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单宁酶与植物单宁知识介绍
单宁类化合物

单宁类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tann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其在植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单宁类化合物的定义、分类、生物合成、生理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定义单宁类化合物是指具有多酚结构的化合物,它们由苯骈环和苯环上的羟基组成,通常与多个蛋白质或多糖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单宁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尤其富集在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部位。
二、分类根据单宁类化合物的来源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鞣质单宁和黄酮单宁。
鞣质单宁主要存在于木本植物中,如栲树、橡树等,其具有收敛、抗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
黄酮单宁则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如红豆、黑豆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
三、生物合成单宁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涉及多个酶的参与,其中最关键的是鞣质酶和酪氨酸酶。
在植物体内,鞣质酶催化酚酸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反应,形成鞣质单宁;而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的羟基化反应,形成黄酮单宁。
四、生理功能单宁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它们可以作为植物的防御物质,抵御外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如真菌、昆虫、紫外线等。
其次,单宁类化合物还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如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等。
此外,单宁类化合物还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运输等过程。
五、应用由于单宁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因此在医药、食品、饲料、皮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鞣质单宁可以用于制备皮革,黄酮单宁可以用于饲料添加剂。
此外,单宁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因此在药物研发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单宁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单宁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生理功能及其应用潜力,将有助于拓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单宁的作用和用途

单宁长期以来仅被我国人民用来鞣制生皮使 其转化为革。自20 世纪50年代后, 单宁能与 蛋白质、多糖、生物碱、微生物、酶、金属 离子反应的活性以及它的抗氧化、捕捉自由 基、抑菌、衍生化反应的行为被揭示后, 其应 用前景和范围迅速扩大。目前它在食品加工、 果蔬加工、贮藏、医药和水处理等方面已取 得重要突破, 近年来它在化妆品生产中也崭露 头角 。基本简介
单宁是多酚中高度聚合的化合物,它们能与蛋白 质和消化酶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影响食物的吸收 消化。可分为水解单宁(hydrolytictannin,HT), 分子中具有酯键, 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酯。另一种是 缩和单宁(condensedtannin,CT),是黄烷醇衍生 物,是一种常用单宁。两者常共存,后者也称原花色 素(proanthocyanidins)全谷、豆类中的单宁含量 较多。 单宁又称单宁酸、鞣质, 存在于多种树木(如橡 胶树和漆树))的树皮和果实中, 也是这些树木受昆虫 侵袭而生成的虫瘿中的主要成分, 含量可达50 %~70 %。单宁为黄色或棕黄色无定形松散粉末, 在空气中 颜色逐渐变深, 有强吸湿性; 不溶于乙醚、苯、氯仿,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 水溶液有涩味。
2 降低家畜消化率
