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婴语到英语
作为一个宝宝怎么学三种语言

作为一个宝宝怎么学三种语言
2.购买一些涉及多种语言的玩具和游戏。
比如,买一个讲英语的玩具电话,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按钮来把英语转换成法语或西班牙语。
能够讲两种或多种语言的儿童玩具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这是一种向孩子介绍新语言的很理想的方法。
3.播放外国语言的音乐。
当宝宝玩耍或者吃东西的时候,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或者语言磁带作为背景音乐,这样有助于教宝宝语言技巧。
即使有些时候似乎宝宝并没有真正在听,但是,他的头脑正在吸收音乐中的信息。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你定期地播放磁带的话,你会看到很明显的效果,并且你会明白通过这种方式传授给宝宝语言是多么奏效。
4.把音频的语言学习工具融入到每一天。
即使是1岁以下的孩子,也是能够接受直观的东西的。
宝宝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脱口秀节目中学西班牙语中基本的词汇。
5.告诉那些在宝宝语言习得的重要时期中照顾宝宝的人。
例如,如果你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宝宝的前几周。
那么你要雇佣那些会讲流利的法语、西班牙语或者你想让宝宝学习的其他语言。
在很小的时候,宝宝吸收信息的能力就像海绵一样,因此,为了更好地向宝宝传授语言的使用技巧,你需要找一些能够流利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宝宝的周围。
由于宝宝周
围的人会不断地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那么,宝宝对于这种语言的习得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英语1-婴儿学习外语越早越好

婴儿是学习语言的天才!学习外语越早越好!为什么孩子学习语言和我们大人学语言完全不同呢?婴儿学语言好像只需要生活在某种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这种语言。
既不用像大人学英语一样背单词,也不用搞什么阅读理解。
然而,事实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我身边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对双博士父母为了打造孩子的“双语”能力,从孩子一出生就在家创造了一个双语环境。
每天英文儿歌放着,外国儿童启蒙节目看着。
结果却令人沮丧,孩子不但没修炼成“双语”,而且到了2岁还迟迟不肯开口说话。
既然如此,为什么题目还要叫“学习外语越早越好”?这首先要从婴儿如何学习语言开始说起。
婴儿是怎样做到对语言“不学而会”的?答案极其简单:天生的!出生6-8个月的婴儿就像“世界公民”一样,无论自己的母语是什么,都能够识别并分辨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声音,而成人却常常会混淆母语之外的语音。
例如,你现在能区分克罗地亚语和保加利亚语,挪威语和瑞典语吗?婴儿可以!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6-8个月的婴儿先听到一种语言,例如克罗地亚语,当语言切换到保加利亚语时,他们立刻就能察觉出来;再切换到挪威语、泰国语、日语或者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时,他们立刻也能有反应。
神奇吧!而更神奇的是,到了婴儿10-12个月,这种“世界公民”似的神奇语言分辨能力就消失了。
那么,在两三个月个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们在分辨并学习母语!随着对母语大量的听啊听,婴儿母语经验迅速增加,婴儿开始对母语(可能是不止一种母语)的声音形成专门化的知觉。
没错,是“可能不止一种母语”,谁说过母语只有一种了。
在6-8个月到10-12个月的成长期间,婴儿小小的大脑会自动对听到的语言做“统计”。
大脑会统计日常周围听到最多的语言——母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那些语音、语调,之后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把这些统计结果“吸收”并深深“印刻”在自己的大脑里。
打个比方说,婴儿经过“统计”训练的大脑就像装上了防火墙,过滤掉了其他多种语言,只有母语才能通过。
英语关于孩子的谚语

英语关于孩子的谚语范文一:关于英语关于孩子的谚语作为一名正在学习英语的学生,我了解到英语中有许多与孩子相关的谚语。
这些谚语表达了人们对孩子的看法和期望,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并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第一句谚语是:“The apple never falls far from the tree.”(苹果从不会离开树)。
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往往和父母或亲戚有相似之处。
我们需要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因为我们的孩子会模仿我们,并从我们身上学到东西。
第二句谚语是:“Children should be seen and not heard.”(孩子应该被看到而不是听到)。
这是一句过时的谚语,但它仍然经常被人们引用。
它的意思是孩子在大人面前应该保持安静。
但是,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孩子的自我表达和权利。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第三句谚语是:“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不打不成器)。
这句话表达了英国19世纪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过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不再采用这种教养方式。
我们应该用更加理智和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成长,鼓励他们在错误中学习,成为更好的人。
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上三个要点。
第一个是正确理解谚语的意思,第二是批判性思维,意识到有些谚语可能不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第三是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用词方面要准确表达观点,语言通顺流畅,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范文二:英语中关于孩子的谚语英语中的谚语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孩子的谚语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们对孩子的看法和态度,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第一句谚语是:“Children are our future.”(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这句谚语非常经典,它强调了孩子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让他们成为未来的领袖。
第二句谚语是:“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学问浅薄常作害人虑)。
婴儿英语早教日常英语

