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而思面试试讲)

初中化学(学而思面试试讲)
初中化学(学而思面试试讲)

初中化学初试试讲题目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 ℃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2、实验室废水随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某校实验室的废水中含有大量、

和,该校实验小组设计实验从该废水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方案如下所示。(实验过程中未引入其他的金属元素)

(1)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固体甲和溶液乙,该操作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_____________。

(2)固体甲中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

(3)步骤①向废水中加入过量A。检验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已知反应。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4、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到X(NO

3)

2

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得到Y(NO

3

)

2

溶液的

质量比X(NO

3)

2

溶液的质量大;把X投入到Z(NO

3

)

2

溶液中,Z析出后,溶液质量减小。下列

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

B.X、Y、Z可能依次是:Hg、Zn、Cu

C.金属的活动顺序是:Y>X>Z

D.X、Y、Z可能依次是:Cu、Zn、Hg

5、下图是有关物质相互转化关系的示意图: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推断:

(1)B是,D是 (填化学式)。

(2)F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可能是或 (填化学式)。

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D是一种红褐色固体;人体的胃液中含有E,可帮助消化。它们之间发生如下反应。

(l)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E五种物质中有三种物质属于同一类物质,它们是(填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产物之一能够与A、B、C、D、E五种物质中的一种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8、某盐场生产的食盐产品中含有氯化钙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该食盐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00 g食盐样品完全溶解于水,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图中x=______________;

(3)该食盐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9、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杂质和不溶性的泥沙。常温下,将140g该粗盐样品溶解于水中,过滤得到不足3g泥沙和1000g溶液。取出500g溶液进行测定,其中含有镁元素1.2g,钙元素2g,氯元素42.6g。则原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83.6%

B. 86.3%

C. 88.1%

D. 91.6%

10、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

3和SiO

2

。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

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

2

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请计算:

(1)第2次加入盐酸后,a 为________________g 。

(2)石灰石样品中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10%的CaCl 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0%的CaCl 2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11、从涂有石灰浆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为了探究其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2、在反应2A+5B =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 与B 完全 反应后,生成8.8 gD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A .4∶9

B .8∶11

C .10∶11

D .31∶44

13、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某瓶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0,则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3.1% B .30%

C .35.2%

D .38.6%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万能模板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溶解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学生了解如何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2)试讲时间10分钟 (3)师生之间有互动,教师有演示动作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各位考官下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19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身份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 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好,不错。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 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 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我们说不饱和溶液其实和饱和溶液是相对来说的。它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它的溶质溶解了没有?对,它还能够继续溶解。我们说它在第一次溶解了,我们又向其中加入5 克的时候,它没有完全溶解,则第一次溶解后的溶液,我们说它能够继续溶解,我们就将它叫做不饱和溶液。 好,这就是我们大家刚才所得出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大家观察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我们是如何判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图文稿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以下是高中美术《维伦多夫的裸女》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空气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和药品:水、红磷、集气瓶、弹簧夹、胶皮管、燃烧匙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谜语导入 猜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 谜底就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1.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2.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我们人呼出的就是二氧化碳。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说空气中含有氧气,那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含有多少 大家前后两桌4人分以小组,讨论实验2-1的实验步骤,注意几个问题:①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②为什么反应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2019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一、回顾 题目来源 5月18日河南省许昌市面试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分类 2.内容: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图2-4)。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 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 nm。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1—100 nm之间。 如果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的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

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情境创设。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按照物质组成成分的种类,可以把物质怎样进行分类呢? 【学生回答】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提问】可否进一步分类? 【学生回答】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引导】之前主要学习了纯净物的进一步划分,今天来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分类。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我们把这样的体系叫做分散系。阅读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学生回答】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问题】结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说一说对于硫酸铜溶液、泥水来说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 【学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溶液中溶质分散质为硫酸铜固体,分散剂为水;浊液中分散质为泥,分散剂为水。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括号外为分散质、括号内为分散剂。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回答】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胶体能够发光吗?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初中化学《化合价》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那么大家还记得这两个物质的化学式要如何书写么?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已知元素的化合价该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学生回答】知道了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根据成分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提出问题】两种不同的元素在结合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比与化合价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化合价之比与原子个数比互为倒数。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 作业:阅读课本,思考已知化合物,该如何推求其中元素未知的化合价? 四、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举例说明化合价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例如NaCl 中,一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是-1价,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是+1价。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电子对偏向那种原子,那种原子就显负价,电子对偏离那种原子,那种原子就显正价。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参考答案】 学生需要掌握两点:首先,能背诵出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其次,能说出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即非金属元素与氢、金属化合显负价,与氧化合显正价氢1(+1)、氧2(-2)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初中化学《溶液》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 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3)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3)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 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0) 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固体药品的取用》 (15) 题目名称:《固体药品的取用》 (15)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酯化反应》 (19)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9)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 题目名称:《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 题目名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硬水和软水》 (30) 题目名称:《硬水和软水》 (30)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化学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详情: 1、题目:《原子的构成》 2、内容: 原子的房量、体积都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能不能再分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 (2)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 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真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生成途径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解析

