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中考要求

例题精讲

模块一 矩形的性质及判定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① 边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 角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④ 对称性: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点评:这两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教材上是应用矩形的对角线推得,用三角形知识也可推得. 3.矩形的判定

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判定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例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BF DE ∥,若12cm 7cm AD AB ==,,且

:5:2AE EB =,则阴影部分EBPD 的面积为

F

E B

D

【解析】省略 【答案】220cm

【巩固】如图,周长为68的矩形ABCD 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

D

C

B A

【解析】设每个小矩形的较短边为x ,较长边为y ,则746825x y y x +=??=?,解得4

10x y =??=?

故矩形的面积280S AB BC =?= 【答案】280

【例2】 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 ,106AB AD ==,,

将纸片折叠,使AD 边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E , 在将AED ?以D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BC 交于点F ,则CEF ?的面积为

A

B

D

C

B

A

【解析】454454AED EC AB AD CEF CF EC ∠=?=-=∠=?==,,,,所以可得面积为8 【答案】8

【例3】 如图,AB CD =,四边形ABDE 和CBFG 都是矩形,70BAC ∠=?,则DBF ∠等于

G

F

D

E

C

B

A

【解析】省略 【答案】140?

【例4】 某台球桌为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 ,小球从A 沿45?角出击,恰好经过5次碰撞到B 处,则

:AB BC =

D

C

B A

【解析】由图形可知:可推出:2:5AB BC = 【答案】2:5

【例5】 如图,有一张长为5宽为3的矩形纸片ABCD ,要通过适当的剪拼,得到一个与之面积相等的正

方形.

(1)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

(2)现要求只能用两条裁剪线.请你设计一种裁剪的方法.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并简要说明剪拼的过程.

【答案】(1)15 (2)如图

①作出BN =15(BM =4,MN =1,∠MNB =90°) ②画出两条裁剪线AK ,BE (AK =BE =15,BE ⊥AK ) ③平移△ABE 和△ADK

此时,得到的四边形BEFG 即为所求

【例6】 已知,如图 矩形ABCD 中,延长CB 到E ,使CE AC =,F 是AE 中点.求证:BF DF ⊥.

A

B

C

E F

D

B

C

M

【解析】延长BF 交AD 于M ,连结DB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D BC AC BD ==∥,, ∴M EBF ∠=∠,

∵F 是AE 中点,∴AF EF =,在AFM △和EFB △中, ∵M EBF MFA BFE AF EF ∠=∠∠=∠=,,

∴AFM EFG ??≌.∴AM BE =,MF BF =,∴AD AM BC BE CE DM +=+== ∵CE AC AC BD ==,,∴DM DB = ∵MF BF =,∴BF DF ⊥

【答案】见解析

【例7】 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 中,点M 是边AD 的中点,点N 是边DC 的中点,AN 与MC 交于点

P .若33MCB NBC ∠=∠+?,求MPA ∠的度数.

A

B

C

D

M P

N D C

B

A

【解析】略

【答案】如图所示,将MC 平移至AQ ,此时Q 为CB 的中点.

Q

M P

N

D C B

A

连接MB ,则MBC MCB ∠=∠, 故33MBN MCB NBC ∠=∠-∠=?. 由于ADN BCN ??≌,NAD NBC ∠=∠,

故33MPA NAQ MAQ NAD MCB NBC ∠=∠=∠-∠=∠-∠=?.

【例8】 矩形ABCD 中,34AB AD ==,,将矩形沿EF 对折,使点C 与A 重合,如图,求折痕EF 的长

G

F

E

D

C

B

A

【解析】设4CE AE x BE x ===-,,故()2

222294AB BE AE x x +=+-=,

,25

8

x =,过F 作垂线, 利用勾股定理,故得154

EF =

【答案】

154

【例9】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和矩形BFDE 中,若AB BF =,求证:MN CF ⊥.

