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海空军事力量比较
解放军相比美军的优势

从理论数据上判断:中国的军费开支只及美国军费支出的十九分之一,解放军和美军相比那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就是和日本作个比较也有一定的差距。
那是不是说解放军就无法和美军展开作战了呢?如果解放军真的那么不堪一击的话;恐怕美军早对我下手了。
所以,答案是否定的。
问题是,如何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打败对手才是我军必须面临和考验的一个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如果我们总是沉迷于过去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那么我们的“解放军离失败也就不远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腥风血雨那是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而不是把“过去经验”搬到“现代战场”。
从远故的冷兵器时代发展到热兵器时代,从热兵器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信息化作战时代,时空在转换,物质和力量的概念在转换,从注重过去的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方向发展,也就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问题,毛泽东的军事理论思想就是注重唯物主义的军事理论思想,我们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思想态度,那么我们就能无往不胜。
今天我们就“解放军和美军相比有那些优势”而展开讨论,非常欢迎各位军迷朋友们的积极参与和批评。
我想先就宏观世界的角度来分析中美战略关系:美国和中国都是两个核大国,又都是重要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政治层面来判断,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很难说谁强谁弱。
无非是量的对比,而不存在于质的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何中国要这么拼命地把日本拉下马了)这就是世界“超重量级”,就是英、法、俄也属“超次重量级”,因为它们受地缘、国土、人口、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说;它们最终成就不了作为美国的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结局,这也就是美国经常叫嚣“中国威胁论”的由来,它不是空穴来风,有很多的未来“想象主义”把中国和美国归结为未来世界的“主宰”,当然,用鹿死谁手来形容这个世界,那是非常可怕的。
不管是我们,还是美国,都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但更重要的一点;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是“中国的政治走向”,这才是唯一根本的生命线。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暨海空卫士王伟牺牲11周年纪念(上)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暨海空卫士王伟牺牲11周年纪念(上)本文根据军网图片及美国机长回忆录编辑而成。
发表本文非商业目的。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军事网站。
2001年4月1日8时55分,美国海军的EP-3型侦察机完成例行侦察任务时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8战机发生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确认牺牲,而美国的军机则迫降海南岛陵水机场。
2001年4月2日,海军航空兵位于位于海南陵水的军用机场。
扣留在陵水机场的美国EP-3侦察机。
其机头、1号螺旋桨损坏严重。
这也成为中美双方对责任认定分歧的关键。
美方机长坚持是我方飞机挤入其航线,使其四号螺旋桨击中我方飞机后机身,然后撞中其机头。
而我方则认定是其飞机突然左转,使我方飞机撞中其机头,附带其螺旋桨损伤。
美方机长声称飞机当时处在自动驾驶状态,并称为标准程序,令人不可思议。
另,从其一号螺旋桨损坏情况看,不像剧烈撞击后的状况。
附带当年苏-27与挪威P-3撞击的报道与照片,请进行比较。
美方奥斯本机长回忆螺旋桨打入机尾前部,致使歼8解体,并壮中机头,使EP-3无法操纵,迫降陵水。
其事先已呼叫,陵水无反应,但未在跑道上设置障碍物。
◎苏-27与挪威空军P-3b1987年9月13日早上10:39,挪威空军p-3b"602"号正飞行在巴伦支海上空,机上共有10名乘员,一架su-27对它进行了拦截。
当su-27第一次近距离掠过时p-3b的高度大约是4500m,挪威人乘机拍了几张照。
大概是因为发现要跟上缓慢的p-3b比较困难,特别是p-3b机长故意减速以摆脱之后,su-27加速离开了。
几分钟之后它回来了,再次处于非常靠近的位置,机长于是再次减速迫使su-27离开,su-27又一次消失了。
大约10:56挪威东南135海里苏联边境北面48海里处同一架su-27第三次出现了,它这回在p-3b的右侧,su-27慢慢地慢慢地接近,然后其飞行员明显故意地突然加速从下方掠过p-3b,但是它的垂尾尖端撞上了p-3b右侧外侧引擎的螺旋桨叶片,并把它切下11厘米长的一条,强大的惯性下碎片被甩出去击穿了p-3b机身,导致p-3b机舱内失压。
浅析兰德公司中美军事关系问题研究——以《中国研究系列报告摘选(1999—2019)》为例

