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民间音乐漫步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山东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创新与实践模式研究

山东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创新与实践模式研究

山东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创新与实践模式研究作者:段文来源:《艺术研究》2015年第02期摘要:民间音乐是最具有民族文化性、社群参与性、乡土本色性的文化艺术总成,始终保持以口头的传承方式在民间艺人之间薪火相传,并在传播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流变。

本文以山东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创新与实践的现状为切入点,以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三个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奖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证了高等教育参与到国家非物质文化产保护传承事业中的重要性,强调运用高校各种有利资源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必要性,为全国同类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模式。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一勾勾山东琴书大弦子戏模式2013年12月15日,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在济南揭晓, 30项优秀文化创新成果获得殊荣。

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是全国首个由省政府设立的文化创新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届。

该奖项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于2013年3月启动评选,评选范围包括公共文化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演艺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科技、艺术教育、对外文化交流9个专业领域,共受理申报推荐项目164项,基本代表了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创新的最高水平。

其中,关于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项目有三:鲁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创新与实践、“依团代传”在破解濒危剧种(大弦子戏)传承危机中的“薪火”效应、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课题,也是困扰着基层保护工作者的一道大难题。

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缺少专业人员、缺少保护经费、缺少传承手段以及传承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是我省乃至全国都是普遍存在的。

在上述背景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各级地方高校成为我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山东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概述2013年,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名单中有三项是关于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的,分别是德州学院申报的“鲁北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创新与实践”、菏泽学院申报的“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以及菏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共同申报的“‘依团代传’在破解濒危剧种(大弦子戏)传承危机中的‘薪火’效应”。

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美学特征探析

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美学特征探析

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美学特征探析
李艳萍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6(0)6
【摘要】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结合音乐美学知识体系,从梳理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历史进程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入手,研究分析其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语言特点,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本身的美学特征进行论述.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李艳萍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索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J], 李立平
2.南阳汉画像石中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J], 郑燕欣
3.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研究 [J], 江映怀
4.浅谈中国音乐艺术意境创造的本质规律和美学特征 [J], 王艳芳
5.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J], 杨祝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2级计算机本科1班姓名: 吴芳敏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

以五声音阶为主。

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山东民谣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山东民谣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43第9卷 第4期2020年8月文化与传播Culture & Comm unication Vol.9 No.4Aug.2020收稿日期:2020-6-16作者简介:赵婷,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优,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山东民谣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景观研究” (项目编号:18YJA850012)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民谣是一种“民间天籁”,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山东民谣具有浓厚的地域、民俗及文化代表性,意蕴深远,记录着生活的起伏变化和人间百态。

民谣中的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分别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五音”——“ 宫、商、角、徵、羽”的雄厚、高亢、柔和、欢畅与纯静的特征。

由此,民谣类型与五音特征不谋而合,凸显出优秀传统文化中旷达豪迈的文化精神、观风知政的文化功能、世俗烟火的文化记忆、以歌抒情的文化意蕴以及寓教于乐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谣;文化景观;优秀传统文化;五音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一、山东民谣及优秀传统文化概述民谣作为活的编年史,记载着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留香,记录着生活的起伏变化与沧海桑田。

[1]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对于民谣的沉淀、发展与升华提供着文化氛围的晕染与熏陶。

因此,山东民谣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具有地域代表性、民俗代表性和文化代表性,是民族精神、智慧与审美追求的生动体现。

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

[2]民谣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传播着优秀传统文化风尚。

五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厚重且深远的影响。

五音的溯源可见于:“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3] 这是“宫、商、角、徵、羽”最早的来源。

笔者对山东民谣进行汇编式整理,将民谣分为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五大类,分别对应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五音——“宫音、商音、角音、徵音、羽音”的内涵、韵律、节奏和特征,进而剖析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意蕴、文化功能、文化精神、文化记忆与文化内涵。

山东民歌与器乐改编曲:实然现状与发展传承

山东民歌与器乐改编曲:实然现状与发展传承

山东民歌与器乐改编曲:实然现状与发展传承山东民歌是山东地区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于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音乐传播的多元化,山东民歌也经历了一些改编和演绎的变化。

在山东民歌的改编方面,器乐的运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山东民歌通常是以人声演唱为主,但随着音乐技术的进步和乐器的丰富,现在很多山东民歌也常常以器乐表现。

可以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来演奏山东民歌的旋律,通过不同的乐器表达出不同的音色和情感,使得山东民歌更具艺术感和现代感。

对于山东民歌的改编曲,也有一些音乐人选择将其融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中。

他们通过加入电子合成器、鼓点等元素,使得山东民歌更加符合当代审美和听众的口味。

这种改编曲一方面保留了山东民歌的原有特色,另一方面又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和流行性。

这种改编曲的推广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听众,也为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山东民歌的改编时,也要注重保留其原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虽然现代化的改编可以使山东民歌更容易与时代接轨和传播,但过度的商业化和娱乐化也有可能让这些歌曲失去了原真性。

