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试验仪器资料

物理化学试验仪器资料
物理化学试验仪器资料

物理化学实验仪器资料

自动旋光仪wzz-2ss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上海物光

1. 安放仪器

本仪器应安放在正常的照明、室温和湿度条件下使用,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使用,避免经常接触腐蚀性气体,否则将影响使用寿命,承放本仪器的基座或工作台应牢固稳定,并基本水平。

2. 接通电源

将随机所附电源线一端插220V50Hz电源,(最好是稳压电源),另一端插入仪器背后的电源插座。

3. 接通电源后,打开电源开关(见仪器后侧)。

4. 准备试管。

5. 按“测量”键(见仪器正面),这时液晶屏应有数字显示。注意:开机

后“测量”键只需按一次,如果误按该键,则仪器停止测量,液晶屏无显示。用户可再次按“测量”键,液晶重新显示,此时需重新校零。若液晶屏已有数字显示,则不需按“测量”键。

6. 清零

在已准备好的试管中注入蒸馏水或待测试样的溶剂放入仪器试样室的试样槽中,按下“清零”键(见仪器正面),使显示为零。一般情况下本仪器如在不放置试管时示数为零,放入无旋光度溶剂后(例如蒸馏水)测数也为零,但须注

意倘若在测试光束的通路上有小汽泡或试管的护片上有油污,不洁物或将试管护片旋得过紧而引起附加旋光数,则将会影响空白测数,在有空白测数存在时必须仔细检查上述因素或者用装有溶剂的空白试管放入试样槽后再清零。

8. 测试

除去空白溶剂,注入待测样品,将试管放入试样室的试样槽中,仪器的伺服系统动作,液晶屏显示所测量出来的旋光度值,此时指示灯“1”(见仪器正面)点亮。注意:试管内腔应用少量被测试样冲洗3-5次。

9. 复测

按“复测”键(见仪器正面)一次,指示灯“2”点亮,表示仪器显示第二次测量结果,再次按“复测”键,指示灯“3”点亮,表示仪器显示第三次测量结果。按“shift/1 2 3”键(见仪器正面),可切换显示各次测量的旋光度值。按“平均”键(见仪器正面),显示平均值,指示灯“A V”点亮。

722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上海精科

(1)预热仪器将选择开关置于“T”,打开电源开关,使仪器预热20分钟。为了防止光电管疲劳,不要连续光照,预热仪器时和不测定时应将试样室盖打开,使光路切断。

(2)选定波长根据实验要求,转动波长手轮,调至所需要的单色波长。

(3)固定灵敏度档在能使空白溶液很好地调到“100%”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灵敏度较低的挡,使用时,首先调到“1”挡,灵敏度不够时再逐渐升高。但换挡改变灵敏度后,须重新校正“0%”和“100%”。选好的灵敏度,实验过程中不要再变动。

(4)调节T=0% 轻轻旋动“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此时试样室是打开的)。

(5)调节T=100% 将盛蒸馏水(或空白溶液,或纯溶剂)的比色皿放入比色皿座架中的第一格内,并对准光路,把试样室盖子轻轻盖上,调节透过率“100%”旋钮,使数字显示正好为“100.0”。

(6)吸光度的测定将选择开关置于“A”,盖上试样室盖子,将空白液置于光路中,调节吸光度调节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将盛有待测溶液的比色皿放入比色皿座架中的其它格内,盖上试样室盖,轻轻拉动试样架拉手,使待测溶液进入光路,此时数字显示值即为该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值。读数后,打开试样室盖,切断光路。

重复上述测定操作1-2次,读取相应的吸光度值,取平均值。

(7)浓度的测定选择开关由“A”旋置“C”,将已标定浓度的样品放入光路,调节浓度旋钮,使得数字显示为标定值,将被测样品放入光路,此时数字显示值即为该待测溶液的浓度值。

(8)关机实验完毕,切断电源,将比色皿取出洗净,并将比色皿座架用软纸擦净。

pxsj216 离子计仪器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上海精科

1.将仪器及JB-1A型电磁搅拌器平放在桌面上,分别将测量电极(231玻璃电极)、参比电极(212参比电极)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JB-1A型电磁搅拌器的电极支持件上。

2.拔去测量电极1插座或测量电极2插座上的Q9短路插头,将231玻璃电极接入测量电极1插座或测量电极2插座内。注意:一个测量电极插口接测量电极,另一个测量电极插口必须接Q9短路插头,否则仪器无法进行正确测量;将232甘汞电极接入参比电极接线柱上;将温度传感器的插头插入温度传感器插座上;将打印机连接线接入RS232接口(九芯针式)内;将通用电源器接入电源插座内。这样,就可以接通电源开机了。

3.开机。连接好通用电源器后,按下“ON/OFF”键,仪器将显示“PXSJ-216离子分析仪、雷磁商标”等。数秒后,仪器自动进入电位测量状态。

4.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仪器一开机即进入mV测量状态,其中显示屏上方显示当前的测量结果,下方为仪器的状态提示(反向显示)。

5.仪器电极插口的选择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仪器使用前,请检查一下测量电极插口的位置是否与

仪器设置的电极插口相一致,如果不是,则需要重新选择电极插口。此时按动“取消”键,仪器显示当前的电极插口位置。再按动“▲/0”或“▼/.”键移动高亮条至实际测量电极的位置,并按“确认”键予以确认。

6.关机

(1)按下“ON/OFF”键,仪器关机。

(2)将三个电极用纯水冲净,用滤纸吸去水分,套上保护帽。

(3)做好仪器使用记录。

较长时间不用时,可将电极取下,贮存在相应的电极盒中。注意将短路插头插入“测量电极”插座中。

723PC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上海菁华

一、开机预热

仪器在使用前应预热30分钟。

二、波长设置

1.按动▲▼,键,并观察显示屏上波长值,至需要的测试波长。

2.按动数字键,显示SET WL=XXX(波长设置值),再按“确认”键,至需

要的测试波长。

注意事项:波长设置调100%T/OA后,以稳定5分钟后进行测试为好(符合行

业标准及质监局检定规程要求)。

三、设置测试模式

按动“测试模式”键,便可切换测试模式。相应的测试模式循环如下:

A(吸光度)→T(透射比)→C(浓度) →A(吸光度)……

*开机默认的测试方式为吸光度方式

四、设置浓度测试功能

在浓度测试模式时,按动“功能”键,才能进入

STD/CONC=1000标准浓度测试方式,或

STD/FACT=1000斜率测试方式。

五、调T零(0%T )

仪器调0%T必须在样品室盖关闭的状态下。按动“调0%T"键显示屏上显示“ZERO…”,仪器便进人自动调“0%T”状态,当显示器显示“XXX. X%T或-0 . XXXA”时便完成调T零。

