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研究紧张
脑卒中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研究

脑卒中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研究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有时会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吞咽障碍是指患者在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困难或疼痛等情况。
为了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
碍状况,需要使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临床观察法
临床观察法是最基本的评估方法之一,通过医生仔细观察患者的进食、饮水情况,以
及患者可能出现的吞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来评估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
这种方法基本不
需要任何仪器或设备,但准确性不高,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能。
3. 临床检查法
临床检查法是通过临床检查患者的头颈部生理结构,以及用手推压舌头等方法来评估
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
这种方法需要较高的医疗技能和专业设备。
5. 吞咽评估量表法
吞咽评估量表法是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包括华语吞咽能力评分量表、TST评估
等标准化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
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状况时,需要使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吞咽障碍,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包括针对症状的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姿势调整等。
因此,准确评估和有效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
关键。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吞咽功能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研究( the Videofluoroscophic swallowing study VFSS) 纤维光学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 (Fiberoptic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 FEES)、可曲内窥镜吞咽感觉测 试检查(Flexible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with Sensery Testing FEESST ) Exeter吞咽障碍评估技术(Exeter Dysphagia Assessment Technique,EDTA) 脉冲血氧饱和度测定(The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Test) 咽同位素扫描 咽及上食管扩约肌测压法 口咽超声检查
国外研究现状
影像学检查是在透视下观察吞咽不同体积和粘稠度 的食团时与吞咽相关结构的运动情况、吞咽后食物 残留、误吸的相关情况(误吸量及清除吸入物的能 力以及吸入与吞咽的关系),来评价吞咽的有效性 及安全性。
国外研究现状
上胃肠造影 电影学研究
VFSS可明确吞咽功能障碍的具体时期及部位,帮助设计治疗饮食的方案, 提高康复治疗的针对性。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吞咽功能诊断的金标准。 2003年美国医疗保险确定VFSS为吞咽障碍的确诊手段。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初步研究— —基于电视X线透视吞咽检查
研究生 李冰洁 导 师 张 通
研究背景
正常吞咽生理
正常的吞咽是指将食物从口腔经咽, 食管传送至胃的过程. 吞咽运动是以 快速、协调的模式进行的。 吞咽运动历时极短,食团吞咽的全 过程一般在15秒内,其中口腔期为数 秒,咽期在0.7~1秒内完成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国外研究显示,吞咽障碍可作为预测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者死亡率的独立指标。
国外有文献报道:约37~78%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我国有资料报道约62.5%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306-021.发病机制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导致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假性延髓麻痹造成吞咽中枢受损,导致舌运动受限,软腭麻痹、口腔内及咽部的压力不能充分升高,进而引起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的协调性降低。
2.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时间窗廖喜林等认为脑卒中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h即可开始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根据人体一天中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规律,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康复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3.吞咽障碍评定3.1 床边评估方法3.1.1洼田饮水实验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于1983年提出的30ml饮水实验是最经典的吞咽功能筛查实验,嘱患者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
吞咽功能分5级:①1级:5s内将顺利1次喝完,无呛咳;②2级:5s内将水1次喝完,有呛咳;或5s以上分2次饮喝完,无呛咳;③3级:5s以上将水1次喝完,有呛咳;④4级:5s以上将水分2次喝完,有呛咳;⑤5级:屡屡呛咳,10s内全量吞下困难。
3.1.2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是英国西北卒中吞咽学会首先提出的临床吞咽功能检查方法。
具体方法:①意识是否清楚,对言语刺激是否有反应;②能否控制体位,维持头部位置;③自主咳嗽能力:④有无流涎;⑤舌的活动范围⑥饮水后发生异常,如“湿”音等。
吞咽障碍案例分析

