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邓稼先》。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邓稼先》一文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2、学习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课文语言结构多变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突破措施主要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难点放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

点上,突破主要引导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的精讲点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说教法

根据倡导自主、互助、学习型高效课堂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导入、朗读等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音乐《歌唱祖国》)

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激情的乐曲,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朗读课文,让学生选一两段配乐朗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有感情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品读课文:教师结合练习二,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勾画修辞方法及长短句结合,长句、短句配合的例子。

4、思读课文:

(1)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怎样理解每一部分内容?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让学生解决课后练习一,然后再提出疑难问题。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完成上面自己未完成的问题。

(四)精讲点拨:

针对以上同学们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引导、讲解。

(五)拓展迁移

下面是2002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请你也给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黄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师生小结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课堂上踊跃发言者鼓励。(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六、说板书设计

邓稼先

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创设背景贡献巨大

2、“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忠厚朴实

4、民族感情?友情?——稼先的骄傲民族的自豪

5、“我不能走”——默默奉献

6、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一、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难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中分析邓稼先的品格。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出示课题:邓稼先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 2、简介作者。 (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邓稼先优秀教案(精选.)

第1课《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字词)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思考: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 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①引子引出人物②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③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④从另一角度表现人物性格⑤详写一个例子重点表现⑥总结 3、小组合作,每一小组一部分,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完成填空“的邓稼先”,并要求说出依据。 示例: 第一小节:贡献巨大的邓稼先 理解: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在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刻,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几经努力,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站了起来,所以说他贡献巨大。 其他小节文中都有对邓稼先的赞美之词,很容易可以找到,主要是要能让学................................. 生结合文本去阐述。 .........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四、课堂小结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 1.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三.教师:让学生谈谈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的有关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完整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重点: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教学方法: 自读、品读、发现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备受关注,我刚刚看到钓鱼岛的最新消息:日本外相采访欧洲尴尬收场,称愿和平解决中日纠纷美国等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向中国倾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也让我们看到正是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日本三思后行,愿和平解决回顾抗日史,回顾近代史,那是中国屈辱的历史以课文中的1898年为例,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被列强割据,那时的中国是任人宰割的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这其中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科学家——邓稼先作者杨振宁 二、学习目标展示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掌握以下两点,大家齐读,做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三、了解背景及主要人物 课前大家做了预习,学案上老师提供了一些关于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资料我们都知道,邓稼先获“两弹一星”勋章,两弹分别指原子弹、氢弹,一星指卫星课文中也提到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这是爆炸升空的图片,那一刻天上宛若两颗太阳,无比耀眼闪亮,中国实现了通过原子弹、氢弹以壮国威谁能再说说你对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其他了解? 一生说邓稼先的一个小故事:小时候撕毁日本国旗的事情(王鼎)你能看出邓稼先中学时代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国我相信正是这种爱国心,让他做了一生的选择——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 一生说有一次实验失败后,他坚持走进实验区,手抱原子弹碎片的事情(孙一萌) 你怎么知道的?上网搜查的上网查资料是学习的好途径,大家向他学习 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原子弹理论设计部的负责人,而理论设计部堪称原子弹研发的龙头,邓稼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新《邓稼先》优秀教案

最新《邓稼先》优秀教案 导语:邓稼先你知道是谁吗?关于他的事迹你知道多少呢?下文 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的教案,更过相关教案请上。 教学目的: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 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

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二)、解释词语,并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词:见课文。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 邓稼先 公开课精品教案

1 邓稼先公开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问题,笔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点播、诱导。 (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多从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邓稼先》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注意勾画圈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 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2、文章共有六个大段,六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各大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4、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5、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通过默读,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四、课堂总结 邓稼先是一位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五、布置作业 1.写会“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收集有关杨振宁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四、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1、多媒体播放《中国男儿歌》,师生共同感受激情。 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要将双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天空。臧克家、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张光斗、陈岱孙、于光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响《中国男儿歌》,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2、仿照下列语段,为邓稼先先生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颁奖词。 扭转乾坤,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丰碑上,有你大写的贡献;文革乱世,继续研究制造“两弹”,你至纯无私的人格魅力,创造出真正的奇迹;茫茫戈壁,恶劣艰险,身先士卒,致死不懈,欢呼的蘑菇云是你永恒的骄傲。历史铭刻你,祖国铭记你,人民景仰你,我们热爱你——“两弹”元勋邓稼先! 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畅谈感受 四、整合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四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019年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1 邓稼先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 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 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 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

2021年《邓稼先》公开课教学反思

《邓稼先》公开课教学反思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邓稼先》公开课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 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 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6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 无垠(yín) 殷红(yā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 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邓稼先》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其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

