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促进人骨肉瘤细胞SOSP-9607迁移及其作用机制
肿瘤转移与细胞骨架调控机制

肿瘤转移与细胞骨架调控机制肿瘤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灶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瘤的过程。
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预后关系密切。
肿瘤细胞具有侵袭和迁移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细胞骨架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而细胞骨架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则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控制。
一、细胞骨架的组成及调控机制(一)细胞骨架的组成细胞骨架是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三种结构蛋白的聚合物组成的。
微丝由肌动蛋白聚合而成,广泛存在于细胞质中,起支撑细胞形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等作用。
微管由α-和β-管蛋白聚合而成,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起支撑细胞形态、细胞运动、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等作用。
中间纤维由多种类型的结构蛋白聚合而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周围和细胞质中,起支撑细胞形态和保持机械稳定性等作用。
(二)细胞骨架的调控机制细胞骨架的形成和功能受多种调控机制的控制。
细胞骨架的组装和解聚受到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例如Rho GTP酶家族、p21活性蛋白激酶、钙离子、小鼠双缝螺旋蛋白等信号通路。
此外,细胞质流动、细胞外基质结构和细胞黏着等因素也会影响细胞骨架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二、肿瘤转移的发生机制(一)肿瘤细胞迁移的基本过程肿瘤细胞迁移分为两种方式:一个是单个肿瘤细胞通过表皮间质转移和间质内迁移的方式,另一个是肿瘤细胞在形成肿瘤母灶后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的方式迁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二)肿瘤细胞迁移的调控机制肿瘤细胞迁移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细胞骨架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Rho GTP酶家族是细胞骨架调控的重要因子,它们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质膜、肌动蛋白及微管等细胞骨架的组装和稳定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形态、运动和迁移。
另外,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和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也能够影响细胞骨架的动态调控,从而影响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三、肿瘤转移与细胞骨架调控机制的关系目前研究发现,细胞骨架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邻

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抗骨肉瘤细胞作用及机理研究(一)【摘要】目的:研究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ODE)抗骨肉瘤细胞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体外抗骨肉瘤细胞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Mg2+〕,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荧光强度;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和Bax表达.结果:ODE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具有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如细胞膜表面微绒毛消失、核固缩、核碎裂等;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内Ca2+,Mg2+浓度而降低细胞内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使细胞内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在体外实验中能明显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内环境稳态及和Bax蛋白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关键词】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骨肉瘤肿瘤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蛋白Bax 蛋白0引言骨肉瘤是起源于骨组织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又称成骨肉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而以15~25岁青少年居多.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骨肿瘤,有早期发生远处转移(易发生肺转移)的特点,预后不良.通常认为,骨肉瘤只要明确诊断,尚无肺转移,应施行高位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若合并单一肺转移源者可同时施行截肢术和肺转移源切除术.但是,骨肉瘤恶性程度高,截肢等破坏性手术后,生存机会从未超过20%,且骨肉瘤截肢术后80%以上患者均会出现肺转移〔1-3〕,基于这样的事实,目前骨肉瘤之治疗强调早期综合治疗.在早期综合治疗的措施中,由于骨肉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仅用于手术前、后之辅助治疗,或肿瘤不能切除或肺转移时应用.所以骨肉瘤早期综合治疗措施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这就促使了众多的学者寻找有效的抗骨肉瘤药物,试图通过化疗以期改善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鬼臼是一传统的抗肿瘤中草药,其衍生物VP16,VM26已成功用于临床,对多种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效果〔4-5〕,被认为是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抗骨肉瘤药物.