化学面试真题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一)真题回顾 试讲题目1.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2.内容: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也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扩散,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的无法居住;气温上升,还会是许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将会变成沙漠。有的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有互动。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2.说出至少两种鉴别CO和CO 2 的方法?(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学而思培优教师面试经验

初试、复试(各地情况不同,可能出现的环节): 1)现场填写他们准备好的简历,要贴一寸照 2)人格测试的题目 3)笔试:一套中考题,有可能会考高考题 4)自我介绍:【突出自己相关经验】几人一共3分钟;一个人3分钟,可以是才艺 展示,让大家记住你 成功案例:最后我选择给大家讲个数学题的方式展开了我的自我展示。? 上去之后,我没说话,先拿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如下几行字: 李威杰 Will.Lee 北航计算机学院 Techie 问候一下之后,开口说我叫李威杰,英文名是Will.Lee,并解释Will的意思是希望、意愿的意思,内容丰富又好记。然后解释了一下Techie是技术狂热者的意思,我 告诉他们我喜欢编程,是个极客。然后就接着说,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初中时代非常经典的一个数学题,我讲完之后我会把我的中文名和英文名字擦掉,然后找一个人来给我补上。接着我就把0.9的循环等于1这个证明过程讲解了一下。然后擦掉自己的中英文名字,然后说,请第一排的这位美女帮我填写一下我的名字吧。她写完之后,我说完全正确,谢谢你,如果你愿意的话,面试结束后我请你去北航吃 饭。然后我的自我展示就结束了,我相信应该有一大部分人记住我是谁了。 失败案例:第一个上去的是个男生,简单地做了个自我介绍,讲了个笑话,我估计没人听的进去,因为几乎没人笑,冷场了。。。 5)无领导小组面试:给一个题目,分甲方乙方进行辩论,最后一个同学总结陈词; 无主题一分钟自由讨论 辩论题目示例:“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能力和机遇哪个更重要,荒岛 上几个都很有用的人救哪个 成功案例:我方辩题是“能力比机遇更重要”,反方自然就是“机遇比能力更重 要”,给十五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正反方每个人都要有两分钟的时间进行立论陈述观点。其他人就不说了,我说一下我立论切入点: 1.当代社会,随着网络和制度的完善,机遇对每个人来说会变得越来越透明和平 等,所以对我们来说有能力抓住机遇并利用机遇才是最关键的。 2.能力和机遇的关系犹如锦缎和鲜花,皮和毛的关系。鲜花是锦缎的陪衬,皮之不 存毛将安附焉。 3.如果有能力,有机遇要上,没有机遇,创造机遇也要上。创造机遇抓住机遇的能 力也是能力的一种。 对每一个论点,我都给了一堆论据。 立论陈述结束之后,就是自由攻辩环节,大概进行了15分钟。 这个环节结束之后,招聘老师让我们写三个号(每个人胸前挂着一个牌号),第一个是你认为对方表现最出色的是谁,第二个是你认为己方表现最出色的是睡,第三个是你认为己方表现最差的是谁。写完之后,要淘汰一部分人进入下一轮面试。 从我的面试经历来看,学而思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初中化学老师面试题.pdf

天文教育教师招聘专用试题 初中化学卷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二)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三)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无忧考网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多版本】 1.浓硫酸的腐蚀性与稀释 2.饱和溶液 3.易燃物和可燃物的安全使用 4.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 5.燃烧的条件 6.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 7.氮气知识点 8.认识氧气的性质 二、考题解析【例如:认识氧气的性质】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厚衣服。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③氧气。因为山顶空气稀薄,需要携带氧气供给呼吸。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教师讲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将燃着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稍候,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 (小组探讨产物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铁丝的燃烧 【教师引导】非金属木炭、硫磺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引导】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对比前两个实验写出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铁丝要是螺旋状的?为什么要在瓶底放一些水? 【学生回答】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在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在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 4.氧气的助燃性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三个实验,木炭、蜡烛、铁丝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的反应现象,推断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教师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观察对比这些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 【教师讲授】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在初中阶段,我们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铺满少量沙子)。 【参考答案】 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温度较高,溅落瓶底,防止其致使集气瓶炸裂。 2.你采用了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有什么样的好处? 【参考答案】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目

