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管插管术

小儿气管插管术
小儿气管插管术

小儿气管插管术

?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迅速开放气道的

一种有效措施

?它不仅可解除气道的阻塞,提供有效的通气,还可进行气管给

?在急重危症病人的抢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呼吸、心搏骤停需心肺复

?气管插管麻醉者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

?大量呼吸分泌物需插管后进行气管吸引

?气道阻塞的抢救

?新生儿窒息

气道的基础解剖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也称气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又可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

?临床上将口、鼻、咽、喉部称为上呼吸道

?将气管、支气管及其肺分支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口腔

?口腔是气管

插管的入口

?主要标志有:

?悬雍垂、

?腭扁桃体、

?腭咽弓、

喉头

?喉头位于颈前部,上与喉咽部相通,下与气管相连

?喉头的位置于成人上界正对第4、5颈椎体之前,下界平对第6颈椎体

下缘

?女性略高于男性,小儿比成人高

吸系统解剖特点

?头部及舌相对较大、颈短

?鼻孔大小约与环状软骨处相等

?喉头位置较高--颈椎3-4平面,较向头侧向前?会厌软骨较大、较僵硬、下垂(u型或v型) ?喉头最窄处是环状软骨,但6岁以后在声门?气管分叉处左右支气管所成角度基本相同

气管插管

气管与支

气管

轴线

?口轴线

?咽轴线

?喉轴线

气道长度参考值

成人小儿门齿~声门11~13cm 8~10cm

?门齿~隆突28~32cm 15~19cm

操作步骤

物品的准备

?喉镜:喉镜的选择

?气管导管的选择:径ID选用参考

ID(mm)=年龄/ 4+4.0

?牙垫

?管芯

?注射器

?吸引设备

?简易呼吸器

?吸氧面罩

听诊器

喉镜

新生儿抢救规范及流程.

新生儿抢救制度及规范一、抢救流程 二、物品准备 1、如何准备气管套管?

如何准备喉镜和其它用品? 1、首先选择适当型号的叶片并把它装到喉镜把柄上 * 早产儿用0号 * 足月儿用1号 2、检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电池及灯泡功能是否正常,灯泡是否旋紧,以免插入时松动或脱落。 3、准备好吸引器装置备用: * 吸引源调节到100毫米汞柱,连接套管。 * 连接10号(或10号以上)吸管和套管,使其能吸出口鼻内的分泌物。 * 如需保留气管套管,经套管内吸管吸痰,则应准备小号吸管(5号、6号或8号,依套管型号而定)。 备插管前后用及插管失败时使用。插管后最初检查套管是否放置好和必要时提供持续的人工呼吸时,都需要使用不带面罩的气囊来给新生儿输氧。 5、打开氧气开关,氧气管应连接氧气源提供100%常压氧气,或连接复苏气囊。氧气流量应调到5至10升/分钟。 6、需要一付听诊器,检查双肺呼吸音。 7、剪胶布或准备固定装置。 正确插入套管需要了解哪些解剖标志? 与气管插管有关的解剖标志在图1和2中已标出。利用所有插图学习这些标志相应的位置,因为在操作过程中这些标志十分重要。 图1.气道解剖图

图2. 声门和周围结构的照片和图片 三、气管插管规范 应如何摆放新生儿体位使气管插管更容易? 新生儿复苏的正确体位与气囊面罩人工呼吸一样:平卧,头 在中线位置,颈部轻度仰伸。在肩胛后垫一卷纱布有利于保持颈 部的仰伸。该体位是气管上端与视线在同一直线上的最佳位置, 插入喉镜后即可见到声门。注意不要使颈部过度仰伸,否则气管 上端高于视线,且气管变狭窄,不利于空气进入。如颈部仰伸不 够,则下巴贴近胸部,那么将会看到后咽,而无法直视声门(图 3)。 如何持喉镜? 接通喉镜电源,左手持喉镜,夹在拇指与前两个或三个手指 间,叶片朝外(图4)。应有一、两个手指空闲,靠在新生儿面 部提供稳定性。不论是左势还是右势者都只能用左手握镜。若用 右手握镜则叶片的弯度要遮挡视线,声门不能暴露,套管无法插 入。 图4. 持喉镜的正确手势图5. 准备插入喉镜图3. 气管插管正确和错误的体位

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步骤

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去枕、头后仰、解领扣。 2、操作者立于病人头顶侧,左手拇指推下唇及下颌牙龈,使口腔张开,右手握喉钳的镜柄,将钳片从口腔右侧伸入、渐进、渐移向中线,把舌体推向左侧,暴露悬臃垂。 3、镜片沿舌根再深入,同时提起镜柄,暴露会厌的上缘,镜片顶端伸至会厌,将其挑起暴露声门。 4、改用左手握镜柄,固定镜片位置,右手持气管导管,由口腔右侧伸入,导管斜面开口对准声门,当斜面开口已进入声门时,技出管芯,稍向左或右转向,把导管推入气管达一定深度,成人一般推进到声门下3-4cm,小儿酌减,切忌过深,插管深度即门齿至管端深度,约需长至耳垂,再加2cm为准。 5、放入牙垫,退出喉钳,试听二肺呼吸音,以确定导管是否已插入气管,调好导管位置,以胶膏将导管及牙垫一起固定于病人的面颊旁。 6、向气管导管套囊中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插管完毕,即接上呼吸器街加压人工呼吸。 气管插管术的注意事项 1、行气管插管前要充分给氧,以防插管时突然呼吸停止,加重缺氧。 2、使用喉钳用力不能太猛,插入不能太深,否则会厌顶端可损伤会厌及声带,导致喉头水肿及并发生。 3、插入导管粗细合适,过细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尤其是呼气阻力增加,致使氧气蓄积过多。 4、经常注意导管和牙垫的固定,随时吸尽口腔分泌物,防止导管滑脱。 5、气管内插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气囊压迫气管而发生并发症,不超过48-72h,如需继续使用呼吸器者,应行气管切开。 6、插管用具使用完毕,喉钳的钳片、牙垫、管芯,应先用肥皂水刷洗,清水冲净,然后浸. 气管插管术 【学习目的】 1 .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掌握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步骤; 3.熟悉气管插管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4.了解气管插管的意外、并发症及其防治。 【适应证】 1.因严重低氧血症和(或)高CO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要较长期机械通气,2而又不考虑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 2.不能自行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反流物和出血,随时有误吸危险者。 3.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4.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者。 5.因诊断和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要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操作方便,也可以事先行气管插管。.

