位为s )为( ) (A )22 2cos()3 3x t ππ=-; (B )2 22cos()33x t ππ=+ ; (C )4 22cos()33x t ππ=-; (D )4 22cos()33 x t ππ=+ 。 【考虑在1秒时间内旋转矢量转过 3 ππ+,有43 πω= 】 9-3.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1x 的相位比2x 的相位( ) (A )落后 2 π ; (B )超前 2 π ; (C )落后π; (D )超前π。 【显然1x 的振动曲线在2x 曲线的前面,超前了1/4周期,即超前/2π】 9-4.当质点以频率ν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变化的频率为( ) (A )2 ν ; (B )ν; (C )2ν; (D )4ν。 【考虑到动能的表达式为2 2 2 11sin () 2 2 k E m v kA t ω?= = +,出现平方项】 9-5.图中是两个简谐振动的曲线,若这两个简谐振动可 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位为( ) (A )32 π; (B )2π ; (C )π; (D )0。 【由图可见,两个简谐振动同频率,相位相差π,所以,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振幅应该是大减小,初相位是大的那一个】 9--1.一物体悬挂在一质量可忽略的弹簧下端,使物体略有位移, 测得其振动周期为T ,然后将弹簧分割为两半,并联地悬挂同 一物体,再使物体略有位移,测得其振动周期为'T ,则 '/T T 为( ) ()A ()B () C ()D ) s 1 -2 -

大学物理考试题库-大学物理考试题

马文蔚( 112 学时) 1-9 章自测题 第 1 部分:选择题 习题 1 1-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 v ,t 至 t t 时间内的位移为r ,路程为s,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r (或称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r s r (B )(C)(D )r s r ,当t0 时有 dr ds dr r r s ,当t0 时有 dr dr ds r s r ,当t0 时有 dr dr ds (2)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A )(C)v v, v v( B)v v, v v v v, v v(D )v v, v v 1-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间位于位矢r ( x, 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dr ;( 2) dr ;(3) ds ;(4)( dx )2( dy )2 dt dt dt dt dt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 1)(2)正确(B )只有( 2)正确 (C)只有( 2)(3)正确(D )只有( 3)( 4)正确 1-3 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v 表示速度, a 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a t表示切向加速度。对下列表达式,即 (1)dv dt a ;(2) dr dt v ;(3) ds dt v ;(4)dv dt a t。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 1)、( 4)是对的(B )只有( 2)、(4)是对的 (C)只有( 2)是对的( D)只有( 3)是对的 1-4 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1-5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

大学数学史题库附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 1.对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A ) A.纸草书 B.羊皮书 C.泥版 D.金字塔内的石刻 2.对古代巴比伦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C ) A.纸草书 B.羊皮书 C.泥版 D.金字塔内的石刻 3.《九章算术》中的“阳马”是指一种特殊的( B ) A.棱柱 B.棱锥 C.棱台 D.楔形体 4.《九章算术》中的“壍堵”是指一种特殊的( A ) A.三棱柱 B.三棱锥 C.四棱台 D.楔形体 5.射影几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C ) A.音乐演奏 B.服装设计 C.绘画艺术 D.雕刻艺术 6.欧洲中世纪漫长的黑暗时期过后,第一位有影响的数学家是( A )。 A.斐波那契 B.卡尔丹 C.塔塔利亚 D.费罗 7.被称作“第一位数学家和论证几何学的鼻祖”的数学家是( B ) A.欧几里得 B.泰勒斯 C.毕达哥拉斯 D.阿波罗尼奥斯 8.被称作“非欧几何之父”的数学家是( D ) A.波利亚 B.高斯 C.魏尔斯特拉斯 D.罗巴切夫斯基 9.对微积分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其发现者是( C ) A.伽利略 B.哥白尼 C.开普勒 D.牛顿 10.公元前4世纪,数学家梅内赫莫斯在研究下面的哪个问题时发现了圆锥曲线?( C ) A.不可公度数 B.化圆为方 C.倍立方体 D.三等分角 11.印度古代数学著作《计算方法纲要》的作者是( C ) A.阿耶波多 B.婆罗摩笈多 C.马哈维拉 D.婆什迦罗 12.最早证明了有理数集是可数集的数学家是( A ) A.康托尔 B.欧拉 C.魏尔斯特拉斯 D.柯西 13.下列哪一位数学家不属于“悉檀多”时期的印度数学家?( C ) A.阿耶波多 B.马哈维拉 C.奥马.海亚姆 D.婆罗摩笈多 14.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著名的数学问题的数学家是( A ) - 1 - / 9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题库

