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骨肿瘤

合集下载

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病人须知

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病人须知

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病人须知
一、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前准备
1、全身骨扫描,了解转移情况;
2、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化验;
3、近期化疗的患者需要1-2周间隔;
4、低钙饮食1月。

二、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无创性-不开刀、不流血、不住院,可用于门诊治疗。

2、导向性—药物定向浓聚病灶,杀死癌细胞,有效缓解骨痛。

3、长效性—一次静脉注射,疗效长达3~6个月,部分病人病灶缩小及消失。

4、低毒性—毒副作用较同类药物低且无成瘾性。

5、经济性—可降低综合医疗费40%左右.
三、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可能出现哪些副反应?
1、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蛋白尿、或血尿.
2、皮肤红斑、皮疹、脱发、发热或寒战、过敏性支气管痉挛。

3、短期内骨痛加剧、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等。

四、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后注意事项
1、因为锶—89是纯β核素,所以对周围环境以及家人的辐射危害极小,一张薄纸即可阻挡辐射,无需特殊防护。

2、治疗2周、1月、2月后多分别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3、3-6个月为一疗程,建议3个月后巩固治疗。

骨转移性肿瘤

骨转移性肿瘤

骨转移性肿瘤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癌症是人类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年新发癌症病例1,444,920人,死亡人数559,650。

在国内,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国人第一杀手。

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女性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

国人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女性则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诊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的数据显示,美国癌症患者死亡人数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平均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的15%、87%、95%和64%。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某器官的恶性肿瘤,大部分为癌,少数为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

尸检结果显示总体发病率为32.5%,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五种肿瘤类型。

骨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倍,因此骨肿瘤医生面临着艰巨的诊治任务。

临床特点如果没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早期诊断骨转移癌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临床医生应当熟悉骨转移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生理学特点,随时警惕中老年骨科病人中的骨转移癌病例,缩短骨转移癌由怀疑到明确的时间。

同时应认真鉴别除外肉瘤、骨髓瘤、淋巴瘤、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骨转移癌好发于中老年,40岁以上发病居多。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原发灶常在骨转移癌被诊断以后查出,部分患者早年有肿瘤手术病史。

有时原发肿瘤非常隐蔽,骨转移癌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应用现代仪器仍无法发现原发肿瘤。

骨转移癌一般是由血行播散而来,多见于扁骨,因为成年后仍保留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能够提供肿瘤栓子生长的适当条件。

转移性骨肿瘤有哪些症状?

转移性骨肿瘤有哪些症状?

转移性骨肿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转移性骨肿瘤症状,尤其是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症状,转移性骨肿瘤有什么表现?得了转移性骨肿瘤会怎样?以及转移性骨肿瘤有哪些并发病症,转移性骨肿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转移性骨肿瘤常见症状:神经痛、消瘦、疼痛、腹痛、髋关节痛、颈部疼痛、肌肉萎缩、括约肌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病理性骨折、乏力、食欲减退*一、症状:半数左右患者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具体视原发肿瘤不同而异。

多数是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几个月乃至几年而发生骨转移,根据转移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及体征。

另一部分病人无原发灶的症状及体征,亦无这方面的病史,首发症状就为转移的症状,这类骨转移多来自肾、甲状腺和肝。

不同的肿瘤有其常见的转移部位和X线表现。

转移瘤的体征与症状与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大体相似。

转移于肢体骨骼的肿瘤主要以局部肿块最先发现,而躯干部的转移性骨肿瘤往往是疼痛为首发表现。

1.发病部位:根据刘子君等统计我国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按由高到低次序排列:骨盆、股骨、脊柱、肋骨、肱骨、肩胛骨、胫骨、颌骨、胸骨、锁骨及颅骨。

在日本,杉浦勋(1986)统计的6599例骨转移肿瘤中单发者的次序为脊柱、骨盆、股骨、肱骨、肋骨、肩胛骨、胫骨、锁骨和胸骨。

总的规律是躯干及四肢的近心端为高发,四肢的远心端为低发,肢端者极少见。

早期多属单发,也可表现为多发。

发生在脊柱的转移肿瘤,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最少。

乳癌、肺癌和肾癌多转移到胸椎;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直肠癌多转移到腰椎;而鼻咽癌、甲状腺癌多趋向于颈椎转移。

