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压力大:幼儿教师需要定期准备教案、评估学生、与家长沟通等,这些工作任务繁重,容易让教师感到压力过大。

2. 薪酬不高:幼儿教师的薪酬普遍偏低,且晋升空间有限,这让教师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3. 工作环境恶劣: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时,常常要面对噪音、环境脏乱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教育资源匮乏:幼儿教师常常要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这增加了他们的教学难度与工作负担。

在面对这种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 寻求支持与协助:教师可以寻找同事或上级寻求支持与协助。

通过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缓解心理压力。

2. 注重自我管理:教师可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与情绪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充分休息与放松,避免过度劳累。

3. 拓宽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尝试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4. 加强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进修课程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提升职业满意度。

5. 提倡乐观心态:教师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事教育事业需要耐心和奉献,要理解幼儿的天性,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

6. 寻找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宣泄和放松方式,减轻工作压力。

7. 提高薪酬待遇:教师可以通过争取加薪、晋升或转岗等方式改善自身薪酬待遇,提高工作动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多种多样,但通过寻求支持与协助、注重自我管理、拓宽教学手段与方法、加强专业发展、提倡乐观心态、寻找兴趣爱好、提高薪酬待遇等对策,可以减轻职业倦怠的程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一、问题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由于重复单调的工作环境,零散的工作时间,缺乏晋升机会,以及面临家长和学生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十分普遍。

该现象对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和幼儿个体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二、影响因素1、工作环境。

幼儿园教师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缺乏空气流通和阳光直射,环境往往昏暗闷热,极易引发健康问题和情绪低落。

2、零散的工作时间。

幼儿园教师需要长时间照顾幼儿,其工作强度颇高,同时却还需要在下午进行备课、评估、写记录等琐事,使得教师缺乏休息时间,工作难以得到保证。

3、缺乏晋升机会。

幼儿园教师晋升的渠道少,实际上教师晋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这容易让教师感到缺乏目标感和成就感。

4、面临家长和学生压力。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缺乏了解和意识,对教师进行管理和监督,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教育教学的主动权被剥夺。

三、解决方案1、改善工作环境。

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设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教室和活动场所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提供跑步步道、健身设施等也都是极好的选择,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同时也能够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

2、融合工作和休息时间。

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瑜伽、跑步、阅读等个人兴趣爱好的活动。

通过让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轻松地切换,改善其工作生活质量,给教师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体验。

此外,建立完善的弹性工作制,这将激励教师更多地投入工作,同时也让他们有时间充分休息,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3、提高教师竞争力。

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评价机制和培训计划,为教师进一步提高资历和研究方向,增强教育能力和创新力,已经了解行内新的教育技术、教育理论等提供了保障。

龙城小学曾经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培养教师的竞争能力,最终使教师们发挥出自己的才智和潜力,进一步提高自己在职业领域中的竞争力。

4、调整学校校风。

学校应该完善激励机制,先行对教师有所表扬,作出积极评价、予以奖励。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原因、影响和应对幼儿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

然而,在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也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感,即对工作失去热情,感到疲惫、无力和无所适从的情绪状态。

本文将就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进行阐述与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个体与组织的影响以及应对的策略。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原因(一)工作环境的压力与负担作为幼儿教育的从业者,幼儿教师面对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和高度的责任感,而这些任务和责任感需要不断的付出与努力,过多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容易使幼儿教师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并最终萌发职业倦怠感。

(二)工作内容的单调和重复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大多是重复性的,针对同一群体的孩子,总是要做相似的事情,这样的繁琐工作容易引发幼儿教师的心理疲劳,产生厌倦感,最终导致职业倦怠感。

(三)经济待遇的压制当前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仍有欠缺,在高房价和物价的压力下,幼儿教师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这也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原因之一。

(四)工作认同感的缺失幼儿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需要得到细致入微的认同,一定的自我价值和掌控感,如果工作所获得的认同感不足或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也会引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一)对个体的影响职业倦怠感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均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越严重,身体健康受到的影响越大,例如精神疲惫、头疼、胃部不适、失眠等。

