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气藏采气工程特点及技术
《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研究》

《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凝析气藏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独特的气液变相态特性。
气液变相态渗流研究对于了解凝析气藏的开发利用、提高采收率及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凝析气藏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展开深入研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凝析气藏基本特性凝析气藏是指在地下高压高温环境下,烃类组分凝结为液体的气藏。
凝析气藏的主要特点是存在多相渗流,包括气体、轻质油和重质油等多种相态。
在储层条件下,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各相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导致渗流规律复杂多变。
三、气液变相态渗流理论基础在凝析气藏中,气液变相态渗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相态分布、多相渗流模型和传质过程等。
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气体、液体的性质和流动特点,分析多相态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其在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液变相态渗流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凝析气藏的渗流规律。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一)模型建立针对凝析气藏的气液变相态渗流问题,我们建立了多相渗流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气体、轻质油和重质油等多种相态的分布和转化关系,以及储层条件对各相态的影响。
通过引入状态方程和物质守恒原理,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二)模型求解在模型求解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对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易于求解的线性方程组。
在求解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多相态的分布特征和转化关系,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对求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一)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
室内实验主要针对不同储层条件下的凝析气藏进行模拟实验,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现场试验则通过收集实际生产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发现所建立的多相渗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凝析气藏的气液变相态渗流规律。
凝析气藏

预计泰国的凝析油需求将由2003 年的11.8 万桶/ 日增至2008 年的23.4 万桶/ 日和2013年的33.7 万桶/ 日。其中由凝析油分离 装置加工的将由2003 年的7.0 万桶/ 日增至2008 年的17.0 万桶/ 日和2013 年的24.0万桶/ 日,其余的将送往石化厂和炼厂。中国 的凝析油需求预计将由2003 年的5.9 万桶/ 日增至2008 年的 22.4 万桶/ 日和2013年的27.0 万桶/ 日。 预计在今后几年, 还会有一些供应凝析油的装置投产, 产量将 不断增加。凝析油与非炼厂来源的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增加,将 使中东地区油品逐渐轻质化,使得液化石油气、石脑油和汽油占 油品的份额将继续增加, 至2007 年将超过50%以上; 同期, 燃料 油、沥青和润滑油等产品的份额将会下降, 而中馏分油则基本保 持不变。
从上世纪末开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凝 析油气田开采新技术研究”列为“九五”重点科技攻 关项目, 随后科技部将其列为国家“ 十五”重点科技 攻关项目。据悉, 近10 年的研发已创新5 项关键技术, 其中一体化的高压集气、处理及注气系统设计技术、 高压循环注气技术、复杂地层条件钻井技术已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我国利用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 塔里木凝 析气田在国内首次实现高压循环注气开发, 取得很好的 效益。目前已开发牙哈、桑吉、柯克亚等凝析气藏11 个,形成3 个凝析气田群, 可年产凝析油118 万吨, 年产 天然气29 亿立方米。与美国、俄罗斯等循环注气项目 相比较, 牙哈凝析气田开发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波斯湾地区已有大量凝析油分离装置能力投产, 预计 到2008 年将有更多能力开工。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 首先,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积极推进天然气资源的开发, 而凝析油分 离有助于处理来自新建天然气加工装置的多余液体; 其次, 这 类装置投资较少, 并能快速建成; 第三, 将凝析油分离与现有 的炼厂整合, 立即提高轻、中馏分的产量而不需投资燃料油 裂化产能。波斯湾地区2004 年凝析油加工能力为123 万桶/ 日, 2008 年将增至176 万桶/ 日, 2011 年将增至300 万桶/ 日。 这将使苏伊士以东地区占世界凝析油加工能力的比例从2004 年的约60%增至2011 年的70%以上。亚太地区的凝析油分离 装置能力也将增加, 部分是因为分离装置可生产大量石化原 料和汽油。沙特和伊朗希望利用分离装置帮助满足快速增长 的国内运输燃料需求( 包括汽油和柴油) 。凝析油分离装置将 成为炼厂的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
凝析气藏开发-简介

富气指脱了凝析油后富含C3-C4组分的C1混合物 。 ⑤ 甲醇前置段塞+干气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
16
二、开发特征
(2)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保持压力开发技术
① 注气开发技术 有四种注气保持压力技术很有新意 a.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低于最大凝析压力下的注气开发
.
