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的产生ⅴ 大约公元前,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的。
由于阶成了社会发展中的,战争也就成了的最高斗争形式。
到了,由于的发展,常备的出现军队数量的增多,兵器质量的提高,战争对从事和指导战争的成员的战术技术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军队的骨干力量贵族的教育训练就成了当时的主要内容。
可以说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了。
ⅴ(二)中国古代的形成到了,随着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有了专门用于书写的文字和书写材料(、版牍),为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进入商周,由于战争的频繁,作为系统地论述古代兵法的着作--也就在西周产生了。
在《左传》、等的引文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在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这些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形成。
ⅴ(三)中国古代的成熟ⅴ 公元前8 世纪初至公元前5 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春秋时期。
由于各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和战争实践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是一部春秋末期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ⅴ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ⅴ(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ⅴ1.战争的起因ⅴ 《吴子》兵法认为" 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2 战争的性质ⅴ 《吴子》兵法指出:" 一曰义兵,二曰,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即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恃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因君主震怒而出师作战的军队叫刚兵;违背贪图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衰民疲,而出战的军队叫逆兵。
3.战争的作用ⅴ(二)战争与政治《》指出:" 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争,不出于中人。
"意思是说采用合乎正义的措施来治理国家,这是正常的方法,用正常的方法达不到目的就采取特殊的手段,特殊手段是以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以和平方式表现出来。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授课教师:闫成开设该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可以拓宽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三、从个人的发展角度讲,可以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课程目标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内容安排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国际战略环境中国国防第一章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概述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教学目的:了解军事思想的概念;使大家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以便古为今用;掌握《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
教学内容:一、军事思想概念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三、《孙子兵法》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概念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要点:军事思想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军事思想的物质基础就是军事实践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军事哲学层次战争观方法论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层次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特征:、阶级性2、时代性3、实践性4、继承性5、创造性分类:按不同阶级可分为:按国家可分为:按主导兵器可分为:军事思想的体系划分:古代军事思想古罗马的军事思想古希腊的军事思想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欧洲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我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体系划分:现代及当代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21世纪——1840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武经七书》简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时期充实提高时期系统完善时期形成和发展1、萌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战争特点:武器装备方面: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上是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到了商代以后逐渐以车兵为主,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
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略思想

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略思想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非常丰富的军事与战略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仅是对军事战斗的理论总结,更是对国家治理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军事与战略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并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从战略思想的演进、兵器的革新以及指挥与组织方式的变化等多个方面,全面探讨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略思想。
一、军事思想的演进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进和发展。
最早期的军事思想可以追溯到夏、商、西周时期。
那个时期,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战斗方式主要是以部落为单位进行的,缺少足够的组织和战略指导。
随着统一国家的逐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此时期的军事思想代表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
这些思想中强调了战争的目的、战斗的策略以及对敌人的分析等,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兵器的革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兵器的革新。
古代中国的兵器种类繁多,每一种兵器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作用。
最早期的兵器多为石头或者木棍,随着铁器的使用,兵器的威力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战争中,弓箭、剑、戟等兵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火药的出现更是给中国古代的军事战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火药的使用使得投石车、火炮等武器得以发展,使得战争的破坏力更强,战斗的结果更加不确定。
三、指挥与组织方式的变化古代中国的军事战斗,指挥与组织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早期的战斗是由部落首领或者贵族来指挥的,战斗力往往受到个人英勇程度的制约。
但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军事制度的建立,军队的指挥与组织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施了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每个郡有一个郡守来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
这样的组织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而到了宋代,军队的组织方式更趋于精细,分为多个兵种,每个兵种都有专门的指挥官和兵种特色的战术。
这些组织方式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古代军队的战斗力。
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注重军事战略思想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便有大家如老子、孟子、墨子、荀子等提出重视军事战略思想的思想观点。