此外,情绪低落、焦虑、抑郁也是职业倦怠感的表现,会产生长期的心理影响。

(二)对组织的影响职业倦怠感常常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质量、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学校的声誉。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会影响到教学、日常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使学生缺少细致的关爱,学校声誉下降。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应对策略(一)关注职工的发展和自我提升,建立持续学习的机制和文化。

幼儿教师要增强自身技能,关注职业兴趣,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加专业素养,提升综合素养,进而突出个人职业竞争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聚焦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文章首先明确了职业倦怠的定义,并构建了分析模型,随后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个人因素以及组织管理等维度剖析了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本文揭示了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对个人和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完善教育体制、优化社会环境、提升自我调适能力及加强组织管理与支持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促进其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对策;教育体制;社会环境;个人因素;组织管理一、引言咱们来聊聊幼儿教师这行当吧。

幼儿教师,常被比喻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启蒙导师”,她们用爱心和智慧,为孩子们编织着五彩斑斓的童年。

在这充满爱与责任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职业倦怠。

想象一下,那些曾经满怀激情投身幼教事业的老师们,如今却因为种种原因感到身心俱疲,这该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呢?又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分析2.1 职业倦怠的定义与特征职业倦怠,简单来说,就是指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出现的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等负面心理与生理状态。

具体到幼儿教师身上,就是她们可能会感到精力枯竭,对工作失去热情,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

2.2 分析模型构建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咱们可以借鉴现有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如马斯拉奇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模型(情感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并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比如,我们可以增加“工作环境与资源”这一维度,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往往相对封闭,且教学资源有限,这些都可能成为加剧职业倦怠的因素。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幼儿教师是教育领域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重任。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幼儿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将深入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背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情绪和身体状态的反应,通常是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经历大量的工作压力和疲劳所导致的。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幼儿教师工作负担沉重。

在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幼儿教师需要同时承担多项工作任务,如教学、管理、家长沟通等,这导致了莫大的工作压力。

另一方面,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使得幼儿教师面临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人们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更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更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下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较低的工资水平使得幼儿教师难以获得应有的物质和精神满足感,从而增加了其心理压力。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对教师本人造成负面影响,更会对幼儿教育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幼儿教师个人而言,职业倦怠不仅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还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如失眠、情绪焦虑等。

长期下来,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质量和职业发展。

对幼儿教育行业而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将引发人才流失问题,并且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

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另外,人才流失还会进一步加剧幼儿教师的短缺问题。

三、应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为了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以下是几个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定期锻炼、放松身心。

同时,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机制。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作为幼儿园教师,担负着培养孩子们美好未来的重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却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职业倦怠的困扰。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况,又该如何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职业倦怠的常见表现职业倦怠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非常普遍,其典型表现包括:情绪疲惫:面对孩子们的各种需求,教师们常感到精神压力过大,工作效率下降。

工作热情降低:教学和管理工作变得单调乏味,缺乏工作动力和成就感。

身心疲惫: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出现睡眠障碍、肌肉酸痛等。

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投入度降低,对孩子们的关心和耐心也在逐渐减少。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幼儿的成长,可谓是一个恶性循环。

导致职业倦怠的常见原因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幼儿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工作压力大:照顾一群活泼好动的小朋友,需要教师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耐心,极易导致身心疲惫。

教师还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压力山大。

薪酬待遇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比较低,与其所承担的重任不成正比,这也成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幼儿园教师的晋升通道较为狭窄,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前景,这也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社会地位偏低:与其他教育行业相比,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往往较低,受到的尊重和重视也相对较少。

这种状况也会令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价值被忽视。

工作生活失衡:长时间工作,教师们很难兼顾家庭生活,缺乏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导致身心疲惫。

综合来看,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大、待遇偏低、发展受阻以及生活失衡等诸多方面。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

缓解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针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管理层应当优化教师的工作流程,减轻繁重的日常琐碎任务,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创造机会。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及策略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及策略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及策略1. 引言1.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幼儿教师们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工作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深远。

