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主观题例题

高二哲学第一、二单元主观题典型例题精选

1

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发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6、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出发。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例题】例1、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县根据本地的实际,修筑公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发展当地经济。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该县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使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例2、从唯物论角度说明政府是怎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科学分析了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决策。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国家在保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尊重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有力遏制了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例3、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我国W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分)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分析W市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

(1)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某市提前洞察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必然趋势,率先布局。(4分)

(2)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某市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分)

(3)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某市把握必然趋势,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硕果。(4分)

1、实践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简化版: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题】:

例1、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与防治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甲流的逐步认识都是来自于防控甲流的实践中,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甲流的医治过程中,人们对甲流的认识以及防控手段不断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甲流的认识对不对,疫苗成不成功都需要依靠实践来检验,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获取对甲流的认识以及疫苗的研制最终都是要应用于实践,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甲型流感的确认以及变异原因的研究,说明了这一点。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从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与防治过程中可以得出这一点。

例2、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

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例3、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说明了我们应当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或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对光的本质的认识是在牛顿等人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人类对光的本质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多次的反复中获得的。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对光的本质认识会随着实践不断深化。

例4、结合材料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或材料体现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结合材料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结合材料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结合材料

例5.《中华人民共和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涵的哲理。(8分)

【答案】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制定规划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地发展着的。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改委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规划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规划的制定过程表明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高中政治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分析 题型一:材料体现哲学原理(或限制性原理: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 问法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原理? 问法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或限制性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1)此类哲学主观题应是较为简单的题型,解答时一要仔细阅读材料,二要审题分,一个原理及分析往往占3—5分。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原理,如果能体现三个以上原理,要注意选择最恰当、最能体现题意的。 (2)答题思路:①简单点出原理及方法论名称,②然后说明材料中哪一点(或哪句话)体现了这一原理。要注意,一是材料往往更多的只是体现了方法论要求,二要注意有时同一句话可能会体现不同的原理。高考题参考答案可能不先点明原理方法论,而直接进行分析,但我们还是建议要先点明原理方法论再进行分析。 例题:(2002年高考题)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 参考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5分) (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4分)注:考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年高考江苏卷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王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

哲学主观题练习

1、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 答: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废弃物既有废弃物的特性,同时也有资源的特性。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次循环过程的资源 ②小麦—味精—废弃物—饲料—牛羊—市场的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正确认识联系的多样性

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目的。 2、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碳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答: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政策等。 例六(08年全国Ⅱ卷第38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七大和改革开放30周年为背景材料,以当前分配差距过大这一社会热

高二哲学主观题例题

高二哲学第一、二单元主观题典型例题精选 1 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发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6、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出发。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例题】例1、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

二.简答题 13. 近年来,北冰洋冰面缩减,北极熊生存环境恶化,甚至发现了因为找不到冰面被迫长途游泳而淹死的北极熊。相当多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类活动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他们预言长此以往,极地冰雪最终将完全融化,人类也将面临北极熊的厄运。 科学家们从北极熊的厄运联想到人类的命运,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参考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4.海恩法则是以德国人帕布斯·海恩命名的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参考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辩证的否定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他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其实质是。 参考答案:发展联系扬弃 17.“只要早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真理是。 参考答案:具体的有条件的

18.唯物辩证法主张用、、、的观点看问题。他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和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从事物现状与它的 和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和。是唯物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 参考答案:联系发展全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去将来根本性质内部矛盾(内因)外部矛盾(外因) 矛盾源泉动力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 19 参考答案:A.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 20.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和作用。 参考答案: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价值观反作用驱动制约导向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 《哲学与文化》主观题模版 唯物论 1.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材料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分析材料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分析材料 联系观 2.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分析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分析材料 ④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去推动整体的发展。+分析材料 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分析材料 发展观 3.设问模式: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分析材料 ③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同时保持适度原则。+分析材料 ④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分析材料 矛盾观 4.设问模式: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材料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分析材料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材料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分析材料 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流,全面的看问题,同时不忽视支流。+分析材料 ⑦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析材料 认识论 5.运用认识论或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有关知识分析问题的合理性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 第一种类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 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分) 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3分) 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3分) 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第二种类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种类型:关于实践的主观题 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

高二哲学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 辩证唯物论 第一种类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例题:大城市郊区的农夫,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阅历,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夫改种粮食,结果农夫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运用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结合本地实际,吩咐农夫改种菜为种粮,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某地领导错误的吩咐,给农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 1、材料一: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中心确定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10分)

