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关系——临床意义和新的认识
高血压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高血压护理论文开题报告高血压护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或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
高血压病人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血压护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血压护理论文开题报告篇1题目:现代人如何防治高血压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更好的让人们了解什么是高血压,怎样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其意义在于普及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防患于未然地做好预防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患病几率,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提出相应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互动化的治疗建议。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文献综述):经过科学实验反复论证以下人群易患高血压:1、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属有高血压病史者;2、肥胖者;酸性体质(体内负离子含量不足)者。
3、过分摄取盐分者;4、过度饮酒者。
5、孤独者,美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孤独感会使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的几率增加,这项研究因此也证明朋友和家庭对人们的健康有益。
三、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收集相关文字信息,把与高血压相关联的知识介绍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高血压。
从食疗和药物治疗俩方面深入浅出的教会人们如何防治高血压。
四、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和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思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糖尿病的防治手段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1)对已检出的高血压病人进行治疗;2)高血压的病级分类;3)高血压的发病原因;4)高血压的疾病危害;五、研究方法、手段,所需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去图书馆借阅相关文献,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相关信息。
教会人们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瓜果蔬菜等食品来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结合运动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
六、进度安排11月01日—11月07日论文选题、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11月26日—11月30日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12月10日—12月19日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打印、装订03月21日—04月10日论文答辩高血压护理论文开题报告篇2西班牙当地时间6月9日,欧洲高血压学会(ESH)2018年年会召开,会上发布了由ESH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共同制定的欧洲高血压学会-ESH 2018年高血压指南。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 6 8. 】 7 0 .
作的 重视 ,并合 理地将 其应用 到对 心血管 高发人群 与患者 的治疗 护理
工作 中。
参考 文 献
心 力衰竭患者血 浆B N P 的水 平及 其临床意义
对 心力衰竭病情 的监测作用 。 1资 料与 方 法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观 察组不 同分 级患者 与对照组患 者血浆B NP 水 平 比较 ,观 察组血
浆B N P 高于对 照组 <0 . 0 5 ) ,且N Y H A分级Ⅳ级者水 平高于 Ⅱ~Ⅲ 级者 ( P <0 . 0 5 ) ,Ⅲ级 者高于 1 1 级 者 <0 . 0 5 ),差异有统 计学意
・
临床研 究 ・ 4 7 7
[ 1 ] 刘福平. 中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J ] . 当 代医学, 2 0 1 1 , 1 7
f 2 5 ) : 4 7 ・ 4 8 .
[ 2 ] 张卫海. 心脑血管疾病 的常见二 级预防措 施【 J 】 . 中 国 社 区 医 师, 2 0 0 9 , t 3 ( 1 5 ) : 4 2 .
义 ,见表 1 。 表 1不 同心功 能 分级纽 与对 照组B N P 水平 的比较 ( ±S )
1 . 1一般资料
1 . 1 . 1观察组
选取2 0 1 2 年3 月至2 0 1 3 年3 A于我 院心 内科治疗的心力 衰竭 患者1 4 0 例为 心力衰竭组 ,其 中男性8 4 例 ,女性5 6 例 ,年龄3 0 -8 0 岁 ,平均年龄
张 淑 红 刘 红敏 赵 洪 方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贫血现象。
红细胞压积(HCT)是一种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比例的指标,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常常偏低,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
红细胞压积的监测方法有多种,且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
