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合集下载

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高师音乐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 学模 式 与 方 法 落后 、 育 理 念 陈 旧 三 教 教
教 学模 式 与 方 法 是 顺 利 开 展 教 学 活 动 的 重 要 手 段 。 教 学 模 式 与 方 法 的 好 坏 关 系 到 教 学 质 量 的优 劣 , 响 到教 育 培 影
养 目标的实现。在当前 , 不少高师 院校在教学模式 上基 本上 是音乐学院的“ 隆” 往往过分注重理论讲授和技能技 巧训 克 ,
高师 音乐 教 育 的 问题 及 对 策
丁 炎
( 商丘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 河南 商丘 4 6 0 ) 7 00
摘 要: 随着新课 标 的 实施 , 中小 学音 乐教 育进 行 了历 史 性 的改 革 , 不仅 对 教 师 队伍 建 设 、 学 教 方 法 、 学思 想提 出 了更 高的要 求 , 教 而且 直接 给 高师音 乐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带 来 了新 的挑 战。 由于 高师音 乐教 育 的滞后 性和 办 学理念 的专 业化 , 已经 不能适 应 中小 学音 乐教 育的 改 革 与发展 。 因 它 此 , 进 高师音 乐教 育 改革具有 重 大的现 实意 义。 推 关键词: 养 目标 ; 培 高师音 乐教 育 ; 育理念 教
( 高师音 乐教育的培养 目标定位针对性差、 一) 具有 滞后

教育培养 目标定位是教育 的根本 问题 , 在教育 目的总 是 原则下为培养对象 规定 的具体 标准 , 它决 定着 教育方 向 , 影 响教育价值 、 教育全局。确定 学校教育 的培 养 目标定位就 是 回答学校教育要培养 “ 什么样 的人 , 培养 的人为什么服务” 这 个根本问题 , 是高 师音 乐 教育 必须 明确 的办 学 宗 旨。然 这 而, 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培养 目标及定位仍然 强调培养具有 扎 实功底的专业 学科 教师 , 在专业学科建设 上片面地 向综 合性 大学看齐。培养 目标过分强调专业性和技能性 , 延续 专业音 乐院校的教学体系 、 教学 模式 和办学 理念 等, 至以学 生参 甚 加音乐技能 比赛的获奖情况来衡量学校 办学 的水平和条件 。 这种培养 目标定位没有 深刻 的理解 “ 培养 什么人 , 培养 的人

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

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

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作者:吴淑雅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高师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以其艺术秉赋加上多年勤奋,大多成为音乐师资人才,走上音乐教育岗位。

文章就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以培养声乐师资为目标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对声乐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师音乐声乐教学科学文化经济意识音乐人才一、明确教学取向,强调理论教学及研究高等师范学校中声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师。

这个目标决定了教学必须在解决学生自己“会唱”问题的基础上,让其掌握“会教”的本领。

“会唱”与“会教”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又存在明显差别:“会唱”只需学生个人了解声乐,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歌唱技术;“会教”则需在此基础上发现他人的问题,采取有效办法,使对方领悟歌唱技术。

然而,一名音乐教师要综合解决学生在音乐方面出现的多种问题,并提升其音乐素养,使其达到一定的歌唱水平,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会显得“功力不足”。

所以,高师的声乐教学力度应更加丰富,学习的知识面也应更加宽广。

高师音乐学科的教学,要更具全面性,知识结构更加宽广,即加强与“会教”相关的教学内容。

“会唱”声乐的教育则应偏重于形象思维,重感情;“会教”声乐的教育则应偏重于逻辑思维,重理性。

“会教”的声乐教育强调理论教学和研究,从现实性看,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巧理论、声乐教学法几部分。

从具体内容看,基本上包括声乐美学、声学史、歌唱生理学和歌唱心理学、声乐技巧的理论、声乐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几部分。

强调理论学习和研究,实际上就是强调培养学生深厚的理论修养,这应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文化素质是优秀素质的组成部分高师声乐教师的文化素质在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包括声乐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