化学教师资格证真题(精选)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酯化反应》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厨师在炒菜尤其是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和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过程产生了具有浓郁香味乙酸乙酯。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视频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过程。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实验中①实验条件是什么?(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②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不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微观演示】乙酸与乙醇反应中各分子的变化过程。 【学生归纳】乙酸脱掉羟基,乙醇脱掉氢,再结合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介绍】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像

【学生练习】乙酸与正丙醇生成的酯叫乙酸丙酯,甲酸与乙醇的反应生成甲酸乙酯。 【发现规律】酸与醇生成的酯叫做某酸某酯。 (2)官能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提示”部分,归纳什么是官能团。并举例说明。 【讨论作答】一些基团反映了一类有机物的共同特性,叫做官能团。例如:甲醇和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甲醛、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 【归纳总结】官能团一般是指能决定这个物质特殊性质的基团。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总结常见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及性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学生第一次接触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反应类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即乙醇分子和乙酸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内容也比较抽象,因此设置难点是酯化反应的机理。

学而思试讲题目-初中物理

1、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 若两船同时以相对于河水的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 2、如图所示,重力分别为G甲和G乙的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力为N1,乙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N2,水平桌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表述正确的() A.G甲与N1是一对平衡力 B.G乙与N3大小相等 C.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N3大小等于N1与N2大小之和 3.一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恰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与桶的总质量为22kg,当冰完全融化后,需要向桶内倒入2L的水,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求桶的容积与桶的质量。(ρ冰=0.9×103kg/m3)

4、有一种密度瓶大家可能没有见过, 但道理很简单, 如图所示, 它是一个壁较薄的玻璃瓶, 配有磨光的瓶塞, 瓶塞中央留有一细管, 在注满水盖上塞子时, 多余 的水会从细管中溢出, 从而保证瓶内总容积一定.如何用该密度瓶、天平(含砝码)及水、干抹布来测量米粒的密度? 请补充操作步骤及计算表达式. (1)先用天平测出适量米粒的质量m; (2)将瓶注满水, 称出总质量m1; (3)__________________ ; 4)计算: 米粒的密度ρ = _______. 5、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浸在水下体积的23,若在木块上放一个0.6N重的物体,木块正好全部浸入水中,求: ①木块密度和体积?②若使木块刚好浸没在酒精中,至少需要施加多少牛顿的力?(g=10N/kg) 6、(多选)质量为1kg的平底空木桶,底面积为700cm2,桶内装有30cm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对地面的压强小1k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但没有提起来时,如图乙所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8kPa,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g=10N/kg) A、桶内水的质量为28kg B、桶内水的质量为27kg C、F的大小为154N D、F的大小为126N

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题目:高中化学《萃取》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萃取》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常常用汽油擦洗,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入新课】这是利用了萃取原理,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时,我们用分液漏斗。环节二:讲授新课【展示讲解】分液漏斗的构造与使用原理(斗体,盖在斗体上口的斗盖,斗体的下口安装一三通结构的活塞,活塞的两通分别与两下管连接。)【演示讲解】实验1-4: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使用前要验漏②振荡时要及时放气③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流下。【提出问题】请尝试归纳什么是萃取、什么是分液?【得出结论】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是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环节三:巩固提升【实验探究】给出药品:苯、溴水、蒸馏水、酒精,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萃取溴单质、汇报现象和结论,讨论萃取剂的选取标准。【得出结论】选取萃取剂的标准为:萃取剂与原溶液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原溶液无反应。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容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分液时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作业】请尝试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了萃取原理?

