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注射液密封性验证

大容量注射液密封性验证
大容量注射液密封性验证

大容量注射液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方案

1. 概述

本次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试验采用灌装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压塞、扎盖、灭菌、微生物侵入试验,试验分为2组,A组为正常微生物侵入试验,B组为微生物挑战试验,检查产品无菌可靠性是否达到要求,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2. 试验流程

培养基的配置

灌装,压塞扎盖

培养基灭菌

70只带盖50只拧松铝盖

20只确认培养基生

长能力

50只(A组)微生物侵

入试验

35只(B组)微生物侵

入试验

各2只(未侵泡)确

认培养基生长能力

无菌检测

(A组)长菌

分析原因

无菌生长

A组10只B组5只确

认培养基生长能力

营养试验合格

试验有效

确认试验合格与否

营养试验合格

试验有效

营养试验合格试验有效倒立培养14天确认

无菌

培养7天或至阳性

并鉴定菌为铜绿

持续侵泡4h

菌液浓度1×106 CFU/ml 培养7天或至阳性

并鉴定菌为铜绿

培养7天或至阳性

并鉴定菌为铜绿

10只封口缺损

3. 验证内容

3.1 目的

证明灌装培养基的容器经压塞、扎盖、灭菌、微生物侵入试验后,保证无菌以确认大容量注射液密封系统的完好性。

3.2 试验样品的制备

3.2.1 在生产线上取足够量的输液瓶,灌装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使用自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容器密封。

3.2.2 将灌装好的容器经115℃、20分钟灭菌。

3.2.3 从灭菌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

3.2.4 小心拧松至少50个试样的铝盖,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拧松铝盖时不慎损坏容器密封性的所有试样剔除。按3.2.3培养样品。

3.2.5 挑选至少10个封口处缺损的容器,按3.2.3培养样品。

3.3 确定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3.3.1 所有试样培养14天均不长菌时,随即取20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1ml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菌液浓度:10~100CFU/1ml。

3.3.2 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3.3.3 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

3.3.4 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签订并确认试样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

3.4 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3.4.1 从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基,分别接入含10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

3.4.2 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1000ml相同培养基(SCDM/2)的容器中,于30~35℃下培养22~24h。在培养结束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

3.4.3 培养结束后的菌悬液即可用来作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

3.5 微生物侵入试验操作步骤

3.5.1 本试验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地方进行。

3.5.2 将新鲜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的菌悬液倒入合适的盆中,用金属丝架固定试样容器,使试验样品倒置在菌悬液中。

3.5.3 将50个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的试样倒置,并侵入菌悬液中,该组试样为A组。试样容器内的无菌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泡在菌悬液中,见图:

培养基

菌液

待确认的密封口

支架

容器

3.5.4

同时将25个拧松铝盖与10个容器封口缺损的试样容器倒置入菌悬液中,该组

试样为B 组。 3.5.5

实验开始时取一份菌悬液,平均计数每毫升所含活菌数。按3.3.4确认试验用

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 3.5.6 将A 组和B 组试样容器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小时。 3.5.7 浸泡结束时,再用平板计数菌悬液的浓度。

3.5.8

从菌悬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然后用含0.5%过乙酸

的70%异丙醇消毒容器外表面。 3.5.9

取装满培养基未拧松铝盖与拧松铝盖的试样各2个,作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用

样品制备方法同试样,但不经菌悬液浸泡,其外表面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此后,接种入10~100CFU 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按步骤3.3进行培养基的营养试验。 3.5.10

将消毒后的容器放在塑料袋中,置30~35℃培养7天,操作中应特别注意不要

损坏B 组无铝盖试样胶塞的密封性。 3.5.11 挑战试验用菌悬液经灭菌后丢弃。

3.5.12 将挑战试验用的试样培养7天,观察检查试样容器内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情

况。 3.5.13 对每一试样进行观察检查,有生长的记作十,无生长的记作一。

3.5.14 如果试样容器长菌,按3.3.4方法确认生长菌是挑战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 3.5.15

如果所有容器都不长菌,则从浸过菌悬液的A 组取10个试样,B 组5个试样,分别按3.3进行培养基的营养检查。 3.5.16 试验注意事项

3.5.16.1

步骤3.3、步骤3.5.9、步骤3.5.15中进行的营养试验都合格,试样的挑战试

验才有效。

3.5.16.2 在挑战试验开始时,挑战用菌悬液浓度(活菌数)必须达到1×106CFU/ml。

3.5.16.3 挑战试验中A组和B组如有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在A组中如出现长菌试验,则需按下述需求进一步调查。第一,仔细去除微生物生长的容器盖和塞,检查容器封口是否有缺损,造成微生物侵入。第二,将观察到试样容器封口的缺陷,采用拍照或及其他适当详细记录。

3.5.16.4 如果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容器不是由于容器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损所致,即判定容器/密封系统挑战试验作失败。

3.6 检验方法与可接受标准

3.6.1 培养基无菌检查

取样方法:生产线上罐装100ml 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过最长灭菌程序灭菌,从灭菌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在30~35°C下竖放培养14天。

检测方法:

可接受标准:

3.6.2 营养试验

取样方法:随机抽取经检验过的20个带盖试样。

检测方法: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在30~35°C 下培养7天,或者培养到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可接受标准:若7天内,所有接种的铜绿试样,微生物都生长良好,则培养基的促进生长能力判断合格。

3.6.3 菌种鉴别试验

取样方法:取接种铜绿的试样,经革兰氏染色实验鉴别待检试样存在铜绿假单胞菌。

检测方法:革兰氏染色实验

可接受标准:镜检结果应呈红色,并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特征,证明是铜绿假单胞菌。

3.6.4计算菌悬液浓度

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4】第5代菌号:9024-4-5-2

铜绿假单胞菌斜面培养物少许至10ml营养肉汤35℃ 24小时培养。

-11含菌量10~100 铜绿假单胞菌新鲜肉汤培养物1ml 9ml0.9%无菌NaCl溶液

至10

cfu/ml 10倍系列稀释

大容量注射液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报告

1. 概述

本次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试验采用灌装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压塞、扎盖、灭菌、微生物侵入试验,试验分为2组,A组为正常微生物侵入试验,B组为微生物挑战试验,检查产品无菌可靠性是否达到要求,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2. 试验流程

