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电影分析《芳芳》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电影《找到你》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在描绘主人公戴维·谢泼德的追踪寻找失踪女儿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与失踪女儿所在地土著部落的文化差异和对女性角色的描写。

电影中女性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女性角色的塑造,电影传达了不同观众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和思想观点的差异。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形象塑造。

首先,电影中出现了被绑架的女儿玛戈。

她是电影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电影人对她的刻画很细致,她的形象塑造饱含了对女性权利的关注和探讨。

玛戈在电影中被绑架后,一直没有被男性拯救,而是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离了绑匪的魔爪。

在电影中,玛戈不仅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和坚韧的精神,还有敏锐的反应和灵活的思维。

整个逃亡过程中,玛戈一直在冷静地分析情况和策划行动,展现了一个女性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玛戈的形象塑造也传递了一种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女性主义理念。

其次,电影中还出现了玛戈的母亲阿比。

阿比是一个土著女性,她的形象塑造既传达了本土文化的特殊性,也反映了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

阿比是一个表现出浓厚母爱的女性角色,她把失踪的女儿视为自己的左右手,是玛戈逃亡中的最大支持者。

在电影中,阿比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和崇尚自由的思想,也暴露出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弱势地位。

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中,阿比饱受歧视和侮辱,但是她一直坚定地为自己争取权利和尊重。

这种女性主义思想型塑也在电影中得到了展现。

另外,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个名叫缇玛的白人女性。

她在片中被描写成是受到不男不女、不黑不白双重歧视的女性。

因此,缇玛是电影中的代表性女性角色之一。

她的形象塑造传达了一种强烈的女性主义情感,即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需要被平等对待。

缇玛在电影中被描写为一个独立自主、勇敢坚定和不畏其它文化的女性角色。

这些形象既是女性自我实现的表现,也是对女性个性独立和性别平等的体现。

八年级学生《芬芳》观影心得 (1)

八年级学生《芬芳》观影心得 (1)

《芳芳》观后感昨晚看了法国爱情故事片《芳芳》,一个和女友同居了5年的帅气小伙子亚历山大不经意间认识了美丽天真的杂技表演者芳芳,两人一见钟情,亚历山大为了让自己与芳芳的爱情永远保鲜,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永远追求芳芳却永远不与芳芳发生性行为,时间久了,芳芳受不了了,觉得亚历山大在玩弄她的感情,于是想各种办法刺激亚历山大:找个假男朋友在亚历山大面前做戏搞暧昧、以死相逼等等,最后,亚历山大走出了童年的阴影,对芳芳妥协了。

女主角芳芳是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少女,灵动、美丽、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她渴望恋爱、渴望去邂逅浪漫的爱情。

从她见到亚历山大的那个雨夜起,她便坠入了爱河。

对于亚历山大来说也同样如此。

亚是一名见习医生,此前已同一个名叫洛丽的女人订婚。

然而很难说两人之间还拥有爱情,他们最初的激情已逐渐褪去,正如亚历山大对未婚妻所说,“谁也没错,只是时间问题。

”性成为了两人关系的唯一纽带。

电影片头似乎说明了芳芳和亚历山大的关系。

红色的背景下,芳芳的剪影逐渐向亚历山大靠近,连接他们的是一条线,线的两端分别含在两人口中,在双唇即将靠近之时,两人却又突然分开,由此做着循环往复的运动,直到亚历山大用一把剪刀将线剪断。

从影片一开始,对芳芳的着迷和对婚姻生活的疲倦便在亚历山大的内心不断交替出现,在这个看似成熟的男人心底,从来都不曾停止对青春激情的渴求。

他因洛丽的父母对婚姻感到恐惧、又因筹备婚礼的琐事对婚姻感到失望。

洛丽费尽心力想重拾两人最初的激情,然而她以为亚历山大需要的只是性的满足。

她的努力无法改变两人关系的瓶颈,反而愈发加剧了亚历山大对爱情的渴望。

芳芳的出现满足了他的一切青春幻想。

他发誓要永远追求芳芳,却不与之发生关系。

他想永远为爱情保鲜,他想使青春期永不结束。

在布置成维也纳宫殿的摄影棚里,两人穿着19世纪的晚服,将自己幻想成维也纳的英勇的王子与美丽的公主,尽情舞蹈,共享美酒。

青春的激情原本就是这样。

洛丽与芳芳各自代表了爱情的不同阶段,亚历山大同时经历着爱情的半衰期与青春的激情。

电影《芳华》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电影《芳华》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256电影《芳华》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赵浩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杨敏学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冯小刚导演在电影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游走在占据主流地位的男性之间,成为父权统治的发言人、男性权威下被压迫的女人,亦或是在经历苦难后重新成长和蜕变为新时代的女性。

