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熔体纺丝工艺原理总结

第三章熔体纺丝工艺原理总结
第三章熔体纺丝工艺原理总结

第三章熔体纺丝工艺原理总结

概述

熔体纺丝属于聚合物直接纺丝方法,相对于溶液纺丝方法而言,工艺简单,速度快,对环境影响较小,适合于几乎所有热塑性聚合物的纺丝。溶液纺丝分为干法纺丝(使用挥发性溶剂)和湿法纺丝(采用非挥发性溶剂)两种方法。由于涉及到溶剂的回收和物质交换,因此纺丝速度低于熔体纺丝,而且溶液纺丝成形过程中丝条所经受的拉伸少,纤维强力低,因此应用很少,只有少数聚合物纺丝使用。

PP、PE、PA 和PET一般采用熔体纺丝;醋酯、聚氨酯和一部分PAN采用干法纺丝;粘胶纤维、维纶、铜氨纤维和大部分PAN纤维采用湿法纺丝。

思考题:试比较熔体纺丝、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法的工艺特征和产品特征。

第一节熔体纺丝成网工艺原理

聚合物切片送入螺杆挤出机,经熔融、挤压、过滤、计量后,由喷丝孔喷出,长丝丝束经气流冷却牵伸后,均匀铺放在凝网帘上,形成的长丝纤网经固网工序(热粘合、化学粘合、水刺或针刺)加固后成为熔体纺丝成网法非织造材料。

1、工艺流程为:

聚合物切片→切片烘燥→熔融挤压→纺丝→冷却→牵伸→分丝→铺网→加固→切边→卷绕

2、纺粘非织造工艺参数:聚合物种类、熔融挤压条件、纺丝孔尺寸、冷却空气、拉伸/牵伸方式、固网方法(重点掌握热轧粘合工艺参数对纺粘非织造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思考题:试画出化纤长丝生产和纺粘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图,并标出每个工艺步骤的名称和作用。

一、熔体纺丝工艺特点

熔体纺丝工艺具有过程简单和纺丝速度高的特点,在熔体纺丝过程中,成纤高聚物经历了两种变化,即几何形状的变化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几何形状的变化是指成纤高聚物经过喷丝孔挤出和拉长而形成连续细丝的过程;物理变化即先将高聚物变为易于加工的流体,挤出后为保持已经改变了的几何形状和取得一定的化纤结构,使高聚物又变为固态。

原则上讲,分解温度高于熔点温度(或流动温度)的热塑性高聚物都可以采用熔体纺丝法。

二、熔体纺丝工艺过程(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为例)

主要步骤:

―高聚物纺丝熔体的制备;

―熔体自喷丝孔挤出/纺丝;

―挤出的熔体细流的冷却和拉伸成形;

―成形的纤维长丝铺网与固网。

1、熔体制备(螺杆挤压机)

含水率较高的成纤高聚物在熔融纺丝前要经过干燥处理,以防止由于水分引起的高聚物熔体分子降解。高聚物切片受热熔融过程中微细结构发生如下变化:非晶区从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再变为粘流态;结晶区发生晶体的融化,也成为粘流态,最后高聚物形成熔体。

思考:高聚物分子量、结晶度、水份和熔融挤压温度对熔体纺丝工艺有何影响;PET 熔体纺丝工艺中与结晶和干燥的作用。

螺杆挤压过程:高聚物切片是在螺杆挤压机中被加热熔融制备成纺丝熔体的;在挤压螺杆中,高聚物切片经过进料段(输送和预热)、压缩段(压实和排气、熔融)、计量段(混合、塑化)后达到适纺温度,以一定的压力挤出,以备后道工序使用。

单螺杆挤出机主要由螺杆、套筒、传动系统、加料装置、加热和冷却装置等构成。

实际生产中主要应用等距不等深的计量型螺杆,影响熔体制备的螺杆结构参数有:螺杆直径、螺杆工作长度、长径比、螺杆分段与分段长度、压缩比、螺距与螺槽深度、螺杆与套筒之间的间隙等。

螺杆与套筒之间的间隙是螺杆挤出机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参数,特别是在计量段,对螺杆挤出机的产量影响很大。通常,漏流流量与间隙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在保证螺杆与套筒之间不产生刮磨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采用较小的间隙。通常,小螺杆间隙应小于0.002D,大螺杆应小于0.005D。

思考:根据上图,理解各个螺杆结构参数的定义和对熔体制备的意义;加工塑料和结晶高聚物熔体使用的螺杆结构有何区别(熔点、高弹形变、压缩段)。

当螺杆转速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聚合物原料在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缩短,使物料来不及熔融就进入计量段,未熔融的固体碎块颗粒会引起熔体质量下降(熔体温度、压力的差异和影响残留水分的排除)。新型螺杆例如分离型或销钉型螺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设置销钉后,螺杆挤出机的产量和普通螺杆相比,可以提高30%左右。

2、熔体纺丝(喷丝板)

(1)纺丝工艺过程

熔融挤压→过滤→静态混和→计量→熔体分配→挤出成形→冷却

过滤可去除聚合物熔体中一些凝胶和细小的固体粒子。

静态混和是指聚合物熔体输送管道中静态混和器对聚合物熔体的均匀混和作用。计量和熔体分配可精确控制产量和纤维细度的一致性。

聚合物熔体从喷丝孔挤出成形,经历入流、孔流、出流、变形和稳定的流变过程,其物理形态和几何形态均发生变化。其中入流和孔流过程在喷丝板内完成;出流在接近喷丝板的下方完成,变形在冷却和牵伸过程中完成,最后停止形变而稳定下来,形成纤维。

高聚物流体通过喷丝孔的流动有明显的流场变化,它不是单纯的Poecni流动,而包括毛细孔入口区的收敛流场,毛细孔区的管道流动,以及毛细孔出口区向拉伸流动的流场过渡。

入流区(入口效应):纺丝流体进入喷丝孔前,在入口处发生流线收敛,流速增加,动能增加。入口区的纵向速度梯度导致粘弹性流体产生拉伸弹性形变,熔体的分子构象也发生改变,因此贮存了一定的变形弹性能,称为“入口效应”。入口区(喇叭口处)的结构参数决定了入口效应的大小。如从积液区(入口区)到毛细孔的直径收缩比较小,则流体在入口区获得的弹性能也较少。入口倒角越大,入口效应越厉害,熔体在入流区存储的变形弹性能越多,将来出口膨大越厉害,纺丝越不稳定。但入口导角太小制造比较困难。

这种变形弹性能是将来在喷丝口处发生熔体膨大的要因,如不很好控制,那么当单位体积熔体贮存的变形弹性能超过一定限度时,将发生熔体破裂,影响熔体的流动稳定和纺丝稳定性。

孔流区(纺丝):入口效应产生的高弹形变来不及消失,因为熔体在微孔中的流速很高,通过时间很短,因此会出现孔口胀大现象。挤出温度升高,或挤出速度下降,或体系中加入填料而导致高分子熔体弹性形变减小时,挤出胀大现象明显减轻。熔体在纺丝孔/毛细微孔内的粘性流动存在径向速度梯度,即孔中心处流速大,管壁处流速小。如径向速度梯度过大,还会继续产生高弹形变。当熔体的弹性形变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发生熔体破裂,纺丝过程中断。

研究表明,径向速度梯度与微孔半径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微孔大一些纺丝比较稳定。纺PP时微孔直径一般为0.3~0.5mm,纺PET时微孔直径一般在0.3mm 以下。

出流区(出口膨大现象)

熔体在纺丝孔入口处的剪切力非常小,但是当进入纺丝孔/细孔时,剪切力迅速增加,熔体压力增加;但当出纺丝孔时,剪切力迅速降低,熔体压力下降,因此在喷丝口处,熔体出现松弛效应使得纤维直径增加了2-3倍,出现die swell 现象。这种出口喷打现象是由于入口效应引起的高弹形变在喷丝孔的孔流阶段来不及恢复,而在出口时发生迅速恢复/大分子松弛/熵值增加,熔体表现为径向膨大。膨胀严重时将出现熔体破裂现象,此时丝条表面不光滑,出现波纹、竹节或螺旋

等外观。熔体膨化胀大的程度可用膨化胀大率X 来表示:

式中:D B -熔体细流膨化区最大直径;D -喷丝孔直径

影响熔体膨化长大现象的因素:

i) MFI-Production process of PP(PP 切片经历的生产过程:悬浊聚合、气相聚

合或热降解成为低MFI 切片);

ii) Melt viscosity: X decreases with lower viscosity;

iii) Melt temp: X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

iv) Throughput/hole: X increases with throughput;

v) Hole dimension: X decreases as the diameter or L/D increases;

vi) DMW: X decreases with narrower DMW.