10
二、开发特征
▪ 2)对于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含量超过600g/m3以 上),要考虑保持压力开发和注入工作介质(烃类富气、 干气、N2、CO2以及特定条件下的气水交替和注水等)优 选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 3)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中间烃(C2—C6)和凝析油(C7+) 的地面回收率 。
▪ 4)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要正确发挥油气水三相
驱动力的作用,要恰当地控制油气、油水两个界面的运动,
要合理选择开发方式。
.
11
二、开发特征
▪ 5)要拓展气液固(蜡、沥青质、元素硫和水合物等)相 态、注气过程的相态、近临界态相态、多孔介质相态、渗 流过程相态(相渗曲线、近井带饱和度分布、凝析油临界 流动饱和度等)和凝析气与地层水体系的相态研究,开发 出新的并能更好指导这类气藏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及相应 的注气、采气工艺技术。
▪ 地面凝析油的粘度μo<3mPa·s;
.
4
一、地质特征
3、凝析气井采出井流物组成分布特征
▪ 凝析油的凝固点一般<11℃ ; ▪ 凝析油的初馏点一般<80℃,而且小于200℃ 的馏分含量>45%; ▪ 含蜡量一般<1.0%; ▪ 胶质沥青质含量一般<8%;
.
凝析气藏开发_简介

富气指脱了凝析油后富含C3-C4组分的C1混合物 。 ⑤ 甲醇前置段塞+干气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二、开发特征
(2)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多种保持压力开发技术
① 注气开发技术 有四种注气保持压力技术很有新意 a.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低于最大凝析压力下的注气开发
二、开发特征
▪ 8)再就提高气井产量和保持压力开发的两项关 键技术展开说明
(1)凝析气井增产技术 ① 注干气(C1为主)单井吞吐 a.地层压力低于最大凝析压力 b.主要的增产机理是把凝析油挤向地层深处,清扫
近井地带
二、开发特征
② CO2处理凝析气井近井地带 乌克兰季莫菲也夫凝析气田处理后产量提高了0.3-0.5
低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 5000 m3/m3<GOR<18000 m3/m3 45g/m3<CN<150g/m3
中等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2500 m3/m3<GOR<5000 m3/m3 150g/m3<CN<290g/m3
一、地质特征
4、凝析气藏的分类 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 1000 m3/m3<GOR<2500 m3/m3
谢谢!
技术 b.以储气库方式后期开发凝析气藏 c.后期注N2开发部分水淹的凝析气藏 d.气水交替注入开发凝析气藏
二、开发特征
② 注水开发技术 a. 屏障注水 b. 水气交替注入 c. 直接注水
三、反凝析
凝析气藏反凝析可以引起储层气相渗流特征严重劣化 凝析气藏-井底压力大于露点压力凝凝析气析 Nhomakorabea气
井
单相区
三、反凝析
▪ 3)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中间烃(C2—C6)和凝析油(C7+) 的地面回收率 。
第4章 凝析气藏开发

4.1.3 烃类类型的判别方法
1、相图判别法 3) 凝析气藏
与油藏的差别是: 1)在原始地层条件下,烃类体系所处的相平衡状态不一样。烃类体系处 于液相状态,若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气体全部溶解于油中。而在凝析 气藏中,当地层压力高于初始凝析压力时,油、气处于单相气相态,C5以 上组分(凝析油)也处于气相。 2)油藏原始气油比一般不超过600—700m3/t,凝析气藏的气油比大,且 在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变得更大。 与纯气田的差别是: 1)从凝析气井中同时产出凝析油和天然气。 2)当地层压力降到初始凝析压力以下时,出现反凝析,当地层压力处于初 始凝析压力和最大凝析压力之间时,凝析油会从气相中析出,部分残留在储层 中,造成凝析油的损失。
4.1.3 烃类类型的判别方法
2、4参数判别法
利用油气藏流体中天然气、凝析气或溶解气的组成分析资料,计算四个参 数,分别为C2+(%),C2/C3,100×[C2/(C3+C4)]和100×(C2+/C1)。
参
数
名
气
藏
无油环凝析气藏
带油环凝析气藏
油
藏
C2+,% C2/C3
100×C2+/C1
0.1~5.0 4~160 0.1~5.0
油罐油密度g/cm3 >0.966 0.966~0.825 0.825~0.802 0.802~0.760 0.760~0.802 <0.780 <0.739
油气藏类型 重质油藏 普通黑油油藏 黑油油藏与挥发性油藏过渡带 挥发性油藏 挥发性油藏与凝析气藏过渡带 凝析气藏 低含凝析油凝析气藏~湿气气藏
5
4.1 凝析气藏特征及类型判别
