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单宁的含量测定方法
植物单宁含量检测方法

植物单宁含量检测方法我折腾了好久植物单宁含量检测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一开始啊,我真的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单宁这东西在植物里有不少作用,可检测它们的含量那可把我难住了。
我最开始就想,这单宁是能跟一些东西反应的,就像酸和碱能反应一样,那是不是能找到个专门和单宁反应的试剂,然后看反应的情况就能知道单宁含量呢?我尝试用斐林试剂,我寻思这试剂不是能检测还原糖嘛,说不定能跟单宁有点反应呢,结果白费劲,啥动静都没有。
后来我才知道有一种专门检测单宁含量的方法叫高锰酸钾滴定法。
这就像你有一杯浑水,你想知道里面有多少沙子,你可以一勺一勺往外舀沙子,数着舀了多少勺一样。
你把植物提取液放在那儿,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它,高锰酸钾就像专门找单宁的小检查官,碰到单宁就会发生反应。
不过这中间有好多细节得注意。
比如说吧,你得先把植物材料处理好,就像要把菜洗干净切好了才能下锅炒一样。
要把植物弄碎,然后用合适的溶剂提取单宁出来,这溶剂就像小偷,把单宁从植物组织这个大房子里偷出来,我试过水和乙醇,各有利弊吧,乙醇可能提取得更干净点,但你得注意安全啊,那东西可是易燃的呢。
提取完了,开始滴定时,眼睛可得瞪大了,看那个溶液颜色的变化。
最开始我就没看好,滴过了头,结果数据完全不对。
就像做饭放盐放多了,没法吃了。
这个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真的得仔细看,稍微有点红紫色的时候就得停。
还有啊,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得配置准确,你浓度错了,那计算出来的单宁含量肯定也是错的。
这就像你量身高,尺子不准,量出来的数据肯定不靠谱。
还有一种方法是比色法。
这个方法呢,感觉有点高级,但说起来也简单。
就好比你挑苹果,要比哪个苹果红,你得有个标准的红色来对比。
比色法就是把提取的单宁和标准的单宁溶液比颜色,颜色越深呢,可能单宁含量就越高。
但是这也有麻烦的地方,就是那个标准曲线不容易做准。
我就做错过一次,把浓度对应的颜色值给搞混了,算出的结果也是乱七八糟的。
我还试过用皮粉法,这皮粉就像单宁的捕手。
单宁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宁的提取方法;2. 熟悉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3. 分析不同样品中单宁含量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单宁,又称鞣酸,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单宁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生理活性。
本实验采用Folin-Denis法测定样品中单宁的含量。
该方法原理是:单宁在碱性条件下,可与磷钨钼酸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波长7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收值与单宁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高粱、茶叶、苹果等含有单宁的样品;2.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烧杯、移液管、容量瓶、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烘干、磨碎,过筛,备用;2. 样品提取: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乙醇,搅拌溶解,过滤,滤液备用;3. 标准曲线绘制: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单宁标准溶液,依次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磷酸溶液、A液、B液,混匀,放置5min,于76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单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4. 样品测定: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依次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磷酸溶液、A液、B液,混匀,放置5min,于76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单宁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单宁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0522x-0.0043,R²=0.9988;2. 样品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单宁含量,结果如下:(1)高粱样品:单宁含量为2.5mg/g;(2)茶叶样品:单宁含量为15.2mg/g;(3)苹果样品:单宁含量为1.8mg/g。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样品中单宁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高粱和苹果中单宁含量较低,而茶叶中单宁含量较高。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Folin-Denis法成功测定了高粱、茶叶、苹果等样品中单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中单宁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后续研究单宁的生理活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植物单宁的含量测定方法

植物单宁的含量测定方法1 植物单宁单宁(Tannins)又称单宁酸、鞣质、鞣酸。