N M

F

E

D

C B

A

N M

F

E

D

C

B

A

【解析】∵AB BF =,BF DE =,∴AB DE =

∵90o A E ∠=∠=,AMB ∠=EM D ∠ ∴AMB ?≌EMD ?,BM =MD

∵DM NB ∥,BM ND ∥,∴BMDN 是平行四边形 又∵BM =MD ,∴BMDN 是菱形

连接BD ,则BD MN ⊥,NB ND =,∴NBD NDB ∠=∠ 从而证得BNF ?≌DNC ?,∴NF NC =,NFC NCF ∠=∠ ∴NFC NDB ∠=∠,∴BD ∥FC ,MN BD ⊥,∴MN FC ⊥

【答案】见解析

【例10】 如图,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AE 平分BAD ∠交BC 于E ,若15CAE ∠=?,求

BOE ∠=

E

O

D

C B

A

【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

∴90DAB ABC OA OB ∠=∠=?=,

∵AE 平分BAD ∠,所以1

452BEA BAD ∠=∠=?

∴BA BE =

∵1560CAE BAC ∠=?∠=?, 所以ABO ?为等边三角形

∴60OB AB BE ABO ==∠=?,,所以30OBE ∠=? ∴()1

180752

BOE OBE ∠=?-∠=? 【答案】75?.

【巩固】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AE BD ⊥于E ,31DAE BAE ∠∠=∶∶,则

EAC ∠=_______.

E O

D

C

B

A

【解析】∵90DAB DAE BAE ∠=∠+∠=?

∴67.5DAE ∠=?,22.5BAE ∠=?

∵AO BO =,∴67.522.545EAC ∠=?-?=?.

【答案】45?

【例1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12AD =,5AB =,P 是AD 边上任意一点,PE BD PF AC ⊥⊥,,E 、

F 分别是垂足,求PE PF +的值.

O P A

B

C

D

E

F

3

2

1O P

A

B

C

D

E

F G

M

【解析】法一:作AG BD ⊥于G ,PM AG ⊥于M ,则PE MG =

又易证123∠=∠=∠,从而Rt Rt PAM APF △≌△,

AM PF =,所以PE PF MG AM AG +=+=

而12590AD AB BAD ==∠=?,,,则13BD =. 在ABD △中,根据面积公式有11

22

AB AD BD AG ?=?, 则512601313AB AD AG BD ??=

==

,6013

PE PF +=. P

O

F

G

A

B

C D

E

N

M

E

D

C

B

A

G

F

O

P

法二:利用面积相等,连接PO 并作AG BD ⊥

1,2POD S OD PE ?=?1

2AOP S AO PF ?=?

1

2

AOC S OD AG ?=?,AO OD =,

AOD AOP DOP S S S ???=+,AG PF PE =+

51260

1313

AB AD AG BD ??===

法三:延长OP 过点D 作DM OP ⊥的延长线,垂足为M ,过点D 作DN AC ⊥于N . 易证DMP DEP S S ??≌,PM PE =,由矩形DMFN 可知DN MF =,DN PF PE =+ 60,13AD DC BN AC ?==60

13

PE PF +=. 【答案】

60

13

【例12】 如图,O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交点,过点O 作EF AC ⊥分别交AD 、BC 于F 、E ,

若2cm AB =,4cm BC =,求四边形AECF 的面积.

O

F

E

D

C

B

A

【解析】由ABCD 为矩形可知,OA OC =

又∵AD ∥BC ,∴CAD BCA ∠=∠

又EF AC ⊥,∴AOF ?≌COE ?. 故OE OF = 从而可知AECF 为菱形,∴AE CE =. 又∵4BE BC CE CE =-=-,2AB =

∴在直角ABE ?中,由勾股定理有,222(4)2CE CE -+= 解得52CE =

.故四边形AECF 的面积为5

252

?=(2cm ) 【答案】5

【例13】 如图所示,矩形ABCD 内一点P 到A 、B 、C 的长分别是3、4、5,求PD 的长.

P

D

C B A

H

G

F

E

P D C

B

A O

A

B C

D

P

【解析】过P 点分别作AD 、AB 、BC 、C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G 、H ,

显然AFPE ,EPHD ,FBGP ,PGCH 都是矩形,则

2222AP AE EP PF PE =+=+,

222PC PG PH =+,222PB PF PG =+,222PD PE PH =+,

∴22222222PA PC PE PF PG PH PB PD +=+++=+,

∴222222235418PD PA PC PB =+-=+-=,

∴PD =

另解:如图所示,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PO . 因为AO OC =,BO DO =,故2222111

224

OP PA PC AC =+-(中线定理)

, 2222111

224

OP PB PD BD =

+-. 而AC BD =,故2222PA PC PB PD +=+

,则PD =

【答案】【例14】 将一矩形纸片O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C 在x 轴上,610OA OC ==,.