但由于其溶解度差,生产工艺复杂,毒性高等原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新近发现鬼臼毒类衍生物有很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此作用与其抗肿瘤作用相关〔6-7〕.因此,鬼臼成为最有希望研发高效低毒抗骨肉瘤新药的领域.据此我们将研究新鬼臼毒类衍生物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抗骨肉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由兰州大学化工学院田瑄教授惠赠,用50g/LDMSO溶解;RPMI1640为GIBCO公司产品;新生小牛血清为杭州四季青生物有限公司产品,室温溶化后置56℃水浴灭活30min,无菌分装密封后置-20℃冰箱冷冻保存备用;胰蛋白酶(Trypsin,Try)∶Difco1∶250,上海化学试剂站分装厂产品,用无Ca2+,Mg2+的配成 2.5g/L溶液;四甲基偶氮唑盐〔〕为Sigma公司产品,用0.01mol/LPBS(pH为7.2)配成5g/L(临时现配);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SDS)为Sigma公司产品,用0.01mol/L盐酸配成100g/L的酸化SDS溶液,室温保存备用;探针为MolecularProbesCo.(Eugene,Oregon,USA)产品.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lone:),鼠抗人Bax单克隆抗体(Clone:2D2)为Zymedlabortrory产品,均1∶100稀释抗小鼠免疫组化试剂盒,LHK611)为晶美公司产品.1.2方法1.2.1细胞株及培养成骨肉瘤细胞株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实验室引进.细胞株用含体积分数为100mL/L的小牛血清、谷氨酰胺(),1×105U/L青霉素和100mg/L链霉素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在37℃,50mL/L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传代时先用2.5g/L胰蛋白酶(Try)消化2~4min,倾弃Try,再用培养液将细胞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传代,每2~3d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1.2.2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并制成2×108细胞/L单细胞悬液,每孔9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ODE(终浓度6.25~200mg/L),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媒(终浓度5g/LDMSO),调零孔加不含细胞的完全培养液100μL,每组设四个复孔.在37℃,50mL/LCO2及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结束前4h每孔加入5g/LMTT10μL,继续培养4h后每孔加入细胞裂解液100g/LSDS100μL终止反应,过夜,振荡摇匀后,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ELx800型,美国产品)测定各孔在570nm波长的A值,读取4孔A值并求其平均值,并计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细胞抑制率(IR%)=(1-A药物组/A对照组)×100%1.2.3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将对数生长期细胞以1×108/L的浓度接种于培养瓶,加入不同浓度ODE,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媒(终浓度5g/LDMSO),培养24h后,收集细胞,PBS液洗3次,弃上清液,用30g/L戊二醛固定液连续固定2次,每次30min,10g/L锇酸4℃固定2h,然后分别用500,700,90mL/L的丙酮各脱水15min,1000mL/L丙酮脱水45min.浸入1∶1丙酮包埋剂混合液,置室温下1h.浸入包埋剂37℃过夜.60℃固化48h,降温后保存于干燥器内.钻石刀将选定区域修成电镜切片团块,超薄切片机切片后贴于铜网上进行观察.1.2.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Mg2+〕,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荧光强度细胞以2×108/L的浓度接种于培养瓶,加入不同浓度ODE,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媒,每组3瓶,培养24h后,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PBS液洗涤3次,每瓶细胞分为4份,根据分子探针说明书在37℃避光条件下分别应用和MitoTrackerGreenFM(1.25μmol/L)负载细胞,孵育45min后用PBS液洗涤2~3次,制备细胞悬液滴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Mg2+〕,〔H+〕和MMP荧光强度. 1.2.5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测细胞内蛋白表达变化将对数生长期细胞以1×108/L的浓度接种于培养瓶,加入不同浓度ODE,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媒(终浓度5g/LDMSO),培养24h后,收集细胞,预冷PBS液洗3次,涂片,立即风干,冷丙酮饱和湿度固定,PBS漂洗,加甲醇液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氢酶的作用,PBS漂洗,加试剂A(山羊血清),室温饱和湿度孵育10min,弃去山羊血清,加100μL适量一抗,4℃饱和湿度过夜孵育,PBS漂洗,加试剂B(抗小鼠生物素化二抗),室温饱和湿度孵育10min,PBS漂洗,加试剂C(HRP标记链亲和素),室温饱和湿度孵育10min,PBS漂洗,加DAB显色液室温显色(时间以镜下观察为准),自来水充分冲洗,苏木素复染,盐酸酒精分化,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镜检(阳性部位应显棕黄或棕褐色).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及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MTT比色法检测结果(表1)显示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作用24h抑制细胞生长的最低有效量为25mg/L,抑制率为14.8%,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00mg/L的抑制率为45.0%;作用48h时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最低有效量为6.25mg/L,6.25~200mg/LODE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依次为15.4%,25.9%,36.4%,49.9%,61.9%和74.7%,IC50为50.0mg/L,说明ODE能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生长.