六、调 100%T/OA

将参比(空白)样品置人样品架,并拉动样品架拉杆使其进入光路。然后按

动“调100%T/OA"键,此时屏幕显示“BLANK...”延迟数秒便显示“100. 0%T(在

T模式时)或“-0. OOOA"、"0. OOOA"(在A模式时),即自动完成调100%T/OA。

*注意事项:调100%T/OA时不要打开样品室盖、推拉样品架。

DDS307电导仪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上海雷磁

1. 开机

1.1 电源线(18)插入仪器电源插座(11),仪器必须有良好接地!按动电源开关(12),接通电源,预热30min后进行校准。

1.2 校准

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

将“选择”开关(9)指向“检查”,“常数”补偿调节旋钮(8)指向“1”刻度线,“温度”补偿调节旋钮(6)指向“25”度线,调节“校准”调节旋钮(7),使仪器显示100.0μS/cm,至此校准完毕。

2.测量

2.1 在电导率测量过程中,正确选择电导电极常数,对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是非常重要的。可配用的常数为0.01, 0. 1, 1.0, 10四种不同类型的电导电极。用户应根据测量范围参照表1选择相应常数的电导电极。

表1

测量范围(μS/cm)推荐使用电导常数的电极

0~2 0.01,0.1

0~200 0.1,1.0

200~2000 1.0

2000~20000 1.0, 10

20000~100000 10

注:对常数为1.0, 10类型的电导电极有“光亮”和“铂黑”二种形式,镀

铂电极习惯上称为铂黑电极,对光亮电极电极而言,适宜的测量范围为0~300 μS/cm。

2.2 电极常数的设置方法如下:

目前电导电极的电极常数分为0.01、0. 1、1.0及10四种不同类型。每支电极的电极常数值以标签的形式粘贴在电极上,使用时根据电极上所标的电极常数值将仪器面板上的“常数”补偿旋钮(8)调节到相应的位置。

2.2.1 将“选择”开关(9)指向“检查”,“温度”补偿调节旋钮(6)指向“25”度线,调节“校准”旋钮(7),使仪器显示100. 0 μS/cm,.

2.2.2 调节“常数”补偿调节旋钮(8)使仪器显示值与电极上所标明的数值相一致。具体方法是:

a) 电极常数若为0.01025 cm-',则调节常数补偿调节旋钮(8)使仪器显示值为102.50(测量值等于读数值X0. 01)。

b) 电极常数若为0. 1025 cm-',则调节常数补偿调节旋钮(8)使仪器显示为102.50(测量值等于读数值X0. 1)。

c) 电极常数若为1. 025 cm-',则调节常数补偿调节旋钮(8),使仪器显示为102.5(测量值等于读数值X 1)。

d) 电极常数若为10.25 cm-',则调节常数补偿调节旋钮(8),使仪器显示为102.5(测量值二读数值x10).

3. 温度补偿的设置

调节仪器面板上“温度”补偿调节旋钮(6),使其指向待测溶液的实际温度值,此时测量得到的将是待测溶液经过温度补偿后折算为25℃下的电导率值;

如果将“温度”补偿调节旋钮(6)指向“25”刻度线,那么测量得到的将是待

测溶液在该温度下未经补偿的原始电导率值。

4. 常数、温度补偿设置完毕,应将“选择”开关(9)按照表2置于合适位置。在测量过程中,当显示值熄灭时,说明测量值超出量程范围,此时应切换“开关”

(9)至上一档量程。

低温水浴使用说明书仪器厂家:南京凡帝朗

值末位闪烁,此时先按移位键后按加数,设定您所需的工作温度,再按设定功能键并保存设定值,此时测量显示的是当前槽内液体介质的温度,此后微机进入自动控制状态。

C.如工作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开启“制冷”开关,按设定功能键进人温度设定值设定状态。设定值末位闪烁,此时先按移位键后按减数,设定您所需的工作温度,再按设定功能键并保存设定值,此时测量显示的是当前槽内液体介质的温度,此后微机进入自动控制状态。

D、其它参数说明:

a、SC表示测量修正; T表示时间比例周期; P表示时间比例带;I表示积

分系数;d表示微分系数

b、按设定功能键5秒后自动进入其他参数设定值状态,此时测量窗口显示

“SC”字样,按加数或减数设定您所需的参数,再按定功能键,测量值

窗口显示“ T”字样,按加键或减键设定您所需的参数,以此类推到全

部参数修改完毕。再按设定功能键5秒钟以恢复到正常的控制状态,此时

仪器自动保存各设定值。

注意:

1.设定好所需的工作温度及其它参数后,需在15秒钟之内按动设定功能键以保存设定值,如超出15秒仪器自动恢复原设定值.

2. 一般情况下用户无需修改各参数。

量热计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南京桑力

1、将传感器接入后面板传感器座,用专用连接线一端接入后面板“控制输出”座。另一端接热量计的输入(连接搅拌电机,氧弹),如需与电脑连接,用串行口线与RS232C串行口连接即可。最后将电源线一端与仪器连接,另一端与~220V的电源连接。

2、打开电源开关,前面板显示如图三,测量指示灯亮:

温差 (℃) 温度 (℃) 时间间隔(秒)

3、将传感器放入被测介质中,待温度、温差相对稳定后按“采零”键,温差即显示为“0.000”,此后温差窗口显示即为介质温度“变化量”。

4、按下“锁定”键,“锁定”指示灯亮,仪器自动锁定所需基温,如在26.77℃时,仪器自动锁定20℃为基温,26.77℃—20℃=6.772℃。温差显示为6.772℃。

注意:按下“锁定”键后,“采零”键不起作用,直至重新开机。

5、打开搅拌开关,搅拌指示灯亮,仪器输出110V的搅拌电机工作电压。

6、按下“点火”按键,“点火”指示灯亮,仪器输出0~36V点火电压,延续数秒后,点火指示灯灭,表明点火成功。

7、数据采集过程如需手工记录数据或观测数据,按一下“保持”键,蜂鸣器响,温度、温差不变化,方便记录,再按一下“测量/保持”键,仪器自动跟踪测量,如需定时记录,按“定时”键可在0~99S之间设定记录时间的间隔。

8、实验完毕,关闭电源开关,拔下电源线。

恒流电源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南京桑力

1、将负载线按颜色插入并略旋紧(地线按需要与正或负连接,也可不连接)。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将输出线夹短路,调节粗、细调整旋钮,使电流显示所需读数。

4、将输出线夹与负载按正负极性相连,此时仪器显示通过负载的电流及两端电压。

阿贝折射仪2WAJ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上海索光

1. 仪器的安装。

将折光仪置于靠窗的桌子或白炽灯前。但勿使仪器置于直照的日光中,以避免液体试样迅速蒸发。用橡皮管将测量棱镜和辅助棱镜上保温夹套的进水口与超级恒温槽串联起来,恒温温度以折光仪上的温度计读数为准.