课文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下)第三单元──探索名人足迹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训练朗读,理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评价人物的精神品格,品味语言的灵动精妙,学用写作技巧描述人物。本文文化底蕴深厚,作者具有诗人情怀,文如史诗般豪壮深沉,写作手法巧妙。教学此文可运用诗意教法,营造诗意氛围,用五种阅读方法去把握文章特色、品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语,导入诗意背景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朗读,读出满堂诗情 1、精选文中富含感情的句段,教师作示范朗读。 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重音、语调、语气、感情)等。 3、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满堂诗情:读中国百年屈辱,读出满腔悲愤;读中国巨人站起来,读出扬眉吐气;读中国爆炸两弹,读出欢欣鼓舞;读作者对稼先的赞语,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

感情震荡、热泪满眶,读出为民族自豪、为朋友骄傲的真情;齐读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读出苍凉悲壮;男生齐读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读出壮怀激烈;女生齐读《永恒的骄傲》,读出深切怀念。 4、教师评说。 三、浏览,探究诗的眼睛 1、师:下面我们运用浏览法来读课文的小标题。浏览法就是大略地看一看,把握大致的内容。小标题,就像这部史诗作品的诗眼,请大家浏览各个标题,说说这些标题各有什么特色。 2、同学们活动。 3、教师明确: 标题一:对比历史;标题二:引用赞语;标题三:人物对比;标题四:发出疑问;标题五:引用原话;标题六:引用唁电。 4、教师小结: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拟写标题的方法,如对比、引用等。 四、速读,理清诗人思路 1、师:下面我们运用速读法来读课文。速读法就是1分钟500字,快速阅读,快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方法。请大家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节内容。 2、同学们活动。 3、教师评说并明确: ⑴略说背景,引出人物;

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获奖 (4)

邓稼先教学实录 一、图片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位科学家,(看屏幕),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个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 杨振宁曾说:他们二人有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屏显),因此在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任务 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巨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对话杨振宁,体会字里行间的至真感情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读,挚友的评价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但小标题的使用却使文章内容清晰条理,请大家快速浏览小标题,结合预习说说哪个小标题是对邓稼先一生高度而又集中的评价? (文章篇幅较长,以这句话为切入口,通过真正了解邓稼先的贡献,读懂邓稼先无私的品质,来感受人物形象的伟大,从而真正体会杨振宁在文章中饱含的浓厚感情)。 活动二:解读贡献精神 (一)了解巨大贡献 过渡:作者说“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我想知道他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师:作者对这两个日期写的尤为具体,为什么?(这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师: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日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部分的文字,大家齐读前五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邓稼先贡献巨大,却先要写这段黑色的历史呢? (一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决定了它在世界的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强大和不可侵犯,因此在任人宰割的历史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才更加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一二部分的解读,让学生体会邓稼先所做贡献的历史意义,从而真正产生对人物的敬佩感。) (二)解读无私精神 师: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很少被人知道,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呢? 请大家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回忆邓稼先的事件,说说你感受 到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注意要求和阅读方法。 要求:认真阅读,圈点勾画,写出批注 (生先自主阅读,2分钟后四人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回答)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逝世事件 师:邓稼先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临死前还嘱咐战友:不要被人家

邓稼先优秀教案分析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字词) 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 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自己思考,写下答案后小组合作交流) (参考):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思考:这六部分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 (参考):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①引子引出人物②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③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④从另一角度表现人物性格⑤详写一个例子重点表现⑥总结 3、小组合作,每一小组一部分,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品质? 完成填空“的邓稼先”,并要求说出依据。 示例: 第一小节:贡献巨大的邓稼先 理解: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在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刻,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几经努力,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站了起来,所以说他贡献巨大。 其他小节文中都有对邓稼先的赞美之词,很容易可以找到,主要是要能让学生结合文本...................................... 去阐述。 .... (参考)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四、课堂小结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 时间: 地点:开课 班级:七年级()班 开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点拨,分析邓稼先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人物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从事件中分析邓稼先的品格。 2.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中分析邓稼先的品格。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需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 1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写另外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写尽作为科学家的邓稼先“鞠躬集萃,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写尽对老友的无限怀念之情。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品格的。 二、正面出击,找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侧面探究,从环境描写、对比手法中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 1.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对塑造人物有何作用?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才能显出其伟大之处。 2.自然环境——《吊古战场文》 渲染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侧面烘托邓稼先的无私奉献,身先士卒的精神,增加悲壮色彩。 3.对比手法——奥本海默 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1 邓稼先》公开课教学设计_4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地掌握课内生字词。 2.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邓稼先为我国的核弹事业做出的贡献。 3.感悟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教学重难点 1.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邓稼先为我国的核弹事业做出的贡献。 2.感悟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电影画面)这是什么的画面? 是的!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在西北大漠,罗布泊那惊天动地的一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是足以让全体中国人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的场面;这是一个醒来的民族震天动地的呐喊!这是足以载入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的伟大时刻。 有人说:原子弹是一个民族“铁的脊梁”。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挺直了腰板。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说话有了分量!全世界每个人心灵的天平上都称出了“中国”这两个字的重量!…… 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板书) 2.本文的作者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他和和邓稼先什么关系?(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年。)有着50年友谊的朋友,亲如兄弟,那么他写的这篇回忆录一定别有一种真情在里面。 3.阅读测试: ①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②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美国,普渡大学) ③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1986年,直肠癌) ④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奥本海默) 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1964.10.16-1967.6.17) ⑥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古罗布泊) 二、分组合作学习,感受邓稼先人格魅力 (一)速读探究:邓稼先是怎样的人 1.速读各部分,在此基础上,勾画出2~3个关键词。 2.按照“我发现……词语关键(好、重要),因为……”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发言交流。 生1: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词重要,因为他写出了旧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压迫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也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生2:写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生3:(补充)我发现它,还写出了邓稼先的历史作用和“巨大贡献”。 师:什么贡献?