培养基的配置

灌装,压塞扎盖

培养基灭菌

70只带盖50只拧松铝盖

20只确认培养基生

长能力

50只(A组)微生物侵

入试验

35只(B组)微生物侵

入试验

各2只(未侵泡)确

认培养基生长能力

无菌检测

(A组)长菌

分析原因

无菌生长

A组10只B组5只确

认培养基生长能力

营养试验合格

试验有效

确认试验合格与否

营养试验合格

试验有效

营养试验合格试验有效倒立培养14天确认

无菌

培养7天或至阳性

并鉴定菌为铜绿

持续侵泡4h

菌液浓度1×106 CFU/ml 培养7天或至阳性

并鉴定菌为铜绿

培养7天或至阳性

并鉴定菌为铜绿

10只封口缺损

3. 验证过程

3.1 目的

证明灌装培养基的容器经压塞、扎盖、灭菌、微生物侵入试验后,保证无菌以确认大

容量注射液密封系统的完好性。

3.2 验证样品的制备

3.2.1 验证样品

培养基输液瓶规格胶塞厂家规格灌封数灭菌条件

大豆胰蛋白胨肉汤100ml 博生胶塞130 115℃、30分钟3.2.2无菌检查结果:

培养基没有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无菌落生长。

3.3 确定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3.3.1 营养试验检查结果统计:

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

1 + / 11 + /

2 + / 12 + /

3 + / 13 + /

4 + / 14 + /

5 + / 15 + /

6 + / 16 + /

7 + / 17 + /

8 + / 18 + /

9 + / 19 + /

10 + / 20 + /

结论:从上面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培养基的营养实验合格,说明培养基有效,证明试验可以继续。

3.3.2 鉴别培养基生长的菌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检查结果统计:

编号是否铜绿假单胞菌编号是否铜绿假单胞菌

1 是11 是

2 是12 是

3 是13 是

4 是14 是

5 是15 是

6 是16 是

7 是17 是

8 是18 是

9 是19 是

10 是20 是

结论:符合规定

3.4 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侵入前菌悬液浓度统计:

取试验菌悬液1ml注入3个平皿,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培养、计数。菌浓度:1×10-11CFU/ml 含菌量10—100cfu/ml。

结论:菌悬液浓度符合规定,说明菌悬液可用。

3.5 微生物侵入试验

3.5.1 侵入后菌悬液浓度统计:

取试验菌悬液1ml注入3个平皿,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培养。菌浓度:1×106CFU/ml;结论:从统计可以看出,侵入试验后菌悬液浓度符合浓菌液要求,说明侵入试验具有有效性。

3.5.2 A组2只与B组2只阳性对照营养试验检查结果统计:

A组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B组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

1 + / 3 + /

2 + / 4 + /

结论:2组营养试验均阳性,说明培养基符合规定。

3.5.3 鉴别培养基生长的菌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检查结果统计:

编号是否铜绿假单胞菌编号是否铜绿假单胞菌

1 是 3 是

2 是 4 是

结论:符合规定

3.5.4 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统计:

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

1 / - 26 / -

2 / - 27 / -

3 / - 28 / -

4 / - 29 / -

5 / -30 / -

6 / - 31 / -

7 / - 32 / -

8 / - 33 / -

9 / - 34 / -

10 / -35 / -

11 / - 36 / -

12 / - 37 / -

13 / - 38 / -

14 / - 39 / -

15 / -40 / -

16 / - 41 / -

17 / - 42 / -

18 / - 43 / -

19 / - 44 / -

20 / -45 / -

21 / - 46 / -

22 / - 47 / -

23 / - 48 / -

24 / - 49 / -

25 / -50 / -

结论: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侵入后样品经过培养7天以后,均无菌生长,说明大容量注射液密封系统在现有的工艺生产条件下符合规定。

3.5.5 B组微生物侵入检查结果统计:

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

1 / - 6 / -

2 / - 7 / -

3 / - 8 + /

4 + / 9 / -

5 + /10 / -

结论: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侵入后样品经过培养7天以后,有3瓶有菌生长,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去铝盖过程中破坏容器的密封性所致。

3.5.6 A组10只与B组5只营养试验检查结果统计:

A组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B组编号有菌生长无菌生长

1 + / 11 + /

2 + / 12 + /

3 + / 13 + /

4 + / 14 + /

5 + / 1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3.5.7 鉴别培养基生长的菌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检查结果统计:

编号是否铜绿假单胞菌编号是否铜绿假单胞菌

1 是11 是

2 是12 是

3 是13 是

4 是14 是

5 是15 是

6 是

7 是

8 是

9 是

10 是

结论:符合规定

验证结论及意见:此次验证所使用的容器胶塞以及灌封、压塞、扎盖工序完全模拟车间正常生产,从试验的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培养基无菌检查、营养试验均符合要求,且微生物侵入试验以及营养试验也符合要求,说明试验有效,证明大容量注射液密封系统具备完好性。

容器密封性试验

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微生物侵入试验方案 ---大容量注射剂产品 验证编号: 起草人: 部门审核: QA审核: 审核批准人: 批准日期: 1 概述 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此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2 试验样品的制备 2.1 在玻瓶输液及软袋输液生产线上,按100ml、250ml二种产品规格,各取300瓶(袋)数量的瓶(袋)中,灌装营养肉汤培养基,使用自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容器密封。 2.2 将灌装后的容器经121℃、20分钟灭菌(过度杀灭法灭菌)。 2.3 从灭菌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 3 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3.1 所有试样培养 14 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 20 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 1ml 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菌液浓度:10~

