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

合集下载

脂联素ppt课件

脂联素ppt课件

.
18
xx xx
脂联素具有调节葡萄糖转运的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静脉 注射脂联素可以降低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和葡糖6-磷酸酶的mRNA 表达 , 抑制肝糖生成酶的表达 , 从而减 少了内源性糖的生成。
.
19
xx xx
脂联素能够影响机体处理糖类和脂肪的能力。脂联 素可能通过抑制TNF-α通路增强胰岛素PI-3K通路,增强胰 岛素的敏感性。同时β细胞是脂联素直接作用的靶细胞,血 清脂联素浓度和β细胞上脂联素受体的多少决定了脂联素对 β细胞的作用强弱,这暗示了脂联素对调节糖代谢有着双重 作用,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改善β细胞功能。
.
4
xx xx
Maeda 等oQ 的类似物, 因其与胶原质Ⅹ、Ⅷ和 补体因子C1q 有高度相似, 并且在脂肪组织中基因转录产 物最丰富, 故称为 apM1;
Nakano 等( 1996) 用明胶亲和层析分离人血浆蛋白时发 现了该蛋白质, 故命名为明胶结合蛋白( GBP28);
.
16
xx xx
在培养的 3T3-L1 脂肪细胞, 给予短期的胰岛素刺激, 可促进脂联素基因的表达和转录, 使脂联素的合成和 分泌增加。在 3T3-L1 脂肪细胞里, 生长激素( GH ) 可增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 且呈时间依赖性, 其作用 一般 30 h 后开始生效, 40 h达最大效应, 说明 GH 对 脂联素表达的调节具有迟缓性。
Arita 等( 1999) 将 apM 1基因产物命名为脂联素。
.
5
xx xx
人类脂联素由244个氨基酸组成(鼠为247个),翻 译后修饰为8种不同的同源蛋白,经胰蛋白酶裂解后得到 球形结构域,其活性远远大于脂联素,而且与Clq和TNFα家族具有结构同源性。

脂联素演示教学

脂联素演示教学

脂联素的发现
吴健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院 2015.10.21
Maeda 等Q 的类似物, 因其与胶原质Ⅹ、Ⅷ和补体因 子C1q 有高度相似, 并且在脂肪组织中基因转录产物最丰富, 故称为 apM1;
Nakano 等( 1996) 用明胶亲和层析分离人血浆蛋白时发现 了该蛋白质, 故命名为明胶结合蛋白( GBP28);
脂联素结构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通过3个球形结构域单体连接成三聚体,4-6个三 聚体通过胶原结构域链接形成低聚体或者高级结构,其在 血浆内的浓度为5-30μg/ml,有全长和球形两种循环形式。
图2 脂联素的三聚体和低聚体
脂联素含量在人群中的差异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人类脂联素mRNA在胚胎发育的中晚期开始表达 , 起缘于中 胚层和外胚层。 分娩时脐带血中脂联素水平(11.7-35.7μg/ml) 明显高于年长儿和成年人。 脂联素的表达和分泌总体来说 是女性(11.7 μg/ml)高于男性(7.9 μg/ml)。
脂联素与能量代谢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具有调节葡萄糖转运的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静脉 注射脂联素可以降低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和葡糖6-磷酸酶的mRNA 表达 , 抑制肝糖生成酶的表达 , 从而减 少了内源性糖的生成。
脂联素与能量代谢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能够影响机体处理糖类和脂肪的能力。脂联素 可能通过抑制TNF-α通路增强胰岛素PI-3K通路,增强胰岛素 的敏感性。同时β细胞是脂联素直接作用的靶细胞,血清脂 联素浓度和β细胞上脂联素受体的多少决定了脂联素对β细 胞的作用强弱,这暗示了脂联素对调节糖代谢有着双重作 用,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改善β细胞功能。

脂联素在肥胖有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脂联素在肥胖有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脂联素在肥胖有关的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包括肝脏脂肪变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肝纤维化等常见的肝脏疾病。

内脏肥胖是NAFLD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脂肪细胞中过多的储存甘油三酯及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水平会增加肝脏脂肪的堆积、胰岛素抵抗进而对肝脏造成损害。

多数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在肥胖状态下显著升高,可能会引起组织的炎症的产生及肝脏损伤。

人体血清中存在大量的脂联素,然而肥胖患者体内血清脂联素水平会有所下降,尤其是肥胖伴有肝脏脂肪变态或者NASH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

脂联素激动剂将过量的脂质储存于肝脏中从而避免炎症和纤维化的产生。

此文主要将脂联素对NAFLD及肝脏保护作用方面内容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脏脂肪变态;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脂联素;肥胖;脂肪组织肥胖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脏脂肪变态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体内胰岛素抵抗紧密相关[1]。