(一)声乐专业知识是教师应掌握的核心知识,是教学的关键高师声乐教师对声乐专业知识的掌握必须要精而深,要准确掌握歌唱器官构成以及歌唱姿势、歌唱的呼吸和共鸣等一系列的专业技巧,并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全面了解,从中提炼和升华,进而让其掌握歌唱的知识、规律,使其歌唱技能、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以便日后处理好在课堂教学上遇到的难题。

试论《音乐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试论《音乐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的方向发展 , 为我 国的 中小学音乐教 育提 高更优质的师资力量。 关键词 : 乐表演 ; 声 高师音乐教 育; 新课改 ; 脱节; 改革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虽然起步较早 , 由于种 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有关。音乐课程的 但 设置不能符 素质差” “ 、管理体制不健全” 教师 自身观念的 和“ 种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 使其无论在理论上 、 实践 合 中 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 僵硬死 陈旧” 等问题 , , 那么 如何才能够将这些状况得到 上、 师资队伍建设上 , 都处于不健全 、 不完善的阶 板 , 使学生面对音乐课产生了厌烦心理甚至抵触 的改善与解决呢?笔者认为就是要使高师音 乐教育 的改革呈现 出“ 科学化” 的发展趋势, 具体 段。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更多的是接受欧美音乐教 情绪。 针对这种基础音乐教育现状 , 0 年国家教 地说就是要进一步使高师音乐教师 的教育理念得 2 1 0 育体系 , 借鉴仿效一般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 、 教学 内容和涕晤设置。 } 然而 , 面对现时的中小学音乐新 育部颁布了《 音乐课程标准》力求新课程体现深 到转变以及使高师音乐院系的建设朝着国际音乐 , 课程改革,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现行的办学理念和 化教育改革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 着重 教育的方向 发展。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 健 其次要在中外音乐教育比较中 框架下所培养出 的毕业生 尚不能完全成为受到 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J 学习内容生动有趣 , 来 厶, 丰富 全高师管理体制 ; 有明显的时代感和民 族性 , 引导学生主动参 求得国际化发展。l l目 J ̄ , 前各国的音乐教育也都 t, 中小学生欢迎的合格音乐教师 ,出现了一种各 自 多彩 , 为营的 教育“ 脱节” 。 现象 鉴于此 , 通过陈述高师音 与音乐实践, 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 , 提高学生 十分注重民族化发展,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 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之间的“ 脱节” 现象 , 分析 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良 的 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 目 好 推崇, 很多 国家都已经 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由于我国真正意义 各宗原因, 目 对 前我国“ 高师音乐教育” 做出理 陛 人文素质。 那么, 这些具体 目 标的实现便有赖于中 在课程 匕 / ̄ 音乐教师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在新 上的 J- , 师范音乐教育是在近代从欧洲借鉴过来的等 的分析与思考 , 给出自己的—些意见与建议。 l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概述 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要起到“ 引导” 学生喜爱音乐 系列原因, 以从一开始就以西方音乐的教育 所 教学为体例。 例如斯波索宾的和声 、 昂的器乐曲 莱 1 目 为“ . 标: 中小学音乐教育” 1 培养师资可以 走进音乐课堂的主导作用。 说, 国整个的师范教育是与中国近代史上的“ 我 西 2实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式、 斯克波夫的复调、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配器等 学东渐” 相伴而生的。 而师范音乐教育便是整个师 2 课程设置与教育实习链条化 1 等。钢琴 、 声乐的练习曲中, 西方乐曲占了 9%以 5 这样致使长期以来 , 高师音乐教育基本上沿袭 范教育 中的—个分支学科 , , 那么 它的培养 目 标也 当我们已经认识到了 目 前高师音乐教育 自 上。 同整个师范教育的总目 标是一致的,即为中小学 身存在的问题,即 “ 三陛”“ (师范眭”“ 、综合 陛” 和 欧美和前苏联的模式 , 高师音乐教育师生受“ 欧美 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 这一 目 标贯穿始终, 从 “ 实践 陛”的缺失后 , ) 就应该及时地拿出解决 的办 音乐理论” 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缺乏认同 民族的东西越来越少。 师范院校诞生之 日起直到如今。 法。 在这里 , 我们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明确办学 和应有的尊重 , 培养 目 }一 “ 枥 _ 师范性” ——为依托 , 合理进行高 有比较才能够有借鉴, 如匈牙利的音乐教 比 1 性质 : 2 始终与“ 美育” 息息相关。我国高师 , 音乐教育在百年的发展中始终贯彻着为 “ 中小学 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鼍 , 并高度重视音乐教 育家科达伊的音乐教育 目 标就是继承发展民族音 让音乐成为每个匈牙利人都能理解 音乐教育” 培养师资人才的教育 目 , 标 而当我们 回 育实习真正有效地贯彻落实 。同时,也要意识到 乐文化传统 , 语言。 那么, 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也应该适时地 顾高师音乐教育的历史 , 我们会同样惊奇地发现 , “ 课程设置” 教育实习” 和“ 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 不 的 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也始终与“ 美育” 有着不可分 可以将它们简单地“ 分而治之”而要真正地将“ , 教 建立一条属于本 民 族的音乐教育体 系, 将传统的 割的 关系。 在整个二十实际的美育教育中, 伴随着 育实习” 合理地调配在大学本科 四 年的整体“ 课程 与现代 的音乐及教育因素有机地 渗透在一起 , 不 更是为了 两次“ 美育高潮” 的出现— — 0 _ 世纪初以蔡元培倡 设置” 2 之中, 使二者形成一种链条化的发展趋势。 仅是为了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人才 , 导的“ 美育代宗教” 思想为代表 的 美育高潮和八十 首先要优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 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素养。 参考 文献 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教育政策和理论中的 “ 美 音乐教学 的根本 目 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 育” 讨论及一系列的美育研究为标志的再一次高 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今中小学音 【肖 l 敬容等. 】 普通教育改革 北京: 民 人 教育 出 版 1 73 潮——我 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也同样经历了两次教 乐教育改革已走在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沿,师范 社 .98 ,. 育 的繁荣期 。 院校作为中小学师资的培训基地, 音乐课程的改 『 音 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 1 1 3内容与方法: 教育教学中的“ 拿来主义” 。 革便也势在必行 。 Ⅲq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O 6 1. O ,2 3 音 教 展 我国的音乐教育是源远流长的。广义的音乐教育 其次要将教育实习纳入课程化建设。 我们一 1 启泉. 乐 育 望呻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