100CFU/1ml。 3.2 在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所有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3.3 若7天内,所有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则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可判为合格。 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认试样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 4 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4.1 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ATCC 9027 的新鲜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含lOml 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h。 4.2 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 1000ml 相同培养基的容器内,于 30~35℃下培养22~24h。在培养结束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出现浑浊。 4.3 培养结束后的菌悬液即可用来作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试验。 5 微生物侵入试验操作步骤: 本试验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或其他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地方进行。 5.1 将新鲜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 的菌悬液倒入合适的盆中,用金属丝架固定试样容器,使试倒臵在菌悬液中。 5.2 将50个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的试样倒臵,并浸入菌悬液中。试样容器内的无菌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表面,样品的颈部及封口的外表面应完全浸泡在菌悬液中。 5.3 实验开始时取一份菌悬液,平板计数每毫升所含的活菌数。按 3.3确认试验用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5.4 将试样容器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h。 5.5 浸泡结束时,再用平板计数菌悬液的浓度。 5.6 从菌悬液中取出试样,擦干试样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然后用含 0.5%过氧乙酸的 70%异丙醇消毒容器外表面。 5.7 取装满培养基的样品两个,作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用样品制备方法同试样,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完整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标准 (试行) YBB00142002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导原则 Yaopinbaozhuangcailiao yu yaowu xiangrongxingshiyan zhidao yuanze Guidelines of evaluat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and pharmaceuticals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是指为考察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之间是否发生迁移或吸附等现象,进而影响药物质量而进行的一种试验。由于包装材料众多、包装容器的各异及被包装制剂的不同,为方便、有效地进行本试验,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相容性试验测试方法的建立 在考察药品包装材料时,应选用三批包装材料制成的容器对拟包装的一批药品进行相容性试验;考察药品时,应选用三批药物用拟上市包装的一批材料或容器包装后进行相容性试验。当进行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时,可参照药物及该包装材料或容器的质量标准,建立测试方法。必要时,进行方法学的研究。 二、相容性试验的条件 1、光照试验采用避光或遮光包装材料或容器包装的药品,应进行强光照射试验。将供试品置于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装置内,放置10天,照照射试验。 将供试品置于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装置内,放置10天,照度条件为:4500lx±500lx,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2、加速试验将供试品置于温度40℃±2℃ 、相对湿度为90%±10%或20%±5%的恒温恒湿箱内,放置6个月,分别于0、1、2、 3、6月取出,进行检测。对温度敏感的药物,可在25℃±2℃、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进行检测。用以预测包装对药物保护性的有效性,推测药物的有效期。

密封胶作业指导书

密 封 胶 作 业 指 导 书 审批:毛成秀实施日期:2014年11月01日四川省科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1.要求 1.1外观:产品应为细腻,均匀膏状物,无气泡,结块,凝胶,结皮,无不易分 散的析出物。 双组分产品两组分的颜色应用明显区别。 1.2材料物理性能要求

相容性试验方法 1.依据标准GB 16776-200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2.仪器设备:玻璃板,无色透明浮法玻璃,75m m×50mm×6mm, 隔离胶带,25mm×75mm。 温度计:20℃~100℃ 紫外线荧光灯:UVA-340型 紫外辐照箱 清洗剂:50%异丙醇一蒸馏水溶液 参照密封胶,浅色或半透明密封胶 3.试验原理: 将一个有附件的试验试件放在紫外灯下直接辐照,在热条件下透过玻璃辐照另一个试件,再对没有附件的对比试件同样试验,观察两组试件颜色的变化,对比试验密封胶同参照玻璃及附件粘接性的变化。 光照试件的位置 4. 试样的制备 4.1 在玻璃表面用50%异丙醇一蒸馏水溶液并用洁净布擦拭干净。 4.2按下图在玻璃的一端粘贴隔离胶带,覆盖宽度约为25mm。 4.3 按照上图制作8块试件,4块是无附件的对比试件,另外4块是有附件的试验试件截切成条状,尺寸为6m m×6mm×50mm,放在玻璃板中间,对比试件和试

验试件的制备方法相同,只是不加附件。 4.4 将试验密封胶挤注在附件的一侧,参照密封胶挤在附件的另一侧,用刮刀整理密封胶与附件上端面及侧面紧密接触,并与玻璃密实粘结,两种胶的相接处应高于附件上端约3mm。 5.试件的养护和处理 5.1制备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d,取两个实验试件和两个对比试件,玻璃面朝下放置在紫外辐照箱中,再放入两个实验试件和两个对比试件,玻璃面朝上放置,在紫外灯下辐照21d。 5.2 为保证紫外辐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紫外灯使用8周后应更换,为保证均匀辐照,每两周按下图更换灯泡,去除3#灯泡,将2#灯泡移到3#灯的位置,将1#灯移到2#灯的位置,将4#灯移到1#灯的位置,在4#灯的位置安置一个新灯泡。 5.3 实验箱的温度应控制在(48±2)℃(距离试件5mm处测量),试件表面温度每周测一次。 6.实验步骤 6.1 试件编号后将试件放置在紫外线下,记录试件放置的方向, 6.2实验后从紫外箱中取出试件,在23℃冷却4h。 6.3用手握住隔离带上的密封胶,与玻璃成90°方向用力拉密封胶,使密封胶从玻璃从玻璃粘接处剥离。 6.4破坏面积的测量,采用透过印制有1m m×1mm网格线的透明膜片,测量拉伸粘接试件两粘接面上粘接破坏面积较大面占有的网格布数,精确到1格(不足一格不计),粘接破坏面积以粘接破坏格数占总格数的百分比表示。按下式计算实验胶,参照胶与附件内聚破坏的百分率: C F=100%-A t C F—内聚破坏面的百分率,% A t—内聚破坏面积的百分率,% 6.5 检查密封胶对附件的粘接性;与附件成90°方向用力拉密封胶,使密封胶从

PET瓶封盖密封性检测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0668965.html,) PET瓶封盖密封性检测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PET饮料瓶盖密封性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 1)往水罐注入水,确保当瓶放入水罐时水位浸过瓶盖; 2)对于PET瓶,将瓶盖连同瓶口在瓶颈位置切割下来,用专用夹具密封; 3)将气管与穿孔头连接,将样品浸入水罐,合上仪器盖,检查盖是否锁好; 4)将仪器底座前面的压力表的红色指针复位至零; 5)将选择开关向右打到“Test”位; 6)如发现瓶盖裙脚处有气泡,立即将选择开关向左打到“Hold”位(以便观察漏气情况)或打到“Vent”位使瓶压减压至零,记录压力表中红色指针所指示的压力; 7)如瓶盖裙脚处无气泡,压力读数会持续上升,直至达到压力设定值; 8)将选择开关向左打到“Vent”位使瓶压减压至零,松开仪器盖,从水罐中取出样品; 9)拆下穿孔头上的气管,逆时针旋出穿孔头,取出样品。