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也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红细胞压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压积、心衰程度、临床意义、监测方法、疗效评估、患者预后1. 引言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重要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和水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贫血,而红细胞压积(Hct)是反映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Hct值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和氧输送情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Hct值可反映患者的贫血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红细胞携氧能力受限于Hct值,因此Hct值的变化与患者氧输送能力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高Hct值可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变化对于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疾病评估和治疗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揭示红细胞压积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以及红细胞压积在心力衰竭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红细胞压积进行监测和分析,我们旨在寻找红细胞压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潜在价值,探讨其在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心力衰竭标志物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临床 上有许多 患者 ,特别 是老年患者在心 力衰竭 的早 中 期 ,临床症状往 往不甚 明显或者不 典型 ,缺乏相应 的临床症 状及体 征 ,加 上合并有其 他脏器 的病变 ,使心力衰 竭症状得 到掩盖 ,给临床 医生的诊断及 治疗带来一定 困难。 因此在 临 床对于怀疑有 心力衰竭 的患者选 择一个快捷 、准确 的心 力衰
心力衰竭 是大多数心 血管疾病 的最终归 宿 ,也是 导致死
表 1 两组 BNP、LVEF比较 ( ±5)
亡 的主要 原 因之一 … ,因此早期识 别 、诊断 、评估及 治疗非
常重要 。本研 究通过对心力 衰竭 患者进行 BNP的检测 ,为本
病 的早期 诊断 、治疗及 预后 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资 料 选 择 从 2012年 9月 ~2014年 2月在 本 院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0.01 表 2 观察组不 同心功能分级 BNP、LVEF比较 ( ±8)
住 院治疗 的心力衰竭 患者 82例作为观察 组 ,男 45例 ,女 37
例 ,年 龄 59~82岁 ,平均年龄 (71.63±3.17)岁 ,心功能分级 :
Ⅱ级 29例 ,Ⅲ级 28例 ,Ⅳ级 25例 。选择 同期在 门诊 进行
<0.01),而 LVEF则 明显低于对照组 <0.O1),观察组 BNP水平与心功 能分 级成正相 比关系 ,LVEF则与 心功 能呈反 向 比关 系。结论 BNP是 反应心力 衰竭 的特异性 指标 ,为 临床 无症状 心力衰竭 的早期诊 断 及治疗提 供依 据 ,对预后有指导 意义 。
【关键词 】 心力衰竭 ;BNP;诊断
(LVEF)。 比较 两 组 的 BNP、LVEF;比较 观察 组 内不 同心 功 后 ,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 ,内源性 BNP的水平显 著上升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HCYBNPCAl25的临床意义

4周铁, 文韬, 毓 东, 小肝癌射 频消融 治疗后 患者 生存及肝 孙 仇 等
内肿 瘤复发 的有关因素分析 中国微创 外科杂志, 1,037 2 01 :8 0 5袁惠, 王丹. 声引导下射频 消融微创 治疗肝 癌的临床评价 . 超 昆明 医学院学4 2 0 , ) 1 ̄10  ̄ 0 9( : 8 2 . 11
7 Ka a g wa T,Koz miJ oi ,e 1 rn ct ee  ̄ f i u ,K j ma S t .T a sah tr a e a a i l
c m o mboi ai n us r d o r q e y b ai n he a f r e r he e l t pl a i fe u nc a lt t rpy o a 1 z o o v sa e e a o e u ac r i o ac m p rs n t g h p t c n lr a cn m :o aio wi s r ia r s c i n t u g c l ee to h
6 Zy o n AA,s i H, u a a e 1 e ure e le u vv l fe to Ih i M r k miK, t . c r nc —f es r i a t r aR a
超声引导,正确 、快捷 ,无辐射线对人体造成 的 损 害 。但 是 ,R A也 存 在不 足 之处 ,对 于较 大 的 F
hg e a h rd h a u cing o p,t ega e m e r n t n go p wa ih rta h rd /h atfn to ih rt nt ega e m e r fn t ru h t o h rd h a f ci r u shg e nt eg a e I e r u cin tu o h
从血流动力学到心血管重塑——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认识及再思考

分 泌持续 的激 活可直接 损害 心肌和加 重血液 动力学
紊乱 , 使心室重 塑 ; 促 而心 肌 损害和心室 重塑 的结果
叉导致血 液动力学 紊乱加 重和 神经 内分 泌进一 步激
活, 如此 形成恶性循 环 , 同推 动心力衰竭 进行性 恶 共 化, 直至 成为终末期 心衰 。
血液 动力学 紊乱和 心力 衰竭。不 幸的是 目前临床上 许 多心血管 系统致病 因子 还无法 及时有 效地控 制和
维普资讯
Me ii e a d Ph ls hy M a c 00 V 2 No 3 To a 5 dcn n i op , r h 2 2. o 3 , tl No 2 0
. .
