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但临床不合理应用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及降低医药费用,特制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参考和遵循本《指导原则》,说明如下: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
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2.本《指导原则》仅涉及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重点介绍各类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3.本《指导原则》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疾病。
4.除本《指导原则》所列常用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糖皮质激素。
一、管理要求1.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如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2.冲击疗法需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3.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需由相应学科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制定。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长程治疗方案制订需三级医院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随访和剂量调整可由内分泌专业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3天内用量,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落实与督查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
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
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本《指导原则》中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mg/d;(2)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1.0mg.kg-1.d-1;(4)大剂量:大于1.0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mg.kg-1.d-1.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
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新(1)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在肝移植-新(1)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
疾病的治疗中。
但同时,其也存在着一些副作用,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并根据患者情况做好预防措施。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抑制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相关的各种疾病症状。
2.免疫抑制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减少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3.抗过敏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症状。
二、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1.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儿童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发育。
2.易感染
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减少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因
此易导致感染。
3.增加血糖、血压
长期应用可导致血糖、血压升高,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三、糖皮质激素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在肝移植中,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免疫抑制作用,预防排斥反应。
但
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副作用,需要严格的应用控制和管理。
1.肝移植后受者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预防移植物排斥反应。
2.对于肝移植术后出现难以控制的排斥反应,可以考虑加大糖皮质激
素的剂量。
3.需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合理控制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以免出现副作用。
总结: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来实现,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副作用。
在肝移植中,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很好
的免疫抑制作用,但必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控制使用,以免出现不
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的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前言 (8)第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9)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9)(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9)(二)合理制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9)(三)务必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11)(四)密切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1)(五)注意停药反应或反跳现象 (11)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2)(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2)(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2)(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2)第二部分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管理 (13)一、管理 (13)二、落实与督查 (13)第三部分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5)一、适用范围 (15)二、不良反应 (16)三、注意事项 (17)(一)尽量避免使用的情况 (17)(二)慎重使用的情况 (18)(三)其他注意事项 (18)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8)第四部分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21)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21)(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1)【治疗原则】 (2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21)(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 (22)【治疗原则】 (2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23)(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6)【治疗原则】 (2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26)(四)Graves眼病 (27)【治疗原则】 (27)(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8)二、呼吸系统疾病 (29)(一)哮喘(成人) (29)【治疗原则】 (3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0)(二)特发性肺纤维化 (31)【治疗原则】 (3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2)(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32)【治疗原则】 (3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3)(四)结节病 (33)【治疗原则】 (3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4)(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34)【治疗原则】 (3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5)(六)变应性鼻炎 (35)【治疗原则】 (3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6)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36)(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36)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36)【治疗原则】 (3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7)系统性硬化症 (38)【治疗原则】 (38)【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8)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39)【治疗原则】 (39)【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40)【治疗原则】 (4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1)类风湿关节炎 (41)【治疗原则】 (4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2)系统性血管炎 (42)【治疗原则】 (4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3)(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44)【治疗原则】 (45)(三)脊柱关节病 (45)强直性脊柱炎 (45)【治疗原则】 (4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6)反应性关节炎 (47)【治疗原则】 (4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8)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48)【治疗原则】 (48)【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9)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49)【治疗原则】 (5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0)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50)【治疗原则】 (5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0)四、血液系统疾病 (51)(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1)【治疗原则】 (5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1)(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2)【治疗原则】 (5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3)(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3)【治疗原则】 (5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3)(四)淋巴瘤 (54)【治疗原则】 (5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5)(五)多发性骨髓瘤 (56)【治疗原则】 (5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6)(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57)【治疗原则】 (5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7)(七)移植物抗宿主病 (58)【治疗原则】 (59)【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59)五、肾脏疾病 (60)(一)肾小球疾病 (60)肾病综合征 (60)【治疗原则】 (6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60)新月体肾炎 (63)【治疗原则】 (6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64)(二)间质性肾炎 (65)【治疗原则】 (6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65)六、感染性疾病 (66)(一)感染中毒性休克 (66)【治疗原则】 (6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67)(二)结核病 (67)【治疗原则】 (6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67)(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70)【治疗原则】 (7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70)(四)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简称人禽流感) (71)【治疗原则】 (7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71)(五)手足口病 (72)【治疗原则】 (72)【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 (72)(六)肺孢子菌肺炎 (73)【治疗原则】 (7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73)七、消化系统疾病 (73)(一)炎症性肠病 (73)【治疗原则】 (7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74)(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75)(三)重症急性胰腺炎 (76)八、眼科疾病 (77)(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77)Ⅰ.急性结膜炎症 (77)细菌性感染 (77)【治疗原则】 (7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77)沙眼急性期 (78)【治疗原则】 (78)【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78)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78)【治疗原则】 (78)【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79)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79)【治疗原则】 (8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0)急性过敏性结膜炎 (80)【治疗原则】 (8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0)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 (81)【治疗原则】 (8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1)Ⅱ.角膜溃疡急性期 (81)细菌性角膜溃疡 (81)【治疗原则】 (8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2)真菌性角膜溃疡 (82)【治疗原则】 (8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2)角膜病毒感染 (83)【治疗原则】 (8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3)棘阿米巴角膜炎 (83)【治疗原则】 (8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4)蚕食性角膜溃疡 (84)【治疗原则】 (8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5)Ⅲ.干眼 (85)【治疗原则】 (8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5)(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85)浅层巩膜炎 (85)【治疗原则】 (8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6)巩膜炎 (86)【治疗原则】 (8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6)(三)葡萄膜炎 (87)【治疗原则】 (8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7)(四)视网膜疾病 (89)白塞病 (89)【治疗原则】 (89)【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89)V ogt-小柳原田病 (90)【治疗原则】 (9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2)(五)视神经炎 (92)【治疗原则】 (9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3)(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93)【治疗原则】 (9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3)(七)眼科手术后 (94)角膜移植术后 (94)【治疗原则】 (9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4)青光眼术后 (95)【治疗原则】 (9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6)白内障术后 (96)【治疗原则】 (9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6)视网膜扣带术后 (97)【治疗原则】 (9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7)玻璃体手术后 (97)【治疗原则】 (9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8)九、皮肤疾病 (98)(一)天疱疮(pemphigus) (98)【治疗原则】 (98)【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8)(二)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99)【治疗原则】 (99)【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9)(三)药物性皮炎 (100)【治疗原则】 (10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0)(四)红皮病 (101)【治疗原则】 (101)【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1)(五)湿疹与皮炎 (102)【治疗原则】 (10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2)(六)银屑病 (102)十、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103)(一)休克 (103)感染性休克 (104)【治疗原则】 (10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5)过敏性休克 (105)【治疗原则】 (10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6)创伤性休克 (106)【治疗原则】 (10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7)(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107)【治疗原则】 (107)【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8)(三)急性脑水肿 (108)【治疗原则】 (109)【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09)十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109)(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110)【治疗原则】 (110)【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0)(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112)【治疗原则】 (11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2)十二、骨科疾病 (113)(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113)【治疗原则】 (11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4)(二)急性脊髓损伤 (114)【治疗原则】 (11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14)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但临床不合理应用亦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肾移植排异反应的防治

肾移植排异反应的防治免疫抑制剂治疗是预防和治疗排异反应的主要措施,也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
因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移植术后的各个不同时期均有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
在临床移植耐受未达到之前,肾移植术后仍须常规应用免疫抑制药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是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药物,剂量和用法各单位不一,尤其是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问世,治疗方案更加复杂化,因此很难准确评价哪种方案更好。
当出现急性排异反应时,可静脉给予甲泼尼龙500~1000mg/d冲击治疗3~5天,对抵抗激素的难治性排异,则改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单克隆抗体。
原则上讲免疫抑制药的使用应力求个体化,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减少药物用量,在有效防治反应的同时减少药物的毒性作用。
临床上将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大致分为三类:诱导治疗、抗排斥治疗、维持治疗。
(1)诱导治疗:诱导治疗即在器官移植前或移植后早期应用某些药物来降低患者的免疫敏感性,达到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病率、提高人和(或)移植物生存率的目的。
糖皮质激素与CsA或FK506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一般于术中或术后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500~1000mg/d静脉滴注,3天后改为口服,每天递减10mg,术后1~6个月泼尼松(龙)剂量为10~20mg/d。
如病情稳定6~12个月,可逐渐减量至泼尼松(龙)10~15mg,每日或隔日维持。
1年后维持剂量泼尼松(龙)5~10mg/d。
需同时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或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等。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以下三种联合用药方案:二联用药(CsA或FK506+Pred),三联用药(CsA+AZA/MMF+Pred,FK506+Aza/MMF+Pred),四联用药(ALS+CsA+AZA+Pred)。
(2)抗排斥反应治疗:大部分急性排斥反应在积极地抗排斥治疗下能够逆转,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延迟治疗将导致移植肾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2.16•【文号】卫办医政发[2011]23号•【施行日期】2011.0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日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目录前言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一、管理二、落实与督查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一、适用范围二、不良反应三、注意事项(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三)其他注意事项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三)肾上腺皮质危象(四)Graves眼病(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二、呼吸系统疾病(一)哮喘(成人)(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四)结节病(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六)变应性鼻炎(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三、风湿免疫性疾病(一)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二)自身免疫性肝炎(三)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四、血液系统疾病(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四)淋巴瘤(五)多发性骨髓瘤(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七)移植物抗宿主病五、肾脏疾病(一)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新月体肾炎狼疮性肾炎(二)间质性肾炎六、感染性疾病(一)结核病(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四)手足口病(五)肺孢子菌肺炎七、消化系统疾病(一)炎症性肠病(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三)重症急性胰腺炎八、神经系统疾病(一)多发性硬化(二)重症肌无力(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九、眼科疾病(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沙眼急性期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变应性结膜炎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细菌性角膜溃疡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病毒感染棘阿米巴角膜炎蚕食性角膜溃疡干眼(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浅层巩膜炎巩膜炎(三)葡萄膜炎(四)视网膜疾病白塞综合征Vogt-小柳原田病视网膜血管炎(五)视神经炎(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七)眼科手术后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术后视网膜扣带术后玻璃体手术后十、皮肤疾病(一)天疱疮(二)大疱性类天疱疮(三)药物性皮炎(四)红皮病(五)湿疹与皮炎(六)银屑病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一)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三)急性脑水肿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十三、骨科疾病(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二)急性脊髓损伤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局部用药
