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学期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推荐文章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热度: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热度: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免费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热度:不同的语言文化不乏相似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有着不同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1浅议英汉语言对比人类的共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性,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
但在明确两者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即二者之间的差异。
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点,对于更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这一需求,从英汉构词法对比、英汉词类划分及特点对比、英汉词义对比三方面来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对比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现将我任教以来的一些经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英汉翻译学习。
一、从英汉构词法对比来看汉语构造词语的方法可分为合成法、附加法两种。
1.合成法,也称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新词的方法,其合成形式多样、主要有:(1)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多少、是非、反正;(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加以修饰限制,如高楼、深夜、漆黑;(3)主谓式,前一语素为陈述对象,后一语素对之加以陈述,如心跳、胆小、地震;(4)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后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的对象,如讲理、操心、说谎;(5)补充式,后一语素对前一语素加以补充说明,如改正、打开、分明。
2.附加法,亦称加缀法,是指通过在词根前加前缀或在其后面加后缀构造新词的方法。
汉语词缀表达的意义不像英语那样丰富繁多,往往一缀一义,极为严格,如汉语当中“老”这个前缀,老家(hometown)、老师(teacher)、老虎 (tiger)、老鼠 (mouse)、老外 (foreigner),虽然汉语是同一个“老”字,但组成不同的词语后意思却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性研究摘要: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而作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使用的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依据拉波夫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从语域外与语域内两个角度探究了法律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并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变异的现象,对汉语的法律语言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变异;英汉对比1 概述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
然而,一些语言学者曾质疑“法律语言”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法律语言”是民族大众语的一部分,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
确实,法律并没有使用完全区别于民族大众语的独立语言,但是,廖美珍教授指出,“法律语言具有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些显著的特点足以将从事法律活动的语言称之为‘法律语言’”。
为了法律交际和发展的需要,法律语言作为民族大众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民族大众语言不同的发音、语法或词汇。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发生在法律语言上的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形成此种变异的原因、现象与影响,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法律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具体语言因素上的异同,探究揭示法律语言的变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对汉语的法律语言之完善起到些微作用。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对⽐论⽂参考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两者在各⽅⾯上有着巨⼤的差别。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对⽐论⽂参考的范⽂,欢迎⼤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汉语⾔对⽐论⽂参考篇1 浅谈英汉⽂字差异对⽐ 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的⽂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论是语⾔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式,都有很⼤的差异。
本⽂主要进⾏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 ⽂字是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门语⾔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然后学句⼦乃⾄篇章。
在两种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觉地把两种语⾔做⽐较。
⽐较是⼈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种基本⽅法,也是语⾔学研究的⼀种基本⽅法。
通过⽐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词汇有更深⼊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词word,⽽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有什么不同的地⽅?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单位。
本⽂就是针对英汉⽂字、字词进⾏分析。
⼀、英汉语⽂字差异 英语是线性⼀维的,写读英⽂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维的(纸⾯上的最⼤维数),最⼤限度地利⽤了纸⾯的⼏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块字,每个字⽆论笔画多少,字本⾝的⼤⼩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书写时⽆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字可⼤致分为三类:表形⽂字(图画⽂字)、表意⽂字(⾳意结合⽂字)、表⾳⽂字(拼⾳⽂字),表意⽂字是从表形⽂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对比与翻译论文

高级翻译学院英语专业期末考查报告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院、系:高级翻译学院班级:翻译(英语)1401姓名:李健宇学号:2014001983科目: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论文中英文题目: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The difference of English-Chinese linguistic structures and the way totranslate评阅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初赛试题(节选)”的英汉翻译实践为例翻译1401班李健宇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习惯不同,其语言结构也大不一样。
由于英语重形合、语法结构严谨,因此在表达一个庞大意群时会呈现出“树形语言”的现象。
而汉语重意合、语法结构相对松散,故通常会呈现出“波浪式语言”或“竹节式语言”的现象。
因此,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打破原有语言结构,重新建立起符合目标语言的结构来表达原文含义。
原语简介:原语选自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初赛试题。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最早于2010年12月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六次。
该项赛事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BTI)教学协作组主办,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所承办,由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协办。
其影响日益扩大,受到《文汇报》、《法制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民晚报》、《英语世界》等报刊的关注。
一.英汉语言结构的对比与分析一般来说,英语属于形态性语言,注重形合、语法结构十分严谨,一句话中只能有一条主谓主轴;而汉语属于语义性语言,注重意合、语法结构相对松散,句中多主语、多谓语、无主语、无谓语的现象时有出现。
因此英语通常被认为是“树形语言”,即句子内部具有庞大的语法体系以及复杂的逻辑关系。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英语和汉语一个属印欧语系,一个属汉藏语系。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篇1浅析英汉名词化对比【摘要】名词化是英语中语法隐喻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名词化的类型、汉语名词化现象、英汉名词化对比研究较少,本文从英汉名词化简介入手,进一步提出英汉名词化两方面主要的差异。
【关键词】隐喻;名词化;实体一、语法隐喻及名词化语法隐喻是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首先提出来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法隐喻包括“元功能”和“层次”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层次。
本文所谈到的名词化是概念隐喻的一种主要类型。
通过对比中英名词化现象,一方面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特别是英语科技文章,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英语学习者写出符合英语使用者习惯的英语句子。
二、名词化的界定及分类名词化现象或名词化隐喻是创造语法隐喻的最有力及最常见的手段,通常将过程(谓语动词短语)和属性(形容词短语)转化为名词,并直接将两个过程合并为一个过程,从语义功能的角度来看,名词化指的就是把某个过程或特征看作事物,而词性转换只是这种现象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
从韩礼德对概念隐喻类型的归纳可以看出,名词化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即:形容词、介词、连词、动词的名词化,从语义角度来说便是性质、过程、关系、环境的实体化。
下面以英语为例予以具体说明。
1.将过程看作实体在英语中过程一般是用动词来表示的,但是名词也可以表示动词的作用,如:[1A]The police investigated the matter.[1B]The polic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atter.在例句[1A]中“investigated”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而在[1B]中这种动作也可以用名词“investigation”来表示。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学期论文