表1ODE抗骨肉瘤细胞作用(略)aP0.05,bP0.01vs对照.2.2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对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膜表面微绒毛消失、核固缩、核碎裂及空泡等(图1).2.3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对细胞内〔Ca2+〕,〔Mg2+〕,pH值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ODE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细胞内Ca2+浓度,200mg/L时较空白对照增加3.16倍.同时,ODE也剂量依赖性的增加细胞内Mg2+浓度(表2).ODE能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细胞内pH值,以100mg/L作用最为明显,抑制率为64.1%;同样,ODE也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200mg/L的作用最为明显,抑制率为40.2%.A:对照;B:ODE50mg/L.图1ODE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特征的影响×6000(略)表2ODE对骨肉瘤细胞内Ca2+,Mg2+浓度,pH值和MMP的影响(略)aP0.05,bP0.01vs对照.2.4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对9607细胞内,Bax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ODE浓度为50mg/L时,Bax蛋白表达增多,而蛋白表达下降(图2).3讨论鬼臼毒素类药物如VP16等是典型的细胞凋亡诱导剂,我们也发现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能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一般认为,细胞内离子稳态的紊乱是细胞凋亡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大多数化疗药物作用的结果.Ca2+是细胞内一个重要的调节细胞生长、分泌和信号转导等机制的第二信使之一〔8〕.目前,Mg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尤其引人注目,因为细胞内Mg2+是真核细胞最富有的二价金属离子,假若没有细胞内Mg2+,Ca2+共存,Ca2+行使第二信使的功能则是不完整的,Ca2+要引起反应必需Mg2+〔9〕.本研究中,邻氨基酚去甲表鬼臼毒素使细胞内的Ca2+和Mg2+浓度明显增加,这表明Mg2+可能辅助Ca2+共同增强核酸内切酶的活性而诱导细胞凋亡.。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胡雷

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16]。研究[17] 癌微环境中存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reg 和多种细胞因子等,
表明肝癌患者Treg 的水平明显增加,其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密 可能会影响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活性,系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能 切相关。免疫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网络,如果想获得很好的靶向 会获得满意的疗效。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了解,开发针对
瘤疗法。然而,对于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杀伤,可导致免疫抑制, NLR 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术前NLR 水平为其独立预后因素。
因为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感染所必需的。因此,阻断特定的 研究表明术前NLR 与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22]。综上
中性粒细胞群,尤其是TAN,可以促进肿瘤消退或抑制其转移 所述,NLR 是肝癌患者预后评判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细胞可分泌炎症、免疫调节和血管生成因子,包括中性粒细胞
弹性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11],它们可以反映旁分泌对肿瘤微
环境的影响。“N1”中性粒细胞可通过产生TNFα、细胞间黏附 分子(ICAM)、ROS 和降低精氨酸酶表达而表现出增加的细胞
毒性和降低的免疫抑制力。相反,“N2”中性粒细胞可通过表达 精氨酸酶、MMP - 、9 VEGF 和多种趋化因子(包括CCL2、CCL5
: , , Abstract The incidence rate of liver cancer keep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nd this disease has difficulties in early diagnosis poor treat
, ment outcome and poor prognosi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umor - associated neutrophil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中性粒细胞与肿瘤复杂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专家论坛-D0I:1%.16689/ll-9349/r.2019.02.003中性粒细胞与肿瘤复杂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郭菲菲,崔久嵬(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长春130021)摘要:中性粒细胞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能力,形成细胞外陷阱以及对肿瘤增殖与转移进行调控的能力。
有关其可塑性与异质性的研究表明,循环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增殖与转移调控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并表现为双重作用。
一方面,中性粒细胞能够促进肿瘤炎症、肿瘤细胞增殖与侵袭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能够通过 抑制T细胞的活性,促进肿瘤免疫逃避。
另一方面,中性粒细胞能够促进T细胞抗肿瘤效应,并且可以通过产生相应的细胞因子参与肿瘤抑制。