2. 加样

松开锁钮,开启辅助棱镜,使其磨砂的斜面处于水平位置,用滴定管加小量丙酮清洗镜面,促使难挥发的玷污物逸走,用滴定管时注意勿使管尖碰撞镜面。必要时可用擦镜纸轻轻吸干镜面,但切勿用滤纸。待镜面干燥后,滴加数滴试样于辅助棱镜的毛镜面上,闭合辅助棱镜,旋紧锁钮。若试样易挥发,则可在两棱镜接近闭合时从加液小槽中加入,然后闭合两棱镜,锁紧锁钮。

3. 对光

转动手柄,使刻度盘标尺上的示值为最小,于是调节反射镜,使入射光进入棱镜组,同时从测量望远镜中观察,使视场最亮。调节目镜,使视场准丝最清晰。

4. 粗调

转动手柄,使刻度盘标尺上的示值逐渐增大,直至观察到视场中出现彩色光带或黑白临界线为止。

5. 消色散

转动消色散手柄,使视场内呈现一个清晰的明暗临界线。

6. 精调

转动手柄,使临界线正好处在X形准丝交点上,若此时又呈微色散,必须重调消色散手柄,使临界线明暗清晰。

7. 读数

为保护刻度盘的清洁,现在的折光仪一般都将刻度盘装在罩内,读数时先打开罩壳上方的小窗,使光线射入,然后从读数望远镜中读出标尺上相应的示值。由于眼睛在判断临界线是否处于准丝点交点上时,容易疲劳,为减少偶然误差,应转动手柄,重复测定三次,三个读数相差不能大于0.0002,然后取其平均值。试样的成分对折光率的影响是极其灵敏的,由于玷污或试样中易挥发组分的蒸发,致使试样组分发生微小的改变,会导致读数不准,因此测一个试样须应重复取三次样,测定这三个样品的数据,再取其平均值。

8. 仪器校正

折光仪的刻度盘上的标尺的零点有时会发生移动,须加以校正。校正的方法是用一种已知折光率的标准液体,一般是用纯水,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将平均值与标准值比较,其差值即为校正值。在15℃到30℃之间的温度系数为-0.0001/℃。在精密的测定工作中,须在所测范围内用几种不同折光率的标准液体进行校正,并画成校正曲线。以供测试时对照校核。

相图仪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南京桑力

1、将控温仪与KWL-09可控升降温电炉进行连接。将“冷风量调节”逆时针旋转到底;“加热量调节”逆时针旋转到底。

2、将样品管插入控温区“7”,温度传感器Ⅰ插入控温传感器插孔“6”,温度传

感器Ⅱ插入测试区炉膛内。

3、按SWKY-Ⅰ使用说明设置控制温度、定时时间。

4、当温度显示I达到所设定的温度并稳定20分钟左右,待样品管内试剂完全熔

化后,打开电炉加热电源开关,调节“加热量调节”旋钮,对测试区进行加热,加热到低于被控温度150℃时停止加热。将“加热量调节”旋钮, 逆时针旋到底。用钳子取出试管放入测试区炉膛内并把温度传感器Ⅱ放入试管内。

5、耐心调节“加热量调节”旋钮和“冷风量调节”旋钮,使之匀速降温。(降温

速率一般为5℃~8℃/min为佳),一般情况下采用自然降温效果比较好。(如与电脑连接,此时点击“开始绘图”),记录实验数据。试验完毕,用钳子从测试区炉膛内取出试管,放入试管摆放区进行冷却。

6、如需做几组试验,当把控温区样品管取出放入测试区炉膛后,立即在控温区

电炉内放入另一根样品管,(当加热到所需温度时,由于PID调节,温度会有稍许过冲),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多组试验做完。

7、实验完毕,将SWKY-Ⅰ数字控温仪处于置数状态,逆时针调节电炉“加热器调

节”旋钮,表头指示为零,顺时针调节“冷风量调节”旋钮到最大,进行降温,待温度显示Ⅰ、温度显示Ⅱ显示温度接近室温时,关闭电源。

饱和蒸汽压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南京桑力

1、上述各组成部分检测后,按图四用橡胶管将各仪器连接成饱和蒸气压的实验

装置。

饱和蒸气压系统装置示意图

2、取下等位计,向加料口注入乙酸乙酯。使乙酸乙酯充满试液球体积的2/3和

U型等位计的大部分,按图四接好等位计。

3、测定:接通冷却水,设定玻璃恒温水浴温度为25℃,打开搅拌器开关,将回

差处于0.2。当水浴温度达到25℃时,将真空泵接到进气阀上,关闭阀1,打开阀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阀2始终处于打开状态,无需再动)。开启真空泵,打开进气阀使体系中的空气被抽出(压力计上显示-90Kpa左右)。当U 型等位计内的乙酸乙酯沸腾至3-5分钟时,关闭进气阀和真空泵,缓缓打开阀1,漏入空气,当U型等位计中两臂的液面平齐时关闭阀1。若等位计液柱再变化,再打开阀1使液面平齐,待液柱不再变化时,记下恒温槽温度和压力计上的压力值。若液柱始终变化,说明空气未被乙酸乙酯抽干净,应重复3步骤。

如法测定30℃、35℃、40℃、45℃、50℃时的蒸气压。

注!测定过程中如不慎使空气倒灌入试液球,则需重新抽真空后方能继续测定。

如升温过程中,U型等位计内液体发生暴沸,可缓缓打开阀1,漏入少量空气,防止管内液体大量挥发而影响实验进行。

实验结束后:慢慢打开进气活塞,使压力计恢复零位。用虹吸法放掉恒温槽内的热水,关闭冷却水。拔去所有的电源插头。

表面张力仪使用说明书

仪器厂家:南京桑力

实验装置连接示意图

1、仪器准备将表面张力仪器和毛细管洗净、烘干后按图接好。

注:可选用本厂的超级水浴对样品管进行恒温处理。

2、仪器检漏在滴液瓶中盛入水,将毛细管插入样品管中,打开泄压开关,从

侧管中加入样品,使毛细管管口刚好与液面相切,接入恒温水恒温五分钟后,系统采零之后关闭泄压开关。此时,将滴液瓶的滴液开关缓慢打开放水,使体系内的压力降低,精密数字压力计显示一定数值时,关闭滴液瓶的开关。