按Bategnt的定义,指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的能沉淀蛋白质、生物碱的水溶性多酚化合物。
主要应用于[1]医药、食品、制革、日用化学品、水处理等领域。
单宁在传统医药上内服可治胃肠道出血和止痢,外用于局部止血和创面保护防止感染发炎;近年研究发现单宁还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过敏、抗氧化和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和促进免疫等作用。
单宁在食品行业中可作为功能性成分用于制作保健品,生产食品添加剂、风味剂等;在化妆品中主要起收敛、防晒、美白、抗皱、保湿、防腐等作用;在制革工业中,单宁是栲胶的主要成分。
2 单宁的含量测定经典的有皮粉法、干酪素法、氧化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现阶段涌现出许多新型的测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注射分析法、原子分光光度法等。
2.1 经典测定方法2.1.1 皮粉法皮粉法是国际上公认的单宁含量测定方法,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原苏联、日本、印度和中国都采用此法作为国家标准测试方法。
皮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单宁是多元酚类,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蛋白质的酰胺键以氢键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以此使单宁沉淀下来,用重量法测定其含量。
根据皮粉与单宁溶液接触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震荡法和过滤法。
震荡法是皮粉与单宁溶液一起震荡来脱去溶液中的单宁;过滤法是将单宁溶液流过皮粉柱层以脱去单宁。
通常,过滤法所测的单宁含量比震荡法高5%~7%。
皮粉法所测的是单宁的绝对含量,并且不需要标样,操作简单,可用其测定中药水提液中鞣质的含量[2]。
但皮粉法的缺点是,用重量法测定样品时,须经过过滤、干燥、称重,样品耗用量大,测定时间较长,一般样品分析需20 h 左右,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没有选择性,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多酚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往往使测定结果偏高;适用于单宁含量高的样品,不适合低含量和微量测定;另外皮粉试剂的供应和质量都较难保证。
第八章 脂肪、Vc、单宁的测定

在装有2-3粒浮石并已烘至恒重的洁净的 抽提瓶内,加入约瓶体1/2的无水乙醚,把抽 提器各部分连接起来,打开冷凝水流,在水 浴上进行抽提。调节水浴的温度,使冷凝下 滴的乙醚速度为180滴/分。抽提时间一般需 8-10小时,含油量高的作物种子,应延长抽 提时间,至提取管中的乙醚用滤纸试验无油 迹时,抽提完成。
称 取 样 品 2 ~ 4g 两 份 ( 含 油 0.7-1g) , 精 确 至 0.001g。置于105±2℃烘箱中烘干1小时后取出,放 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同时另测试样的水分。将 试样放入碾钵内碾细,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纯石英砂 助碾,用角勺将碾细的试样移入干燥的滤纸筒内, 取少量脱脂棉蘸乙醚抹净碾细的粉末、擦净碾锤、 碾钵和角勺上的试样和油迹,一并投入滤纸筒内, (对于已烘干磨细的样品可直接称样装筒),在试样 面层塞以脱脂棉或折叠封闭,然后将滤纸筒放入抽 提管内(也可用滤纸包进行)。
将样品预先在80℃的烘箱中干燥约2小时, 谷类、大豆、油沙豆经粉碎后,95%的可过40 目筛;油菜、胡麻、红花种子等粉碎后,95 % 的 可 过 20 目 筛 ; 花 生 仁 、 蓖 麻 仁 等 切 成 0.5mm以下的薄片;芝麻用粉碎机或碾钵碾碎, 不要留整粒;向日葵种子经剥壳后,籽仁粉 碎至均匀的粉状。试样处理完毕后,立即混 合均匀,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2、结果计算:
粗脂肪%(干基)=粗脂肪的质量*100/试样质量(干计) 带壳的油料作物粗脂肪%=籽仁粗脂肪%*出仁率% 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后两位。 结果允许相对差相,大豆不大于2%;其它作物不大 于1%。
二、残余法
本法适于测定谷类、油料作物种子大量样品的 脂肪测定。
1、测定步骤: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种子, 拣出杂质,按四分法缩减取样。小粒种子,如 芝麻、油菜等,取样量不得少于10g;大粒种 子,如大豆、花生仁等取样量不得少于15g。
核桃不同部位单宁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6期林业科学核桃不同部位单宁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林淼杨海锋时文兴刘海燕*(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摘要为研究核桃不同部位单宁含量的差异,本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核桃青皮、分心木、核桃内种皮以及核桃种仁中单宁的含量。
结果表明,核桃内种皮中单宁含量最高,含量可达8.56%~15.29%,然后依次是分心木、核桃青皮;去掉内种皮的核桃种仁中基本不含有单宁。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核桃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为核桃废弃物的利用及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核桃;单宁;分光光度法中图分类号S541.4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6-0078-03核桃(Juglans regia L)又称胡桃、羌桃、万岁子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我国核桃资源丰富[1],主要分布在云南、山西、四川、河北等省。