谈高师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

谈高师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
● 米瑞玲
[ 摘 要] 随着我 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近年来全 国许 多高校都 开办了独立二级 学院, 这为我 国高等教育 开拓 了
新 的局 面, 使得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进入 大学继续进行 学习, 为我 国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 高发挥 了积
极 的作 用 。但 我 们也 应 该 看 到 这 种独 立 学院 的 开 办 同 时也 给 高校 的教 学 带 来 了一 些 新 的 问题 。如 何 结
学生的 专 业 基 础 而 言 , 专业 学 习不 足 一 年 的 占
1 、 至 2 的 占 3 ; 统 学 习 过 音 乐 的 更 是 9 1 年 8 系 不容 乐 观 , 足一 年 的 占 2 ; 业 高 考 成 绩 普 遍 不 4 专
较低 , 5 达 三 本 分数 线 , 化 成 绩 有 5 上 三 有 l 文 9
有志青年能够进入大学 继续进行学 习, 为我 国国民
整 体 文 化 素质 的提 高发 挥 了积 极 的作 用 。
在教学实践 中到底应 该如何 进行 、 有什 么对策 ? 应
这 是 作 为 一 位 高 师 声 乐 教 学 的 教 师 急 需 研 究 的课
题。
但我们也应该看 到这 种独 立学 院的开 办 同时 也给高校的教学带来 了相应 的一些问题 , 为我们提
育 机 构 。随 着 我 国 教 育 事业 的 蓬 勃 发 展 , 年 来 全 近 国许 多 高 校 都 开 办 了独 立 二 级 学 院 ( 科 第 三批 ) 本 , 这 为 我 国的 高 等 教 育 开 拓 了 新 的 局 面 , 得 更 多 的 使
专业基础相 差悬殊 。专业方 向以声乐 占绝对 多数
天条件。
行施教 , 使独立学院培养的未来音乐教 师在大学 的

论高师钢琴教师的“为师之道”

