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令狐采学创作

附件1

令狐采学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令狐采学创作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三、建设服务期

本项目建设服务期为3年,按照相关协议推进实施;建设

令狐采学创作

服务期满后,由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评估;对于优秀试点院校,中心将予以专门宣传推广。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中心将组建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专家委员会、项目工作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参与协调、监督和评估项目实施工作。试点院校组建以校级领导为第一负责人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办法,保障资源、资金及时到位,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实施。

(二)资源保障

中心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专家团队、院校资源、优质企业等支持。项目试点院校应提供足以支撑项目开展的师资力量,保障项目实施与本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融合。

(三)经费保障

本项目经费来源均为学校自筹,项目试点院校应通过多方渠道积极筹措项目建设经费,确保项目稳步有序推进。

(四)平台保障

中心将依托官方网站、官方微信以及合作媒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宣传推广,未来将搭建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交流与共享平台,扩大试点院校课改成果的推广与运用。

令狐采学创作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之令狐文艳创作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令狐文艳 朱科蓉①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整合优化学科专业基础课,开发面向行业与地方的特色课程,以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模式化,将创业课程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当中。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财政拨款或集资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生源和分配大部分来自本地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其基本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具有“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特点。即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将专业应用能力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内容,要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其中“依托学科”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面向应用”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与研究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根本区别。课程体系改革是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与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加强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在这些公共基础课中,除了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探索 摘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是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由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强、渐进性突出的特点,因此,如何发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优势,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 1 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以及复合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加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力度至关重要。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实施产教融合,能够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得以提升;其次,实施产教融合,能够大大的压缩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周期,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最后,实施产教融合,能够增强专业岗位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从而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总之,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指导理念,对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轨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方面存在着偏颇,首先,在传统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着求全化的办学倾向;其次,在未能全面整合、利用原有先进教学经验的前提下,盲目依据地方性产业优势来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从而致使应用型高校在人才难以有效填补社会产业化人才的缺口。 2.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导致高校专业设置难以实现和企业产业链的对接,且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因此,难以提高学生融入企业的契合度;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上课-考试-毕业”学习总流程固定,学生无法全面获取职业化技能需求;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形式多限于基地共建、顶岗实习以及订单式培养等,整个产教融合机制缺乏长效性。 2.3师资结构和教学技能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结构和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且师资队伍两极化严重,一方面资历较高的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对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对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的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知识结构比较新颖,但实践经验尚且不足。此外,从企业外聘的专业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因此,“双师双能型”师资人才严重匮乏。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涵研究