1、天然气储量
1)天然气
4.1.2 容积法计算储量
凝析气藏开采理论与技术

典型P-T相图
泡点线和露点线的连接点称为临界点,用C 表示,该点的压力、温度称为临界压力(Pc)和临 界温度(Tc)。
典型P-T相图
相包络线上最高的饱和压力点称为最大饱和压力(用
pmax 表 示 ) 。 如 果 pmax 位 于 临 界 点 的 左 方 , 称 为 最 大 脱 气 (泡点)压力;如果pmax位于临界点的右方,称为最大凝析 (露点)压力。
3、注气时机 开始实施注气保持压力的时间,
称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时机。
♦早期保持压力开采 ♦中晚期保持压力开采
(1)早期保持压力开采 ⊕地层压力与露点压力接近 ⊕凝析油含量高 ⊕储层连通性及物性
牙哈2~3凝析气藏凝析油、天然气日产量
(早期保持压力开采)
(2)中晚期保持压力开采
a. 原始地层压力大大高于露点压力,早期采用 衰竭式方法更经济实用。当地层压力降到接近露 点压力时,再采用注气保持压力开采方法。
(2)气藏面积小、储量小、开采规模有限,保持压 力开采无经济效益。
(3)凝析油含量低。 (4)地质条件差。 (5)边水比较活跃。 (6)对一些具有特高压力的凝析气藏,当前注气工 艺尚不能满足特高压注气要求而又急需开发的,只能采 用衰竭式方法开发,待气藏压力降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 保持压力开采。
二、保持压力开发方式
第二节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
凝析气藏开发方式: 衰竭式开发 保持压力开发
一、衰竭式开发方式 降压开采
优点: 简单、低耗,对开发工程设计及储层
条件要求低,容易实施。 缺点:
凝析油采出程度低。
适用条件:
(1)原始地层压力大大高于凝析气藏初始露点压力, 可以充分利用天然能量,采用先衰竭开采一段时间,直 到地层中压力接近露点压力。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1、凝析气藏定义
是自然界一种特殊的气藏,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呈气态,经 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压力降低,部分才凝结为液态,成为凝析气油 的气藏。
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气藏分类标准(SY/T6168-2009),产出气相 中凝析油的含量大于50g/m3的气藏为凝析气藏。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凝析气藏与非凝析气藏的比较
气藏名 称
组分特点
地层压力
纯气藏
C1~C4的烷烃为主,C5以 有高、有低
上的重烃很少,一般低于0.2%
采出时动态 采出纯气
凝析气
C5以上重烃含量高,油气比高,
随地层压力下降,气 地层压力高,一
每产0.14~1.25×104m3气中可产
体组成中的重烃产生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6、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2)保持压力开采 定义:利用注入剂驱替,并保持地层压力,避免地层中的反凝析。 类型:
➢ 循环注干气 ➢ 注氮气 ➢ 注二氧化碳(不推荐使用)
1.4 凝析气藏气井的开采
4、凝析气藏的基本特征
➢ 凝析气藏类型复杂 孔隙型砂岩储层居多,在碳酸岩裂缝孔隙性储层也有
➢ 凝析气的反转凝析和再蒸发现象 ➢ 凝析气藏埋藏深、温度高、压力高
我国凝析气藏埋深一般在:2000-5000m,地层压力25~56MPa, 温度70~100℃ ➢ 富含腐蚀性流体:H2S,CO2 ➢ 产出“四低一高”的凝析油 低密度、低粘度、低初馏点、低含蜡,高馏分
>600 250~600井的开采
3、凝析油
➢ 主要成分: C5~C8烃类,又叫轻质油 ➢ 颜色:淡黄色半透明状液体 ➢ 用途:炼油、乙烯、苯、甲苯等原料 ➢ 分布:我国凝析油主要分布在新疆油田、中原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及技术措施

地层边底水不活跃
●地层边底水的含水量是影响凝析气藏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层边底水的压力变化对凝析气藏的开发也有一定影响
●地层边底水的温度变化可能也会对凝析气藏的开发产生影响
地层边底水不活跃
●地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增加凝析气藏的开发难度
●底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
●底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影响到凝析气藏的产量
含凝析油较多
●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的区别:1、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在含油量 上有所不同,2、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的开发方式有所不同。