变形区

形变区也称冷凝区,这是纺丝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区域。选择好成形工艺条件,使熔体细流在形变区内所受到的冷却条件稳定,是纺好丝的关键之一。熔体细流在离开喷丝板板面约10~15CM 的距离内,温度仍然很高,流动性较好。在卷绕张力等力的作用下,细流很快被拉长变细、速度增快。细流变细、变长的现象称为喷头拉伸。拉伸倍数为卷绕速度与熔体喷出速度之比。

稳定区

由于冷空气的作用,熔体细流从上到下温度越来越低,而粘度越来越高,细流细化的速度也愈来愈缓慢。之后,细度的变化基本停止,粘流态的熔体细流逐渐变成稳定的固态纤维。凝固点离喷丝板板面约40~80CM ,一般成形条件下约为60CM 左右。如果不再创造新的拉伸条件,纤维直径将稳定不变,但刚成形的初生纤维的性能是很低的。从凝固点到卷绕罗拉之间的区域叫稳定区。熔体细流固化成为纤维后,直径稳定,速度不再发生变化。

思考:熔体挤出成型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熔体发生的物理形态和几何形态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2)纺丝主要设备

计量泵

计量泵为外啮合齿轮泵,齿轮啮合运转时,齿轮啮合脱开使吸入腔容积增大,形成负压,聚合物熔体被吸入泵内并填满两个齿轮的齿谷,齿谷间的熔体在齿轮的带动下紧贴着“8”字形孔的内壁回转近一周后送至出口腔,由于出口腔的容积不断变化,聚合物熔体得以顺利排出。

D D X B

=

思考:计量泵的公称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影响计量泵容积效率的因素。

纺丝组件

纺丝组件主要由纺丝箱体、熔体分配板、喷丝板等组成。矩形喷丝板应用较多,圆形喷丝板次之。

喷丝孔的结构:

(a)圆柱形 (b)圆锥形 (c)双曲线形(d)二级圆柱形(e)平底形

喷丝孔的形状:

规则圆形、不规则异形(三叶形、丝带型等);双组分(皮芯型、并列型、陆地海岛型及可分离型,如间隔派型、三叶型、丝带型等)。目前Hills公司的双组分熔体纺丝板已经能制造出各种类型截面的双组分纤维。传统纺丝中异形界面纤维可以用来产生不同织物手感、风格;双组分纤维可以兼具两种组分的不同性能,如并列双组分纤维的卷曲型可使其织物具有蓬松性和暖感,而可分离型双组分纤维可以用来生产超细纤维。

喷丝孔直径和长度:

一般,喷丝孔直径越大,所纺纤维直径越大,纤维双折射越低。

喷丝孔直径越大,可以减缓熔体在喷丝孔中流动时的径向剪切速度梯度,降低毛细粘性流动的切应变速率,减少出口时的熔体膨大现象。喷丝孔越长,熔体弹性形变能松弛越多,将来出口处熔体膨大越小。通常,喷丝孔直径和长度大一些,纺丝比较稳定,尤其是对高粘度熔体的纺丝有利。一般长径比大些,有利于熔体松弛,减小出口膨大;但当长径比大到某一数值时,膨大系数不再随长径比变化。

3、冷却和拉伸(冷空气、卷绕张力)

熔体细流在成形过程中,粘度、速度、应力和温度在其路径上存在着连续变化的梯度分布场,固化的纤维所具备的性能与这些分布场所起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如图3-4-2所示。

1—入口区(喇叭口)

2—孔流区(毛细流动区)

3—膨化区(喷丝板到最大膨胀处)

4—形变区(最大膨胀处到凝固点的区域)

5—稳定区(凝固点到牵伸罗拉);

Lo —熔体细流从喷丝孔出口到熔体细流直径最大处的距离

Lc —熔体细流直径最大处到拉伸应变速率最大时的距离

L∞—熔体完全凝固时距喷丝孔出口的距离,即凝固长度。

思考:a)冷却过程中聚合物熔体/丝条的结构和性能变化;冷却过程参数(冷却温度、冷却速度)对丝条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b)拉伸过程中聚合物熔体/丝条的变化;拉伸过程参数(拉伸速度、拉伸比)

对丝条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分丝、铺网和固网

为了使非织造布网达到最佳均匀度和覆盖性,长丝在铺网前必须经过分丝工艺。凡丝方法一般有机械(摆丝)法、气动法和静电法三种。铺网是通过铺网机将熔纺长丝以一定规律沉积在纤维成网帘/运输带上。运输带是透气性网帘,将纺程上的气流吸走,并使纤网贴附在成网帘上,防止漂浮。固网的目的是采用机械、热能或化学方法使熔纺纤维之间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非织造布。具体方法在以后的内容中会详细探讨。

思考:了解纺丝工艺计算方法;了解结晶高聚物纺丝过程中有关基本概念(冷却、牵伸、结晶、取向、结晶速率常数等。)

第二节 高聚物熔体的加工性质

一、高聚物熔体的受力与流变性

高聚物材料的物质待征是它们的粘弹性。高聚物材料加工中最重要的两种流动场是剪应变流场和正应变流场。在一般性的高聚物制备与加工工业技术中,只考虑流变学内容中的熔体剪切粘性,而忽略其正应变行为及其弹性,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剪切粘性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是在解释孔口胀大现象时才涉及到拉伸弹性形变的问题)。

流变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流动和形变的能力。纤维纺丝成形是高聚物通过流动和形变来实现的,流动是纤维成型过程中的最基本现象,包括喷丝孔中的剪切流动和出喷丝孔后自由丝条的单轴拉伸流动,上述两种流动不仅表现出粘性,而且表现出弹性,随高聚物熔体丝条逐渐冷却和固化,其热力学状态亦不断变化。

1. 粘流体的剪切流动

取两流层v1、v2,沿z 轴单位高度内速度的改变率为:z

x 1212ΔΔv z z v v =??;

切变速率—=横向速度梯度—ΔΔΔγγ·0z ()(q lim

=??=????=????=??=??=→t z u t t u z z v q z v z v x x x x x

2. 粘流体的拉伸流动

从喷丝孔出来的丝条受到力F 的拉伸作用:

拉应变速率同理:—纵向速度梯度ΔΔΔ )((**lim

·0εε=??=????=????=??==??=→t x u t t u x x v q q x v x v x x x x x x 3. 流变学动力学量

自物体内部取一小体积元,体积元的各边平行于坐标轴x 1、x 2、x 3,在平衡状态下作用在这个立方体上的应力有三个应力σ1、σ2、σ3,这三个应力可以分别沿坐标轴分解,得到九个分量σij ,下标:i=1,2,3; j =1,2,3。

九个分量分为两组:??

????????333231232221131211 σσσσσσσσσ

i=j ,即σ11、σ22、σ33,应力方向和力的作用面的方向垂直,称为法向应力(所有σii (i=1,2,3)

分量都作用在相应面积元的法线方向上,称为应力张量的法向

分量)。法向力的物理本质是弹性力(拉力或压力;正应力)。

i ≠j ,即其余六个分量,应力方向和力的作用面方向平行(沿切线方向),称为切向应力(所有 σij (i≠j, i, j =1,2,3)分量都作用在相应面积元的切线方向上,称为应力张量的剪切分量)。剪切力的物理本质是粘性力或内摩擦力(剪应力)。

二、高聚物熔体的剪切粘度

在熔体纺丝的条件下,剪切流动存在于高聚物流体形成纤维之前的所有加工过程中,它包括高聚物在喷丝头的毛细孔、熔体过滤的多孔介质、齿轮泵、熔体输送管道以及螺杆挤出机等过程中。其中包含多种形态的剪切流动,简单的如压差作用下喷丝孔及输送管中的管道流动,复杂的如过滤层中以剪切为主的复杂流动等等。

剪切流动中,切粘度η是联系切应力σ12 和切变速率之间关系的特性常数,对于一些简单流体,切应力和切变速率服从牛顿流体定律,称之为牛顿流体;复杂流体的切应力和切变速率不服从牛顿流体定律,称之为非牛顿流体。

1、牛顿流体:在牛顿流体的条件下,切粘度可以简单定义为切应力与切变速率之比:γησ&=12。在低剪切速率的范围内(低分子聚合物溶液或高分子聚合物稀溶液),剪切粘度η一般不随剪切速率.

