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稿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稿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稿

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

线运动,加速度为g。

2.用运动的分解合成结合牛顿定律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知道平抛运

动可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3.能应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交流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得出平抛运动规

律的基础上进而分析斜抛运动。掌握研究抛体运动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用分解合成的方法来处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复杂的运动。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抛体运动。那什么是抛体运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经常见到下面的这些运动。将物体以任意角度抛出,比如垒球,铁饼,标枪等。

师:要研究这们的运动,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些被抛出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重力、空气阻力。

师:回答得很好!空气阻力一般情况下与速度有关,那这样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生:不是,重力是恒定不变的,但阻力却随着速度在变化,所以肯定不

是匀变速。

师:既然不是匀变速,这就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加速度变化的运动是很复杂的运动。现在研究的难点就在于阻力的影响,如果没有阻力,那物体在空中只受重力,就是一个匀变速运动。对于研究匀变速运动我们还是很有经验的。那空气阻力的影响能忽略吗,研究表明,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一点,体积小一点,这时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就很小,可以忽略。像刚才讲的垒球,铁饼,标枪等在空中运动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可以忽略。

师:既然一定条件下空气阻力影响可以忽略,那我们就可以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对于以一定速度抛出的物体,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抛体运动。

【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忽略空气阻力,只受重力,这样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所以抛体运动也是一个理想的模型。

现实中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一点,体积小一点,以一定的速度将它们抛出,它们在空中的运动可以近似成抛体运动。

对比自由落体运动,体会理想模型的建立

观看视频,感受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二、平抛运动

师:接着我们来研究抛体运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运动,叫平抛运动。

顾名思义就是说将物体以一定的速度

v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师: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就要研究

物体的受力。

师:平抛运动受力情况怎样?生:只受重力。

师:是匀变速吗?

生:是的。

师:加速度是多少?

生:

g

m

mg

m

F

a合=

=

=

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师: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生:速度和合外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做曲线运动。

师: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牢记】: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让学生体会匀变速曲线运动。不要一直认为匀变速运动就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匀变速运动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师:对于一个曲线运动,我们可以用分解合成的方法将它分解成两个直线运动。

①分析合运动对应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g

0 v

②选择适当的参考系,将速度及加速度进行分解

根据上面分析结果,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是最合适的。有如图 出发点为原点O

③根据两分运动方向各自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两个分运动方向各自对应的运动状态

【牢记】:分运动间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三、平抛运动物体的位置 师:平抛运动任一时刻的位置如何确定?

生:水平方向匀速,t 时间内的位移为t v x 0=,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t 时间内位移为221

gt y =,所以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为(t v 0,22

1gt )

师:t 时间内的位移如何计算?

g

v x

y

水平方向x 竖直方向y

加速度a

初速度

g

0 0v 速度为 的匀速直线运动

0v 自由落体运动

生:2220

22)21()(gt t v y x s +=+= 与水平方向夹角0

02221tan v gt t v gt

==θ

四、平抛运动的轨迹

师:我们已经知道平抛运动物体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那xy 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它们描述的函数图象即物体的运动轨迹又是怎样的? 生:任一时刻有:

师:其实数学中抛物线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 【牢记】:平抛物体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五、平抛运动的速度

师:物体任一时刻的速度如何确定?某一时刻有三个速度量:该时刻水平方向的速度、竖直方向的速度及合速度。我们要求解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求解的是哪一个呢? 生:是指物体的真实速度,合速度。

师:那合速度如何求解呢?

t

v x 0=22

1gt y =

2

20

2x v g y =

函数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生:将该时刻下水平方向分速度和竖直方向分速度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有0v v x = gt v y = 2

2

22)(gt v v v v y

x

+=+= 0

tan v gt v v x

y =

=

α

师:速度所在的直线方向与平抛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几何关系? 生:相切,因为曲线运动上某点的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体会】:曲线运动上某点的速度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六、平抛运动落地时间

师:若将一物体以速度0v 从高度为h 的某点水平抛出,则物体的落体时间如何确定?

