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3山中避雨

导学案-3山中避雨
导学案-3山中避雨

编写日期:2011年 10月 10日主备人:邹定健使用日期:年月日使用主人:审核人:

山中避雨——丰子恺-赏析

【作品原文】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 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 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 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 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 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 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 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 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 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 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 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鸣奏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 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 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 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 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 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 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 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 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 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1935年秋日作。 【作品赏析】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字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 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 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 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 [预习课文] 1、字音 闾( )里折( )节岐( )亭陈慥( ) 矍( )然勋( )阀阳狂垢( )污傥( ) 2、重点字词 稍壮,折节读书 然终不遇 庵居蔬食 方山子亦矍然 适见焉 问余所以至其家 环堵萧然 前十有九年 然方山子世 当得官 往往阳狂垢污 方山子傥见之与 [问题探究]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 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 4、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细节背后的丰富内容? [达标检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遇:不得志 B.余既耸然异之:害怕的样子

C.欲以此驰骋当世:纵马奔跑 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 2、下列每组句子中下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4、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准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八年级地理下册 81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目标A:通过图文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并会分析各因素间的关系。 目标B:认识受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影响该区域农业发展特点。 【问题引领】 问题组A: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读72-73页图文) 1.位置范围:主西北地区要位于我国第几级阶梯?。大体位于以西、长城和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主要是,西部和相间分布。 3.气候:气候特点是?。造成其特点的原因是?(在书中做标注) 4.河流: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5. 景观分布规律:自东向西呈现。 问题组B: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读74-76页图文) 6.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地。以山为界,东部多为大型优质草场,西部为高山草场。 7.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因此,哪些地方适合发展农业(在书中做标注)?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包括夏季气温,光照,昼夜温差。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内外。 8. 西北地区古老的引水工程是

【专题检测】 训练A:自然环境特征 1.下列行政区域不在西北地区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B:河北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甘肃省 2.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农产品的是() A:水稻B:棉花C:哈密瓜 D :葡萄 3. 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地形的是() A:高原B:盆地C:山地 D :平原 4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干旱 B.炎热 C.地形 D.人口 5. 西北地区自西向东出现的景观是() A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训练B:农牧业发展 6.读图“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是山脉.河流⑥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由于降水稀少,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水量大,属于季节性河流.

1.4楞次定律 学案(2020年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

1.4楞次定律学案(2020年教科版高中物理 选修3-2) 4楞次定律楞次定律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 1.正确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其本质. 2.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科学思维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概括,抽象得出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2.掌握运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和步骤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归纳出右手定则. 2.经历探究螺线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归纳出普遍的规律科学态度与责任参与实验.多角度分析和逐步明确归纳感应电流方向的过程,领略楞次定律的表述因高度抽象和概括而表现出的简洁美 一.右手定则将右手手掌伸平,使大拇指与其余并拢的四指垂直,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二.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2感应电流

的磁场可能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3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4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都适用于所有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2如图1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PP和QQ,都处于同一水平面内,P和Q之间连接一电阻R,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现垂直于导轨放置一根导体棒MN,MN向右运动时,MN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MN 向左运动时,MN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填“MN”或“NM”图1答案NMMN 一.右手定则的理解和应用1实验探究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G为电流计已知电流由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左偏,由右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当ab 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指针的偏转情况如下表,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判断电流方向图2导体棒ab的运动指针偏转方向回路中电流方向俯视ab段中电流方向向右向左从b向a向左向右从a向b答案顺时针逆时针2对右手定则的理解1适用范围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2右手定则反映了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和电流方向三者之间的相互垂直关系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导体相对磁场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既可以是导体运动而磁场不动,也可以是导体不动而磁场运动,还可以是两者以不同速度同时运动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切割磁感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例1下列图中表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景,导体ab上的感应电流方向为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gswhywbx4----004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 语文版