本文就以电影《芳华》为例,解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在不同历史场域下的改变。

关键词:芳华;女性形象;历史场域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之间是缺少性别意识的,宣扬“男女都一样”,“女人能顶半边天”,从而在电影中塑造了一个个“花木兰”式的女性形象;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逐渐复位,充满了情感和欲望气息。

本文就以1976年前后为时间节点对电影《芳华》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1976年前《芳华》中的女性形象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丧失了自我和女性气质,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

新中国的成立,党和政府强调“男女都一样”,从而颠覆了性别歧视,让女性和男性拥有了同等地位,但同时也否定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性别群体的存在,女性走向了无性。

在电影《芳华》中,这些文工团的女战士时刻保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注意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作风,这些怀春少女本该是青春荷尔蒙迸发的时期,却不得不在这特殊的年代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与欲望,尤其是对异性的欲望。

女性对欲望的束缚,只有通过替代性的心理补偿进行宣泄,这就演变为同性之间的压迫,这也是女性自我性别意识淡薄的表现。

在何小萍“偷军装事件”爆发后,郝淑雯和林丁丁联合其他战友一起对何小萍进行审问的情节,犹如封建衙门县令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施以酷刑,屈打成招的情景,这一幕在文工团这充满革命气息的部队中上演,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这里充当审判者的郝淑雯和林丁丁等人,是作为父权统治的代言人出现的,她们对于自己女性身份的定位和识别是不明确的,这也是特殊的时代给予女性生理和心理上的极大伤害。

此外,在“假胸罩”事件中,郝淑雯和林丁丁等人怀疑何小萍在自己的内衣中垫海绵,便联合其他战友对何小萍进行搜身,这一情节带着很强的男性窥淫视角,对于女性内衣的特写和对何小萍搜身的情节设置,都充斥着男性导演的男性视角,也是为了满足男性“看”的欲望,特别是何小萍在浴室中洗澡跳舞的镜头,满足了众多男性观众的幻想和欲望。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电影《找到你》讲述了一个女孩子李玩在最困难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父亲,踏上寻找父亲的路途,当她走到准确的位置时,却发现她需要寻找的已经不是她最想要找的人了。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与性别平等的思想理念相违背,本文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缺乏独立性和自我意识。

电影中的李玩和她的母亲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和经济来源,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完全由男性掌控。

李玩的父亲和男友在电影中扮演了主导和支配角色,而女性角色则更多地以被动和接受的方式存在。

在电影的结尾,李玩选择了跟随男友的决定,这与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相违背,即女性应该有独立的思想和选择权。

其次,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倾向于陈旧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印象相似,母亲是一个体贴、善解人意的家庭主妇,而且她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的家庭做出贡献。

而女主角李玩则更多地被画成一个柔弱、需要保护的女孩子。

她更多的时间是在等待和接受解救,而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和行动来处理自己的困境。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局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并未展现女性的多重、复杂性格,也未展现女性自我解放和追求自由的意识。

最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关系。

电影中的男性形象更具有统治性和支配性,而女性则更多地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位置。

电影中的李玩和她母亲都需要依靠男性来维持生计和生命。

据此,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性别关系中并不平等,她们缺乏自己的主动性和自我决策能力,而且容易被男性所操纵和支配。