(1)如图1,在OA 上取一点E ,将EOC △沿着EC 折叠,使O 点落在AB 边上的D 点,求E 点的坐标;

(2)如图2,将矩形变为矩形OA B C ''',在OA '、OC '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 F ''、,将E OF ''△沿着E F ''折叠,使O 点落在A B ''边上的D '点,过D '作D G A O ''∥交E F ''于T ,交OC '于G 点,求证:TG A E ''=

图1

【解析】(1)设OE x =,利用Rt AEO △,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得10

3

x =

(2)连接OT ,OE T D E T '''≌△△,又OE D E '''=,故OE D T ''为菱形,A E D OTG '''≌△△,所以TG A E ''=

【答案】(1)1003E ??

??

?,(2)TG A E ''=

【例15】 如图①,ABC △是直角三角形,90C ∠=?,现将ABC △补成矩形,使ABC △的两个顶点为矩形

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成两个:矩形ACBD 和矩形AEFB (如图2)

A

B

C

C

B

A

E F A

C

B

C

A

B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D

解答问题:

(1)设图②中矩形ACBD 和矩形AEFB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则1S 2S (填“>”、“=”

或“<”)

(2)如图③,ABC △是钝角三角形,按短文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成 个,利用图③把它画出来.

(3)如图④,ABC △是顿叫三角形且三边满足BC AC AB >>,按短文中的要求把它补成矩形,则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成 个,利用图4把它画出来; (4)在(3)中所画出的矩形中,哪一个的周长最小?为什么?

【解析】

F

E

C

A ,

B A

C

【答案】(1)=;(2)1;见解析(3)3,见解析(4)以AB 为边的矩形周长最小,证明方法,设出长度,利用做差法求解

【例16】 如图,矩形ABCD 中,AB =6,BC =8,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射线BM 上.

(1)连接OE ,与边CD 交于点F .若CE =OC ,求CF 的长; (2)连接DE 、AE .若△ADE 为等腰三角形,求BE 的长.

【答案】(1)当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过O 作OG ⊥BC 于G

则OG =

1

2

AB =3,BG =CG =

1

2

BC =4

∴OC =

3

2+4

2

=5

∵CE =OC ,∴CE =5

∵利用OCE △的面积相等,CE OG CF GE ?=? ∴CF = 5

3

当点E 在边BC 上时,易证点F 在CD 的延长线上, 与题意不符,舍去

(2)①若AD =ED =8,且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

由勾股定理,得CE =

DE 2-DC 2

8

2-6

2

=27

∴8BE BC CE =+=+

②若AD =ED =8,且点E 在边BC 上 同理由勾股定理,可得

B

C D

A

O

E

M

F

B

C D

A

O

E M

P B

C

D

A

O E

M

P

∴CE=

∴8 BE BC CE

=-=-③若AE=DE

易证△AEB≌△DEC,∴BE=CE=1

2BC=4

④若AE=AD=8

∴BE=AE2-AB2=82-62=27

综上所述,若△ADE为等腰三角形,BE

的长为:8+

8-4,27

【例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当点F追上点G (即点F与点G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EFG的面积为S (cm2).

(1)当t=1秒时,S的值是多少?

(2)写出S和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当2

t>时,若8

S=,求t的值.

【答案】(1)如图1,当t=1秒时,AE=CG=2,EB=10,BF=FC=4

S=S梯形EBCG-S△EBF-S△FCG

=1

2(EB+CG)·BC-

1

2EB·BF-

1

2FC·CG

=1

2(10+2)×8-

1

2×10×4-

1

2×4×2=24(cm

2)

(2)①如图1,当0≤t≤2时,点E、F、G分别在边AB、BC、CD上移动此时AE=CG=2t,EB=12-2t,BF=4t,FC=8-4t

S=S梯形EBCG-S△EBF-S△FCG

=1

2×(12-2t+2t)×8-

1

2×(12-2t)×4t-

1

2×(8-4t)×2t

=8t2-32t+48

即S=8t2-32t+48(0≤t≤2)