肥胖所引起的脂肪细胞过度肥大因而无法储存过多的甘油三酯,继而脂质异位在骨骼肌和肝脏内从而影响胰岛素的信号途径[2]。

体内脂肪的分布比脂肪组织的总量更为重要,其中内脏脂肪的大小与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紧密相关[3]。

脂联素是一类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在人体血清中大量存在,与人体的体重指数呈反向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低脂联素水平与NASH患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且独立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和机体指数;动物实验和离体肝脏细胞实验也证实脂联素具有肝脏保护的作用[4]。

超重患者但胰岛素敏感性正常者与体重正常的对照者具有类似的体内循环脂联素水平,尽管他们有过重的体重和机体脂肪,因此,这种联系进一步说明了脂联素对机体具有保护性作用[5]。

本文就其对肝脏脂肪变态和肝炎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全身分布循环中脂联素浓度一般在μg/ml的范围内,为血浆蛋白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而且其浓度水平在血清中也比较稳定。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检测方法:LC-MS/MS送检要求:样本采集:早晨7:30-10:30用EDTA抗凝管(紫帽管)空腹采血,成人4ml,儿童2ml。

采血时根据医嘱要求坐位或卧位采集相应血液样本。

样本保存:样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浆(离心条件:×1000g,5-10分钟),装入冻存管并冷冻避光保存待检。

48h内全程冷冻避光运输至实验室。

注意事项:①采血前患者准备:抽血前1天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抽烟,禁止喝酒,避免熬夜。

应提前半小时到采血地点静坐或站立等待采血,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后采样。

当日采血前停用激素治疗药物。

②拒收样本:非EDTA抗凝血浆。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低,结构相似物多,甚至有同分异构体存在。

传统的免疫学技术因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易受多因素干扰,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

质谱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化合物小分子,检测浓度可达ng 级、pg级甚至fg级,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发表声明,宣布自2015年开始只接受质谱方法检测激素的研究结果,这无疑肯定了质谱方法在内分泌激素检测中的重要性。

金域采用Waters UPLC I-Class-TQ-S建立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特异性高,可实现11-脱氧皮质醇、21-脱氧皮质醇、皮质酮的色谱分离和17-羟孕酮、11-脱氧皮质酮的色谱分离;检测范围宽和灵敏度高,如雌酮、雌二醇、雌三醇、睾酮、双氢睾酮检测下限可至50pg/ml,检测上限可至20000pg/ml。

检测下限可同时实现男性中雌激素和女性中雄激素的检测,检测上限也能满足男性中雄激素和女性特殊时期中雌激素的检测。

建立的方法不仅满足了很好的灵敏度,而且实现了优良的特异性,充分发挥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激素检测中的优势。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脂联素的检测意义

脂联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肥胖(肥胖儿童,肥胖成人,内脏肥胖)评估肥胖的程度和类型,监测肥胖的发生和发展,预测II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判断肥胖的预后是早期干预的目标,也是减肥效果的指标,并可以用于监测药物引起的肥胖症(抗精神病药)。

葡萄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联素的变化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比葡萄糖代谢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更早,这是胰岛素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之一,也是胰岛素抵抗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代谢综合征作为特征标记之一,它可用于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观察疾病的动态。

它是干预治疗的目标。

II型糖尿病它是儿童II型糖尿病的预测,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的重要标志。

它用于监测II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作为II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靶标。

第一代糖尿病患者中II型糖尿病的早期指标。

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可用于预测冠心病的状况,诊断冠心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高血压严重程度判断的新指标是糖代谢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的特征指标。

它也可用于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左心室肥大。

它是高血压肥胖症治疗的目标。

心血管疾病它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发展,动态观察指标;急性脑梗塞的发生预测,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脑梗塞的治疗目标;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治疗目标,对心绞痛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进行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脂联素和动脉僵硬度),内膜中层厚度或狭窄程度。

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发展的长期指标之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疾病监测和治疗的目标。

肝病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目标,肝纤维化的可能目标。

肾脏疾病它是预防和干预多种肾脏疾病中心血管疾病的指标。

妊娠预测早产,监测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预测妊娠先兆子痫,预测和评估妊娠糖尿病。

瘤子宫平滑肌瘤治疗的一个指标,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监测指标。

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

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

素水 平 与 异 常 的 肾功 能 成 正 相 关 。 增加 而降低 . 一旦发 生糖尿病 , 脂联 素水 脂联素浓度增加 。 循 环 脂联 素 水 平与 胰 岛素 抵抗 、 血 K si r oh a等 ] mu 的研 究 通过 测 量 不 同 肾 平将持续降低[。 4 肝脏是胰 岛素 的主要靶 ] 器官 。小 鼠给予 重组脂 联素 可减少其 肝 清甘 油三酯 、空腹 血清胰 岛素 和血糖 浓 病 阶段 2型糖尿 病患者尿 液和 血清脂联
Maaam lt cc ua a同时患有肥胖症 和 2型糖 改变 , t 导致脂联素功 能改变 。被修饰 的脂 显超过正 常蛋 白尿组 ;糖 尿病 患者血肌 尿病 ,其血浆脂联 素水 平随胰 岛素水平 联素分 子使 负反馈减 少 ,从 而使 糖尿病 酐水平越 高血脂联 素浓度 越高 ,即脂联
1 0 倍 以上 , 康人 约 5—3 gmL 0 0 健 0 ̄ / 。

