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

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
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

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

形形色色的家谱网也应运而生。只需通过注册、填写简单资料,即可在网上建一个“家族树”。“俗话说,盛世修志,只有安居乐业,家谱才有可能得以续修。”对悄然兴起的家谱热现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彦如是表示。如今,很多人有了经济实力,具备了修家谱的条件。而随着生活的富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这些问题,希望找到自己的根脉。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

张彦介绍说,中国家谱源远流长,追其端绪,较方志、正史更为久远。在中国的历史上,家谱是家族最主要的文献。过去,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谱,人们有很强的寻根意识,都很在意老祖宗是什么人,怎么传下来的。家谱看似一个家族的历史,实际涉及历史、人口、经济、人类、遗传等多学科,它是人们的情感精神寄托,更是历史研究尤其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家谱里一些人物事迹方面的记述,常常可以补充正史的不足。

当前家谱文化的复兴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不仅有利于个人找到归属感,同时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张彦认为,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在它的背后,人文教化等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家谱能起到帮助一个家族慎终追远而又不偏离主线的作用。家谱中的家训、家规,家族中优秀人才的辈出,都能起到强大的感召、教化后代的功能。”不过,张彦也提醒,要站在现代的高度去看这件事,不能把封建的那一套又搬出来了,必须注意家谱热中的一些不良势头,如个别地方片面强调亲族关系,以亲族联络为名拉帮结派,强争地产、物产,借修谱收费等,都需要纠正制止。

此外,在修订家谱的过程中,也存在杜撰现象,家谱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张彦建议,各地文化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指导。

关于明初xx真定府xx向外移民的质疑

纵观山东省各县村民姓氏族谱载记,其先祖多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由直隶真定府枣强县迁至。对此,笔者也遍查该地区有关史志和家谱,发现此间该

地区向外输出移民之事记述甚少。而元末明初该地区的疫病、水旱及虫灾、战乱兵祸等记载颇丰,例:

元末的疫病大流行(民间的红虫吃人、华子军吃人的传说)、接蹱而至的旱灾、水灾(御运河、清凉江、釜阳河引起的水患)及蝗虫为灾;元朝内部的内战及明灭元的战争;明建文年间的“靖役之难”(燕王扫北战争)等。据有关史志的黄册记载,明初这些地区在册居民户数及人数已经很少(据《枣强县志》载明洪武年间枣强县居民仅有7700多人),何从来的如此众多居民向外输出呢?移民即便是来自周边地区,那周边地区的史志和有关家谱资料也应该有所载记。

可是目前真定府周边地区(当然也包括真定府)的居民也多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外地移

民(以山西为最)或以后至清朝各代的移民后裔。若当时移民时将该地所有居民全部移出,而后将异地百姓再次移入有悖常理。因此,笔者认为:

在明初,枣强县应为山西移民途中官方所设一个较大的休整、中转驿站。移民由山西各地出发,走至枣强后在此停留一段时间进行休整。由于移民人数众多,所以被安排于枣强县较大范围的各个村庄内临时居住。移民到达迁徙地后,随着时间变迁,时代更替,历经数世后,后人将从始迁祖那里得到的有关从枣强某地至此的传说,误以为其始迁祖由枣强迁来。

(以上资料仅供族人参考、商臻,并非史料。请勿作始祖迁徙的依据)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 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 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宝塔式 牒记式