邓稼先 优质课教案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重点: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教学方法: 自读、品读、发现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备受关注,我刚刚看到钓鱼岛的最新消息:日本外相采访欧洲尴尬收场,称愿和平解决中日纠纷美国等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向中国倾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也让我们看到正是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日本三思后行,愿和平解决回顾抗日史,回顾近代史,那是中国屈辱的历史以课文中的1898年为例,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被列强割据,那时的中国是任人宰割的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这其中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科学家——邓稼先作者杨振宁 二、学习目标展示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掌握以下两点,大家齐读,做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三、了解背景及主要人物 课前大家做了预习,学案上老师提供了一些关于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资料我们都知道,邓稼先获“两弹一星”勋章,两弹分别指原子弹、氢弹,一星指卫星课文中也提到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这是爆炸升空的图片,那一刻天上宛若两颗太阳,无比耀眼闪亮,中国实现了通过原子弹、氢弹以壮国威谁能再说说你对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其他了解? 一生说邓稼先的一个小故事:小时候撕毁日本国旗的事情(王鼎)你能看出邓稼先中学时代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国我相信正是这种爱国心,让他做了一生的选择——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 一生说有一次实验失败后,他坚持走进实验区,手抱原子弹碎片的事情(孙一萌) 你怎么知道的?上网搜查的上网查资料是学习的好途径,大家向他学习 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原子弹理论设计部的负责人,而理论设计部堪称原子弹研发的龙头,邓稼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邓稼先》教案 公开课 获奖教学设计

1邓稼先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 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 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4.相关人物背景介绍。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1 邓稼先》优质课教学设计_48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指导学生在精读时找到那些能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 2.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指导学生阅读时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 3.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显得简洁精练,铿锵有力。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使用服从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同时,语言平实,感情真挚。 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词并积累。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语:PPT显示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海内外可谓家喻户晓,另一个同样功勋卓著却在健在时鲜为人知,他们是谁? 出示任务学生会说出杨振宁,邓稼先。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所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 2.反馈指导: 学生的发言可能有: 生: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们研制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我补充一下,中央军委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生:补充“两弹一星”,“两弹”就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

《邓稼先》教案1 一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时间,提到这两个时间,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传记的主人公:邓稼先。 (幻灯片出示“邓稼先”,教师板书:邓稼先) 二分析文章,感悟品质 作者杨振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杨振宁的情况。 (幻灯片出示“杨振宁简介”)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杨振宁,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为什么要为邓稼先写传记呢?1986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了邓稼先,称他功绩举世瞩目,那么,邓稼先是谁呢?他又有着怎样的功绩?下面,我们就去文章当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第二个小标题的内容,为邓稼先写简介。 (学生默读课文,为邓稼先写简介。) (找同学读自己写的人物简介。) 我们对邓稼先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再回到这两个时间,它们分别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时间,而邓稼先正是原子弹氢弹研制的领导者。时隔两年,美丽的蘑菇云在浩瀚的戈壁滩两次升起。(教师板书:画蘑菇云)邓稼先成为无可替代的两弹元勋。我们的祖国也因此让世界另眼相看。成功的花,我们不能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明艳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下面,老师这里有一个短片,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加深对邓稼先的了解。大家在看的同时,注意思考:研制原子弹氢弹是的环境和设备如何?(播放视频) 好,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环境和设备是怎样的?你的感触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环境恶劣设备简陋) 那么,请大家猜想:在这样荒凉恶劣的环境下,借助如此落后的设备,邓稼先及他的战友们是凭借什么取得成功的呢? (学生猜想,问题的答案集中在精神品质上。) 好,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那么,邓稼先身上究竟有着怎样可贵的品质呢?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第三和第五个小标题的内容,找出能够表现邓稼先品质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出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板书。) 好,同学们找的都非常好。正是这样一位身先士卒,英勇无畏的人民英雄,才有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三体会写法,现场临摹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设计

邓稼先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一:2017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 邓稼先公 开课教案】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1:(背景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 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 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 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 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 新闻报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设 计3:(激情导入) 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 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 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许身国威壮河山 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捷 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并学会运用。(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点)学习根 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难点)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 ——创设背景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总)鞠躬尽瘁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死而后已民族感情?友情?——严 谨求实(分)我不能走————默默奉献永恒的骄傲——无比 赞颂(总)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重难点) 【篇二:公开课教案】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 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 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 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啊!母亲!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爱我中华情 于玉光 同学们: (一二两段见上文) 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他们 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