小儿气管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小儿气管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气管插管技术的应用临床已有百余年,被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时的辅助通气、呼吸道管理和手术麻醉需要。但同时气管插管可能引起多种喉部并发症,特别是长期插管,包括黏膜水肿、血肿、溃疡、插管囊肿、接触性肉芽肿、杓间区粘连、声门(下)狭窄、环杓关节脱位、声带麻痹等。 1、压力相关性并发症 气管插管置于声门后部,因此杓状软骨表面、杓间区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环杓关节、环状软骨后方区域及声门后部均易受压而损伤。持续的压力作用于上述区域,改变了局部黏膜及黏膜下微循环,易发生缺血、坏死、水肿、充血及溃疡等病理改变,并且可扩展到软骨膜及软骨。 (1)充血水肿 插管后的早期病理表现,声门及声门上发生的水肿一般不会遗留远期并发症,但声门下水肿特别是在儿童可能导致气道梗阻。水肿通常发生在任克氏层、喉室黏膜、声门下(环状软骨腔内),发生于任克氏层的水肿在拔管后可能长期存在。喉室黏膜的水肿不易发现,通常在拔管后才能发现。声门下水肿和声门下喉炎所致黏膜肿胀相似,多见于长期插管的儿童和幼儿,通常拔管后可自愈。但在部分患者,拔管后水肿组织可能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引起气道阻塞,需要再次气管插管。。 (2)肉芽组织 上述易受损区域损伤后48 h肉芽组织开始生长修复创面,通常在创面的外围开始生长,并且可以围绕气管插管,部分肉芽组织生长在杓间区,拔除气管插管才能发现。较大的肉芽组织在拔除气管插管后随呼吸上下移动,阻塞气道,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通常可以切除一侧肉芽组织改善通气,但不应同期切除两侧肉芽组织,以防后期发生粘连。大多数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肉芽组织可自行消退,但部分患者组织修复不完全,肉芽组织可转化成声带突表面的接触性肉芽肿、纤维小结,甚至造成杓间区粘连。 (3)溃疡

气管插管术教案

解放军第205 医院 教案 科室:麻醉科 学科:麻醉学 授课题目:气管插管术 授课对象:住院医生、进修生、实习生 授课时间:年月日时年月日时止授课教师:李景锋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气管插管操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1. 气管插管前评估 2. 气管插管术的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幻灯、教具 使用的教材及参考资料: (1)第四版实用临床麻醉学(盛卓人,王俊科主编) (2)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 (3)麻醉科工作手册

气管插管术 授课内容:1、定义2、插管前准备3、气管内插管操作方法4、气管内插管并发症 气管内插管(Thacheal intubation)是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气管插管术是麻醉医师及急救时必须掌握的临床重要技能。 第一节插管前准备及麻醉。主要包括病史、一般检查、头颈活动度、口齿情况、鼻腔、口咽腔检查及辅助检查。概括为患者需不需要插管,怎么插管及管子好不好插。为下一步插管做准备。 先评估患者能不能顺利插管,包括以下几项指标: 1、头颈活动度,也就是头后仰程度。还有甲頦间距也可以判定头颈活动情况。如大于6.5厘米,插管会比较顺利。 2、再看口齿情况:3-3-2法则:正常人张口度为3横指,正常成人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间距应为3.5-4.5cm,如果小于2.5cm(2横指),常妨碍喉镜置入。有活动义齿,在麻醉前应摘下,以防止误入气道和食管。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间的距离正常 3.5~4.5 cm 平均 4.0 cm Ⅰ度 2.5~3.0 cm Ⅱ度 1.2~2.0 cm Ⅲ度< 1.0 cm 简单的说,评估插管是否会顺利,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头后仰程度及张口度。 还有更专业的评估方法:如Mallampati 气道分级,也就是患者尽量张口,看到的解剖部位越多,插管会越顺利。喉镜暴露分级,也是同样道理。二者具有相关性,大体结果相同。 为保证插管顺利,还可做一些更专业的检查,针对性较强。如鼻咽腔情况、气管检查、CT检查,这些检查视情而定。其实插管没这么复杂。这些检查只是针对术前估计插管困难患者。 插管用具及准备:喉镜1个(拆开放置)、负压吸引器、气管导管(含管芯)1套、呼吸气囊1个、开口器、吸痰管1根、听诊器1个、治疗盘1个(竖放)、石蜡油1瓶、胶布1卷、纱布2块、一次性注射器10ml一支、牙垫1个、污物缸1个。 首先熟悉气管导管:型号两种标号: 导管内径(ID)标号,每号相差0.5mm 法制(F)标号,F号 = 导管外径(OD) × 3.14 两种标号间的换算: F号 = ID号×4+2