浅析兰德公司中美军事关系问题研究——以《中国研究系列报告摘选(1999—2019)》为例浅析兰德公司中美军事关系问题研究——以《中国研究系列报告摘选(1999—2019)》为例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和军力的快速发展,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备受全球关注。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独立非营利研究机构,兰德公司一直以来在研究中美军事关系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兰德公司对中美军事关系问题的研究进行浅析,并以他们的《中国研究系列报告摘选(1999—2019)》为例,介绍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研究成果。
首先,兰德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究中美军事关系的动态变化和危机因素。
在《中国研究系列报告摘选》中,他们详细分析了两国之间的军事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兰德公司认为,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日益复杂,既存在合作与竞争,又存在战略信任的不足。
他们指出,在军事技术、海洋权益、地区安全等问题上,中美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对话,以减少潜在的冲突和危机。
其次,兰德公司着重研究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对中美军事关系的影响。
他们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对中美之间的军事平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德公司认为,中国不仅在陆军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还加强了海军和空军力量的发展。
这种军事实力的增强使得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趋向平衡,从而为双方提供了更有利的谈判态势,但也增加了军事冲突的潜在风险。
此外,兰德公司的研究还关注了两国军事战略和态势的演变。
他们认为,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和海洋安全问题的双重影响。
他们在报告中分析了中国在南海、东海等地区的军事行动和战略部署,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政策建议。
兰德公司认为,中美双方应加强沟通,增加战略互信,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最后,兰德公司的研究还涉及到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
他们通过对近年来两国军事交流的分析,指出了中美军事交流的积极意义和潜力。
兰德公司认为,通过军事交流与合作,可以增加双方的相互了解,减少误判和提升战略互信。
关于当前中国海军状况的成因.doc

关于当前中国海军状况的成因姓名:晏乐班级:2010级生物工程学号:201002016029【摘要】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确实要实实在在的提高中国军事力量的装备水平。
中国现在必须发展可以承担远洋作战的蓝水海军舰队、二是建设为中国海军蓝水舰队提供空中保护的并能够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的战略空军部队,不仅海军要发展空军陆军也要发展。
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履行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字】矛盾中国海军实力发展从1838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中国就遭受外国列强侵略,至此民不聊生,签下《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虎门条约》等卖国条约,事后清政府有一部分官员开始思考原因,而最终他们却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他们被史称洋务派,而后他们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他们开始用现代武器来武装自己军队,最有代表要数李鸿章建的北洋海师,最后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从那时以后中国海军相对外国强大的海军似有似无。
Ⅰ、中国海军发展历史直到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从此诞生。
在刚开始建立海军时的全部家底就是从原国民党海军中起义的部分小型舰艇,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千吨的样子,还不如美国海军的一艘驱逐舰。
进入五十年代,中国海军从原苏联购买了部分装备,构成了海军力量的中坚,在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潜、飞、快”的方针,将潜水艇、陆基海军航空兵以及快艇部队作为发展的重点,实行“近岸防御”的战略,但由于海军力量的薄弱,属于中国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基本上处于弃守的状态,导致现在出现的南海问题有直接关系。
进入七十年代,为了配合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射实验,中国自行设计建造了“051”型导弹驱逐舰(北约称之为“旅大”级)、“053”型导弹护卫舰(北约称之为“江湖”级)等一批中型水面舰艇,研制成功了第一艘核潜艇,这些国产装备的入役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冷战以来美国对南海政策的演变(1950—2004)