单宁对反刍动物消化过程的影响是复杂的, 过量单宁与饲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结合 后,非但不会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而且可以 抑制瘤胃微生物酶的活性。研究已证实,反 刍家畜采食单宁含量高的饲草时,会降低蛋 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养分的消化率,当单宁 含量大于5%时,会抑制瘤胃微生物的活动, 甚至毒害家畜。另外,单宁还与肠道表皮细 胞发生反应,降低肠壁的渗透性,使养分难 以吸收。单宁同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的能力强 于同碳水化合物形成复合物的能力,因为蛋 白质肽中羧氧基的氢键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单宁与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质活 泼 , 饲料 中的单 宁 通 过 与 蛋 白质 、 类 、 糖
酶类 、 金属离 子结合 生成沉 淀物 质 , 重影 响 严 畜禽对 营养 物质 的消 化 和 吸收 利 用 , 降低 饲
单 宁 的 化 学 结 构 不 同 将 其 分 为 水 解 单 宁
( yr yal t n ) H do z e a i 和缩合单宁( odne l b n n C nes d t nn 两 大类 , 中缩合 单 宁是 单 宁 主要 的 a i) n 其
存 在类 型 。水 解 单 宁 又称 桔 酸酯 类 单 宁 , 分
子 量相对 较 小 , 由酚 酸与 单糖 通 过酯 键 结 合
料 的营养价值 ( 南 山 等 ,06 。单 宁 的抗 朱 20 )
营养性 主要表 现在单 宁与蛋 白质 结合 形成不
能被 消化 的单 宁一 蛋 白质 复 合 物 , 低 动物 降 对 营养 物 的利 用 。近年来 , 多研 究 表明 , 众 动 物 胃肠 道 的某 些微 生物具有 忍 耐单 宁或降解 单 宁特别 是水解 单 宁的特性 。本 文对单 宁与
众 多学者 已从不 同动物体 内分离并选 育
出多 种 单 宁 抗 性 菌 或 单 宁 降 解 菌 。O a a sw ( 90 第 一 次利 用 在 覆有 单 宁或 单 宁 酸 的 19 ) 琼脂蛋 白培养基上产 生透 明圈的方法从树 袋 熊盲肠 内分离得到一种 降解单 宁酸一蛋 白质 复合物 的链 球菌 , 明 圈 的产生 表 明微 生物 透 能有效利用 蛋 白质 , 其正 常 的代 谢 活动 不受 单宁或单宁 酸 的影 响 , 目前这 种 分离 技术 已
物 具有广 谱 的抑制 性 , 给单 宁 的生物 降 解 这 带 来 了一 定 的困难 。单宁 的抑 菌能力 与其分 子 量大小相 关 , 并且 对 不 同类 型 的细 菌表 现 出不 同的作用 趋势 , 兰 氏 阳性 菌 比革 兰 氏 革 阴性 菌 对 单 宁 更 敏 感 ( 镒 峰 和 魏 海 军 , 杨 2 1 ) 。当草食 动物 采食 高 含量 单 宁 的牧 0 0 草时, 单宁 会破坏瘤 胃细菌 的菌膜 组织 , 合 络 金属离 子 , 而减少瘤 胃微生物数 量 , 从 降低 微
植物单宁化学及应用

植物单宁化学及应用
x
《植物单宁化学及应用》
植物单宁化学指的是一类有机植物化学物质,它们由一种有机化合物构成,且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它们通常由碳、氧、硫等元素组成,构成了一种称为烷基的氧化物。
这些单宁化学物质可以从植物油脂和植物脂肪中提取,它们有着不同的构造和性质,比如烷基肉豆蔻酸(Lauric Acid),亚油酸(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ic Acid)等等。
植物单宁化学在各种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它们在脂肪酸中的存在,它们被用于制造各种化妆品,清洁产品和护肤产品,并且常被用于改善美容和健康。
此外,它们还被用于生产润滑剂、消毒剂和防霉剂,以及各种其他制剂,例如血清、血液细胞、细胞培养基等等。
植物单宁化学还可以用于改善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这是因为它们可以改善食物的保质期和口味。
它们通常被用于食品加工,并可以帮助防止氧化反应,保持食物的颜色、口感和香味。
此外,植物单宁化学还可以用于制药。
它们有助于改善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它们被广泛用于制造抗肿瘤药物、镇痛药物、抗菌药物等等。
总之,植物单宁化学物质在各种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应用在日益扩大,为各种产品和行业提供了独特的特性和好处。
单宁酶在茶产品中的应用

陈莹林 2007305203225
• • • • •
什么是单宁酶 单宁酶的性质 单宁酶的生产及提纯 单宁酶在茶产品中的应用 单宁酶应用研究的展望
什么是单宁酶? 什么是单宁酶?
• 单宁酶,全称单宁酰基水解酶。 单宁酶,全称单宁酰基水解酶。 • 胞外酶(也说细胞膜结合酶) 胞外酶(也说细胞膜结合酶)
单宁酶在茶产品中的应用
• 利用单宁酶还可以帮助除去啤酒中的浑浊, 增大其澄清度。 • 单宁酶生产的高纯度没食子酸是医药行业 大量需求的产单宁酶澄清效果很好, 且如配合其它方法或 试剂共同使用, 可以增强效果或改善品质 • 单宁酶纤维素酶、单宁酶果胶酶、单宁酶 葡萄糖氧化酶、单宁酶超滤、果胶酶纤维 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
单宁酶的性质
• 单宁酶的物理化学性质 • 2种亚基组成. • 为一种糖蛋白, 而不同来源的单宁酶糖含量 有差异.
单宁酶的性质
• 单宁酶的催化性质 • 单宁酶催化葡萄糖酸酯, 水解成没食子酸与 葡萄糖. 中间产物为1, 2, 3, 4, 6-黄酰单宁和 2, 3,4, 6-四酰单宁以及两种没食子酸葡萄糖.