新生儿心肺复苏流程

新生儿心肺复苏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新生儿心肺复苏流程 复苏的最初步骤要点 1、5秒内完成最初评价,确定是否需要常规护理或一定程度的复苏: l 羊水清? l 新生儿有呼吸或哭声? l 肌张力好? l 肤色红润? l 足月妊娠? 如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开始复苏。 2、如羊水内有胎粪,所有新生儿应在肩部娩出以前从口咽吸出胎粪。 3、如有胎粪,且新生儿无活力,在执行其它复苏步骤之前,吸引新生儿气管。如新生儿有活力,只要吸引口咽和鼻腔,根据需要继续复苏。 4、“有活力”的定义是新生儿有强有力的呼吸,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 5、摆正新生儿呈“吸气”体位,使其呼吸道保持开放状态。 6、适宜的触觉刺激方法有: l 拍打或弹足底 l 轻柔摩擦新生儿的背部 7、对呼吸暂停的新生儿继续使用触觉刺激是浪费时间。对持续的呼吸暂停,应及时开始提供正压人工呼吸。 8、常压给氧适用于中心性青紫。 9、通过数新生儿6秒内的心跳数,再乘以10,确定新生儿的心率。 (二)、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要点 1、肺部人工通气是窒息新生儿心肺复苏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步骤。 2、需要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是: l 呼吸暂停 / 喘息 l 有呼吸但心率<100次/分 l 常压给氧下持续中心性紫绀 3、自动充气式气囊无储氧器时只能输送40%的氧气,接上储氧器后能提供90—100%的氧气,而复苏新生儿需要高浓度的氧气。 4、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时,如无胸廓扩张,需要采取的正确动作: 调整面罩位置,轻轻向下加压罩紧; 重新摆正体位; 检查是否有分泌物,吸出口鼻分泌物; 增大通气压力; 重新检查或换一个复苏气囊; 各种努力都无效时给新生儿气管插管。 5、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时,新生儿的情况好转表现在:

新生儿心肺复苏流程1

新生儿心肺复苏流程 (一)、复苏的最初步骤要点(30秒内完成) 1、快速完成最初评价:足月吗?有呼吸或哭声?肌张力好? 2、摆正新生儿呈“吸气”体位,使其呼吸道保持开放状态。 3、适宜的触觉刺激方法有:拍打或弹足底轻柔摩擦新生儿的背部。 4、如新生儿有活力,只要吸引口咽和鼻腔,根据需要继续复苏。如有胎粪,且 新生儿无活力,在执行其它复苏步骤之前,吸引新生儿气管。 5、对持续的呼吸暂停,应立即开始提供正压人工通气。 (二)、复苏气囊和面罩的使用要点 1、肺部人工通气是窒息新生儿心肺复苏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步骤。 2、需要正压人工呼吸的指征是: 呼吸暂停/喘息有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常压给氧下持续中心性紫绀3、正压人工通气6次后观察,如无胸廓扩张,需纠正通气步骤: 调整面罩位臵,轻轻向下加压罩紧;重新摆正体位; 检查是否有分泌物,吸出口鼻分泌物;增大通气压力; 重新检查或换一个复苏气囊;各种努力都无效时给新生儿气管插管。 4、频率40-60次/分,2秒钟内完成。 5、氧浓度:足月儿21%的氧;早产儿40%的氧。 6、压力:足月儿30-40cmH2O(三个手指压);早产儿25-30cmH2O(两个手指压)。 7、正压人工通气时,新生儿的情况好转表现在: 心率加快;氧饱和度上升(肤色转红润);自主呼吸。 (三)、胸外按压要点

1、指征:至少30秒有效正压人工通气后心率<60次/分 2、部位:胸骨下段1/3,在双乳头连线和剑突之间避开剑突。 3、深度:胸廓前后径1/3 4、频率:每分钟90次按压和30次人工呼吸,120个动作/分,一个周期2 秒钟。 5、45-60秒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通气后测心率。心率〉60次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人工通气。 6、并发症:肋骨损伤;肺、肝、心脏损伤。 (四)、气管插管要点(30秒内完成) 1、气管插管指针: a、有胎粪污染,且新生儿的呼吸、肌张力或心率受到抑制; b、PPV不能充分改善临床症状,无良好的胸廓起伏时; c、PPV持续数分钟以上,可气管插管改善疗效并使正压通气容易进行; d、需胸外按压; e、需气管内给药; f、特殊情况,如极度早产儿,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或怀疑有膈疝时。 2、气管插管吸胎粪指南: a、当撤出气管导管时,导管吸引时间不要超过3-5秒; b、如未发现胎粪,不要重复操作,要进行复苏; c、如首次吸引时发现胎粪,应插管吸引,如气道内仍有胎粪影像工作,则要进行第二次吸引,在进行第二次经行插管时,检查心率,如新生儿无明显的心动过缓,可再次插管吸引,如心率减慢,可决定不再重复操作而进行正压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2岁以上患儿使用的导管号=年龄/4 +4 小儿气管导管号选择及插入长度 年龄导管内径mm 插入长度(经口)cm 插入长度(经鼻)cm 早产 儿 2.5-3.0 7-9 8-12 足月 儿 3.0-3.5 10 12 6 月 3.5 11 13 1 岁 4.0 12 15 2 岁 4.5 13 16

4 岁 5.0 15 17 6 岁 5.5 16 19 8 岁 6.0 18 20 10 岁 6.5 20 22 12 岁 7.0 21 22 新生儿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及插入深度胎龄(周)体重(g)插管型号即内径(mm)插入深度(唇 至管端)(cm)吸痰管型号Fr

<28 ≤1000 2.5 7 6 -34 -2000 3.0 8 6 -38 -3000 3.5 9 6 >38 >3000 4.0 10 6.5 2岁以上患儿使用的导管号=年龄/4 +4 小儿气管导管号选择及插入长度 年龄导管内径mm 插入长度(经口)cm 插入长度(经鼻)cm 早产 儿 2.5-3.0 7-9 8-12

儿 3.0-3.5 10 12 6 月 3.5 11 13 1 岁 4.0 12 15 2 岁 4.5 13 16 4 岁 5.0 15 17 6 岁 5.5 16 19 8 岁 6.0 18 20

岁 6.5 20 22 12 岁 7.0 21 22 新生儿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及插入深度胎龄(周)体重(g)插管型号即内径(mm)插入深度(唇 至管端)(cm)吸痰管型号Fr <28 ≤1000 2.5 7 6 -34 -2000 3.0 8 6 -38 -3000 3.5 9 6 >38 >3000 4.0

