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炼化公司爆炸事故

合集下载

不严不细事故临头大庆某石化公司炼油厂一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不严不细事故临头大庆某石化公司炼油厂一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不严不细事故临头大庆某石化公司炼油厂一水罐爆炸事故分析万耀文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05(18)33
【摘要】@@ 2004年10月27日9时44分,大庆某石化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V402原料水罐发生重大爆炸事故,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192.27万元.经黑龙江省安监局、总工会、监察厅等部门和大庆市有关部门组成的"10·27"事故省、市联合调查组现场勘察、技术鉴定和多方取证,确认中石油大庆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水罐爆炸事故是一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总页数】2页(P2-3)
【作者】万耀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爆炸事故分析 [J],
2.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重整车间事故介绍 [J], 那旭东
3.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天然气入厂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 [J], 姚慧
4.扎根一线终不悔──记总公司劳动模范、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催化车间主任 [J], 许臻
5.“大炼油”精神挺起“油头化尾”--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纪实 [J], 赵凤莉;梁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他们错在哪里?
建议: (1)动火前必须办理用火作业票。 (2)罐必须清洗置换彻底。 (3)测爆合格后方可动火。
案例四 2003年12月23日重庆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21时57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一起井喷特大事故,造成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群众241人),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
4、其它 (1)输送系统与储存系统的设备、容器必须接地,接地点必须均布,间距不得大于18m。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接地引下线必须采用断接卡连接方式,断接卡的接触电阻不得大于0.03Ω。断接卡必须用2个大于M10的螺栓连接。 (2)输送系统与储存系统的所有管线必须接地。所有的法兰、阀门必须进行跨接,跨接电阻应小于0.03Ω。 (3)必须保证脱气系统的脱挥率,避免罐内出现大量可燃气脱挥现象。 (4)经常检查料仓及其它容器设备的过滤器,坚决避免过滤器堵塞现象。 (5)布袋过滤器必须是防静电过滤器,用于布袋固定的金属紧箍必须接地。 (6)输送管道内不得有毛刺、突出物。 (7)各种临时接料口下部接料容器必须接地,不准使用不接地的金属容器或绝缘容器接料。 (8)粉体物料包装口应安装离子风静电消电器。 (9)当停止粉体料仓(罐)进料时,不得停止进入料仓(罐)输送风量和松动风量。 (10)料仓内壁不得涂有绝缘性涂层。 (11)操作人员在料仓(罐)内外进行各种操作时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工作鞋,防止人体静电放电引燃可燃粉尘。 (12)清理料仓(罐)时,一定要使用防爆工具,杜绝使用非防爆工具进行清理。
中国石油事故案例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回顾事故案例 牢记事故教训 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概述 (3)二、化工企业典型事故类型 (3)1. 火灾事故 (4)1.1 事故原因及特点 (5)1.2 案例分析 (7)1.3 预防措施 (8)2. 爆炸事故 (9)2.1 事故原因及特点 (11)2.2 案例分析 (12)2.3 预防措施 (13)3. 泄漏事故 (15)3.1 事故原因及危害 (15)3.2 案例分析 (17)3.3 预防措施与应急处理 (19)三、化工企业事故案例分析 (21)1. 事故背景介绍 (21)2. 事故过程描述 (23)2.1 事故发现与报告 (23)2.2 事故发展与救援 (25)2.3 事故后果及影响 (27)3. 事故原因分析 (27)3.1 直接原因分析 (28)3.2 管理原因探究 (30)3.3 技术缺陷分析 (31)4. 事故处理与反思 (31)4.1 事故处理过程 (33)4.2 事故带来的反思与教训 (34)4.3 改进措施与建议 (35)四、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37)1. 加强安全管理 (38)1.1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9)1.2 加强安全培训与意识培养 (40)1.3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评估 (42)2. 技术改造与升级 (43)2.1 推广先进技术与设备 (45)2.2 加强设备维护与检修 (46)2.3 优化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47)3. 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49)3.1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50)3.2 加强应急演练与培训 (51)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分析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对于提高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化工企业典型事故类型火灾和爆炸: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很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比如气体、溶剂、危险化学品等。