②如图2,当点F追上点G时,4t=2t+8,解得t=

4

D

F

G

1

D B C

D

A

O

E M

P

B C

D

A

O

E M

P

当2<t≤4时,点E在边AB上移动,点F、G都在边CD上移动此时CF=4t-8,CG=2t,FG=CG-CF=2t-(4t-8)=8-2t

S=1

2FG·BC=

1

2(8-2t)×8=-8t+32

即S=-8t+32(2<t≤4)(3)若8

S=,则3

t=

【例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

2x+b(b>0)分别交x轴、

y轴于A、B两点,以OA、

OB为边作矩形OACB,D为BC的中点.以M(4,0)、N(8,0)为斜边端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MN,点P在第一象限,设矩形OACB与△P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点P的坐标;

(2)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

(3)在b值的变化过程中,若△PCD为等腰三角形,求所有符合条件的b值.

【答案】(1)过P作PE⊥MN于E,如图①

∵M(4,0)、N(8,0),∴MN=4

∴PE=ME=1

2MN=2,∴OE=6

∴P(6,2)

(2)∵y=-1

2x+b,∴A(2b,0),B(0,b)

当0<b≤2时,如图②,S=0

当2<b≤3时,如图③

设AC交PM于F,则F A=MA=2b-4

∴S=1

2(2b-4)

2

即S=2(b-2)2或S=2b2-8b+8

当3<b<4时,如图④

设AC交PN于G,则GA=AN=8-2b

∴S=1

2×4×2-

1

2(8-2b)

2

即S=-2(4-b)2+4或S=-2b2+16b-28 当b≥4时,如图⑤,S=4

(3)过P作PH⊥DC于H,如图⑦

若△PCD为等腰三角形,则有三种情况:

①当PC=PD时,则DH=1

2DC=

1

2b

∴BH=3

2b,∴

3

2b=6

∴b=4

②当PC=DC时

则HC=PC2-PH2=b2-(b-2)2=4b-4

∴BH=2b-4b-4

∴2b-4b-4=6,∴b1=2,b2=5

当b=2时,D、C、P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不能构成三角形

③当PD=CD时

则DH=b2-(b-2)2=4b-4

∴BH=b+4b-4,∴b+4b-4=6

∴b1=8+26,b2=8-2 6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全集汇编及答案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全集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6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 A .9 B .310 C .326+ 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 【详解】 解:如图,AB=22(36)3310++= . 故选:B . 【点睛】 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 2.如图,在?ABCD 中,E 为边AD 上的一点,将△DEC 沿CE 折叠至△D ′EC 处,若∠B =48°,∠ECD =25°,则∠D ′EA 的度数为( )

A.33°B.34°C.35°D.3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B,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DEC,即为∠D'EC,而∠AEC易求,进而可得∠D'EA的度数.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B=48°, 由折叠的性质得:∠D'=∠D=48°,∠D'EC=∠DEC=180°﹣∠D﹣∠ECD=107°, ∴∠AEC=180°﹣∠DEC=180°﹣107°=73°, ∴∠D'EA=∠D'EC﹣∠AEC=107°﹣73°=3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本知识是解题关键. 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11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cm B.21cm 或 27cm C.21cm D.27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5是腰时或当11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详解】 解:当5是腰时,则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11是腰时,5+11>11,能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5+11×2=27cm.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 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 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 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

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证明及详细答案模板

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5?泰安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 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F=CE. (1)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 2.(2015?福建模拟)已知: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3.(2015?深圳一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CE∥AD 交AB于E. (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 (2)若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4.(2015?济南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是边AD的中点.