MASTER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 大众化教育的逐渐转变,高等院校随之 分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应用型 本科院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的,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意 义重大,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 学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三大有别 于一般类型实践教学的特点,并与其他 类型院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 校内涵研究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 实践教学一般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广义的),掌握与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的教学活动。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 评估指标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实 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社会 实践等。其内容构成与理论教学既相互 联系,又相对独立。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内涵:面向地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 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 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 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 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 层单位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外延 上基本等同于美国的工程教育与工程技 术教育、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的 多科技术学院、印度的工程技术学院和 技术大学、我国台湾的技术学院与科技 大学等。 按照美国卡内基分类:以学位高低 将全美高等教育划分为6个层次(博士学位颁发机构、硕士级学院及大学、学士级学院、副学士级学院、专门机构、族群学院及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则相当于学士级学院。 按照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分类:先 按学科门类分类,再以科研规模大小分 层次,按科研规模大小分为研究型、研 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4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则相当于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院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 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 科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扎 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 业实践的人才类型,在知识上具有复合 性、应用性特点,在能力上具有综合 性、实践性特点,在素质上具有合作意 识、踏实作风的特点。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应用型本 科院校实践教学应该有别于一般类型上 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设计必须处处 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 院校实践教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别 于一般类型的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基础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专业技能 与行业技能结合起来培养,突出专业应 用能力,突出行业结合。 2.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要根据 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原有的教学与 训练内容进行大范围的选择、整合与扩 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 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 力。以综合性、技能集成性的系列技能 训练为目标合理整合实验内容,打破课 程之间的界线,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 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验证性实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 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设 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不仅重视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安 排,而且不能忽视社会调查、社会服 务、创业活动、学科竞赛等非硬性规定 的社会实践安排,让学生了解社会、国 情、民情以及提高其科研能力与实践能 力。 3.实践教学途径。对于培养应用型 本科人才而言,除了现有的实践教学途 径之外,还需要寻找新的实践教学模 式。 (1)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树立 “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全面开 放实验室,打破按自然班与按课表所规 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传统方式,实施开 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完 成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 备、仪器组装及调试、实验操作、数据 处理、论文撰写等一系列过程,允许学 生分多次进实验室完成同一个实验项 目,允许学生对于同一个实验项目采取 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则根据 学生的工作表现、实验设计思路及撰写 的研究性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分;接纳 学生在实验室开展有关素质拓展项目和 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鼓励学生进 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开放式 实验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与科研能 力。 (2)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在组织 实验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 的条件,积极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 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仅仅是出题者、组织者、指导者与 裁判员,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整 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 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对实验结果的 处理则进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要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实验原理的理解, 教师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学生独立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 力得到了提高。 (3)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师生通 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 的教学活动模式。项目来源于真实的工 作情景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与企 业的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 接关系,项目必须基于专业知识、技能 的学习与应用,能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技 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一般的日 常性工作事务,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 项目的完成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 展,而同时项目应该是学生运用已有知 识、技能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不是 纯粹、高深的科学研究项目。总之,通 过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将专业理论 应用于工作实际的能力,能为日后实际 工作奠定能力基础,缩短职业适应期。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其 他类型院校实践教学的比较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与学术 型、技能型院校的实践教学有其共性, 但更主要的是区别,具体比较见表1: 从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来看应用型 本科院校比学术型本科院校多一个实训 环节,而技能型院校又比应用型本科院 校多一个技能训练环节,随着实践教学 内容的依次增多,对实践教学要求也依 次递增。 三类院校最能体现其实践教学特点 的实践环节分别是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这是与其实 践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 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 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与2004 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 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反复 强调:“高职教育应以‘应用’为主旨 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 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先 进教育思想指导下,改革与完善实践教 学,改变其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与教育部门各方面 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建立 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教育部2007年 2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 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 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 习等重要环节”。教育部文件对两类高 校的实践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教学计划的比重 与地位还是有差别的,实践教学在高职 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发挥了更大的作 用。 作者: 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基金项目: 此文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改项目的部 分成果,项目编号:J850。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涵研究 夏江峰客座大家 139

翻转课堂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14T17:45:30.6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作者:尹强 [导读]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因其较强的实用价值已成为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 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翻转课堂是运用当前最先进的互联网为基础创建的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受到了广大教育教学领域的高度关注。本文简述翻转课堂的概念,分析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高校,教学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因其较强的实用价值已成为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既要求高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也要求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教学资源的共享,更需要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高效学习的“自我赋权”。因此,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分配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而是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视频教学资源(微课、慕课)等,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讨论,和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主要组织学习活动和制作精美的教学视频资源,同时教学和及时答疑。2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设计课前课程 教师要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对微课进行提前设计和录制,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精简的课堂视频,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闲暇时间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而且教师设计的教学视频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如果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反复学习。待教学视频内容学习完成后,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建立互动交流平台,这样,学生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全面提升。 2.2 课中课堂翻转 课堂活动环节是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的关键,通过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必须在事前认真备课,便于答疑解惑。具体如下:(1)首先创建和谐的交流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看问题角度的不同,在课前自我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各种疑难问题,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沟通,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指导和帮助,完成知识内化。(2)对于难度较大的重点和难点,应在课堂上进行系统化的讲授和总结。(3)根据大纲和内容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利用学生课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要求实名制登录ERP软件,独立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完成业务软件操作并逐步完善和重构知识体系。(4)合作探究学习和深入学习。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辅导者、引导者,学生在ERP业务的软件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首先小组内的学生先研究解决,若无法解决,教师会及时地纠正错误认知并答疑解惑,对遇到的共性问题在班级共享。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利于综合判断、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3 课后探讨 课后探讨是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课堂内容进行课后探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学习中遗留的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3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置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考试方式,将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修改,策划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必要时候开发多种学习环境,例如让学生通过慕课或者微课学习视频,课堂上设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问题进行讨论。在视频资料的制作中放一些和生活相接近的故事案例,通过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一些操作课程完全可以将课堂搬到工厂去,在工厂学生边做边学理论,有时候需要理论学习,集中起来老师给讲理论,需要实践马上就可以实践。这样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技能。 3.2打造优秀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 好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不但种类要多,而且内容要丰富,学起来应该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例如视频教学资源不能说录制了视频资源就行,那么视频资源能不能很快让热掌握,这涉及到视频的幽默感及视频的质量。学习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教学资源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应该以小知识点为基准,进行展开,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学习。防止学生造成学习疲劳,知识点完整,并时不时的有幽默动画,或者问题出现,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防止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视频资料的制作完全依靠学生的特点来,主要根据学生的习惯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例如学生喜欢玩手机,那我们就可以在手机上做文章,将教学资源和手机联系起来。学生喜欢故事,那么我们就打造具有故事情节的内容,总之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兴趣分析透彻,这样教学资源学生才能喜欢,才能学得会。 3.3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放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与学,以教师为主,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学生的如何教师肯定了如指掌。那么完全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往往很不放心,那么我们应该放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好学习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吧。想办法动员学生课堂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路进课堂。教师应该放开让学生发挥作用,教师课后的工作量很大,不再是以前写好教案就可以了,还要制作精美的视频资源,同时教师想办法提高知识的广度,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4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制定可行的任务清单 良好的监督机制可有利于学生学习,防止学生因惰性思想而偷懒,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加上监督机制,如果问题回答的较好,则进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支持政策清单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支持政策清单 1.优先考虑将入库企业参与举办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纳入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工程资金支持范围。 2.对企业职工参加新型学徒培训,培训合格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所在企业按规定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的培训补贴。 3.自2019年1月1日起,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试点企业属于集团企业的,其下属成员单位(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对职业教育有实际投入的,可按本通知规定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允许抵免的投资是指试点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独立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办学投资和办学经费支出,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与职业院校稳定开展校企合作,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国家规划布局的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和基本运行费用的支出。 试点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足抵免的,未抵免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继续抵免。试点企业有撤回投资和转让股权等行为的,应当补缴已经抵免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 — 1 —