中石油大庆油田机关食堂爆炸亡人事故

中石油大庆油田机关食堂爆炸亡人事故
死亡人数:1人
受伤人数:0人
财产损失:食堂部分设施损 毁,无其他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影响和后果
人员伤亡: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 受伤
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 舆论谴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财产损失:事故造成大量财产损 失
安全意识提高:推动相关单位加 强安全管理和培训
03
事故调查
调查进展和结果
食堂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防止细菌滋生。
食材应妥善保存,确保新鲜、无毒、无害。
严禁使用过期、变质的食材和调料。
烹饪过程中应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程,防 止交叉污染。
食堂内禁止吸烟、酗酒等行为,确保食品 安全。
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 员工安全意识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调查时间:事故 发生后立即展开 调查
调查内容:事故 原因、责任认定、 防范措施等
调查结果:事故 原因已查明,责 任人已被处理, 相关防范措施已 落实
调查结论:事故 是一起责任事故, 相关部门和人员 应加强管理和培 训
事故责任认定和追责
调查过程: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 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
追责措施:对责任方和责任人依 法追究刑事、行政或民事责任
油田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 理制度和操作规 程,确保员工严 格遵守。
定期进行安全检 查和隐患排查, 及时发现并消除 安全隐患。
加强员工安全培 训和教育,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应急预案和 应急救援队伍, 确保在事故发生 时能够迅速、有 效地进行处置。
食堂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食堂工作人员需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食 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书。

中国石油事故案例

中国石油事故案例

排气管
两具40立方米原油罐 密度:0.806吨/米3
勒1井
10cm
12点30分左右,两具油罐及相关附件 运至柯14井.
13点,开始卸装吊罐工作. 14点44分,工人先在油罐上连接排气 管法兰,后焊接排气管割开的延伸部 分。 14点50分,油罐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 炸,现场开始着火。
15点52分,消防车赶到现场进行扑救.
事故发生经过
40立方米原油罐 40立方米原油罐
勒1井
搬至
柯14井
该罐于10月4日起已 停用,罐中原油已放至底 阀口(底阀口距罐底10厘 米),也就是说罐内留有残 液,密度0.806吨/立方米。 10月28日9时30分, 注采保运班电焊工及维护 工到达勒1井进行吊罐作 业。在吊罐装车时,发现 油罐排气管过长不便搬运 ,就将排气管割成两段随 罐一起装车。
4、 F445至F440聚乙烯粉体下料起电 (1)模拟粉体下料起电范围为:0.59μC/kg~0.99μC/kg。 (2)改造前起电范围为:0.52μC/kg~0.87μC/kg。 (3)改造后起电范围为:0.94μC/kg~1.58μC/kg。 5、 F440罐内聚乙烯粉体悬浮起电 (1)模拟粉体悬浮起电范围为:0.16μC/kg~0.52μC/kg。 (2)改造前起电范围为:0.23μC/kg~0.79μC/kg。 (3)改造后起电范围为:0.28μC/kg~0.97μC/kg。 6、 F440罐内物料实际带电量 (1)改造前起电范围为:0.75μC/kg~1.66μC/kg。 (2)改造后起电范围为:1.22μC/kg~2.55μC/kg。 7、 F440罐内静电放电危险性 (1)罐内在悬浮过程中,存在空间静电刷型放电,如果料仓内存在可 燃气体,其最点火能量小于1mJ,料仓就有点燃闪爆的危险。 (2)排除罐内雷状放电的可能性。 (3)罐内不会出现沿面放电现象。 (4)罐内不会发生传播性刷型放电。 8、 F445至F440管线静电危险性 改造前管道内最大电场强度为0.93MV/m,改造后管道内最大电场强 度为2.72MV/m,小于空气击穿场强3MV/m,所以管道内不会发生因电场强 度大而空气击穿现象,即管道内比较安全,危险性较小。