若2~3min内精密数字压力计数字不变,则说明体系不漏气,可以进行实验。

3、仪器常数的测量缓慢打开滴液瓶的滴液开关,调节滴液开关使精密数字压

力计显示值逐个递减,使气泡由毛细管尖端成单泡逸出,当气泡刚脱离毛细管管端破裂的一瞬间,精密数字压力计上显示压力值,记录压力值,连续读取三次,取其平均值。

注:压力值为负值,是把当前大气压作为零。

4、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变化的测定按上述方法改变溶液的浓度分别测定各自

的压力值。

5、实验完毕,使系统与大气相通,关掉电源,洗净玻璃仪器。

物化复习资料

物化复习资料 1.1. 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1.1.1. W 1) δW=-PdV (P 为外界环境的压力) 2) 恒外压过程:,amb amb P const W P W ==-? 3) 恒压过程:12,amb P P P const W P V ====-? 4) 自由膨胀过程(向真空):0,0amb P W == 5) 恒容过程:0,0dV W == 6)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2 1 ln V W nRT V =- 7)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00 1121 11,()1PV PV const W V V γγ γγγ--==-- 1.1. 2. ,U H ?? 1) 理想气体:,,,v m p m U nC T H nC T ?=??=? 2) ()H U PV ?=?+? 3) 相变焓: a.融化和晶型转变(恒温恒压):,0,P Q H W P V U H =?=-?≈?≈? b.融化和晶型转变(恒温):0,,W Q U U H ≈≈??≈? c.蒸发和升华(恒温恒压): ,()()P Q H W P V PV g nRT U H PV H nRT =?=-?≈-=-?=?-?=?- 4) 摩尔反应焓:()()r m B f m B c m B B H H B H B θθθ νν?=?=-?∑∑

1.1.3. Q 1) 恒容变温过程:,,,V V m V V m Q dU nC dT Q nC T δ===? 8) 恒压变温过程:,,,P P m P P m Q dH nC dT Q nC T δ===? 2) 凝聚态物质变温过程(按恒压计算): ,,,,0P P m P P m Q nC dT Q nC T H W P V δ==?=?=-?≈ 1.1.4. S ?:()()r sys r sys sys amb sys amb sys amb Q Q Q Q S T T T T ?= +=- 1) 单纯PVT 变化:22,,1 1ln ln V m P m P V S nC nC P V ?=+ 2) 凝聚态物质:2 1 ,T P m T nC dT S T ?=? 3) 相变过程:设计可逆相变过程求解(具体可以看122P 的例题3.5.2) 4) 化学变化:()r m B m B S S B θθ υ?=∑ 1.1.5. ,A G ?? 1) 恒温:,A U T S G H T S ?=?-??=?-? 2) 理想气体恒温过程:2211 0,0,ln ln V P U H S nR nR V P ?=?=?==- 3) 恒温恒压可逆相变:()0,G A P V n g RT ?=?=-?=-?(蒸发、升华)、 0(晶型转变) 4) 化学变化:(),r m r m r m B f m B G H T S G B θθθθυ?=?-?=?∑ 5) 恒温可逆:r A W ?= 6) ()G A PV ?=?+?

物化实验

物化实验

二组分简单共熔体系相图的绘制 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 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点和水平段。30%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明显,熔化热大的Sn先析出,所以当发生相变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温度补偿,使曲线斜率改变较大。 4. 有时在出现固相的冷却记录曲线转折处出现

凹陷的小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时应如何读相图转折温度? 答:这是由于出现过冷现象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做延长线的方式确定相图的转折温度。 5. 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冷却曲线为什么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及合金等转折点各有几个?曲线形状为何不同? 答: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纯金属、低共熔金属各出现一个水平段,合金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水平段。由于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熔点温度和环境温度、样品相变热的多少、保温加热炉的保温性能和样品的数量均有关系,所以样品的步冷曲线是不一样的。对于纯金属和低共熔金属来说只有一个熔点,所以只出现平台。而对于合金来说,先有一种金属析出,然后2种再同时析出,所以会出现一个折点和一个平台。 6. 有一失去标签的Sn-Bi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 答:可以通过热分析法来确定其组成。首先通过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 理想气体 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压力下都遵循PV=nRT 状态方程的气体。 2、分压力: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压力。在混合气体中,各种组分的气体分子 分别占有相同的体积(即容器的总空间)和具有相同的温度。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 各种分子对器壁产生撞击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种组分所产生的压力叫分压 力,它可看作在该温度下各组分分子单独存在于容器中时所产生的压力B P 。 P y P B B =,其中∑=B B B B n n y 。 分压定律:∑=B B P P 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与混合气体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各组 分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的总和。 ∑=B B V RT n P ) /( 3、压缩因子Z Z=)(/)(理实m m V V 4、德华状态方程 RT b V V a p m m =-+))((2 nRT nb V V an p =-+))((22 5、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任何物质的表面力都等于0) 临界点C ——蒸气与液体两者合二为一,不可区分,气液界面消失; 临界参数: (1)临界温度c T ——气体能够液化的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如何 加压 气体都不可能液化;

(2)临界压力c p ——气体在临界温度下液化的最低压力; (3)临界体积c V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摩尔体积。 6、饱和蒸气压:一定条件下,能与液体平衡共存的它的蒸气的压力。取决于状 态,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饱和蒸气压越高。 7、沸点: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8、对应状态原理——处在相同对比状态的气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对比参数:表示不同气体离开各自临界状态的倍数 (1)对比温度c r T T T /= (2)对比摩尔体积c r V V V /= (3)对比压力c r p p p /= 9、r r r c r r r c c c T V p Z T V p RT V p Z =?= 10、压缩因子图:先查出临界参数,再求出对比参数r T 和r p ,从图中找出对应 的Z 。 11、阿玛格定律:B B Vy V = p RT n V B B /= 12、单原子理想气体 R C m p 25,=,双原子理想气体R C m p 27,=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 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 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U=Q+W (适用于非开放系统)。 2、