此外,肺癌、肝癌、乳腺癌也容易向骨盆和股骨上端转移。

在这类病例中,经进一步检查多可以找到原发灶,但仍有10%~30%找不到原发灶。

2.症状及体征:转移瘤最常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有全身消耗症状、转移灶局部的疼痛、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等,其中以局部的疼痛及病理性骨折而来就诊者为多。

约40%病人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及体征,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几个月或几年出现转移症状。

转移性骨肿瘤的原因是什么?——以老年人女性居多

转移性骨肿瘤的原因是什么?——以老年人女性居多

转移性骨肿瘤的原因是什么?——以老年人女性居多引言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癌症在体内扩散并侵入骨组织形成的继发性恶性肿瘤。

老年人中,尤其是女性,在发生转移性骨肿瘤的几率上明显增加。

本文将对转移性骨肿瘤的原因进行全面解析,以期为相关患者和医学工作者提供准确的健康知识。

转移性骨肿瘤的定义转移性骨肿瘤,又称骨转移瘤,是指其他部位的原发癌症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侵入骨骼并生长的恶性肿瘤。

这些转移性肿瘤细胞可以从原发癌症的肿块中脱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输送到骨骼,并在骨组织中生长繁殖,形成新的转移灶。

转移性骨肿瘤的原因1. 血液和淋巴系统传播血液和淋巴系统是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当原发癌症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癌细胞可能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整个身体各个部位,包括骨骼。

这些癌细胞在骨骼内定居并生长,形成新的转移灶。

2. 促进骨骼转移的因素转移性骨肿瘤需要一定的环境因素才能发生。

以下是一些可能促进骨骼转移的因素:•骨髓微环境:骨髓是骨骼内重要的细胞环境,癌细胞可以在骨髓中找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细胞因子:某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在促进转移性骨肿瘤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骨附着蛋白:骨附着蛋白具有吸附肿瘤细胞的特性,这样一来,肿瘤细胞就能从血液中吸附到骨骼,从而形成转移灶。

3. 原发癌症类型不同类型的原发癌症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倾向性是不同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发癌症类型,其关联性较高:•乳腺癌:女性乳腺癌是导致转移性骨肿瘤的最常见原发癌症,尤其是在更年期后的女性。

•前列腺癌:男性前列腺癌也是引起转移性骨肿瘤的常见原发癌症。

•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也可以引发骨骼转移。

4. 年龄和性别老年人中,特别是女性,发生转移性骨肿瘤的几率更高。

这可能与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和更年期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5. 骨骼疾患一些骨骼疾患可能会增加原发癌症转移至骨骼的风险。

骨骼疾患如骨质疏松症、骨折或其他骨骼疾病可能会改变骨组织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为肿瘤细胞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外科学:骨肿瘤

外科学:骨肿瘤

骨肿瘤第一节概述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统称为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别是肿瘤细胞的分化类型及所产生的细胞间物质类型,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另一些病损类似肿瘤,称瘤样病变。

继发性骨肿瘤,即转移性骨肿瘤,指发生在其他器官的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管转移到骨骼上,此类肿瘤皆属恶性。

【临床表现】1疼痛疼痛的程度与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良性骨肿瘤多无疼痛,但骨样骨瘤可因反应骨的生长而产生剧痛。

恶性骨肿瘤一般疼痛明显,夜间疼痛尤甚。

2肿块与肿胀是骨肿瘤原发症状之一,良性骨肿瘤多以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坚实;恶性骨肿瘤多表现弥漫肿胀,常合并软组织水肿,浅静脉充盈或怒张等症状。

3压迫症状骨肿瘤肿块巨大时,可压迫周围的组织而产生疼痛和受压组织功能障碍。

脊柱肿瘤可压迫脊髓致瘫痪。

4功能障碍近关节的骨肿瘤限制关节活动,肢体常因疼痛制动于半屈曲位。

5病理骨折肿瘤组织破坏骨质,影响骨的坚固性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良、恶性骨肿瘤均可发生。