2000年以来炼化企业亡人事故统计表(完整版)

2000年以来炼化企业亡人事故统计表(完整版)

2008年11月6日
2009年3月14日 大庆石化公司 2009年4月26日 克拉玛依石化公 司
2009年5月12日 辽阳石化公司
66 67 68 69 70
2009年8月9日
2000年以来炼化企业亡人事故统计表(完整版)
序号 事故时间 发生事故单位 事故简况 事故类别 死亡人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油三厂调运中心一名维修工,在维修加固漏水的热 水器过程中,热水器爆裂坠落击中该人头部,造成重 伤,救治无效死亡。 聚丙烯装置第一反应釜(D—201)进机泄料螺纹柱塞 阀(VR2302)阀位导向键脱落,在拆卸过程中,造成 2000年4月27日 前郭石化公司 釜内浆液以2.92兆帕的压力从φ 50的阀孔中喷出,造 成1人死亡。 鞍山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一员工清理污油池过程中,坠 2000年7月24日 辽阳石化公司 落池中中毒死亡。 储运车间混合碳四球罐在清理液位计的过程中,丁二 2000年9月21日 锦州石化公司 烯聚合物漏出,发生爆炸并着火,造成3人死亡。 丙烯腈厂一职工晚班巡检时,进入丙烯腈泵房,在处 2000年12月22日 吉林石化公司 理氰化氢泄漏过程中,物料溅到身上,中毒死亡。 乌鲁木齐石化公 新峰公司缩聚釜物料泄漏,焊接作业时发生火灾,现 2001年2月7日 司 场2名员工因逃生路线错误造成死亡。 联苯厂苯酚丙酮装置一操作工在处理物料泄露时,中 2001年6月27日 吉林石化公司 毒诱发其他病症,造成死亡。 新鲜水泵房内,一名员工吸烟,可燃气体从地沟窜 2001年8月3日 哈尔滨石化公司 出,发生闪爆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二化肥氨液管线调节阀内漏,吴忠仪表厂一修理工和 乌鲁木齐石化公 2001年9月5日 乌鲁木齐石化总厂一名仪表工处理调节阀时,阀杆崩 司 出氨液泄漏,2名员工中毒死亡。 乙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外籍员工从乙烯装置压缩 2001年9月26日 辽阳石化公司 机厂房平台临时吊装孔坠落死亡。 热电厂锅炉车间3名员工在对高压蒸汽管线流量控制 阀进行调校时,相邻的4号流量调节阀阀体因缺陷裂 2001年10月12日 辽阳石化公司 纹爆裂,高压蒸汽将在场的3人灼伤,其中2人伤势过 重死亡。 2000年1月8日 抚顺石化公司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氢压机厂房闪爆事故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氢压机厂房闪爆事故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氢压机厂房闪爆事故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6.12”氢压机厂房闪爆事故2007年6月12日2时39分,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氢压机厂房发生闪爆着火事故,造成循环氢压缩机J-203中体断裂,南侧入口缓冲罐、曲轴箱及部分仪表、电缆损坏,氢压机厂房受损。

现将事故情况通报如下:一、装置简介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于1965年建成,原设计能力为10万吨/年。

此后,经过两次大的技术改造。

2002年10月,在原有两台循环氢压缩机的基础上,新增一台循环氢压缩机,采用两开一备方式运行。

现该装置由30万吨/年催化重整、12万吨/年抽提装置联合组成。

二、事故经过2007年6月12日2时33分,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当班压缩机操作工陈月潭听到运行的循环氢压缩机J-203声音异常,立即汇报当班班长张文涛。