对包装物进行封盖密封性测试的频率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封盖机的工作状况、封盖速度、盖和瓶的供应商的数量、封盖机的防护保养周期等。 2.我们提出以下的测试频率及方法供参考: 1)每班开始时,从每个封盖头提取3个被测样品,目视检测所有的样品的封盖位置。先用KZJ-SST-2封盖密封性测定仪(以下简称KZJ-SST-2)鉴定每个封盖头下取来的其中一个样品的封盖密封性并记录结果,发现哪个封盖头下的样品检测结果不合格,工作人员必须对该封盖头的剩余2个样品进行测试,如果剩余的两支中任何一只的测试结果不合格,那么就有必要对这个封盖头进行校正工作。 2)每次封盖头调节后,应取样品进行测试。 3)当更换使用新的瓶或瓶盖时,或者使用从不同的供应商购

包材相容性最新指导原则

附件 化学药品注射剂与药用玻璃包装容器相容性 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概述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得相容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药品研发及生产企业系统、规范地进行药品与玻璃包装容器得相容性研究,在药品研发期间对药用玻璃(以下简称玻璃)包装容器进行选择,并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对化学药品注射剂包装系统得适用性进行确认,最终选择与使用与药品具有良好相容性得玻璃包装容器,避免因药用包装容器可能导致得安全性风险。 本指导原则就是在现行法规与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得,遵循了《直接接触药品得包装材料与容器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 3号),沿用/参考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得《化学药品注射剂与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国食药监注(2012) 2 67号)得思路,借鉴了国内外相关得指导原则及有关专著,重点突出了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相关得相容性研究内容。随着相关法规得不断完善以及药物研究技术要求得提高,本指导原则将不断修订并完善。 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了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得相容性研究,其她剂型与玻璃包装容器得相容性研究不在本指导原则中详 述,另外,玻璃包装容器常与胶塞等组件配合使用,药品研发及生 产企业可参照相关指导原则得基本思路,开展制剂与玻璃包装容器其她组件及材料(如胶塞等)得相容性研究. 本指导原则就是基于目前认知得考虑,其她方法如经验证科学合理也可采用。 二、相容性研究得考虑要点

2、1玻璃得分类 目前,中国参考ISO 1 27 75; 1 9 9 7(E)分类方法,根据三氧化二硼(B2O3)含量与平均线热膨胀系数(C 0 e ffic i e n t of Mean Linear T h ermal Expa n sion,简称 COE)得不同将玻璃分为两类:即硼硅玻璃与钠钙玻璃,其中将硼硅玻璃又分为高硼硅玻璃、中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如附件1所示。 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对玻璃得分类与我国不同,但其分类思路 基本一致,如附件2所示。 2、2注射剂与玻璃包装容器可能发生得相互作用 2 O 2.1玻璃容器得化学成分与生产工艺 一般来说,药用玻璃通常包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三氧化二铝、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镁等成分。每种成分比例并不恒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同玻璃生产企业得玻璃化学组成会有所不同。 为了改善药用玻璃得性能,通常会在玻璃中添加不同得氧化 物,如加入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领、氧化锌、三氧化二硼与氟化物可降低玻璃得熔化温度与/或改善玻璃内表面耐受性;加入三氧化二铝可以改进玻璃得力学性能;加入铁、猛、钛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着色玻璃以产生遮光效果;加入氧化碑、氧化铸等物质以除去玻璃中气泡,增加玻璃得澄清度。因此,玻璃中得金属离子或阳离子团均有可能从玻璃中迁移出来。 玻璃包装容器通常采用模制与管制工艺生产.不同生产工艺对玻璃制品质量得影响不同,特别就是对玻璃内表面得耐受性影响较大。模制玻璃容器内表面耐受性基本相同。对管制玻璃制成得不同类型玻璃容器,如管制注射剂瓶(或称西林瓶)、安甑、笔式注射器玻璃套筒(或称卡氏瓶),预灌封注射器玻璃针管等,通过加热使容器成型得过程中,由于局部受热(如底部应力环部位, 颈部)引起得碱金属与硼酸盐得蒸发及分相等原因,上述部位内表面得化学耐受性通常低于玻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闭性验证报告

编号:容器密封性验证方案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验证项目:容器密封性验证 2、概述: 本公司验证小组成员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进行了验证,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在完全浸泡于高浓度运动性菌液4小时后,所有样品均无细菌侵入,可以确认容器密闭系统的完好性。 3、验证目的 为考察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密封性能,通过微生物侵入试验证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能完好。 4、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的生产。 5、验证人员 5.1质量部QA: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起草及验证的实施。 5.2质量部QC:负责按计划完成验证中的相关检验任务,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 5.3QA主管: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 5.4质量部部长: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查。 6、概括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密封性试验即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袋灌装进培养基,在生产线上封口后灭菌。然后,将整个袋子完全侵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

认培养基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同时,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 7、验证内容 7.1样品制备 7.2营养性试验 7.3挑战菌悬液的制备 7.4微生物侵入试验 8、验证步骤、评价方法及标准 8.1试验样品的制备 8.1.1试验方法 于制袋灌封机分别取连续运行生产的袋子共计150个,按袋子的装量规格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经焊盖后于115℃灭菌30分钟,然后将每袋试样编号平放,使培养基与袋子焊合部位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放置14天,并每天记录培养结果。 8.1.2判断标准:所有样品均不应长菌。 8.1.3试验结果: 小结: 检查人:日期: 8.2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能力——营养性试验 8.2.1试验方法 随机取20个试样,每个试样内接种0.1ml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在30~35℃下培