●凝析气藏中含凝析油的特点:1、凝析气藏中含有一定量的凝析 油,2、凝析气藏中的凝析油可以提供额外收益,3、凝析气藏 含凝析油会对开发产生影响。
含凝析油较多
● 凝析气藏的开发需要考虑凝析油的处理方式,可以采用凝析油回注技术, 需要合理的处理凝析油资源。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 及技术措施
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在油气藏勘探及开采实践中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在地 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 力降低,反而会凝结出液态石油,这种液态的轻质油就是凝析油, 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凝析气藏相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比 一般的气藏资源更加复杂, 其含有凝析油的特点决定了特殊的开发 特征, 要求运用特殊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特别是要结合气藏资源的 天然气、凝析油和原油性质特点以及整体开发特征, 科学选择开发 方式, 提升整体油气采收率。
●凝析气藏开发中, 纯凝析气藏多采用衰竭式开发、保持压力开发等方式, 而 带有油环的凝汽气藏可先对气藏进行衰竭式开发, 对油环暂时不动;也可以 同步开发油气藏;还可以先进行油环开发, 对凝析气区域进行保压。对岩性、 构造双重控制下的凝析气藏, 原始凝析油含量多在400克/立方米以上, 存在 较多油环和原油资源。作为凝析气藏开发最常用的方式, 衰竭式开发中气 藏所处地层压力不断下降,井筒流体受压降后反凝析作用会析出原油, 进一 步加快了压降进程, 造成采收率下降。因此, 对该类气藏资源的开发要特别 注意生产压差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析气藏开发的特点及技术摘要:反常凝析现象决定了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技术不同于一般气藏,除了要保证天然气的采收率外,还需要考虑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问题。
基于凝析气藏的基本特征,综述了衰竭式开发和保持压力开发的特点,介绍了常用的保持压力开发方式,并总结了我国凝析气藏开发的成熟技术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凝析气藏;采气工程;开发方式;开发技术凝析气田在世界气田开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地质储量超过1012m3的巨型气田中凝析气田占68%,储量超过1000×108m3的大型气田则占56%。
世界上富含凝析气田的地区有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在我国凝析气田也分布很广。
根据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气层气主要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地区及近海海域的南海和东海,资源总量为38×1012m3,探明储量为 2.06×1012m3,可采储量为 1.3×1012m3,其中凝析油地质储量为11226.3×104t,采收率若按照36%计算,则凝析油可采储量为4082×104t。
1凝析气藏的基本特征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气藏分类标准(SY/T6168-2009),产出气相中凝析油的含量大于50g/m3的气藏为凝析气藏。
按照凝析油含量可进一步划分为特高、高、中、低含凝析油凝析气藏,如下表1所示。
1.1 反常凝析现象凝析气藏是介于油藏和气藏之间的一种特殊烃类矿藏,具有反凝析的显著特点。
凝析气藏中流体在原始地层状态下(绝大部分)呈单一气相存在,当地层压力降至上露点压力(又称第二露点压力)以下时,开始有凝析油析出,且凝析油的析出量随着压力的继续下降而先增加至最大值,然后又减小,直至压力降至下露点压力(又称第一露点压力)时,凝析油被全部蒸发,此即为反常凝析现象。
特别是对凝析油含量高的凝析气藏采用衰竭式开采,反常凝析现象比较严重。
1.2 埋藏深、温度高、压力高我国凝析气藏埋深一般在2000~5000m,凝析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高于临界压力,原始地层温度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储层的温度和压力较高。
凝析气藏的地层压力一般为25~56MPa,压力系数一般为1.0~1.2左右。
塔里木盆地的凝析气藏埋深在4000~5000m 以上,埋藏最深的塔西南深层凝析气藏达6500m。
新疆柯克亚深层凝析气藏压力高达123MPa,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超高压气藏。
气藏温度一般在70~100℃之间,少数凝析气藏温度高达100~145℃。
因此,埋藏深、高温、高压是凝析气藏又一重要特点。