生:根据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我们可以从x 方向的匀速运动规律中求时间,也可以从y 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中求时间,求出来的时间是一样的。

【牢记】:只要知道了下落高度,平抛运动的时间就确定了。水平位移由高度h 和初速度0v 共同决定。

例1、A 、B 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1kg 、2kg ,分别以初速度10m/s ,5m/s 的

t v x 0=2

2

1gt y =

v x t =

g

h t 2=

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

需要知道x 和

v 只要知道h 就行

速度从20m 的高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①AB 两物体1秒末的位移大小分别为多少?与水平方向夹角多大? 【解析】:

AB 均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速度为物体抛出速度;竖直方向自由落体,与质量无关,所以:

A :1秒后m t v x 100== m gt y 52

1

2== m y x s 5522=+= 2

12tan 0==v gt θ B :1秒后m t v x 50== m gt y 52

12== m y x s 2522=+= 12tan 0

==v gt

θ ②1秒末AB 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与水平方向夹角多大? 【解析】:

A: s m v x /10= s m gt v y /10== s m v v v y x /21022=+= 1tan ==

x

y v v α

B: s m v x /5= s m gt v y /10== s m v v v y

x

/5522=+= 2tan ==

x

y v v α

③AB 的落体时间哪个大?落地时它们的水平位移分别是多少? 【解析】:

因为只要高度确定了,平抛运动的时间就确定了。AB 的高度一样,所以它们的落体时间是一样的s g

h

t 22==

A :水平方向位移为t v x 0==20m

B :水平方向位移为t v x 0==10m

七、观看视频文件,加强感官印象 1、平抛条件分解规律;2、平抛物体的运动

师: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O ′有什么特点。

0tan v gt v v x y ==α 0

02221tan v gt

t v gt =

=θ θαtan 2tan = O A AO AO

PA O A PA '=?='22 O ′是AO 中点。 【牢记】: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X 轴的交点为水平位移的中点例2、一架飞机在高H 处以0v 匀速飞行,为使炸弹落在指定目标,则应在与目标水平距离多远的时候投弹? 带领学生玩飞机投弹游戏

例3、一架飞机在空中一定高度匀速飞行,每隔一秒放一货物,则一段时间后,物体在空中的排列是什么图形?随时间变化,相邻两个货物之间的距离如何?落体后相邻货物的落地点间有什么关系?

带领学生观看视频文件(1、飞机投弹问题1;2、飞机投弹问题2)

例4、一个小球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A 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到斜面上B 点所用的时间为多少?落到斜面上时速度大小方向如何?

g

v t v gt t v gt

θθtan 2tan 2210002

=?==

v B

0222

0tan 41)(v gt v v ?+=+=θ

例5、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此物体的(BC )

A. 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 瞬时速度为05v

C. 运动时间为g v 0

2

D. 运动的位移是g v 20

2

g v t t v gt 0022121=

?= 00220541)(v v gt v v =?+=+= g

v t v s 2

00222== 例6、玩具枪管AB 对准小球C ,A 、B 、C 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BC=100m ,当子弹射出枪口B 时,C 球自由落下,子弹出枪口的速度为50m/s 。忽略空气阻力,子弹能打中小球吗?如果能,则在小球下降多少时被打中?

能,子弹做平抛运动,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竖直方向的运动均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它们竖直方向相对静止,这就等效于子弹不下落,水平飞行,小球不下落,静止不动,则必能打中。打中的时间为100/50=2s 。2S 内小球自由落体20m 。

例7、我们看书本上的一个简易实验。装水的塑料瓶底放一管子,喷出的水柱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能给自己提个问题吗? 问题:为什么开始是水柱,后来是水珠?(参照第四例,因为随时间变化,相邻货物距离变大)

八、斜抛运动

师:如果物体抛出时速度不是沿水平方向,而是斜向上或斜向下,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做斜抛运动。下面我们以斜上抛运动为例进行研究。

师:斜抛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同样我们必须对做斜抛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师:斜抛运动受力情况怎样?

生:只受重力。

师:是匀变速吗?

生:是的。

师:加速度是多少?