论高师钢琴教师的“为师之道”

( ) 一 具有娴 熟的钢琴演奏技巧 高师钢琴教 师首先 自己要能 运用娴熟 的钢琴演 奏技巧
很好地演奏钢琴 , 包括具 有正 确的 钢琴演 奏方法 、 良好 的声 音概念及控制键 盘的能 力等 。教 师只有 自己先 去弹 奏教学
教师是塑造 学生灵 魂的工 程师。在教学 中, 教师不仅 要 传授 技能知识 给学生 , 要 有效 地对 学生 进 行思 想 品德教 更
名高师钢琴教师能够 完成教学任务 的首要条件 … 。 高师钢琴教师对钢琴教育事业 的热爱 , 具体体 现在对待
学生上 。热爱并用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 , 是一名 高师钢琴教 师必备 的职业道德 和情操 , 是完成 教育 、 也 教学 任务 的必要 条件 。由于高师音 乐专 业 的学生在 入学前 接受 的启蒙 教育 不同 , 加上个体 音乐 素质 、 再 生理条件 、 乐感 和悟性 、 反应 能 力等方面都存 在着 差异 , 得学 生入 学 时 的程度 也参 差 不 使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3期
Vo . NO 3 18 .
黄河科技大 学学报
J OURNAL OF HU ANGHE &T UNI S VERS Y n’
20 06年 9月
Sp 20 e .0 6
论 钢 琴 教 的 “ 师 之道 " 高师 师 为

的。可 以说 , 钢琴教 师 自身演 奏水平 的 高低 , 接影 响着学 直
生 的学 习兴 趣和 学 习积极 性 , 决定 了学 生学 习 水平 的高 并 低。 ( ) 二 具有精 深的音乐理 论知识 作为高师钢琴教 师 , 全面 地掌握音 乐理 论知 识 , 要 包括 乐理 、 和声 、 复调 、 曲式分析 、 配器 、 曲 、 作 指挥 、 中外音乐 史及 民间音乐等方 面的知识。教 师不仅会 示范 , 还能 为学生详 细

论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

论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

论当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摘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高师声乐教学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便为中小学音乐教学输送合格的教师。

在此结合高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高师声乐教学亟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高师声乐教学拟采取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必要性;问题;方法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巨大变化。

音乐新课标的逐渐推行,新的教育理念给基础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可是,作为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的高师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相矛盾,其声乐教学的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很难适应新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改进高师的声乐教学,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接轨,以便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专业素质的声乐歌唱技能,它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技能,也是高师毕业生成为中小学教育合格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

因此,声乐教学在高师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专科还是本科高师院校,都必须始终围绕着声乐课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从实践经验来看,声乐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发声训练,掌握呼吸的技巧,形成正确的声音理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发声演唱中外歌曲、歌剧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声乐素质。

作为将来的中小学教师,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利用示范唱法进行音乐教学。

二、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亟待改进的主要问题(一)高师的声乐教学需要进行准确的定位高师的声乐教学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的声乐教学一般多教授民族与美声唱法,使高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习惯利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教学,使中小学学生很难适应,也不适合中小学学生学习,导致高师音乐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轨。

谈高师声乐教学

谈高师声乐教学
去指 导训 练学 生 ,不要 急着 给学生 歌 曲唱 。我们 的
教育 近 二 十年 ,结合这 些 问题 , 自己在 长期 的教 学
工作 中不断思 考 、探索 ,现 以一得 之见 ,求 教于 各 位 同仁 。

学 生都 是来 自少 数 民族 地 区 ,他们 的发音 吐 字都不
标 准 ,要慢慢 来 ,一步 步 的解 决 。要 让学 生懂 得歌

6 ・ 4
维普资讯
安 顺 师 范 高 等 专 利 学 校 学 报 2 0 0 6年 第 3期
打开 胸肋 使气 息 自动跑 进来 的概 念 。空气 自然会通 过鼻 、咽腔进 人肺 底 。 如果 再 养 成 在 开 肋 的 同时 ,
二 、加 强 中声区训 练 ,合理 选择 歌 唱教 材 在 声乐 教学过 程 中 ,给学生 打 好 中声 区基础 是