此前,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研究多以动物模型为依据,近年来,有研究进一步指岀了对人类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认识,并探讨了中性粒细胞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
目前,对于肿瘤与中性粒细胞复杂相关性的多项研究表明,细胞治疗对肿瘤生物学的认识、肿瘤标志物的开发以及肿瘤的治疗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中性粒细胞与肿瘤复杂相关性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循环中性粒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肿瘤靶向治疗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complex correlation between neutrophil and tumorGUO Fei-fei,CUI Jiu-weiThe Cancer Center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University,Changchun130021,Jiliu,ChinaAbstract:Neutrophils have multiple functions,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secrete chemokines and cytokines,the ability to form extracellular traps,antigen presentation,and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The findings of neutrophii plasticity and heterogeneity suggest that circulating neutrophils and 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On the one hand,neutrophils promot tumor inflammation,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and tumor angiogenesis.Besides,it can promotu tumor immune escape 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cytotoxic T cells. On the other hand,neutrophils can promotu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T ccHs and participatu in tumor inhibition by producing corresponding cytokines.Previously,the study of 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was based on animal models.Recently,some studies have further pointed 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S and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neutrophils becoming a new target of tumor immunotherapy.At present,many studies on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ueen tumors and neutrophils have 8hown thatce s therapy psay8an importantrosein theundertanding oftumorbiosogy,thedevesopmentoftumormarker8and the treatment of tumor.This articla reviews the progres s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trophils and tumor complexity.Key words:Circulating neutrophils;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umor targeting therapy中性粒细胞来源于粒细胞样髓源抑制细胞(granulocyte-like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及脾脏,占人类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肿瘤之间存在复杂联系,而并非单纯抑制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性粒细胞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孙超;王思文;牛亮;程厚翔;王旭东;潘亚文【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51)2【摘要】中性粒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成员,广泛分布于循环系统中,而脑实质内的中性粒细胞可能更多地来源于颅骨和邻近的脊椎骨髓。
最近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在与胶质瘤细胞接触后发生表型改变,并表现出多种功能,包括参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免疫抑制和抗肿瘤作用。
在早期阶段,中性粒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机制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中性粒细胞抗肿瘤作用逐渐减弱,而促肿瘤作用逐渐增强。
此外,中性粒细胞还通过各种因子和受体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胶质瘤增殖、侵袭、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
因此,针对中性粒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新一代免疫疗法,并提高癌症治疗的疗效,这些策略主要涉及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招募、促进中性粒细胞的重编程和耗竭。
该综述总结了中性粒细胞的起源、功能状态、免疫作用等研究,以及它对胶质瘤的影响及靶向治疗的前景。
【总页数】9页(P76-84)【作者】孙超;王思文;牛亮;程厚翔;王旭东;潘亚文【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IDH1基因突变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靶向治疗研究2.中性粒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策略3.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4.靶向CD47/SIRPα信号轴免疫疗法联合治疗策略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5.靶向纳米药物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细胞在肿瘤骨转移骨微环境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eg 的产生,发 挥 免 疫 抑 制 作 用。 对 乳 腺 癌 动 物 模 型