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

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

2 我们医院危重产妇多,剖出的,遇到几个窥喉声门暴露良好,插管声门下有阻力,又不敢暴力插入,换管,但2.0的管都不能通过。正常来说,2.0的管用于800~900克的小新生儿声门下是能通过的。(我们最小插过700克的,2.0很顺利)。,面罩通气胸廓无起伏,颈部渐粗,怀疑完全梗阻或解剖异常。但我们没做过这种危重新生儿有创气道,说实话,也不敢轻易尝试。关于这种危重新生儿复苏的呼吸道管理方面,如何处理为好? 一、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 1.气管导管的选择气管插管是新生儿心肺复苏的重要措施,选择气管导管的原则是插入后的气管导管远端应距气管隆突0.5~1cm。这样即可以吸取气管深部和两侧主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又不会把气管导管插入一侧主支气管而导致另一侧支气管阻塞和肺不张。如果新生儿体重在 1.0kg以下,选用管径为2.0mm的气管导管;体重在1~1.5kg,选用管径为2.5mm的气管导管;体重1.5~2.5kg,选用管径为3mm的气管导管;体重2.5kg以上,选用管径为3.5mm 的气管导管。 一般来讲,F2.0的气管导管在正常新生儿应用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您提到的低体重新生儿,出现F2.0气管导管插入困难是十分可能的,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与以下因素有关:小儿气管的发育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且环状软骨为其呼吸道的最为狭窄处。气管导管的标准编号是以其内径(mm)进行的,F2.0气管导管的外径可因生产厂商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即气管导管管壁的厚度不同,尽管其内径相同),尽管管壁厚度的差别对成年人的气管导管选择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对小儿,尤其是新生儿造成显著影响。 由于贵院是妇产医院,经常需要参加新生儿复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您可自制一根紧急通气导管芯,即准备一根外径为2.0mm、长度为12-15cm的薄壁中等硬质的PVC管,内放一细金属丝作为管芯,必要时可在明视下将此PVC 导管插入新生儿气管内,然后通过以下方法即可进行紧急通气管理:①将一个18号粗针头连接在PVC导管远端,然后将给氧管连接在将粗针头的尾部即可气管内给氧。②直接将适用于内径为2mm气管导管的接头连接于PVC导管远端。③将18号粗针头连接在PVC导管远端,将无活塞的1ml注射器连接到粗针头的尾部,将内径分别为5mm的气管导管接头插入在注射器的空针筒上。 2.气管插管的方法备好气管导管和喉镜,用38℃温水预温气管导管,以减轻其对喉部的刺激。常用Portex气管导管,其配有专用金属插管芯,供插入气管导管内来支持气管导管的弯度和韧度。 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新生儿的体位极重要,要使患儿仰卧,头颈伸直。使口、咽、喉、气管弯度减少。由于新生儿头大颈短,头呈前屈位。所以,寰枕关节只要充分伸展即可。用环形枕头或头圈垫在枕部下作固定用即可。切忌使新生儿的头极度后仰,因为这样可使口轴和咽喉轴不成直线,反而不利于气管插管操作。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 ↓ ↓ ↓

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2.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3.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降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 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⑴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⑷药物和(或)扩容。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此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 断重复,见图1。 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呼吸、心率、氧饱和度。评估 ↗↖ ╱ ╲

措施 ←─────── 决策 图1 复苏的基本程序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的步骤 复苏的步骤见流程图(图2)。 (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1.足月吗? 2.羊水清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 4.肌张力好吗? 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新生儿气管插管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新?生?儿?气?管?插?管?操 ?作?考?核?评分标准 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 一、复苏前准备: 1、一个辐射保湿台,应预热,以便立即可用;(2分) 2、随时可用,随手可及的全套复苏器械;(3分)喉镜(配有01号、1号叶片)、各种型号气管套管、金属芯、胶布、剪刀、氧气管、氧气源、吸引设备(吸引器、吸痰管)、复苏气囊及面罩、听诊器、5号电池一对。 二、操作(95分) 1、防止热量散失:置新生儿于辐射热源保暖区;(3分) 消毒浴巾擦干身体及头部;(3分) 移去湿毛巾;(1分) 2、建立通畅呼吸道 ①迅速摆正体位:仰卧,头部略后仰,颈部适度仰伸,可放肩垫;(3分) ②清理呼吸道:先吸口腔痰液,后吸鼻腔痰液;(4分) ③粘稠颗粒状羊水污染时,行气管插管吸净下呼吸道胎粪(见操作7);(3分) 3、诱发呼吸;(2分)进行触觉刺激:轻拍足底或弹足跟,摩擦背部;(4分) 上述20秒内完成;(2分) 4、评价新生儿,观察呼吸、心跳、皮肤颜色三项指标,进行决策;(4分) 5、面罩气囊人工呼吸(新生儿无呼吸或心率<100次/分钟) ①取复苏囊接氧气源(100%浓度氧);(4分) ②选择合适面罩;(3分) ③上面罩,检查通气;(3分) ④人工呼吸15-30秒查心率,数6秒乘10;(5分) 6、胸外按摩100%浓度氧正压呼吸15-30秒,心率<60次/分钟,或介于60-80次/分钟之间且无上升趋势(口述);(5分) ①摆正体位,仰卧于硬垫上,颈部适度仰伸;(2分) ②按压(拇指法及双指法)部位:胸骨下1/3;(3分)压力:使胸骨下陷1.3-1.8cm;(2分)速率:120次/分钟;(2分)