2、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实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确定调整思路:依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夫发展市场前景广袤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三年下来,不仅使农夫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该地政府思路的调整的必要性。

高二政治主观题训练(哲学类)

高二政治主观题训练(哲学类) 1.过去人们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对发展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的科学治理,造成了自然环境严重污染,臭氧层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今天人类又不得不高喊:要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 (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①材料体现出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1分) ②体现出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1分) (2)①自然界及规律是客观的,承认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3分) ②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规律(3分)③人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过程中,必须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将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2分) 2、请运用有关哲学道理说明我们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因。 答:(1)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2分)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为书,只为实。(3分)(2)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3分) (3)所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2分) 3、辨析题:只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就一定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答:(1)这个观点错误。(1分) (2)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离不开辩证法的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使得我们敢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3分)但社会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1分) (3)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分)(4)因此,只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不立足实践,实现实践创新,也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分) 4、辨析题:联系构成发展。建立更多联系,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答:(1)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所以,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3分)(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2分)同时,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只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通过改变事物状态,才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分)(3)对具体联系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只有建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才能推动事物发展。(2分) (4)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5、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应对动物疫病的传染? 答:①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不断深 化认识、发展认识,正确认识病菌的变化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4分)。 ②积极投身实践,加强科学实验,探求预防、抵抗疫病的理论,获得预防治疗的成果,以维护人的生命健康(4分)。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2分) 6、简要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哲学依据。 答: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体现了事物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3分) 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当各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分) ③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2分) ④矛盾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们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3分) 7、简答题: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5分) 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本质,找到解决不同矛盾的正确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5分) 8、简答题: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②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分) 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分) 9、辨题:没有取得成功的实践是毫无意义的。答:(1)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活动。人们进行实践当然希望达到预期的目的,为自身服务(3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取得成功的实践,只要人们能够正确对待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够推进认识和实践的深入发展。(3分)

高二哲学与生活主观题集锦

高二哲学与生活主观题集锦 一、问答题: 1、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升华”,“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1)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有经验的制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仅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茶叶工人可以凭嗅觉判断茶叶的质量……(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问题(1)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实践中,才能认识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我们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从事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真正发挥科学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党的领导核心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他们的许多论述,把发现典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运用典型指导工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从哲学上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典型”属于矛盾的特殊性,但却包含着同类事物的普遍性、共性。抓好先进典型,可以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从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2)先进典型体现的是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能够对人们起鼓舞和激励作用,注重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喷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

高二政治哲学部分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二政治哲学部分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部分的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于考古发掘出来的一块铁片,一般人看去,只是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片,不会感 兴趣。而考古学家却把它当宝贝,从它身上能看到许多东西:它是什么器具上的残片,已 有多少年,工艺水平和冶炼技术如何等等。上述材料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感性认识都是不正确、不可靠的 B.理性认识都是深刻、正确、可靠的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2、河南省新乡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和全国重要的粮食 主产区,围绕:“粮食产业化经营”试验课题,确立了以“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为重点”的粮食结构调整新思路,大胆解放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做法,取得了诸多经验。从 哲学上讲,解放思想是为了 A.实事求是,获得正确认识指导实践 B.反对形而上学 C.抵制唯心主义的危害 D.使思想保持和客观的统一 3、吉林省农安市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专门组织了咨询专家组,运用科学理 论指导农民生产活动,强调要更新结构调整的观念,使进行结构调整的思路在不断吸取新 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是因为,只有这样 A.理论才能不断得到检验 B.才能使理论引导我们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C.理论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 D.才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4、我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5、2021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屇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 京召开,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善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在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统编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主观题专项练习题 1.(2023·江苏南通·一模)经常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折腾?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年,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周总理喊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曾经激励着无数的少年努力向前,不断进步,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无论你的人生正面临着什么,你都能在书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书读得越多,心胸越大,视野越宽。一个人读书越多,胸怀越是广阔,也就越能理解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 钱锺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一个人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写一篇关于“读书成就美好人生”的演讲稿。 2.(2023·全国·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外部需求不足等困难挑战,在新的赶考路上,福建针对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给出了新的答案:未来五年,奋力打造富强、创新、活力、幸福、绿色、平安“六个福建”“六个福建”回答了时代之问,描绘了未来的关好图景,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奔赴“诗和远方”。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说明“六个福建”为什么能精准锚定,驱动福建奔赴“诗和远方”。 3.(2023·江苏·统考二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H企业从创立之初就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为企业的文化根基,坚持成就客户、开放进取、自我批评、至诚守信等理念,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团队合作、低调务实、时时刻刻危机意识为灵魂的企业文化。企业重视员工的文化培训,使企业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卓越的企业文化推动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底线思维是H企业转危为安的重要秘诀。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影响,H企业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为摆脱困境,企业坚持底线思维,将发展目标定为“活下去”,同时往“活得好”的方向发展,全线收缩甚至关闭边缘业务,聚焦核心主业。同时企业还创新发展渠道,将生存基点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上来,加强金融科技和智慧家居的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企业始终没有放弃在半导体领域方面的研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后,H企业摆脱困境,恢复了正常运营。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角度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坚守底线思维,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

