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读后感

坦克读后感《坦克读后感》通过阅读《坦克》,我对这种战争武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坦克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首先描述了坦克的诞生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壕战争让人们体验到了阵地战的困境和坦克的需求。
于是,坦克的概念应运而生,被设计成可以穿越战壕、突破阵地防线的巨型机械装甲战车。
接着,书中讲述了坦克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原始坦克到现代化的战斗坦克,作者逐一介绍了各个历史阶段坦克的设计特点和性能改进。
我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战争需求的变化,坦克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从简单的机械装甲车辆,到能够实现高速机动、远程打击和精确射击的战斗机器,坦克经历了一个个技术革新的阶段。
同时,书中还揭示了坦克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坦克战斗的策略和战术,并展示了坦克在多个战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在战场上,坦克不仅可以充当火力支援的角色,还能进行侦察、突击和防御等多种任务。
坦克的机动性、火力和装甲保护能力赋予了它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成为了战场上的制胜武器。
通过阅读《坦克》,我不仅对坦克本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科技的进步对战争方式的影响。
坦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方式,让战争变得更加可怕和残酷。
同时,我也明白到,坦克的发展和运用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和选择。
总之,《坦克》这本书让我对这种战争武器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它让我了解到了坦克的起源、发展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同时也让我思考了科技进步对战争影响的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对历史和军事有了更大的兴趣,也对战争的可怕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印度“阿琼”(Arjun MBT)主战坦克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据法新社8月4日报道,印度国防部官员表示,印度的一辆自行研制生产的主战坦克-“阿琼”坦克将会于周六完成装配,开始装备印度陆军。
印度阿琼坦克的构思开始于1983年,但是在研制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一次,印度国防部长将会亲自将这一辆坦克交给印度军方。
阿琼坦克由印度战斗车辆研究和发展机构设计研制,其项目总投资为35亿美元,据印方称:“这是印度军工业至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次项目。
”“阿琼”(Arjun)主战坦克是印度自行研发和制造的第三代坦克。
起初命名为MBT80,后以印度教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改称为“阿琼”。
“阿琼”是为了替换“胜利”(Vijayanta)主战坦克于1974年开始研制,1984年3月制成首批二辆样车,种种原因致使“阿琼”的发展并不顺利。
“阿琼”主战坦克有二型:MK.1和MK.2.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20mm线膛坦克炮,配用由印度火炸药研究院研制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破甲弹、碎甲弹和发烟弹。
因为这些炮弹用该院研制的新型高能发射药发射,所以弹丸初速较高,穿甲弹的穿甲性能较好。
辅助武器包括1挺并列机枪和1挺高射机枪,炮塔两侧各装1排电操纵的烟幕弹发射装置。
火控系统由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研制,是在该公司为胜利式坦克研制的改进型坦克火控系统基础上发展来的,由昼/夜热像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组成。
但是这一项目遭遇另一困难,许多的军事专家开始置疑它的实用性。
同时军方在1994年于拉贾斯坦邦进行的试验中发现该坦克存在很多致命的缺点。
随着进一步的改进,改型坦克更加成熟。
这一坦克的正式装备表明了印度国防工业的重大进步。
(一)“阿琼”的研制背景与过程1972年,根据与巴基斯坦作战的经验,印度军方提出用一种新型坦克来代替“胜利”(Vijayanta)式主战坦克。
同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发展局”(Combat Vehicles Research &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CVRDE,位于阿瓦迪市)开始了新型坦克的方案研究,起初对该新型坦克命名为MBT80,后以印度教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改称为“阿琼”式主战坦克。
兵器集团内蒙一机:造出中国第一辆坦克

正能院国企钩沉ENTERPRISE HISTORY综合整理 / 本刊记者 李海光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10周年的庆典。
在万众瞩目的阅兵式上,32辆崭新的中国59式中型坦克隆隆驶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作为中国第一辆中型坦克制造方的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功不可没。
59式中型坦克出现在阅兵式上。
国庆十周年阅兵。
兵器集团内蒙一机:造出中国第一辆坦克国企管理. All Rights Reserved.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10周年的庆典。
在万众瞩目的阅兵式上,32辆崭新的中国59式中型坦克隆隆驶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观礼台上、金水桥下,掌声雷动、欢声如潮。
这是中国59式中型坦克的第一次亮相,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坦克工业从无到有的辉煌进步。
从此,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
作为第一辆坦克的诞生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机)功不可没。
万众奔腾 为向祖国献宝1958年12月25日,一机人自己制造了中国的第一辆中型坦克。
1959年5月26日,一机总装车间隆重举行了向国庆献礼坦克移交仪式。
在T-54A坦克移交仪式,当时时任一机党委副书记的李效康在讲话中说:“首批T-54A坦克移交部队,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工厂自1953年开始建厂以来,经过六年的积极努力,在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和支援下,经过艰苦奋斗,现在制出了第一批坦克,比原建厂总进度提前了一年。
这个成绩标志着工厂已经由基建阶段过渡到以生产为主的阶段,标志着我国机械制造业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为了确保受阅部队正常训练和坦克无故障通过天安门,一机派出一支技术服务队,赶赴北京天坛公园装甲兵受阅部队训练场。
8、9月正是北京最炎热的季节。
技术服务队同受阅部队吃住在一起,白天部队驾驶坦克进行队形训练,晚上服务队的人员爬进坦克工作。
炎热的气温与发动机散发的热量加在一起,使驾驶室内温度高达40℃左右。
坦克传动系统课件ppt