③同时进行人工呼吸100%浓度氧正压呼吸,40-60次/分钟,比率3/1;(4分) 7、气管插管 ①摆体位:同前;(2分) ②插入喉镜找声门:右手稳住胎头,左手握镜;(2分)喉镜叶片沿舌面滑入,顶端达会厌谷;(3分)轻轻上抬,将舌头抬起,暴露声门;(3分)(若20秒不能插入,退出叶片,面罩人工呼吸后再插) ③插入气管套管:右手持管沿口腔右侧导入管子;(3分)看准声门将管子推入,直到管子上的声带线达声门水平;(3分)右手将管子固定于患儿唇部,左手小心退出叶片及金属芯;(3分) ④检查管子位置是否正确;(3分) ⑤固定管子,记住唇缘厘米读数;(3分)口外管子不得超过4cm,修剪;(2分) ⑥抽吸气管内胎粪及分泌物;(3分) ⑦接面罩气囊正压给氧;(3分)

小儿气管插管术

小儿气管插管术 小儿气管插管术 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迅速开放气道 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不仅可解除气道内的阻塞,提供有效的通气,还可进行气管 内给药在急重危症病人的抢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呼吸、心搏骤停需心肺复苏气管内插管麻醉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量呼吸分泌物需插管后进行气管内吸引气道阻塞的抢救新生儿窒息 气道的基础解剖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也称气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又可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临床上将口、鼻、咽、喉部称为上呼吸道 将气管、支气管及其肺内分支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口腔口腔是气管插管的入口主要标志有:悬雍垂、腭扁桃体、腭咽弓、 咽峡 喉头 喉头位于颈前部,上与喉咽部相通,下与气管相连 喉头的位置于成人上界正对第4、5颈椎体之前,下界平对第6颈椎体下缘 女性略高于男性,小儿比成人高 声门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头部及舌相对较大、颈短鼻孔大小约与环状软骨处相等 喉头位置较高--颈椎3-4平面,较向头侧向前会厌软骨较大、较僵硬、下垂(u型或v型喉头最窄处是环状软骨,但6岁以后在声门气管分叉处左右支气管所成角度基本相同 气管插管 气管与支气管 上呼吸道三轴线 口 轴线 咽 轴线 喉 轴线 气道长度参考值 成人小儿 门齿~声门 11~13cm 8~10cm 门齿~隆突 28~32cm 15~19cm 操作步骤 物品的准备 喉镜:喉镜的选择气管导管的选择:内径ID选用参考 ID(mm)=年龄 牙垫管芯注射器吸引设备 简易呼吸器 吸氧面罩 听 诊器

喉镜 通气面罩与通气道 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操作 1、病人体位 、插入喉镜:可见三个标志 悬雍垂会厌声门、插入气管导管: 插管深度,以门齿为界小儿深度岁数、放置牙垫,退出喉镜、气囊充气:囊内压<、判断导管的位置 挤气囊听诊压胸廓、固定导管、接呼吸机 注意事项 插管禁忌症:(除非急救)明显喉头水肿 急性呼吸道感染 声门及声门下狭窄、口腔严重损伤者 插管前检查喉镜、导管、吸引器、麻醉机或呼吸机 显露声门是气管内插管术的关键,必须根据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防止推进过深或太浅 应将喉镜的着力点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手法,严禁将上门齿作为支点和用“撬”的手法,否则极易碰落门齿 插管前的面罩通气极为重要 导管插入声门必须轻柔,最好采用旋转导管作推进的手法,避免使用蛮力,如遇阻挡,可能为声门下狭窄(漏斗喉)或导管过粗所致,应更换较细的导管,切忌勉强硬插

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试题

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试题 姓名:评分: 一、填空题 20分 1.正常张口度约为 4-5 cm,若张口度小于 cm预示窥喉困难。 2.成年男性气管插管深度约为 22-23 cm。 3.插管前麻醉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复合麻醉。 4.根据插管径路的不同可将气管内插管分为经口腔气管插管、经鼻腔气管插管;根据插管时是否显露声门可将气管内插管分为明视气管插管、盲探气管插管。 二、判断题 10分 1.气管内插管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喉水肿、急性呼吸道感染。(√) 2.为避免漏气,5岁以内的小儿应尽可能选带套囊的气管导管。(×) 3.经鼻气管内插管前鼻腔滴入麻黄碱的目的是预防诱导时低血压。(×) 4.判断气管导管误入食管最确切有效的方法是呼气末CO2曲线消失。(√) 5. 清醒气管插管常用1%丁卡因或2%一4%利多卡因,循序分3次喷雾作局部麻醉。(√) 三、选择题 A型题10分 1.下列哪项不能提示困难插管( D ) A.张口度小于2.5cmB.颏甲距离短于3cmC.肥胖病人 D.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级E.颈椎后仰小于80度 2.困难气管内插管首选且最有效的方法是:( E ) A.经口盲探插管B.经鼻盲探插管C.逆行引导插管D.顺行引导插管E.经纤支镜引导插管 3.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 ) A.套囊是气管导管的防漏装置,为避免漏气,套囊内注气力应越多越好 B.成年男性通常选ID8.0的气管导管 C.成年女性通常选ID7.0的气管导管 D.弯喉镜片沿舌背置入会厌谷,不刺激喉上神经,很少出现喉痉挛 E.直喉镜片需挑起会厌,刺激大,操作稍难 4.下列哪项不是经鼻插管的适应证( C ) A.口腔内手术B.有解剖畸形或上气道有病不能直接窥喉者C.开胸手术 D.术后需长时间机械通气者E.困难气管内插管 5.全麻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最常用的肌松药是:( C ) A.阿曲库铵B.维库溴铵C.琥珀胆碱D.泮库溴铵E.哌库溴铵 B型题 6分 A.60~90度B.140~100度C. 4~5cm D.3~4cm E.6~7cm 1. 正常张口度( C ) 2. 正常颏甲距离( D )