对于山东民歌的改编曲,我们应该在保持创新和发展的也要尽可能地保留其独特的民间色彩和文化意蕴。

山东民歌与器乐改编曲既是山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音乐发展的一种形式。

通过对山东民歌的改编,不仅可以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和艺术品质,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优秀的音乐形式。

与此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如何在改编中保护和传承山东民歌的原有特色,以保持其文化独特性和价值。

只有在这样的努力下,山东民歌与器乐改编曲才能在传承与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呈现和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地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级班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地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地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地精神支柱.b5E2R。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地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地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地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地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地人民群众集体地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地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p1Ean。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地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地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地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地节奏,曲调也有自由地变化.DXDiT。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地一个重要地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地一颗璀璨地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地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地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地是爱情题材地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地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地劳动和朴实无华地生活是他们创作地灵感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地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地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地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地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地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达对爱情地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地男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地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地信念,去追求诚挚地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地最直接呐喊.RTCrp。

《山东民间舞蹈发展综述2900字》

《山东民间舞蹈发展综述2900字》

山东民间舞蹈发展综述(一)概述作为整个中国齐鲁古代民族舞蹈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山东古代民间舞蹈文化是整个中国古代汉族民间舞蹈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山东地区齐鲁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沉淀,其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它全面、生动地反映了山东各地人民日常生活文化习惯和精神审美文化情趣,其中尤以反映山东三大传统秧歌最为著名。

许多民族和地方的舞蹈在我们进入现代社会后,在各种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环境中,同样能够不断地创新,获得丰富、更好的文化和发展,同时也同样保留着山东各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文化风范。

根据1983年山东省统计资料分析和数字化统计数据,20世纪以来,除一些民族传统的现代舞蹈和著名的民族音乐舞蹈外,山东省还涌现出了216种不同类型的现代舞蹈,除一些被当时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逐渐淘汰、名存实亡的山东省现代音乐舞蹈剧种外,至今仍有140多种舞蹈继续在各地传播,中国的现代音乐舞蹈形式多样,流传广泛,寓意深刻,艺术氛围浓厚,给当时的中国民间艺术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中国鲁西、鲁北、鲁南等边远地区,山东人民世世代代与周边省份苏、豫、皖、冀等国接壤,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民族文化交流和接壤关系,因此,山东人民世世代代都有语言交流和文化往来。

由于山东地区各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各民族语言的物质交流,不断延伸到各地方的民俗、各地区的民族风情的交融互通,山东地区某些文化传统上的民间音乐与舞蹈,也紧跟着相互传递,不断地逐渐融入新的山东民间音乐舞蹈与各种文化语言之中,并得到长期延续与传承。

因此,山东地区的鲁西、鲁北、鲁南等,不但已基本具备了晋齐鲁之地的历史文化特色,而且还有宋、陈、卫、燕之间的遗风。

鲁中和谐的舞蹈文化是胶东半岛上少有的受东西方舞蹈文化影响较大的文化,但也同样存在着地方经济发展和不断进步的现象,内地与沿海、山区、平原等各有地域,从而形成“全山东多舞种、多风格、多色彩”的舞蹈文化现象。

山东民歌与器乐改编曲实然现状与发展传承

山东民歌与器乐改编曲实然现状与发展传承

山东民歌与器乐改编曲实然现状与发展传承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间音乐传承人的老龄化,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山东民间音乐的传承受到了冲击,而山东省作为一个民间音乐丰富的大省,对于山东民间音乐的器乐改编曲关注度明显不够。

本文旨在借助山东省民间音乐现有的发掘成果,通过对优秀山东民间音调的搜集整理,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山东本土作曲家的关注度,争取付诸于创作实践,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且保留山东民间音乐艺术特色器乐作品,这对山东民间音乐的发展、传承,对于齐鲁音乐文化乃至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乐器乐改编创作一、山东民间音乐:特征与分类齐鲁文化具有礼仪之邦、圣人之地的美誉,同时齐鲁文化也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学校教育和民间音乐艺术是传播齐鲁文化的主要渠道。

山东省历史悠久,作为孔孟之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样山东的民间音乐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种类丰富且各具特色,体现了山东的灿烂文明。

山东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做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文化体现了实干敦行的中华民族精神。

孔子早在四千多年前《诗经》中记录了山东的民歌,如《齐风》《曹风》等,民间音乐在山东大地口耳相传,齐鲁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是山东民间音乐,山东民间音乐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做为山东文化的象征符号,其在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器乐音乐作品创作中,有一部分是根据民间音乐改编创作的。

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体裁的不同可以将山东民歌分为号子、秧歌、儿歌、风俗歌曲等。