核桃不同部位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青皮是核桃和胡桃楸的未成熟外果皮,为民间常用中药,含多种活性成分[2];核桃分心木是指核桃内的木质隔膜,具有强肾固精和补益气血等功效[3];核桃种仁外有一层种皮,呈黄色或浅黄色,具有防止种仁氧化酸败,保持采后品质的功效[4]。
然而在生活中,除果肉外,核桃其他部位大多被当作废弃物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能将其作为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产生、保护环境,也能带来经济效益。
植物单宁,是一种高度聚合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功能和抑菌作用,同时对慢性病有预防作用[5]。
探讨核桃中单宁的提取与测定方法,对促进核桃单宁成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6]。
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有EDTA滴定法、磷钼酸-钨酸钠比色法、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六氰合铁(III)酸亚铁钾分光光度法等[1,7-11]。
上述方法或使用的试剂对身体和环境有害,或需要用到大型精密仪器,操作复杂,价格较高。
本试验应用二甲基甲酰胺比色法快速检测核桃中单宁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较准确。
食品分析《单宁含量的测定》 (第10章)

3、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单宁含量 、 络合滴定法测定单宁含量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根据单宁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沉淀的性质, 根据单宁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沉淀的性质,在样品提 取液中加入过量的标准Zn(Ac)2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再用 溶液,待反应完全后, 取液中加入过量的标准 EDTA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Zn(Ac)2,根据 根据EDTA的消耗量计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根据 的消耗量计 算样品中的单宁的含量。 算样品中的单宁的含量。 样品测定程序: 样品测定程序: 说明: 说明: (1)指示剂为铬黑 ; )指示剂为铬黑T; (2)单宁遇 3+会发生颜色反应 因此处理样品时不能与铁 )单宁遇Fe 会发生颜色反应,因此处理样品时不能与铁 器接触,切碎样品应用不锈钢刀。 器接触,切碎样品应用不锈钢刀。
第10章:单宁含量的测定 10章 Chapter 10 Analysis of Tannins
浙江科技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刘铁兵 tbliu@
食品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刘 铁 兵 tbliu@
1、概述
单宁又名鞣质,是一类有机酚类复杂化合物的总称, 单宁又名鞣质,是一类有机酚类复杂化合物的总称,广 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在蔬菜中含量较少, 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在蔬菜中含量较少,但在果实中 却普遍存在。 却普遍存在。 在柿、李等果实未成熟时, 在柿、李等果实未成熟时,由于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单 宁物质,所以有涩味。 宁物质,所以有涩味。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单宁被过氧化 物酶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 物酶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或凝集成不溶于水的胶 状物质,而使涩味消失。生产上用乙烯利处理柿子, 状物质,而使涩味消失。生产上用乙烯利处理柿子,即 可脱涩转红。 可脱涩转红。 根据单宁的化学组成,可分为: 根据单宁的化学组成,可分为: (1)水解类:又称没食子类,是由葡萄糖分子与一定数目 )水解类:又称没食子类,
含量单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单宁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培养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了解单宁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单宁(Tannin)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
单宁具有收敛、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单宁含量,该法基于单宁与Folin-Ciocalteu试剂反应产生蓝色络合物,其吸光度与单宁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试剂:Folin-Ciocalteu试剂、70%乙醇、FeCl3溶液、无水乙醇、氯仿、盐酸、蒸馏水;2.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移液管、锥形瓶、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滴定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1)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70%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2)将样品溶液过滤,取滤液备用。