哲学经典主观题

哲学典型主观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但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交通拥堵成为困扰城市管理者的一个重大难题。W市政府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参照国际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理念,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现象。 请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W市政府是如何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象的。 参考答案:(1)W市政府坚持了从当地实际出发,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符合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要求。(2)W市政府正确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和文明交通理念,解决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2、“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产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2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损失巨大。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重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南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尊重客观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治水必须从我国的水多、水少、水脏等实际情况出发。(2)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严重,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而定水策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定水策必须推动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定水策、兴水利,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自身。 3、计划生育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因此,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并非易事。此番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在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从绸缪到决策,用了至少5年。自2008年起,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就启动了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准备工作,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调研论证。通过“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千村生育率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0-9岁低龄人口基础信息核查,利用教育、公安、统计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开展比对和校验,才对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生育现状及人口变动趋势有了比较客观、准确的判断和估计。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练习题一、哲学辩证法 一、选择题 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40年来最强的地震。地震在印度洋海域引起的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回答1~3题 1、地震、海啸等监测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但目前还不能对地震进行准确的预测。这说明 A.地震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寻 B.人们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D.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2、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的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D.量变引起质变 3、针对这次海啸事件,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预警机制。这说明

A.任何联系都是因果联系 B.承认因果联系是人们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C.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因果关系就是先后关系 4、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绝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否则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这说明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 A.无任何联系 B.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 C.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相互转化 5、“穷则变,变则通,能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6~8题 6、在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双稳健”,即既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又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要把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绝对性统一起来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④

哲学主观题练习及答案

哲学主观题练习及答案 哲学主观题练习 1、背景:综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辨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3、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他体现在哪些方面? 4、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材料二:2005年10月

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5、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1)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6、青藏铁路的设计和修筑注重环保,保护植被,为动物让路;修通后采取切实措施限制进藏游客人数,对于引进的矿产企二『眨加强管理,留住拉萨的碧水蓝天,并关注社会效益;同时,修通后很快就显现出对青藏地区经济强劲的拉动势头,还实现了西藏与青海等省区的联动,孕育并催生“青藏高原经济带"。 阅读材料,分析上述事实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7、某班在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进行的主题班会上,结合学过的哲学知识,就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学生甲:精神是万能的,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学生乙:物质决定意识,时过境迁,长征精神在今天已没有时代价值。 学生丙一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在人们的内心里蕴藏,外化成为一种能量。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

高二哲学主观题训练答案

高二哲学主观题训练答案 高二哲学主观题训练答案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航天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要落后许多,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努力,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起促进作用。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发扬“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精神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们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利用规律我国航天取得一次次的胜利,是中国航天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3分)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为了赶上国外航天技术,航天人不懈努力,最终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4.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中获得需要修订《消法》的认识。(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新消费模式的出现,推动国家启动《消法》的修订工作。(2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了原有的《消法》还有不如意地方。(2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制定并不断完善《消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分) 5.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张。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张,是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 6.(1)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2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高二哲学唯物辩证法主观题专项训练

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 第一种类型: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与“--------”的关系。 思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它的答题范围较小,主要是直接考虑对立、统一两个方面,原理的分析主要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容,而方法论则是教材上“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两点内容,即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1、(全国Ⅱ2013)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 ②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2.文化建设“软实力”助推发展“硬崛起”。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软实力”与“硬崛起”的关系。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软实力”与“硬崛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软实力”助推“硬崛起”,“硬崛起”支撑“软实力”。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软实力”与“硬崛起”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在地区发展中“软实力”与“硬崛起”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3. (浙江2013-40)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经济建设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 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练习1、(重庆2007-38)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2、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种类型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例题1、[2013·江苏卷]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 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