婴儿英语早教日常英语在早期语言教育中,英语的普及越来越普遍。
尤其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将英语作为他们孩子的第二语言。
婴儿英语早教在中国因此而兴起。
这里介绍一些日常婴儿英语早教内容,帮助你更好地为你的孩子提供英语环境。
1. 日常交流- Good morning!早上好!- How are you? 你好吗?- I love you. 我爱你。
- Thank you. 谢谢。
- Please. 请。
- Sorry. 对不起。
- Bye-bye! 再见!2. 活动- Play time! 玩耍时间!- Story time! 说故事时间!- Sing a song! 唱歌!- Dance! 跳舞!- Bath time! 洗澡时间!3. 食物和餐具- Milk 牛奶- Apple 苹果- Banana 香蕉- Spoon 勺子- Fork 叉子- Cup 杯子- Bowl 碗- Plate 盘子- Bib 围嘴4. 家庭成员和家居用品- Mommy 妈妈- Daddy 爸爸- Grandma 奶奶- Grandpa 爷爷- Brother 哥哥- Sister 姐姐- Sofa 沙发- Bed 床- Table 桌子- Chair 椅子5. 动物和自然- Dog 狗- Fish 鱼- Bird 鸟- Moon 月亮- Sun 太阳- Tree 树- Flower 花朵以上只是婴儿英语早教中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家庭环境和宝宝需求会不同。
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交流,同时让英语成为熟悉和亲近的语言环境。
【家庭教育】如何给宝宝营造学外语的环境

【家庭教育】如何给宝宝营造学外语的环境
今后社会中,将会有更多的机会需要人们用英语进行对话。而培养孩子学英语的氛围可从小开始。年龄阶段的不同,为宝宝所营造学外语的环境也是不同的,那家长应该如何给宝宝设计合理的环境才能让宝宝更加有效的学习外语。
人的一生中语言敏感期为0—6岁。也就是在开始宝宝会关注到大人说话的嘴形,发出咿呀的学语声时,也就意味着进入了语言的敏感期。尽管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但只要给宝宝提供交流和学习的环境,他们是完全可以多层面的掌握的,而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
首先,宝宝的语言接收系统在0—6岁时呈开放状态,可自然的学习语言,所以这个时期环境是很重要的,只要给宝宝具备出母语外同时学习的一两种语言的学习环境,甚至可能更多。在这一时期宝宝由于对父母亲非常地依赖。所以,父母应尽量让宝宝多听、看、说、玩,创造英文环境。
语言学习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多偏向于”声音”的刺激,家长应尽可能的结合各种录音带、CD等,多给宝宝多听有关英语方面的信息,让英语随时都充满着宝宝的耳朵,虽然他们听不懂,不会说,但是他们在听。
应为宝宝选择他们喜欢的卡通动画和图片,对宝宝的教育要耳濡目染并行,这会让宝宝很自然的投入到活泼的动画、可爱的角色以及剧情,进入到一个虚拟的情境,增强听和说的能力。家长可把相对应英文名称写到卡片上,然后张贴在家中物品上,如在桌上贴上写有“table”的卡片、在墙壁贴上写有“wall”的卡片等,随时给宝宝边念边指物品,并尝试让宝宝说出来。
”玩中学,学中玩”。通过与宝宝做游戏的方式,让宝宝快快乐乐地学习。如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抓着宝宝的小手指着妈妈的脸蛋,再指着宝宝自己的脸蛋说”face”,揪着耳朵说”ear”,稍大点的宝宝也可以由妈妈说,宝宝做动作,或者宝宝说,妈妈做动作,相互转换角色,会让宝宝感到更有趣、更快乐。
最后,随时随地,持之以恒。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宝宝交流的机会很多, 无论在家里、路上、公园,还是
婴幼儿英语入门教程