05
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评估方法
临床评估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病程、
伴随症状等,初步判断吞咽障碍 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探索更加客观、准确、便捷的吞咽障碍评 估方法,以及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加强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
推动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等 多学科在吞咽障碍领域的协作和交流,实 现患者的全面评估和综合治疗。
重视吞咽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 必要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更 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02
案例分析一:脑卒中后吞 咽障碍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5岁, 因突发脑卒中入院治 疗。
脑卒中导致右侧肢体 偏瘫,言语不清,伴 有吞咽困难。
既往有高血压、高血 脂病史,无其他明显 异常。
吞咽障碍的表现和评估
表现
患者进食时咳嗽、呛咳频繁,食 物残留于口腔内,流口水。
评估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反复唾液吞 咽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患者 存在明显的吞咽障碍。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根据吞咽障碍的性质和原因,可将其分为以下 几类
口腔期吞咽障碍
与口腔感觉、运动功能异常或解剖结构异常有关 的吞咽障碍。
咽期吞咽障碍
与咽部感觉、运动功能异常或解剖结构异常有关的 吞咽障碍。
食管期吞咽障碍
与食管感觉、运动功能异常或解剖结构异常有关 的吞咽障碍。
混合性吞咽障碍
涉及口腔、咽和食管多个阶段的吞咽障碍。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多发病,可合并吞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吞咽障碍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早期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促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现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康复评定等方面进行综述,找出切实有效且具有临床价值及社会效益的护理措施,为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指导。
吞咽障碍是指固体或液体从口腔至胃的传递过程中出现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
它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1]。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45%,占全部吞咽功能障碍者的25%[2],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患者可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抑郁、进食恐惧、社会隔绝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是指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3]。
正常吞咽过程分为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口腔期、咽喉期,由假性球麻痹或真性球麻痹引起。
前者主要是由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所致,皮质损伤表现为咽反射延迟,而脑干损伤导致的吞咽障碍主要是咽阶段延长;后者是由舌咽、迷走、舌下神经等损害所致,临床上以假性球麻痹更为常见[5]。
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评估及分级标准2.1 饮水实验1982年由日本学者洼田氏提出,是一种经典的床旁评估方法,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次数。
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半卧位,将30 mL 37~40 ℃温开水以平常速度饮用,一次饮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Ⅰ级;分两次以上饮完无呛咳为Ⅱ级;一次饮完,但有呛咳为Ⅲ级;分两次饮完且呛咳为Ⅳ级;不能全部饮完,呛咳明显为Ⅴ级。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从当前康复护理现状、策略探讨、技术创新、效果评估和措施建议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现有康复护理策略包括口腔护理、饮食调整、吞咽训练等,但仍存在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加强康复护理技术创新和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并针对康复护理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提高康复护理的个性化水平、加强综合治疗的有效性,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有望为未来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现状、策略、技术创新、效果评估、措施建议、展望、总结分析、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了严重挑战。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和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地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进行康复护理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面,目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部分患者可能缺乏对吞咽障碍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康复护理效果不佳。
现有的康复护理策略和技术可能存在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
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康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探讨和分析,为临床医师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供依据;3. 探讨现有康复护理策略的优缺点,寻找改进方法和创新技术,不断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和质量;4. 评估不同康复护理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5. 提出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措施和建议,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和生活。
脑卒中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脑卒中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工具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尚缺乏统一标准。
本文拟概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工具的不同特点及应用现状,分析其优缺点,旨在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合适的筛查工具提供参考。
关键词:吞咽障碍;筛查;评估工具;综述吞咽困难是一种由于器官(如颌、唇、舌、软腭、咽喉和食道)的结构和/或功能障碍而无法安全有效地将食物送入胃中的过程。
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发病率为27%~64%。
PSD不仅影响患者吞咽食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还会增加误吸和相关肺炎的风险,并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因误吸而窒息死亡。
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可以有效识别高危患者、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但目前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的筛查与评估工具尚缺乏公认标准的、被广泛接受的、完美的评估工具[2]。
现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筛查与评估工具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吞咽障碍筛查评估工具评估筛查吞咽障碍的工具很多,每种工具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1.1洼田饮水试验(WST)洼田饮水试验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是目前吞咽障碍最常用、最简单、最方便的筛查工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3]。
检查方法是让患者坐立位,喝下30ml 温开水,观察所需的时间和呛咳情况。
该测试安全、简单,临床应用较广泛,但WST较为粗略,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测试者观察得出结论,有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测试,尤其对于隐性误吸,是临床上的评估盲点。
1.2 反复唾液吞咽实验(RSST)反复唾液吞咽实验是一种评定吞咽反射能否诱发吞咽功能的方法。
检查时是通过检查和触诊喉隆突来计算30秒以上的吞咽频率,快速简单,其缺点是有强烈的主观性。
当患者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不能听从指令时,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脑卒中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研究

脑卒中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研究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吞咽障碍的症状。
吞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
饮食摄入,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准确评估是
非常重要的。
目前,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临床观察评估:通过医生对患者的观察,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医生可以观察患
者的吞咽动作是否协调顺畅,有无吞咽困难的症状。
2. 问卷调查评估:通过给患者或其家属发放问卷,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相关症状。
问卷中可以包括吞咽困难的频率、程度等问题。
3. 影像学评估:通过影像学技术,如X光、CT、MRI等,观察患者的吞咽器官、肌肉等结构,评估其吞咽功能。
影像学评估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吞咽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食物
残留等。
4.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通过使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客观评估。
常用的量表有食管摄入评估量表(PAS)、新加坡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Q)等。
5. 电生理评估:通过电生理技术,如电咽和表面肌电图(sEMG)等,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电生理评估可以直接观察到吞咽肌肉的运动情况,包括肌电图的振幅、持续
时间等。
目前,上述评估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可以更全面、准确
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未来,还需要进
一步研究和改进吞咽障碍评估方法,以提高评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