班级:12级英本一班学号:121140141023 姓名:王彦云英汉对比研究之物称、人称和思维方式的关系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的区别,这种区别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
物称主语使句子显得客观公正,紧凑严密;人称主语使句子显得自然流畅,合乎逻辑,这与不同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关键词:思维方式物称人称首先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什么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即人们的思维习惯或顺序。
那么思维方式和物称、人称又有什么关系呢?西方文化认为世界万物是对立的。
而在万物中人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人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征服和战胜自然,故西方人生则与自然相分离,认为自然才是宇宙、世界万物的本位。
正是这种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的思想,使西方人形成了客观的思维方式。
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被描述为:具体的、客观的、辩证的,由此英语注重客体思维,因此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主语来叙述,而是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在书面语,如公、新闻、科技论著以及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多采用物称表达法。
这种表达往往使文章显得客观、冷静,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
与之相反,我国从道家老子便开始提出这样一种思想:人法地,地法天。
到儒家“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又占据主流。
不管是那种说法,其中都渗透着“我为主,物为客”的思想。
因此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
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总有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在做主导,往往从子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但当人称不言自喻时,有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英语用非人称作主语的句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名词做主语,同时又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因而这种句式往往带有隐喻或拟人化的修辞色彩,语气含蓄,令人回味,反映了英美名族的幽默感。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篇1浅析严复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摘要】为了解西方文化,必先学习西文,这是严复创作《英文汉诂》的目的。
通过介绍英文文法,严复指出:作为拼切文字,英语多形态变化,而汉语多用别立之字表示词汇和语法意义;英汉语之间存在相通之处,汉语语法可以纳入英文文法的框架之中;英汉语言对比可以反映出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英汉语言的相似性归因于欧亚人种同源。
【关键词】严复英汉语言对比英文汉诂在严复所处的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严复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来唤醒中国人追求富强的精神力量。
严复最终选择了引介西学,从中他深刻了解了中西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了解了中西文化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创作《英文汉诂》,严复将西方文化(以英文文法为代表)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古汉语为代表)结合起来,创设了一种跨文化的文本对话。
因此,严复的中西文化对比是他进行英汉对比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1 《英文汉诂》研究概述《英文汉诂》是严复应其学生熊季廉的要求而作的一部英文文法书,是“杂采英人马孙、摩栗思等之说,至于析辞而止。
旁行斜上,释以汉文,广为设譬,颜曰《英文汉诂》”。
(严复,1933:序)作为中国首部介绍英文文法的著作,1904年《英文汉诂》的出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说在国内再版了二十余次,(张志建,1995:149)直到1933年还有重印本。
商务印书馆对该书的评价极高:“……是诚西学之金针,而学界之鸿宝也”。
(转引自邹振环,2007:54)学者文人纷纷著书立说,表示对该书的推崇之情。
周作人认为英文文法上,“中国没有一本可以与《英文汉诂》相比的书”。
(钟叔和,1998:784-785)彦惠庆(2003:18)在自传中明确表示严复贡献给中国学人的《英文汉诂》“堪称学术精品”。
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

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第一篇: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题目: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姓名:沈凡学号:2011213403主修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英语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沈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2011213403)摘要: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一直是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科技术语的构成、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
关键词: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一、引言科学文化交流中,翻译活动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在翻译活动中科技术语的翻译是任何一个翻译工作者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
专业术语是指某一学科领域所特有或专用的词汇,它描述了该领域特有的事物和现象,我们接触该领域,也就意味着必须接触该领域的专业术语。
由于各种原因,科技术语的国际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让科学文化的交流不受语言的障碍。
二、科技术语的构成分析科技术语的构成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的翻译科技文章。
科技术语的构成方式有很多,主要有:1.派生派生法通过给词根或单词增加一个或多个词素或词缀形成新术语。
如: multi-(多)+media(媒体)=multimedia(多媒体)hard(硬的)+-ware(部件)=hardware(硬件)2.合成合成又称复合,是将已存在的词或词素结合构成新的词。
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的website网页3.缩略缩略词是将较长的英语单词取其首部或者主子构成与原词同义的短单词,或者将组成词汇短语的各个单子的首字母拼接成为一个大写字母的字符串。
math=mathematics数学ad.=advertisement广告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4.旧词赋新意旧词赋新意就是对已存在的词赋予新的意义创新术语。
如:memory普通语意为“记忆力”,而在电子技术中引申为“存储器”;monitor愿意为“班长”,而在计算机科学中为“监视器,显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