6转移和复发恶性骨肿瘤可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相应临床症状,骨肿瘤治疗(如手术切除、截肢或放疗)后,可能复发。

少数良性骨肿瘤也可能恶变成肉瘤。

【诊断】骨肿瘤的诊断必须是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三结合。

X线片显示骨肿瘤的基本病变。

溶骨性良性骨肿瘤骨皮质变薄或膨胀现象,边界清楚,有明显边缘,一般无软组织和骨膜反应阴影;恶性肿瘤骨质破坏较广泛,密度不均,边界不清,有骨膜反应,软组织内有不规则阴影。

骨膜反应在尤因肉瘤呈“葱皮样”,骨肉瘤中为Codman 三角或放射状日光阴影。

X线检查对骨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确定骨与软组织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的关系。

病理检查是确定肿瘤性质的可靠检查。

恶性骨肿瘤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有临床意义,如:骨质破坏迅速时,血钙往往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活动,成骨性肿瘤碱性磷酸酶可增高;骨髓瘤约有一半患者尿中Bence Jones蛋白阳性;前列腺癌骨转移者血酸性磷酸酶可增高。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骼系统中的肿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

骨肿瘤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骨肿瘤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根据骨肿瘤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骨骼系统的组织,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1)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是指生长缓慢、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不发生转移的肿瘤。

根据病理学特征,良性骨肿瘤可分为骨膜瘤、软骨瘤、骨纤维瘤、骨巨细胞瘤、纤维母细胞瘤等。

(2)恶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是指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能发生转移的肿瘤。

常见的恶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继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是指肿瘤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在发生转移时侵犯到骨骼系统。

常见的继发性骨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

二、病理分类根据骨肿瘤的病理形态和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25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骨细胞分化不良,呈现出高度异型性和增殖活跃性。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

2、软骨肉瘤软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软骨组织肿瘤,常见于30-60岁的成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软骨细胞异型性和异形增生,同时伴有坏死和出血。

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3、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20-40岁的年轻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多核巨细胞增生和骨吸收。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4、骨纤维瘤骨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骨肿瘤,常见于10-30岁的年轻人。

病理学上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和骨母细胞的增生。

骨纤维瘤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常伴有关节活动度减少。

5、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常见于50-70岁的成人。

~(89)SrCl_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效果评价

~(89)SrCl_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效果评价

化[ J ] . 实用医学杂志 , 2 0 0 5, 2 1 ( 2 3 ) : 2 6 3 3— 2 6 3 5 . [ 6 ] 中华 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 疗指南 ( 2 0 1 1 ) [ J ] . 中华骨质疏松 和骨矿 盐疾病杂志 , 2 0 1 1 , 4:
e n o p a u s a l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 J ] .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 t , 1 9 9 7 , 7 : 4 8 8— 4 9 5 .
[ 5 ] 胡清 , 李艳 , 王芳. S L E泼 尼 松 治疗 后 骨密 度 及 骨 代 谢 指 标 的变
另观察 E C T化 疗 组 发 现 , 从 治 疗前 到 3个 疗 程 后 患者 腰 椎、 股骨 B MD值 未 见 明显 差 异 ( P>0 . 0 5 ) , 而 6个 疗 程 后 发 现骨密度值减低 ( P<0 . 0 5 ) 。 同组 观 察 治 疗 患 者 腰 椎 、 股 骨
t u r e s [ J ] . B MJ , 2 0 0 6 , 3 1 2: 1 2 5 4—1 2 5 9 .
[ 1 0 ] D e l ma s P D. Ma r k e r s o f b o n e f o r ma t i o n a n d r e s o r p t i o n [ A] . F a v u s
MJ . P r i me r o n t h e me t a b o l i c b o n e d i s e a s e a n d d i s o r d e r s o f mi n e r a l