2. 标准曲线绘制(1)准确移取不同浓度的单宁标准溶液,分别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混匀;(2)加入FeCl3溶液,混匀;(3)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4)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ml;(5)在波长760nm处测定吸光度;(6)以单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1)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混匀;(2)加入FeCl3溶液,混匀;(3)在室温下放置5分钟;(4)用无水乙醇稀释至10ml;(5)在波长760nm处测定吸光度;(6)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单宁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单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y =0.0128x + 0.0045,R² = 0.9986。
2. 样品测定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到样品中单宁含量为0.25mg/g。
六、实验讨论1. Folin-Ciocalteu法测定单宁含量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适用于单宁含量测定;2.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样品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样品的损失,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树皮单宁的测定

树皮栲胶浸提液化学特性的定量测定方法2树皮的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单宁是植物体内所含的能将生皮鞣成革的多元酚衍生物,又称植物鞣质。
根据单宁的化学结构特征,栲胶的主要成分可分为:①水解类单宁。
由多元酚羧酸与糖(如葡萄糖)或多元醇以酯键或苷键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
可被酸或酶水解成相应的产物。
根据水解后所得多元酚羧酸的结构,又分为没食子(或倍子)单宁(如五倍于所含的单宁等)和鞣花单宁(如橡椀所含的单宁等)。
②凝缩类单宁。
由黄烷醇等化合物以碳-碳键为主结合而成的复杂聚缩物。
在水溶液中,不能被酸或酶水解;相反,与酸共热会聚缩成难溶于水的无定形物质——红粉。
大多数凝缩类单宁分子中的单体来源于羟基黄烷-3-醇、黄烷-3 、4 -二醇等黄酮类化合物。
因此,凝缩类单宁又称黄酮类单宁,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原苍色素的一部分。
2.1可溶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可溶物是指在常温下可溶于水的物质,即浓度为含单宁4±0.25 g/L的栲胶水溶液在温度20±2 ℃时能通过高岭土—滤纸过滤层的物质。
可溶物由单宁和非单宁物质组成,是栲胶产品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2.1.1试液的过滤高岭土的准备,其规格如下:通过200目标准筛的白色粉末,1克高岭土加100 mL蒸馏水振荡lO min,过滤,滤液的pH值应在4.0-6.0之间为合格。
用直径15cm的中速定性滤纸折成32折形状放入玻璃漏斗中并置漏斗架上,然后量取经过充分摇匀,温度在20±2℃的分析溶液75mL,注入预先放有1g高岭土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匀,立即将溶液全部倾注在放有滤纸的漏斗上,收集约25ml滤液冲洗烧杯,再回注在放有滤纸的漏斗上,使所有高岭土移于滤纸上。
以上操作,高岭土必须均匀地铺在折叠滤纸上,切不可使高岭土集中在滤纸的尖部,否则易造成滤纸的破损。
待收集25mL滤液后,用滴管(或细胶管)仔细吸出漏斗内的溶液,弃去。
在吸出漏斗内的溶液时,切勿将高岭土沾在漏斗的下管和承接溶液的烧杯中(用高岭土吸收试液中的胶质,使得滤液清亮,但高岭土除吸收胶质外,也能吸收一部分单宁,为减少分析误差,第一次量取75mL试液用高岭土反复过滤,使高岭土能够吸附分析溶液中的单宁达到动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单宁的含量测定方法1 植物单宁单宁(Tannins)又称单宁酸、鞣质、鞣酸。
按Bategnt的定义,指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的能沉淀蛋白质、生物碱的水溶性多酚化合物。
主要应用于[1]医药、食品、制革、日用化学品、水处理等领域。
单宁在传统医药上内服可治胃肠道出血和止痢,外用于局部止血和创面保护防止感染发炎;近年研究发现单宁还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过敏、抗氧化和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和促进免疫等作用。
单宁在食品行业中可作为功能性成分用于制作保健品,生产食品添加剂、风味剂等;在化妆品中主要起收敛、防晒、美白、抗皱、保湿、防腐等作用;在制革工业中,单宁是栲胶的主要成分。
2 单宁的含量测定经典的有皮粉法、干酪素法、氧化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现阶段涌现出许多新型的测定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注射分析法、原子分光光度法等。
2.1 经典测定方法2.1.1 皮粉法皮粉法是国际上公认的单宁含量测定方法,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原苏联、日本、印度和中国都采用此法作为国家标准测试方法。