1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x=6+3t-5t 3 ,则该质点作 ( D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值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值 2一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x v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示。设21t t →时间合力作功为 A 1,32t t →时间合力作功为A 2,43t t → 3 C ) (A )01?A ,02?A ,03?A (B )01?A ,02?A , 03?A (C )01=A ,02?A ,03?A (D )01=A ,02?A ,03?A 3 关于静摩擦力作功,指出下述正确者( C ) (A )物体相互作用时,在任何情况下,每个静摩擦力都不作功。 (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必定静止。 (C )彼此以静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两个静摩擦力作功之和等于 零。 4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经过时间T 转动一圈,那么在2T 的时间,其平均 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为(B ) (A ) , (B ) 0, (C )0, 0 (D ) T R π2, 0 5、质点在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1t ?,速率由0增加到υ;在2t ?, 由υ增加到υ2。设该力在1t ?,冲量大小为1I ,所作的功为1A ;在2t ?,冲量大小为2I , 所作的功为2A ,则( D ) A .2121;I I A A <= B. 2121;I I A A >= C. 2121;I I A A => D. 2121;I I A A =< 6如图示两个质量分别为B A m m 和的物体A 和B 一起在水平面上沿x 轴正向作匀减速直线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A 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为μ,则A 作用于B 的静摩擦力F 的 大小和方向分别为(D ) 轴正向相反与、轴正向相同 与、轴正向相同 与、轴正向相反 与、x a m D x a m x g m x g m B B B B ,,C ,B ,A μμT R π2T R π2T R π2t

大学物理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关于瞬时速率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B ) (A) dt dr =υ; (B) dt r d = υ; (C) r d =υ; (D) dr dt υ= r 2. 在一孤立系统内,若系统经过一不可逆过程,其熵变为S ?,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 (A) 0S ?>; (B) 0S ?< ; (C) 0S ?= ; (D) 0S ?≥ 3. 均匀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垂直于半径为r 的圆面,今以该圆面为边界,作以半球面S ,则通过S 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 B ) (A )2πr 2B; (B) πr 2B; (C )0; (D )无法确定 4. 关于位移电流,有下面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的电场产生的; (B )位移电流是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的; (C )位移电流的热效应服从焦耳—楞次定律; (D )位移电流的磁效应不服从安培环路定律。 5. 当光从折射率为1n 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为2n 的介质时,对应的布儒斯特角b i 为 ( A ) 2 1 1 2 (A)( );(B)( );(C) ;(D)02 n n arctg arctg n n π 6. 关于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电容器的电容与板上所带电量成正比 ; (B) 电容器的电容与板间电压成反比; (C)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正对面积成正比 ;(D)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间距离成正比 7. 一个人站在有光滑转轴的转动平台上,双臂水平地举二哑铃。在该人把二哑铃水平收缩到胸前的过程中,人、哑铃与转动平台组成的系统 ( C ) (A )机械能守恒,角动量不守恒; (B )机械能守恒,角动量守恒; (C )机械能不守恒,角动量守恒; (D )机械能不守恒,角动量也不守恒; 8. 某气体的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则气体分子的最可几速率v p 为 ( A ) (A) 1000 m ·s -1 ; (B )1225 m ·s -1 ; (C) 1130 m ·s -1 ; (D) 1730 m ·s -1 得分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04-机械振动习题