张文涛带领操作工董岩、刘忠立赶到氢压机厂房,确认声音异常后,决定立即切换备用压缩机J-202。

同时,陈月潭到隔音室联系钳工。

操作工董岩关闭J-202放空阀后,去一楼检查冷却水系统,刘忠立在班长指挥下打开J-202入口阀门。

稍后,J-203附近出现异常声音,班长决定将J-202入口阀门关闭。

此时,异常声音突然增大,J-203南侧入口缓冲罐附近发生泄漏。

班长张文涛意识到现场已经极其危险,无法进行机组切换,马上组织现场人跑步回到操作室,对装置进行紧急停工处理。

2时39分,氢压机厂房发生闪爆着火。

三、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岗位操作人员确认J-203有异常后,在切换备机J-202时,采用氢气直接置换J-202系统内的空气,压力升高后,J-202系统内的空气窜入正在运行的J-203南侧入口缓冲罐内,在罐内发生爆燃。

爆燃造成了缓冲罐接管焊口部位及出口法兰泄漏。

大庆一化工厂发生爆炸9人死亡.

大庆一化工厂发生爆炸9人死亡.

大庆一化工厂发生爆炸9人死亡
这是发生爆炸的厂房(4月14日摄)。

4月13日22时12分,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富鑫化工厂非法生产偶氮二异丁腈过程中发生爆炸燃烧。

现场
作业人员共计14人,9人当场死亡,另5人安全无恙。

事故原因进一步调查中
这是爆炸厂房外墙
(发生爆炸的厂房里损毁的设备零件)
厂房横梁被炸坍塌
厂房外的玻璃被震碎
事故发生后,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做出批示,要求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黑龙江省副省长徐广国、黑龙江省安监局长张升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等事宜。

目前,事故危险源已经消除,工厂已停产关闭。

经环保部门现场多点监测,空气质量指标没有超过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标准值,对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未造成影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炼化公司爆炸事故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2006年8月14日18时16分,大庆炼化公司炼油二厂180万t/aARGG 分馏塔顶气液分离罐和气压机出口放火炬罐发生爆炸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

一、事故装置简介大庆炼化公司炼油二厂180万t/aARGG装置,于1999年10月建成投产。

该装置是以常压重油为原料,主要是生产汽油和富含丙烯的液化气等,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同类型生产装置。

该装置的基本流程是:原料油进入提升管反应器,在提升管内与催化剂接触并反应,生成油气进入分馏塔,在分馏塔中根据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分离出富气、轻柴油、重柴油和油浆。

其中,轻柴油、重柴油和油浆作为产品送罐区;富气经过冷却,液相进入吸收稳定系统,气相经气压机加压液化后送至吸收稳定系统,经过吸收、解吸和蒸馏等过程,分离成干气、液化气、稳定汽油,最后产品经精制后出装置。

二、事故经过根据安排,大庆炼化公司决定180万t/aARGG装置8月份停工检修。

计划8月12日开始停工。

检修期15天。

为推进生产操作受控管理工作,公司各装置本年度检修开停工执行“四有一卡”制度。

180万t/aARGG装置编制的停工规程于7月20日通过汇签审批。

反应再生系统于8月12日4时反应开始降量,8时30分切断进料,开始卸催化剂;13日5时卸剂工作结束;13日12时15分,反应器与分馏塔之间的油气大盲板加完,实现了反再系统和分馏系统的安全隔离。

分馏系统于8月12日8时30分开始退油;反应油气盲板加完后,分馏系统全面给汽,进行系统各条管线扫线工作。

吸收稳定系统于8月12日8时30分开始退油;13日10时50分,吸收稳定系统上水向罐区顶油气;打开3个塔安全阀副线向低瓦系统泄压;13日16时,经过水顶油,系统压力与低瓦压力平衡后,关安全阀副线,微开3个塔顶放空阀门,开始排放系统内存水;14日15时吸收稳定系统各塔给蒸汽吹扫。

14日18时16分,二套ARGG装置低压瓦斯放空脱液罐D-10306及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10201突然发生爆炸着火,并引发低压瓦斯放火炬出装置线断裂着火和南侧管排着火。

三、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爆炸类型根据现场D-10306罐和D-10201罐损坏程度及对其他设备及管线破坏的情况,这次爆炸属于混合气体发生的化学爆炸。