新生儿气管插管流程

新生儿气管插管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帽和口罩,戴无菌手套。面向新生儿头 端 评估:孕妇既往病史,有无遗传疾病、孕产史、本次妊娠产次、孕周,有 无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分娩期 并发症(胎膜早破、脐带位置异常、胎儿窘迫等)及产前用药等,并了解相关的 检查结果、孕妇对新生儿气管插管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反应、新生儿娩出情况 Apgar评分、新生儿行气管插管的指证、室温和新生儿辐射台的温度是否适宜。 用物准备:(1)消毒器官插管物品(咽喉镜、 2.5mm 或3mm 气管导管 和导芯),将叶片连接到咽喉镜把柄上,检查灯泡的亮度。金属导 芯插入气管导管,不超过导管端。导管前段涂润滑油。 (2)吸引装置(负压吸引器、吸球、8号或10号吸痰管、8 号鼻饲管),吸引器调节负压为<13.3kPa(100mmHg)。 (3)吸氧设备,如氧气(90%~100% 浓度)、面罩和复苏气囊, 复苏 气囊连接氧气,氧流量调节到5~10L/mi n 。 (4)其他物品包括听诊器、口垫、胶布和剪刀。 「摆放体位 经口腔插管法 判断插管的深度 插管:(1 )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下颌使口张开。(2)左手持咽喉 镜伸入新生儿口腔,显露悬雍垂。(3)左手持咽喉镜沿舌背深入至咽部,上 抬挑起会厌,暴露声门。(4)右手将已放入导管芯的器官导管由口腔* 右侧伸入。(5 )导管芯进入声门1cm时退出管芯,继续将导管推至估

算长度。(6 )置入口塞,推出咽喉镜,固定插管。 插管:(1 )器官导管外涂润滑油(2)插入鼻孔 将导管用胶布及系带固定于脸颊部和枕部 记录插管的过程和插管的深度 观察新生儿插管后的呼吸情况 新生儿:包囊好新生而那,去合适体位摆放 用物:按要求分类处理 护士:洗手 经鼻腔插管法 检查鼻腔 摆放体位 观察记录 整理

新生儿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新生儿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一、插管前物品准备: 1.气管导管(无气囊)的选择:由于小儿个体差异较大,实际应用中一般准备三种型号的导管各一根,即一根为实际计算的型号,另两根为上下各相差0.5的导管,在 2.喉镜:喉镜叶片一套大小不等数片,处于备用状态,镜柄所需电池及灯泡应保证有备用供应 3.其他用物:胶布、简易呼吸器、新生儿面罩、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吸痰器、无菌生理盐水250ml2瓶,或备无菌吸痰盅2个。 二、插管时医护配合: 1.护士——备好插管用物;摆体位:将患儿头部移至床边,颈下垫软枕,使头颈略后仰; 2.留置胃管者先抽出胃内容物;拔除胃管,吸净口、鼻、咽喉分泌物,待插气管导管后再重置胃管, 3.医生——简易呼吸器加压給氧数分钟 4.医生插管时护士固定患儿体位,导管插入后护士即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气管导管加压给氧,医生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调整导管位置,胶布固定;测量导管外置长度并记录,整理病人正确舒适的体位。 三、插管期间护理 1.每天口腔护理2次。 2.保持气管导管位置:每班测量并记录导管外置长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随时检查固定是否牢靠,胶布随脏随换,可用沙袋或水袋固定患儿头部,必要使用镇静剂。 3.确保气管导管通畅:按医嘱要求吸痰或根据病情需要吸痰。 四、拔管护理: 1.备好吸痰装置,纯氧吸入2分钟,吸尽口腔、咽喉部及鼻腔内的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防止拔管时误吸。 2.解除固定气管的胶布,置吸痰管达气管插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 3.拔管后立即给予吸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头罩5L/分,鼻导管给氧0.5~1L/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口唇、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4.注意开放气道,观察有无鼻冀煸动、呼吸急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表现。

小儿气管插管术

小儿气管插管术 ?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迅速开放气道的 一种有效措施 ?它不仅可解除气道的阻塞,提供有效的通气,还可进行气管给 药 ?在急重危症病人的抢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呼吸、心搏骤停需心肺复 ?气管插管麻醉者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 ?大量呼吸分泌物需插管后进行气管吸引 ?气道阻塞的抢救 ?新生儿窒息 气道的基础解剖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也称气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又可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 ?临床上将口、鼻、咽、喉部称为上呼吸道 ?将气管、支气管及其肺分支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口腔 ?口腔是气管 插管的入口 ?主要标志有: ?悬雍垂、 ?腭扁桃体、 ?腭咽弓、

喉头 ?喉头位于颈前部,上与喉咽部相通,下与气管相连 ?喉头的位置于成人上界正对第4、5颈椎体之前,下界平对第6颈椎体 下缘 ?女性略高于男性,小儿比成人高 声 门

吸系统解剖特点 ?头部及舌相对较大、颈短 ?鼻孔大小约与环状软骨处相等 ?喉头位置较高--颈椎3-4平面,较向头侧向前?会厌软骨较大、较僵硬、下垂(u型或v型) ?喉头最窄处是环状软骨,但6岁以后在声门?气管分叉处左右支气管所成角度基本相同 气管插管

气管与支 气管 上 呼 吸 道 三

轴线 ?口轴线 ?咽轴线 ?喉轴线 气道长度参考值 成人小儿门齿~声门11~13cm 8~10cm

?门齿~隆突28~32cm 15~19cm 操作步骤 物品的准备 ?喉镜:喉镜的选择 ?气管导管的选择:径ID选用参考 ID(mm)=年龄/ 4+4.0 ?牙垫 ?管芯 ?注射器 ?吸引设备 ?简易呼吸器 ?吸氧面罩 听诊器 喉镜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2010-03-15 18:38:19|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2岁以上患儿使用的导管号=年龄/4 +4 小儿气管导管号选择及插入长度 年龄导管内径mm 插入长度(经口)cm 插入长度(经鼻)cm 早产儿 2.5-3.0 7-9 8-12 足月儿 3.0-3.5 10 12 6 月 3.5 11 13 1 岁 4.0 12 15 2 岁 4.5 13 16 4 岁 5.0 15 17 6 岁 5.5 16 19 8 岁 6.0 18 20 10 岁 6.5 20 22 12 岁7.0 21 22