总之,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相对薄弱,存在着女性主义思想的缺陷。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缺乏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倾向于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存在着与男性形象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为了体现性别平等的思想理念,电影制作者需要更加关注女性角色的多重、复杂性格,并赋予她们更多的自我决策和主动性。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作品《女巫》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作品《女巫》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作品《女巫》
黄茁静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8)004
【摘要】罗伯特·艾格斯的处女作《女巫》讲述了一个有关17世纪新英格兰地区
清教家庭内部矛盾和信仰危机的故事.通过对影片中的社会背景、不同女性角色的
思想特征以及女巫形象的重构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女巫》所展现的17世纪新英格兰社会中女性思想状态的多样性,并对女性救赎之路进行再思考.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黄茁静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
【相关文献】
1.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世纪女巫文化 [J], 李进超
2.英美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初探r——以欣赏电影《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衣橱》为例 [J], 陈爱珠
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弗罗斯特《两位女巫》 [J], 韩文菊
4.女性主义视角下简·奥斯汀作品电影改编 [J], 雷盛燕
5.女性主义视角下电影《我的姐姐》人物形象分析 [J], 杨宝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找到你》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找到你》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找到你》《找到你》是一部由韦恩·罗伯茨执导,由朱莉娅·罗伯茨和卢卡斯·黑奇主演的电影。

故事讲述了一名男子在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的过程中,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同性恋母亲。

这部电影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重新诠释这个故事,探讨了母性、家庭、同性恋等议题,并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找到你》着重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母性的价值。

在影片中,主人公通过一系列的磨难和考验,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个过程中,除了男主人公的坚强和决心外,也表现了女性主角在成为母亲的同时所展现出的坚强和毅力。

母亲在这部电影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形象,她也有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但是她依然坚强而勇敢地面对着困难和挑战,为观众展现了女性作为母亲所拥有的力量和价值。

电影中还涉及了同性恋的话题。

女性主义视角下,《找到你》探讨了同性恋母亲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认可的问题。

影片中的母亲是一个同性恋者,她在20多年前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做出了放弃自己孩子的选择。

这个选择带来了很多痛苦和后悔,但同时也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她勇敢地站了出来。

电影中这部分内容让观众深刻地思考了同性恋者在社会中所面临的歧视和困难,也呼吁社会对同性恋者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找到你》也以一种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呈现不同性别的角色。

影片中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关系并不是传统的母子关系。

他们在相遇之后,经历了一番心灵的磨砺和对彼此的真诚和理解,最终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亲情和情感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展现出了男性和女性在情感上的平等和尊重,也呼吁社会对不同性别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找到你》以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传统的家庭观念。

在电影中,家庭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核心家庭模式,而是包容了更多的多样性。

母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父权下的单向关系,而是在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和理解。

电影中也表现出了家庭的多样性和尊重,呼吁社会对于家庭观念有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电影《找到你》讲述的是一名年轻女子在挑战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展示出坚韧、勇敢的精神面貌。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揭示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经历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她们的自我认知和努力。

首先,电影中的女主角李欣是一个富有野心和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

她的职业是金融分析师,在工作中因其真实和勤奋而备受赞誉。

无论是工作上的挑战,还是生活中的不顺,她总是坚定地站起来,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女性在职场上的实力和能力,促进了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发展。

然而,李欣在工作之余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感到心灵空虚。

这说明,在追求职业成功的过程中,女性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需求。

其次,在电影中,女人的家庭角色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李欣的母亲是一个全职主妇,照顾家中的孩子和家务。

尽管她曾经是一个职业女性,但在结婚生子之后,她选择放弃自己的工作,专注于家庭的生活与管理。

然而,在一个场景中,女儿问母亲,“你没有对自己有一点点的梦想吗?”这个问题显示出,许多对家庭的贡献往往受到忽略。

女性被传统社会所限制,被告知是要成为母亲、妻子、女儿、爱人,而忽视了自身的需求和梦想。

这种困境也是女性主义者努力抗争的问题。

最后,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并没有被简单地刻画成某一种特定的形象,而是展示出了她们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比如,李欣的上司林院长看起来很弱势和温和,但实际上,她是一个精明而又应对得当的人。

即便是李欣在这个职场挑战中获得了胜利,林院长还是能够保全自己的职位,展示出了她的职场能力和智慧。

此外,李欣在生活中的细节中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矛盾性,比如在对待自己的喜欢的男孩时,她展现出了脆弱的情感,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的勇敢和决心。

总之,电影《找到你》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深刻地反映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展示了她们的自我认知和努力。