生:

g

m

mg

m

F

a合=

=

=

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师: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生:速度和合外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做曲线运动。

师: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师:因为是曲线运动,我们可以用分解合成的方法将它分解成两个直线运动。

以下步骤留给你生自己推导,教师巡视

①分析合运动对应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g

0 v θ

②选择适当的参考系,将速度及加速度进行分解 同样可以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出发点为原点O

③根据两分运动方向各自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两个分运动方向各自对应的

运动状态

任一时刻的位置 水平方向匀速,t 时间内的位移为t v x ?=θcos 0,竖直方向为竖直上抛运动,

x

y

g

v θ θ

cos 0v θ

sin 0v 水平方向x

竖直方向y

加速度a

初速度 g

的匀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 的竖直上抛运动

θ

cos 0v θcos 0v θ

sin 0v θsin 0v

t 时间内位移为202

1sin gt t v y -?=θ,所以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为(t v ?θcos 0,

2

02

1sin gt t v -

?θ) 位移22y x s += t

v gt t v ?-?=θθθcos 21sin tan 020 任一时刻的速度

t v v x ?=θcos 0 gt v v y -=θsin 0 2

2y

x v v v += x

y v v =αtan

最大高度及落地时间 水平方向:匀速t v x ?=θcos 0 θ

cos 0v x t =

竖直方向:竖直上抛。竖直上抛运动是一个对称的运动,最大高度

g

v h 2)sin (2

0θ=

,时间g v t θsin 20?= 【牢记】:斜上抛运动是对称的:

a . 斜向上运动与斜向下运动的轨迹对称。

b .

斜向上运动与斜向下运动的时间相等。

c . 同一高度上的两点,速度大小相等,速度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相同. 九、关于坐标系的建立

师:在刚才我们的研究中,我们都是选择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那是不是我们一定要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系呢?

师:不是的,坐标系的建立是以方便研究问题为原则。参考系的建立是任意的。只要牢记,建立参考系分解运动后两分运动是各自独立,互不干扰。

例8、一个小球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A 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到斜面上B 点所用的时间为多少?落到斜面上时速度大小方向如何?

一、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g

v t v gt t v gt

θθtan 2tan 2210

002=?== 02220tan 41)(v gt v v ?+=+=θ

二、若沿斜面方向(x )和垂直于斜面方向(y)建立直角坐标系呢 x:初速度为θcos 0v 加速度为θsin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y:类竖直上抛。初速度为θsin 0v 加速度为θcos g

时间由竖直方向求解:g

v g v t θ

θθtan 2cos sin 200=

?

= 师:那是不是一定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呢?

师:也不是,比如斜上抛运动我们就可以沿初速度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

坐标系,则斜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斜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个分运动,用矢量合成法则求解。 十、匀变速公式应用的思想纠正

师:前面我们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学习了很多匀变速运动公式,像

θ

v B

θ

v A B

at v v t +=0、2

02

1at t v s +

=等。那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你们知道吗?它们能用于求解抛体运动吗? 生:不能,那只适用于直线运动。

生:能!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不仅仅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是所有的匀变速运动,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所以也能用这些公式求解。

师:回答得很好!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是匀变速运动,大家仔细看看公式里每一部分的量均是矢量,这些公式的计算应该遵循矢量计算法则: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那有同学肯定会想:我们前面学习应用这些公式时为什么没有用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呢?因为前面我们学习的是直线运动,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加减我们可以用设正方向,同向为正,反向为负,把矢量计算变为标量计算的简便方法。其实这个方法的本质还是矢量加减。

【牢记】:我们前面学习的运动学公式的适用范围不仅仅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是所有的匀变速运动

例9、将一个物体以10m/s 的速度从10m 高度水平抛出,求1秒末物体的速度及1秒内物体的位移。(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5.2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物理》必修模块物理Π第五章第二节。平抛运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具体问题的应用,对后面斜抛等曲线运动的学习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影响。前面学生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习已有初步的理论基础,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平抛运动的初步特征。运用实验探究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讨论。 二、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2)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设计思想 教材直接提出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并用平抛竖落仪演示加以证实,再用频闪照片分析后给出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解例题,教材直接把结论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设计了三个创思点: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什么方向的运动,由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实,并让学生亲自动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注意轨迹是曲线的原因是受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并且这两个分运动互相独立。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会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实际问题。 (5)知道分析复杂运动时分解或合成运动的物理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问题简单化。 2、过程与方法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平抛运动》说课稿