第3课《山中避雨》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山中避雨》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现代家_________、家、_________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答案:丰子恺画家文学家 2.“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_________写的《_________》。请你查阅资料写出这首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给加点字注音。 (1)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2)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3)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 (4)两女孩和.着歌来唱。() 提示:(2)中“嘈”不要读成“zāo”;(3)中“弄”在这里读“lònɡ”,不要读成“nònɡ”;(4)中“和”为多音字,在这里读“hè”,“应和”的意思。 答案:(1)liáo (2)cáo rǒnɡ (3)lònɡ cái (4)hè 4.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 ....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提示:(1)“闹”字用得非常妙,写出了当时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我拉着胡琴,两个女孩和唱着,三家村的青年们齐唱着,气氛热烈,人们无拘无束尽情歌唱。(2)音乐使两个女孩转忧为喜;音乐使素不相识的青年人聚拢在一起,共同唱出和谐、悦耳的歌声;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人与人的心更贴近。而这种和谐之美、真挚之美、氛围之美,作者在平时是无法感受到的。 参考答案:(1)“闹”字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温暖”既写出了环境的温暖,又表现出作者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2)“没有尝过”,这里是以前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到。 我综合·我发展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特征。 2、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能够说明塔里木盆地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环节预设:前测(5')—导学(5')—读学(12')—检测(5')—研学(5')—展学(13') 科学考察我做主——读学积累注意坐姿和书写啊! 技能储备——学法导引 1、读课本78-82页,根据要点点击提示勾划、圈划、书写。 2、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要从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两方面分析。 科考探秘——要点点击 一、感受干旱——沙漠和戈壁广布 1、阅读地图,寻找地理事物在图8.16中圈出下列地理事物 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 河流:我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 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2、归纳位置勾划并批注:位置 3、感受自然地理特征 (1)塔里木盆地气候具有怎样的特征?形成原因是什么?勾划并批注:气候 (2)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是怎样的?勾划批注:景观 4、探析人口的分布: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勾划 (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80页活动 二、寻找宝地——油气资源的开发 1、油气资源的分布:读图8.19观察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哪个方位?写在书中 2、开发的意义: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东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勾划 3、环境保护:塔里木盆地在开发油气资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勾划 4、深度探索: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完成81—82页活动 争当小小科考员——研学探究小组成员要精诚合作啊! 1、对子组互相就活动部分展开讨论,不需讨论的根据读学检测记忆知识点,丰富自己的储备。 2、准备展示,展示得分最高者为宝地科考队。 科考大比拼——展学提升体态大方,讲解清晰,听展认真 任务一: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结合图8.17进行展示,并画出思维导图。 任务二:80页活动1、2、3 结合图8.18进行分析 任务三:81-82页活动1、2 活动1要讲解出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知识广角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楞次定律》word导学案2