单宁酶的生产及提纯
培养液
透析 硫酸铵沉淀、过滤
沉淀
溶解、离心
上清液
透析
透析液
离心
上清液
透析
透析液
DEAE-葡萄糖柱层析
活性部分 活性部分 活性部分
透析液 浓缩液 单宁酶
DEAE-葡萄糖柱层析
浓缩
葡萄糖G-100柱层析
冷冻干燥
单宁酶的生产及提纯
单宁酶在茶产品中的应用
• 随着单宁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 日本、 美国等国家申请了一些专利. 美国食品与药 物管理局(FDA ) 已确认单宁酶为安全产品 • 关于单宁酶的应用研究报道中, 单宁酶在茶 饮中应用最广泛. 这是因为它可以促使茶叶 中多酚类化合物中没食子酸酯水解的缘故.
单宁

单宁单宁又称单宁酸、鞣质, 存在于多种树木(如橡胶树和漆树) 的树皮和果实中, 也是这些树木受昆虫侵袭而生成的虫瘿中的主要成分, 含量可达50 %~70 %。
单宁为黄色或棕黄色无定形松散粉末, 在空气中颜色逐渐变深, 有强吸湿性; 不溶于乙醚、苯、氯仿, 易溶于水、乙醇、丙酮, 水溶液有涩味。
单宁不是单一化合物, 化学成分比较复杂, 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缩合单宁, 是黄烷醇衍生物, 分子中黄烷醇的第2 位通过C - C 键与儿茶酚或苯三酚结合。
一种是可水解的单宁, 分子中具有酯键, 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酯, 另一种是常用的单宁。
单宁长期以来仅被我国人民用来鞣制生皮使其转化为革。
自20 世纪50年代后, 单宁能与蛋白质、多糖、生物碱、微生物、酶、金属离子反应的活性以及它的抗氧化、捕捉自由基、抑菌、衍生化反应的行为被揭示后, 其应用前景和范围迅速扩大。
目前它在食品加工、果蔬加工、贮藏、医药和水处理等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来它在化妆品生产中也崭露头角。
1 单宁在化妆品中的收敛作用单宁与蛋白质以疏水键和氢键等方式发生缩合反应, 使人产生收敛的感觉即为收敛性, 在化妆品中加入单宁, 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收敛作用。
含单宁的化妆品在防水条件下对皮肤有很好的附着力, 并可使粗大毛孔收缩、绷紧而减少皱纹, 使皮肤显出细腻的外观。
2 单宁在化妆品中的防晒功能单宁是一类在紫外线光区有强烈吸收的天然物质, 茶多酚, 柿子单宁已经被证实对人体无毒性, 加了这类单宁的防晒化妆品被称为“紫外线过滤器” ,对紫外线的吸收率达98 %以上, 对日晒皮炎和各种色斑均有明显抗御作用。
单宁与单宁之间, 或者单宁与黄酮之间以疏水键和氢键形成分子复合体, 一方面二者互为辅色素发生共色效应, 提高了吸光度;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水溶性, 使二者具有协同效应。
3 单宁在化妆品中的美白作用皮肤的颜色主要由黑色素的含量决定, 黑色素的生成是在紫外线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经酪氨酸酶催化合成的。
单宁的抗营养作用与去除方法

收敛作用防晒作用美白作用抗皱作用保湿作用
谢谢 !
2单宁降解茵的种类与分布 尽管单宁有抑制 微生物的功能,但仍有部分微生物被发现对可 以在含有单宁的环境中稳定地生长繁殖并能分 泌单宁酶将单宁降解。关于单宁降解菌的研究 已有很长的历史,据报道,早在1867年,就发 现了1株青霉能够将五倍子中的单宁降解为没 食子酸。 具有单宁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大多是霉 菌,其中又以青霉属和曲霉种类居多。
单宁对养殖动物的毒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直接损伤消化道,二是其代谢物质进入循环系统后 对肝肾等造成损伤。研究发现,单宁酸可对大鼠产 生急性毒害作用。口服单宁酸后,大鼠表现出惊厥 呼吸衰竭并导致死亡,解削结果显示,单宁酸导致 肝坏死、肾炎以及暂时性急性肠炎,并能导致脾、 肾上腺皮质和睾丸等多个器官浮肿以及胸腺等萎缩。 研究发现饲料中高浓度的单宁(8%)对刚断奶的小鼠 有致死作用,而随着小鼠的生长,其对单宁的耐受 能力逐渐增强。由于单宁具有较强的抗营养作用, 因此,在动物饲料中应慎重添加富含单宁的植物性 饲料原料。
四、单宁的应用
单宁在染整中的应用 应用单宁与淀粉为交联剂改性聚氨酯 酿造单宁在啤酒糖化过程中的应用 单宁紫外吸收特性及其在PVA薄膜中的应用 单宁在医药中的应用 单宁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单宁在染整中的应用
单宁能与蛋白质、金属离子反应的性质决定了 单宁在染整领域的用途,目前仅局限于单宁与 金属离子形成醌类染料染色、对聚酰胺纤维的 固色作用、对真丝绸的增重作用.随着单宁在 染整领域作用机理的揭示,可从多方面对其应 用进行研究,单宁在印染领域的作用将会得到 很快的发展,同时,丰富的单宁资源也能得到 更好的利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植物单宁化学

植物单宁化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植物单宁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化合物,被发现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它们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果实、叶子、根、茎等植物部位中。