γ变化,这反映出牛顿粘流体的性质,其极限值为η0,称为牛顿粘度或零剪切粘度,它只是与温度和压力有关,与剪切应变场(切变速率)无关。

2、非牛顿流体:高聚物熔体在加工过程中的流动都不是牛顿流体。其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之间不显线性关系:其粘度随剪切速率而变,这类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有多种描述非牛顿流体流动的关系式,如幂次律定律: n K γσ&=12, 式中: K—粘度系数;

n—非牛顿指数,用以表征流体偏离牛顿型流动的程度。如图3-4-3所示。

? 当n=1时,该流体属牛顿流体;此时K=η;

? 当n<1时,这种流体称为假塑性流体或切力变稀流体,其表观粘度ηa 随γ&的增加而减少,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和溶液属该类流体;

? 当n>1时,其表观粘度ηa 随γ&的增加而增大,这种流体称为膨胀性流体或切力增稠流体,少数聚合物熔体和一些固体含量高的聚合物分散体系属于这一类。

? 此外,还有一种流体必须克服某一临界剪切应力(屈服应力)才能产生牛顿流动,这种流体称为宾厄姆流体,部分聚合物的浓溶液属于这一类。

图3-4-3

3、表观黏度:在非牛顿流体(如聚合物熔体和浓溶液)中,剪切粘度是剪切速率.γ

的函数,随

.

γ的变化而改变。我们把在某一剪切应力下剪切应力(σs)与剪切速率

(.γ)的比值,叫做表观(剪切)粘度,以ηa表示。聚合物流体的ηa具有剪切速

率依赖性,由于聚合物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同时含有不可逆的永久形变和可逆的高弹形变两部分,使总形变值增大,故聚合物流体的表观剪切黏度小于其牛顿黏度(真实黏度)。

各种高聚物,其熔体的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的变化情形是不一样的。例如,聚酰胺和聚酯熔体的表观粘度对切变速率不那么敏感,在很宽范围内都能保持牛顿流体的特点,而聚乙烯和聚丙烯熔体,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的升高很明显地下降,只能在很低和极小的切变速率范围内具有接近牛顿流体的性质。

4、切力变稀流体

成纤高聚物熔体属于切力变稀流体。纺丝熔体切力变稀的原因在于熔体内聚合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超过某一临界值(M>Mc)时,链间发生缠结。但是在纺丝加工过程中,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部分缠结点被拆除,缠结点浓度↓,相应地ηa↓;同时,链段在流动中发生取向,流层间牵曳力↓,表现为ηa ↓。

图3-4-4 切力变稀流体的流动曲线

影响粘度的因素:

1. 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2. 粘度与压力的关系:压力越高,粘度越高。

3. 粘度与溶液组成以及物质分子结构的关系:

(1)分子量越大,分子量分布越小,粘度越高;

(2)具有短支链的高聚物粘度比同分子量的线型高聚物的粘度略低;

(3)其他因素:凡是能使玻璃化温度升高的因素,往往也使粘度升高。

温度对切粘度的影响:

流动过程与分子运动密切相关,高聚物熔体的粘度对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在温度超过粘流温度以上,纺丝流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按指数关系下降,即符合阿累尼乌斯方程式(与低分子液体一样):

RT E ln ln )exp(η

η

ηηΔ+=Δ?=A RT E A ,,

式中: A—常数; ΔE η—粘流/流动活化能;T —绝对温度;R —气体常数。

分子量对切粘度的影响:

纺丝流体的零切粘度强烈地依赖于高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在一定条件下,高聚物熔体的粘度随平均分子量M 以指数函数增加。

(1)分子量大的高聚物流动性差,表观粘度就高,熔融指数就小:

(2)各种高聚物的共性: M

M>Mc, 零切粘度与重均分子量的3.4次方成正比。

分子量分布对切粘度的影响:

分子量分布对高聚物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在重均分子量相同时,

(1)分子量越大,对剪切速度变化越敏感;研究发现,在低剪切速度下,宽分布的试样 的零切粘度比单分散试样高,但是当剪切速度提高以后,宽分布试样的曲线很快从第一牛顿区偏入假塑性区,粘度迅速降低。

(2)分子量分布对高聚物的熔体粘度和流动性以及高分子加工意义重大。相同分子量的高聚物在同样的纺丝条件下,一般宽分布的比窄分布的流动性好,这对于橡胶加工有利。

(3)对于纤维加工而言,分子量分布不宜过宽,因为塑料和纤维的分子量一般较低,低分子量部分会影响其产品的物理和械性能。

流体静压对切变粘度的影响:

(1)高聚物在纺丝成形过程中,常受到相当高的流体静压力;一般, 粘度随压力成线性增加或其增加速度略快于压力的增加速度;

(2)高聚物熔体的切粘度与流体静压的关系可以表示成指数关系,也可表示成幂函数关系。粘度压力系数K 定义为: P

K d ln d 1ηη=, 影响原因:液体的粘度是由自由体积决定的:压力增加,自由体积减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相互缠绕的几率增加,导致粘度增加。

粒子充填剂对切粘度的影响:

(1)在聚合物的加工中,为了消光、抗老化、染色、增白、提高制品强度及制造功能纤维等目的,往往要在聚合物流体中加入某些添加剂,如二氧化钛、氧化锌、颜料、增白剂、热稳定剂及一些功能性添加剂等;

(2)这些添加剂对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及粘度有明显的影响。一般地讲,固体物质的加入会使聚合物的剪切粘度增大,随高聚物中充填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熔体切粘度增大;

(3)而且增大程度与切变速率有关。在低切变速率下,剪切粘度随充填剂增加而升高的程度要比在高剪切速率下大些。

三、高聚物熔体的拉伸粘度

高聚物流体的拉伸流动是与剪切流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流动方式,如熔体细流从喷丝孔到凝固点的拉伸流动,它和剪切流动一样有一个可测的材料参数与之相联系。这个联系拉伸应力和拉伸应变速率的材料参数就是拉伸粘度e η,一般写为: ε

ση&11=

e ,式中: 11σ— 丝条横截面上的拉伸应力(Pa );ε&—拉伸应变速率(s -1 )。

1、影响拉伸粘度因素:与切粘度一样,拉伸粘度也对温度、形变速率和分子量有依赖性。

纺丝流体的拉伸粘度随温度的升高按指数关系下降,也符合阿累尼乌斯方程式。

(1)拉伸粘度与拉伸应变速率 、零切粘度 、松弛时间 有关。 当τ值很小时,拉伸粘度随拉伸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低拉伸应变速率之下,拉伸粘度接近于切粘度的3倍,当拉伸速率接近于12τ时,拉伸粘度趋于无限大。

(2)从实验结果看,拉抻粘度随拉伸应变速率的变化关系比较复杂,随拉伸应变速率的增加,拉伸粘度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大分子链的取向伸直、平行排列的分子较无序排列的分子具有更强的抗拉伸性;拉伸粘度随拉伸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少的原因是其分子链缠结浓度的降低。

(3)拉伸粘度随拉伸应变速率变化的规律还与成型的稳定性有关。

(4)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越大,拉伸粘度越大,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越宽,拉伸粘度越大。

(5)聚合物共混体系的表观拉伸粘度随拉伸应变速率增大而减少;不同的共混体系表观拉伸粘度可能介于混合的聚合物的纯组分之间或低于两种纯组分。具体情况取决于两组分在不同比例下的分散状态。