2021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楞次定律》word导学案2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把握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并会应用它们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熟练楞次定律解题的步骤。 教学重点: 把握应用楞次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清晰地明白,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所激发的磁场之间的关系学习、指导即时感悟 【回忆练习】 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如此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 2.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掌心进入,并使拇指指向 这时四指所指的确实是。 3.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明确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 (3)依照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增反减同)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的方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B.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C.楞次定律只能判定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D.楞次定律能够判定不闭合的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5.如图1所示,一线圈用细杆悬于P点,开始时细杆处于水平位置,开释后让它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已知线圈平面始终与纸面垂直,当线圈第一次通过位置Ⅰ,Ⅱ,Ⅲ时(位置Ⅱ正好是细杆竖直位置),线圈内的感应电流方向(顺着磁场方向看去)是(D) 图1 A.Ⅰ,Ⅱ,Ⅲ位置均是顺时针方向B.Ⅰ,Ⅱ,Ⅲ位置均是逆时针方向C.Ⅰ位置是顺时针方向,Ⅱ位置为零,Ⅲ位置是逆时针方向 D.Ⅰ位置是逆时针方向,Ⅱ位置为零,Ⅲ位置是顺时针方向自我完成,回顾知识。 了解新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山中避雨同步练习语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山中避雨同步练习语文版 1.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又名丰仁,浙江人,我国现代画家、文学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翻译家。他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2.主题解说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3.重点突破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试从文中将对比的地方找出来,说说它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提示一:作者把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对比,突出“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突出音乐可以使人和谐相处。 提示二: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 提示三:将胡琴和其他乐器比较,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使“乐以教和”这一古语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 4.难点攻克 (1)谈谈你对“乐以教和”的理解。 提示:“乐”,音乐,本文指音乐艺术,胡琴演奏。“和”,和睦,祥和,和谐,或相互理解,心灵沟通等。“乐以教和”的意思是:音乐艺术,可以教育人们达到和谐协调的境地,或可以促进人们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融洽。 (2)文中第二段几次提到“趣味”?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 提示一:文章第二段写了四次“趣味”:前两次写作者感受到的雨中之趣,山野境界之趣;第三次写女孩感受不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趣味,第四次写作者也不愿强人所难地使她们有这种趣味。 提示二:“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写的是避雨山中的琴韵之趣。这种趣味,给作者非常深的印象和感受:远离尘嚣,避雨荒山,让作者看到了纯朴天然的景物美,感受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和音乐的巨大作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工尺.( ) 陶冶.( ) 冗.长( ) 嘈.杂( ) 模.样( ) 和.诗( ) 弄.堂( ) 寂寥.(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卖唱嘈杂趋之如归望洋兴叹 B.寂寥伧皇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C.因缘音域怨天忧人萍水相逢 D.司务裁缝苦闷万状穿流不息 3.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 (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 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苦闷万状。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导学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导学案(12) 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班级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干旱的原因。 2.能够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重、难点】 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新知预习】 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南部,山脉和山脉之间,是我国面 积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远离,周围又有高大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 候,降水。 3.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4.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和,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 源主要来自于和。当地的人们就生活在这些绿洲中。 5.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量的左右。长 期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不便,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得不到开采。 6.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并通过工程将这里的 天然气运送到我国地区。 7.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至。 8.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缓解了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使东 部地区的__________得到了改善。 【导学过程】 活动一:交流预习情况 活动二:质疑探究 1.阅读课本P80图8.18,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2.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3.阅读课本P81图8.21及材料,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活动三:总结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什么?请与同学们分享。

山东省威海二中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导学案教科版选修32

楞次定律 课标: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 定感应电流方向,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是相符的 2、会应用实验来探究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逐渐培养自己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 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知道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1、应用楞次定律(判感应电流的方向) 2、理解楞次定律(“阻碍”的含义) 课堂导学: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二、探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仔细观察,详实记录) 1、实验演示:辨明电流表G 指针偏转方向与通入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电流进入的方向 电流由“+”接线柱流入 电流由“-”接线柱流入 电流表G 指针偏转方向 2、实验探究:标出磁铁在线圈处原磁场B 0方向、感应电流i 的方向、感应电流的磁场B i 方向 注:俯视线圈,观察感应电流i 方向时,请用顺时针或逆时针表示。 项目 磁体 运动方向 原磁场B 0 方向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ф0 电流表G 指针偏转 方向 感应电流i 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B i 方向 ①N 极插入 ②S 极插入 S A S A S A S A ①线圈中磁通量ф0在 (增加或减少)时,感应电 流的磁场B i 与原磁场B 0方 向 (相同或相反)。感应电流磁场B i 对原磁通 ③线圈中磁通量ф0在 (增加或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B i 与原磁场B 0方 向 (相同或相反)。感应电流磁场B i 对原磁通量 ②线圈中磁通量ф0在 (增加或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B i 与原磁场B 0方 向 (相同或相反)。感应电流磁场B 对原磁通④线圈中磁通量ф0在 (增加或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B i 与原磁场B 0方 向 (相同或相反)。感应电流磁场B i 对原磁通量

《山中避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中避雨 丰子恺 ①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見前方有ー小庙,庙门ロ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濛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网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③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少,他坐在门ロ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乐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来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容气地把胡琴给我。 ④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子很欢喜。“你会拉的?