一、选择题: 1.3001:把单摆摆球从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拉开,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一微小角度 θ ,然后由静止放手任其振动,从放手时开始计时。若用余弦函数表示其运动方程,则该单 摆振动的初相为 (A) π (B) π/2 (C) 0 (D) θ 2.3002:两个质点各自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相同、周期相同。第一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 1 = A cos(ωt + α)。当第一个质点从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正在最大正位移处。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A) )π21cos(2++=αωt A x (B) ) π21 cos(2-+=αωt A x (C) ) π23 cos(2-+=αωt A x (D) )cos(2π++=αωt A x 3.3007: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面,振动角频率为ω。若把此弹簧分割成二等份,将物体m 挂在分割后的一根弹簧上,则振动角频率是 (A) 2 ω (B) ω2 (C) 2/ω (D) ω /2 (B) 4.3396: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运动速度与时间的曲线如图所示。若质点的振动规律用余弦函数描述,则其初相应为 (A) π/6 (B) 5π/6 (C) -5π/6 (D) -π/6 (E) -2π/3 5.3552:一个弹簧振子和一个单摆(只考虑小幅度摆动),在地面上的固有振动周期分别为T 1和T 2。将它们拿到月球上去,相应的周期分别为1T '和2T '。则有 (A) 11T T >'且22T T >' (B) 11T T <'且22T T <' (C) 11T T ='且22T T =' (D) 11T T ='且22T T >' 6.5178: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 31 2cos(1042π+π?=-t x (SI)。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 = -2 c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s 81 (B) s 61 (C) s 41 (D) s 31 (E) s 21 7.5179:一弹簧振子,重物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该振子作振幅为A 的简谐振动。当重物通过平衡位置且向规定的正方向运动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方程为: (A) )21/(cos π+=t m k A x (B) ) 21/cos(π-=t m k A x (C) ) π21/(cos +=t k m A x (D) )21/cos(π-=t k m A x (E) t m /k A x cos = 8.5312: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辐A = 4 cm ,周期T = 2 s ,其平衡位置取 v 2 1

(完整版)《大学物理》习题册题目及答案第15单元 机械振动

第15单元 机械振动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课程班序号 一 选择题 [ B ]1. 已知一质点沿y 轴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4/3cos(πω+=t A y 。与其对应的振动曲线是: [ B ] 2. 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A = 4cm ,周期T = 2s, 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若t = 0时刻质点第一次通过x = -2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 -2cm 处的时刻为: (A) 1s (B) s 32 (C) s 3 4 (D) 2s [ C ] 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滑块,两边分别与劲度系数为k1和k2的轻弹簧联接, 两弹簧的另外两端分别固定在墙上。滑块m 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O 点为系统平衡位置。现将滑块m 向左移动x0,自静止释放,并从释放时开始 计时。取坐标如图所示,则其振动方程为: ??? ? ? ?+=t m k k x x 2 10cos (A) ??????++=πt k k m k k x x )(cos (B) 212 10 ? ?? ???++=πt m k k x x 210cos (C) ??? ???++=πt m k k x x 210cos (D) ??????+=t m k k x x 2 1 0cos (E) [ E ] 4.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1/4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A) 167 (B) 169 (C) 1611 (D) 1613 (E) 16 15 [ B ] 5. 图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若 这两个简谐振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为: (A) π2 1 (B)π t y A (D) A -t y o A -(A) A t y o A A -t y A A (C) o m x x O 1k 2 k t x o 2 /A -2 x 1 x

大学物理考试题库完整

普通物理Ⅲ 试卷(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四种意见,即 (1)t r d d ; (2)dt r d ; (3)t s d d ; (4)22d d d d ?? ? ??+??? ??t y t x . 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2)正确 (B) 只有(2)正确 (C) 只有(2)(3)正确 (D) 只有(3)(4)正确 2、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则有(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 (A) g sin θ (B) g cos θ (C) g tan θ (D) g cot θ 4、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2) 质点组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3) 质点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 下列对上述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有(1)是正确的 (B) (1) (2)是正确的 (C) (1) (3)是正确的 (D) (2) (3)是正确的 5、静电场中高斯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是由:( ) (A) 高斯面内的电荷决定的 (B) 高斯面外的电荷决定的 (C) 空间所有电荷决定的 (D) 高斯面内的电荷的代数和决定的 6、一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中,如果粒子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2倍,入射速度也增加为原来的2倍,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为原来的4倍,则通过粒子运动轨道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增大为原来的:( ) (A) 2倍 (B) 4倍 (C) 0.5倍 (D) 1倍 7、一个电流元Idl 位于直角坐标系原点 ,电流沿z 轴方向,点P (x ,y ,z )的磁感强度沿 x 轴的分量 是: ( )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习题解答