基化 。羟基 化与糖 基化对有 生理 活性 的
L oe 等 l通 过 检 测 10 9名 患 2 okr 7 ] 6
i 高 胰岛素血症 和胰 岛素抵 抗与低 脂 脂联素 分子三 维结构 起重要 作用 。糖 基 型糖 尿病 肾病 的 Pma印第 安 人 血脂 联 发 0年并有 大量 联 素 血症 有关 。低 脂 联 素 水 平 可 能 预 化可能 是脂联 素主要 的翻译 后修 饰 。高 素 . 现糖 尿病病程 超过 1 明 示 甚 至引起 2型糖 尿病 发生 E。恒河 猴 血糖 的糖尿病 患者糖 基化过 程可 能发 生 蛋 白尿 的患者 血 中脂联 素 浓度 最高 , 3 ]
发症之一——糖 尿病 肾病关 系密切 。 1 脂联 素及 其功能
A R) L6 水平 低 于无 C D者 , A 缺血 性脑 血 管病 白蛋 白排 泄率 ( E 、 1. 、收缩压 、 Al、 ( V 患者血浆 脂联 素水平低 于无 C D Hb c 总胆 固醇 、高密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C D) V

脂联素研究进展

脂联素研究进展

脂联素研究进展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为一种多肽激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研究发现,脂联素与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各因素及内皮功能有明显相关性,与冠心病、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密切相关。

1 脂联素的发现、结构、基因与遗传1.1 脂联素的发现脂联素为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之一,1995年由scherer等[1]首先从鼠的脂肪细胞中分离出来,因其与补体C1q有很近的同源性,且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3的蛋白质,故命名为ACRP30[1];1996年Hu等从鼠脂肪细胞中克隆出cDNA,将其命名为AdipoQ;同年,Maeda等[2]在人脂肪细胞中得到ACRP30及AdipoQ的类似物,因其为脂肪组织含量最为丰富的基因转录产物,故称其为apM-1[2];同年,Nakano等在人血浆中提纯出apM-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3的明胶结合蛋白,称其为GBP28;1999年Arita等将其命名为脂联素。

1.2 结构与功能脂联素属于可溶性防御性胶原家族成员,含有244个氨基酸,一级序列分析提示其包含4个功能区: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23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端非螺旋功能区、一段22个胶原重复序列和137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端的球形功能区。

球形区脂联素(globuar adiponectin,gAacrp-30)有比脂联素更为广泛而活跃的生物学作用。

脂联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为:(1)作为一种胰岛素超敏化激素促进骨骼肌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和糖吸收,加强胰岛素的糖原异生作用,抑制肝糖元生成,调节脂肪酸氧化、糖代谢,为机体脂质代谢和血糖稳态调控网络的重要调节因子;(2)通过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在人类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的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3)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与抑制成熟巨噬细胞的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等。

人脂联素(ADPN)

人脂联素(ADPN)

人脂联素(ADPN)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本酶联免疫试剂盒是基于双抗体夹心技术原理,来检测人脂联素(ADPN),只能用于研究用途,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用途:用于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脂联素(ADPN)的测定。

工作原理本试剂盒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人脂联素(ADPN)的水平。

向预先包被了人脂联素(ADPN)单克隆抗体的酶标孔中加入脂联素(ADPN),温育;洗涤后,加入HRP标记过的脂联素(ADPN)抗体。

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然后加入底物A、B,产生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脂联素(ADPN)的浓度呈正相关。

试剂盒组成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4.蒸馏水,5.一次性试管6.吸水纸注意事项1.从2-8℃取出的试剂盒,在开启试剂盒之前要室温平衡至少30分钟。

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3.建议所有标准品、样本都做双份检测。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4.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5.为避免交叉污染,要避免重复使用手中的吸头和封板膜。

6.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

保质前使用。

7.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洗板方法手工洗板方法: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稀释后的洗涤液至少0.35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