物理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对比温度r T 的值一定是 ( ) A. =1 B. >1 C. <1 D. 以上三者皆有可能 2、 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恒温膨胀过程后 ( ) A. ?U > 0 B. ?S > 0 C. ?H > 0 D. ?G > 0 3、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 ( ) A. 0=?θm r G B. 0=?m r G C. 0=?θm r H D. 0=?θm r S 4、 实际液态混合物的温度—组成图上有恒沸点,恒沸点处气相组成y B 和液相组成x B 间的关系是 ( ) A. y B > x B B. y B = x B C. y B < x B D. 二者无确定的关系 5、标准氢电极 ( ) A. 规定其电极电势为0 B. 规定25℃时其电极电势为0 C. 电极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 D. 电极中导电材料可以为锌 6、封闭物系恒温、恒压及无其它功时,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 ) A. ?U < 0 B. ?S < 0 C. ?G < 0 D. ?H < 0 7、系统进行任一循环过程( ) (A)0=H ; (B )0=?S ; (C )0=Q ; (D )0=W 。 8、若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难压缩,则压缩因子Z ( ) (A) > 1; (B) = 1; (C) < 1; (D) 不确定 9、封闭物系,下列何过程的ΔG = 0 ( ) (A)绝热可逆过程; (B) 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可逆过程; (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D) 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10、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亨利定律; (B )质量作用定律; (C )范德霍夫定律; (D )法拉第定律。 11、298K 时 1mol ?dm -3Na OH 溶液的电阻为 2000 Ω,它的电导为( ) (A )0.001 S ; (B )0.0005 S ; (C )2000 S ; (D )2000Ω。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_物化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B)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B.5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J.N 【班级】第4小组 【学号】 【组编号】5号 【实验日期】2015年5月11日 【室温】24.1 ℃ 【大气压】100.11 kPa 【摘要】 本实验通过静态法测得CCl4的lg(p pθ )与T的关系为 lg(p p )=?1709.9 T +4.9078,平均摩尔汽化热为3.274×104 J?mol?1, 气化熵为93.87 J?mol?1?K?1。通过动态法测得水的lg(p p ) 与T的关系为lg(p pθ)=?2078.7 T +5.5792,平均摩尔汽化热为3.980× 104 J?mol?1,气化熵为106.7 J?mol?1?K?1。温度读数的不准确对实验的误差极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是由于静态法中肉眼判断液面平衡的不准确性以及动态法中金属测温探头在沸腾过程中并非一端位于液面下一端位于液面上等因素所引起的。

一、实验部分 1.主要仪器药品和设备 1.1 主要药品 CCl4、二次水等 1.2 主要仪器 数字式温度-压力测定仪,循环水流泵,1/10刻度温度计,电磁搅拌器,电加热器,两口圆底烧瓶,真空缓冲瓶,安全瓶,直形冷凝管,搅拌磁子,真空脂,冷凝水循环系统 2.实验步骤 2.1 静态法测定饱和蒸气压 2.1.1 仪器装置 1-盛水大烧杯, 2-温度计,3-搅拌, 4-平衡管,5-冷凝管, 6-开口U型水银压 力计,7-缓冲瓶,8- 进气活塞,9-抽气活 塞,10-放空活塞, 11-安全瓶,12、13- 橡皮管,14-三通活 塞。 实际仪器略有 差异,压力温度数值 从温度-压力测定仪 中读出。 平衡管中加入 CCL4至容量的2/3. 2.1.2 检验气密性 打开油泵,再开缓冲瓶上连接油泵的活塞,使体系压力减少50 kPa。关闭活塞,若5 min压强变化少于0.3 kPa,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1.3 测大气压下沸点 使体系与大气相通,水浴加热至78 ℃,停止加热不断搅拌。当b、c液面达到同一水平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重复测定,若连续两次测定沸点差小于0.05 ℃,则空气已排净,此时温度即为大气压下沸点。 2.1.4 测定不同压强下沸点 关闭通往大气的活塞。先开由泵,再开连油泵的活塞,使体系减压约6.7 kPa。关闭接油泵活塞,搅拌,至b、c液面达到同一水平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继续减压,测定其沸点。至压力差为50 kPa,结束实验,读大气压力。2.1.5 整理仪器 打开所有活塞,关闭搅拌器、温度-压力测定仪、冷凝水进出口及油泵开关,

最新整理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物理化学练习题(胶体化学)

物理化学练习题--胶体化学(胶体分散系统及其基本性质、憎液溶胶的稳定与聚沉乳状液泡沫悬浮液和气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10-138 当入射光的波长()胶体粒子的线度时,则可出现丁达尔效应。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于 10-139 胶体系统的电泳现象表明()。 A.分散介质是带电的 B.胶体粒子带有大量的电荷 C.胶团是带电的 D.胶体粒子处等电状态。 10-140 电渗现象表明()。 A.胶体粒子是电中性的 B.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C.分散介质是带电的 D.胶体系统处于等电状态 10-141 在胶体系统中,ξ电势()的状态,则称为等电状态。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等于热力学电势 10-142 若分散相微小粒子的表面上选择性地吸附了大量相同元素的负离子,则该溶胶的ξ电势必然是()。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10-143 在过量的AgNO 3 水溶液中,AgI溶胶的胶体粒子则为()。 A.[AgI(s) m ]·nAg+ B.{[AgI(s)] m ·nAg+·(n-x)NO- 3 }x+ C.{[AgI(s)] m ·nAg+·(n-x)NO- 3 }x+·xNO- 3 D.[AgI(s)] m 10-144 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憎水溶胶在性质上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前者是均相系统,后者为多相系统 B.前者是热力学稳定系统,后者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C.前者黏度大,后者黏度小 D.前者对电解质的稳定性较大,而后者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就能引起聚沉

10-145 在20ml、浓度为0.005mol·dm-3的AgNO 3 溶液中,滴入20 mL浓度为0.01mol·dm-3的KBr溶液,可制备AgBr溶胶,则该溶胶的ξ电势()。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确定 10-146 为使以KI为稳定剂的AgI溶胶发生聚沉,下列电解质溶液中聚沉能力最强者为()。 A.KNO 3 B.Ba(NO 3) 2 C.Cu(NO 3) 2 D.La(NO 3) 3 10-147 在一定温度下,在四个装有相同体积的As 2S 3 溶胶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体 积V和浓度c皆相等的下列电解质溶液,能使As 2S 3 溶胶最快发生聚沉的是()。 A.KCl B.NH 4 Cl C.ZnCl 2 D.AlCl 3 10-148 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的乳化剂分子亲水一端的横向大于亲油一端的横截面,则形成()型乳状液。 A.W/O B.O/W C.无法确定 D.无特定类