1.3 产出“四低一高”的凝析油凝析气藏产出的凝析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初馏点、低含蜡量和高馏分的特点。
2凝析气藏的开采特征凝析气藏的开发阶段和常规气藏基本相同,可划分为产量上升阶段、稳产阶段、产量递减阶段、低压小产阶段,并可采用定产量、定井口压力、定生产压差等工作制度进行开采。
此外,凝析气藏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常规气藏,所以凝析气藏在开采时还具备自身的特点。
由下表2可以看出,凝析气藏的组分特点、地层压力、开采动态及开采方式比常规气藏都要复杂得多,具体如下。
3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在凝析气藏开釆过程中,当地层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下时,会出现反凝析现象,反凝析现象的特点是稳定凝析油比重下降、高馏分含量下降,而且反凝析后形成的凝析液会被毛管力束缚或滞留在液相相对渗透率较低的孔隙中而很难被釆出。
为尽可能地提高干气和凝析油的采收率,凝析气藏合理的选择开发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来说,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主要有衰竭式开发、保持压力开发和部分保持压力开发3种形式。
纯凝析气藏不含油环,开发方式简单,但仍需考虑减小凝析油在储层的析出、提高其采收率问题,所以就纯凝析气藏概述衰竭式开发和保持压力开发方式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并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保持压力开发方式。
3.1衰竭式开发方式在地层压力高于露点压力(即上露点压力)时,利用衰竭式开采凝析气藏与开采常规气藏相同;随着压力降至露点压力以下,储层析出凝析油,需要考虑凝析油对地层内气体流动的影响。
衰竭式开采适用条件为:(1)原始地层压力远高于露点压力。
(2)凝析油含量低。
如果凝析气藏的凝析油含量低于100cm3/m3(主要含轻质凝析油),采用衰竭式开采也能获得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
(3)边水比较活跃。
通过边水补充地层能量减缓地层压力的下降速度,保证气藏达到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
(4)具有特高压力的凝析气藏,当前注气工艺尚不能满足注气要求而又急需开发时,只能釆取衰竭方式开采,待气藏压力降到一定水平后才有可能釆用其它开采方式。
(5)保持压力开采无经济效益的凝析气藏,可以考虑衰竭式开采。
例如凝析油含量高,但气藏面积小的气藏和某些特殊地理环境下(如海上)的气藏等。
衰竭式开采的主要优点:对储层的认识程度(如连通性、非均质性等)要求低,钻井较少、毋须建设注气增压设施,前期开发投入小;与循环注气相比,衰竭式开采可以直接销售产出的油气,投资回报期短,获得收益时间快。
其主要缺点:凝析油的采收率较低;给后续开采带来一系列问题,使开采工艺技术复杂化。
在我国,除少数凝析气田采用注气开采方式以外,衰竭式开采是主要开发方式。
例如白庙凝析气藏、春晓凝析气藏、塔河南凝析气藏。
3.2保持压力开发方式3.2.1保压开采适用条件保持压力开发方式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注入剂驱替富含凝析油的湿气,同时保持地层压力,避免(或减缓)在储层中发生反凝析作用。
对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藏,不保持压力开采,凝析油的损失可达到原始储量的30%~60%。
保持压力开发方式主要的适用条件由凝析气藏凝析油含量、凝析油和干气总储量、储层的非均质性、储层的渗透性和连通性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决定。
根据美国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3个方面:①凝析油含量在250cm3/m3以上和天然气储量超过80×108cm3/m3即可以采取保持压力开采方式。
②凝析油含量在135cm3/m3以上、天然气日采出量在71×104m3/d以上,有较大的凝析油储量(国外一般为30×104t)和具有经济效益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取保持压力开采方式。
③对于地层埋深在2000m左右的凝析气藏采取保持压力开采方式时,其回注干气的下限为凝析油含量为80~100cm3/m3,较深的地层要求含量更高。
选择保持压力开发方式要注意保持压力开采的时机与压力保持的水平。
当储层压力与露点压力很接近时,应选择早期保持压力开采;当储层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可以选择衰竭开采一段时间后进行后期保持压力开采,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则比较经济。
另外,必须根据保持压力开发的成本收益情况,选择全面或部分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