姓氏文化与家谱文化的关系

姓氏文化与家谱文化的关系 人有姓氏,血脉不会紊乱;家有谱谍,宗亲才能凝聚。姓氏文化和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随着创造它的种族一起淹没在汹涌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而中国姓氏和家谱文化,历经数千年,始终在延续和发展。姓氏和家谱文化一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丰富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一直起着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姓氏和家谱,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姓氏是家谱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姓氏的产生、演变和传承是家谱的重要内容,而家谱则是姓氏繁衍续存的重要载体。姓氏出现在前,家谱出现在后;姓氏区分个体,家谱记载世系。 1、姓氏是家谱之本,家谱因姓氏而生 中华姓氏,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大量姓氏的产生是在夏商至秦汉这一历史阶段,至今也有三四千年,随着大量姓氏的产生和世系的延续,以及姓氏家族繁衍带来的人口激增,家谱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于是就有了口述家谱、结绳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等,而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就是用文字记载一个家族的姓名及关系,因此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实物家谱。 家谱在命名时,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如《张氏家谱》、《李氏家谱》等。姓氏稳定,家谱也就稳定,姓氏的包涵内容发生变化,家谱记载也随之变化。姓氏信息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单一到丰富的历史发展过程,家谱以前侧重于姓氏及关系,随着姓氏所含信息的增加,家谱所记载的内容也随之增加,续修的家谱通常比始修家谱增加了很多内容和篇章。历史上,姓氏级别的不同,也决定了家谱的叫法不同,如皇帝姓氏的家谱称帝系、玉牒,记载诸侯姓氏的家谱成世本,记载普通姓氏的家谱称家谱或宗谱等。 2、家谱理顺了各姓氏家族横的关系和纵的脉络 作为姓氏文化的表现形式,家谱记录了家族的历史,联结起了以血脉关系为纽带而繁衍生息的人们。各姓氏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够延续和传承。即使他们的家族分裂成了横向许多新家族,在家谱里面各新家族之间的血脉关系也必须理顺。 姓氏在家谱里排序,从奠基始祖或始迁祖开始,依次排列世系顺序,始祖及始祖母是谁?他们有几个儿子,名字是什么?他们的妻子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不分政治地位,不分富贵贫贱,入谱的姓氏、生卒、婚姻及子孙后代等,纵向一代续一代,中华姓氏几千年来,就这样以垂直方式在各自的家谱里理顺并记载了下来。 3、姓氏里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要靠家谱传承下去 家谱既是姓氏的历史读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读本。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族系,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历史。许多人都很想了解关于自己姓氏的有关信息,尤其是家族的渊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己的家谱,这样自然就有了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不管怎样说,家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个亮点,这方面有着最权威的记录。

寻家谱、知家风、传家训

寻家谱、知家风、传家训 简述家风家谱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的培育,强调制定和传承家规、家训、家约、家礼等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和规范。几乎每个中国人生来就或多或少受到传统家风的影响与制约。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简单、实则蕴含深刻道理的家风家训,给我们带来温馨、安全、抚慰和支撑,也带来保家进而卫国 的责任和使命。?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决定了民风,民风决定了国风,而今社会,家风的变化体现出的,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时代的变迁对人的反映。? “强 “树高 ? 延续家兴业旺的三大传统:家规、家训、家风。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下,每个家庭在不违背国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现代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良好家风;借助互联网家谱为工具传承家文化(家规、家训、家风),延续家兴业旺,谱泽后世;实现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家?规: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 家 家 没有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 没有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 没有家风的家庭,缺乏延续家兴业旺的环境。 您的家庭属于什么之家? 古人云: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可归类于传统文学) 中国戏剧 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 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家谱的格式

家谱的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族谱与文化认同——广东族谱中的口述传统

族谱与文化认同 ——广东族谱中的口述传统 刘志伟 在许多广东地区的家谱中,有一种现象常常令研究者和修谱者感到困惑,这就是入粤祖(多声称在宋代)和在本地定居的开基祖(许多宗族的开基祖定居时间是明代初年)之间的世系,常常出现混乱或残缺。许多家谱记载宋之前世系非常清楚,而定居之后的世系也清楚详细,但中间的若干代往往记载简略,甚至世代混乱不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家谱编撰中士大夫文化认同的一个侧面。 一 由于在现存族谱中很少见到明中期以前的版本,我们对明代中期以前广东地区修谱情况知之甚少。不过,在明代广东地区著名学者陈白沙先生的文集中,收录了几篇陈白沙为本地一些大族编撰的族谱所作的序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明代中期以前广东地区修谱的一些情况。以下是其中两篇序文的摘录: 《汤氏族谱序》曰: 汤氏,邑之著姓也。自言先汴人,随宋南渡,居岭南南雄。世远失传,今以始自南雄迁古冈曰统者为一世祖。统以上无考。谱亡于元季之乱,续之者唐府伴读八世孙有容也,退庵邓先生序之,予惟世家之谱可观,不援不附,如汤氏,亦良谱也。内则贤妇女,外则贤丈夫,相与修缉维持,既亡而复存。汤之子孙念之,亦允蹈之。 《绿围伍氏族谱序》曰: 伍氏系出汴粱,先世有仕宋为岭南第十三将,卒於官,遗其二子,新会遂有绿围之伍,曰朝佐,曰朝恺,今为绿围始迁之祖。而氓又始迁之祖师自出,所谓第十三将者是也。氓以上世次莫详,今断自可知以氓为第一世。自氓而下,或隐或仕,垂三、四百年。 陈白沙为之作序的这两个家族,都是明代新会县的大族,但当时他们编撰族谱时,所能记述下来的世系,都只能追溯到宋代的入粤祖,汤氏声称他们原来有谱,但亡于元季之乱,伍氏则未提及原来是否有谱。但无论如何,这些大族在明代前中期编撰族谱时,所能追溯的祖先,只是到宋代,再往前,往往就无法考查了。正因为如此,陈白沙对于当时一些人攀附家世的做法是很不以为然的。他在《周氏族谱序》中这样写道: 公以弘治己酉始至白沙。未几,公复来;与言家世缨簪,以其族之谱请序以付梓。予以不敏弗许。数载之内,屡致书嘱邦伯东山刘先生、按察使陶公交致其恳。既而,公复以书来,曰:「吾周氏自昭信以上居洛阳,世次无考。令谱断自可知,以昭信府君为第一世祖,其不可知者阙之,不敢妄有攀附,以诬先代而诳