燃烧焓的测定_物化实验

图1 量热氧弹 实验四 燃烧焓的测定 冷向星 2010011976 材03班(同组实验者:琦) 实验日期:2012-4-5 带实验的老师:春 1 引言 有机化合物的生成焓难以直接从实验中测定,然而有机化合物易于燃烧,含碳、氢和氧等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有机化合物燃烧的热效应数据也可以估算反应热效应。 通常燃烧焓在等容条件下测定(即称为“氧弹”的不锈钢容器中燃烧),所得数据为值,经换算后可得出值。 1.1实验目的 1.使用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焓。 2.了解量热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掌握热敏电阻测温的实验技术。 1.2实验原理 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而不做其它功时,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此过程的热效应,通常亦称为“反应热”。热化学中定义: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成指定产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焓,记作ΔC H m 。通常,C 、H 等元素的燃烧产物分别为CO 2(g)、H 2O(l)等。由于上述条件下ΔH=Q p ,因此ΔC H m 也就是该物质燃烧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 在实际测量中,燃烧反应常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 V (即燃烧反应的摩尔燃烧能变ΔC U m )。若反应系统中的气体物质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ΔC H m 和ΔC U m 的关系为: p V Q Q nRT =+? (1) 测量热效应的仪器称作量热计,量热计的种类很多,一般测量燃烧焓用弹式量热计。本实验是用氧弹式量热计进行萘的燃烧焓的测定,结构如图1。实验过程中外水套保持恒温,水桶与外水套之间以空气隔热。同时,还把水桶的外表面进行了电抛光。这样,水桶连同其中的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便近似构成了一 个绝热系统。 将待测燃烧物质装入氧弹中,充入足够的氧气。氧弹放入装有一定量 水的桶中,盖好外桶盖。以电控部分各开关控制搅拌并实现燃烧点火,用 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用电子自动平衡记录仪连续记录桶水温度的变化。 当某样品连同辅助物质棉线、金属丝燃烧后,下式成立: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1、已知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初态为298.15K,10.0dm3,终态温度298.15K,体积20.0dm3, 压力Pθ。计算沿下面三条不同的等温途径时系统所作的体积功。 ①系统向真空膨胀至终态; ②系统反抗恒外压Pθ,一步膨胀变化到终态; ③系统先反抗恒外压1.5 Pθ,后又反抗恒外压Pθ两步变化到终态。 解:①向真空膨胀因未反抗外压p e=0 ,故W = 0。 ②恒外压膨胀P e = pθ , 故W = -p eΔV = -100 .0 (20.0-10.0) = -1000.0 J ③系统先反抗恒外压膨胀到p =1.5 Pθ时,其体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为 (20.0×Pθ)/1.5 Pθ =13.3 dm3 , 分别计算两步恒外压膨胀过程的体积功: W = W1 + W2 = -1.5×100.0(13.3-10.0)+[-100.0(20.0-13.3)]= -1.165 kJ。 2、图中有电池、电阻丝和水。电池供电,水不断流动,维持电阻丝状态不变。忽略导线电阻和电池内阻,根据预先指定的体系,讨论四个问题: (1)该体系属于何种体系? (2)体系与环境间有无能量交换? (3)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此是否适用? (4)热、功和热力学能的变化如何? 指定一下六个体系: 1.定电阻丝为体系。2.指定电池为体系。 3.指定电阻丝和水为体系。4.指定电阻丝和电池为体系。 5.指定水为体系。6.指定水、电阻丝和电池为体系。 答:1、(1)电阻丝为敞开体系,因为电阻丝中有电子流过。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电池对体系作电功,体系把功变成热又传给环境水,保持体系温度不变。 (3)因为该体系属于敞开体系,所以第一定律不适用。若保持电子流恒定,第一定律的数学式仍可应用。 (4)体系的热力学能保持不变,体系得到了电功而放出了热。 2、答:(1)电池是敞开体系,因为电池不断输出电子流。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对环境输出电功。 (3)第一定律不适用于敞开体系。 (4)体系热力学能下降,体系对环境作电功,但没有热量交换。 3、答:(1)电阻丝和水是敞开体系,因为电阻丝中有电子流过。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得到了电功。 (3)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适用。 (4)体系得到了电功,热力学能增加,但无热量交换 4、答:(1)电阻丝和电池是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无物质交换。 (2)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体系向作为环境的水放出热量。 (3)第一定律适用于该体系。 (4)体系向环境放热,热力学能下降,但无功的交换。 5、答:(1)水是封闭体系,与环境无物质交换。 (2)体系与环境有能量交换,体系从环境得到了热。 (3)第一定律适用。 (4)体系从环境得到热,热力学能增加,但无功的交换。 6、答:(1)是隔离体系。(2)体系与环境间无能量交换。 (3)热力学第一定律适用(4) ?U=0 Q=0 W=0

天津大学版物理化学复习提纲

物理化学复习提纲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 (dU=δQ -δW ,封闭体系、静止、无 外场作用) *热Q,习惯上以系统吸热为正值,而以系统放热为负值;功W ,习惯上以系统对环境作功为正值,而以环境对系统作功为负值。 **体积功 δW=(f 外dl =p 外·Adl )=p 外dV=nRT ?21/V V V dV =nRTlnV 2/V 1=nRTlnp 1/p 2 2. 焓:定义为H ≡U+pV ;U ,H 与Q ,W 区别(状态函数与否?) 对于封闭体系,Δ H= Qp, ΔU= Qv, ΔU= -W (绝热过程) 3. Q 、W 、ΔU 、ΔH 的计算 a. ΔU=T nCv.md T T ?21= nCv.m(T 2-T 1) b. ΔH=T nCp.md T T ?21= nCp.m(T 2-T 1) c. Q :Qp=T nCp.md T T ?21;Qv=T nCv.md T T ?2 1 d. T ,P 衡定的相变过程:W=p (V 2-V 1);Qp=ΔH=n ΔH m ;ΔU=ΔH -p(V 2-V 1) 4. 热化学 a.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ΔH=∑H(产物)-∑H (反应物)=ΔU+p ΔV (定压反应) b. 生成热及燃烧热,Δf H 0m (标准热);Δr H 0m (反应热)

c. 盖斯定律及基尔戈夫方程 [G .R.Kirchhoff, (?ΔH/?T)=C p(B) -C p(A)= ΔCp]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η=W/Q 2=Q 2+Q 1/Q 2=T 2-T 1/T 2,及是 (Q 1/T 1+Q 2/T 2=0)卡诺热机在两个热源T 1及T 2之间工作时,两个热源的“热温商”之和等于零。 2. 熵的定义:dS=δQr/T, dS ≠δQir/T (克劳修斯Clausius 不等式, dS ≥δQ/T ;对于孤立体系dS ≥0,及孤立系统中所发生任意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的统计意义:熵是系统混乱度的度量。有序性高的状态 所对应的微观状态数少,混乱度高的状态所对应的微观状态数多,有S=kln Ω, 定义:S 0K =0, 有 ΔS=S (T)-S 0K =dT T Cp T ??/0 3. P 、V 、T 衡时熵的计算: a. ΔS=nRlnP 1/P 2=nRlnV 2/V 1(理气,T 衡过程) b. ΔS=n T T nCp.md T T /21?(P 衡,T 变) c. ΔS=n T T nCv.md T T /21?(V 衡,T 变) d. ΔS=nC v.m lnT 2/T 1+ nC p.m lnV 2/V 1(理气P 、T 、V 均有变化时) 4. T 、P 衡相变过程:ΔS=ΔH 相变/T 相变 5. 判据: a. ΔS 孤{不能实现可逆,平衡不可逆,自发 00 0?=? (ΔS 孤=ΔS 体+ΔS 环, ΔS 环=-Q 体/T 环)