3.2.2常用保压开采方式(1)循环注干气对于凝析油含量比较高的凝析气藏可采用循环注干气方式开采。
干气对凝析油具有反蒸发作用,可以降低反凝析油饱和度,改善油气流动性能,最终提高开发效果。
国外在20世纪30年代就釆用注干气的方式来开采凝析气田,通过注气保持地层压力,防止凝析油反凝析,提高凝析油采收率。
开展注气开采较早的国家有美国、前苏联和加拿大等,最常见的是循环回注产出气。
20世纪50年代,随着气价的升高,循环注气开采方式仅用于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田,并由完全保持地层压力到部分保持地层压力的开采方式。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在注气期凝析油的采收率一般能达到50%~60%,停注之后,再采出天然气和剩余的凝析油。
缺点是在注气阶段产出的气体不能出售,甚至还需要补充一部分天然气,所以需要增加注气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循环注气的应用范围。
(2)注氮气注氮气保持压力凝析气藏是由于可供回注的天然气不足,或天然气售价较高,用于回注经济不合算时,在国内外常用的一种方法。
从制氮、注氮到脱氮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艺流程和配套设备,所以注氮气是一种比较成熟有效的方法。
从理论上讲,凡是可以回注天然气的气藏均可以改用注氮气。
当前采用这种工艺的主要原因有:①凝析油采收率高,气体经过多次接触可形成混相驱。
②氮气的的波及效率高。
通常置换相同空间体积的储层所需的氮气比天然气的体积小。
③氮气可以从空气中得到,来源广,供应可靠,可就地建厂。
④氮气为惰性气体,对设备没有腐蚀作用。
但是,制氮装置投资大,需要大量的增压设备,并且注氮是凝析气藏的露点压力升高。
因此,国外用于注氮气的气藏,多数是天然气和氮气混注,地面增压各成系统,达到注入压力后再混合至井口,或采用氮气于天然气分注。
(3)注二氧化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加拿大、前苏联都采用干气作为循环注入介质。
随着天然气价格的升高,推迟出售天然气和购买天然气来维持常规循环注干气的做法,对于许多凝析气藏来说在经济上已经不可取。
二氧化碳作为干气的一种替代物,能使干气尽早出售,凝析油的采收率也比较高,但二氧化碳的来源缺乏,且对设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4)注空气考虑到上述做法的优缺点,有关专家设想注入空气以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
根据目前的研究证明,注空气能引起两种氧化反应:燃烧和低温氧化。
燃烧的最低有效温度接近343℃,通常高于正常油气层温度。
Burger和Sahuque等人的研究表明,低温氧化反应时氧的消耗是在150℃以上的温度下开始的,通常也高于正常油气层温度。
由此可见注入空气时发生氧化反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目前的实验室研究表明,使用空气和氮气作为凝析气藏的注入介质,其作用是相似的。
由此可见,如果各方面的条件允许的话,注空气将是一种既经济又简单的方法。
(5)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每一种保持地层压力的方法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具体选用何种注入介质以保持地层压力,主要看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可行。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循环注干气和注氮气是保持压力开采凝析气藏的最主要采用的办法。
4凝析气藏开发的成熟技术4.1油气藏流体相态理论和实验评价技术(1)目前已基本形成配样PVT分析和模拟技术,如凝析气藏取样配样及PVT分析评价技术及标准、油气藏类型判别标准。
但对于饱和凝析气藏取样问题,如何有效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2)近临界态流体相态的研究得到发展,临界点的测试已取得成功,对近临界态凝析气藏开发中相态特征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认识。
但准确确定临界点的问题还没有取得合理的解决方法。
(3)高含蜡富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的固相沉积问题得到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模拟评价技术。
但由于凝析油组分的复杂性,目前模拟所用理论模型只能达到拟合,预测的可靠性差。
(4)初步建立了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相态的测试方法,为研究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相态影响提供了基础。
另外,建立了考虑多孔介质吸附和毛管压力影响的理论模型,但由于当前测试手段的限制,物理模拟对理论模型的检验还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