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从历史上被广泛应用,并受到许多人的高度评价,对中国古代的战争活动有较大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将民族团结放在首位,强调必须养成一种团结可以缔造胜利的战斗力。
例如,《孟子兵法》提出,“百姓为上,众将为下?!苯窘募魇炊起搿淮?,历史上许多战役业都是先团结密切的军心,实施军事战略,然后取得胜利的。
此外,关于军事攻略的思想注重判断敌友,唯有正确判断敌友,将能有效地避免连累百姓,节省军力,圆满完成战略目标。
著名的战略家孙武曾经提出:“兵者,可破敌而获胜者也,非破敌则不能获胜。
”他强调了精准地把握对手情况,全力以赴攻打可以击败对手的观点,为明哲保守的军事攻略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中国古代战略思想强调以多胜少,主张在利弊不成比例的情况下早日解决战斗的思想。
《孙子兵法》记载着“两浴三死,其责大有以伐尔?!猩拔嗍把坦庑植牟蹋仙ㄊ?,实行大军攻四护城之策,能有效地消除少量军队对大量军队的劣势,从而获得成功。
另外,战国时期孟子和墨子也曾提出“全局思维”观点,着眼大局时充分考虑敌友利弊,运用多样化的军事战略思想和行动,以及不断变动多变的战术方法等,以选择最佳的战术方式,达到最大的胜利。
最后,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不仅重视体制的建立与巩固,也重视军旅的纪律和教育。
例如《孙子兵法》提到,”百官须有所司,职无无人“,指出如果没有军官的职责分工,军队无法有效行动、不能实行军事战略;与此同时,孙子将军义学院建设一度成为中国军事教育的行业,对当代社会有重要的启示:任何一个国家要维持统一和民族团结,就必须重视军事纪律和教育,建立一套完善的军事体系,这才是战争胜利的基石。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虽然历史变迁曲折,但浸润在时代的积淀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对当下社会更是有着深远的启示。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军队之魂,战争之神。
它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等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具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源于实践,以反过来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发展完善。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国门被强行打开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一批批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开眼看世界,借鉴外国军事思想,糅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所形成的关于军事问题的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从1840年到189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成长的阶段;从1894年到192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阶段;从1924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大发展的时期。
这个时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展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家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革命战争的巨大熔炉,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们以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论证了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明确区分战争的政治性质,揭示阶级社会战争的阶级本质,阐发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纲领和作战方法。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包含了一整套关于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并且包含了研究战争与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人民及其军队,运用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所有反动武装力量,建立并且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历史事实,充分显示了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使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
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
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
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
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
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
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
②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
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
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有战争观.将帅修养治军.战略战术、战争其他保障理论等。
1.战争的起因性质和作用(1)战争的起因。
《吴子兵法》认为“一日争名,二日争利,三日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引起战争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争夺霸主地位。
二是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
三是积恨深怨。
四是国家发生了内乱。
五是国家发生了饥荒。
《吴子兵法》虽然未能揭示战争的本质,但对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战争起因的归纳、论述是非常精辟的。
(2)战争的性质。
《吴子兵法》指出“一日义兵,二日强兵,三日刚兵,四曰暴兵,五日逆兵。
”唧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势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王震怒而出师的军队叫刚兵:悖理贪利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乱民疲,兴师动众而出的军队叫逆兵。
虽然没有明显的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但已经明确指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的界线。
(3)战争的作用。
《尉缭子》指出:“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即认为战争的作用是镇压暴乱制止不义行为。
《司马法》提出以战止战的思想,指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意思是杀掉坏人,保护好人,杀人是可以的;进攻其国,解放其民,进攻是可以的;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开战,也是可以的。
2.战争与政治、经济主观指导的关系(1)战争与政治。
《司马法》指出“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争,不出于中人。
”即采用合于正义的措施治理国家,是正常的方法,如用正常的方法达不到目的就采取特殊的手段,特殊手段是用战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以和平方式表达出来的。
《孙子兵法》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尉缭子》指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
”他们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2)战争与经济。
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是以巨大的物资消耗为代价的。
《孙子兵法》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编辑词条分享目录1 产生时期2 迅速发展时期3 丰富和提高时期4 在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5 基本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绚烂,在世界军事思想发张史上具有杰出地位,这是战争经验的总结,血染的理论财富,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正文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
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
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
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
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
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
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