1 61 2・

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处置

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处置
原发性肿瘤来 源不 同,其 形成 的转移性 骨肿 瘤在 x 线片上 的表现就各异 。转 移性 骨肿瘤 来 自肺癌 、甲状腺 癌及 肾癌患者 ,常表现为溶骨性改 变 ;来 自前列腺癌 和支 气管肺癌患者 ,常表 现为 成骨性 改变 ;而来 自乳 腺癌 、卵 巢癌和睾丸癌患者 ,则可同时存在溶 骨和成骨表 现 ,呈混 合性改变 。CT检查能够明确肿瘤侵袭骨皮质 、髓腔及周 围软组织的范围和程度 ,胸 部 、腹部 和骨盆 CT检查也 可 明确原发病灶位置 。MRI检查 的优势在于能够进一步清 晰地显示转移性骨肿瘤进展程度及肿瘤在 骨髓 内浸润 范 围。同位素骨 扫描 检查 中若发 现所 有病 变 集 中于 某局 灶 ,则其 为转移性骨肿瘤的可能性低 于 50 ¨3]。不过 ,在 溶骨性转移性骨肿瘤 诊断 中 ,同位素 骨扫 描可 能出现假 阴性 。
社会老龄化带来 了疾病谱 的改 变 ,癌症 发生率 随着 年龄增长呈逐步增 高趋 势 ,加上 衰老使 老年 人机体 免疫 力减退 ,肿瘤 更容 易 向远 处转 移 ,最常 发生 的有肺 转 移 、 肝转移和骨转 移 。6O岁 以上 癌症 患者 中 60 可伴 有骨 转移 ,常见骨转移部位 有颅骨 、脊柱 、骨盆 、股骨 以及肱骨 近端 。肿瘤骨转移发 生机 制 为,原发肿 瘤 灶 内血管 组织 增殖 ,肿瘤细胞 入侵后 形成 癌栓并 随着 血液循 环 附着 于 骨骼毛细血管床 ,然后 肿瘤 细胞 白血管 内侵入 周 围软组 织 ,最终导致 肿瘤 骨转移l^]。按发 生肿 瘤骨 转移 概率 高 低排序 ,由高至低依次 为乳 房癌 、前列腺癌 、甲状腺癌 、肺 癌 、肾癌 以及消化道肿瘤 。一旦形成 骨转移 ,发生病 理性 骨折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应 当引起 临床 医生足够重视 。 1 转 移 性 骨 肿 瘤 诊 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C > 10 个月 • HRPC > 10 个月 • NSCLC > 5 个月
AVAGAST trail: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混合型:兼有成骨和溶骨改变,可致骨膨胀。
症状及体征
(1)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脊柱--腰部胸背部、肋胸部、颈疼 痛。胸椎--肋间神经痛。腰椎--腹痛。骨盆--髋关节股内侧疼痛; 股骨及肱骨上端--关节功能障碍。
(2)肿块 压迫症状,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 (3)压迫症状 脊柱--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BC
HRPC
NSCLC and OSTs
唑来膦酸延长骨转移患者生存期
总结果:
◦ 基线高NTX的患者中,唑来膦酸4mg/3~4w可使 大多数患者的NTX在3个月内降至正常
• 81% in BC or NSCLC/OST • 70% in HRPC
◦ 延长了在3个月内NTX降至正常的亚组患者的生 存
由于恶性肿瘤骨转移而发生的一系列骨相关事件, 包括:
◦ 病理性骨折; ◦ 椎体骨折或压迫 ◦ 为减轻骨痛、预防病理性骨折和椎体压迫而进行的放疗; ◦ 由于治疗骨转移而进行的骨手术 ◦ 高钙血症
唑来膦酸是目前唯一有临床证据说明对所有实体瘤骨转 移SRE有效的双膦酸盐
骨生化标记物NTX的临床意义
对来自三个随机临床试验,接受唑来膦酸 治疗的患者(N=1462)测定骨标记物水平 根据基线和当前骨标记物水平对患者进行 分组
胃癌10.9% 结肠癌9.3%
分型:溶骨性70% 成骨性10% 混合型 20%
溶骨型:形成虫蛀样或地图状,骨质缺损,界限 不清楚,边缘不规则,周围无硬化。溶骨区内可 见残留骨小梁、残留骨皮质,无骨膜反应。
成骨型:破坏可见斑点状、片状致密影,甚至为 象牙质样,骨小梁紊乱、增厚、粗糙、受累骨体 积可增大。
Patients received bevacizumab 7.5 mg/kg or placebo followed by cisplatin 80 mg/m2 on day 1 plus capecitabine 1,000 mg/m2 twice daily for 14 days every 3 weeks. Fluorouracil was permitted in patients unable to take oral medications. Cisplatin was given for six cycles; capecitabine and bevacizumab were administered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 or unacceptable toxicity.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overall survival (OS).
非典型股骨骨折(转子下及骨干)骨折,:与长期应用骨吸收抑制 药物有关
这些骨吸收抑制药物,包括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和新药地 诺单抗)。这些药物可以用于逆转癌症或癌症治疗所致的骨质 疏松。
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双膦酸盐应用超过5年、年轻 患者、亚洲人种、维生素D浓度低、多种抗骨吸收的药物(如 三苯氧胺+双膦酸盐)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质子泵抑制剂的 应用、碱性磷酸酶过少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基线 NTX分层
升高 ZOL 4 mg / 3 - 4 weeks
3-monthNTX