冷战以来美国对南海政策的演变(1950—2004)胡素萍2009年3月8日,南海海域发生中美船舰对峙事件,这是继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后发生的又一严重事件。
3月10日,菲律宾总统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
一时间南海波涛再起、暗流汹涌。
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泰国代表美国政府签署文件,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表示“美国重返东南亚”,2010年10月奥巴马赴越南参加东亚峰会。
在诸多国际因素中,美国是对南海问题影响最大的区外大国。
随着南海争端的持续升级,美国在南海的活动及其对南海的关注也将更为密切,南海问题的发展与美国的南海政策紧密相关。
一、20世纪50-80年代:两大阵营对抗下的南海局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势力由原来反对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同盟国集团分化为东、西方两大阵营,此后,国际关系完全笼罩在冷战之中。
美国与苏联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美国在这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就是动用一切力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遏制,而东南亚和南海区域成为美国遏制苏联及其盟国的工具。
但是,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阶段,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
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军事封锁: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前美国在南海的行动策略冷战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中,欧洲是其经营的重点。
美国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上军事力量在世界首屈一指,其全球战略目标是要巩固和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则是以反对中国为核心。
从1950年起,美朝战争一爆发,美国就不仅介入朝鲜半岛,出兵台湾实施军事占领,还积极介入印度支那,加大对法国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法国在越南镇压胡志明的革命,形成了从三面军事进逼和军事威胁中国的态势。
在印度支那的行动使南海对美国的重要性上升,因为在印度支那执行任何战略都离不开紧临的南海,因而南海也成为美国完成其军事战略部署的目标海域。
四代重歼:有限海权目的下的中国海洋战略

四代重歼:有限海权目的下的中国海洋战略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起,海权就与强国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
再也看不到成吉思汗时代仅仅凭借陆地单元力量问鼎世界权力颠峰的壮举。
现代战争已经从以前的陆地单一的平面战场转化为海、陆、空、电、天五维一体的立体战争。
空、电两维战场属于人类的概念战场。
现有的科技条件下,空、电两维中并没有太多人类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资源。
天这一维中存在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
人类希望加以利用却碍于技术手段的不足而无法进行大规模利用。
对比海、天两维,海的利用难度要远远低于天。
现在谈航天时代完全到来还太早。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对于陆地的利用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海洋开发则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人类对于海洋的开发还集中于沿海大陆架范畴内的少量资源。
处于深海中的大量资源仍然有待开发。
对比开发难度与开发成本,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争夺的重点仍然是陆地与海洋而不是外太空。
世界范围内的海洋霸主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将是美国。
美国海军的强大绝对不仅仅是经济总量一个问题,而涉及到了综合国力、科学技术、国家目的、地缘政治等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即便在未来某一个时刻,中国拥有了比美国更为庞大的经济规模,那也不意味着中国可以按照自己单方面的意愿不顾客观条件去建立一支匹敌甚至超越美国的海军力量。
加入了“有所作为”方针的中国国家政策中仍然没有删除“韬光养晦”。
中国仍然在多个方面存在问题。
这些因素将在很长时间内制约中国主动建立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经济上的差距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总体经济规模上,中美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美国高盛公司预测,按照美元汇率,中国的经济体规模达到美国的水平将在2039 年。
按照购买力来计算,中国要实现对于美国的超越也还需要若干年。
中美经济最大的差距还不在于经济总量。
人均经济水平的差距才是中美经济差距的最关键问题。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等东部城市的经济水平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的经济水平。
中美通用航空发展对比及启示

中美通用航空发展对比及启示1中、美通用航空发展对比1.1通用航空发展现状。
自从1903年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动力飞行,美国通用航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通用航空制造业和运营业为核心产业,以设备与零件制造、机场、飞机维护与维修、油料与航材服务、飞行员培训、航空会展等服务保障业为配套产业的完善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通用飞机制造国和通用航空消费国。
在通用飞机制造领域,美国无论从产能还是技术都领先全球,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如:塞斯纳、豪客比奇、西锐、贝尔等主机制造企业是全球知名的通用飞机制造商,2017年美国制造商通航飞机交付金额为105.73亿美元,占全球的52.35%。
普惠、霍尼韦尔、通用电气、莱康明等四、五家发动机制造企业生产量占据了全球约74%的市场份额[2]。
目前,美国共有约2500家通航运营商,通用机场约为1.9万个,飞机保有量大约22.4万架,占世界通用飞机保有量的68%,年通航飞行总量达2480万小时,运送旅客超过1.6亿人次,通航产业产值约1500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其中直接经济贡献达398亿美元,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还创造了约127万个工作岗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用航空经历了1949-1960年高速发展阶段、1961-1980年停滞阶段、1981-2000年的恢复增长阶段,进入新千年之后,我国的通用航空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
截至2012年底,有通用机场70个,通用航空企业146家,在册通用航空器总数达到1320架,通航飞行总量为51.7万小时。
截至2015年底,通用机场超过114个,通用航空企业达281家,在册通用航空器1874架,飞行量达73.2万小时。
截止2017年,有通用机场311,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已达382家,飞机保有量2272架,通航飞行总时间达80万小时。
虽然近几年我国通用航空相较过去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相比于美国还是差距巨大,通用机场数量为美国的1.6%,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数量为美国的15.3%,飞机保有量为美国的1.0%,通航飞行总时间为美国的3.2%。
中美一旦开战惨烈程度将超乎想象