植物单宁的基本结构是由苯基呼吸酸单元通过芳香环连结而成,其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和甲酰氧基官能团。
植物单宁可以根据它们的来源和化学结构分为多种类别,其中包括原花青素、槲皮素、黄酮类、黄铁矿类等。
植物单宁在植物中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作为植物的防御物质。
当植物遭受病虫害或其他外界压力时,它们会产生更多的单宁来抵御外界侵害。
植物单宁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植物自身和周围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植物单宁还在人类饮食和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单宁在人类饮食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葡萄酒、茶叶、水果、蔬菜等食品中含有丰富的单宁。
植物单宁除了赋予食品特殊的风味和色泽外,还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抗癌、抗氧化等多种保健作用。
尤其是在葡萄酒中,植物单宁的含量会随着年份和陈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使得葡萄酒具有更多的抗氧化和健康功效。
植物单宁还在现代药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植物单宁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因此常被用于治疗心脏病、癌症、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在心脏病治疗中,植物单宁可以保护心脏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等;在癌症治疗中,植物单宁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在炎症治疗中,植物单宁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等。
植物单宁化学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领域,它涉及到植物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
随着对植物单宁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其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植物单宁化学必将在食品、保健品和药物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第二篇示例:植物单宁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包括水果、蔬菜、茶叶、红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单宁酶与植物单宁知识介绍微生物单宁酶是同“植物单宁”一类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的“新家族”这一与时俱进的新概念提出密切相关。
伴随着植物和微生物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对植物单宁(同义语:植物多酚,鞣质)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复杂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神秘面纱正在逐步揭开,旧有的知识概念正在柀修订,植物单宁生物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前沿科技领域不断推出的新研究成果,反过来又给传统的应用领域带来创新机遇,影响最直接的莫过于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工业生物技术领域。
植物单宁,俗称鞣质,或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s),表明该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多样性,反应的多重性,分子量在500~3,000之间,或者更高的生物大(中)分子物质。
这类化合物已经给公衆键康施加了重大的影响,其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功能有止血,抗氧化,抗病毒,促进氮代谢,改善肾功能,以及精神病治疗,故称植物单宁为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新家族。
国际上统一将单宁的化学结构分为可水解单宁(hydrolyzable tannins)和缩合单宁(condensed tannins)。
前者母核为葡萄糖或多羟基化合物如儿茶素的没食子或并没食子酸酯的多聚物。
新近有关可水解单宁生物合成形成和沉积位点在叶肉细胞壁这一主要场所,这已为酶学—免疫组织化学实験证据所证实;这与早期报告的“单宁液泡说”不同。