幕墙用中空玻璃密封胶相容性及注胶宽度的探讨

幕墙用中空玻璃密封胶相容性及注胶宽度的探讨 孙文迁 1.前言 随着建筑节能的实施,中空玻璃玻在玻璃幕墙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隐框玻璃幕墙中,中空玻璃的二道密封胶连接着中空玻璃的内、外片,承受着风荷载、地震荷载及外片玻璃的自重,直接关系到中空玻璃的使用耐久性及安全性。如果二道密封胶与玻璃及相接触的材料不相容或粘结强度达不到要求,将会导致中空玻璃外片玻璃脱离的情况,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GB/T11944-2002《中空玻璃》标准及JC/T486-2001《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对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的相容性并未做强制性规定,中空玻璃产品标准对中空玻璃密封胶的注胶宽度有明确的规定,但又与“建筑幕墙”GB/T21086-2007及“玻璃幕墙技术规程”JGJ102-2003中有关硅酮结构密封胶注胶宽度的相关规定不一致,如果仅按照“中空玻璃标准”要求生产的中空玻璃用于建筑幕墙,特别是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对此一一分析、探讨。 2.中空玻璃用密封胶相容性问题的探讨 GB/T11944-2002作为中空玻璃产品标准,规定了中空玻璃用密封胶应满足“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JC/T486的要求,在JC/T486附录A中仅说明“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标准GB16776附录规定的相容性试验方法可用来确定二道密封胶与另一材料是否相容,但JC/T486又在前言中说明本附录A仅为提示性附录,并未列为强制性条款。这为中空玻璃生产厂家逃避试验留下了借口,为用于幕墙的中空玻璃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在“建筑幕墙”标准GB/T21086-2007第5.3.3.1条中规定了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密封胶同相粘结的幕墙基材、饰面板、附件和其它材料应具有相容性,随批单元件切割粘结性达到合格要求;在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第3.4.3条规定: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一道密封应采用丁基热熔密封胶,隐框、半隐框及点支撑玻璃幕墙用中空玻璃的二道密封胶应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强制性条款第3.6.2条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应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这是由于硅酮结构密封胶是建筑幕墙工程中的关键材料,它连接着玻璃板材与金属构架,在幕墙的使用过程中,承受着风荷载及玻璃的自重荷载,直接关系到建筑幕墙结构的耐久性及安全性。因此,如果起着结构连接作用的硅酮结构密封胶不做相容性试验就直接施工,必然使建筑幕墙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隐框、半隐框及点支撑玻璃幕墙中,中空玻璃用二道密封胶连接着中空玻璃的内、外片,承受着外片玻璃所受风荷载及玻璃的自重荷载,关系到中空玻璃的使用耐久性及安全性。 如果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同与其接触的材料不相容,将会导致密封胶的粘结强度的下降或完全丧失,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幕墙用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应按照GB/T16776要求,在使用前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的相容性试验,相容性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中空玻璃的生产加工。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制定的“中空玻璃生产规程”HBZ/T001-2007于2007年7月1日发布实施,其第1.3.2、1.3.3、1.3.5、1.3.7条对幕墙用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须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相容性试验也提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对硅酮结构密封胶相容性试验统计,中空玻璃生产企业在制作加工幕墙用中空玻璃时,很少做二道密封胶相容性试验,这是造成中空玻璃外片玻璃脱落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明框玻璃幕墙中,很多人忽视了开启部分,这是因为明框玻璃幕墙开启部分是按隐框结构设计的。这一点往往被大多数幕墙企业所忽视。 3.中空玻璃密封胶注胶宽度的探讨 GB/T11944-2002“中空玻璃”第5.2.4条规定:双道密封外层密封胶注胶宽度为5~7㎜,特殊规格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由供需双方商定。在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第 5.6条规定了硅酮结构密封胶应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粘结宽度及粘结厚度应分别应通过计算确定且结构胶的粘结宽度不应小于7㎜,粘结厚度不小于6㎜。JGJ/T139“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第2.4.12条规定了中空玻璃二道硅酮结构密封胶胶层宽度应符合结构计算要求。 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是玻璃幕墙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它规定了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中承受荷载的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宽度和厚度应通过计算来确定,并规定了最小宽度和厚

常见包装袋密封性检测标准方法

常见包装袋密封性检测标准方法 包装袋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以及药品包装的各个领域,以其包装成本经济、易于加工、易于控制、易于生产等优势而成为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一种包装形式,包装袋的密封性能、封口强度是包装袋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关乎着包装内容物的产品质量、保质期,同时也是产品流通环节的必要保障。 而在包装袋生产过程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封合时的漏封、压穿或材料本身的裂缝、微孔,而形成内外连通的小孔。这些都会对包装内容物产生很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食品、医药包装、日化等行业,密封性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密封性不好是造成日后渗漏腐败的主要原因。其中风琴袋的包装特别是四层处最容易出现泄漏。广州标际对密封性测试的相关标准可见详表1:表1 密封性测试的有关标准 密封性测试具体方法各不相同,国内生产实践中常用GB/T 15171-1994标准。 1.着色液浸透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检验空气含量极少的复合袋的密封性。方法如下:将试验液体(与滤纸有明显色差的着色水溶液)倒入擦净的试验样袋内,密封后将袋子平放在滤纸上,5min后观察滤纸上是否有试验液体渗漏出来,然后将袋子翻转,对其另一面进行测试。 2.水中减压法(真空法) 这种方法又包括真空泵法和真空发生器法,通常用来检验空气含量较多的复合袋。

(1)真空泵法 测试装置主要由透明耐压容器、样品架以及真空系统(真空泵、真空表等)组成。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形成真空的时间长,且不稳定;密封性能不好;压力为指针式显示,精度偏低。因此现在已逐步被淘汰。 (2)真空发生器法 这种方法目前在软包装行业内应用广泛,它利用射流原理,正压变负压形成稳定的空气源,高精度电子压力传感器实时显示测试容器内的真空度,微电脑自动控制,试验参数(真空度和保持时间)可随意设定,达到真空所需时间短,真空保持平稳,密封性能好。 3.测试步骤 根据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的密封性能试验方法:在水的作用下,外层材料的性能在试验期间是否会发生变化,如外层采用塑料薄膜的包装外,可以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以观测试样内气体外逸或水向内渗入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参照GB/T 15171-1994标准,在真空室内放入适量的蒸馏水,将包装袋浸入水中,袋子的顶端与水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5mm.盖上真空室的密封盖,设置真空度,并保持30s。在此期间如有连续的气泡产生,则为漏气,孤立的气泡不视为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该设备的真空度数值0~-100Kpa可以设定,此外该设备还具有自动保压、补压功能,达到设定的压力后自动计时开始保压,保压时间到后如不漏气则为合格产品,若未达到设定的压力与时间即出现冒泡现象,则包装袋视为不合格,可手动泄压,打开密封盖,更换试样袋,重新设置真空度和保持时间。所设置的真空度值根据试样的特性(如所用包装材料、密封情况等)或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确定,但不得因试样的内外压差过大使试样发生破裂或封口处开裂。 4. 泄漏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见表2) 表2包装袋泄漏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