在工作中,许多幼儿教师感到精力逐渐不足,热情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

由于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工作需要高度的耐心和细心,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容易使他们感到疲惫不堪。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认真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保障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1. 教学质量下降:倦怠的幼儿教师往往无法充分投入工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

2. 教育教学态度消极:倦怠的幼儿教师容易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影响教育教学积极性,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3. 工作效率低下:倦怠的幼儿教师往往缺乏动力和激情,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 健康问题:长期处于倦怠状态的幼儿教师往往容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影响自身和家庭的幸福和稳定。

5. 人际关系紧张:倦怠的幼儿教师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同事、家长以及学生产生矛盾,影响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倦怠情绪,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

1.3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策略1. 职业发展规划:幼儿教师们可以通过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和计划,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持续进步。

2. 学习与成长:幼儿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改进策略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改进策略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改进策略幼儿园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这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幼儿的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一、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过大:幼儿园教师每天需要照顾多个幼儿,不仅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还需熟悉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提供个性化教育。

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家长沟通,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活动,这些工作压力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2. 工作资源不足:幼儿园教师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工作,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

例如,幼儿园没有足够的教学材料和器具,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导致职业倦怠。

3. 薪资待遇低:幼儿园教师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与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不成比例。

这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对职业的厌倦感。

4. 社会认可度不高:与其他职业相比,幼儿园教师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这些教师在社会上往往不受重视,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支持,这种情况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二、改进策略1. 提供更好的工作支持:幼儿园应该提供充足的工作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器具和教育技术设备等,以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 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设计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晋升机会等。

这样可以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减少职业倦怠感。

3. 改善薪资待遇:学校应该根据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合理调整他们的薪资待遇。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

4. 提高社会认可度: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这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来提高幼儿园教育的公众认可度,并鼓励更多人尊重和支持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研究以某城区幼儿园190名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工作热情衰减严重,职业压力负荷大,个人职业成就感较低。

学历、教龄、工作负荷、待遇等变量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一、前言自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伊始,职业倦怠问题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所谓职业倦怠,即从业者在职业环境中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但回报不对等从而对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

国外已有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并普遍存在于助人行业群体中。

[1] 幼儿教师面对的服务对象身心稚嫩,需要对其付出更多的情感与关注,因而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发人群之一。

此外,随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也对幼儿教师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承担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压力也随之增加,极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对此,本研究针对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学上的差异,以期为有关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广大幼儿教师预防和有针对性地缓解职业倦怠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一)被试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城区选取了11所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师,发出问卷220份,收回209份,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问卷率为90.9%。

(二)研究工具采用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郭文斌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个人职业成就感”,包括9个项目,涉及“我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擅长于自己的工作”等关于个人工作成就方面的问题;二是“职业压力负荷”,包括11个项目,涉及“我觉得我的工作耗尽了我的精力”“我觉得幼儿教育太辛苦了”等关于职业负荷、压力感受方面的问题;三是“工作热情衰减”,包括6个项目,涉及“我觉得教了这几年书之后,我对人对事比以前要冷淡了”“我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热心了”等关于工作热情方面的问题。

该量表共有26个题目,采用5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间、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分为“-2分、-1分、0分、1分、2分”。

该量表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测量工具。

[2](三)数据收集集体施测,匿名答题,统一收回。

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后,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一)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运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测得被试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基本情况,对原始数据进行了转换,使职业倦怠的均值范围为-1到+1之间。

越接近-1,表明职业倦怠越严重;越接近+1,表明职业倦怠越轻微,详见表1。

表1的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在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分别为:个人职业成就感0.47,职业压力负荷0.02,工作热情衰减-0.30,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整体上未达到严重程度,但幼儿教师的个人职业成就感偏低,职业压力负荷较大,工作热情衰减较严重。

(二)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1.职业倦怠的学历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学历不同的幼儿教师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个人职业成就感显著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p<0.01),职业压力负荷也较之越大,但在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工作热情衰减都比较严重。

2.职业倦怠的教龄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教龄在5年以上的幼儿教师个人职业成就感高于教龄在5年及以下的幼儿教师,教龄在5年以上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压力负荷和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低于5年及以下的幼儿教师,但差异不显著。