新生儿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及插入深度 胎龄(周)体重(g)插管型号即内径(mm)插入深度(唇至管端)(cm)吸痰管型号Fr <28 ≤1000 2.5 7 6 -34 -2000 3.0 8 6 -38 -3000 3.5 9 6 >38 >3000 4.0 10 6.5 2岁以上患儿使用的导管号=年龄/4 +4 小儿气管导管号选择及插入长度 年龄导管内径mm 插入长度(经口)cm 插入长度(经鼻)cm 早产儿 2.5-3.0 7-9 8-12 足月儿 3.0-3.5 10 12 6 月 3.5 11 13 1 岁 4.0 12 15 2 岁 4.5 13 16 4 岁 5.0 15 17

6 岁 5.5 16 19 8 岁 6.0 18 20 10 岁 6.5 20 22 12 岁7.0 21 22 新生儿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及插入深度 胎龄(周)体重(g)插管型号即内径(mm)插入深度(唇至管端)(cm)吸痰管型号Fr <28 ≤1000 2.5 7 6 -34 -2000 3.0 8 6 -38 -3000 3.5 9 6 >38 >3000 4 .0 10

新生儿气管插管与复苏

气管插管 ㈠指征 1.正压通气需要延长 2.气囊-面罩通气效果欠佳 3.胸外按压 4.羊水胎粪污染且婴儿不是有活力的 5.需要注入肾上腺素 6.有特殊体征:早产儿、注入表面活性物质、脑疝 ㈡用物准备 1.设备应清洁、避免污染(复苏气囊、面罩、胶布) 2.最好管径一致,0号用于早产儿,1号用于足月儿 3.一次性的无菌气管导管 4.必要时备导丝 ㈢操作前:插管前 1.检查喉镜的亮灯情况 2.连接吸引器(负压调节至100mmHg) 3.使用大号吸痰管吸引分泌物 4.小号吸引管用于气管导管内 5.准备复苏气囊、面罩 6.打开氧源 7.取下听诊器 8.备用固定胶布 ㈣气管导管:选择型号 1.根据不同体重和孕周来选择型号 型号(内径):体重(Kg)÷2+2 mm ①经口:长度:体重+6 cm ②经鼻:长度:体重×2+6 cm 2.必要时可修剪导管至13~15cm ㈤操作步骤: 1.摆体位 2.左手持喉镜 3.面罩加压SPO2至95%以上,准备插管 4.顺舌面右侧滑入喉镜 5.将舌推向口腔的左侧 6.将镜片头部伸到会厌软骨的位置 7.上抬镜片,暴露咽部(不可上撬镜片) 8.寻找解剖标志:声带看起来像竖直条带,或像倒立的V字 9.助手或用自己的小拇指向下压环状软骨,可以帮助暴露声门

10.若有分泌物要先吸引 11.右手持管,等待声门打开 12.插入导管末端直至声带线位于声带的部位 13.争取20秒内完成 14.退出喉镜,用一手将患儿嘴闭合 15.检查导管位置: ①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 ②每次呼吸时胸廓有起伏,肤色转红,心率上升 ③通气时胃无扩张 ④呼气时有蒸汽凝结在导管内壁 ⑤棉球絮在导管接口处有摆动 若存在以下状况,可能未插入气管内: 1.胸廓未扩张 2.双肺无呼吸音 3.胃内有杂音 4.导管内无雾气 5.腹部膨隆 6.新生儿仍发绀 ㈥气管导管的定位 1.体重 2.声带线法 3.气管插管管端应位于气管中点,其骨性标志为胸骨上切迹、锁骨中点连线或第二胸椎T2水平,当然还要靠听诊及插管后的胸片 ㈦插管困难因素及处理 1.体位不当(口、咽、喉三条轴线叠成一条直线) 2.年龄因素:舌体大而厚,舌根后倾与会厌呈39.5°夹角,加之甲状软骨前倾60°,这样会使喉形成130°的陷入角,故喉镜的叶片不宜插入过深。 小儿声门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淋巴管且较脆弱,反复插管可引起水肿;口腔内有异物、羊水、胎粪、分泌物均可使呼吸道不畅,不利于立即行气管插管 ㈧插管过程中必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气胸:因导管插入支气管,致使一侧肺过度扩张引起 2.缺氧:由于操作时间太长引起 3.心动过缓和呼吸暂停:过度用力或频繁刺激咽喉部,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和呼吸暂停 4.软组织损伤:切忌操作粗暴或用喉镜片直接去挑会厌,以防止牙床、咽部、会厌及声带创伤、水肿和出血。 复苏 (复苏后监测T、R、HR、Bp、尿量、肤色、血气、血糖、电解质) 一、复苏方案: A、清理呼吸道 B、建立呼吸 C、快速循环 D、药物治疗 E、评估 (评估和保暖贯穿整个复苏过程) 每个步骤的前后记呼吸、心率计数6秒后× 10和肤色进行评估,应遵循评估

气管内插管教案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教案 首页 授课章节:气管内插管师资培训方向:麻醉科使用教材:《临床麻醉学》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郭曲练,姚尚龙。编写时间:2014年 11月 学时:1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 1.插管前的检查和估计 2.气管内插管用具的准备 3.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 5.经口气管内插管 6.导管插入气管的确认 熟悉内容 插管前的麻醉 了解内容插管前的麻醉 教 学重 点1.插管前的检查和估计 2.气管内插管用具的准备 3.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 5.经口气管内插管 6.导管插入气管的确认

教 学 难 点 经口气管内插管 教 学方法与手 段1.结合PPT进行讲述; 2.在模拟人上进行演示; 3.在患者身上进行示教。 教 学内 容与组织安排1.插管前的检查和估计 10分钟 2.气管内插管用具的准备 5分钟 3.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0分钟 4.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 2分钟 5. 插管前的麻醉 3分钟 6.经口气管内插管 15分钟 7.导管插入气管的确认 5分钟