皮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单宁是多元酚类,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蛋白质的酰胺键以氢键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以此使单宁沉淀下来,用重量法测定其含量。
根据皮粉与单宁溶液接触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震荡法和过滤法。
震荡法是皮粉与单宁溶液一起震荡来脱去溶液中的单宁;过滤法是将单宁溶液流过皮粉柱层以脱去单宁。
通常,过滤法所测的单宁含量比震荡法高5%~7%。
皮粉法所测的是单宁的绝对含量,并且不需要标样,操作简单,可用其测定中药水提液中鞣质的含量[2]。
但皮粉法的缺点是,用重量法测定样品时,须经过过滤、干燥、称重,样品耗用量大,测定时间较长,一般样品分析需20 h 左右,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没有选择性,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多酚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往往使测定结果偏高;适用于单宁含量高的样品,不适合低含量和微量测定;另外皮粉试剂的供应和质量都较难保证。
针对以上缺点,现在大多采用皮粉-分光光度法[3]、磷钼钨酸-皮粉比色法[4]等,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高的优点。
2.1.2 干酪素法干酪素的主要成分是酪蛋白,为含磷蛋白。
利用其能选择性地结合具有生理活性的鞣质,从而测定具有疗效鞣质的含量。
干酪素法一般与分光光度法结合,鞣质在一定的pH 条件下与Folin 试剂反应,并且鞣质含量与吸光度成正比。
很多人利用干酪素法测定了金樱子、侧伯叶、大黄、旋覆花[5-8]等药材中单宁的含量,此法样品取量少、简单、灵敏、快速、准确,可作为检测植物药材质量标准的可靠分析手段。
2.1.3 胶体滴定法胶体滴定法,又称聚电解质滴定法,是利用一些电荷密度已知且性能比较稳定的阴、阳离子聚电解质作为标准溶液,对被测试样进行电荷测量的一种滴定方法[9]。
1948 年日本学者寺山宏提出后,经众多研究者的不断改进,已成为最简单的定量分析聚电解质的方法[10- 11],并且在制革、水处理、造纸、食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13]。
单宁溶液在一定的条件下呈胶体状态,胶粒带负电荷[14]。
胶体滴定的具体做法是[15],于浸提的栲胶溶液中加入过量的PD(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标准溶液,以TB(甲苯胺兰指示剂)为指示剂,用PVSK (聚乙烯醇硫酸钾)滴定过剩的PD。
TB 指示剂带有正电荷,与PD 不反应,最初呈现蓝绿色。
随着滴定的进行,过剩的PD 会与PVSK 形成聚离子复合物,此时再滴入的PVSK 与指示剂反应,产生异染现象,试样溶液立即变为红紫色,指示滴定到达终点。
庞燕等[16]利用胶体滴定法测定木麻黄树皮中的单宁,得出了在pH 为7 时木麻黄溶液的胶体滴定值与所含单宁含量的线性关系,相关性良好,可以据此来计算未知浓度的木麻黄提取液中单宁的含量。
戴丽君等[17]以胶体滴定法和皮粉法分别测定了橡碗栲胶中单宁含量,两者对比发现,胶体滴定法测得的单宁含量值均小于皮粉法的测定值,但是差值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滴定终点的判断、温差等原因引起的。
2.1.4 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是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又称螯合滴定法。
单宁分子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可以与一个中心离子,如铜、锌、铋、铁、汞等进行络合,形成多核络合物,在一定的pH 条件下沉淀,再通过EDTA 反滴定过量金属离子来确定单宁的含量。
络合法所使用的指示剂一般为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到达时要求具有较深的颜色,如铬黑T。
利用Zn2+ 只与单宁反应的特性来沉淀分析溶液中的塔拉单宁,以铬黑T 作指示剂,用EDTA 溶液滴定剩余的Zn2+,结果显示塔拉中单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7.3%,比皮粉法测定的结果要精确[18]。
刘佳铭[19]用Pb2+与单宁络合,以K2CrO4 为指示剂,PAM(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终点增敏剂,测定了黑荆树栲胶中单宁的含量,较之皮粉法快速、准确。
还有人研究了绿茶[20]、橡子[21]和三叶委陵菜[22]中单宁的络合滴定,众多研究表明络合滴定法简单、快速、误差小,并且避免了沉淀转移及洗涤的繁琐程序,还可省略空白对照,对酚类物质的选择性比较好,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均不影响测定。
但是金属离子与酚类物质的反应与酚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并且灵敏度较差,不适宜酚组分复杂的样品。
2.1.5 氧化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没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起反应的物质。
单宁是多酚类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还原性,在常温酸性溶液中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由此可得到单宁的含量。
用此法测定二白圆、二梭子两种青果果实中的总鞣质含量[23]表明,滴定终点不易观察,须多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
2.1.6 Stiasny 法Stiasny 法也称甲醛缩合法,是利用单宁与甲醛-盐酸共沸时,单宁与甲醛缩聚,基本上全部沉淀下来。
其反应方程如图1。
单宁与甲醛所产生的沉淀物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率,称为甲醛值(或称 Stiasny 值)。