因此,现在可以把单宁液泡内容物看作本质未定的多酚化合物,由于使用非特异性显色反应检测法所致。
缩合单宁,如称为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s),大多数发现在飼料豆科植物中,但是它的生物合成仍是不确定性的[6]。
可水解单宁物质在水相介质存在酸、碱、以及生物催化剂—单宁酶或加热时易水解为酚酸、糖或多元醇酸。
例如,真菌单宁酶(EC 3.1.1.20)可以在温和的生理水相反应介质体系中直接酶水解单宁底物的缩酚键、酯键,积累显著数量的小分子优势产物沒食子酸(GA),以及其它化合物,如五倍子单宁的葡萄糖,塔拉单宁的奎尼酸等。
单宁酶主要耒源于微生物,属水解酶类(EC 3.1.1.20),主要集中分布在曲霉属(Aspergillus)菌种,另外青霉、酵母、细菌,以及植物和动物,如山羊的胃粘液中也存在活性单宁酶,它具有均能促进单宁的水解。
已经报道的产单宁酶微生物菌种有黑曲霉(Asp。
niger),它具有工业应用安全性好(GRAS)的特点。
本实验室分离选育的黑曲霉(Asp.niger)CIB 13-1337菌株,在使用五倍子单宁诱导搖床培养产生的单宁酶液体培养物,经由硫酸胺分级沉淀,EDTA-Sepharose离子交換层析、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从该菌株的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分离纯化得到凝胶电泳均一单宁酶条带的分析结果: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5.5;在温度10~30℃,pH4~6之间保持稳定。
金属离子对单宁酶没有明显的激活作用,Fe2+和Mn2+则对酶有抑制作用。
纯化酶样品经SDS-PAGE测分子量为5.8 KD,其等电点为pH4.1。
借助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成固定化单宁酶酶制剂,批式酶法水解五倍子单宁制GA,连续使用3次制备试験,GA净产率61%;且固定化单宁酶经连续多次使用,转化能力未见明显下降,说明该固定化酶稳定性较好。
使用该菌种生长培养好的整菌丝在2L自动控制玻离发酵罐转化制备GA,可连续使用7次,生物催化活力不减;车间放大试験到500L发酵罐规模,批式生物转化五倍子单宁公斤级水平制GA,在分批添加底物总量达8~10%质量浓度(w/v),可定量转化底物为GA,发酵液GA积累浓度达到55.0~70.0g/L,回收的粗品产物GA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精制,GA净回收率90%有关黑曲霉单宁酶的其它结构特征,包括分子中氮含量为12.9%(凯氏定氮法),用二硝基氟苯法测氨基末端,有2个DNP-氨基酸产物,分别为DNP-Ala 与DNP-Arg,该结果证实黄曲霉单宁酶为2个亚基组成。
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该酶蛋白为糖蛋白;且不同来源的单宁酶分子糖含量有差异,例如黑曲霉中提取的单宁酶糖基含量高达43%,酵母单宁酶为62%;选育的黑曲霉单宁酶糖链部分糖基组成为葡萄糖和甘露糖,糖含量12.3%;蛋白质含量为72.5%,肽链通过Ser 和Thr与糖基连接,糖基与酶的功能关系尚未見报道。
丝状真菌作为重要的工业菌种,近年来已经在30多种真菌中建立起了DNA 转化系统,具有很强的蛋白分泌能力,能正确进行翻译后加工,包括肽剪切和糖基化等,糖基化方式与高等真核生物相似。
对于黑曲霉单宁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国外也已经着手进行,对其基因表达调控方面重组菌产生单宁酶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指导单宁酶生物合成的mRNA极不稳定,放线菌酮可迅速阻止单宁酶的产生。
虽然丝状真菌的基因操作相对较新,但近年来该技术进展较快,现已有来自Asp. oryzae和Asp.niger var. awamori的数十个基因被克隆及测序。
国内,黄日波等也首次开展了单宁酶基因在黑曲霉ST31中的克隆与表达,该研究从米曲霉克隆单宁酶基因,构建单宁酶基因穿梭表达载体ANEP2-SP2—tan,然后通过原生质转化法导入黑曲霉ST31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菌株的单宁酶活力为104.02U/ml发酵液,比原始出发菌株米曲霉提高2~3倍。
国外,特别是80年代以来,日美德等国家对植物单宁/微生物单宁酶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并已经在茶饮业得到实际应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国内,近年来作者实験室针对我国特产五倍子单宁生物资源及微生物单宁酶酶法加工生产GA的生物化工新工艺,已有鉴定了的阶段放大实験成果。
加之,过去十年开展以黑曲霉为代表的微生物单宁酶SSF制酶曲及采用生物催化与生物加工过程的实験研究工作,已应用于滇橄榄果的果汁澄清,均都已经在攀枝花宇森酒业公司得到初步应用,成效显著。
在实验室制备作结构测定用的单宁酶酶制剂时,黑曲霉菌种接种培养在产酶液体培养基中,26~28℃,振荡培养2~2.5日,在未出现黑色孢子前,过滤分离菌丝;收获的白色菌丝体经匀化器破碎、超声波处理,于0~4℃离心分离,除去沉渣;上清液经40℃旋转蒸发,减压浓缩到1/5液量体积,再次低温离心,所得上清液直接置于-20℃冻干处理,或用5倍量冷甲醇沉淀,离心,干燥,制得的浅灰色粉末即是单宁酶酶制剂。
它可用于没食子单宁作底物的酶水解反应,制得唯一的酚性组份终产物GA。
该酶制剂可作为植物化学成份结构鉴定用。