加。 4.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劳动行政主管 部门批准并核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教育机构,其承受的土地、房屋权属用于教学的,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免征契税。 5.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6.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 7.科教用地可兼容研发与中试、科技服务设施与项目及生活性服务设施,兼容设施建筑面积比例不得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5%,兼容用途的土地、房产不得分割转让。出让兼容用途的土地,按主用途确定供应方式,在现有建设用地上增加兼容的,可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 2 —

全领域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推进产教融合

全领域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平台将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对产教深度融合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协同创新平台在应用型大学中的基本定位,明确了搭建平台对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等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从学科建设范畴探索实践,借鉴产教融合理念,围绕共同目标,配合协作,资源互补,促进与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聚焦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为科技创新整合组织模式,分层次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协同共赢,科研水平与企业活力相互融合,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过程,推进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获得实效。 标签:协同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应用型大学 自教育部2013年开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战略以来,现代职业教育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格局实施了战略性调整。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氛围。《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也对协同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多方共赢、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这将为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展好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摆在各应用型大学面前的重要工作。所以即要看清形势的发展,更要重视协同创新平台在经济领域的关键作用。 一、协同创新平台与产教融合的关系 (一)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平台内涵联系 关于产教融合是什么,目前尚未有人给出明确的定义,从公开发表的文章和国外教育体系来看,最早是德国《职业教育法》①把产教融合作为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了教育与经济、劳动、行业组织共同协商制定职业教育法律、标准规范、共同负责规划决策、组织实施等工作,同时对各方面的职责、义务、工作方式也做出了具体规定。刘立新认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从职业教育宏观、中观到微观管理、职业教育相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过程都按照这一理念进行,从而为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和人才培养过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1]。我国最早提出产教融合的说法是江苏无锡市技工学校,该校的说法是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的产品,以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产品意识、时间观念和动手能力,这里产教融合是狭义的概念。2007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劳动保障报》等报刊报道了紫琅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技师学院等院校时,用到了“产教融合”的概念,但也没有明确阐述产教融合的内涵。2011 年教

2021年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附件1 欧阳光明(2021.03.07)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三、建设服务期 本项目建设服务期为3年,按照相关协议推进实施;建设服务期满后,由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评估;对于优秀试点院校,中心将予以专门宣传推广。 四、保障措施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令狐采学创作 附件1 令狐采学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令狐采学创作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课程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对项目试点院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与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 三、建设服务期 本项目建设服务期为3年,按照相关协议推进实施;建设