《平抛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活动 设计意图 ㈠ 情景创设 引入课题 创设情景: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物资;(视频) 引问:请同学描述上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性质 (演示i)用力弹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让同学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复两次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观察。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球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呢? 情景创设教学法: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

5.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 2.掌握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 探究过程,体会平抛运动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平抛运动的轨迹,体会实验的步骤和艰辛。 【教学重点】 平抛运动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旧知 1.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我么今天就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 新课讲解 一、探究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①猜测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且沿这条曲线越往下,曲线的切线方向越趋近于竖直方向,物体的速度方向也越来越趋近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图中θ2<θ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2>v1,由运动的分解不难得知,物体 经过A、B两位置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关系为v2y >v1y。 所以,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且做加速运动,结合物体竖直方向只受重力作用这一因素,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猜测: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②实验按图所示操作实验,如果小球A 确实2

如猜想的那样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A 、B 两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应该相等,同时下落,同时着地。仔细观察(不仅用眼看,更要用耳仔细听)可以得知,不管小球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大,也不管小锤击打金属片的力度多大(小锤击打金属片的力度越大,A 小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越大),两小球每次都是同时落地。 ③ 结论 上述实验中,两小球每次都是同时落地,这说明两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也就说明了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 探究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① 思路 要想知道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特点,关键在于找到物体的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我们可测量几段相等时间间隔内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找出其特点,看看这些位移是否相等。 ② 实验 设法通过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在平抛运动的轨迹上找到每隔相等时间物体所到达的位置;测量两相邻位置间的水平位移,分析这些位移的特点。 那么,如何通过实验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呢?教材提出了三个参考案例: 案例一:利用水平喷出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运动轨迹; 案例二:利用斜面小槽等装置记录平抛运动轨迹; 案例三:利用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平抛运动轨迹。 怎样才能找到轨迹上每隔相等时间平抛物体所到达的位置呢?有同学可能会提出选用秒表以便测时间,这是不对的,因为平抛运动时用秒表测时间很难准确操作,这会带来较大误差。 通过前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已经知道,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 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而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h 是 与运动时间t 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即 h =12 gt 2。 因此,图中在竖直坐标轴y 上,从原点开始向下任取一个坐标为h 的点,再找到坐标为4h 、9h 、16h ……的点。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纵坐标从其中一个位置运动到下一个位置所用的时间都是相等的。过这些点做水平线与轨迹相交,交点就是每经相等时间物体所到达的位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实验测得它们对应的横坐标可表示为l 、2l 、3l ……,可见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移相等。 ③ 结论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移相等,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为记录平抛运动轨迹,实验室中较常用的方法是教材介绍 参考案例2: 利用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图所示的装置。钢球从 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钢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就是一定 9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

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平抛运动教案 3篇

平抛运动教案3篇 一、教学设计思想 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规律。而学生构建探究平抛的规律,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3、通过多手段教学,比如实验、媒体等,呈现多信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4、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习任务分析 1、建立平抛运动的概念,并且能理解把平抛运动进行分解的研究思想。 2、在分解平抛运动之后,学生依据实验,再结合直线运动的规律,去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在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的结果中,必然要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体验合作、学习合作。 4、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布置学生设计验证平抛规律是小实验。 三、学习者分析 1、生活经验:全体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较多的学生

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知识基础:矢量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利用这些基础,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建构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探究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有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3、通过分析"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和"平抛运动录像片",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功。 4、通过分解平抛运动,学生体验物理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

平抛运动说课稿

平抛运动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定律》,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这六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先说第一方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必修2第一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平抛运动的概念、平抛运动特点、平抛运动规律三个知识板块。 从教材知识编排的角度来看 本节内容是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之后所编排的第一种重要的曲线运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核心问题,本节课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对前面部分知识的理解、消化.也为今后进一步处理复杂运动提供了一个范例,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对平抛运动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直线运动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完本章前两节的理论知识,尚缺乏对曲线运动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解比较粗浅,本节课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消化. 2.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但学生对相关新事物、新情况了解得较为片面,不能很好地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尤其是分解成的水平运动和竖直运动相互独立,具有等时性,两个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等效性,学生对此尚不清楚.本节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进一步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等时性和独立性. 3.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分析平抛运动规律并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平抛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 3.通过对教材中“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的分析,或对平抛运动录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doc