研究显示,乳腺癌细胞可以通过分泌 CXCL1 和 CXCL5 招募
MDSCs,此 过 程 与 TGF
β 信 号 通 路 密 切 相 关;MDSCs 和
血管黏附分子,通 过 AKT 信 号 通 路,协 助 循 环 肿 瘤 细 胞 发
,主要包括 巨 噬 细 胞、
[
3
4]
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DSCs)、调节性 T 淋 巴 细 胞 (
Tr
eg)、
调节性 B 淋巴细胞(
Br
eg)及 辅 助 性 T 淋 巴 细 胞 17(
Th17),
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 细 胞 改 造 骨 微 环 境 中 以 及 免 疫 逃 逸 发
生过程中均发挥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巨噬细胞、骨髓 来 源 的
r
e
f
o
r
e,i
ti
se
spe
c
i
a
l
l
r
t
an
tt
oexp
l
o
r
ee
f
f
e
c
t
i
vei
n
t
e
r
ven
t
i
onst
osupp
r
e
s
st
heimmunee
s
c
apeo
ft
umo
r.Th
i
sa
r
t
i
c
l
e
yimpo
r
ev
i
ewst
her
o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对人骨肉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HE和免疫 组化染色检测骨肉瘤临床标本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中性粒细胞与人骨肉瘤细胞系 SOSP-9607共培养, xCELLigenceRTCADP多功能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监测不同比例中性粒细胞对 SOSP-9607细胞迁移能力 的影响;细胞因子芯片检测中性粒细胞与人骨肉瘤细胞系 SOSP-9607共培养后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在临床转移骨肉瘤标本中 HE和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肿瘤组织内存在中性粒细胞的浸润;xCELLigenceRTCA DP多功能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监测显示,骨肉瘤细胞 SOSP-9607和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共培养后细胞 迁移能力明显增强于对照组;细胞因子芯片检测发现 IL-6、IL-1β、Angiogenin、IGFBP-1等多个细胞因子明 显增高。结论:人骨肉瘤细胞 SOSP-9607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共培养,中性粒细胞能够促进 SOSP-9607 细胞的迁移,而这种促进作用很可能是通过 IL-6、IL-1β、Angiogenin、IGFBP-1等多种细胞因子实现的。 【关键词】骨肉瘤;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8.06.001 【文章编号】1672-4992-(2018)06-0813-05
现代肿瘤医学 2018年 03月 第 26卷第 06期 MODERNONCOLOGY,Mar2018,VOL26,NO06
·813·
?论 著? ?基础研究?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促进人骨肉瘤细胞 SOSP-960安
TumorassociatedneutrophilspromotethemigrationofhumanosteosarcomacellsSOSP -9607anditsmechanism
YangTonglei,LiuTao,MaQiong,QiuXiuchun,LiuYunyan,WenYanhua,MaBaoan
DepartmentofOrthopedicOncologyInstituteofPLA,TangduHospital,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anxiXi'an710038, China.
应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采用卡方 检验及成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DMEM培养基购自 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 季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D15抗体(ab172729)购自 abcam 公司,xCELLigenceRTCADP多功能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 由罗氏公 司 提 供,细 胞 因 子 芯 片 AAH -CYT-5-4购 自 RayBiotech公司,中性粒细胞分离液购自天津市灏洋生物制 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肿瘤组织内 CD15阳性的中性粒细胞。取石蜡包埋组织,连 续切片,切片厚 5μm。脱蜡至水,PBS冲洗,3%过氧化氢甲 醇溶液封闭 20min,加羊血清 30min后,滴加 CD15单克隆 抗体(ab172729)4℃孵育过夜。PBS冲洗后滴加兔抗 Igc- HRP,用 DAB显色,水洗,苏木精复染。 1.3.2 细 胞 培 养 人 骨 肉 瘤 细 胞 系 SOSP-9607用 含 有 10%胎牛血清的 DMEM 培养基,置于 37%、5% CO2 饱和湿 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1.3.3 中性粒细胞分离 取一支 15ml离心管,加入 5ml 试剂 A。用吸管小心吸取血液样本加于分离液的液面上, 450×g,离心 25min,离心后,离心管中出现两层环状乳白色 细胞层,用吸 管 小 心 吸 取 分 离 液 中 位 于 下 层 的 中 性 粒 细 胞 层。加入 5ml红细胞裂解液,裂解 2min后,离心,重悬,反 复三次,得到中性粒细胞备用。 1.3.4 细胞共培养 取对数生长期人骨肉瘤细胞 SOSP- 9607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提取好的中性粒细胞,用无血清培养
·814·
杨童磊,等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促进人骨肉瘤细胞 SOSP-9607迁移及其作用机制