在规定的测定条件下,用甲醛缩合的沉淀物质量与试样的质量及不溶物含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得出被测试样中单宁的含量。
国内有采用甲醛缩合法测定落叶松树皮、黑荆树栲胶 [24- 26]中的单宁含量,具有简单、快捷、准确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缩合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
2.1.7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以此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其中常用的是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两者的波长范围分别为 200 ~400 nm 和 400~760 nm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朗伯 - 比尔定律,即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浓度、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
定量分析时,首先需要测定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从中确定出最大波长,然后以此波长为光源,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 c溶液的吸光度 A,做出 A- c 工作曲线。
分析未知溶液时,根据测量的吸光度,对应工作曲线即可确定出相应的浓度。
在众多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中,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常用的显色剂有邻二氮菲 -铁(Ⅲ)、香草醛、正丁醇 - 盐酸、Folin- Denis 试剂、Folin- Ciocalteu试剂、铁氰化钾(普鲁士蓝法)、磷钼酸 - 钨酸钠、柠檬酸铁铵等[27- 31]。
其中 Folin- 酚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的是总酚含量;香草醛法选择性测定 A 环为间苯三酚的黄烷醇,但不能区别单体和聚合体;正丁醇 - 盐酸测定的是聚原花色素(缩合单宁)的含量。
武予清等[32]通过 Folin 酚还原法、正丁醇 - 盐酸法和香草醛法测定棉花组织中单宁的含量,比较表明 Folin 酚法测定的单宁含量值显著高于正丁醇 - 盐酸法,原因可能是此法测定出的是相对总酚含量;而香草醛法的测定结果与正丁醇 - 盐酸法差异不大,可以用于棉花中缩合单宁的含量测定。
2.1.8 比色法比色法是通过比较或者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其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大约开始于 19世纪 30~40 年代。
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都是以朗伯 - 比尔定律为基础的。
在 20 世纪 30 ~60 年代,是比色分析发展的繁盛时期,它广泛的应用于冶金、地质、金属材料中微量的金属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但随着光学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分光光度法逐渐代替了比色法。
2.2 现代测定方法2.1.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混合的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1906 年俄国植物化学家茨维特(Tswett)首次提出“色谱法”和“色谱图”的概念。
1960 年中后期,液相色谱开始活跃,到 60 年代末把高压泵和化学键合固定相用于液相色谱就出现了HPLC;1990 年以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在国际和国内的迅速发展,为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提出了更多、更新的分离、纯化、制备的课题,促进了它的迅速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固定相可以是液体、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树脂、凝胶,固定相的不同,分离原理也有差异。
较常用的是液 - 液分配色谱法,即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并且互不相溶,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其又包括正相液 - 液分配色谱法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反相液 - 液分配色谱法即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
在液 - 液分配色谱中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固定液仍不可避免的在流动相中有微量的溶解;并且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液的流失。
20 世纪 70 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现在应用很广泛。
郭佳莉等[33]采用 Hypersil ODS(125×4.0 mm,5 μm)色谱柱;检测波长 275 nm;流动相为 80%甲醇和 20%水;流速为 0.5 mL·min- 1 测定余甘子中单宁酸的含量,相关系数达 99.996%以上,充分显示了该法快速、方便、精确可靠的优点。
2.2.2 流动注射法流动注射分析法(FIA)是丹麦科学家于 1974 年创立的一项溶液自动在线处理及测定的现代分析技术。
1988 年 Ruzicka 等对流动注射分析作了定义:向流路中注入一个明确的流体带,在连续非隔离载流中分散而形成浓度梯度,从此浓度梯度中获得信息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