[应用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服务类专业礼仪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具有易学、易懂、难养成的特点,不仅要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意识,掌握礼仪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与行业对接、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教育的基础。对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礼仪素养在职场中显得尤为重要。从外在职业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礼仪修养的展示,无不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从基层到管理者,职业形象、待人接物、沟通交流等诸多能力都能体现于良好的礼仪素养。因此,礼仪教育是服务类专业的基础。 3.礼仪教育是职业礼仪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缺乏真实的职场环境,在礼仪课程学习中,如果单独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学生无法体会职业情景,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行业中去,也很难灵活地解决职场礼仪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此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再到考核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礼仪知识与行业紧密结合,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素养和情感服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对本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的礼仪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五大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进行调研,充分考虑行业的要求与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借鉴国内外旅游、酒店、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礼仪类课程群教学改革经验,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任务,以完成工作任务深化学习内容的原则,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面向行业岗位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1+4+1六大课程教学模块为项目依托(其中,第一个1为礼仪意识唤醒,4为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沟通交流应对、礼宾次序安排,第二个1为行业岗位礼仪),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模拟仿真实训来组织教学,使职业和岗位要求与仿真情境相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紧密结合。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和四个实训项目,这七大学习性典型任务为认知礼仪、职业妆容与职业着装、优雅姿态与服务手势、社会交往常用礼仪、如何有效沟通、学会次序安排、行业服务礼仪;四大实现项目为仪容仪表训练、仪态礼仪训练、服务用语训练、岗位礼仪训练。 2.教、学、练、做有机融合,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建立基于提高学生情感服务能力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服务能力为核心,从礼仪课程特点和本科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仿真情境实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项目实训等,让学生在创设的工作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在仪容仪表礼仪训练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着装要求,会打领带、化淡妆;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河南教育(中旬)2011.8 近年,基于突出应用型、凝练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遍原则和共识。实践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涉及广泛的概念,实践教学改革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本文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立足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时空结构体系,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应试教育,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模式惯性巨大,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上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脱节、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创新能力弱、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等。因此,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主要面向地方、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一线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求理论以适用为标准,着重于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也应有更大的、突出办学特色的舞台和空间。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现状 1.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已取得的成果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形成强烈反差的背景下,许多同类院校都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和经验。如投入巨资改建改造传统实验室,重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管理模式,组建新的着重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的开放性实验室,着力丰富活跃第二课堂,积极创建实训、实习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纵向和横向工程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方案中要求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保持在6:4以上,扭转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人才的“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状况,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2.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题目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二是学生中学术氛围不浓厚,第二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外科技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三是课程设计环节被忽视,毕业设计质量低下;四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教师总体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高;五是产学研合作处于低水平,实质性合作亟待深化;六是部分软硬件资源设备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七是教学资源条块分割,缺乏有机整合。 三、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已初步完成了第一阶段以硬件建设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正面临着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制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注重软件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进而取得实践教学改革质的突破。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到新阶段,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稳定现有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具体方案是:建立与整体教学改革相协调、与理论教学环节互动沟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学生、教师、院系、学校、社会全参与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立体教学体系。 在涵盖各教学资源要素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方案的核心和关键。这个平台以本科院校院系建制和资源为依托,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实习见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产学研合作等模块,并通过这些基础实践模块的相互融合和互动,实现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的层次提升。这个方案强调实践教学平台与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单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为实现实践教学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在方案中组建 收稿日期:2011-07-10 基金项目:本文系许昌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编号: 020090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波(1973-),男,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王红艳(1980-),女,许 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装置及其应用。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深化改革探索 方波,王红艳 (许昌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当前实践教学改革应从注重外延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内涵提升的新阶段,建立立足专业建设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电气信息;实践教学 28

2020年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附件1 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试点院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引导高等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

课程体系成为转型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将按照“自主申请、需求导向、学校定制、全程支持、动态调整”的原则,为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项目服务内容 (一)观念引领 通过专家报告、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应用型高校树立产教融合、转型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前沿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合作的发展理念。 (二)师资培训 通过举办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对项目试点院校师资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定制培训模式,聚焦试点院校的转型发展需求,以专家进校和深度指导为抓手,提供更加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支持服务。 (三)课程优化 按照项目试点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情况,指导试点院校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结构,建立学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材研发等工作。 (四)过程督导 加强对项目试点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过程督导,及时掌握院校课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并提