升高
EE
正常
正常
EN
唑来膦酸治疗3个月内可将大多数病人的 NTX 水平降至正常
Patients, %
Normalized 3-month NTX (EN Group)
90
Elevated 3-month NTX (EE Group)
▪ NTX:
低水平组:< 50 nmol/mmol creatinine 中等水平组: 50--99 nmol/mmol creatinine 高水平组: ≥100 nmol/mmol creatinine
多数肿瘤骨转移病人基线NTX 升 高
Proportion of patients, %
转移性骨肿瘤
消化肿瘤内 伍远航
定义:转移性骨肿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各 种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所形成子肿瘤。发生于骨转移来自部位以中轴骨及下肢为多, 尤其髋
关节区域。 发生在脊柱的转移肿瘤,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
椎最少。乳癌、肺癌和肾癌多转移到胸椎;前列腺 癌、宫颈癌直肠癌多转移到腰椎;而鼻咽癌,甲状 腺癌多趋向于颈椎转移。
3、骨代谢生物标志物检测(溶骨性标志物 尿I
型胶原氮端肽 uNTX,)(成骨性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4、组织学活检
治疗
1、根据原发肿瘤的综合化疗,靶向, 内分泌治疗等。
2、双磷酸盐治疗(1、2、3代,不良反应) 3、局部症状:放疗,外科,射频消融 4、止痛
NCCN2014:癌症患者优化骨健康的更新报告
◦ 乳腺癌 ◦ 激素抗拒性前列腺癌 (HRPC) ◦ 非小细胞肺癌和其它实体肿瘤 (NSCLC/OST)
只有在基线和3个月均进行了NTX 的病人被纳 入了分析
病人根据基线 NTX 水平进行了分层
正常 (< 64 nmol/mmol creatinine) 升高 (≥ 64 nmol/mmol creatinine)
神经痛,感觉减退,肌力减弱以至麻痹,常伴括约肌功能障碍。 骨盆者可引起直肠、膀胱的压迫症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4)病理性骨折 (5)全身症状 高钙血症、消瘦、贫血、低热、乏力、食欲减 退等。
诊断
1、症状与体征
2、影像学检查
PET-CT不能取代ECT(可存在相当比例假阴性,
成骨性),但是显示骨转移治疗反应优于ECT
100
75
High
50
Moderate
Low
25
0 Prostate cancer
Breast cancer
Multiple myeloma
NSCLC
Primary cancer
Other solid tumors
NTX水平升高意味着患者死亡风险升高
唑来膦酸延长骨转移患者生存期
观察骨转移病人接受唑来膦酸治疗每3-4周1 次,共24个月后NTX水平和临床终点的相关性
该回顾性研究包括327位不同类型肿瘤骨转移或骨髓瘤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静脉应用双膦酸盐,中位治疗剂量为43次,中位治 疗时间为66个月。研究人群中共出现了4例非典型股骨骨折, 发生率为1.2%,均为女性,3例为乳腺癌患者,1例为骨髓瘤患 者。
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