从 血 流 动 力 学 到 心 血 管 重 塑
对 充 血 性心力 衰 竭 的新认 识 及再 思考
保持 自身 内环境 稳 态的能 力 , 当最 初 的血 液 动 力学
紊 乱发生, 心脏 排 血量下 降与代谢 需要 不相适应 时. 机体 再始动用 其储 备, 依次通 过 Fak—St lg机 rn irn ai 制、 交感一 肾上 腺 素 系统 及 肾 素一 血 管 紧张 素一 醛 固酮 系统 ( A ) R As 活性 增 高 和 内皮 素 、 钠 素 以及 心 加 压素的 自分 泌或/ 旁 分 泌 作 用 ( 经 内分 泌 激 和 神 活 )使 心肌收缩 力增 加 、 , 心率 加快 、 容量 增 多 、 血 选
择性 外周血管收缩 及心 脏适 应 性 肥 厚 及扩张 ( 室 心
开 始启动 了, 只要致病 因子 不能 完全清除 。 过 程一 该 般不 会停 止。机体 及心脏 的代偿 活动始终 贯穿于 心
力衰竭 发生 发展的 整个 过 程 , 床上 习惯 地 根 据病 临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药物的介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副作用分析和安全性评估的详细讨论,结合疗效评价和临床应用前景的分析,得出结论总结。
研究背景和意义涉及心力衰竭治疗的医学需求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社会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仍存在一定副作用,安全性评估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未来该组合药物在临床应用前景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比索洛尔、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药物介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副作用、安全性评估、疗效评价、临床应用前景、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进展缓慢,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很大影响。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有助于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比索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来改善心脏功能。
过去的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可以有效地控制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目前对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还比较有限,且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临床试验,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验证该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对患者心功能、生存质量和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功能状态。
研究还旨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该药物组合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药物选择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高血压四项的临床意义 (2)ppt课件

高血压四项内容及应用
•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管功能,维持血 压的重要的内分泌控制系统。它的生理作用很复杂,涉及的器官广 泛,几乎全身各系统都有它作用的踪迹。它是人体内环境稳定不可 缺少的调控系统。
• 高血压四项:肾素活性(PRA),醛固酮
(ALD)
<AⅠ (4℃,37 ℃)>
其它风险因素,OD或疾病
无其它风险因素 1-2个风险因素 3个或更多的风险因素,MS, OD或疾病
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MS:代谢综合征;OD:亚临床器官损害
血压调节机制:
长期精神不良刺激 (包括遗传易感) 大脑皮层功能紊乱 血管舒缩中枢形成固定收缩兴奋灶 垂体ATCH 肾上腺皮质分泌 (盐素—保钠排钾)
• 高血压四项应用:
目前检测血浆中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已 成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 要指标。对一些有关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 理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高血压四项针对人群
(1)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
(2)症状、体征或者实验室检查有怀疑线索(如肢体脉动搏 动不对称性减弱或者缺失,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近 期明显怕热/多汗/消瘦/血尿/明显蛋白尿等); (3)降压药联合治疗效果很差或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曾经控制 良好但近期内又明显升高; (4)急进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患者。
2h后采血,抗凝剂同卧位;
卧位时PRA值约是立位状态时的50%左右,而坐位状态的PRA值约是立位的75%左右。2h到高 峰。ALD浓度在20-30min后才有延迟的升高,但其最高峰的面积和增加至最高所需的时间与PRA 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峻: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关系——临床意义和新的认识
在2014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1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医科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黄峻教授做了题为《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关系:临床意义和新的认识》的
精彩报告。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是2014年ESC年会的一个讨论热点。目前我们对此
病的认识仍不清楚。与会的专家对此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本病代表了向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转变的阶段。即将HFpEF
和HFrEF看做心衰的两个不同的,又相互衔接的阶段,早期可表现为HFpEF,随着病情的
进展可转而表现为HFrEF。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和独立的疾病,其证据是两者心腔和左室重构的
类型以及心脏超声上显示的心脏结构改变的状况均存在显著差异。
对HFpEF,迄今尚无循证的治疗方法,无一种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不仅是心衰
领域,也是心血管领域最大的谜团之一。而这个疾病目前引起大家关注的最大原因是其患病
率在增加,未来也仍呈上升趋势。与HFrEF不同,HFpEF的生存率在过去20年并无改变。
黄峻教授将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和大家深入探讨了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关系。
一、高血压和心衰存在因果关系
我国17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史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弗明翰研究20年随访结果也显示心衰发生的归因风险中高血压最高,超过了冠心病、
糖尿病。
从高血压发展到心衰是一个长期、持续、不可逆转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概括为
“ABCD”四个阶段:阶段A为高血压,阶段B出现心脏结构性改变,阶段C出现慢性心衰,
阶段D为终末期心衰阶段。
高血压和心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现在我们知道HFpEF是可以演变为HFrEF的,但是却不知道HFrEF是否能反过来演
变为HFpEF。这也是争论的一个问题。
2013年美国ACCF/AHA心衰新指南也对心衰的阶段划分做出了相应的修改。
二、高血压心衰主要为HFpEF
高血压转变为HFrEF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左室扩张呈球形,心肌壁变薄,左室收
缩功能障碍,伴二尖瓣返流。而高血压转变为HFpEF时,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腔大小正
常,心肌壁变厚向心性左室肥厚伴舒张功能不全、左房扩大。
HFpEF的诊断标准在2014年ESC大会上也做了讨论。欧洲的建议和我国最新的指南
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我国2014年心衰指南中对HFpEF的诊断标准的建议如下:
(一)符合HFpEF的临床特点
√ 有心衰症状(如气急)和/或体征(如浮肿)
√ LVEF≥45%,超声心动图和/或胸片上左室和全心均未见明显增大
√ 心脏结构性病变证据如左房增大、左室肥厚,或伴超声心动图上舒张性心功能障碍
(二)HFpEF符合的流行病学和人口学特点
√ 老年人
√ 有长期高血压病史,或心衰病因为高血压
√ 大多为女性
√ 部分患者伴糖尿病、房颤、肥胖等
(三)生物学标志物BNP/NT-proBNP
√ 轻至中度升高,至少应超过“灰色区域”。
但是,这一条在国际上是有很大争论的。目前欧洲的心衰专家也对此不是很认可。对
此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BNP的升高主要是因为心脏的牵拉,常见于心脏扩大的患者,
而HFpEF患者的心脏并没有扩大,心室壁的牵拉并不严重。因此,理论上来说,HFpEF
患者的BNP水平应该不升高,或者说只有轻度升高。所以各国的指南也一直没有把这一条
标准列入指南当中。但此次在我国的心衰指南中特别提出了这一条标准,这是我国专家长期
工作中得出的经验,为的是避免扩大诊断,造成临床上管理的混乱。
三、如何预防高血压进展至心衰?