2.事故发生前各系统状态(1)分馏系统:分馏塔给蒸汽吹扫,塔顶介质(蒸汽和油气)经冷却,水蒸气被冷凝脱出,油气经气压机入口大放火炬阀(开度13.3%)进入低压瓦斯和火炬放空系统(小放火炬阀门全关)。

(2)吸收稳定系统:吸收塔、解吸塔和稳定塔三塔塔顶安全阀付线阀关闭,放空阀开,高压瓦斯并低压瓦斯阀关,吸收稳定系统的13台泵泄压阀关。

(3)气体放火炬系统:产品精制区来凝缩油阀(Dg50)加盲板;去低压瓦斯火炬蝶阀(D g1000)关,阀前放空(D g80)未打开。

3.油气的来源(1)分馏系统扫线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和油气经过冷却器冷却后,不凝油气经由大放火炬阀进入D-10306系统。

(2)由于火炬系统是冷态设计(≮120oC),为防止高温蒸汽进入火炬系统造成火炬系统损坏,关闭北界区低压瓦斯火炬蝶阀(Dg1000),低压瓦斯无法及时排入火炬放空系统,造成可燃气体聚集。

4.空气来源(1)吸收稳定系统吸收塔、解吸塔和稳定塔放水时,空气由塔顶放空进入到吸收稳定系统。

(2)在吸收稳定系统15时给蒸汽扫线时,由于吸收稳定系统三塔塔顶放空阀开度偏小,塔内压力达0.5MPa。

吸收塔、解吸塔和稳定塔顶安全阀付线阀或高压瓦斯去低压瓦斯阀有内漏,将塔内积存的空气压进D-10306系统,与系统内油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从分馏塔和吸收塔、解吸塔压力同时升高的趋势中可以说明分馏和稳定系统是相连通状态。

注意:100万吨/年ARGG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在蒸汽吹扫过程中,安全阀未超压时,由于受温度影响也发生过内漏。

5.火的来源装置长周期运行中,油气中的硫化氢与碳钢设备的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积聚在塔板及塔器内壁上。

6.发生爆炸着火硫化亚铁在干燥的情况下,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放热燃烧,引爆爆炸气体发生剧烈爆炸。

(二)间接原因(1)对硫化亚铁在密闭状态下能够发生燃烧缺乏足够认识,防范措施不到位。

硫化亚铁遇空气燃烧现象大多发生在塔器打开人孔后通风时,因此对密闭状态下也可能产生燃烧缺乏足够认识,所以在停工规程中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分析说明,给事故留下隐患。

①由于低压瓦斯放火炬管线是按冷态设计的,即排放温度最高不能超过120℃,一旦超温将使低压放火炬管线及火炬塔受到膨胀破坏,限制了装置在停工蒸汽吹扫时,将油气通过低压放火炬烧掉的安全措施。

吹扫出来的大量瓦斯气体存在系统中不能及时排走,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隐患,对此缺乏足够认识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②在吸收稳定塔给蒸汽吹扫中,忽略了因压力上升,塔内空气因阀门不严而被压进瓦斯系统的可能情况,吸收稳定塔顶安全阀付线阀是1999年装置建成时投用,使用年限已达7年。

阀门在多次开关时,也会出现关不严现象,对此没有引起重视,没有采取防范措施。

③100万t/aARGG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在水顶油后给蒸汽煮塔时,发生塔顶安全阀在未超压状态下开启,使蒸汽进入瓦斯系统。

这一现象是我们未知的,也是未想到的,说明还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有待我们去分析和认知。

(2)操作规程制定和修改不细。

合订本新版操作规程于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由于编写时间只有5个月,对新版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因此存在问题较多。

虽然在本次装置停工前,按照“四有一卡”的要求,停工规程经过进一步的细化完善,但仍然存在明显的漏洞,直接影响到操作动作的完整、准确执行。

①操作指南第一章中未能将正常生产期间所有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进来,例如缺少对两器压差的正常调节和异常处理等。