• 吸入 • 局部注射 • 点滴 • 涂抹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在许多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是疾病综合治疗的一部 分,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如严 重感染病人,在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各种支持治疗的 前提下,为缓解症状,确实需要的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 (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品种、剂量、疗程、剂型及 用法等明显相关,在使用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感染、 代谢紊乱(水电解质、血糖、血脂)、体重增加、出血倾 向、血压异常、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小儿应监测生 长和发育情况。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Leabharlann (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 根据不同疾病 • 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品种 选择
疗程
给药 剂量
给药 途径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给药剂量
• (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
• (2)小剂量:<0.5mg·kg-1·d-1; • (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 • (4)大剂量:大于1.0 mg·kg-1·d-1; • (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 用的基本原则
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哺乳期妇女应用生理剂量或维持剂量的糖皮质激
素对婴儿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 ◆但若哺乳期妇女接受中等剂量、中程治疗方案的
糖皮质激素时不应哺乳,以避免经乳汁分泌的糖
皮质激素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药事管理-药剂科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及降低医药费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二、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参考和遵循《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
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
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1、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存在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2、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
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皮质激素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措施。
糖皮质激素是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尤其长期应用又具有明显不良反应,甚或影响器官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
(一)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肾移植手术后排斥反应分为4种类型:(1)超急性排斥反应;(2)加速性排斥反应;(3)急性排斥反应;(4)慢性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在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预防和治疗的联合用药方案中起较为重要作用。
【治疗原则】
1.移植肾排斥反应治疗前需有充分依据并排除药物肾毒性反应、血管因素及尿路梗阻、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病毒感染等,应将移植肾病理活检作为重要治疗依据。
2.糖皮质激素通常作为急性排斥的首选治疗药物。
3.慢性排斥反应应结合移植肾穿刺活检及临床病情,行免疫抑制剂方案或剂量调整的综合性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肾移植术中围手术期应用:为预防肾脏移植后早期强烈排斥反应,通常在移植手术中即大剂量静脉滴注方案。
通常的给药方案:肾移植术中(手术当日)静脉给予甲
泼尼龙250~1000mg(5~15mg/kg);术后次日每日 250~500mg,共2天,后快速减量改为口服,术后1个月每日泼尼松(龙)口服维持量为5~10mg或甲泼尼龙4~8mg。
移植后糖皮质激素早期快速减量应具备以下条件:(1)移植受者不属免疫高危患者;(2)围手术期采用了抗体诱导治疗;(3)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早期已达到目标血药浓度。
(4)同时使用的抗增殖类药物(如霉酚酸脂或硫唑嘌呤)剂量充足。
2.急性排斥反应阶段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1)急性排斥反应通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该方法可逆转约75%的首次排斥反应。
通常应用甲泼尼龙 250~500mg/d或6 mg•kg-1•d-1静脉滴注,持续30~60分钟,连续3~5天。
排斥反应较轻者也可酌情减少剂量,合并糖尿病者冲击剂量不宜过大,或直接采用抗体治疗。
以后改为口服,逐渐递减至冲击前用量。
(2)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结束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宜较原剂量增加20%左右,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应位于“目标治疗窗”范围近上限区域;若较长时间位于“目标治疗窗范围”以下,有诱发再次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能。
(3)对抵抗糖皮质激素的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宜尽早改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如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抗体介导的急性体液性排斥
反应,可将ATG作为一线抗排斥治疗药物,并联合其他辅助治疗。
3.肾移植术后维持期应用:肾移植初始治疗或抗体诱导治疗期结束后即开始维持期治疗。
应注意急性排斥反应可发生在维持期任何时间。
(1)糖皮质激素原则上低剂量维持,即泼尼松(龙)5~10mg/d或甲泼尼龙4~8mg/d 口服。
(2)如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依然首选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应用剂量及方法参照上文“急性排斥反应阶段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3)如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蛋白尿或原肾小球疾病复发等表现,可上调糖皮质激素用量,但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权衡利弊。
临床实践证明长期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并未改善患者预后。
(4) 糖皮质激素撤除对移植肾存活的远期影响仍然存在争议,故维持期糖皮质激素停用应慎重,如临床病情需要停用,则应重新选择或设定更优化的免疫抑制剂方案。
(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肝脏移植是目前各种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通过药物治疗已能有效控制,预防原发病的复发是肝移植后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而慢性排斥反应仍然是慢性移植物失去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疗原则】
1.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前必须要有充分的诊断依据,移植
肝病理穿刺活检应作为常规检查,并排除药物肝毒性反应、血管因素及胆道并发症、病毒感染等病变。
2.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作为首选;但对抵抗糖皮质激素的急性排斥反应,建议尽早改用ATG 或OKT3治疗。
3.急性排斥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应注意调整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或霉酚酸脂的剂量,特别是调整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血药浓度,预防急性排斥的再次发生。
4.肝脏移植慢性排斥治疗较为困难,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疗效无明显改善,又可增加其副作用。
5.肝癌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利于肿瘤复发的预防,故肝癌患者通常在移植后应早期即快速减量,建议1个月停用。
肝炎肝移植受者一般在移植术后3个月停用。
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无糖皮质激素方案可以作为推荐方案之一。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肝移植术中甲泼尼龙 500 mg 静脉推注,术后第1天240 mg,后每日递减40 mg。
术后第7天改为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口服给药。
必要情况下,术后1个月后泼尼松(龙)5~10mg/d(或甲泼尼龙4~8mg/d)口服维持。
2.急性排斥反应治疗:目前各移植中心对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无明确的冲击疗法标准。
建议第1天甲泼尼龙500~
1000mg静脉推注冲击,第2天始剂量递减,至5~7天改为口服泼尼松20mg/d维持,维持时间视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