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及《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两节内容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二、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开始习惯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 2、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知道了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和方法,但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来具体的研究曲线 运动。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学生通过对实验中种种问题的探究,掌握科学认识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会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3)结合运动分解的知识,明确两个分运动的特点。 (4)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会物理问题的探究思想和实验设计思想,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体会并理解在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上一节对平抛运动规律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学生的动手实验,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求知的欲望; (2)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实践,提倡多动脑、动手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品德;

【教学重点】 平抛运动轨迹的描绘。 【教学难点】 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以及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加深对平抛运动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Excel软件、摄像头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流程】 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生交互体验实验乐 认认识识形器变材 学 趣 提问:飞机投弹如何才能准确击中目标呢? 生 参 平抛运动在空中一瞬即逝,优美的曲线随即成为历史,没有留下什么具体的与 设计方案做实验 实 验 可供操作的东西,无法研究平抛运动。要详尽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必须先得到 如何绘途描点平抛 其运动轨迹。引入新课。数据分析 轨 迹如何判断图线特点 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初速度 解决问题 二、新课教学 展示学习目标及实验探究点(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 首尾呼应归纳总结学生体验成功 实验器材和研究方法) 探究点1、如何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 探究点2、如何确定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探究点3、如何根据已有的轨迹求出平抛的初速度 (一)、如何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 平抛运动演示仪 1、师生交互认识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

人教版必修二 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说课稿)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郧阳区二中李海英,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对前两节《曲线运动》及《平抛运动》知识的深入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曲线运动特点的理解,为今后处理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物理高考必考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条件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2)知道用实验获得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 (3)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4)知道测量初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5)会推导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表达式,会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设计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及测量初速度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计算能力。 (2)通过对平抛运动轨迹的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培养学生的设计探究兴趣与热情;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描绘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和初速度的测量。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实验的探究过程、初速度的数学计算、注意事项。 二、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小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二)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辅助(PPT展示)及学案导学。 三、说学法 (一)学习方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自主学习(导学案预习)和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式进行实验探究。 (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计算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回顾{PPT2}及导学案和课本的预习,引入本节课实验目的{PPT3}是什么?(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补充。)出示 实验目的:1.描绘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并验证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二)讲授新课 1.分析实验的原理{ppt4},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PPT5}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 《平抛运动》 (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第一章第三节) 教 材 分 析 本节是人教版《物理》必修模块物理二第一章第三节。平抛运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具体问题的应用,同时也是以后处理粒子在电磁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的物理方法。运用实验探究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讨论。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学习经验以及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从力的合成与分解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学习,学生已经拥有处理此类问题的认识思维。难点在于学生从一维运动过渡到二维运动并对其进行正确处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定义、特点。 2.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及运动规律。 3.能够应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实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理解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通过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替代)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养成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平抛运动的实例,体会生活和物理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及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分解及其研究过程 教 学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平抛竖落仪、平抛水平仪、多媒体及课件等

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备注板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 课导 入“愤怒的小鸟”游戏截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 看这个游戏中隐藏着什么 样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小鸟做什么运 动?为什么? 回忆、思考 答:小鸟离开弹弓后受重 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 很小,可以不计)。重力方 向跟小鸟速度方向不在同 一条直线上,所以小鸟做 曲线运动。 用学生感 兴趣的游 戏来激起 学生的好 奇心以及 求知欲 第三节、 平抛运动 进入[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 们已经知道小鸟做曲线运 动。由于之前我们只是初 略的学习了曲线运动,要 对其进行研究就需要选择 一个特例研究推广,这个 特例我们称其为平抛运 动,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 在主题 学生思考、概括出定义 老师采用 讲授法、讨 论法。 学生小组 讨论,培养 团队合作 意识。 一、平抛运 动 1.定义 2.形成条 件 3.性质