婴幼儿英语入门教程
1.让你的婴幼儿尽早接触英语:
从小就教英语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英语水平,以及一个基本的正确的声音发音,建议家长把英语做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门语言,可以带着孩子听语音、看电影和游戏,及特定的英语教学设备,让孩子初接触英语内容熟悉,与其玩耍融为一体。
2.发起英语分类活动:
如果家长有一定英语水平,可以发起英语分类活动,把家里的物品,如颜色、形状、尺寸等按照英文单词名称来分类,这样孩子学完了物品的英文名称,就能够更容易将每一种物品的英文概念与其实际形象联系起来。
3.利用体育运动来练习英语:
让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并用英语指令配合,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掌握英语口语表达,如:运用跳绳游戏,在孩子每跳完一次绳子时叫个数,”one,two,three.....”,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英文数字发音。
4.熟悉英文常用句型:
熟悉英文常用句型,如:What’s this?这是什么?Can you say it in English?你能用英语说出来吗?可以有助于孩子及时正确掌握口语表达,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交流时会话使用英文,以外语习得情境练习英文口语。
;。
从照着英语课本念到全英文演讲,孩子来鲸鱼小班后的变化让我惊喜

从照着英语课本念到全英文演讲,孩子来鲸鱼小班后的变化让我惊喜去年把孩子送到了鲸鱼小班这个在线少儿英语机构去学习,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一年间孩子的变化还是蛮大的,简单说下我的感受吧~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宝妈,我们家家庭背景很普通,之前在孩子英语学习这块也没有很重视。
去年孩子学校号召他们去参加一项大型英语比赛,要求每个孩子都要报名并上传参赛视频,视频一旦上传全网可见,网友们可以为喜欢的视频点赞、评论。
当时孩子和我说要参加这个比赛,我没有想太多,毕竟这是学校让的,所有孩子都要参加,有什么的。
可当孩子把视频上传到网络后,我点进去看了看,当时就震惊了。
我随便点击了几个视频看了下,原来很多孩子都是有备而来,不但英语说得流利漂亮,就连表演都是有模有样的。
有的孩子穿着猴子的毛绒连体衣来扮演猴子;有的孩子准备了专门的道具;有的还为了和演讲主题对应专门采了景,最后再看我家孩子,这些都没有不说,甚至都没有脱稿,就拿着英语书念了一段。
看完视频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打击我的不仅仅是视频本身,更是身为一个母亲我没有尽到的责任。
我就像是一个井底之蛙一样,以为孩子们都是在学习一样的知识,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可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
不久后,我在网上联系了一位有丰富育儿经验的家长,我和她讲述了我现在面临的困境,并向她咨询该怎样提高孩子英语水平,她向我推荐了鲸鱼小班,并告诉我她两个孩子都在鲸鱼小班学习,老大学习两年,老二已经学习四年了,她建议我可以报名试听课先试听看看。
听了她的话,我回来便为孩子报了鲸鱼小班的试听课,一节课50分钟,外教老师上课简单自我介绍活络气氛之后立马切入正题。
整节课外教老师一直在引导孩子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完全没有尬聊。
老师一直都是和孩子用英文交流,但是可能考虑到孩子的英语水平,用的都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单词来对话。
50分钟的课程结束,孩子问了我一个我想不到的问题,她说为什么老师一直在讲课,不怎么带她玩游戏呢?还说同学上的外教课老师一直带她们玩。
幼儿家庭英文