(6)有人认为: e η 越小,纤维成型时最大喷丝头的拉伸比越大。因此,e η的测定有可能用来作为某种高聚物熔体可纺性的相对量度。

四、聚合物熔体挤出细流类型

熔体从喷丝孔高速挤出时,随着纺丝流体粘弹性和挤出条件的不同,挤出细流的类型分为液滴型、慢流型、胀大型和破裂型。胀大型是高聚物熔体纺丝的正常现象,是由于高聚物熔体的粘弹性中的弹性决定的,只要控制好纺丝工艺条件,尽量减小胀大比,不应性纺丝过程的正常进行。其它三种类型细流是纺丝不稳定性的表现,应该避免发生。

(一)、异常细流类型与成因

化学纤维成形首先要求把纺丝流体从喷丝孔道中挤出,使之形成细流。正常细流的形成是纺丝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但是如果工艺参数控制不好,会出现异常细流类型,有时会是纺丝过程中断。

(1)液滴型

液滴型不能成为连续细流,纤维无法成形;液滴型出现的条件首先与纺丝流体的性质有关。流体表面张力α越大,则细流缩小其表面积成为液滴的倾向也越大。此外,粘度η的下降也促使液滴的生成。有人建议用比值α/η来量度液滴型细流出现可能性的大小。α/η比值在10-2c m /s 以上时,形成液滴型细流的可能性随该值的增大而增大。

液滴型形成与否还要由具体的挤出条件来决定。喷丝孔径R 0和挤出速度v 0减小

时,形成液滴的可能性增大。

(2)漫流型

漫流型虽已形成连续细流,但纺丝流体在流出喷丝孔后,迅即沿喷丝板表面漫流。这种细流很不稳定,纺丝往往因而中断;为避免漫流型细流的出现,应设法提高η和R 0或降低界面张力。

(3)胀大型

胀大型与漫流型不同,纺丝流体在孔口发生胀大,但不在喷丝板表面漫流。只要胀大比 (指细流最大直径与喷丝孔直径之比)被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细流是连续而稳定的,是纺丝过程中正常的细流类型。影响胀大比的因素:

剪切速率增大导致胀大比增加,说明大分子的取向和解取向是一个非平衡过程; 具有较大拉伸弹性的聚合物其出口胀大现象明显;分子量较大和分子量分布较宽的高聚物的挤出胀大也大。

(4)破裂型

当熔体以较大的流量高速通过喷丝口时.往往会出现“弹性紊流”现象,其结果是熔体破裂。首先,随熔体喷出速度的增加,熔体的第一个反应是开始震荡,如果喷出速度进一步提高,则震荡将加剧,直至边层熔体与熔体的整体流动分离。这时熔体与喷丝孔壁之间发生粘附-脱离的周期性变换(stick-slip effect),形成不规则的熔体喷出,称为熔体破裂。

熔体破裂取决于高聚物的性质、熔体的温度以及临界剪切应力。

破裂型细流是纺丝不稳定的一种异常现象。当细流呈破裂型时,纺丝流体中出现 不稳定流动(非稳态纺丝),熔纺初生纤维外表呈现波浪形、鲨鱼皮形、竹节形或螺旋形畸变,甚至发生破裂。这种细流类型最初是在高聚物熔体的挤出过程中发现的,所以称之为熔体破裂。它限制了纺丝速度的提高,并使纺丝过程因毛丝和断头而不时中断。

影响熔体破裂的因素

1、用临界切应力描述熔体破裂:

(1)挤出温度升高,临界切应力σMF 略有升高。

(2)分子量增高,临界切应力σMF 下降。

2、用临界切变速率MF .

γ:

由于各种高聚物流体的粘度可能相差极大,各种高聚物的MF .

γ值相差可达几个数量级,所以可用临界切变速率MF .γ 来评定发生熔体破裂的条件。一般说来,缩聚型成纤高聚物如聚酰胺66,在较高的切变速率下才会出现熔体破裂;而加聚型成纤高聚物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聚乙烯在较低的切变速率下便出现熔体破裂现象。

分子量对MF .γ有一定影响,分子量增大时MF .γ值减小,与分子量对临界切应力 σMF 的影响类似。

3、用临界粘度表述熔体破裂: 随着.

γ值的增加,当高聚物流体的ηa 值由零切粘度η0下降至临界值ηMF 时,熔体发生破裂。

如何避免熔体破裂

纺丝流体挤出过程中的熔体破裂不是粘性湍流的结果。纺丝熔体挤出过程中的不稳定流动是其弹性所引起的。当流体内的弹性形变能量能够克服粘滞阻力所需的流动能量时,则发生熔体破裂。

在实践中可从三个方面来避免熔体破裂:(1)控制切变速率;(2)调节熔体温度/粘度);(3)控制喷丝头的拉伸比。

关于喷丝头拉伸对于熔体破裂程度的影响:在离喷丝头10余厘米以下,熔体破裂的严重程度已随纺程的增大而缓解,并且随拉伸比的增加而迅速减轻,有时甚至在刚出现熔体破裂现象时,只要拉伸比能够提高到一定数值,在卷绕丝上便已观察不到畸变残迹。然而必须指出,一旦熔体破裂现象发生,它便会限制喷丝头拉伸比的增大,此时,拉伸比增大就会使丝条在接近喷丝孔口处发生断裂。

(二)、细流类型的转化

随着η、R 0、v 0和.

γ的增加和α的减小,挤出细流由液滴型向漫流型过渡。继续增大η、R 0、v 0,细流就转化为胀大型。从漫流型转变为胀大型所需的最低临界挤出速度v cr ,和漫流半径R C 有关(见图2—45),也与孔径R 0和粘度η有关。

挤出速度v0大于临界速度v Cr时漫流型向胀大型转化。如果R0和η越小,或Rc 越大,则临界挤出速度v Cr越大。这就是说,这时需要采用更高的挤出速度v0 (v0 > v Cr),才能使纺丝流体从喷丝头(板)表面剥离而变成胀大型。在喷丝头(板)表面涂以硅树脂或适当改变喷丝头的材科性质,往往可以减轻或避免漫流,这是由于纺丝流体与喷丝板间的界面张力降低的缘故。

在胀大型细流的基础上如继续增加切变速率,挤出细流就转化为破裂型。熔体破裂是发生在临界挤出速度以上的一种不稳定流动现象。

可从多方面来考察高聚物流体不稳定流动的条件,对绝大多数高聚物来说,熔体破裂的临界切应力σMF约在105 Pa左右(见表2-10)。

细流类型转化一般规律:

随着η、R0、v0和

.

γ的增加和α的减小,液滴型→漫流型→胀大型→破裂型。

五、出口胀大成因(能量理论)

高聚物流体通过喷丝孔的流动有明显的流场变化,它包括毛细孔入口区的收敛流场,毛细孔区的管道流动,以及毛细孔出口区向拉伸流动的流场过渡。

图2-41 压力分布曲线Bagley作图法

若忽略流体动能和位能变化的影响,总的流体静压力的压力降ΔP主要由三部分构成:ΔP =ΔP en+ΔP c+ΔP exit

式中:ΔP en为流体从毛细孔前大直径的积液区进入毛细管的入口(喇叭形的入口区)的压力降;ΔP c为流经整个毛细管的粘性损失引起的压力降;ΔP exit为流体出喷丝孔时还保留的出口压力降(对牛顿流体而言ΔP exit=0)。ΔP en还可作进一步的分析,它由粘性和弹性两部分构成:

(1) 在入口区,高聚物熔体从大直径的积液区向小直径毛细管的收敛流动产生的粘性损失产生的压力降,这部分机械能转变为流体分子的热运动,并以热的形式耗散掉。

(2)高聚物流体在入口区收敛流场中发生弹性形变所致的压力降,这部分能量以弹性能的形式储存在流体中,它在后续的毛细管流动中,可能因大分子松弛过程的进行而以粘滞生热的形式耗散掉一部分,剩余的弹性能会保留至出口,就表现为出口压力降ΔP exit。一般说来,随着L/D的增大,弹性能中的耗散部分(弹性能松弛)也增加,剩余弹性(即ΔP exit,表现为挤出胀大)逐渐减小,就越有利于消除出口区的不稳定流动现象。