你会拉的?”我就给地们听。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值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予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子和着歌唱,她们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鳴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味。 ⑤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

12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12《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2.知识和技能: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代作家梁衡写到: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这幅画我们已经欣赏过了,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另一幅——《湖心亭看雪》。 二、知识链接 1.作者名片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

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 2.背景追溯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3.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三、整体感知 1、作为文言文,断句停顿的不同那么表意各异,所以我们先从断句上看看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2、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点评。(断句、停顿、重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沆砀(hàng)(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 喃喃nán 雾凇(sōng) 3、齐读课文 4、疏通文意 ⑴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3.会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绿洲、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学会描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设计意图】“是真的吗?”是央视一个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综艺栏目,由脱口秀表演艺术家黄西和央视主持人陈蓓蓓共同主持。以此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这种树是真的吗? 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 生:(感到兴奋,稀奇。)有这样的树?

补充练习-导学案3-选修3-2-1.4楞次定律-教师版-免费

补充练习-导学案3-1.4楞次定律-教师版 第1页(共1页) “东师学辅” 导学练·高二物理(3 ) 补充练习-1.4 楞次定律 编稿教师:李志强 1. 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是( C ) A. 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B. 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C. 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D. 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 2. 如下图所示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ab 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景,其中能产生有a 到b 的感应电流的是( A ) 3. M 和N 是绕在一个环形铁心上的两个线圈,绕法和线路如图,现将开关S 从a 处断开,然后合向b 处,在此过程中,通过电阻R 2的电流方向是( A ) A .先由c 流向d ,后又由c 流向d B .先由c 流向d ,后由d 流向c C .先由d 流向c ,后又由d 流向c D .先由d 流向c ,后由c 流向d 4. 如图所示,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时,内外两金属环中感应电流的 方向是( B ) A. 内环逆时针,外环顺时针 B. 内环顺时针,外环逆时针 C. 内环顺时针,外环顺时针 D. 内环逆时针,外环逆时针 5. 如图所示,导线框abcd 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直导线通有恒定电流I ,当 线框由左向右匀速通过直导线时,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 D ) A .先abcd ,后dcba ,再abcd B .先abcd ,后dcba C .始终dcba D .先dcba ,后abcd ,再dcba E .先dcba ,后abcd 6. 如图所示,一个水平放置的矩形线圈abcd ,在细长水平磁铁的S 极附近竖直下落,由位置Ⅰ经位置Ⅱ到位置Ⅲ。位置Ⅱ与磁铁同一平面,位置Ⅰ和Ⅲ都很靠近Ⅱ,则在下落过程中,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B ) A .abcda B .adcba C .从abcda 到adcba D .从adcba 到abcda 7. 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存在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即“磁单极子”。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卡布莱拉设计了一个寻找磁单极子的实验。他设想,如果一个只有N 极的磁单极子从上向下穿过如图所示的超导线圈(超导线圈的电阻为0),那么,从上向下看,超导线圈将出现( D ) A. 先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然后又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 先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然后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 始终有顺时针方向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 D. 始终有逆时针方向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

《愚公移山》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课型:阅读课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知识链接】 1.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2.文体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 ) 惩.( ) 塞.( ) 迂.( ) 荷.( ) 箕畚 ..( )()孀.( )妻 2.借助注释,直译课文,并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方:惩山北之塞惩: 迂:毕力平险毕:全。 杂然相许许:损: 始龀:寒暑易节易: 彻:何苦不平苦: (2)通假字 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无陇断焉。 (3)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之:出入之迂也: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汝之不惠: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跳往助之:人称代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妻献疑曰:

