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

教学设计

2008-5-13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淮阴侯列传》叙写了哪几件事?根据叙写的事件划分文章的层次。

2、对照注释自己疏通文章,找出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标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和难点。

二、导入新课:

亮煌煌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雄赳赳一代名将,野茫茫十面埋伏。山埋伏,水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云埋伏,雾埋伏;功臣末路断头颅!疑兵疑阵在何处?战场埋伏、官场埋伏、朝廷埋伏、宫廷埋伏……啊!帅才不及帝王术!兵书不如圣诏书!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这是电视剧《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十面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功臣末路断头颅!一曲《十面埋伏》,一声叹息!在我们学过的《高祖本纪》中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淮阴侯列传》,探究司马迁的态度和观点。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商贾()晨炊蓐()食漂()染井陉()裨()益偏裨()辎()重

2、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研读文本1----3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这三个故事,揭示了韩信怎样的个性特点?

五、研读文本4---7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

讨论: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

3、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4、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六、研读文本8——10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问题探究:

(1)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2)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七、研读文本11节

1、翻译课文

2、讨论司马迁对韩信的看法,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表达了怎样的历史观?

八、本文叙事曲折,情节起伏有致,试做简要分析。

九、检测题

1、一词多义

且: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绝:从间道绝其辎重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秦之纲绝而维弛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

2、翻译句子

(1)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高二数学选修2-3教案

高二数学选修2-3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课时总第教案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②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难点: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引入课题 先看下面的问题: ①从我们班上推选出两名同学担任班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②把我们的同学排成一排,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运用有关排列、组合知识. 排列组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计数方法.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按某一规则做某事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做法. 在运用排列、组合方法时,经常要用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这节课,我们从具体例子出发来学习这两个原理.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1)提出问题 问题1.1: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座位编号,总共能够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 问题1.2: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如果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 .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探究:你能说说以上两个问题的特征吗? (2)发现新知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N += 种不同的方法. (3)知识应用 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 两所大学各有一些 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 A 大学 B 大学 生物学 数学 化学 会计学 医学 信息技术学 物理学 法学 工程学 如果这名同学只能选一个专业,那么他共有多少种选择呢? 分析:由于这名同学在 A , B 两所大学中只能选择一所,而且只能选择一个专 业,又由于两所大学没有共同的强项专业,因此符合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条 件.解:这名同学可以选择 A , B 两所大学中的一所.在 A 大学中有 5 种专业选择方法,在 B 大学中有 4 种专业选择方法.又由于没有一个强项专业是两所大学共有的,因此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 5+4=9(种). 变式:若还有C 大学,其中强项专业为:新闻学、金融学、人力资源学.那么,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多少种? 探究:如果完成一件事有三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3类方案中有3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不同方案,在每一类中都有若干种不同方法,那么应当如何计数呢? 一般归纳: 完成一件事情,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 m m N +???++=21 种不同的方法. 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完成一件事要分为若干类,各类的方法相互独立,各类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

《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吴春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探究,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二、释题与背景: 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放声朗读,并自习三分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品读诗歌,把握情感 (整体情感感知) 1、李白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悲、欢、愁(板书) (前半部分品读)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甚至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

数学高二-选修2教案 函数的极值

第二课时 3.1.2函数的极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极大值、极小值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判别极大值、极小值的方法来求函数的极值. 3.掌握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教学重点 极大、极小值的概念和判别方法,以及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教学难点 对极大、极小值概念的理解及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对极大、极小值概念的理解,可以结合图象进行说明.并且要说明函数的极值是就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小区间而言的. 从图象观察得出,判别极大、极小值的方法.判断极值点的关键是这点两侧的导数异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0'=C ;1)'(-=n n nx x ;x x cos )'(sin =;;x x sin )'(cos -=; x x 1)'(ln = e x x a a log 1 )'(log = ;x x e e =)'(; a a a x x ln )'(= 2.法则1 )()()]()([' ' ' x v x u x v x u ±=± 法则2 [()()]'()()()'()u x v x u x v x u x v x '=+, [()]'()Cu x Cu x '= 法则3 ' 2 '' (0)u u v uv v v v -??=≠ ??? 3.复合函数的导数: x u x u y y '''?= (理科) 4. 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设函数y=f(x) 在某个区间内有导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内的增函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

高中英语教案(人教版选修6)

Unit1 《Art》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Warming-up Lead-in: In order to decorate our classroom, we have several paintings to choose from. Now I’d like you to look at the paintings in this unit.