出口压力降是粘弹流体管道流动所特有的,它是粘弹流体流过管道后保留的剩余弹性能的度量。若ΔP exit不是太大,通常表现出挤出物胀大;当ΔP exit超过流体贮存弹性能的限度时,便会在挤出过程中发生“熔体破裂”现象。

研究表明,高实物熔体以及某些高聚物浓溶液的入口压力降中,90%左右为弹性能所贡献的压力降ΔP E。表2—8是一些高聚物熔体总入口压力降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3)影响出口胀大的因素:

纺丝过程中,出口胀大现象十分普遍,其胀大比X在1~2.5范围内,在极有害的情况下B=8,出现位置一般在距喷丝孔0.1~1cm处;胀大位置和大小与高聚物特性、毛细孔几何形状及流体在孔中的流动情况有关:

i) 不同高聚物种类的影响

–聚酯和聚酰胺熔体接近于牛顿流体,孔口胀大较小,X=1~1.5,只

有温度降低至接近于固化温度时才出现较大的孔口胀大,这是因为此

时松弛时间大大增加的结果;

–等规聚丙烯则表现出非常突出的非牛顿行为,胀大现象比较严重,

X=1.5~2.6,因此在高出熔点很多的温度下才能顺利纺丝。

ii) 切应力和切变速率的影响:

―弹性能储存是形变和流动引起的,所以熔体在流动中受到的切应力

越大,孔口胀大也就越突出。

―对于一定粘度的熔体,切变速率越大,熔体在毛细孔中的时间越短,

弹性能储存就越多,挤出时熔体弹性也就表现得更突出。

iii) 拉伸张力的影响:对挤出物施加张力时可能会使熔体的胀大比减小— –聚丙烯、聚乙烯等高聚物熔体的X值随卷绕作用力增加而减小;

–而聚酰胺和聚酯的X值则不受卷绕力的影响,这可能是碳链和杂链高聚物熔体弹性有差异的缘故。

iv) 粘度和温度的影响:

当挤出温度越低、粘度越高时,非牛顿行为越突出,胀大现象表现得

越突出。提高熔体温度,可以减小孔口胀大。

v) 喷丝孔几何参数的影响:

喷丝孔L/D越小,毛细孔入口区死角越严重,熔体在毛细孔中流动越

快,胀大比X越大,胀大点离喷丝孔越远。

因此流体的粘弹本质是决定胀大比的内因。适当提高纺丝温度,控制适宜的分子量,适当增大喷丝孔径(0.4mm),以及增大喷丝孔长径比(L/D >2)和降低剪切速率

.

γ,都可以减小细流的胀大比,改善高聚物可纺性能。

六、纺丝流体的可纺性

可纺性欠佳是纤维纺丝工艺中许多不稳定现象的根源之一。在纺丝过程中,那些与各种断裂过程有关的不稳定现象,常常发生在喷丝板附近。因此,涉及可纺性问题,首先应考虑刚离开喷丝头的纺丝流体的性质。

一、可纺性的概念

所谓“可纺”’一般意味着能形成纤维,即适合于制造纤维之意。某种流体在单轴拉伸应力状态下能大幅度地出现不可逆伸长形变,这种流体即为可纺。故“可纺性”是指流体承受稳定的拉伸操作所具有的形变能力,即液体在拉伸作用下形成连续细长丝条的能力。

作为纺丝液体,仅具有可纺性是不够的,它必须在纺丝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形成丝条后容易转化成固态,且固化的丝条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具有必要的物理力学性质。所以,可纺性是作为成纤高实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从纺丝成形加工的角度来看,高聚物流体从喷丝孔中挤出后,便受到轴向拉伸而形成丝条,有良好的可纺性是保证纺丝过程持续不断的先决条件,故可纺性的评定问题,是从纺丝溶液或熔体纺制纤维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根据前述的可纺性概念,可纺性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单轴拉伸流动的流变学问题。

二、可纺性的理论

纺丝过程中,纺丝熔体细流或纤维必须能够承受得住加工过程中的拉伸应力,不发生异常断裂,才能被最终加工成纤维。为了判断熔体的可加工性能,波兰学者Ziabicki等对“可纺性”系统地提出了定量的可纺性理论。Ziabicki等人认为,决定最大拉伸长度x*的断裂机理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内聚破坏(即脆性断裂),一种是毛细破坏。

可纺性的表示方法

a、发生断裂时的细流长度 x*

b、最大纺丝拉伸比(vL/v0)max

1、内聚破坏机理

内聚破坏机理基于强度的能量理论,流体的形变能或应力分成耗散和蓄存的两部分,只有蓄能形变,即弹性形变的能量贡献于破坏,对于纯粘性液体,全部形变能都能在瞬间以热能的形式耗散。从理论上讲,可以在任何速率下无限地发生形变而不致破坏。对于粘弹性流体的拉伸流动,当储存的弹性能密度超过某临界值时,流动就会发生破坏,这个临界值相当于液体的内聚能密度K。

在稳态流动中,应力达到这个弹性能密度临界值(单轴拉伸时的断裂应力,即流体的拉伸强度)便是出现断裂的条件,这个机理又称为内聚断裂。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 (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 (2)数据不一致性 (3)数据联系弱 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 (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 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 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

数据库原理第三章练习

第三章SQL语言 一、选择题: 1、SQL语言是的语言,易学习。 A.过程化B.非过程化 C.格式化D.导航式 2、SQL语言是语言。 A.层次数据库B.网络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D.非数据库 3、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2、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4、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 5、SQL语言中,实现数据检索的语句是。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ELETE 6、下列SQL语句中,修改表结构的是。 A.ALTER B.CREATE C.UPDATE D.DELETE 7、SQL中,与“NOT IN”等价的操作符是。 A.=SOME B.<>SOME C.=ALL D.<>ALL 8、假设有三个基本表:学生表S、课程表C、学生选课表SC,它们的结构如下:S(S#,SN,SEX,AGE,DEPT) C(C#,CN) SC(S#,C#,GRADE) 检索所有比“王华”年龄大的学生姓名、年龄和性别。正确的SQL语句是。 A.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FROM S WHERE SN=”王华”) B.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SN=”王华” C.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WHERE SN=”王华”) D.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王华.AGE 9、检索选修课程”C2”的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的学号。正确的SELECT语句是。 A.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AND GRADE>= (SELECT GRADE FROM SC WHERE C#= “C2”) B.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AND GRADE IN (SELECT GRADE FROM SC WHERE C#= “C2”) C.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AND GRADE NOT IN (SELECT GRADE FROM SC WHERE C#= “C2”) D.SELECT S# FROM SC WHERE C#=”C2” AND GRADE>=ALL (SELECT GRADE FROM SC WHERE C#= “C2”) 10、检索学生姓名及其所选修课程的课程号和成绩。正确的SELECT语句是:。 A.SELECT S.SN,SC.C#,SC.GRADE FROM S WHERE S.S#=SC.S# B.SELECT S.SN,SC.C#,SC.GRADE FROM SC WHERE S.S#=SC.S# C.SELECT S.SN,SC.C#,SC.GRADE FROM S,SC WHERE S.S#=SC.S# D.SELECT S.SN,SC.C#,SC.GRADE FROM S,SC 11、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姓名,将涉及到关系。A.S B.SC,C C.S,SC D.S,C,SC

熔体纺丝成型

熔体纺丝成型

————————————————————————————————作者: ————————————————————————————————日期:

熔体纺丝成型 一、实验目的 了解熔体纺丝机的各部分组成,掌握螺杆挤压机、计量泵的工作原理,了解纺丝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设计出合理的纺丝工艺,纺制出合格的纤维 二、实验原理 一)螺杆挤压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1、工作原理 物料从加料口进到螺杆的螺槽中,由于螺杆的转动,把切片向前推进。切片不断吸收加热装置供给的热能;另一方面因切片和切片、切片与螺杆及套筒的摩擦及液层之间的剪切作用,而由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切片在前进过程中温度不但升高而逐渐熔化成熔体。熔化过程聚合物在温度、压力、粘度和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由固态(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随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出现塑性流动,成为粘流体(粘流态)。粘流态的聚合物经螺杆的推进和螺杆出口的阻力作用,以一定的压力向熔体管道输送 2、挤压机的结构 螺杆挤压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见图1) 高聚物熔融装置:主要由螺杆和套筒组成,其作用是将固体的物料挤压,外加热,使其熔融成均匀的熔体,并以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排出量从螺杆头部挤出,经过熔体管道送至纺丝装置进行纺丝。按物料在螺杆中的输送、压缩和熔融等过程,一般将螺杆的的工作长度分为进料段、压缩段和计量段;根据物料在螺杆中的物理状态,将螺杆分为固体区、熔融区和熔体区。 加热和冷却系统:主要是由铝套加热器和水冷却夹套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对套筒的加热和冷却保证高聚物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挤出。 传动系统:主要由变速电动机和齿轮箱组成,其作用是保证螺杆以需要的扭矩和转速稳定而均匀的工作。 电器控制系统:由温度、压力和转速控制系统构成,一方面通过熔体压力传感器控制电动机按所需要的转速运转,另一方面通过测温单元控制加热、冷却系统按设定温度工作。 二)计量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计量泵的作用是精确计量、连续输送成纤高聚物熔体或溶液,并于喷丝头组件结合产生预定的压力,保证纺丝流体通过滤层到达喷丝板,以精确的流量从喷丝孔喷出。 1、计量泵的结构 计量泵为外啮合齿轮泵,它由一对相等齿数的齿轮、三块泵板、两根轴和一副联轴器以及若干螺栓组成(见图2). 2、工作原理

熔体纺丝成型

熔体纺丝成型 一、实验目的 了解熔体纺丝机的各部分组成,掌握螺杆挤压机、计量泵的工作原理,了解纺丝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设计出合理的纺丝工艺,纺制出合格的纤维 二、实验原理 一)螺杆挤压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1、工作原理 物料从加料口进到螺杆的螺槽中,由于螺杆的转动,把切片向前推进。切片不断吸收加热装置供给的热能;另一方面因切片和切片、切片与螺杆及套筒的摩擦及液层之间的剪切作用,而由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切片在前进过程中温度不但升高而逐渐熔化成熔体。熔化过程聚合物在温度、压力、粘度和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由固态(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随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出现塑性流动,成为粘流体(粘流态)。粘流态的聚合物经螺杆的推进和螺杆出口的阻力作用,以一定的压力向熔体管道输送 2、挤压机的结构 螺杆挤压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见图1) 高聚物熔融装置:主要由螺杆和套筒组成,其作用是将固体的物料挤压,外加热,使其熔融成均匀的熔体,并以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排出量从螺杆头部挤出,经过熔体管道送至纺丝装置进行纺丝。按物料在螺杆中的输送、压缩和熔融等过程,一般将螺杆的的工作长度分为进料段、压缩段和计量段;根据物料在螺杆中的物理状态,将螺杆分为固体区、熔融区和熔体区。 加热和冷却系统:主要是由铝套加热器和水冷却夹套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对套筒的加热和冷却保证高聚物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挤出。 传动系统:主要由变速电动机和齿轮箱组成,其作用是保证螺杆以需要的扭矩和转速稳定而均匀的工作。 电器控制系统:由温度、压力和转速控制系统构成,一方面通过熔体压力传感器控制电动机按所需要的转速运转,另一方面通过测温单元控制加热、冷却系统按设定温度工作。 二)计量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计量泵的作用是精确计量、连续输送成纤高聚物熔体或溶液,并于喷丝头组件结合产生预定的压力,保证纺丝流体通过滤层到达喷丝板,以精确的流量从喷丝孔喷出。 1、计量泵的结构 计量泵为外啮合齿轮泵,它由一对相等齿数的齿轮、三块泵板、两根轴和一副联轴器以及若干螺栓组成(见图2). 2、工作原理

数据库原理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对象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xml数据库技术,现代信息集成技术) 2.数据描述:概念设计中: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逻辑设计中: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物理设计中:位,字节,字,块,桶,卷; 3.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对象),外部模型,内部模型; 4.三层模式(外模式,逻辑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 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 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 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 主键:用户选作元祖标识的候选键。 外键:是其他模式的主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关系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关系模式,子模式,存储模式 2.关系代数的5个基本操作: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 关系代数的4个组合操作: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关系代数的7个扩充操作:改名,广义投影,赋值,外连接,外部并,半连接,聚集操作3.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尽可能早的执行选择操作; 尽可能早的执行投影操作; 避免直接做笛卡尔积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SQL的组成: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嵌入式,数据控制语言 2.数据定义:数据类型ok,数据库,数据表,索引的创建等ok。 3.数据查询,数据更新ok。 4,视图,嵌入式,动态SQL语句,存储过程。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1.定义1: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U),U为属性集,x、y为U的子集,函数依赖(FD)是形为X→Y的一个命题,只要r是R的当前关系,对r中任意两个元组t和s,都有t[X]=s[X]蕴涵t[Y]=s[Y],那么称FDX→Y在关系模式R(U)中成立。 定义2:如果X→Y和Y→X同时成立,则可记为X←→Y。 定义3:设F是在关系模式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的集合,X→Y 是一个函数依赖。如果对于R 的每个满足F的关系r也满足X→Y ,那么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 ? X→Y。 定义4:设F是函数依赖集,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依赖集F 的闭包(closure),记为F+。即F+ ={X→Y | 记为F ? X→Y }

纺丝工艺参数

纺丝工艺参数 1. 1 熔体输送温度 涤纶长丝生产的可纺性要求熔体黏度降越小越好, 所以熔体输送温度不能控制得太高, 太高会形成较大的黏度降, 影响纺丝生产;但纺制超粗旦丝熔体流量较大, 输送温度太低会使熔体输送管内层与外层温度差异增大, 影响熔体输送的流动均匀性, 从而会影响纺丝加工及产品质量。所以要在保证熔体输送良好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熔体输送温度, 控制熔体黏度降。可以通过降低熔体输送管线及热交换器的保温热媒温度来降低熔体输送温度, 达到减小黏度降的目的。 1. 2 纺丝温度 对于超粗旦纤维, 纺丝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纺丝温度的调节来有效改变熔体的流变性能, 同时纺丝温度对可纺性影响也较明显。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纺丝, 但会增加纺丝的毛丝和断头。在工艺调试中发现, 在纺丝温度高于287 ℃时, 纺丝飘丝会增加, 铲板困难( 粘板严重) 。同时组件压力的大小也会影响到熔体的流变性能, 所以纺丝温度要结合组件压力的情况调整。较高的组件压力可适当降低黏度, 改善熔体的流变性能。本工艺就是选择较高的组件压力( 17MP a ) 进行生产。试验证明, 在较高的组件压力下, 纺丝温度控制在284 ℃较为合理。 1. 3 冷却条件和集束点的确定 冷却条件对超粗旦涤纶长丝影响较大, 粗旦纤维要求冷却均匀。而超粗纤维DP F 较大, 冷却太快会使单丝冷却产生差异, 造成皮芯结构, 染色均匀性变差, 影响产品质量。超粗旦纤维采用侧吹风冷却, 靠近整流屏的纤维冷却较快,

远离整流屏的纤维冷却较慢, 纤维之间会形成差异。本工艺在纺丝缓冷区采用弧形板技术, 有效地减少了野风对缓冷区的干扰, 同时使丝层内外冷却更均匀一致。超粗旦纤维冷却相对较慢, 所以集束点不应靠上, 防止丝条未完全冷却而过早集束, 从而影响纺丝生产及产品质量。经过试验论证, 集束点选在1 500 mm较为理想。 1. 4 上油 由于纤维总纤度较大, 需要上油量较大, 生产时发现油嘴处会出现滴油、溅油等现象, 同时还发现油嘴发烫, 影响上油的均匀性。经过查找发现, 在线使用的油嘴宽度较小, 出油孔较小,造成了上述异常。更换大油嘴( 京瓷、杜塞拉姆等) 进行试验, 解决了难题。 1. 5 合股位置的选择 加工合股丝, 合股位置是关键。本工艺调试时进行了多次实验, 丝束过了第二导丝盘合股,加工稳定, 毛丝等外观降等少。但由于是单股网络后合股, 两束丝间抱合不好, 后加工时容易分散, 影响产品质量。丝束在第一导丝盘前合股时, 会产生少量毛丝等外观异常情况, 但纤维抱合性较好, 能形成较好的预网络, 退绕成功率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知识分享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 1.试述关系模型的3个组成部分。 1)数据结构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简单,只包括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从用户角度,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扁平的二维表。 2)数据操作 关系操作采用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这种方式称为一次一集合的方式。而非关系数据结构的数据操作方式为一次一记录方式。 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查询操作和插入、删除、修改操作两大部分。 3)完整性约束 关系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2.定义并理解下列术语,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域、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 ①域(Domain)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②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定义3.2 给定一组域D1,D2,…,D 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域。D1,D2,…,D n的笛卡尔积为: D1×D2×…×D n={(d1,d2,…,d n)|d i D i,i=1,2,…,n} ③关系