药品及药品包装材料检测

药品及药品包装材料检测 检测产品: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检测项目: 理化检测:颜色、气味、pH值、纯度、澄清度、含量均匀度、杂质、水分、灰分、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密度、溶解度、熔点测定、灼烧残渣、干燥失重、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外观性状、中药材性状 微生物检测:细菌、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内毒素、无菌度检查、初始污染菌等重金属检测:铅、铬、汞、砷、铜等各种 辅料检测:β-环糊精、交联聚维酮等 西药成分检测:环磷酰胺、注射液中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聚合物 性状检测:外观性状、中药材性状 鉴别检测:薄层色谱鉴别、纸层色谱鉴别、气相色谱鉴别、液相色谱鉴别、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显微鉴别、中成药显微鉴别(每种药材、化学鉴别反应) 其他试验:过敏试验(组胺检查法)、溶血试验(血球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升压或降压物质(猫法)、异常毒性试验(鼠法)指定成分含量检测成分分析总皂甙、总黄酮、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肌醇、人参皂甙、红景天甙、芦荟甙、芍药苷、洛伐他丁、L-肉碱、原花青素、葡多酚、大豆异黄酮、硫酸软骨素、粗多糖、10羟基-α-癸烯酸、大蒜素、葛根素、番茄红素、京尼平甙(栀子苷)、吡啶甲酸铬、虫草素、水飞蓟素、三萜类、褪黑素、蜂胶液中高粱姜素、白杨素、荷叶碱、腺苷、延胡索乙素、粗多糖、超氧化物歧化没酶(SOD)、灵芝多糖、灵芝三萜、咖啡因、乌头碱、绿原酸、丹参酮ⅡA、天麻素、大黄素和大黄酚、维生素类、矿物质等 检测方法:ATP含量测定(酶法)氨基酸含量测定法(水解)氨基酸含量测定法(游离)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菠萝酶效价测定薄层扫描测定法长效胰岛素延缓作用测定蛋白分解酶效价测定蛋白含量检测(半微量凯氏定氮)淀粉酶效价测定定氮法(容量法)多种脂肪酸含量测定FSH生物效价测定分光光度测定法肝素生物效价测定高分子蛋白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黄体生成素(LH)效价测定降纤酶效价测定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无菌药品包装容器的密封性验证报告

无菌药品包装容器密封性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试验人员: 审核: 批准: 报告人:日期:

1.概述 本验证由生产部及质量部共同完成,并在质量部的全过程监控下按已批准的方案实施。验证实施日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2.结果报告: 2.1试验样品制备情况: 所用样品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后合格的样品。 2.1制备微生物菌悬液: 从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的新鲜斜面上取培养物,接入含6ml无菌胆盐乳糖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了约24h,将此培养物分别转入含600ml无菌胆盐乳糖培养基的三角瓶内,于30~35℃下培养了约24h,现将菌落计数如下: 结论:可用于试验用菌液。 2.2营养试验: 每个试验样品内接种了多少个CFU(约100)铜绿假单胞菌。在30~35℃下培养了7天,附:培养记录 第一次试验试验开始时间: 第二次试验试验开始时间:

第三次试验试验开始时间: 结果:结果所有试样品都呈阳性结果,符合试验预订的目标。 2.3微生物浸入试验: ①将2.1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的菌悬液倒入不锈钢桶内,密闭,从试验中取100只试验样品倒置于菌悬液中,将试验样品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h后,取出试验样品,擦干容器外残余的菌悬液,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五分钟(注意不要破坏其密封口),放入塑料袋中,置30~35℃下培养7天。检查试验样品内微生物生长情况,有生长记作“﹢”,无生长记作“﹣”。 ②阳性对照:阳性对照试验样品不经菌悬液浸泡,其外表用含0.5%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五分钟后,接种10~100CFU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阳性对照试验。 现将试验记录如下: 第一次试验

包材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汇总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药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伴随药品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由于包装材料、容器的组成、药品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有的组份可能会被所接触的药品溶出、或与药品发生互相作用、或被药品长期浸泡腐蚀脱片而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而且,有些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影响具有隐患性(即通过对药品质量及人体的常规检验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例如,安瓿、输液瓶(袋),如果不是针对不同药品采用不同的处方和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常常会有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组份被溶出及玻璃脱片现象,这些影响在一般的常规药检时不能被发现;再例如,天然橡胶塞中溶出的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能是致热源,溶出的吡啶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肯定因素,而细微的玻璃脱片是堵塞血管形成血栓或肺肉芽肿隐患等等。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药品的种类多且有效活性基团复杂,不同药品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同,所以,一种包装材料和容器适用于所有的药品,或者一种药品可以采用任何可获得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都是存在巨大的质量和安全性隐患的。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别是注射剂产品,其质量和由包装材料和容器引起的安全性隐患要高于口服剂型,所以对注射剂产品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包装材料和容器是否能满足药品本身应能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的要求,同时更要关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与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的现状与管理要求

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和药包材产品相对落后。虽然,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约1000家,生产药用玻璃、金属、药用明胶制品、橡胶、塑料(容器、片材、膜)及其复合片(膜)等五大类六十多个品种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但是,现有药包材生产企业多为乡镇集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人员素质、装备、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而,质量不高、不符合标准的药包材产品常见;使用不合格药包材产品或使用未经审批药包材问题尚未解决;所以,优新药包材产品的推广应用缓慢,一些落后、使用不便、甚至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包材淘汰困难,有的仍然在影响着药品的质量。 与国外先进制药公司相比,我国制药企业对包装、包材与药品质量的关系普遍认识不清,对药品包装、包材与药品相互影响的研究重视不够,往往不是依据药物制剂的特性及相容性试验结果选择药包材,而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用包装材料。一些落后的包装形式、包装技术在我国制药企业中仍被采用。由此,造成的药品质量问题和使用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根据《药品管理法》,我国对药包材实行产品注册制度,其中第五十二条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如果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药包材包装药品,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四)的规定,该药品将按劣药论处。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为提高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的

真空包装袋密封性测试仪产品的试验方法

真空包装袋密封性测试仪产品的试验方法 2014/9/22 真空包装袋密封性测试仪产品的试验方法: 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内气体外逸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膨胀及释放真空后试样形状恢复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密封试验仪 产品型号MFY-1(经济型) 产品用途:MFY-1密封试验仪适用于食品、制药、医疗器械、日化、汽车、电子元器件、文具等行业的包装袋、瓶、管、罐、盒等的密封试验。亦可进行经跌落、耐压试验后的试件的密封性能测试。 产品特点: 1.采用手动控制保压,操作更方便,性能更稳定。 2.所有气动原件均采用知名厂家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杜绝了因为气动原件而产生的保压不稳现象。 3.优质有机玻璃(亚克力)密封桶,壁厚增至15mm,有效增强密封桶的抗压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4.电子保压装置,减少机械磨损,使保压时间更持久。