习题四 4-1 符合什么规律的运动才是谐振动分别分析下列运动是不是谐振动: (1)拍皮球时球的运动; (2)如题4-1图所示,一小球在一个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内滚动(设小球所经过的弧线很 短). 题4-1图 解:要使一个系统作谐振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 ,描述系统的各种参量,如质量、转动惯量、摆长……等等在运动中保持为常量;二,系统 是在 自己的稳定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三,在运动中系统只受到内部的线性回复力的作用. 或者说,若一个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能用 0d d 2 22=+ξωξt 描述时,其所作的运动就是谐振动. (1)拍皮球时球的运动不是谐振动.第一,球的运动轨道中并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平衡位置; 第二,球在运动中所受的三个力:重力,地面给予的弹力,击球者给予的拍击力,都不是线 性回复力. (2)小球在题4-1图所示的情况中所作的小弧度的运动,是谐振动.显然,小球在运动过程中 ,各种参量均为常量;该系统(指小球凹槽、地球系统)的稳定平衡位置即凹槽最低点,即系统势能最小值位置点O ;而小球在运动中的回复力为θsin mg -,如题4-1图(b)所示.题 中所述,S ?<<R ,

故R S ?= θ→0,所以回复力为θmg -.式中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始终与角位移的方向相反.即小球在O 点附近的往复运动中所受回复力为线性的.若以小球为对象,则小球在以O '为圆心的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在凹槽切线方向上有 θθ mg t mR -=22d d 令R g = 2ω,则有 0d d 2 22=+ωθt 4-2 劲度系数为1k 和2k 的两根弹簧,与质量为m 的小球按题4-2图所示的两种方式连 接,试证明它们的振动均为谐振动,并分别求出它们的振动周期. 题4-2图 解:(1)图(a)中为串联弹簧,对于轻弹簧在任一时刻应有21F F F ==,设串联弹簧的等效倔强系数为串K 等效位移为x ,则有 1 11x k F x k F -=-=串 222x k F -= 又有 21x x x += 2 211k F k F k F x +== 串 所以串联弹簧的等效倔强系数为

1数学史试题及答案

填空 1.世界上第一个把π计算到<π<的数学家是祖冲之 2.我国元代数学著作《四元玉鉴》的作者是(朱世杰 3.就微分学与积分学的起源而言(积分学早于微分学) 4.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最早的一部是(《周髀算经》 5.发现著名公式e iθ=cosθ+isinθ的是( 欧拉 6.中国古典数学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宋元时期)。 7.最早使用“函数”(function)这一术语的数学家是(.莱布尼茨)。 8.1834 年有位数学家发现了一个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微的函数例子,这位数学家是(波尔查诺)。9.古埃及的数学知识常常记载在(纸草书上)。 10.大数学家欧拉出生于(瑞士) 11.首先获得四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数学家是(费拉利。 12.《九章算术》的“少广”章主要讨论(开方术)。 13.最早采用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或民族是(美索不达米亚)。 14.希尔伯特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选择和组织公理系统的原则,即:相容性、__完备性__、独立性 15.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周髀算经》是最早的一部。卷上叙述的关于荣方与陈子的对话,包含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 16.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图表,在中学课本中称其为__杨辉__三角,而数学史学者常常称它为_贾宪__三角。

17.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全书共分13 卷,包括有_5_条公理、_5条公设。 18.两千年来有关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五公设的争议,导致了《非欧几何》的诞生。1 9.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的《代数学》第一次给出了一次和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并用__几何__方法对这一解法给出了证明。 20.在微积分方法正式发明之前,许多数学家的工作已经显示着微积分的萌芽,如开普勒的旋转体体积计算、巴罗的微分三角形方法以及瓦里士的曲线弧长的计算等。语言的数学家是维尔斯特拉斯。 21.1882 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了数的超越性。 22.数学家们为研究古希腊三大尺规作图难题花费了两千年的时间, 23.罗巴契夫斯基所建立的“非欧几何”假定过直线外一点,至少有两条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了数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而且在该几何体系中,三角形内角和__小于___两直角。 24.被称为“现代分析之父”的数学家是柯西,被称为“数学之王”的数学家是高斯 25.第一台能做加减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是数学家帕斯卡于1642 年发明的。 26.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_23__ 个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在整个二十世纪,这些问题一直激发着数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27.首先将三次方程一般解法公开的是意大利数学家_卡当__,首先获得四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数学家是__费拉利。 28.欧氏几何、罗巴契夫斯基几何都是三维空间中黎曼几何的特例,其中欧氏几何对应的情形是曲率恒等于零,罗巴契夫斯基几何对应的情形是曲率为负常数。 29.中国历史上最早叙述勾股定理的著作是《九章算术》,中国历史上最早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三国时期的__赵爽__。 30.世界上讲述方程最早的著作是(中国的《九章算术》) 31.《数学汇编》是一部荟萃总结前人成果的典型著作,它被认为是古希腊数学的安魂曲,其作者为(.帕波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