切歌 唱方 法 的基础 。声乐 界有 一句 常被 人 引用 的
谚语 : “ 知道 如 何 正确 呼 吸 ,就 知道 如 何 歌 唱 ” 谁 。 这 说 明 了优 美动 听 的歌声 是建立 在 良好 的气 息运用
基础 之上 的 。前 面提 到学 生入 学是 带有 很 多歌 唱方 面 的毛病 ,而形 成这 些毛 病 的根 源 大 多是 因为他 们 不会 正确 地运 用呼 吸所造 成 的。 因此 ,学生 入 饺开
论上 给 学 生讲 清 楚 这 些 不 良习 惯 给 嗓 音 带 来 的危
害 ,以及 由此所 产生 的不 佳 声音效 果 ;然 后再 帮助
收 稿 日期 :2 0 0 6~0 5~2 4
作者 简 介 :刘 印华 (9 4 0 ~ ) 16 .2 ,女 ,安顺 学 院 综 合 教 育 部 助 教 。

新时期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

第20卷第5期2008年l O月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our nal of L i upan s hui T each er s C ol l e geV01.20N O.5O ct.2008新时期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崔有昌(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贵州六盘水553004)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思想、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客观地审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08)05—0064-04The Pr es ent Si t uat i on a nd C ount e r m eas ur es t o t he M us i c educa t i oni n T ea che r s C ol l eges i n t he N e w er aC U I Y ou-changT he A rt D epar t m ent of L i upan s hui T eaeher s C ol l ege;Li upa ns hui553004,C hi na)A bst r act:T he new r ound of t he ba si c curr i cul um r ef o r nl has a di r ec t i nf l uence on t he edu cat i on t ho ugh t,t h e m odal of cur r i cul um,t he c o nt ent of educat i on of t e a che r s c ol l ege s.A n obj et i ve exam i n at i on of t he pre se nt si t ua t i on and t he r efol-I n di re ct i on of t he crr r i cul am s yst em of m us i c edu cat i on i n t he t ea c he rs c ol l e ges i n ou r count ry has an i nst r uc t i ve si gni f i ca nc e f or t he furt he r r efor m of m us i c edu cat i on i n t he t ea cher s7coH ege sK ey w or ds:t e a che rs col l ege;m usi c educat i on;t he r ef orm of cur i cul um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摘要: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质和核心,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切合实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专多能、从教能力五方面对办学方向进行全面把握,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特点。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师范性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10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输出的人才主要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

当前,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教师紧缺,教学任务繁重的问题,加之中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大量的课外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往往由音乐教师来全权负责组织安排,致使音乐教师课内与课外教学都担负重任。

为了适应这一现状,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吹、拉、弹唱的多面手,在讲台上堪称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文艺活动中堪称一名合格的组织者,在舞台上堪称一名弹唱俱佳的演员。

而如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已与中小学的实际人才需求脱节,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式,矛盾至此产生,主要表现在所学不能为所用的现象上。

所以,当前音乐教育的改革应该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探索。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如何能跟上教育形式的步伐,体现自身特点,在艺术和规律的指导下,使教学更加满足实际需求,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一专多能、从教能力五方面探讨,确立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才是今后高等师范教育的关键所在。

1 培养目标当前,多数高等师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到中小学从教后,难以适应中小学的工作环境,无法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不论是教学任务,抑或是课外活动组织工作都难以出色完成。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目标有些偏颇。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要输出什么类型的人才?输出人才面向的主体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通过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总结,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办学的目标。

高师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就是充分发挥教学功能,突出师范性,培养学生吹、拉、弹、唱等各方面音乐能力,为中小学输出合格的音乐教师。

所谓的“师范性”就是不求术业有专攻,而力求能力均衡,全面发展;不求学得有多高深,而求得到正确的指导与学习;不求积累了多少的知识,而求掌握了多少技能,使学生具备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

且不可受音乐院校办学模式的影响,对学生音乐技艺片面的过分追求,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却有所忽略,知识结构欠缺合理性,学生所用难以在实践中应用,在中小学中无法负担教学的重任。

2 课程设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由于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完全效仿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开设与之类似的课程,造成了如今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得到发展,但师范能力却未见提升。

