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理论概述及应用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理论概述及应用实例

一、斯金纳简介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行为:壹种实验的分析》《科学与人类行为》《言语行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教学机器》《沃尔登第二》《自由与人类的控制》及《超越自由与尊严》

二、行为学习论要义

行为学习论也称刺激——反应学习论(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 theory),主要根据行为主义心里学的基本要义提出其理论观点,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适当连结反应行为(甄晓兰,1997)。通俗来说,行为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影响而使其行为改变的历程。

行为学习论根据动物实验,建立了刺激(S)——反应(R)连结关系的操作制约学习理论,并用之来解释人的学习行为。这个操作制约过程包含三个要素,即环境刺激、个体的自发反应及强化作用。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

行为学习论者认为强化作用是行为习得的关键。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增加的一切安排都是强化。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而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这里要明确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发生的频率。

在应用强化作用时,可采用立即强化或延宕强化、连续强化或部份强化方式。针对复杂行为的学习还可采用连续渐进法去塑造。此外,类化、辨别、削弱、自然恢复、或晋级制约作用也可帮助个体学习。

三、经典实验

斯金纳设计了一种学习装置叫斯金纳箱(如图一),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连接着一个供应食丸的装置。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在箱子里乱跑时,偶然踏上操纵杆,这时供丸装置会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后,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知道吃饱为止。这一实验中,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

图一:斯金纳箱

四、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应用实例

(一)关于正强化——适当的使用称赞,鼓励正向行为

1.清楚且有系统的给予称赞(如:“你准时归还挂图,而且保持完好”而不是“你很负责”);2.肯定真正的成就(不要只为了使他们安静过不打扰上课,而奖赏没有投入的学生);3.依个人的能力设定称谓的标准(把注意放在学生自己的进步上,而非与他人做比较);4.把学生的成功归因在努力与能力上,使学生有信心再次获得成功(不要让成功好像是来自于运气、额外的帮助或容易的作业);5.使称赞真正得有增强作用(不要只是为了平衡失败,而给学生不应得的称赞,给予安慰很少能让学生觉得得到真诚的肯定)。(详细论述参见吴尔芙,2006)(二)关于负强化——处理不良行为

通过停止或避免不愉快的东西,使行为在相同情境下可能会再度产生。如教师对一个三年级的班级说:“当所有必要的工具归位到橱柜内,而且你们每个人都安静的坐好,我们就能出去。不然,我们都会错过休息时间。”

(三)关于惩罚——科学谨慎地运用惩罚

1.在惩罚的运用上要前后一致;2.关注学生的行为,而非个人特质;3.学生犯错之后如果要惩罚,不可以拖延太久;4.不可超过学生身心所能负荷的程度;5.惩罚标准对任何学生应公平、公正;6.学生表现受欢迎行为时,则终止惩罚。(吴尔芙,2006;叶重新,2011)教师应慎用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五、教学上的应用

包括斯金纳在内的许多行为学习论者都强调学习者外显行为的改变,注重外在环境刺激对学习者的影响,主张在教学中应该制定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来指引教学活动过程。并且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善用奖励与惩罚来改变行为以促进学习。

(一)塑造新行为

斯金纳认为儿童新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强化,即得到强化的操作行为倾向于重复出现,当操作行为得不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只能偶然出现或者不出现。斯金纳设计了一整套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的新技术、新方法,这就是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行为的方向的行为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同时,他要求在塑造儿童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条原则: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向新的行为延伸。(谢应宽,2003)

(二)行为矫正

斯金纳把他的强化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对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工作。这种矫正工作并不复杂,对一般性的不良行为,只要成人注意不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都不去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那么,这种不良行为就能得到矫正(谢应宽,2003)。(三)程序教学法

也叫编序教学,是指,教师依照教学单元的难易度,编写成适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教材。这种教材的编写方法,先将整个教学单元细分成几个小单元,再按各小单元的逻辑顺序依次排列,每一个小单元至少有一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第一题答对是学习第二题的基础,第二题答对是第三题的基础,以此类推(叶重新,2011)。此种教学法是一种个别化教学,遵循以下结构:①小步骤进行;

②呈现明显的反应;③及时反馈;④自定步调学习。下图就是程序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流程(如图二)。

图二:程序教学法教学流程

程序教学法的积极意义在于能保证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得到及时反馈,并在每一小步上得到强化,较好地适应了个别差异性和多样化的个体需求;而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程序教学中往往只能提供那种不要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材料,而对那些涉及理解行为、带有判断色彩、评价和认识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适合。(四)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如图三)。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练习程序(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