通过展示这些形象,电影向观众们传达了女性的权利和意识形态的成果,揭示了女性主义的核心理念,促进了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找到你》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找到你》

收稿日期:2019-09-26基金项目:四川传媒学院2018年度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产业化语境下高校微电影创作课程的实践模式探索”;四川省新一轮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适应高校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新时代传媒类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试点”。

作者简介:董莉,女,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与文化传播研究。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找到你》董 莉(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 要:本文以电影《找到你》为例,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的选题、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下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迷茫,剖析该作品在女性题材上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性电影;现实题材;生存困境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3-0108-02 2018年,一部“双女主”电影《找到你》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中杀出重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话题讨论。

电影淡化了原故事中大量惊悚和悬疑的表现形式,转而借“孩子”来把重点放在探讨女性在当下社会中的位置与困惑。

所以,无论是主题表达还是情节设置,《找到你》都属于一部不折不扣的女性电影。

一、女性视角的精准化表达在《找到你》这部电影作品中叙述视角均为女性。

姚晨和马伊?的双女主线飙戏成为影片的精彩看点,这两位女主角在影片中分别代表着当今社会中来自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生活处境的两种母亲形象:姚晨饰演的李捷是一个需要同时兼顾事业和家庭的高知职业女性;马伊?饰演的孙芳则是一个生活在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女性。

电影《找到你》以女性作为主体,将双女主镜像自然对应,为观众展示了两种女性的属性———一种是作为自然人,作为母亲的角色;另一种是作为社会人的社会机能。

故事不是仅限于讲述一个母亲和一个保姆之间的故事,两者之间产生的强烈对比和镜像关系为剧本建制冲突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

影片对女性和女性所处的阶级之间的冲突、碰撞也有很好地呈现和诠释,不仅仅是“找到你”,更是“找到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文化概论作业(女性主义电影分析)
学院:
班级:
姓名:
懂得爱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芳芳》影片的片头颇有深意:一男一女的侧面剪影,各自用嘴叼住长线一头,像拉锯一样,嘴越来越近,线越来越短,即将发生触碰的时候,一方立即弹开,线又被拉长。

来来去去,一直反复。

爱情中的试探、疑惑、逃避、被动和主动在此被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出来。

而更多时候,女方表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

直至最后影片中男主人公用剪刀剪断绳子,留下了女主人公疑惑和失落的侧影,同时也拉开了下面要讲述的爱情大幕。

《芳芳》作为一部以女性为主要叙述对象的影片,从一定意义上表达并渲染了女性比男性更敢于表达爱情、敢于拥抱真挚的情感的性格。

影片一反常态的把爱情的主动权交给了新时代女性的手中。

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的进步,也从侧面暗示着,在这个社会,女性更多时候是在争取性别的平等性,而不是安详的享有着这一切。

影片《芳芳》也正是考虑了这一点,在欲塑造一个充满时代特征和饱满的女性主义观念的芳芳的时候,也塑造了一个深受儿时记忆困扰,一个欲爱不能,害怕失去的“猥琐”男。

这样做不仅衬托了芳芳女性主义的一面,也给了女性主义一个展现的机会。

下面,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结合“精神与性”、“相信”、“勇气”三个关键词做具体分析。

一、精神与性——一段精神恋爱的开始
芳芳,一个活力、青春、俏皮、野性的女孩。

在影片第一次出现她的时候,她倒立着在一个雨夜从亚力的眼皮底下在漆黑的小屋中行走着。

然后他们第一次相识。

他们的故事也就从这开始。

在芳芳的私人小天地里,芳芳锁上门,想让亚力躺在她旁边,别的什么也不做。

芳芳枕在亚力的肚子上,他们一起聆听鸟叫声。

他们就像两个两小无猜的孩子一样。

此时他们谁也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接着有一天,亚力告诉狄为了保持他和芳芳之间的新鲜感他决定永远追求芳芳但不让她洞悉他的爱慕之情。

因为受到童年母亲不断更换性爱对象的影响,在亚力的眼中,性爱就是爱情的墓穴。

后来亚力确实就这样做了。

芳芳被亚力带着在法国式的爱情海洋中徜徉。

芳芳被带到一个银行家的家中用餐但亚力后来不得不告诉他,那房子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他只是想找个配得上她的地方。