平抛运动说课稿参赛确定版

平抛运动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第五章“曲线运动”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这一章是以平抛物体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来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较基本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个具体实例应用,在研究其运动特点和规律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思想:等效代换、正交分解、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等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因为“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研究的曲线运动第一个具体实例,其研究思想和方法是研究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而课标要求: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关注抛体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因此把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得出的过程(也即是平抛物体运动是怎样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 由于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分析过程中牵扯到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等,高一学生对这多方面问题的联系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得出不仅是重点,同时也本节的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和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运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并不互相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效替换、正交分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启发学生:处理物理问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弥补我们感官功能上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和创新能力、猜想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平抛运动的实例,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说教法】 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良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及《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两节内容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二、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开始习惯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 2、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知道了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和方法,但没有亲身体验过如何来具体的研究曲线运动。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学生通过对实验中种种问题的探究,掌握科学认识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会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3)结合运动分解的知识,明确两个分运动的特点。 (4)知道判断运动轨迹是否是抛物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会物理问题的探究思想和实验设计思想,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体会并理解在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上一节对平抛运动规律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节学生的动手实验,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鼓励学生去创新和实践,提倡多动脑、动手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品德;

【教学重点】 平抛运动轨迹的描绘。 【教学难点】 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以及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加深对平抛运动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 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Excel 软件、摄像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飞机投弹如何才能准确击中目标呢? 平抛运动在空中一瞬即逝,优美的曲线随即成为历史,没有留下什么具体的可供操作的 东西,无法研究平抛运动。要详尽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必须先得到其运动轨迹。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实验

高中物理_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3 实验 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描绘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实验轨迹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令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线,建立坐标系。 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 和y ,根据重力加速度g 的数值、利用公式 2 21gt y = ,求出小球飞行时间t ,再利用公式t v x 0=,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 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教学重点: 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利用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实验器材:斜槽,铁架台,金属小球,木板(附竖直固定支架),有孔的卡片,坐标纸, 图钉,刻度尺,重锤线,铅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什么是平抛运动? 2、如何将平抛运动进行分解? 3、平抛运动的轨迹有什么特点?(追问:到底是不是抛物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本节课从实验角度研究平抛运动) 【进行新课】首先考虑如何获取运动轨迹?教材提供案例: (一)描迹法: (二)喷水法:结合PPT 简介 (三)照相法:结合PPT 简介 v =

本节课采用最经典的第一套方案。实验目的和原理见上方。 首先,请同学们自学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实验步骤: 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 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确定坐标原点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水平投影点O ,O 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水平,调整卡片的位置,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而不擦碰孔的边缘。用铅笔在卡片缺口处的白纸上点个黑点,这就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所对应的位置。保证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用同样的方法,可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5、计算初速度:取下白纸,以O 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 轴和水平向右的x 轴,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在曲线上选取A 、B 、C 、D 、E 、F 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 和y 。 用公式x =v 0t 和2 2 1gt y 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 0,最后计算出v 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实验注意事项: (1)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木板平面竖直且平行于小球平抛的轨道平面,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木板但不接触。 (3)坐标原点不在斜槽口的末端,应在槽口上方小球球心处 (4)小球应在同一位置无初速自由释放;释放的高度要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是沪科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的第二节。这节课是《怎样研究抛体运动》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又是高考的常考点。平抛运动包含的规律和思维方法,在后继课程的学习中还有重要的应用,如本节所学的运动规律和研究方法对高二物理《电场》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这节课的学习有直接影响。所以本节课学习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生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了解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法 在整个教学中,我一共设置了16个问题,从新课导入到课堂小结,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我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本节内容,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不断驱使学生动手动脑,达到活跃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说学法 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研究平抛运动规律这节课的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课 观察钟表图片,让学生回忆汶川地震。当道路封锁、大楼倒塌无法从地面运送物资时,我们选择用飞机空投。运动中的飞机投放物资后,物资做的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定量的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二)复习引入 1、复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基础,共设计了3个问题来回忆这个知识。

平抛运动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抛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的第一次运用,是理解和掌握其他曲线运动的基础。 支撑知识点:平抛运动的定义;核心知识点:平抛运动的规律;拓展知识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重点: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和条件; (2)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熟练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2)会应用物理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 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科学归纳,课堂练习。 教学用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弧形槽、小球、纸片、平抛竖落仪、平抛运动水平分解演示仪、平抛运动实验器。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如下)