物化实验-附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预习题 温度 1.对热电偶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A)物理、化学性能稳定 (B)热电性能好,热电势与温度要成简单函数关系 (C)电阻温度系数大,导电率高 (D)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2. 恒温槽的灵敏度是指--------------------------------------------------------------- () (A)介质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一半 (B)介质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C)温控仪的温度显示数据与介质中精密温度计读数之差 (D)介质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4、在恒温槽水浴中,水银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______控温__________________。 (A) 既测温又控温 (B)测温 (C)控温 (D) 既非测温又非控温 5.超级恒温槽中,电接点温度计的作用是_______。 A.测定恒温介质的温度B.作为控温的部件之一 C.即可测温又可控温D.测定恒温介质与环境之间的温差 6.用最小分度为0.1度的水银温度计测定一体系的温度,其温度范围大约在80~100℃之间,则其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是________。 A.根据测定值而定B.2位C.3位D. 4位7.某一实验测定需在温度为95℃的恒温槽内进行,恒温槽的恒温介质可选用_______。 A.乙醇水溶液B.甘油水溶液C.水D.固体CO2 【宜采用高温不挥发液相介质】 实验常识 1、采用流动法进行实验研究时,当流动体系达到稳定状态后,实验或测定成功的关键是()。 A、保持温度不变但压力可变 B、保持压力不变但温度可变 C、温度、压力、浓度都可变 D、保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2、处于临界点的CO2是()。 A、气体 B、液体 C、既是气体,也是液体

物质转化和材料利用知识点整理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1. 分类方法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 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 (1) 按颜色分类: ??? ????紫红色:高锰酸钾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 ?????、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 (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 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 ????????????????????????????????????????????????????????????混合物 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 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 (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 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质的鉴别依据。 (2) 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特征、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 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l -与AgNO 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3) 蔗糖、实验、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的鉴别步骤示例: ① 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紫红色的固体是高锰酸钾,亮黄色的液体是色拉油。另外有三种固体和两种无色液体。 ② 取三种固体各一匙,分别倒入烧杯中,每只烧杯里倒入20ml 水,搅拌,出现蓝色溶液的,原固体是无水硫酸铜。 ③ 分别取另两种固体于蒸发皿中加热,易熔化的是蔗糖,不易熔化的是食盐(可用化学方法鉴别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 ④ 取两种无色液体1mL-2mL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冰醋酸。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 (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 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 C ) A. H1> H2 B. H1= H2 C. H1< H2 D. 不一定 2.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ΔH=Q进行计算的是( C ) A. 不做非体积功,终态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 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 C. K,pθ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 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 3.下述说法中,哪一个错误 ( B ) A. 体系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环境吸收的热量 B. 体系温度的降低值一定等于环境 温度的升高值 C. 热力学平衡时体系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相等 D. 若体系1与体系2分别与环境达成热平衡,则此两体系的温度相同 4.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 (C ) A.必定改变 B. 必定不变 C. 不一定改变 D.状态与内能无关 5.石墨的燃烧热 ( B ) 生成热 C. 等于金刚石燃烧热 D.等于零 A.等于CO生成热 B.等于CO 2

6.ΔH =Q p , 此式适用于下列那个过程( B ) A. 理想气体从1 013 250 Pa 反抗恒定的外压101 325 Pa 膨胀到101 325 Pa B. 0℃ ,101 325 Pa 下冰融化成水 C. 电解 CuSO 4水溶液 D. 气体从 (298 K,101 325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10 Pa) 7. 下述说法,何者正确( C ) A. 水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 B.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 C. 水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 D.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 8. 正常沸点时液体气化为蒸气的过程在定压下升高温度时体系的Δvap G $值应如何变 化( C ) A.Δvap G θ= 0 B. Δvap G θ≥ 0 C.Δvap G θ< 0 D. Δvap G θ> 0 9.下列关于吉布斯自由能(G )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的绝对值不能确定;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是具有能量的量纲 10.一封闭体系从始点出发,经过循环过程后回到始点,则下列( D )的值为零。 (A) Q (B) W (C) Q-W (D) Q+W 11.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B ) A.ΔS = 0,W = 0 B.ΔH = 0,ΔU = 0 C.ΔG = 0,ΔH = 0 D.ΔU =0,ΔG =0 12理想气体经历等温可逆过程,其熵变的计算公式是 ( D ) A.ΔS =nRT ln(p 1/p 2) B.ΔS =nRT ln(V 2/V 1) C.ΔS =nR ln(p 2/p 1) D.ΔS =nR ln(V 2/V 1)

物化实验复习资料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1.纯液体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d㏑p*)/dT=(△vapHm)/RT2 不定积分:㏑P* = -(△vapHm/ RT)+C ㏑P*:1/T作图为一直线,斜率= - vapHm/ R=-b,→vap Hm=bR P*=Po-△P,Po为实验时大气压,△P为饱和蒸汽压测定仪上独处的压力差,Po为101.325KPa 时,对应的温度为液态的正常沸点。 2.测定宝盒蒸汽压常用的方法有动态法、静态法和饱和气流法;本实验采用精态法,此法适用于蒸 汽压较大的液体,使用的主要仪器是:饱和蒸汽压测定仪,读取压力差数据。静态法即将北侧物质放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在不同的温度下直接测量其饱和蒸气压。 3.对易燃液体加热时通常使用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直接加热方法。本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方法进行 加热,为了使溶液受热均匀,恒温水浴必须搅拌。 4.实验数据处理:由原始数据做出lnP*:1/T图,通过直线斜率求平均摩尔汽化热,求正常沸点。 5.实验原理:a.饱和蒸气压即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其蒸气达到平衡的压力;b.△T内液体平均摩尔 汽化热的求算;c.外推法求正常沸点Tb;Tb-P°下,液体蒸气压与外压相差时的T。 6.注意事项:装置严实,赶净空气,抽气缓慢,严防空气倒灌。 7.平衡管的作用:封闭和平衡压力的作用。 问题: 1.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出现什么情况?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 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缩测结果不准确。 3.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答:因为体系未达到平衡状态。 4.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使用?答; 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羽气体的摩 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摩尔蒸发热△H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5.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答:有关。 6.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7.测定前和测定时应注意什么?测定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前,首先要对测定装置检漏,如果真空计 示值在数分钟内基本保持不变,表示不漏气,才可进行下一步实验;读书时b、c两管液面必须水平,读取三次数据,取平均值;所读取的数据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实验大气压之差,若为负值,表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比实验大气压小。 燃烧热的测定 1.实验的测定方法是量热法,使用的热量计是氧弹热量计,氧弹热量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 测定的条件是恒容,直接测定的热效应是恒容燃烧热,要获得恒压热效应,必须进行转换,转换公式:Qp=Qv+△n(RT) 2.氧弹热量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m样/M)Qv-l×Q=(m水C水+C计)△T 忽略引燃铁丝燃烧放出的热量,固定水的用量和热量计,上式改写为:-(m样/M)Qv=C△T(C 上少一横),通过已知燃烧热的物质求出直接测出一定质量样品燃烧反应前后热量计中水的温度,获得△T。 3.实际上,热量计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无法避免,这种影响在本实验中用雷诺温度校正图校正。