求证:EB=EC. 5.(2015?临淄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DE⊥AC于点E,设∠ADE=α,且cosα=,AB=4,则AC的长为多少? 6.(2015春?宿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E∥A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BE. 7.(2014?雅安)如图:在?ABCD中,AC为其对角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E. (1)求证:△ABC≌△DCE; (2)若AC=BC,求证:四边形ACED为菱形. 8.(2014?贵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点,连接DE,将△ADE绕点E旋转180°得到△CFE,连接AF,AC. (1)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

经典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讲义

特殊 的平行四边形 一、知识回顾 矩形、菱形、正方形 1、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2.菱形的判定: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4.矩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5.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正方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柳是正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课前练习: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28cm ,CD-AD=2cm ,那么AB=______cm ,BC=______cm .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 ,8cm ,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一组对边的距离为_____ 3.在菱形ABCD 中,∠ADC=120°,则BD :AC 等于________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正方形内任意一点到四边的距离之和为_____. 5.矩形ABCD 被两条对角线分成的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之和是86cm ,对角线长是13cm , 则矩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 6.如图,有一张面积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M ,N 分别是AD ,BC 边的中点, 将C 点折叠至MN 上,落在P 点的位置,折痕为BQ ,连结PQ ,则PQ 二、例题讲解 矩形 例1.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纸片沿对角线BD 折叠,使C 落在C ’处,BC ’边交AD 于E ,AD=4,CD=2 (1)求AE 的长 (2)△BED 的面积 巩固练习: 1.如图,矩形ABCD 中,AD=9,AB=3,将其折叠,使其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为 EF,求DE 和EF 的长。 2.如图,已知将矩形ABCD 沿EF 所在直线翻折,使点A 与C 重合,AB=6,AD=8,求折痕EF 的长 M D Q BAC ’ D A B C E F D A B C E C ’ E A D

九年级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一、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对边平行且相等。(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4)矩形是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图形分解 OA=OB=OC=OD 5、矩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注意:①用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一个角是直角;二是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有一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必须加上平行四边形这个条件,它才是矩形. ②用定理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角线相等;二是平行四边形.也就说明: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必须加上平行四边形这个条件,它才是矩形. 二、菱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注意: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2.菱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5) 菱形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菱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必须加上平行四边形这个条件它才是菱形. O D C B A

三.正方形 1.正方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从正方形的定义可知正方形既是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 2.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小的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一条对角线上一点和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距离相等. (7)正方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对角线长为b ,则22 2 b a S ==.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主要根据定义,途径有两种: ①先证它是矩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 ②先证它是菱形,再证它有一个角为直角. (2)判定正方形的一般顺序:①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②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③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四、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五、中点四边形 1、连接任何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只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和垂直有关,若不相等也不垂直是平行四边形;若相等是菱形;若垂直是矩形;若相等且垂直是正方形。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o ;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1:3DAC ABC S S ??=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作图方式,可判断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再结合∠B=30°,可推导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这2个判定可推导题干中的结论. 【详解】 题干中作图方法是构造角平分线,①正确; ∵∠B=30°,∠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 ∴∠CAD=∠DAB=30° ∴∠ADC=60°,②正确 ∵∠DAB=∠B=30° ∴△ADB 是等腰三角形 ∴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正确 在Rt △CDA 中,设CD=a ,则AD=2a 在△ADB 中,DB=AD=2a ∵1122DAC S CD AC a CD ?=??=?,13(CD+DB)22 BAC S AC a CD ?=??=? ∴:1:3DAC ABC S S ??=,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

2.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S △ABC =7,DE=2,AB=4,则AC 长是( ) A .4 B .3 C .6 D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 △ABC =S △ABD +S △ACD 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 【详解】 解: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 ∠EAD=∠FAD 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 ∴DF=DE , 又∵S △ABC =S △ABD +S △ACD ,DE=2,AB=4, 11742222 AC ∴=??+?? ∴AC=3.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cm ,则最长边AB 的长为( )cm A .6 B .8 C 5 D .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设∠A =x , 则∠B =2x ,∠C =3x ,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 =x+2x+3x =180°, 解得x =30°,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1 一、选择题(3′×10=30′) 1.下列性质中,平行四边形具有而非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是(). A.内角和为360° B.外角和为360° C.不确定性 D.对角相等2.ABCD中,∠A=55°,则∠B、∠C的度数分别是(). A.135°,55° B.55°,135° C.125°,55° D.55°,125° 3.下列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①平行四边形内角和为360°;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④平行四边形邻角互补. A.1 B.2 C.3 D.4 4.平行四边形中一边的长为10cm,那么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可能是(). A.4cm和6cm B.20cm和30cm C.6cm和8cm D.8cm和12cm 5.在ABCD中,AB+BC=11cm,∠B=30°,S ABCD=15cm2,则AB与BC的值可能是(). A.5cm和6cm B.4cm和7cm C.3cm和8cm D.2cm和9cm 6.在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A.有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B.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C.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D.假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8.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2:1,其相对应三边之比为(). A.1:2:1 B.1:1 C.1:4:1 D.12:1:2 9.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个. A.2 B.3 C.4 D.5 10.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 ⊥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2 B.2.5 C.3 D.3.5 二、填空题(3′×10=30′) 11.用14cm长的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短边与长边的 比为3:4,短边的比为________,长边的比为________. 12.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0cm,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周长都是18cm,则这条对角线长是_________cm. 13.在ABCD中,AB的垂直平分线EF经过点D,在AB上的垂足为E,?若ABCD?的周长为38cm,△ABD的周长比ABCD的周长少10cm,则ABCD的一组邻边长分别为______.14.在ABCD中,E是BC边上一点,且AB=BE,又AE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若∠