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标本要求1.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胰岛B细胞、巨噬细胞和受损血管内 皮细胞等均有AdipoR的表达。大动脉内皮细胞和胰岛B细胞 同时表达AdipoR1和AdipoR2两种受体,但是优先表达AdipoR1 的mRNA。
图4 两种脂联素受体的立体图
-
脂联素的编码基因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的基因由apM1编码,不同种属其基因位点不同, 在人类定位于3q27染色体,全长约16 kb。apM1基因由3个 外显子(从18 bp到4 277 bp)和2个内含子(0.8 kb和12 kb)构 成。
新生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及头围呈正相关,儿童 青春发育前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 到了青 春发育期则与成年人相似。女童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 男童, 男童脂联素水平呈V 字型 , 在10-12岁时达到低谷 ,这 可能与青春期性激素水平有关。
-
脂联素受体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在人、猴子、小鼠中研究结果发现, 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表 达量和血浆脂联素水平随脂肪过度沉积而下降, 随体重下降 而上升。 体内脂联素表达与脂肪沉积密切相关, 但是两者之 间如何调控的机理还不清楚。
-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调节脂联素在脂肪细胞表达的因素有生脂转录因子过氧化物 酶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TZD)、β-肾上腺能受体、第2信 使cAMP、IL-6、IGF-I及皮质激素等。此外,影响脂联素基因 表达的还有生长激素、睾酮、内皮素-1及儿茶酚胺等。
脂联素结构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通过3个球形结构域单体连接成三聚体,4-6个三 聚体通过胶原结构域链接形成低聚体或者高级结构,其在 血浆内的浓度为5-30μg/ml,有全长和球形两种循环形式。
图2 脂联素的三- 聚体和低聚体
脂联素含量在人群中的差异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在培养的 3T3-
L1 脂肪细胞,
-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肿瘤坏死因子α ( TNF-α) 对脂联素基因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 并依赖于时间和剂量。原因是脂联素和 TNF-α的结构相似, 它 们能够与对方的受体结合, 通过同一个信号通道, 发挥各自的 生物学效应。去甲肾上腺素抑制 3T3-L1 细胞中脂联素 mRAN 表达水平, 并呈剂量依赖性 。
脂联素是由4个研究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独立鉴定出来的。
Scherer其与补体 C1q有很近的同源性, 且相对分子质 量为 30*103Da, 故命名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 ACRP30);
Hu 等(1996) 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鼠脂肪中分离并克隆出该 基因, 命名为 AdipoQ;
-
脂联素介绍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脂联素( adiponectin) 就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 胞因子, 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脂肪细胞特 异性蛋白。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脂联素具有直接抗糖尿病、 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和抗血管形成的特性。
-
脂联素的发现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人类脂联素mRNA在胚胎发育的中晚期开始表达 , 起缘于中 胚层和外胚层。 分娩时脐带血中脂联素水平(11.7-35.7μg/ml) 明显高于年长儿和成年人。 脂联素的表达和分泌总体来说 是女性(11.7 μg/ml)高于男性(7.9 μg/ml)。

脂联素含量在人群中的差异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
脂联素的发现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Maeda 等Q 的类似物, 因其与胶原质Ⅹ、Ⅷ和补体因 子C1q 有高度相似, 并且在脂肪组织中基因转录产物最丰富, 故称为 apM1;
Nakano 等( 1996) 用明胶亲和层析分离人血浆蛋白时发现 了该蛋白质, 故命名为明胶结合蛋白( GBP28);
图3 脂联素-受体结构
脂联素受体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人体多种组织细胞表面均有脂联素受体的分布和表达, AdipoR1主要表达在骨骼肌细胞,对脂联素的球状结构域具 有高亲和力,但对全长脂联素亲和力低,而AdipoR2主要表 达在肝细胞,对两者具有中等亲和力。
-
脂联素受体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Arita 等( 1999) 将 apM 1基因产物命名为脂联素。
-
脂联素结构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人类脂联素由244个氨基酸组成(鼠为247个),翻译
后修饰为8种不同的同源蛋白,经胰蛋白酶裂解后得到球
形结构域,其活性远远大于脂联素,而且与Clq和TNF-α家
族具有结构同源性。
图1 人与鼠的脂- 联素结构
脂联素
——养猪、肿瘤和减肥
-
脂联素介绍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曾经被认为是“能量仓库”的脂
肪组织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可以分
泌出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抵抗素、脂联素、内脏脂肪
素等细胞因子和激素。这些物质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
炎症、免疫应答等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
-
脂联素的表达
吴健雄学院 2015.10.21
TZD可刺激脂联素基因表达,增强其启动子活性,升高循 环脂联素水平;IGF—I则在转录水平增加脂联素表达;而 IL-6、C反应蛋白、皮质激素和TNF-α抑制脂联素基因表达。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人和动物的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及其 血浆浓度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程度呈负 相关, 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
Yamauchi等(2003)首次克隆出人类和小鼠脂联素受体,发现
高度保守的脂联素受体(AdipoR)有两种构成:AdipoR1和
AdipoR2,并发现人和鼠AdipoR1基因有96.8%的同源性,
AdipoR2基因有95.2%的同源性,AdipoR1和AdipoR2结构
高度相关,两者有66.7%的同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