(p2 and p44) Which would you like to put up on the walls of our classroom? And why? What kind of the style for each painting? Important points: 1. include v. including prep. E.g. Thirty people, including six children,

went to visit the factory. == Thirty people, six children included, went to visit the factory. (介词短语including six children可用独立主格结构six children included替换, 即including sb.=sb. included) 2. painting n.(油,水彩)

画paint v.(用颜料)画 drawing n.(素描) 画draw v.(用线条)勾画3.abstract adj.抽象的,深奥的n.摘要(of) v.摘录,提取,分离(from) (perfect adj./v

培高二音乐教案

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名称 月亮颂 单元教学内容 1. 唱歌:《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 2. 欣赏: (1)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 (2)外国艺术歌曲作品:《月夜》。 单元教学目标 1. 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学唱歌曲《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用情带声提高演唱能力。 3. 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及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唱《月之故乡》,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2. 对比欣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风格上进行比较,细心体会乐曲的内涵。 3.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 (2)对比分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不同之处。(3)分析《月夜》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拓展实践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1.《月亮颂》单元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教师可采用演唱、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2.《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辨别力,另一方面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及弦乐合奏录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悲愤交集的情感。 3.歌曲《月之故乡》抒发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语言质朴、真挚、感人。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演唱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形成对比。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可以借助节奏的对比×××××|××××××|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4(升4)→(还原4)→3;再过渡到23 #4 3—|的演唱加以解决。 4.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是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这种曲式在民族民间音乐和

国家一等奖《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五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还是浅层次的。本堂课旨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本班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强。 重点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他带着酒气从遥远的盛唐飘然而至。他有着“千古诗才,无人媲美;一身傲骨,气压群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巅峰代表诗人——李白。 活动2【导入】二、回顾作者诗歌特点 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及其诗歌的特点。 活动3【活动】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把这首诗先读一遍,一边读诗歌一边看注释,圈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2.请一位学生读诗歌,师生共同正音。 3.课件展示重要字词的读音,提醒学生做笔记。 将(qiāng)进酒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 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4.请学生放开声音再自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活动4【活动】四、指导诵读吟诵诗歌 1.全班放声齐读一遍这首诗。 2.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诗歌的方法。 3.小结诵读方法。 教师从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等方面进行点拨总结。 活动5【活动】五、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过渡:刚刚我们在诵读的时候,有些句子我们读的高亢,有些读的低沉,这是依据什么而定的?的确,这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关,下面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情感? (以下讲解依据学生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提问:抒发了什么情感?为何而悲? 时光的流逝,人生苦短。我们知道,自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 课件展示:还有: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及《三国演义》卷首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2.小结:开篇李白就悲叹人生苦短,人生就如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想我李白啊,满腹经纶,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 课件展示:作者的《秋浦歌》也有这样的感叹。“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过渡:诗人是不是一悲到底了呢?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 2 Poems》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 2 Poem s》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unit 2 Poems 编订:JinTai College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 2 Poems》教案2篇 前言: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 2 Poems》教案 2、篇章2: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 2 Poems》教案 篇章1: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 2 Poems》教案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nd Skills) 1.了解教学大纲关于语法填空的命题特点。 2.能够根据语法填空的命题特点自己编语法填空的题目 3.掌握语法填空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过程与方法(Process and Methods)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与活动中来,以小组或结对的形式进行相互学习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Feeling, Attitudes and Values)学习应对语法填空是与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各种不同诗歌形式的背景下学习语法填空的设题与解题特点,从而更加理解英语诗歌的特色,更加懂得如何阅读和欣赏英语诗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Important Points):1.让学生了解语法填空的命题特点 2.掌握语法填空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 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主讲: 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组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张建勋 【文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内容,找出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用到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体会修辞手法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并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借助酒气,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的情感,体验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赏析文章内容,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不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五粮液》广告视频,以其酒香酒美引出课题。 五粮美酒夜光杯,诗仙长醉却不归。 他日豪气凌云志,愤愤寂寞壮壮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将进酒》,体验诗仙李白的酒仙风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悲、欢、乐、寂寞、销愁。