传动轴
总结词
传动轴是坦克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传递动力。
详细描述
传动轴的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坦克的驱动轮上,实现坦克的前进和后退。传动轴有多种类型 ,包括机械传动轴和液压传动轴。传动轴的性能直接影响坦克的行驶速度和稳定性。
04
坦克传动系统的性能分析
坦克传动系统的效率分析
01
02
03
早期坦克传动系统
现代坦克传动系统
早期的坦克传动系统比较简单,主要 是机械传动方式,由变速器和转向装 置组成。
现代坦克传动系统采用了更加先进的 技术,如自动变速技术、综合控制技 术等,使坦克的机动性能得到了进一 步提升。
中期坦克传动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中期坦克开始采用 液力传动方式,这种传动方式能够更 好地适应坦克行驶时的复杂工况,提 高坦克的机动性能。
备提供电力。
03
坦克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
变速器
总结词
变速器是坦克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改变坦克的行驶速度和方向。
详细描述
变速器通过改变坦克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将动力传递到坦克的驱动轮上,实 现坦克的前进、后退和转向。变速器有多种类型,包括机械变速器和液力变速 器,其中液力变速器具有更好的变速性能和适应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液压传动原理
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 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 缸等。
在坦克中,液压传动通常用于 操作火控系统和稳定系统等辅 助装置,实现快速响应和精确 控制。
电传动原理
电传动是利用电能来传递动力和 运动。
包括电动机、发电机和控制器等 。
在坦克中,电传动通常用于驱动 炮塔旋转和俯仰,以及为辅助设
全球军事武器发展历程

全球军事武器发展历程军事武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技术不断发展,并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探讨军事武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军事武器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使用石制的工具和武器进行战斗。
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制造青铜武器,如剑、投矛等。
青铜武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斗的方式,使战争更加复杂和残酷。
古代帝国时期,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一个国家扩张和维持统治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帝国中,出现了一些革命性的军事武器,如战车、弓箭和大型投石机等。
这些武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还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战术。
中世纪的骑士时代,骑兵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要力量。
当时的主要武器包括长枪、长弓和重型铁甲。
这些武器不仅使骑兵更加强大,而且为战斗带来了更高的杀伤力和防御能力。
近代军事武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火器的发展以及火药的改进成为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志。
火炮和步枪的广泛使用改变了战场上的态势,加速了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演变。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20世纪初军事武器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和毒气武器的出现首次实现了机械化战争的概念。
在二战中,飞机、导弹和核武器等现代战争中的关键武器系统开始越来越普及。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军事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场变得更加复杂和智能化。
无人驾驶飞机和自动化导弹系统成为现代军事中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技术在军事武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高能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和人工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正在逐渐改变军事武器的面貌。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武器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提升。
从简单的石器到现代高科技武器,军事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渐演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和挑战。
尽管军事武器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战争的破坏力,但也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装甲车——坦克的先驱