家谱管理系统1(1)

《软件综合设计》 家谱管理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二系 班级:计11 – 2班 姓名:刘文秀(15) 合作者:姜雪(05) 、岳奉宜(33) 指导教师:薛曼玲 2013 年 12 月 01 日

《软件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家谱管理系统 二、设计要求 (1)刘文秀(组长)、姜雪和岳奉宜组成课程设计小组。 (2)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要求每个成员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模块,,同时要了解其他组员完成的内容。 (3)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具体课题中涉及到的新知识。 (4)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功能要完善,界面美观。 (5)所设计的系统应有菜单、动画和音乐。 (6)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于设计结束后1周内提交。其主要内容包括:封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与成绩、目录、概述、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的调试与测试、总结与体会、结束语、程序清单(带中文注释)、参考文献等。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正文的中文字体为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 New Roma,一律用小四号字,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2字符。1级标题中文字体为黑体,西文字体为Time New Roma,采用三号字;段落为居中、段前18磅、段后12磅、行距采用“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无,段中不分页,与下段同页。仅一级标题上目录。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 由于是设计小组团结协作完成设计任务,一般每人的程序量在400行有效程序行以上,不得抄袭。 四、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2013年12月2日,指导教师讲课,学生根据题目准备资料,需求分析; 2013年12月3日,设计小组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任务分工; 2013年12月4日~2013年12月10日,每人完成自己承担的程序模块并通过独立编译; 2013年12月11日~12日,将各模块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录入足够的数据进行调试运行; 2013年12月13日,验收、开始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013年12月18日前,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软件。 指导教师签章: 教研室主任签章

家谱文化:读不尽的精神内涵

家谱文化:读不尽的精神内涵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家谱家文化-百姓通谱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中国家谱历史悠久,始于上古,兴于宋,推于明,盛于清,数千年来,在不同时代,家谱显示了不同的形态,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当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神秘的宗族符号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中国姓氏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她还说到,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我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我国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家谱格式

X氏家谱目录 第一章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据2012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X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X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图片、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

修家谱(族谱或家史)有何的作用

修家谱(族谱或家史)有何的作用 (天长市内省堂_朱氏家谱) 天长市仁和中学朱庆文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少代呢?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立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 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 万里江水,源起何处? 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 特别我们朱氏家族,已有半百年没有修谱了,早我们采方中发现不知道自

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说这次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周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朱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朱氏由来,这次续谱,这套资料来之不易,她是我朱氏修谱中贡献最大的无名英雄,,天长市界牌乡人,在天长市仁和中学工作,他耗了很多时间和费用,利用节假日多次到处查寻复印下朱氏信息,我朱氏族人要感谢他对我族续谱工作中无私的贡献。你要知道【内省堂】到底是回什么事? 可查【内省堂—朱姓的堂号】。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语录。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你想了解朱氏先人在各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谱书在手,朱氏家族的情况有了。

家谱家谱的四大格式

家谱的四大格式(2009-04-09 18:46)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以上四种家谱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