楞次定律学案

4-3 楞次定律--导学 姓名: 班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②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新课教学 (一)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 观察并思考:在条形磁铁插入或从铝环中抽出的过程中两个铝环的现象为什么不一样? 2、实验探究 (1)需要明确的问题 ①如右图所示, 用电池和检流计组成电路,判定指针偏转与电流 方向之间的关系.指针左偏表示电流从 极流进,指针右偏 示电流从 极流进。 ②仔细观察你面前的螺线管上漆包线的绕向。从上往下看,漆包线是按 绕制的(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2)分组实验,记录现象:(填在反面的表格中) (3)分析讨论: 当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原磁场的方向 。 当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原磁场的方向 。 (4)结论: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 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 磁通量的变化。 例题:如图, 思考与讨论:闭合回路中的电能是从哪里来的? 3、右手定则: 判定方法:伸开右手,让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垂直进入,大拇指指向 的方向,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 的方向。 (二)试一试 1、如图所示,导线AB 和CD 平行。试判断在闭合与断开开关S 时,导线CD 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如上右图所示,在螺线管的竖直铁芯中套有一个闭合的铝环,当电键闭合的瞬间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为(从上往下看) (选填“逆时针”或“顺时针”);铝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从上往下看) (选填“逆时针”或“顺时针”);则螺线管与铝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为 。(选填“排斥”或“吸引”) (三)反思总结: I S D

山中避雨教案

3.山中避雨 如果你和家人或朋友做好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途中遇到大雨,你不得不避雨,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丰子恺先生在山中避雨,不但感觉到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而且有一段难忘的经历。作者还从中领悟到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到音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山中避雨》,体会音乐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2.学会整体阅读,把握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 3.体味本文自然恬淡的语言美、朴素蕴藉的情趣美,浓浓的诗意美,理解比较的方法。 4.把握作者的平民意识,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渔光曲》。启发引导:一曲优美和谐的《渔光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世界,今天,我们就走近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老先生,通过他的散文,去聆听他对音乐新的诠释,去倾听他对音乐新的感悟。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寂寥.(liáo)冗.(rǒng)长乐.(yuè)以教和 嘈.(cáo)杂工尺.(chě)仓皇 ..(cāng huáng)陶冶.(yě)弄.(lòng)里梅花三弄.(nòng) 2词语解释 仓皇:匆促而慌张。

寂寥:寂静空旷。 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迷蒙,若有若无,这种雨天景色也很不寻常。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3作者名片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号称“中国漫画之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青年时代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与音乐,师从夏丐尊学习文学,后赴日留学。1921年回国,先后在几所中学任教,后又创建立达中学。1927年,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名“婴行”。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两年后,辞去编辑一职,在家专心著书、作画,并举办画展。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在“文革”浩劫中遭迫害而于1975年辞世。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日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讲》等。 4背景追溯 本文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有改动。1935年秋的一天,丰子恺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去玩,忽然下起雨来,他们在一座小庙门口的三家村中的小茶店躲雨。茶淡雨大,正扫兴的时候,茶店主人在门口拉了一会儿胡琴。丰子恺为给女孩安慰,向茶博士借得胡琴,为女孩拉琴,两个女孩高兴地和唱,山村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本文就是详写了这次避雨时的感受。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整体感知: 1理清本文思路。 第一段:记叙山中避雨于小茶店。 第二段:记叙心情的转变——由扫兴而感趣味。 第三段:记叙茶博士的琴声难以解闷而向他借琴。

(完整版)的西北地区(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整理)

中国的西北地区 编写人殷敦齐审核人李映泓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4、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重点与难点】 1、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3、树立分析地理问题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地理原理】 1、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路——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体现 3、工农业交通的区位条件分析 课时安排:1-2 课时 【课前预习案】见课堂自主学习手册 【课堂探究案】: 1、气候: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的体现: (2)西北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 (3)天ft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2、水文:该地区多内流河,季节性河流,湖泊多属于内流河。内流河水文 特征有哪些?

3、植被:一-荒漠草原为主 (1)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怎样的变化?理由是什么?反映了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2)为什么天ft北坡有生长良好的森林,南坡的森林却很少? 4、(1)新疆的ft地牧场冬夏季方面的场所在哪? (2)我国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5、近年来在吐鲁番的哈密瓜种植园地表上都铺 满了砾石(上图),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 很大的提升,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砾石 对哈密瓜生长的影响。 6、坎儿井(右图),普遍于中国新 疆吐鲁番地区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与万 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 大工程。据图并结合西北地区的自然特 征,请思考坎儿井对输送灌溉水源有什 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