我国新的心衰指南中列出了心衰发展的四个阶段。
虽然我们无法遏制这个过程,但是可以减缓其发展。所以说重在预防。
迄今为止对多种药物在HFpEF中的疗效做了随机临床试验,如ARB类药物和醛固酮
受体拮抗剂等等,都得出了中性结果。
此次在2014ESC年会上发表的PARADIGM-HF试验结果显示,新型抗心衰药物血管
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LCZ696带来了阳性结果。该药目前在我国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也在试验中。
美国明尼苏达州社区人群前瞻性调查对2029例年龄≥45岁的居民进行了中位时间为
5.5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处于阶段A/B的人群高达56%;对5年生存率的调查发现阶
段A/B的患者生存率都在95%以上,而阶段C患者的生存率为75%,至阶段D生存率仅
为20%。也就是说心衰的高危患者是一个庞大的人群,早期识别阶段A/B人群对于减少心
衰发病率、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我国有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攀升会很明显。
(一)预防策略之一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切入点:1)、阻断阶段A到B的发展;2)、阻断阶段B到C的发展。
心衰预防要贯彻早预防、早干预的原则。
1、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 A/B期不是心衰患者
√ 设置A/B期有助于早期识别心衰高危人群
2、早期干预
√ 心衰的发生有明确的危险因素,有结构方面的必要条件
√ 在出现左室功能异常或者心衰症状之前进行干预,可以显著减少人群的心衰发病率
和死亡率
我国心衰指南强调的心衰各阶段处理原则:
(二)防治策略之二
RASS和交感激活在心衰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阻断神经内分泌(主要为RAAS和交感)过度激活是防治心衰的关键。
所以说,高血压到心衰的防治策略之二可以概括为:积极控制血压水平
√ 第一步≤140/90mmHg
√ 第二步≤130/80mmHg
这样能防治心肌重构的发展。
前面讲了RAAS系统和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和高血压有关,因此,使用RASS阻滞剂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既可以降压达标,又可阻断心肌重构的基本机制,是预防心
衰发生的合理选择。此外,利尿剂也是必须用药,它可以消除液体滞留,降压达标预防心衰,
一箭双雕。这三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HFpEF必须考虑使用的药物。
四、高血压所致HFrEF:治疗应遵循指南
虽然高血压患者大部分都发展成了HFpEF,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的患者发展成为
HFrEF。
2013美国ACCF/AHA更新的心衰治疗指南中提出了“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
的新理念,替代了既往最佳或最优化药物治疗的概念。
GDMT有两大特点。
一个是个体化,视患者具体情况,采用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
二是综合性,即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相结合,药物应用中抗心衰治疗与其他状况的治
疗相结合,充分体现心衰的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新观念。
该指南还特别强调了HFrEF中药物治疗是大有可为的,指南编写委员会主席Clyde W.
Yancy表示:“假如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对正确的心衰患者采取最佳的治疗,
那么死亡风险就能非常显著地降低,降低幅度可能多达50%。每给予10例患者正确的治疗,
就很可能挽救至少1例患者的生命,并且减少至少1次住院。这是真正的获益,与之相比,
很多其他心血管治疗的获益都相形见绌。”
我国2014年心衰指南对慢性HFrEF的处理流程如下:
流程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把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7种药物都包括在了其中。
对HFrEF的治疗步骤如下:
第一步,利尿剂(只要有液体滞留);
第二步,ACEI或β受体阻滞剂;
第三步,ACEI+β受体阻滞剂(黄金搭档);
第四步,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金三角);
第五步,伊伐布雷定。
总 结
√ 积极控制高血压/降压达标→预防心衰发生
√ 切断心衰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防止心衰的进展
√ HFpEF心衰:即使识别和有效治疗
√ HFrEF:指南导向的治疗,积极处理,改善预后
高血压心衰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