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题型

新天宇教育授课讲义 授课科目初三上册授课时间(2016.9.11)授课内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 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点(概念、公式) 1.菱形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菱形的性质 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 矩形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或正方形). 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矩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通过对边中点的直线,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特征)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2.正方形 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它包含两层意思: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并且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的平行四边形 .....叫做正方形.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正方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对边中点的连线和对角线所在直线,共有四条对称轴; 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性质的综合,正方形的性质总结如下: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注意: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是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注意:1、正方形概念的三个要点: (1)是平行四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 (3)有一组邻边相等. 2、要确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应先确定它是菱形或是矩形,然后再加上相应的条件,确定是正方形.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90ACB ∠=?,AC CD =,过D 作A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E ,若2AB DE =,则BAC ∠的度数为( ) A .45° B .30° C .22.5° D .1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连接AD ,延长AC 、DE 交于M ,求出∠CAB=∠CDM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CB ≌△DCM ,求出AB=DM ,求出AD=AM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 【详解】 解:连接AD ,延长AC 、DE 交于M , ∵∠ACB=90°,AC=CD , ∴∠DAC=∠ADC=45°, ∵∠ACB=90°,DE ⊥AB , ∴∠DEB=90°=∠ACB=∠DCM , ∵∠ABC=∠DBE , ∴∠CAB=∠CDM , 在△ACB 和△DCM 中 CAB CDM AC CD ACB DCM ∠=∠??=??∠=∠? ∴△ACB ≌△DCM (ASA ), ∴AB=DM , ∵AB=2DE , ∴DM=2DE , ∴DE=EM ,

∵DE ⊥AB , ∴AD=AM , 114522.522 BAC DAE DAC ??∴∠=∠=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全等求出AB=DM 是解此题的关键.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 3,4,AB BC ==将其折叠使AB 落在对角线AC 上,得到折痕,AE 那么BE 的长度为( ) A .1 B .2 C .32 D .8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度,由折叠的性质,AF=AB=3,则CF=2,设BE=EF=x ,则CE=4x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得到BE 的长度. 【详解】 解:在矩形ABCD 中,3,4AB BC ==, ∴∠B=90°, ∴22345AC =+=, 由折叠的性质,得AF=AB=3,BE=EF , ∴CF=5-3=2, 在Rt △CEF 中,设BE=EF=x ,则CE=4x -, 由勾股定理,得:2222(4)x x +=-, 解得:32x = ; ∴32 BE =. 故选:C . 【点睛】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表示,读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例、已知:□ABCD 求证:AD=BC ,AB=DC ;∠A=∠C ,∠B=∠D. 证明:连接AC ,//,//AD CD AD BC 12,34∴∠=∠∠=∠ 又AC 是△ABC 和△CDA 的公共边, ∴△ABC ≌△CDA , ,,AD CB AB CD B D ∴==∠=∠ 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例、已知: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求证:OA=OC ,OB=OD.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AD=BC ,AD ∥BC. ∴∠1=∠2,∠3=∠4. ∴△AOD ≌△COB (ASA ). ∴ OA=OC ,OB=OD.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定义: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特征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特征2: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例、如图,□ ABCD 中,BD ⊥AB ,AB=12cm ,AC=26cm ,求AD 、BD 长.