中美一旦开战惨烈程度将超乎想象文:翟德泉(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国防部长帕内塔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在五角大楼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国防部长帕内塔公布了题为《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国防战略重点》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
据此间媒体报道,报告主要内容是,美国将削减军费,裁减军队人员,对过去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军事战略进行调整,集中力量打赢一场战争,同时在另一场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干扰破坏敌人的行动。
美国的军事战略从2到1+,给自己的战略雄心降了一个等级。
但令人关注的是,在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中,美军战略重点东移,重返业太这个重点地区。
出台“1+”新战略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建议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要求美军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同时在另一场可能突发的冲突中发挥“干扰破坏”潜在敌人的作用。
报告还指出,美军将更多地关注丁网络战争和打击恐怖主义。
这被称为美国新的“1+”战略。
该报告建议美军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从欧洲三个旅的驻军中抽出一个陆军作战旅。
同时裁减不必要的军事人员,特别是陆军和行政人员,加强海空军力量,实现将来的“海空一体战”。
奥巴马亲自出席国防部新闻发布会这一事实本身表明,奥巴马对这一新军事战略极为重视,也显示他很深地介入了这一军事战略评估进程。
据报道,自去年9 月以来,他已经为此召开了6次专门会议,为调整美国军事战略,为规划“下一个10年军事战略重点”,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煞费了一番苦心。
冷战期间,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美军的战略是打赢两场半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为首的华约(华沙条约组织)处处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已经从越战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准备打赢两场半战争。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美国一时失去战略对手。
为与美国不可一世的独霸全球战略相呼应,1990年时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的鲍威尔等人提出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军事战略,也就是说美国能够同时应对两场战争并取得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海空军事力量对比
Nuclear force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n ensure the destruction of each other 核力量:中美均能确保摧毁对方
1.U.S. 10300 2. Russia 7100 3. China 500 4. France 348 5. Israel 200 6. United Kingdom 185 7. Pakistan 50-110 8. India 30-110 9. North Korea7-15
CVN72 Abraham Lincoln (亚伯拉罕· 林肯号)
CVN73 George ·Washington (乔治· 华盛顿号)
CVN74 John ·C ·Stennis (约翰· 斯坦尼斯号) C·
The Chinese aircraft carrier Complex
According to reports, the "Varyag" ( “ 瓦良格”) end-use has been qualitative, will be the test ship of the Chinese Navy aircraft carrier - the test ship devices, electronic systems, weapons, equipment and carrier aircraft test platform.
China: 3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s and six nuclear attack submarines, 55 diesel-electric submarines 中国:3艘弹道导弹核潜艇、6艘攻击型核潜艇、55 艘柴电潜艇 United States: 14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s, 57 attack submarines, and to phase out all dieselelectric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 美国:1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57艘攻击型核潜艇、 并以全部淘汰柴电潜艇航空母舰
Navy of power
Carl Vinson 卡尔· 文森号
CVN71 Theodore Roosevelt 西奥多· 罗斯福号
The United States has 11 nuclear-powered aircraft carrier(核动力航母 ) .And China half. U.S. nuclear-powered aircraft carrier can carry 60 or more high-performance fighter aircraft(高性能战斗机), the total number of almost more than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he entire Chinese naval aviation fighter(中国海 军航空兵的第三代战机)numbe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vy comparison
report er:Ma Jialu
China-US naval force strength between
The 2011 Chinese military budget of $ 92 billion; the U.S. military budget of $ 725 billion
submarin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ina's submarine force has not been a strategic patrol, the U.S. Navy has 14 “Ohio”class ballistic missile nuclear (“俄亥 俄”级弹道导弹核) In submarines, one-third in launch position at Sea cruise every day, may at any time after receiving the command 24 submarinelaunched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洲 际弹道导弹)toward the en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