物理化学总复习

物理化学总复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δWe= - p e d V d U =δQ +δW 基本要求 1 熟悉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内能与焓等。 2 掌握各种过程Q 、W 、U ?和H ?的计算。 3 掌握应用Hess 定律、生成焓及燃烧焓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4 熟悉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能用基尔霍夫定律求算各温度的反应热。 内容提要 第二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敞开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2系统的性质 3热力学平衡态 4状态函数与状态方程 5过程与途径 6热和功 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力学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第四节 可逆过程与体积功 1体积功 2功与过程 3可逆过程 第五节 焓 1焓的定义H=U+ pV 2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V Q U =? p Q H =Δ 第六节 热容 1 热容的定义。 2 定容热容与定压热容V C p C 第七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的C p 与V C 之差 3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第八节 热化学 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 反应进度 3 热化学方程式 第九节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1Hess 定律 2生成焓和燃烧焓 O m f H ? O m c H ? 3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d 0Q S T δ-≥ 2221 ,,1112ln ln ln ln V m p m T V T p S nC nR nC nR T V T p ?=+=+ 基本要求 1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S 的引入及引入F 和G 的原因; 2掌握克劳修斯不等式,过程可逆性判断; 3掌握?S 、?F 、?G 在各种变化过程中的计算; 变化过程 单纯状态函数变化 相变 化学变化 恒温过程恒压过程 恒容过程绝热过程 恒温恒压可逆相变 恒压过程 恒容过程 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 4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掌握在化学变化中标准状态函数的计算; 5 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内容提要 第一节自发过程的特征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是不

物化实验报告册

《物理化学实验》 报告册 —学年第学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以及分析式样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还可以验证所学的原理,加深和巩固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而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前的预习 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所用仪器、仪表的构造和操作规程,熟悉实验步骤,明确实验要测量的数据并做好实验记录。 2.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和简单的实验内容提要,针对实验时要记录的数据详细地设计一个原始数据记录表格,预习报告在实验前交教师检查。 二、实验过程 1.进入实验室后不得大声喧哗和乱摸乱动,根据教师安排按实验台编号进入到指定的实验台,检查核对所需仪器。 2.不了解仪器使用方法前不得乱试,不得擅自拆卸仪器。仪器安装调试好后,必须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实验。 3.遇有仪器损坏,应立即报告,检查原因,并登记损坏情况。 4.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动,若确有改动的必要,事先应取得教师的同意。5.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记录数据要求完全,准确.、整齐、清楚。所有数据应记录在预习报告上,不能只拣好的记,不得用铅笔或红笔记录。要采用表格形式记录数据。不能随意涂改数据。如发现某个数据有问题应该舍弃时,可用笔先将其划掉,再写出正确数据。6.充分利用实验时间,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和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7.实验完毕,应将数据交教师审查合格并签字后,再拆实验装置,如数据不合格需补做或重做。 8.实验过程中应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实验完毕后应仔细清洗和整理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 三、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应严格地根据实验记录,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写出有关反应,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作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及时交指导教师审阅。书写实验报告应字迹端正,简明扼要,整齐清洁。

物化实验数据处理

2. 不稳定常数的测定 在络合物明显解离的情形下,用等摩尔系列法得到图2中的曲线,并作切线交于N 点。 设在N 点的光密度为D 0,曲线2极大的光密度为D ,则络合物的解离度α为: 对于MA 型络合物的 ,故将该络合物浓度c 及上面求出的α代入此式即可算出不稳定常数。 数据处理 2. 络合物不稳定常数的计算 在△D- 图上通过 为0和1.0处分别作曲线的切线,两切线交于一点,从 图上找到该点相应的光密度D 0以及曲线上极大点的光密度D ,由D 0和D 计算解离度α。 最后计算该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 K 不稳文献值为2*10-3。 解: 从△D- 图上可以得到: D 0=0.382, D max = 0.264 则可求得解离度α: =0.50 得 =解离部分总浓度=总浓度络合物浓度总浓度D D 0=D 0ααK 不稳=c α21c M c M c A =D D 0=D 0 α=0.3820.3090.3820.264c M c M c A c M c M c A D D 0=D 0αc M c M c A αK 不稳=c α21

c A = c M 又知: c A + c M = 0.038 (mol ?L -1 ) 得 c A = c M = 0.019 (mol ?L -1 ) ∴ c MA = 0.019 (mol ?L -1 ),即c= 0.019 (mol ?L -1 ) 3. 络合反应标准自由能变化的计算 利用△G ? = - RT ln1/K 不稳计算该络合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G ? = - RT ln1/K 不稳 = -8.314*(273.15+22.5)*ln1/(2.63*10-3) = -1.46*104 (J ?mol -1) 原电池电动势数据处理 Ⅴ、数据记录(实验测试数据) E 1 = 1.11810 V (Zn-Cu 电池) E 2 = 1.07110 V (Zn-Hg 电池) E 3 = 0.04470 V (Cu-Hg 电池) Ⅵ、数据处理 1、 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温度校正公式,计算实验温度时饱和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 )298/(1061.72415.0/4-?-=-K T V ? = 0.2415 - 7.61×10 –4(292 – 298) = 0.24607 V 2、 据测定的各电池的电动势,分别计算铜、锌电极的T ?、T θ?、298θ ?。 (1) 求 T ?: V E K Hg Cl Hg Cu Cu 29077.024607.004470.0)292(/3/222=+=+=+?? V E K Hg Cl Hg Zn Zn 82503.007110.124607.0)292(2//222-=-=-=+?? (2) 求T θ ?: αK 不稳=c α21= 0.019*0.309210.309= 0.019*0.0955 0.691=2.63*10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