杨家将家谱

杨家将的家谱 第一代: 金台侯金刀杨会(杨师厚)、杨桂荣(女) 第二代: 金刀王杨会之子:火山王杨衮(杨信杨君爱杨弘信)、杨嗣(杨弘远高阳关前阵钤辖保州刺史杨嗣:名将杨信之弟,是杨家将七郎原型也是演义中假杨滚的原型) 第三代:火山王杨衮之子:杨继忠(杨继周杨继康)、杨继孝(杨继凯)、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火山王金刀王都虞侯金刀令公杨继业(杨崇贵后更名杨业杨无敌)、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杨继祖、杨崇训(杨重训杨重勋) 第四代: (1)火山王金刀王杨继业之子:忠孝侯杨延平(杨延昭杨泰杨渊平杨延朗)、义勇侯杨延定(杨延浦杨永杨延定杨延广杨延用杨贵)、忠武将杨延光(杨延广杨勋杨延训杨延辉杨延庆杨顺)、杨延辉(杨延玉杨贵杨延环杨延朗杨□ 化名:木易)、杨延德(杨延环杨延贵杨春)、金枪将保灵侯杨延昭(杨延贵杨景)、敏烈侯杨延嗣(杨延彬杨希)、杨延顺(杨顺义子:原名王平化名:王司徒)、杨延兴(原六朗部将自认是杨九郎六郎义弟业继业义子自己号称杨九郎自认义子:原名杨

兴)、银枪将假六郎假杨景杨延惠(因其代六朗而死和生前有认六郎为兄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子死后追封:原名任堂惠)、杨延琪(杨琪杨八姐杨春花)(女)、杨延瑛(杨瑛杨九妹杨秋菊)(女)、杨延琼(说呼全传中呼延丕显之妻子)(女)、杨延琅(女)、杨排风(小说中最后佘太君认其为义女,演义中没有)(女) (2)杨崇训之子:杨光扆 第五代: (1)忠孝侯大郎杨延平之子:杨宗显(《金枪传》人物)、杨传永、杨德政、杨宗广(杨文广)、杨充广(2)义勇侯二朗杨延定之子:杨宗魁(刘版杨家将中,最特别的一个人物,长象和其父亲一样十分相识宋皇,最后死因也基本一致)(杨宗孝《金枪传》的名字) (3)忠武将三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宪(刘版杨家将中,貌似潘安是评书中常见的小生型武将,擅长弓箭有塞李广之称,类似薛丁山一类人物)(杨宗繇《金枪传》的名字) (4)四郎杨延辉之子:杨宗孝(杨宗登《金枪传》的名字)、杨宗峰(杨忠峰)、杨宗原(四郎二妻其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杨宗锋《金枪传》的名字) (5)五郎杨延德之子:杨宗槐(杨宗瑶刘版杨家将中,杨家唯一长象不雅的武将,昙花一现,轻功高强,评书里常出的矬子,力大无穷呼延平类人物使用的兵器也是棒槌) (6)保灵侯六郎杨延昭之子:定国王平南王杨宗保(杨宗闵)、杨宗勉(杨宗冕杨宗显杨宗闵)、杨宗政、杨宗奎(刘兰芳评书版六郎、大刀王兰英之子)、杨秋菊(女)、杨心茹

家谱书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xx。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11.世系考。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 (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 (2)牒记式图谱:

家谱标准格式

家谱标准格式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

(完整版)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及意义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及意义 家族文化是相对家族制度而言的,家族制度是指家族外现的能被感知的具体事项,它处于一种相对的静止状态,如族谱、族田、族长、族规、祠堂等。家族文化包含着家族制度;同时它还旨在反映家族制度发展变化的机制和家族制度本身的功效;它是家族制度的深层状态;是家族制度事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家族制度事项中不易被感知的内在本质。 (一)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内涵 第一是为家族而活的人生观,“光宗耀祖”的话,今天偶尔还能在事业有成者的口中吐出,他们认为努力向前,是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皇帝及地方政府,也会因某人的业绩或义行,奖予匾额,家族将它挂在祠堂,引为殊荣。品官有家庙祭祀制度,成为法定承认的望族,何其荣耀。 第二,尊祖敬宗的团体意识。“尊祖敬宗睦族”、“尊宗睦族”是家族史文献中常见的词语。尊祖,除了敬重在世的前辈,更重要的是讲究对祖宗的祭祀。祭祖,是表示“水源木本”之思,“慎终追远”之意。如果能够做到,世人便以为是宗族兴旺的表征。敬宗是尊重宗子的权威,服从他的领导,认同他所代表的组织——宗族。所以敬宗、尊宗的涵义,首先是族人以宗族为自己的组织,其次是认同宗族的代表宗子、族长为领导人,由他们带领自己实现尊祖祭祖的愿望。至于睦族,是讲处理好族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宗族的团结和合作,使宗族长存,是尊祖敬宗的必要内容。所以尊祖、敬宗、睦族三者,尊祖是目标,也是出发点;敬宗,睦族是实现目标的条件,是在尊祖的旗帜下实现家族的团结,敬宗是关键所在。 第三就是孝道,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家庭或家族都讲究上慈下孝,孝道的全部内涵有三个方面:第一,一般说是生养、死葬、祭祀。第二,自己事业有成,能够扬名显亲。第三,应有传宗接代人。现在对第一点和第三点比较重视,“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体现了生养和无后在孝道中的重要地位。孝道关系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只有它的成功实现,才能是家族得以延续与传承。所以在古代,孝道的最终要求就是族人事业有成,光大门楣,人丁兴旺。而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顺。现在的孝道就比较狭义了,一般是指对自己父母及直系血亲的孝顺。 第四是孝与忠的交融性,俗话说“忠孝两难全”它们确实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又有紧密的联系。忠道承认孝道的合理性甚至孝道是实现忠道的前提。孝与忠有着内在的联系,存在着交融性,主要是孝道包含浓重的忠君内容。这种交融性,就使得家族文化突破了家族的范围,使它不仅成为家族社会的信念,还是整个社会的一种观念。 (二)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现代意义 传统家族文化并没有随着传统社会的转型而消失,却有许多内涵为当代文化所传承,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个联系即传统孝道要求贡献于社会,尽忠于家天下的君主、汉民族的国家,发展到今日是社会奉献与忠诚于中华民族的国家;古今的家族均钟情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和致力于家族历史的纪录——编修家谱;家族共同体认同精神的保持。有了这样的链接点,就使得传统家族文化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调整其内涵,摒弃过时的宗法性的东西,而保存和发扬适应时代要求的成分。 传统家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传统家族文化经过调整、改造,能够为现时代所吸收的,我想在于:从民族国家的认同,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增进爱国情操,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关注新时代社会伦理的建设,使得家族成为伦理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力量,家族伦理的规范成为建设新伦理的一种文化因素。这两方面是我们比较详细说明过的,此外,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是凝聚海外华人的中华文化因素之一,建设大中华文化圈的一种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 2、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右图为黄帝像。 3、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4、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5、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6、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7、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8、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9、《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10、《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易学”。 1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它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范例计划等

通渭李家店青草湾车家家谱撰写计划 第一部分家谱通用格式简介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 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 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下面的24项。 下面的这24项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 举例: 虞邑范氏族谱凡例 一、本谱总分五卷,共列内容十六章。历次谱序列于卷首,其一至四卷为 世系图,第五卷为世系考、旌表诰命、官秩与名宦、族礼、祭礼、祠堂、义田、传记、艺文、史料等综合卷。第一卷中列明本谱总目录,其余卷仅列本卷目录。 二、谱中世系图所载之世系支派,一律按世次排列,概不冠姓。妻室有姓 名者列入全名,无名者只称姓氏,列于夫男简历之内,不另记述。

三、旧谱记男不记女,本次续修于女均予入谱。女子简历记入父辈简历中,已婚子女列明夫男姓名。 四、遵旧谱惯例,仍以竖排从右至左阅之,每页列五世,起始世次族人标 明父辈名字,以便衔接。为方便阅谱,原谱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此次续谱时 均改为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的通行简化汉字。无简化字者,仍以原谱登之。 五、谱中文字凡出现族人姓名、名讳、字、号、官衔、封号者,皆加着重线,以便识别。现代文章中多未标注。外族人员与官衔等不在此例。 六、本族新增之传记、艺文、史料等,有出处的皆注明出处,明示作者, 以期族人核对。原实行、忠义、节烈贤孝被另外刊载的,亦予标明。 九、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 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 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十、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 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 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 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