萃取 1.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 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步骤: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2.分液:萃取后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3.萃取剂的选择标准: (1)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 (2)溶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大于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反应。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萃取的操作方法。本课首先教师通过直观出示分液漏斗,对分液漏斗的 组成进行系统介绍,再此基础之上,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如分液的方 法等加以重点强调,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实验表格的填写,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萃 取以及分液的概念。在系统完整的操作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尝试用给定的药品及仪器设计实验,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再次进行巡视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萃取的操作方法。 2.碘和四氯化碳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吗?【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碘能溶于四氯化碳中。[page] 题目: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 一、考题回顾

学而思数学试讲题目

学而思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1. ( )>( )>( )>( ) 2. zh è s ōu pi ào li ɑn ɡ de l ún chu án sh ì y òn ɡ n ǎ xi ē t ú x ín ɡ p īn ch én ɡ de ɡè y òn ɡ 这 艘 漂 亮 的 轮 船 , 是 用 哪 些 图 形 拼 成 的 ?各 用 le j ǐ ɡè 了 几 个 ? b ǎ xi à mi àn t ón ɡ xu é k ǎo sh ì de f ēn sh ù àn c ón ɡ g āo d ào d ī d e sh ùn x ù 把 下 面 同 学 考 试 的 分 数 , 按 从 高 到 低 的 顺 序 p ái li è shu í de f ēn sh ù zu ì g āo shu í de f ēn s h ù zu ì d ī 排 列 .谁 的 分 数 最 高 ? 谁 的 分 数 最 低 ?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我们先看十位,十位相同再看个位.

3. 4. sh àn ɡ mi àn de zh è xi ē t ú x ín ɡ k é y ǐ p īn ch én ɡ xi à mi àn de n ǎ zh ǒn ɡ l ì t ǐ t ú x ín ɡ 上 面 的 这 些 图 形 可 以 拼 成 下 面 的 哪 种 立 体 图形 ne li án y ì li án 呢 ? 连 一 连 . zh ǎo b ù t ón ɡ b ǎ xi à t ú zh ōn ɡ b ù t ón ɡ y ú q í t ā l èi de l ì t ǐ t ú x ín ɡ quān q ǐ l ái 找 不 同 ,把 下 图 中 不 同 于 其 它 类 的 立 体 图 形 圈 起 来. 长方形( )个 正方形( )个 三角形( )个 梯形( )个 圆形( )个 扇形( )个 平行四边形( )个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7)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面包的标签。请学生观察保质期。 导入: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面包的保质期长短不同,那么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除了温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呢?我们这节课就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实验探究,新课讲授 展示图片:请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不同金属单质(镁、铝、锌、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提问: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它们的快慢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结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请大家阅读教材上的【实验2-5】的实验方案,思考一下实验方案的缺陷,改进一下实验的方案并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催化剂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师补充:并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减小某些反应的反应速率。能增大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正催化剂,减小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叫做该反应的负催化剂。 请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1)铁矿石炼铁时要粉碎成矿粒。 (2)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常把一些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 (3)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得出结论: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的浓度等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 作业:调查生产生活中改变外界因素调节反应速率的实例,并用化学知识解释。 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1)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1)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4) 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4)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 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 《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固体药品的取用》 (10) 题目名称:《固体药品的取用》 (10)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酯化反应》 (14)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4)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16) 题目名称:《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16)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9) 题目名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9) |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硬水和软水》 (22) 题目名称:《硬水和软水》 (23)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化学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详情: 1、… 2、题目:《原子的构成》 3、内容: 原子的房量、体积都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能不能再分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 (2)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我在学而思的一