院地合作“滇橄榄汁(酒)微生物酶法加工新技术”通过鉴定成都分院由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攀枝花宇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攀枝花市——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孵化资金项目“滇橄榄汁(酒)微生物酶法加工新技术”近日在成都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组织的专家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作的研制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阅了有关资料,观看并品尝了样品,经认真讨论,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项研究立足我国亚热带地区丰富的滇橄榄(余甘子)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果汁(酒)加工中制品的沉淀问题,应用食品安全性好的黑曲霉纯培养物作生物催化剂,建立了酶法加工滇橄榄汁(酒)的技术路线,为国内进行滇橄榄生产加工技术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专家们指出,利用微生物酶法加工技术,改进滇橄榄汁(酒)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创新性,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两年来,课题组针对滇橄榄果水溶性提取物干粉制剂高单宁含量(55%)的特征,利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定向诱导培养发酵的直接筛选程序,选择出高单宁酶活性的菌种——黑曲霉作为酶源菌株,对滇橄榄汁(酒)酶法加工的反应条件、优化处理工艺参数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完成了实验室规模的液体/固体黑曲霉纯培养物对滇橄榄汁(酒)的多批次处理试验。
优选出了较佳处理方案,并进行了重现性试验,贮存稳定性考察时间达7个月以上,较好地解决了滇橄榄汁(酒)的沉淀问题。
研究中,课题组选用黑曲霉单宁酶固体培养方法,制备出公斤级固体单宁酶曲并已稳定应用于企业车间的放大试验,研制的样品在稳定性、口感及澄清度等技术经济指标方面符合企业标准。
同时,他们还将该酶曲用于滇橄榄渣的处理,可提高出汁率15%以上,减少了废渣废水的排放。
目前,企业已开始进行单宁酶酶法加工滇橄榄新技术的工程化技术改造。
“滇橄榄汁(酒)微生物酶法加工新技术”的研制成功,不仅为规模化开发滇橄榄资源找到了一条技术经济可行的生物转化路线,同时也为所企合作提供了示范,为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开辟了新渠道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会议论文黑曲霉单宁酶酶法水解制取没食子酸的研究杨亚力杨顺楷同时,龟甲万公司开发生产的用于茶饮料方面的丹宁酶的市场动向也很看好。
茶饮料制造过程或产品中,当温度降低时,咖啡因与儿茶酸复合体会发生反应而产生沉淀。
为防止这种沉淀和儿茶素的涩味,需要利用丹宁酶(使之变的味柔和及减少沉淀)。
虽然在日本大多采用提纯提取法生产茶饮料,利用膜技术去除茶饮料中的单宁和抑制沉淀的也不少。
但是,最近由于150mlPET(聚酯)瓶装茶饮料产品出现于市场,消费者要求的是更有透明度的茶饮料产品以及有高含量儿茶素而又抑制涩味使之更低的产品,由此利用丹宁酯处理绿茶饮料应运而生,粉墨登场了。
劉詩瑋 (97) 五倍子經Aspergillus oryzae NCH-42發酵或其單寧酶處理對其機能性之影響Aspergillus oryzae NCH-42 固態發酵生產單寧酶之探討與應用四、酶法生产没食子酸技术本技术利用分离选育得到具有高单宁酶活性的黑曲霉菌株,在培养条件下,生物转化五倍子单宁酸生产GA。
中间试验采用的技术路线为:斜面菌种液体深层Ⅰ级种子培养→ 500LⅡ级主发酵→投加倍酸底物→生物转化→目标产物没食子酸的分离回收。
转化液中没食子酸产物浓度达到5%(W/V),产物分离回收率90%以上。
在二级培养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分批补料添加五倍子单宁酸到发酵液浓度达到8.3%时,生物转化时间48-60hr,GA累积在液体反应混合物中的浓度达到≥41.6g/L,以五倍子单宁酸计,产品产率49.9%,样品经理化分析测试,质量完全与国标GB5309-85一致;此外,菌丝体(干重)得率13.1 g/L,粗蛋白含量达30%以上。
上海易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单宁酶为一种水解酶,主要用于降解茶饮料制备中生成的茶乳凝,消除“冷后浑”现象,降低茶汤浑浊度,提高制取率,同时提高滋味强度,从而改善速溶茶与茶饮料制品品质。
在茶叶速溶饮料、冷饮料、保健饮料逐渐成为时尚的今天,这一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单宁酶用于茶饮料生产,增加成本极低。
以生产1000ml酶液为例,综合成本2.5元,可制得59克寄存定化酶,连续处理408升茶汤,每升饮料成本仅为0.006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