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CO=2 1AC ,OB=OD . ∵BD ⊥AB ,∴在Rt △A BO 中,AB=12cm ,AO=13cm . ∴BO=522=-AB AO .∴BD=2B0=10cm . ∴在Rt △ABD 中,AB=12cm ,BD=10cm . ∴AD=61222=+BD AB (cm). 例、如图,在□ABCD 中,已知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AOB 的周长 为25,AB=12,求对角线AC 与BD 的和. 解:∵△AOB 的周长为25, ∴OA+BO+AB=25, 又AB=12,∴AO+OB=25-12=1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AC+BD=2OA+2OB=2(0A+OB)=2×13=26 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4: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5: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例、如图,在□ABCD 中,已知点E 和点F 分别在AD 和BC 上,且AE=CF ,连结 CE 和AF ,试说明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 ∵点E 在AD 上,点F 在BC 上, ∴AE//CF , 又∵AE=CF ,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 例、如图,E 、F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两点,AF=CE ,DF=BE ,DF ∥BE . 求证:(1)△AFD ≌△CEB .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经典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知 识点梳理 考点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

边形共有 2)3 ( 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经典例题

初三数学 平行四边形经典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D)、在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32, 5AB=3BC,则AC的取值范围为( ) A. 6

R P D C B A E F 第12题图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如图,将边长为8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中点E 处,点A 落在点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9.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B=90°,AC 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ACD 是周长为18 cm 的等边三角形,则该梯形的中位线的长是( ). (A)9 cm (B)12cm (c) 2 9 cm (D)18 cm 10.如图,在周长为20cm 的□ABCD中,AB≠AD,AC 、BD 相交于点O ,OE ⊥BD 交AD 于E ,则△ABE 的周长为( ) (A)4cm (B)6cm (C)8cm (D)10cm 11.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则AF 等于 ( ) (A )34 (B )33 (C )24 (D )8 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 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 成立的是 (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13. 在梯形ABCD 中,AD//BC ,对角线AC ⊥BD ,且cm AC 5 ,BD=12c m ,则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 ) A. 7.5cm B. 7cm C. 6.5cm D. 6cm 14.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风光秀丽,花木葱茏.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 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种颜色的花. 如果有AB EF DC ∥∥,BC GH AD ∥∥,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E F 图 2 黄 蓝 紫 橙 红 绿 A G E D H C B 第14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一:矩形 1、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特殊运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2)对角线相等平行四边形为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归纳补充: 1、矩形是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矩形又是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条 2、矩形中常见题目是对角线相交成600或1200角时,利用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知识点二: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定理: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都是它的对称轴 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2、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才是菱形 归纳补充: 1、菱形被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 2、菱形的面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也可以用两对角线积的来计算 3、菱形常见题目是内角为1200或600时,利用等边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题目知识点三: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正方形 2、性质定理 (1)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3、判定定理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方法总结: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上的F点处,∠BAF=600,那么∠DAE等于() A.45°B.30 °C.15°D.6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DAF=3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ABCD是长方形, ∴∠BAD=90°, ∵∠BAF=60°, ∴∠DAF=30°, ∵长方形ABCD沿AE折叠, ∴△ADE≌△AFE, ∴∠DAE=∠EAF=1 2 ∠DAF=15°. 故选C. 【点睛】 图形的折叠实际上相当于把折叠部分沿着折痕所在直线作轴对称,所以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部分就是对应量. 2.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的周长为() A.8cm B.10cm C.12cm D.14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AAS”证明ΔABD≌ΔEBD .得到AD=DE,AB=B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求

【详解】 ∵ BD 是∠ABC 的平分线, ∴ ∠ABD =∠EBD . 又∵ ∠A =∠DEB =90°,BD 是公共边, ∴ △ABD ≌△EBD (AAS), ∴ AD =ED ,AB =BE , ∴ △DEC 的周长是DE +EC +DC =AD +DC +EC =AC +EC =AB +EC =BE +EC =BC =10 cm.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7cm ,4cm ,2cm C .3cm ,4cm ,8cm D .3cm ,3cm ,4cm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 错误; B .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 错误; C .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 错误; D .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 正确. 故选D . 4.如图,在ABC V 中,AB AC =,30A ∠=?,直线a b ∥,顶点C 在直线b 上,直线a 交AB 于点D ,交AC 与点E ,若1145∠=?,则2∠的度数是( ) A .30° B .35° C .40° D .45° 【答案】C