3.职业倦怠在班级规模上的差异由表4可知,班级规模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得分均有很大影响,尤其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

所带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上的幼儿教师,其个人职业成就感虽显著高于所带班级人数在30人及以下的幼儿教师,但职业压力负荷较之更大,其工作热情衰减也更严重。

4.职业倦怠的在园时间差异就在园工作时间而言,由表5可知,在幼儿园工作时间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压力负荷和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

在园时间8小时以上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负荷明显高于在园时间8小时及以下的幼儿教师;在园时间8小时以上的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衰减更为严重,但两者在个人职业成就感上没有显著差异。

5.职业倦怠的待遇差异就不同收入层次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而言,从表6可以看出,收入较低的幼儿教师与收入较高者在个人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压力负荷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

收入在1500元/月及以下的幼儿教师的个人职业成就感低于收入在1500元/月以上的幼儿教师,但收入在1500元/月以上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负荷显著高于收入在1500元/月及以下的幼儿教师;在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工作热情较低。

四、讨论(一)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虽没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工作热情衰减严重,职业压力负荷大,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普遍存在。

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的三个维度中,个人职业成就感分值较高于其他两个维度,说明幼儿教师低成就感问题并不突出,对于幼儿教师的个人职业成就感而言,虽说幼儿教育的成效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但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效率是认可的,也极易从幼儿的表现和家长的肯定中得到满足。

在职业压力负荷维度的分值较低,幼儿教师在保教、安全问题、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压力较大,易导致身心疲倦。

在工作热情衰减维度的分值普遍偏低,说明幼儿教师对工作所投入的热情和精力在急剧减少,这与幼儿教师的教龄、所带班级人数和级别有很大关系。

因此,在幼儿教师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心态的问题,做好合理的必要的预防和调节工作。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分析本调查详细考察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各个维度在各个变量上所得结果与已有研究也不完全一致。

下面就学历、教龄、工作负荷、待遇等变量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作进一步探讨。

1.学历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由以上的调查结果发现,本科以下学历(中师或大专)的幼儿教师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相比,在工作热情衰减和职业压力负荷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教学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具有较高学历的幼儿教师科研能力较强,能更好地完成教研任务,于是自我满足水平相应较高。

可见,合理有效地开展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能降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2.教龄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本调查结果发现,幼儿教师的个人职业成就感随教龄的延长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教龄越长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负荷较小。

随着幼儿教师工作经验和教学技术的增长,对幼儿身心了解更深入,其工作的熟练和应对压力的方式更为成熟,使其职业压力逐渐下降,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态度趋于平稳,因此个人职业成就感也就逐渐上升。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新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观摩课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交流,有效提高教学技能和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职业压力。

3.工作负荷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本研究中的工作负荷主要以幼儿教师所带班级人数和在园工作时间为例。

调查结果表明,所带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上的幼儿教师,对于教师职业压力负荷大,而工作热情也随之降低。

就不同在园工作时间而言,在园工作时间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压力负荷和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差异显著。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注意科学、适度地安排班级容量,尽量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安排幼儿教师在园时间,同时,还应重视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我角色认同,能坦然面对和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减缓因工作负荷过重带来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4.待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待遇较低的幼儿教师与待遇较高者在个人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压力负荷维度上差异显著,但在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幼儿教师繁重的工作状况及身心付出与其所获得的报酬不成正比,因此,要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有关部门将提高幼儿教师待遇落到实处,根据社会发展和当地经济适当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和收入水平,并通过相关政策帮助幼儿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困难,确保幼儿教师待遇巩固和提高。

五、结论本调查研究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出发,主要选取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探讨后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中工作热情衰减严重,职业压力负荷过大,个人职业成就感较低;在园工作时间不同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压力负荷和工作热情衰减维度上差异显著,但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学历、教龄、班级和收入的幼儿教师在个人职业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衰减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先兆,过重的职业压力负荷和待遇偏低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1]Maslach C,Schaufeli W B,Leiter M P. Job burnout[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1).[2]郭文斌.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初步编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