5.PVC操作面板,压力指针显示,即时精确,方便用户快捷查看压力值。 试验原理: 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内气体外逸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膨胀及释放真空后试样形状恢复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技术参数 1.真空度:-90kPa~0 2.精度:1级 3.真空室有效尺寸:300mm×390mm (H) (标配) 注:其他尺寸可定制。 4.气源压力:0.7MPa (气源用户自备) 5.气源接口:Φ8聚氨酯管 6.外形尺寸: 460mm(L)×360mm(B)×530mm(H) 7.电源:AC 220V 50Hz 8.净重:12kg 标准配置:主机+实验密封桶+气源线 依据标准:GB/T 15171、ASTM D3078

密封胶作业指导书

密封胶作业指导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密 封 胶 作 业 指 导 书 审批:毛成秀实施日期: 2014年11月01日 四川省科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1.要求 1.1外观:产品应为细腻,均匀膏状物,无气泡,结块,凝胶,结皮,无不易分散 的析出物。 双组分产品两组分的颜色应用明显区别。 材料物理性能要求

相容性试验方法 1.依据标准 GB 16776-200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2.仪器设备:玻璃板,无色透明浮法玻璃,75mm×50mm×6mm, 隔离胶带,25mm×75mm。 温度计:20℃~100℃ 紫外线荧光灯:UVA-340型 紫外辐照箱 清洗剂:50%异丙醇一蒸馏水溶液 参照密封胶,浅色或半透明密封胶 3.试验原理: 将一个有附件的试验试件放在紫外灯下直接辐照,在热条件下透过玻璃辐照另一个试件,再对没有附件的对比试件同样试验,观察两组试件颜色的变化,对比试验密封胶同参照玻璃及附件粘接性的变化。 光照试件的位置 4. 试样的制备 在玻璃表面用50%异丙醇一蒸馏水溶液并用洁净布擦拭干净。

按下图在玻璃的一端粘贴隔离胶带,覆盖宽度约为25mm。 按照上图制作8块试件,4块是无附件的对比试件,另外4块是有附件的试验试件截切成条状,尺寸为6mm×6mm×50mm,放在玻璃板中间,对比试件和试验试件的制备方法相同,只是不加附件。 将试验密封胶挤注在附件的一侧,参照密封胶挤在附件的另一侧,用刮刀整理密封胶与附件上端面及侧面紧密接触,并与玻璃密实粘结,两种胶的相接处应高于附件上端约3mm。 5.试件的养护和处理 制备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d,取两个实验试件和两个对比试件,玻璃面朝下放置在紫外辐照箱中,再放入两个实验试件和两个对比试件,玻璃面朝上放置,在紫外灯下辐照21d。 为保证紫外辐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紫外灯使用8周后应更换,为保证均匀辐照,每两周按下图更换灯泡,去除3#灯泡,将2#灯泡移到3#灯的位置,将1#灯移到2#灯的位置,将4#灯移到1#灯的位置,在4#灯的位置安置一个新灯泡。 实验箱的温度应控制在(48±2)℃(距离试件5mm处测量),试件表面温度每周测一次。 6.实验步骤 试件编号后将试件放置在紫外线下,记录试件放置的方向,

轧盖密封性验证方案

概述 1.1 本公司大输液车间(D线)采用重庆制药机械厂生产的SHZ8-50-500B型轧盖机,用于100ml、250ml、500ml大容量注射剂的轧盖,其速度0-7200瓶/时任意可调。 1.2 大容量注射液产品的无菌保证不仅依赖于过滤、灭菌等工艺的可靠性,而且取决于产品的密封性,后者需通过加塞和压盖来实现,因此产品的密封性需进行验证,确认其密封性。 1.3 根据验证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车间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应进行旨在证实验证状态没有发生漂移的再验证,确认轧盖密封性仍符合生产工艺及GMP要求。2.验证目的和内容 2.1 验证目的 验证大输液车间(D线)在生产一段时间后,轧盖机在额定生产速度下轧盖的密封性仍符合要求。轧盖工艺与制定的相应文件规定相符,并具备可连续操作性。 2.2 验证范围 本公司大输液车间D线SHZ8-50-500B型轧盖机轧盖的密封性。 2.3 验证项目及认可标准 培养项目培养样品数培养天数培养结果培养基产品预培养19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 挑战性试验 A组供试品8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A组阳性对照2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阳性A阴性对照2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B组供试品4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B组阳性对照10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阳性B阴性对照2瓶14天所有样品均为阴性 培养基营养性试验 A组16瓶72小时所有样品均为阳性 B组10瓶72小时所有样品均为阳性3.验证依据

3.1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 3.4 《SHZ8-50-500B压盖轧盖机操作程序》 4. 验证方法 4.1 按正常生产条件生产,洗瓶后将配制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灌装于输液瓶中,塞塞、轧盖,并在水浴灭菌柜中115℃灭菌30分钟,制得样品。 样品灌注量及数量如下: 规格灌注量灌装量轧盖量 100ml 100ml 200瓶 200瓶 250ml 250ml 200瓶 200瓶 500ml 500ml 200瓶 200瓶 4.2 培养基产品预培养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剔除破损产品。随机抽取外观检查合格的样品各190瓶,倒置于30℃~35℃温度条件下培养14天,逐日观察并记录。有菌生长以“+”表示,无菌生长以“-”表示。(若有菌生长则试验无效,需重新试验)。 培养基产品预培养结果 培养开始日期年月日培养结束日期年月日 培养天数 培养 温度℃ 检查情况检查人复核人 培养 天数 培养 温度℃ 检查情况检查人复核人 1天8天 2天9天 3天10天 4天11天 5天12天 6天13天 7天14天 备注: 4.3 挑战试验 4.3.1 随机抽取4.2试验后的样品80瓶,浸入菌悬液中8小时后,冲洗样品外表面残余菌悬液,并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作为A组供试品。取A组供试