现在是年月日凌晨点,大年初二地早上. 我正坐在电脑桌前,对着笔记本键盘,用我那被冻得已不是很灵活地手指一字一字地敲击着. 有人说我起得很早,这个时刻应该属于温暖地被窝.好吧,这个我承认——最近地一年里我貌似仅有屈指可数地几天是超过早上八点才起床地,今天起早也不是很例外.不过,我还要坦白地是——昨天晚上我七点多就睡了,今天凌晨六点起床,那算起来我也睡了十来个小时呢!这可是标准地失眠时间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对了,说到昨天晚上七点多就睡了——这个连我自己都感觉很奇怪.这应该是我一年来睡得最早地一次,特别是最近地半年,我几乎就没有在十二点以前睡觉地例子.事情地缘由是这样地:昨天是大年初一,我们村届一年一度地小学同学聚会盛大开幕了,我家很荣幸地成为了本次聚会地主办场所.整个下午,我们二十来个当年一起“昏天黑地”地小伙伴们挤在桌边谈笑风生,桌上,是热腾腾地汤和菜.如今,我们已俨然是一个个充满朝气和活力地年轻人,正散发着青春地魅力.从下午两点到五点多,我们大伙都很给力——尽情畅饮畅谈,还不时地合影留念,当年之情尽显其中,新春之喜淋漓尽致.聚会最终很成功,很多人都在三箱啤酒和两壶米酒面前低头折腰,但其中也不乏“海量”地帅哥靓女始终面不改色.五点多,大伙散去,各归家门.我此时也已微有醉意,但仍不忘和大伙依依惜别.本次聚会让我很感动地还有我那些给力地家人们: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我地叔叔.奶奶和妈妈一听到我要让同学们来自家吃饭喝酒,立即准备好饭菜和干净地酒杯碗筷,让我忒有面子;在吃饭饮酒地过程中,我老爸、叔叔以及爷爷在招呼其他客人地百忙中,还不忘抽出时间来给我们这边带动气氛,他们地“敬酒”逗得我们一伙哈哈大笑,其乐融融.所以,我要大声地谢谢我那可爱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叔叔,我爱你们!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额,这里,说到我家——我地新家,我又不得不提提.去年六月份开始,我家就开始盖新楼房,到我前天晚上七点到家地时候,我才第一眼看见我家地新房子——三层混凝土砖石结构房,一层设有四个房间和一个主厅,一个浴室,一个副厅以及一个厨房.二层都是套间,三层则是储物间.新房子非常宽敞明亮,却也不乏温馨之感.美中不足地是,由于新房子刚刚装修不久,再加上最近老是下雨,房内很是范潮,放在房间里地衣服被子都有一股股湿湿地感觉.但是,能够一大家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温馨地生活在一起,我已很开心满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哦,好像扯远了,我今天地主题是——对了,是学而思.是地,一年了,我在学而思已经整整一年了.我就像是一个已工作地人,在一个公司里整整呆满了一年.如今,我离开了学而思,只留下我对她深深地眷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学而思地一年里,我改变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学而思是国内目前仅次于新东方地课外辅导教育机构,主要正对中小学辅导教育,小学数学辅导业绩尤为突出.我身边地很多人都知道学而思,他们知道在学而思当老师时薪很高.所以,很多人当知道我是学而思地老师时,都会问起我地工资,并且还会说“哇塞,真赚钱!”好吧,我承认这一点,我在学而思地一年地确获得了不错地金钱收入,这也是无可厚非地.但是早我看来,在学而思地一年里,我获得了很多其他比金钱更为重要也更为明显地财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与学而思结缘纯属一个巧合.那是在年九月份地一个傍晚,我刚吃完晚饭从西苑食堂出来,正要回宿舍,突然发现脚下踩着一张色彩鲜艳地传单,随便地一瞥让我感觉它不像是我们学校某社团印发地传单,而像是某公司地招聘传单.我拾起传单,定睛一看,原来是张讲座传单——没错,就是学而思要在同济大学招聘兼职老师地宣传讲座传单.上面地数字把我吓傻了:“时薪—500”,“每月工作八天,月薪超过8000”等等.我当时在想,这怎么会是可能地呢?应该是骗人地吧?不过,当时大二闲着无聊地我还是抱着试一试地心态招安传单上描述地时间和地点去听了讲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讲座上,首先是学而思地“主管”成康达老师给我们简要介绍了一下学而思地背景和发展现状.

初中化学老师面试试讲

篇一:教师试讲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稿 教师试讲 | 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稿各位考官下午好! 我是初中化学的第19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身份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写板书) 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 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 1 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好,不错。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写板书)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

“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写板书)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 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写板书)我们说不饱和溶液其实和饱和溶液是相对来说的。它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它的溶质溶解了没有?对,它还能够继续溶解。我们说它在第一次溶解了,我们又向其中加入5克的时候,它没有完全溶解,则第一次溶解后的溶液,我们说它能够继续溶解,我们就将它叫做不饱和溶液。好,这就是我们大家刚才所得出的饱和溶 2 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大家观察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我们是如何判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写板书)先来看一下它发生的条件,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刚才做实验时是在怎样的温度下呢?对,室温。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三组实验室是不是都在室温下呀?这就是我们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其中的一个条件。它必须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说这个是在三十度、这个是在二十度,能不能判断啊? 对,我们必须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如果说光是一个温度下,它就可以了吗?对,肯定不行的。我们说还要加入一定量的,嗯,很好,一定量的溶剂。 大家想一下,如果我在第一次加入10毫升、第二次加入5毫升,这样能否判断呢?嗯,很好,不能判断。(写板书)比如说我们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它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溶剂。现在大家能会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了吗?对,我们还不能,因为我们只知道了它的条件,它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剂,然后我们怎样判断呢?(写板书)好,现在我们看一下判断它观察到的现象,谁能再说一下我们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