装甲车——坦克的先驱[编者按]坦克装甲车辆,是本刊的刊名。
说明坦克和装甲车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实,坦克就是装甲车辆的一种,只不过坦克的地位太重要了,以至于要把坦克单独强调出来。
如果说,坦克是一朵大红花,装甲车就是绿叶;坦克是一轮明月,装甲车就是捧月的众星。
装甲战车和坦克一道并肩战斗,密切协同,共同谱写出一支支威武雄壮的战争交响曲。
从本期起,我们请季伏枥先生和广大读者一道,共同回顾一下世界各国装甲战车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汽车时代的产物车子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使人类第一次克服了距离上的障碍和运力上的极限。
而汽车的发明,更是人类现代文明史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使现代社会进入了“汽车时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汽车,就没有现代人类文明。
内燃机、充气轮胎、弹簧悬架等技术发明,成为汽车出现的技术基础,1886年,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本茨几乎同时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
他们被公认为“汽车之父”。
他们“给世界装上车轮”,使人类进入了崭新的“汽车时代”,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汽车,人们将怎样生活?如果人们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那么,汽油倒是省下了,可是路上花费的时间,哪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呢?汽车的发明,也使战争进入了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
将武器和装甲装到机动车上,便制成了最初的装甲车。
用一句时尚的话说,汽车为机枪和火炮提供了武器平台。
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将“马克沁”机枪装到四轮机动车上,并加上防盾,制成了最初的机动火力车.不过,由于它没加装甲,还不能叫做装甲车。
3年之后的1902年,在伦敦的水晶宫,西姆斯展出了经过改进的更加结实的车辆——具有船型装甲壳体的“战斗机动车”,成为世界上装甲车的先驱。
在此后的几年里,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纷纷研制出各种轮式装甲车,有的还用于实战。
轮武装甲车是汽车时代的产物。
它将内燃机技术、装甲技术和枪炮技术结合到一起,成为一种有相当威力的武器系统。
新中国武器发展历程

新中国武器发展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军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器逐渐发展壮大,以下是新中国武器发展的历程。
1.50年代1950年代初期,中国武器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在武器的研发方面,中国主要依赖于前苏联的技术支持。
1955年,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辆坦克——59式坦克,并在1958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
同时,中国也开始对飞机、步枪、机枪等武器的研发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60年代初期,中国武器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对核导弹、运载火箭等先进科技兵器的研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试验。
1964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了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此外,中国还研制出了56式、64式步枪、轻机枪等武器,并在1965年开始了63式轻型坦克的研发和生产。
70年代,中国武器产业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
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国防科技产业开始获得更广泛的技术支持。
中国开始加强对留学生的选拔和培养,同时也在加强自身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979年,中国制造出了第一架Y-10客机,并在同一年推出了第一批“红箭-73”反坦克导弹。
此外,中国还研制出了81式自行火炮、95式步枪、99式坦克、轻武器等武器,并加快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研发。
80年代初期,中国武器产业出现了更快的发展。
中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电子科技等领域实现了一大批重大突破。
1985年,中国开始研制并试制第一架大型喷气式运输机——运-8,成为世界上第4个成功研发该类飞机的国家。
接着,中国2000年和2008年先后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和第三颗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6.2000年至今自2000年开始,中国武器产业进一步加强其创新和技术领域的争取,并继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军舰、战机、防空导弹等领域,中国逐渐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
装甲车的发展史