T软包装件密封性能测试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GB/T 15171-94 Test method for leaks in sealed flexible package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包装件密封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材料制成的密封软包装件试验。 2试验目的 本标准可用作以下目的之一的试验: a.比较和评价软包装件的密封工艺及密封性能; b.为确定软包装件密封性能的技术要求提供有关依据; c.试验经跌落、耐压等试验后软包装件的密封性能等。

3术语 3.1软包装件 需具有密封性能的软包装件,其所用包装材料不得有各种针孔、裂口及封口处未封和开封等影响密 封性能的缺陷。 3.2密封性能 软包装件防止其他物质进入或内装物逸出的特性。 4试验原理 4.1方法一 此方法用于在水的作用下,外层材料的性能在试验期间不会显着降低的包装件,如外层采用塑料薄 膜的包装件。 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内气体外逸

或水向内渗入情况, 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4.2方法二 此方法用于在水的作用下,外层材料的性能在试验期间会显着降低的包装件,如外层采用纸质材料 的包装件。 方法二分A、B两种方法,仲裁检验用方法A。 4.2.1方法A 将试样内充入试验液体,封口后将试样置于滤纸上,观察试验液体从试样内向外的泄漏情况。 4.2.2方法B 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膨胀及释放真空后试样形状的恢复情况,以

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8-16批准1995-03-01实施 GB/T 15171-94 5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包括以下部分: 5.1真空室: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能承受100 kPa压力的真空容器和密封盖组成。 真空容器用于盛放试验液体和试验样品;密封盖用于密封真空室。抽真空时,密封盖应能保证真空 室的密闭性。 试验时,真空室内所能达到的最大真空度应不低于95 kPa,并能在30~60 s 由正常大气压力达到 该真空度。

阀门密封及性能等各种试验方法

1.阀门在总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性能试验,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是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阀门的材料、毛坯、热处理、机加工和装配的缺陷一般都能在试验过程中暴露出来。 常规试验有壳体强度试验、密封试验、低压密封试验、动作试验等,并且根据需要,依次序逐项试验合格后进行下一项试验。 2.强度试验: 阀门可看成是受压容器,故需满足承受介质压力而不渗漏的要求,故阀体、阀盖等零件的毛坯不应存在影响强度的裂纹、疏松气孔、夹渣等缺陷。阀门制造厂除对毛坯进行外表及内在质量的严格检验外,还应逐台进行强度试验,以保证阀门的使用性能。 强度试验一般是在总装后进行。毛坯质量不稳定或补焊后必须热处理的零件,为避免和减少因试验不合格而造成的各种浪费,可在零件粗加工后进行中间强度试验(常称为毛泵)。经中间强度试验的零件总装后,如用户未提出要求,阀门可不再进行强度试验。苏阀为了保证质量,在中间强度试验后,阀门都全部最后再进行强度试验。 试验通常在常温下进行,为确保使用安全,试验压力P一般为公称压力PN 的~倍。试验时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一端封闭,从另一端注入介质并施加压力。检查壳体(体、盖)外露表面,要求在规定的试验持续时间(一般不小于10分钟)内无渗漏,才可认为该阀门强度试验合格。为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强度试验应在阀门涂漆前进行,以水为介质时应将内腔的空气排净。 渗漏的阀门,如技术条件允许补焊的可按技术规范进行补焊,但补焊后必须重新进行强度试验,并适当延长试验持续时间。 3.密封试验: 除节流阀外,无论是切断用阀还是调节用阀,均应具有一定的关闭密封性,故阀门出厂前需逐台进行密封试验,带上密封的阀门还要进行上密封试验。

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成品的密封性验证 目录 1、概述4页 2、资料档案4页 3、验证目的4页 4、职责4页 5、验证标准5页 6、验证实施步骤5页 7、再验证5页 8、结果5页 9、结论及评价5页 10、附件6页 11、验证结论、最终评价和报告 9页13、验证合格证书10页

1. 概述 1.1****免洗硅化胶塞由***公司新加坡公司生产。2ml西林瓶,采 用德国SCHOTT公司马来西亚生产的洁净包装瓶,免初洗。铝盖由广东省江门市新兴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在分装过程中用注射用水代替半成品进行灌装、加塞、轧盖。 1.3 在进行成品密封性验证前已完成湿热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的验证,分 装用瓶洁净度和清洗效果验证,免洗硅化胶塞质量验证和无菌灌装验证。2. 验证目的 验证成品的密封性,确保成品密封性能完好。 3. 职责: 3.1 验证小组: 3.1.1 起草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报质量保证部审核、质量部负责人批准。3.1.2 组织、协调使用单位对验证方案进行实施。 3.1.3 确定再验证项目及周期。 3.2 质量部: 3.2.1 根据验证对象成立验证小组。 3.2.2 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3.2.3 负责发放验证合格证书。 3.2.4 组织验证小组对参与验证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3 车间: 3.3.1 具体实施验证方案。 4、验证标准 分装后的产品其密封性合格率为100%。 此验证共进行三次,分三个时间段完成。 5、验证的实施 5.1验证实施所需条件:2%的亚甲蓝溶液。 5.2灌装:以注射用水代替半成品进行灌装、加塞、轧盖。每瓶装量1.2ml,

每批分装量不少于1000瓶。 5.3密封性试验:经轧盖后的产品湿热高压至121℃后倒入2%的亚甲蓝溶液中,确保产品完全浸泡于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直至产品冷却至室温。 5.4澄明度对照试验:将产品用注射用水冲洗外壁后晾干,擦拭后灯检,用比 色法检查产品内容物是否着色。 6、再验证: 6.1再验证项目包括:性能确认 6.2再验证周期:两年或设备进行大修、中修或改造时,要重新验证。 7、验证结果 8.偏差 容器密封性验证 微生物侵入试验 概述 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最终灭菌容器/密封件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中,取输液瓶或西林瓶(小瓶),灌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压盖灭菌。此后,将容器密封面浸入高浓度运动性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确认容器密封系统的完好性。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能力。试验步骤 l 试验样品的制备 1.1 在生产线上取足够量的容器,灌装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使用自动压塞和压盖设备将容器密封。 1.2 将灌装后的容器经最长灭菌程序灭菌。 1.3 从灭菌釜中取出试样,冷却,将每一试样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表面充分接触,在30~35℃下竖放培养1 4 天。 1.4 小心去除至少50 个试样的铝盖,注重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去铝盖时不慎损坏容器密封性的所有试样剔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