D1×D2×…×D n的子集叫作在域D1,D2,…,D n上的关系,表示为: R(D1,D2,…,D n),这里R是关系名。 ④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也可称为记录(Record)。 ⑤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也可以称为字段(Filed )。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为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2)主码、候选码、外码 ①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或码(Key)。其中属性组中不能含有多余的属性。 ②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码(Primary Key)。每个关系有且仅有一个主码。 ③如果一个属性或属性组不是所在关系的码,却是另一个关系的码,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所在关系的外码。 3)关系模型、关系、关系数据库 ①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值,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关系模式可以用一个五元组表示:R(U,D,DOM,F)。 ②关系是笛卡尔积的有限集,关系是一个二维表。 ③采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称为关系数据库。 3.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静电纺丝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流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最终得到纤维状物质,从而为高分子成为纳米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由于纳米纤维具有许多特性,例如纤维纤度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 1、静电纺技术 静电纺是一项简单方便、廉价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的纺丝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Formals A就已经在其专利中报道了利用高压静电纺丝,但是直到近些年,由于对纳米科技研究的迅速升温,激起了人们对这种可制备纳米尺寸纤维的纺丝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 1.1 静电纺技术的基本原理 静电纺丝技术(Electrospinning fiber technique)是使带电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从而得到纤维状物质的一种方法。对聚合物纤维电纺过程的图式说明见图1。 静电纺丝机的基本组成主要有3个部分:静电高压电源、液体供给装置、纤维收集装置。静电高压电源根据电流变换方式可以分成DC/DC和AC/DC两种类型,实验中多用IX;/DC电源。液体供给装置是一端带有毛细管的容器(如注射器),其中盛 有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将一金属线的一端伸进容器中,使液体与高压电发生器的正极相连。纤维收集装置是在毛细管相对端设置的技术收集板,可以是金属类平面(如锡纸)或者是旋转的滚轮等。收集板用导线接地,作为负极,并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另外随着对实验要求的提高,液体流量控制系统也被渐渐的采用,这样可以将液体的流速控制得更准确。电场的大小与毛细管口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关。由于电场的作用,聚合物溶液表面会产生电荷。电荷相互排斥和相反电荷电极对表面电荷的压缩,均会直接产生一种与表面张力相反的力。当电场强度增加时,毛细管口的流体半球表面会被拉成锥形,称为Taylor锥。进一步增加电场强度,是用来克服表面张力的静电排斥力到达一个临界值,此时带电射流从Taylor锥尖喷射出来。带电后的聚合物射流经过不稳定拉伸过程,

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一个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一种商品化软件。 ●所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都由DBMS来完成的。 ●DBMS提供了操作数据库的许多命令(语言),即SQL语言。 DBMS 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的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通过DDL, 可以方便地定义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如定义Students表结构。 ●数据操纵的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通过 DML,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如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行数据。 ●安全控制和并发控制的功能。如控制非法用户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定义备份,以便数据库遭遇意外时,能恢复。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由若干张相互关联的表格组成。 数据库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 ●用户与数据库应用(即应用程序)交互; ●应用程序与DBMS交互; ●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得到的数据。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特点: ●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 ●数据重复小。 ●数据独立性好。--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数据的结构与访问技术。 ●数据结构化,易于按用户的视图表示。 模式:就是数据的一种抽象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1.内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储方法、存取策略等的描述,也称物理模式、存 储模式。 2.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描述,也称模式、概念结构。 3.外模式是单个用户用到的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通常也称视图、子模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一个概念模式,但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实际的物理数据库与内模式对应,用户使用外模式。

数据库原理第三章练习

第三章SQL语言 一、选择题: 1、SQL语言就是的语言,易学习。 A.过程化 B.非过程化 C.格式化 D.导航式 2、SQL语言就是语言。 A.层次数据库 B.网络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 D.非数据库 3、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2、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4、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与。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 5、SQL语言中,实现数据检索的语句就是。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ELETE 6、下列SQL语句中,修改表结构的就是。 A.ALTER B.CREATE C.UPDATE D.DELETE 7、SQL中,与“NOT IN”等价的操作符就是。 A.=SOME B.<>SOME C.=ALL D.<>ALL 8、假设有三个基本表:学生表S、课程表C、学生选课表SC,它们的结构如下: S(S#,SN,SEX,AGE,DEPT) C(C#,CN) SC(S#,C#,GRADE) 检索所有比“王华”年龄大的学生姓名、年龄与性别。正确的SQL语句就是。 A.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FROM S WHERE SN=”王华”) B.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SN=”王华” C.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WHERE SN=”王华”)

数据库原理习题与答案第3章数据库系统结构

第三章.数据库系统结构 习题: 一.选择题 1.数据库技术中采用分级方法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1)和(2)。 (1)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D.数据的共享 (2)A.数据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2.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 A.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独立性 B.数据共享性 C.数据的结构化 D.数据独立性 4.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 5.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它的存储结构 6.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A.数据独立性 B.数据安全性 C.结构规范性 D.操作可行性

1.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2.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模式、外模式、内模式、DDL、DML。 3.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一.选择题 4.(1)B (2)B 5.C 6.A 7.D 8.B 9.A 二.简答题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 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DL: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3.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章答案

第三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查询方法可能不止一种,下面给出参考答案: 三1. (1).SELECT BAuth FROM Book,Publish WHERE Book.PNo= Publish.PNo AND BN ame=’操作系统’ AND Pname=’高等教育出版社’; (2).SELECT PTel FROM Publish WHERE PNo=ALL( SELECT DISTINCT PNo FROM Book WHERE BAuth= ‘张欣’AND BType=’小说’ ); (3).SELECT BPrice,PName,BType FROM Book,Publish WHERE Book.PNo= Publish.PNo AND PN ame=’电子工业出版社’ AND BType=’计算机’; (4).SELECT * FROM Book WHERE BPrice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10. CREAT TABLE BOOK( Snobook nchar(6) PRIMARY KEY, Snamebook nvarchar(30) NBOT NULL, Writer char(10) NOT NULL, Time smalldatetime, Price numeric(3,1) ) CREAT TABLE BOOKSHOP( Snoshop nchar(6) PRIMARY KEY, Snameshop nvarchar(30) NOT NULL, Tel char(8)CHECK(Tel =0 AND Tel <=9), Place nchar(40), Snoemail char(6) ) CREAT TABLE BOOKSELL( Snobook nchar(6) NOT NULL, Snoshop nchar(6) NOT NULL, Selltime smalltime NOT NULL, Snosell tinyint, PRIMARY KEY (Snobook, Snoshop, Selltime), FOREIGN KEY (Snobook) REFERENCES BOOK(Snobook), FOREIGN KEY (Snoshop) REFERENCES BOOK(BOOKSHOP) ) 11. ALTER TABLE BOOK ADD Nomber int ADD CONSTRAINT DF-Nomber CHECK (Nomber>1000) 12. ALTER TABLE BOOKSHOP DROP COLUMN Tel 13. ALTER TABLE BOOKSELL ALTER COLUMN Snosell int