因此,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有所改革,构建一套合理的、突出师范性特点的课程体系。

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时应突出实践性这一特点,强化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将师范性这一特点突显出来。

师范性作为一种能力,必须通过相关的课程教学在学习中培养。

只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目标明确的构建课程体系,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师范能力。

笔者认为在对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开设的同时,还要增开《铜管乐队训练》、《儿童舞蹈编导》、《儿童节奏乐器演奏法》等实用性强的选修课程,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师范类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不论是主修、选修还是必修课都应将师范教育的特点突出,如: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主修课程的设置较少,但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相关课程从数量上要增多,同时结合地方和学校的特点,开设具有本地特点的音乐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在学分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将师范的特点突显出来。

3 教学方式高师音乐教师多数为专业的任课教师,在学校仅有一、两门的教学课程,工作的独立性较强,由于系内的教学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加之教学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致使教师教学缺乏竞争性,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对中小学教学的音乐教育缺少了解,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如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教师多采用小课的形式开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教师关注的仅是对学生本身的问题加以指正,而未想到如果学生中小学进行实际教学时,会出现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对于教学笔记也未向学生做强制性的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往往仅停留在感观层面,未得到理论上的升华,也未能实现由此及彼。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应从“教会学生”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使“学生会教”,让技能教学插上理论的翅膀,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效融合。

4 一专多能一专多能是指某一技能掌握得比较全面,并且对于其他方面的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具有比较广的知识面和多才多艺的本领。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首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即演唱、演奏、指挥等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能力;其次,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能力等。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学生上述能力,使学生一专多能,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范性的关键所在。

5 从教能力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育舞台上赖以立足的两根重要支柱。

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开发学生智能的实际素质,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

因此,高师音乐教育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5.1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桥梁与纽带,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关乎着学生能否有效吸收新知识,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能否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师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如开设《大学语文》、《现代汉语》等选修课程;定期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对普通话等级考试进行严格把关等。

5.2 组织教学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要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才能够得以体现,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

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机会付诸实践,对教学的感悟往往都是纸上谈兵。

要重视解决这一难题,高师院校需尽力为学生增加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平台。

可从校内试教和校外实习两方面着手,努力创造条件,多欣赏、多观摩,开阔学生视野,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教学组织能力。

试行几种途径:一是在教育理论课中适当加入模拟课堂教学;二是开设教学实践课与教育理论课同步进行;三是组织学生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进行观摩,或观看教学dvd,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中小学进行体验,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

在试教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寻找学生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指正;在学习过程中,要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从教能力。

5.3 组织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课外活动,即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开拓知识领域和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活动,它是学校整体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却不是唯一的手段,中小学校的课余音乐活动,诸如合唱团、音乐兴趣小组、舞蹈队、鼓号队等也是音乐教师的“领地”,同时还是进行音乐教育的有力手段之一。

它可以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活动中既能提高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总结推广能力,有助于学生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还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为日后教学打好基础。

因此,在音乐专业日常教学中,应定期开展课外音乐教育实践活动。

最好让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基本掌握音乐教学理论的第三、四学年,安排学生参与当地中小学的教学或是校内的文艺活动组织工作。

6 结语综上所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师范性体现在对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即个人整体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教育能力。

强调师范性是更注重使学生在高师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获得综合能力,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社会一直在自己的轨道上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日渐转变,在此背景下,教育应与社会同发展,改变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改变中求进步。

高等师范教育的变革需要所有音乐教师群力群策、同心协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对当前的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师范性,只有认清了这一事实,努力把握好办学方向,以社会的需求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以为社会输出人才为己任,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事业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1]人生与师德[m].1992:183.[2]潘子初.“师范性”初探[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陈光旨.坚持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是国情的需要[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4]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5]李修荣.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应突出师范性特色[j].音乐研究(增刊),1996.[6]朱显碧.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不对口原因及对策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7]林俊卿.音乐不是技术而是文化——兼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若干设想[j].人民音乐,1997,(11).[8]郑永江.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作者简介:蔡江宁(1973-),甘肃人,讲师,新疆昌吉学院音乐系钢琴教研室主任,从事钢琴教学与研究工作,新疆昌吉 831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