按流行地域的不同可将山东民歌可以分为鲁东、鲁中、鲁南、鲁西南、鲁西北五大区域①。

山东民歌曲体结构可以分为小调类、套曲类、号子类。

其调式以徵调式、宫调式为主要调式。

音阶以五声音阶为主,也常使用变宫和清角的六声或七声音阶。

按通行的分类标准,民间音乐主要分为民间歌曲、音乐曲艺、民间器乐等类别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民间音乐漫步研究论文
按较为通行的标准,民间音乐主要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
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器乐五大类。在本文有限的篇幅中,
我们对简称民歌的民间歌曲予以较多关注。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
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最直接、最现实的反
映。马克思曾认为,“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总地说来,
山东民歌具有朴实、淳厚、刚直、粗矿、诙谐的特点,表现出齐鲁大
地质朴深醇的古风和山东民众豪放达观的性情。山东民歌数量极多。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收集、采录的各类山东民歌已近万
首。这些歌曲题材广泛,从重大的政治风云到细小的日常生活,从风
俗民情到自然景物,从生产劳作到儿童嬉戏等等,可谓包罗万象,蔚
为大观。包括山东民歌在内,我国汉族民歌的体裁主要分为小调、号
子、山歌三大类。这三大类别中的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主体,其数量接
近山东民歌总数_.的80%。小调流传于山东各地,变体很多。以比较
宽_泛的小调概念而论,山东民间小调既有细致抒情、生动形象的各
种小曲,也有聊斋俚曲、鲁南五大调、蓬莱烧纸调、微山湖端公腔等
大型套曲,还有说唱性的。

鲁西北弦歌、临清时调、鲁北杂八调等。就号子而言,其曲调
一般是比较短小,沉稳有力,节奏鲜明,且曲调反复出现。基于山东
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和诸多不同的劳作形式,山东号子种类繁多,以
海洋号子和黄河号子最具代表性,另有运河号子、搬运号子、建筑号
子、矿工号子、挽水号子及其他零散的号子。山歌在山东较为少见。
流传于胶东乳山、栖霞、文登一带山区和鲁中南日照、临沂等地山区
的山歌,多是实用色彩较浓的“吆牛山歌”、“喊牛山歌”、“吆山
歌”,又有“吆牛号”、“放羊号”等称谓。这些山歌大部分属于驱
牛牧羊音调的旋律化,似喊似唱,气息悠长,曲调高昂,粗矿奔放,
起伏跌宕,节奏比较自由。不过,

在胶东乳山、栖霞等地,有一些“吆山歌”基本上已摆脱了实
用性功能的制约,着重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旋律性较强,
歌唱色彩更浓,音乐表现性功能突出。

据统计,山东民间舞蹈有200余种,包括秧歌、大秧歌——鼓
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名闻全国。山东秧歌大部分集歌、舞、
乐于一身。其歌曲部分多为小调,吸收、保存了大量民间歌曲,地方
特色鲜明。器乐部分主要是打击乐,以锣鼓为基本伴奏乐器;其次是
包括唢呐、笙、笛、管子等乐器的吹管乐,用以丰富音响,渲染热闹
氛围,但吹管乐并非所有山东秧歌的必备部分。在某些秧歌小节目中,
也可发现弦乐的加入。

山东民间器乐艺术兴盛已久,品种包括鼓吹乐、锣鼓乐、弦索
乐、丝竹乐和各种独奏乐等。其中,鼓吹乐是山东最大的乐种之一,
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鼓吹乐使用的基本乐器为吹管乐器和打击
乐器,艺术风格上可分为鲁西南、鲁中南、鲁北、鲁东四大流派,各
流派在代表曲目、演奏特点等方面各具风采。锣鼓乐也是遍布山东各
地的乐种,著名者有博山锣鼓、临清驾鼓、青州锣鼓等。在山东流行
的弦索乐主要是丝弦合奏的“碰八板”以及与说唱艺术联系密切的“打
场曲”。山东丝竹乐是一种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相结合的小型合奏形式。
与前几个乐种相比,其普及度、活跃性较低。在乐器独奏方面,最突
出者是流行于鲁西南的“山东派古筝”。另外,诸城派古琴艺术在省
内外也颇具影响

山东是我国的戏曲大省。明清以来,在山东各地流行的剧种有
30余种,其中地方戏曲剧种20余个。从声腔角度而论,这些地方戏
曲分别源于弦索、梆子、肘鼓子、说唱和民间歌舞5大系统。这些不
同系统的戏曲剧种,在表演、唱腔及伴奏乐队等都各有特色。就音乐
体制来说,山东地方戏曲主要有曲牌体和板腔体。曲牌也称“牌子”,
是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相对固定旋律的曲调。曲牌体以曲牌为基本结构
单位,一曲单用或多曲联用。以曲牌体为主的多为一些古老剧种,如
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等。板腔体以简练的基本音乐素材与灵活
变化的发展形式为特点。除各种梆子戏外,山东吕剧、五音戏、两夹
弦、四平调等,也都主要运用板腔体。

曲艺繁盛的山东向有“曲山书海”美誉。曲艺音乐也称“说唱
音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山东形成和流行的曲艺有26种。其中
除山东评书、山东快书等以说为主的少数几种外,基本上都是以唱为
主、说唱结合的。曲艺与地方戏关系密切,互有影响。各曲种在演唱
方面非常注重咬字吐词和突出方言的本色,这就赋予了曲艺音乐十分
浓郁的地方特色。在音乐体制方面,曲牌体是曲艺音乐的主要结构形
式。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