装甲车的发展史
装甲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下是装甲车的主要发展阶段:
1.早期装甲车(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
开发出了最早的装甲车“陆龟号”(The Landship)并使用在战场上。
这种车辆设计简单,速度缓慢,主要用于提供炮手掩护,以及用于侦察和运输。
2.二战前期(1930年代):在二战前期,装甲车的设计和性能
得到了改进。
德国和苏联都加强了装甲车的研发和生产。
德国的“豹式”和“虎式”坦克以及苏联的“T-34”坦克成为了当时最先进的装甲车。
3.二战时期(1939年-1945年):在二战中,装甲车的战斗力得
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战争中,坦克成为了主要的装甲车种类,如德国的“虎王”和苏联的“JS-2”等坦克。
4.冷战时期(1947年-1991年):在冷战期间,装甲车的设计和
性能进一步提高。
美国和苏联都研发出了新型坦克,如美国的M1A1 Abrams和苏联的T-80和T-90等。
同时,装甲车的功能也逐渐多元化,包括工程车、侦察车、自行火炮等。
5.当代(1991年至今):在当代,装甲车的设计和性能继续提
高。
一些新型坦克开始应用于现代战争,如中国的“99式”
和俄罗斯的“阿玛塔”坦克等。
同时,一些新兴国家也开始了
装甲车的研发和生产,如土耳其、印度等。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装甲车开始向自主驾驶方向发展,以提高其战斗效率和灵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克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中流砥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战前,希特勒曾在观看装甲车辆混合编队演习后,大声叫嚷:“着就是我 索要的东西!”纳粹德国为了发动战争,先后研制出Ⅰ、Ⅱ、Ⅲ、Ⅳ型坦 克。在战争初期,这些德国坦克创造了“闪电战”的奇迹。
德国一号坦克
德国坦克集群进攻
战争导致了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对抗敌方的坦克,交战双方又不断推出火 力、装甲性能更强的坦克车辆。德国推出了Ⅴ型“黑豹”中型坦克、Ⅵ型“虎”式 重型坦克,苏联随即将T-34/85中型坦克、斯大林-2重型坦克投入战场。 在战争中,坦克的火力、机动、防护能力三大性能得以极大的提高。1944年, 德国又将新型的“虎王”坦克投入战场,其正面装甲达到了180mm,71倍口 径的88mm炮可以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装甲。盟国也不甘示弱,苏联的斯大林- 3型和美国的M-26重型坦克在战争最后阶段也投入使用。
1917年11月20日,英军在康布 雷战役中将多达476辆的坦克集中部 署在12千米宽正面,发起了空前规模 的进攻作战,一举突破了德军三道防线, 获得了巨大胜利。
一战期间,英国、德国、法 国还相继研制出多种坦克。 如英国的塞犬,法国的施纳 德、圣沙蒙、雷诺,德国的 A7V等。其中法国的雷诺 FT-17坦克首开旋转炮 塔的先河,成为坦克发展史 上重要里程碑。
苏联T—55坦克
苏联T-55坦 克
美国M—45坦克
英国“百人队长”坦克
5
战后第二代 进入60年代,冷战双方在第一代主战坦克基础上,改进 开发出了第二代主战坦克。这一时期,典型代表是苏联的T- 62、美国的M-60、英国的“酋长”(奇伏坦)式、法国 的AMX-30、德国的“豹1”型
苏联T—62坦克
战后第一、第二代主战坦克在世 界各地局部战场曾展开无数次的撕杀。尤其是在多 次中东战争中,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几乎成为战场 最重要的主角。几次中东战争过程虽短,但动辄就 是数千辆坦克投入战场,反坦克导弹等新式武器也 相继投入使用。第一、二代主战坦克在印巴战争、 越南战争,以及后来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中也均 频频出场。至今,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二代 主战坦克仍旧是装甲部队的主力。
6
美国M—16主战坦克
海湾战争中,热成像仪使夜战不再有任何困难。热像仪以及火控系统、 地面导航、车际指挥通讯作战系统使坦克作战能力倍增。电子仪器的作用 在战争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谁能最先发现并准确地首发命中对方,将决定 了谁是战斗的胜利者。坦克以及现代战争已经具备了全新的概念。
美国M1A2主战坦克
进入21世纪,在可预见的未来,坦克的火炮、装甲、动力三大性能和 电子设备还将出现更惊人的革新。不论何时何地,坦克依然还是战争中 “陆地之王”!
7
坦克的发展历程
坦克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 的历史了。它的诞生给世界带来了 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战争。
1
在斯文顿上校的倡 议下,英国海军大 臣丘吉尔组织成立 了陆地战舰委员会, 投入新式武器的秘 密研制工作。1915 年,一种奇特的钢 铁战车在英国福特 工厂制造出来,它 的代号称作“小游 民”。而英国海军 则针对其可笑地叫 它“水柜”,按英 文发音就是 “TANK”就这样世 界上第一辆坦克诞 生了。
这时的坦克主要是对德军产生一种威慑效应,在战争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 的肯定。直到大战后才被认识到巨大的作用。
2
1915年12月,第二辆坦 克“大游民”制成。这种坦克 成为了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坦克, 被英国军队编号为MKⅠ。1 916年9月15日,32辆 秘密运抵战场的MKⅠ坦克在 索姆河战役激烈期间投入战斗。 德军在这种陌生的“钢铁怪物” 面前手足无措,任何枪弹攻击 都失去了作用,坦克首次作战 达成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 意味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4
战后第一代 二战结束后,东西方进入冷战阶 段。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和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阵营,其坦克开发分别进 入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50年代, 主要国家研制的坦克,仍旧按照重量 不同,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这个 时期,东方坦克最典型的代表是T- 54/55中型坦克,以及斯大林后 续系列和T-10重型坦克。西方与 之相对抗的有美国的M47、M48 ,英国的百人队长(“逊丘伦”)式 、法国的AMX-13等中型坦克, 此外,还有美国的M103和英国“ 征服者”重型坦克。 此时期的中型坦克,开始成为坦 克发展的主流,被成为第一代主战坦 克。而重型坦克由于行动不便,无法 满足战场要求而逐渐推出历史舞台。 第一代主战坦克的火炮,东方主要以 100mm为主,西方则有90mm 、105mm等多种口径,全部为线 膛炮。这一时期的坦克,开始安装主 动红外夜视仪、高低稳定器等装备。 由于冷战形势的需要,苏美两国第一 代主战坦克的产量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