文库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课题:《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能根据定义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3)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用平行四边形描述、观察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在进行性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对性质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讨论中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性质应用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介绍四边形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都是分外的四边形。 提出问题(1)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教材91页章前图)(2)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从属关系?学生活动:(1)利用章前图寻找四边形 (2)说说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指明学习任务,理清四边形与分外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引出课题 二、问题探究 (1)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庭院的竹篱笆,电动伸缩门,活动衣架等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举例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以及对图片的观察和思考,归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动手根据定义画出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由现实生活入手,使学生获得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根据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外它的边角之间还有其他的关系吗?度量一下,是否和你的猜想一致?然后深入到小组中参与活动与指导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猜想,度量,验证,得出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教师活动: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

特殊四边形经典例题

特殊四边形经典例题 ①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于点M,N.给出下列结论: ①△ABM≌△CDN;②AM=AC;③DN=2NF;④S四边形BFNM=S平行四边形ABC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MNQP,分别内接于△BCD和△ABD,设矩形EFCH,MNQP的周长分别为m1,m2,则 m1,m2的大小关系为() 6.如图,已知AD是三角形纸片ABC的高,将纸片沿直线EF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给出下列判断: ①EF是△ABC的中位线; ②△DEF的周长等于△ABC周长的一半; ③若四边形AEDF是菱形,则AB=AC; ④若∠BAC是直角,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 其中正确的是()

7.如图,已知A1,A2,A3,…A n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 n﹣1A n=1,分别过点A1,A2,A3,…A n作x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1,B2,B3,…B n, 过点B2作B2P1⊥A1B1于点P1,过点B3作B3P2⊥A2B2于点P2…,记△B1P1B2的面积为S1,△B2P2B3的面积为S2…,△B n P n B n+1的面积为S n,则S1+S2+S3+…+S n=_________.8.如图,在斜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AB中,作内接正方形A1B1D1C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1B1中作内接正方形A2B2D2C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2B2中作内接正方形 A3B3D3C3;…;依次做下去,则第n个正方形A n B n D n C n的边长是_________. 9.已知如图,在线段BG同侧作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其中BG=10,BC:CG=2:3,则S△ECG=_________,S△AEG=_________. 10.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D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每秒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运动,且恰好能始终保持连结两动点的直线PD⊥AC,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结PQ.点P,D,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两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QPD的面积为△ABC面积的?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 的速度.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11-3-1,在四边形ABCD中,∠A=∠B=∠C,点E在边AB上,∠AED=60°,则一定有() A.∠ADE=20°B.∠ADE=30°C.∠ADE=1 2 ∠ADC D.∠ADE= 1 3 ∠ADC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ADE=x,∠ADC=y,由题意可得, ∠ADE+∠AED+∠A=180°,∠A+∠B+∠C+∠ADC=360°,即x+60+∠A=180①,3∠A+y=360②, 由①×3-②可得3x-y=0, 所以 1 3 x y ,即∠ADE= 1 3 ∠ADC. 故答案选D.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2.把一副三角板如图(1)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4,CD=5.把三角板DC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1CE1(如图2),此时AB与CD1交于点O,则线段AD1的长度为()

A.13B.5C.22D.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易知:∠CAB=45°,∠ACD=30°. 若旋转角度为15°,则∠ACO=30°+15°=45°. ∴∠AOC=180°-∠ACO-∠CAO=90°. 在等腰Rt△ABC中,AB=4,则AO=OC=2. 在Rt△AOD1中,OD1=CD1-OC=3, 由勾股定理得:AD1=13. 故选A. 考点: 1.旋转;2.勾股定理. 3.如图,在△ABC中,AC=BC,D、E分别是AB、AC上一点,且AD=AE,连接D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若DF=BD,则∠A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CA=CB,可以设∠A=∠B=x.想办法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CA=CB, ∴∠A=∠B,设∠A=∠B=x. ∵DF=DB, ∴∠B=∠F=x, ∵AD=AE, ∴∠ADE=∠AED=∠B+∠F=2x, ∴x+2x+2x=180°, ∴x=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