当亚力听到芳芳说“若能在祖母的海边一觉而醒那该多好。

”时,他买来安眠药偷偷放在芳芳的杯中,并趁她熟睡时带她到了海边。

但是渐渐的,芳芳已经因为亚力爱她却又不涉及半点情欲的状况而苦恼。

但这个女孩并没有因此离去。

她打电话给亚力说可以和他共度周末。

当周末他们相见时,芳芳却带来了保罗。

原来他联合祖母和保罗要演一场戏来刺激亚力给亚力压力。

当这场戏演完,芳芳和保罗回到房间,芳芳说出了心中压抑很久的疑问:“他为何这般拒绝和我上床。

”率性直接的芳芳敢爱敢恨的性格流于言表,对于她来说爱情就是人间烟火,要轻吻,要吵架,要做爱。

而这也确实就是一种真实的爱情所不能逃避的。

而影片中最能表现亚力这种既想和芳芳过二人世界,又不想因为日久生厌而失去芳芳这种纠结的心理的是他弄来了单向玻璃。

他可以每天观察芳芳,而芳芳却见不到他。

这种近似于自私的做法也强化了存在于他们之间的那种精神恋爱。

但也让我们观众不约而然的站在了芳芳一边。

因为大家都和芳芳一样,希望爱情是真实的可触的。

二、相信——爱的信念支撑了芳芳打破隔阂走下去
整部影片中,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芳芳自信开朗的笑容,即便是与亚力分开,独自生活的时候,也可以尽情的享受生活、享受音乐、享受舞蹈。

这不仅因为芳芳的开朗乐观,也因为她心中有爱,同时也相信亚力是爱她的。

但她也时常苦恼。

因为在同亚力交往过程中她有太多的疑惑。

影片中,亚力带着芳芳来到一个片场的摄影棚,给她上演了一出王子誓死保卫公主贞洁的戏剧。

当他们站在窗台前喝香槟的时候,亚力举起酒杯说“愿我们友谊长存,男女间真正的友谊!”而作为观众谁都能看得出,亚力对芳芳的迷恋,芳芳本人也是这么认为。

但就是这样的情感却被亚力赋予了友谊的保护色。

让芳
芳迷惑不解。

摔杯而去。

这也是他们间第一次产生问题。

当芳芳从老师那知道亚力正与一个叫洛丽的女人同居时,芳芳生气的骂他杂种并发誓再也不去见他。

在海边,正当亚力给芳芳涂抹防晒霜时,洛丽出现了,并一时激动说她有了身孕。

芳芳给了亚力一巴掌并乘船离去。

影片进行到此,作为观众如果我们用平常的视角去分析。

那么会认为他们之间会没戏了,或者只有亚力去认错才能化解这些矛盾。

但影片告诉我们的是,几乎每次都是芳芳主动去化解这些矛盾的。

即使在影片最后,芳芳打碎玻璃出现在亚力面前。

这些都在让我们为这个包容、理解、主动的女孩儿欣喜。

而从芳芳角度去分析,支撑她去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她爱亚力,她也相信亚力爱她。

三、勇气——用无所畏惧的精神,守护爱情
影片中芳芳是勇敢的,她砸碎那面单向镜,解开了亚力心中枷锁,两人终于拥吻,这一切无疑都是芳芳自己创造的。

她突破传统的观念,做事大胆果断,她具有比男人还要强大的勇气和力量,让外表美丽的她的相反亚历山大则一切的症结只来源于亚历山大童年的阴影,母亲不断轮换的性伴侣让亚历山大觉得性就是爱的墓穴,那么,真爱一个女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适可而止”。

“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

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

一天一天爱下去”,勇气不是人人都具有的,而勇气所带来的影响力也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芳芳的勇敢不是一时的,而是坚定不移的!也可以说是执拗的,但这种对爱情的执拗有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对于爱情,芳芳是无所畏惧的追逐;对于生活,芳芳更是一个强者。

这一切表现正是有力的抨击了女性在社会中地位低下的现实,对于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宣扬起着推动作用。

《芳芳》影片本身也体现女性敢于抒发、敢于创造、敢于批判的精神,这勇气不亚于男性,这力道也不输于男性,何来女子不如男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