②停工规程在退油、扫线、水洗等各阶段的操作规程中未能明确相关设备、管道的操作条件及控制参数,例如分馏塔的操作压力只在操作规程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和附录静设备明细表中有表述,但在停工规程中未再次具体说明其控制指标。

③工艺吹扫方案不全面,未能对扫线初始状态、扫线中间状态及扫线完毕各阶段相关设备、管线的阀门开关状态进行详细说明,只是用文字流程方式进行了简要的表述。

④操作规程操作步骤不完整,例如在稳定系统停工操作中进行系统泄压时,在表述系统压力泄入低瓦后,下一个动作直接说明开塔顶放空,系统压力与大气平衡,中间缺少必要的关闭安全阀付线阀的步骤。

(3)管理上存在漏洞。

①停工过程中为了使吹扫一次合格,将每条管线的吹扫情况都落实到每个人头上,这样车间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员精力都集中在了现场吹扫,而对操作状态、操作参数变化情况就失去了监控,造成分馏塔系统超压而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避免。

这是典型的顾此失彼的管理问题。

②爆炸发生时正值吃晚饭时间,生产厂和车间管理人员大部分在会议室吃饭。

主风机操作员此时接到指令,去主风机厂房内检查主风机膨胀节起吊情况,躲过了一劫。

现场一名看火员,发生爆炸时马上卧倒,爬出装置区,在爬的时候手掌刮伤。

如果已到吃晚饭时间,限制吊车组装,就不会有如此大的人员伤亡。

③180万t/aARGG装置存在操作难度大,波动频繁的问题,这类大型装置的开停工应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加大检查力度,避免因粗心大意和不精心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

(4)在制度上存在缺陷。

①在扫线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检修综合管理规定》中关于“设备、管线吹扫期间应制定扫线登记表,明确吹扫程序、吹扫时间和负责人”的要求。

各岗位仅在停工规程中进行签字确认,没有对停工过程进行正常的交接班记录。

②在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在装置停工中没有完全界面交接前,不得做施工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的要求,仍按习惯性做法,安排了组装吊车作业和已界面交接的主风机区吊车作业,造成了承包商现场两死两伤的严重后果。

这是严重的只有进度没有安全的表现。

四、防范措施1.进一步修改完善新版操作规程,增强可执行性。

针对事故中暴露出的在操作规程方面不够完善的问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大力气进行修订。

特别是对开停工操作规程,要进行全面的审定。

对照“四有操作法”的要求,从编、审、批环节入手,强化生产操作全过程受控的理念,强化操作过程的全过程管理,增强操作规程的可执行性,实现员工操作行为的可靠性。

2.进一步加强岗位员工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要立足一线岗位,全面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操作人员充分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自觉克服生产作业中存在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作风,增强安全能力。

3.进一步推广“四有工作法”,实现操作可追溯性。

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在相关操作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行“四有工作法”。

在装置开停工方案、抢修方案的编制、审核、执行,以及新版操作规程与工艺卡片的编制、审核、执行上,坚决做到步骤清晰、标准明确、责任到人、监督到位。

对于各种作业和操作行为,都能达到行为有痕迹,过程可追溯,生产过程全面受控,实现HSE体系与“四有工作法”的有机结合。

4.强化开停工管理,确保全过程受控。

开停工过程是安全管理的特殊关键阶段,因此要科学编制开停工方案,周密进行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定详细的风险削减措施,并按照“四有工作法”的要求进行确认。

全体干部员工都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查找公司各个生产装置开停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堵塞漏洞。

对开停工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将操作分解到每一个动作,便于确认,易于受控。

各级主管领导按照有关要求到现场,周密组织,严细管理,确保开停工的全过程安全平稳。

5.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

健全安全环保工作基础,完善各类基础资料,规范干部的生产指挥行为,规范员工的生产操作行为,规范各种记录的格式和标准,强化关键设备管理,提高日常维护维修水平,突出维修维护质量管理。

加强人员管理和教育,提高干部员工的执行力。

针对员工习以为常的各种不利安全生产的习惯性行为,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