高二音乐《赞美祖国》教案

高二音乐《赞美祖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和体验《歌唱祖国》《同一首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知识与技能:感受和学习二声部合唱歌曲提高学生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学唱与分析、师生交流等手段学生能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抒发感受二声部合唱 四、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引导法、讨论法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 六、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二《歌唱》模块第二单元《赞美祖国》在这个单元主要通过感受和体验《歌唱祖国》《同一首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同一首歌》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

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曲采用的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4/4拍宽广的节奏、曲调和缓抒情旋律徐徐向上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知道9月3日日子有没有看今年的阅兵仪式呢生:回答采访:大家的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 展示阅兵仪式的图片进入今天的主题《赞美祖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新课 1、师:同学们所知道的关于赞美祖国的歌曲有些 生:积极讨论并回答 师:是的说到赞美祖国的歌曲怎能忘记我们的国歌呢大家在什么场合能听到《国歌》 生:(天安门升国旗、学校升旗、奥运会时中国获得金牌颁奖)师:听完《国歌》有何感受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看到这些感觉到祖国日趋富强为祖国感到骄傲) 2、xx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小朋友演唱的一首歌曲大家还记得是首歌 生:《歌唱祖国》 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激动的时刻 3、欣赏歌曲《歌唱祖国》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优秀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日期: 1.1.1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高二数学选修11全套教案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1.1 命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已学过命题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若x2=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6)3能被2整除. 3.讨论、判断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其中(1)(3)(5)的判断为真,(2)(4)(6)的判断为假。 教师的引导分析: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4.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教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判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5.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5) 2 )2 ( =-2.(6)x>15. 让学生思考、辨析、讨论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

人教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4教案.doc

Unit4 Global warming 一、学生分析 本堂课所教学生为高二文科班的学生,积极和活跃是他们在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特点。大部分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阶段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已经为高二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表现为: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和准备,课堂上能伴随课程的思路,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问答练习等;并且部分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时除了能够完成对问题的回答,还能够提出反问甚至是自己独特的见解等。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英语基础薄弱,上课不够积极主动,学习任务完成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在课堂活动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如进行分组讨论时,可让他们与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一组且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使他们尽早能提高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完成了对Model 6 Unit3 A healthy life 的学习任务,对健康生活的真正涵义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因而在本堂课的引入环节中就结合这个内容进行了设问。如“健康生活需不需要保护环境呢?”等。且学生在这一单元以及之前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如:环境和健康的关系;如何开展讨论;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等都可以运用到本节课中。 二、本节课教材分析与教材整合 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Global warming 为主题,学生通过单元教学经过思考、学习,讨论从而认识到全球变暖的真正涵义和它所带来的种种后果。同时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地球所面临的其它严重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句式表达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培养他们为自己的观点辩论的能力。 Warming Up通过真实的图片再现,使学生对能源的用途和种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为本单元主题Global warming 作了很好的铺垫。 Pre-reading部分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也让学生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为下一步阅读做好准备。

高中音乐教案设计五篇

高中音乐教案设计五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小编整理了高中音乐教案设计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高中音乐《第九(合唱)交响曲》学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西方交响音乐的美,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水平,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 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 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电视剧的片段,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片 段中听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自由回答。(《欢乐颂》) 2.教师介绍《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交 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高峰和总结,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初次播放乐曲《欢乐颂》音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作品 的理解。 (师:《欢乐颂》是举世闻名的经典乐曲,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欢 乐颂》的理解吗?西方的圣诞节和唱诗班都经常演唱;作者是贝多芬。(学生根据已有的常识各抒己见即可。) 2.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乐圣”。一 生最重再现要的贡献在于他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乐、一 部声乐套曲和一部歌剧,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月光奏 鸣曲》以及歌剧《费德里奥》等等。)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思考乐曲选择什么音乐体裁来陈述乐思。(交响乐) 4.教师介绍交响曲的相关知识。(交响曲是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 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写法复 杂并且音色对比鲜明。)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同学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坚定、庄严地;中速)