第三章熔体纺丝工艺原理总结

第三章熔体纺丝工艺原理总结 概述 熔体纺丝属于聚合物直接纺丝方法,相对于溶液纺丝方法而言,工艺简单,速度快,对环境影响较小,适合于几乎所有热塑性聚合物的纺丝。溶液纺丝分为干法纺丝(使用挥发性溶剂)和湿法纺丝(采用非挥发性溶剂)两种方法。由于涉及到溶剂的回收和物质交换,因此纺丝速度低于熔体纺丝,而且溶液纺丝成形过程中丝条所经受的拉伸少,纤维强力低,因此应用很少,只有少数聚合物纺丝使用。 PP、PE、PA 和PET一般采用熔体纺丝;醋酯、聚氨酯和一部分PAN采用干法纺丝;粘胶纤维、维纶、铜氨纤维和大部分PAN纤维采用湿法纺丝。 思考题:试比较熔体纺丝、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法的工艺特征和产品特征。 第一节熔体纺丝成网工艺原理 聚合物切片送入螺杆挤出机,经熔融、挤压、过滤、计量后,由喷丝孔喷出,长丝丝束经气流冷却牵伸后,均匀铺放在凝网帘上,形成的长丝纤网经固网工序(热粘合、化学粘合、水刺或针刺)加固后成为熔体纺丝成网法非织造材料。 1、工艺流程为: 聚合物切片→切片烘燥→熔融挤压→纺丝→冷却→牵伸→分丝→铺网→加固→切边→卷绕 2、纺粘非织造工艺参数:聚合物种类、熔融挤压条件、纺丝孔尺寸、冷却空气、拉伸/牵伸方式、固网方法(重点掌握热轧粘合工艺参数对纺粘非织造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思考题:试画出化纤长丝生产和纺粘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图,并标出每个工艺步骤的名称和作用。 一、熔体纺丝工艺特点 熔体纺丝工艺具有过程简单和纺丝速度高的特点,在熔体纺丝过程中,成纤高聚物经历了两种变化,即几何形状的变化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几何形状的变化是指成纤高聚物经过喷丝孔挤出和拉长而形成连续细丝的过程;物理变化即先将高聚物变为易于加工的流体,挤出后为保持已经改变了的几何形状和取得一定的化纤结构,使高聚物又变为固态。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三章)汇编

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 .试述sQL 语言的特点。 答: (l)综合统一。sQL 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的功能于一体。(2)高度非过程化。用sQL 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只要提出“做什么”,而无需指明“怎么做”,因此无需了解存取路径,存取路径的选择以及sQL 语句的操作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sQL 语言采用集合操作方式,不仅操作对象、查找结果可以是元组的集合,而且一次插入、删除、更新操作的对象也可以是元组的集合。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sQL 语言既是自含式语言,又是嵌入式语言。作为自含式语言,它能够独立地用于联机交互的使用方式;作为嵌入式语言,它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程序中,供程序员设计程序时使用。 (5)语言简捷,易学易用。 2 .试述sQL 的定义功能。 sQL 的数据定义功能包括定义表、定义视图和定义索引。SQL 语言使用cREATE TABLE 语句建立基本表,ALTER TABLE 语句修改基本表定义,DROP TABLE 语句删除基本表;使用CREATE INDEX 语句建立索引,DROP INDEX 语句删除索引;使用CREATE VIEW 语句建立视图,DROP VIEW 语句删除视图。 3 .用sQL 语句建立第二章习题5 中的 4 个表。 答: 对于S 表:S ( SNO , SNAME , STATUS , CITY ) ; 建S 表: CREATE TABLE S ( Sno C(2) UNIQUE,Sname C(6) ,Status C(2),City C(4)); 对于P 表:P ( PNO , PNAME , COLOR , WEIGHT ); 建P 表: CREATE TABLE P(Pno C(2) UNIQUE,Pname C(6),COLOR C(2),WEIGHT INT); 对于J 表:J ( JNO , JNAME , CITY); 建J 表: CREATE TABLE J(Jno C(2) UNlQUE,JNAME C(8),CITY C(4)) 对于sPJ 表:sPJ ( sNo , PNo , JNo , QTY); 建SPJ 表:SPJ(SNO,PNO,JNO,QTY) CREATE TABLE SPJ(Sno C(2),Pno C(2),JNO C(2),QTY INT)) 4.针对上题中建立的4 个表试用sQL 语言完成第二章习题5 中的查询。 ( l )求供应工程Jl 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 ; SELECT DIST SNO FROM SPJ WHERE JNO=’J1’ ( 2 )求供应工程Jl 零件Pl 的供应商号码SNO ; SELECT DIST SNO FROM SPJ WHERE JNO='J1' AND PNO='P1' ( 3 )求供应工程Jl 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 1.试述关系模型的3个组成部分。 1)数据结构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简单,只包括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从用户角度,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扁平的二维表。 2)数据操作 关系操作采用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这种方式称为一次一集合的方式。而非关系数据结构的数据操作方式为一次一记录方式。 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查询操作和插入、删除、修改操作两大部分。 3)完整性约束 关系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2.定义并理解下列术语,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域、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 ①域(Domain)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②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定义给定一组域D1,D2,…,D 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域。D1,D2,…,D n的笛卡尔积为: D1×D2×…×D n={(d1,d2,…,d n)|d i D i,i=1,2,…,n} ③关系 D1×D2×…×D n的子集叫作在域D1,D2,…,D n上的关系,表示为: R(D1,D2,…,D n),这里R是关系名。 ④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也可称为记录(Record)。 ⑤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也可以称为字段(Filed )。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为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2)主码、候选码、外码 ①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或码(Key)。其中属性组中不能含有多余的属性。 ②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作为主码(Primary Key)。每个关系有且仅有一个主码。 ③如果一个属性或属性组不是所在关系的码,却是另一个关系的码,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所在关系的外码。 3)关系模型、关系、关系数据库 ①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值,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关系模式可以用一个五元组表示:R(U,D,DOM,F)。 ②关系是笛卡尔积的有限集,关系是一个二维表。 ③采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称为关系数据库。 3.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熔体纺丝工艺要点

·概述 ·熔体纺丝工艺原理 ·装置纺丝工艺流程及特点简介·附加和辅助设备简介 第一篇 涤纶短纤维纺丝工艺部分 第一章合成纤维概述 合成纤维即用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等为原料,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制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再经加工而制成的纤维。其生产始于本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其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原料来源丰富,生产又不受气候或土壤条件的影响,所以合成纤维工业自建立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在品种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涤纶、锦纶和晴纶。 合成纤维的纺丝成型方法主要有熔体纺丝法和溶液纺丝法两种。溶液纺丝是化学纤维传统的成型工艺,根据纺丝原液细流的凝固方式不同,又分为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 湿法纺丝是指纺丝溶液经混合、过滤和脱泡等纺前准备,送至纺丝机,通过计量泵、过滤器、连接管,进入喷丝头,从喷丝头毛细孔中压出的原液细流进入凝固浴,原液细流中的溶剂向凝固浴扩散,浴中的沉淀剂向细流扩散,高聚物在凝固浴中析出而形成纤维。湿法纺丝中的扩散和凝固是一些物理化学过程,但在某些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的湿法纺丝过程中,还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因此,湿法纺丝的成形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干法纺丝是指从喷丝头毛细孔中压出的原液细流不是进入凝固浴,而是进入纺丝甬道中。由于通入甬道中的热空气流的作用,使原液细流中的溶剂快速挥发,挥发出来的溶剂蒸汽被热空气流带走。在逐渐脱去溶剂的同时,原液细流凝固并伸长变细而形成初生纤维。在干法纺丝过程中,纺丝原液与凝固介质(空气)之间只有传热和传质过程,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干法纺丝的成形过程与熔体纺丝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纺丝甬道中使高聚物液流的粘度达到某一极限值来实现凝固的,所不同的在于熔体纺丝时,这个过程是借温度下降而达到,而干法纺丝则是通过高聚物浓度的不断增大而完成的。 熔体纺丝是指成纤高聚物在高于其熔点10—40 C的熔融状态下,形成较稳定的纺丝熔体,然后通过喷丝孔挤出成型,熔体射流在空气或液体介质中冷却凝固,形成半成品纤维,再经过拉伸、热定型等后处理工序,即成为成品纤维。在纤维成形过程中,只发生熔体细流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而没有传质过程,故熔体纺丝法较为简单。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中,涤纶、锦纶和丙纶等均是以熔体纺丝法生产的。因此,熔体纺丝是合成纤维纺丝成型中最重要的方法。

1数据库原理习题与答案_第3章数据库系统结构

简答题 1.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 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模式、外模式、内模式、DDL、DML。 答: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DL: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3.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