瘤微环境主要由增殖的肿瘤细胞、细胞间质、血管、浸润的炎 症细胞以及来源于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的趋化因子、细 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构成[4]。免疫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 因子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性粒 细胞(Neu)作 为 免 疫 细 胞 的 一 种,约 占 循 环 中 白 细 胞 的 60%。我们把浸润 在 肿 瘤 微 环 境 中 的 中 性 粒 细 胞 称 为 肿 瘤 相关中性粒细胞[5]。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对机体具有两面 性,其抑制肿瘤进展和促进肿瘤转移两方面作用在文献中均 有报道。传统观念认为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防御性免疫的 一部分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 [6,7] 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观 察和实验室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出现与不 良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8-11] 本实验拟以中性粒细胞与 骨肉瘤细胞共培养模拟肿瘤微环境中中性粒细胞与骨肉瘤 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中性粒细胞与骨肉瘤进展转移之间的关 系,阐明中性粒细胞在骨肉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骨肉瘤细胞系 SOSP-9607来自于空军军医大学(原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肿瘤研究所。5例血液样本来自 唐都医院骨科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3月入院的骨肉瘤患 者,所有病例均经影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患者无高血 压、心脏病、传染性疾病病史,尚未接受化疗。患者均签署知 情同意书,该方案经唐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收集了 2005年至 2016年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肿瘤研究中心骨肉瘤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共计 24例,并收 集了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骨肉瘤患者男性标本 15例,女性 标本 9例,年龄分布从 8岁至 42岁,平均年龄为 18岁。死亡 及转移病例 11例,未见明确转移病例 13例。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组织肿瘤,也是严 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恶性骨肿瘤。骨肉瘤发病率约为 (6~8)/100万,且多发于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 的趋势[1,2]。由于骨肉瘤侵袭性强,主要经血液转移,肺部转 移往往发生较早。超过 80%仅表现为原位肿瘤的骨肉瘤病 患在行截肢手术后仍发生转移,大多数的骨肉瘤患者在诊断 时已具有微小转移灶,故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在 70%左右。 近十几年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并无显著性提升,仍是严重危 害青少年身体健康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3]。 肿瘤转移是影响肿瘤治疗效果以及致肿瘤患者死亡的 首要原因,而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不可分。肿
基调 整 SOSP-9607细 胞 密 度 为 5×105/ml。 将 对 照 组 (SOSP-9607组、中性粒细胞组)以及实验组(中性粒细胞与 SOSP-9607细胞共培养组,骨肉瘤细胞 SOSP-9607与中性 粒细胞数比例分别为 1∶1、2∶1及 3∶1)共 5组细胞种植于迁 移小室内,进行 48h实时监测,xCELLigenceRTCADP多功 能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动态监测细胞生理功能相关的生 物信息,包括细胞迁移和浸润检测、细胞间共培养检测、细胞 的生长增殖检测等指标。 1.3.5 细胞因子芯片检测 将细胞分为四组,实验组 A、B 为骨肉瘤细胞 SOSP-9607与中性粒细胞数比例分别为 1∶1 与 3∶1共培养,对照组 C为单独的骨肉瘤细胞 SOSP-9607, 对照组 D为单独的中性粒细胞。细胞培养 48h后,将共培 养后的 SOSP-9607细胞用 0.25%胰蛋白酶消化,PBS洗涤, 1500r/min,10min离 心 并 收 集。 取 培 养 上 清 离 心,PBS洗 涤,再次离心得到悬浮的中性粒细胞。将所得肿瘤相关中性 粒细胞裂解,测定蛋白浓度,膜芯片用封闭缓冲液封闭 1h后 加样,4℃过夜振荡孵育,清洗液清洗三次,生物素抗体室温孵育 2 h,清洗液清洗三次,HRP-链霉亲和素室温避光振荡孵育 2 h,ImageQuantLAS4000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tumorassociatedneutrophilsonthemigrationofosteosarcoma cellsanditspossiblemechanism.Methods:Theextentofneutrophilinfiltrationinosteosarcomaspecimenswasstud iedbyHEand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NeutrophilswereculturedwithhumanosteosarcomacellsSOSP-9607, andthemigrationofSOSP-9607cellsco-culturedwithdifferentproportionsofneutrophilsweremonitoredusing xCELLigenceRTCADP.Cytokinemicroarraywasperformedtodetectthechangesofdifferentcytokinesafterco-cul ture.Results:HEand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showedthattherewasinfiltrationofneutrophilsinclinicalosteo sarcomaspecimens.xCELLigenceRTCADPshowedthatthemigrationabilityofSOSP-9607cellswassignificantly enhancedwhentheywereco-culturedwithneutrophils.CytokinemicroarrayanalysisshowedthatIL-6,IL-1β, Angiogenin,IGFBP-1andothercytokinesweresignificantlyincreased.Conclusion:NeutrophilscanpromoteSOSP -9607migrationwhenco-culturedwithSOSP-9607cells,whichislikelytobeachievedviaavarietyofcytokines suchasIL-6,IL-1β,AngiogeninandIGFBP-1. 【Keywords】osteosarcoma,tumor-associatedneutrophils,cytok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