高中英语选修6:Unit+2+Poems+教学设计1+

Unit 2 Poems 教学设计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Students in this stage is lovely, enthusiastic, eager to learn and active in class. They have been accustomed to life and study in Senior high school after two yea rs’ study here. Since poems are beautiful in sound and picturesque in creating the imagery,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enough and well prepared to understand some simple English poems and ready to try to write the poems of their own.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text,Poems, is from Unit 2 in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3,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Five simple kinds of English Poems are listed in the reading, among which cinquain and haiku show a clear character. Students can learn to write their own poems of this category. Teach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lesson is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goals: 1.Knowledge Objectives: (1) To learn about the terms in poe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ems. (2) To learn about the features of the five kinds of poems. 2. Ability objectives: (1) To develop the student s’reading strategie s—skimming , 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 (2) To develop student s’inductive ability by observing the features of each poem. (3) To develop student s’ creative ability by writing their own poems. 3. Emotion and Culture Cultivation: (1) To develop student s’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ability through group work. (2) To arous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cultural exchange by translation of

高一教案 音乐要素

高一教案音乐要素 课 件www.5yk https://www.360docs.net/doc/b02361830.html,作者许以远年级:高一年级 执教:笋岗中学许以远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选修6精品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优质教案全套 Unit 1 Art Vocabulary and Useful Expressions Teaching Goals: 1. To enable Ss to master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get Ss to have knowledge of this grammar point: the subjective moo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Free talk If you have a special chance to become a poet, what kind of poems will you write to people? And why? Step 2. Word study Purpose: To consolidat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ext. 1. Find a word in the poems that rhymes with each of the words below. Then add other words that rhyme. The first one has been done for you. (1) dead lead red thread fed said bed (2) high (3) sing (4) today (5) lace (6) true Suggested Answers: (2) high sky pie my fly shy lie (3) sing ring wing thing king fling string (4) today away say play lay tray may (5) lace race face case chase place space (6) true too new flew few shoe canoe 2. Complete the passage using the words below in the correct form.

高二音乐 西欧和西南欧的民间音乐教案

《西欧和西南欧的民间音乐》 [教材分析] 1 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欧洲有四十多个国家。按照地理划分可分为:南欧、西欧、东欧、北欧、中欧。 2 欧洲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有:苏格兰风笛演奏《苏格兰勇士》 罗马尼亚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3 欧洲歌曲的体裁: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器乐曲 4特色乐器: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罗马尼亚排箫 5 欧洲民间音乐的特征:音阶多样化,主要是七声音阶,多采用均分节拍,歌曲多采用分节歌结构。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西欧和西南欧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了解苏格兰风笛与爱尔兰风笛的音乐特点,愿意运用自己的情感来体验异国音乐的风格特征。 2、能认真聆听西欧、西南欧各国的民间音乐,并积极参加课内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 1、欣赏苏格兰风笛演奏《苏格兰勇士》 罗马尼亚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2、能了解西欧、西南欧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个舞蹈,然后回答问题: 播放《大河之舞》片段。 提问:请大家说出这个舞蹈叫什么名字以及它属于哪个舞蹈类型? 二、引出课题: 西欧、西南欧民间音乐 三、器乐 (1)风笛 1、风笛的特点: 是一种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音色细腻,动人,深入人心。 2、风笛的分类: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 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是发散的细碎的,爱尔兰风笛则是集中的圆润的; 苏格兰风笛是质朴的,爱尔兰风笛则是精致的; 苏格兰风笛有点像中国的唢呐,爱尔兰风笛则接近中国的笛子。 苏格兰风笛是用嘴吹气的,而爱尔兰风笛靠气囊演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