击中目标,学生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准确击中目标?是否有什么规律可循呢? 三实践探索 在利用飞机投弹的游戏创设 了一个问题情境之后,及时带领同 学复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 识,并让同学进行猜想,教师引导 同学通过平抛竖落仪和平抛运动 水平分解演示仪实验来验证猜想, 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展 示平抛运动的flash动画,让同学 加深对平抛运动的规律的认识。 同学在复习了“运 动的合成与分解” 的知识后,对平抛 运动进行猜想,尝 试着分解,并在教 师的引导下通过平 抛竖落仪和平抛运 动水平演示仪来验 证自己的猜想。等 实验完毕后,知道 了平抛运动是水平 方向上的匀速直线 运动和竖直方向上 的自由落体运动的 合运动。再观看了 教师展示的平抛运 操千曲而后 晓声,观千 剑而后识 器。让学生 从自身的活 动中学习到 知识,也让 学生懂得任 何猜想都要 经过实践来 验证。培养 学生大胆猜 想,小心求 证的科学探 索精神。

平抛运动说课

《平抛运动》说课稿

平抛运动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第五章“曲线运动”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这一章是以平抛物体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来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较基本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个具体实例应用,在研究其运动特点和规律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思想:等效代换、正交分解、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等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因为“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研究的曲线运动第一个具体实例,其研究思想和方法是研究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而课标要求: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关注抛体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因此把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得出的过程(也即是平抛物体运动是怎样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 由于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分析过程中牵扯到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等,高一学生对这多方面问题的联系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规律得出不仅是重点,同时也本节的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和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运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并不互相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效替换、正交分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启发学生:处理物理问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弥补我们感官功能上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和创新能力、猜想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抛运动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平抛运动的实例,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说教法】 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良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1、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平抛运动的情景。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通过复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学生建构平抛运动的规律。而学生构建探究平抛的规律,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3、通过多手段教学,比如实验、媒体等,呈现多信息,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4、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习任务分析 1、建立平抛运动的概念,并且能理解把平抛运动进行分解的研究思想。 2、在分解平抛运动之后,学生依据实验,再结合直线运动的规律,去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在通过自己探究而得到的结果中,必然要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3、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体验合作、学习合作。 4、在学习完平抛运动之后,布置学生设计验证平抛规律是小实验。 三、学习者分析 1、生活经验:全体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定的认识,较多的学生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知识基础:矢量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直线运动的规律。利用这些基础,多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建构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3、探究能力: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有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例子,学生能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其条件和运动性质: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g。 2、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分析,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通过规律的应用,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并能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3、通过分析“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和“平抛运动录像片”,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成功。 4、通过分解平抛运动,学生体验物理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平抛运动的实例分析和学生实验,学生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动力。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和探究,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研究的喜悦。 3、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体验合作的成功。 五、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以及规律的应用。 2、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讲稿]平抛运动说课稿

[讲稿]平抛运动说课稿 《平抛运动》说课稿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李晓亮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平抛运动》。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平抛运动》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的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三节。 纵览整个教材结构,我们不难发现:在前几章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直线运动,在本章之后,安排的是曲线运动。显然,本章在整个教材结构中承担了由“直线”向“曲线”过渡的任务,同时呢,作为本章最主要的一节,《平抛运动》所介绍的知识也是相当重要~“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实际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章内容中有两条涉及到本节内容。其中的第1条:“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第4条:“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两个条目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后能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会对其进行分析,掌握它的规律,并能联系生产与生活。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知道可以用它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而且,我的学生只是高中一年级,单纯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很是枯燥,而游戏和实验却能引发他们极大的兴趣。所以本节课就是要用游戏—实验—探究—游戏的方法来分析平抛运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未知

的乐趣,真正理解合成与分解的意义,切实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二、总结三维目标、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对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总结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准确说出平抛运动的定义 (2)能够用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并总结规律。 (3)能够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熟练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研究精神。 (2)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 4、重点: 如何利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并认识其规律。 5、难点: 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三、确定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解决本节的重点、难点,我计划在本节课使用如下教学方法: 在介绍概念时,采取从实例到抽象的方法。在教授平抛运动的规律时,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分析实验。因为本节课面向高一学生,他们对于实验还是很有兴趣的,用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