依托病例患者女性,56岁,ASAⅠ级,体重68kg,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肿瘤,拟在全麻插管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入室后监护无异常,吸氧,采用快速顺序诱导,经口插入7.0#加强型气管导管,过程顺利,麻醉过程平稳,手术顺利,术后拔管送PACU。 1、此患者术前访视着重点? 2、插管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3、此患者可采用的气管插管方法有哪些? 4、如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

续页 学生特点分析 1.学生构成: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双语)人数比例约为8:1。 2.知识结构:大多数同学具有良好的麻醉生理麻醉解剖学知识;但缺乏临床经验,没有直观感受。 3.学习能力:学生基本为大学本科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学习动力不足。 4.学习态度:从前期课程老师处了解本班学生大部分学生专业思想牢固,学习态度较好。 教学提纲 一、插管前的检查和估计 二、气管内插管用具的准备 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四、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 五、插管前的麻醉 六、经口气管内插管 七、导管插入气管的确认 教学内容 气管插管 围术期病人呼吸管理是麻醉医师的主要职责,建立通畅的气道是呼吸功能管理的关键。为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在气道内根据集体情况置入不同类型的通气道(airway),包括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喉罩通气道、气

小儿气管内插管术

小儿气管内插管术 一、目的与适应症 (一)目的 1.建立人工呼吸。 2.解除通气障碍。 3.危重病儿保护气道。 4.无法获得静脉通道需行气管内导入生命救治药物,如肾上腺素等。 (二)适应症 1.呼吸衰竭或临界呼吸衰竭。 2.呼吸频率<12次/分或>60次/分且无意识或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3.心肺功能衰竭。 4.休克:有助于降低呼吸功。 5.需急诊给予下列药物但无法建立静脉通道时: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吗啡。6.神经学复苏:小儿格拉斯哥评分<8分或当患儿神志差且GCS<12分;需过度通气维持PaCO2至30~50mmHG。 7.保护气道。 8.各种原因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需经人工气道吸引或行气管、支气管冲洗。 二、气管插管所必需的器械 插管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许多“困难气道”是一般气道插管技术所不能做到的。在应用气囊及面罩给予患儿充分有效的給氧及通气的同时,操作者应进行快速的基本气道评估,包括口能张开的过程;寰枕关节伸展及下颚骨有无发育不良及肿胀,这些有助于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在确认患儿可以进行气管插管时,操作者应做好必要的设备、人员准备,同时行心电监护。 (一)喉镜 分为镜柄、镜片两部分。镜片有直、弯两种,直镜片直接挑起会厌,弯镜片在会厌及舌根交界部将会厌挑起。年长儿一般选用弯镜片。婴幼儿由于喉头位置较高,再加上舌体较大、头大、头大、颈短、肩背薄等因素,用弯镜片显露声门时,口咽及喉三条轴线往往不容易重叠成一线,会厌常会挡住观察声门裂的视线,采用直镜片则显露效果较好。 (二)气管导管 1.气管导管应具备的条件 (1)导管材料应对喉头、气管无毒性,无刺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 (2)导管内外壁光滑,以保证不损伤声带和气管黏膜,不增加气流阻力。 (3)导管质地柔软,又有良好的弹性和硬度,管壁薄,内径大,能保持一定弯度,又有可塑性,不易被折屈或压扁。 2.导管的材料常用的有:橡胶、硅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还有以细金属丝、粗丝线或尼龙丝构成螺旋形支架的乳胶管。橡胶由于组织反应大、较硬,现在基本不用。 3.套囊导管有带套囊和无套囊之分。套囊分高压低容量型低压容量型。成人及年长儿选用带套囊的导管,婴幼儿一般选择无套囊导管。 4.导管的标号目前采用两种: (1)导管内径(ID)标号,每号相处0.5mm。 (2)法制F标号:F=标号外径mm*3.14,即为导管的外周径值,每号相差2F(14、16、18……)。 两者的换算为:ID=F/4 5.小儿气管导管的选择导管的粗细一般根据年龄选择,2岁以上可用年龄(岁)/4+4,

与小儿气管导管选择有关的问题

与小儿气管导管选择有关的问题 虽然经典观点认为年龄较小的儿童最好是采用无套囊的气管导管,以防止发生拔管后喘鸣。另外,经典观点认为在年龄较小的儿童,呼吸道的密封通常不是采用套囊,而是通过选用与环状软骨内径相匹配的合适无套囊气管导管来达到。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应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并未增加小儿拔管后喘鸣合并症的发生率,尤其是低压套囊导管的出现。另外,小儿声门下形状的变异亦相当明显。因此,目前这些观点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临床麻醉。 有关小儿带套囊或不带套囊气管导管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使用者的喜好、小儿的具体情况和所实施的手术。在需要预防误吸、实施正压通气的情况下,最好是选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 无套囊气管导管的优点包括:可选用直径较粗的气管导管,从而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危险较少和通气阻力较低。缺点是:增加喉部损伤的危险;套囊折叠可对气管粘膜产生过度的压迫和形成分泌物或胃液误吸的通道: 带套囊气管导管的优点包括:改善监测,正压通气中无漏气和能够进行PEEP。缺点是:需选用稍细的气管导管,从而使呼吸道吸引更为困难,并增加气道阻力。应用无套囊气管导管时的寂静性误吸发生率相当高。 虽然目前已经提出多个计算小儿气管导管型号的公式和方法,然而由于小儿发育的差别、不同厂商制造的气管导管壁厚的差异等,目前尚无简一种单明了方法合适大多数小儿。所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使用者除选择预应用的一根气管导管外,还应准备较此气管导管大1号和小1号的两根气管导管。如果预计气管插管困难,应先采用较细的气管导管,然后用气管导管交换器更换较粗的气管导管。 一般认为,对于施常规手术且有哮吼或哮喘病史的患儿以及因喉-气管-支气管炎或会厌造成上呼吸道梗阻的患儿,应选用较细的气管导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