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智库时代 ·147· 智库理论 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杨幸 李健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是以学生为基础,让学生经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产业应用课程的实践等环节的学习,达到培育出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不断提高的要求。本文就对现阶段产教融合下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所存问题展开阐述,并通过对如何完善相关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现阶段教育行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关键词:产教融合;嵌入式;应用型课程;课程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2-0147-002 针对现阶段产教融合下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的相关问题,众多科研人士开始对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而由于课程体系是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故为了教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在现阶段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不断开展对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探索。 一、现阶段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 社会对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为达到社会的要求,相关院校也应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以此逐渐提高自身教学成效,以期培育出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然而在院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挑战,如教学改革时往往只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革新,而忽视对教师所教科目、知识内容等进行革新,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改革的成效[1]。同时,课程建设也存在一定问题,往往由于科目繁杂而导致课程较多,故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往往难以将繁多的课程与实际进行结合,知识内容的繁杂也使得无法进行良好的实践应用,使得院校学生难以达到高度综合能力的人才要求。并且课程建设还存在将产教融合的核心强行嵌入至教学内容之中,导致课程与人才培养没有良好关联性的问题,也即是教学内容与产教融合的适合较差。使得现阶段的课程体系还不能很好的提高院校教学质量。 此外,在院校进行课程体系革新中,革新过程、方式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体系革新的重点有所偏离导致,现阶段相关部门、院校、管理者需要更加注重体系革新中的改革重点,以此在保障课程建设的过程不会偏离计划,导致革新成果不达预期。目前多是通过学校与学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了解社会、学生的需求,以此进行针对性教育,然在这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方的不同追求,如学校追求的是教育成效、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差异性导致合作的不协同性较大,往往阻碍了合作效果。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 (一)落实产教融合 要构建、完善产教融合下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就先要提高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以此为基础才能保障其完善、革新、发展等阶段不会偏离产教融合的背景,确保其发展脚步始终跟随时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重视程度只是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基础,该课程体系将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基础,通过其他多种课程的同调、辅助,满足社会对教学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多方面要求[2] 。此外基于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始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故在落实产教融合为构建课程体系夯实基础中,不仅需要教师开展高效的教学工作,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如自主学习、课后复习、技能实践锻炼等,以此确保产教融合的真正落实,为产教融合的嵌入式应用型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二)构建课程体系 教学课程的体系构建往往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全面革新,在进行产教融合时首先要打好教学基础,如从通识教育课程着手,设置基础教育课程往往是院校进行良好教学的基础,通过健全通识教育课程,完善院校自身的课程体系,只有提高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才能为产教融合下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通识教育课打好教学基础也能便于院校开展专业基础课,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便于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专业基础课程。在构建专业基础课时由于其是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可以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并通过更加详细的描述让学生对该课程拥有深入了解,如将该课性质分为理论课、该课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课程为系统性、逻辑性教学等。在经专业基础课打下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后,便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一般作为院校的主干科目,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院校特殊的教育观,故在进行该课时应该与 其他课程相结合,如在教学时,在相关基础知识课上便对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专业核心知识进行轻度讲解,为学生之后的专业核心课打下一定基础,也有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而将专业核心教学建立在相关的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上,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在教学体系结构中为教学内容建立起更高的联系性,便于学生对专业核心进行更高效的学习,提高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成效。在进行专业核心课后,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来加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产业应用技术课便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实践的专业课程,通过将理论、知识、技术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着更进一步的掌握,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并且产业应用技术课往往根据实践地点的发不同分为校内项目制课程、企业项目制课程两类,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社会人才需求的不同,自由更换实践类型,选择是在校内经教师指导进行更系统性的实践训练,还是在校外企业进行更加切合实际的全面实践,以此来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以打下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3]。此外,毕业实践设计科则是最后的学习阶段,也是必须完成的实践阶段,需要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来适应社会,并在实习中不断完善、强化自身,再结合所学知识、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写下毕业论文,这也将是其在校学习的总结。 (三)完善课程体系 要想提高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的嵌入式应用型课程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如相关部门设下相关制度保障教育事业的发挥;院校积极开展培训、讲座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在课堂上创立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通过部分学习成效较高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学生全面提高等。之后为 (下转第15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