幼儿家庭英文以下为您提供 20 个关于“幼儿家庭”的相关内容:**单词**:1. Toddler 英[ˈtɒdlə(r)] 美[ˈtɑːdlə(r)] 幼儿;学步的儿童2. Infant 英[ˈɪnfənt] 美[ˈɪnfənt] 婴儿;幼儿3. Preschooler 英[ˌpriːˈskuːlə(r)] 美[ˌpriːˈskuːlər] 学龄前儿童;幼儿4. Family 英[ˈfæməli] 美[ˈfæməli] 家庭5. Nursery 英[ˈnɜːsəri] 美[ˈnɜːrsəri] 托儿所;幼儿园**英语释义**:1. Toddler: A young child who is just learning to walk.2. Infant: A very young child, especially one that has not yet learned to walk or talk.3. Preschooler: A child who is not ye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but is older than a toddler.4. Family: A group of people related by blood, marriage, or adoption living together.5. Nursery: A place where young children are cared for while their parents are at work or otherwise occupied.**短语**:1. Toddler care 幼儿护理2. Infant formula 婴儿配方奶粉3.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4. Family gathering 家庭聚会5. Nursery rhyme 童谣;儿歌**用法**:1. “Toddler”通常指 1-3 岁正在学步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课堂·第28期】 非英语专业家庭的“傻瓜式”启蒙指导书: 《0-6岁?从婴语到英语》 时间:2015年4月14日下午13:00-15:00 主题:想想妈为你解码:0-6岁从婴语到英语
前年5月,受接力出版社之邀,开始着手写一部非英语专业家
庭的“傻瓜式”启蒙指导书,历时近两年,《0-6岁?从婴语到英语》终于完稿,特别感谢影视明星罗海琼女士、新阅读发起人朱寅年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魏葆霖教授以及香港大学英语教育博士应单君女士联袂推荐此书。 这两年,零星和许多妈妈谈到过英语启蒙,但都是围绕某位妈妈的某一方面问题展开,只言片语、琐碎零散,难有痛快淋漓之感,今天咱们就用2个小时时间,系统地说一说英语启蒙。 开场之前,先介绍一下想想的英文水平 想想,4岁,爱“听动画片”的魔力小男孩。已精读逾400本原版绘本,精听逾800小时音频。 3个月:开始英语启蒙。 1岁:说英文单词和词组。 2岁:背诵400多字的原版绘本和大量儿歌。 3岁:自主掌握自然拼读规则;与外国人自由交流。 3岁半:经知名英文培训机构外教评定,英语综合素质超英语母语国家同龄孩子水平。 4岁:能看ThePolarExpress,ChickenRun等难度的无字幕电影,自主阅读1500字的原版绘本,直接听Chuggington等20多部动画。 接着,有必要交代一下我的英文水平,想必大家也有一些猜想 与儿子的英文水平严重不匹配,我是个英文菜鸟级妈妈。既不是教育科班出生,也没有一口令人羡慕的地道口语,大学英语六级,考研前曾做过4个月的英语复习攻坚,读研期间也零星上过几堂口语和翻译课,如果这些忽略不计的话,已经有十多年没有系统接触英语了。这期间,工作上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生活中没有使用英语的爱好,可以想象这样的尴尬局面。 当年唯一对“发音”还有点自信,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被真正标准的发音给打击没了。所以,坚持每天给孩子念英文书,日常不说英文,只在孩子主动说英文时被动回应。 说我是英文菜鸟级妈妈,一点都不夸张,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和孩子在英语启蒙道路上走得顺畅愉悦,因为父母的英文水平并不决定孩子的英文水平,英语不好的父母,一样能培养出英语很棒的孩子。 大家不必惊讶哈,英语启蒙一点都不高深、神秘,千万别被传统的刻板印象给吓跑。很多亲对英语启蒙的理解存在误区,应试教育当中我们曾有过的背单词、背句型的不太美好的经历,被不自觉地印成标签贴在了幼儿英语启蒙上,使得大家对启蒙心存疑虑,唯恐自己不够优秀的英文误导了孩子,或是不忍让孩子早早陷入学英语的痛苦,犹犹豫豫就错失了英语启蒙的良机,所以说,父母的英语观决定了孩子的英语力。? 一、 认知上的误区 误区一:做英语启蒙,父母要英文很好才行。 首先,大家要清楚:英语启蒙不是让家长教孩子英语,而是让父母陪伴孩子学英语——这句话很重要!是不是顿时觉得压力小了很多? 其次,幼儿学英语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成人学语言是有意识的、受认知影响的、真正的“学习”;而幼儿面对语言,是从大量的语言接触和使用中,自然吸收语言信息,无意识地获得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像学母语那样,学会并掌握语言却并不感觉是在学习,因此称作“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 这里谈到的语言接触,不要求来自父母,原版的视听素材完全可以做替补,而这些替补素材如今可谓俯拾皆是,这就意味着启蒙的客观条件人人都具备,谁都可以做家庭英语启蒙。 如果一定要给父母一个能力标准,我认为:只要父母通过查字典预习,能完整朗读完一本绘本里的文字,即使发音不准,也完全具备了英语启蒙的语言水平要求。 但是,仅具备语言水平还不够,英语启蒙更多考验的是父母两方面的品质: 1、坚持到底的精神。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英语启蒙初期尤为重要,体现在生活中,就是父母要有规律地提供各类资源,固定时间亲子阅读、每天听音频磨耳朵,并且做到日复一日坚持不懈,每天哪怕只有15分钟,久而久之也能成为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人省去许多精力,用最少的努力,取得较高的效率。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来想要纠正习惯将耗费更多精力。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不爱看/听英文,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努力地孩子养成看/听的习惯 2、敏锐的洞察力。英语启蒙是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必须让孩子从英文中找到内心的愉悦感,有了美好的学习体验,才能保持学习热情长期不退减。所以各类资源的提供,都应从孩子当下的喜好出发,这个“喜好”的把握,就要求父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知孩子所想、所好,并能根据生活经历和喜好的变化及时调整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展孩子说英语、学英语的积极性。 如果说英语启蒙是在拼妈,拼的一定不是英语水平,而是谁更能坚持、更能准确把握孩子的喜好。这正是我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地方,所以在孩子1岁时成功地交出了音频控制权,3岁时成功地交出视频控制权,我只负责拷资源,几时用、用多久完全交由孩子控制。想想4岁前800个小时的精听量,其中有700小时是他自主选择的结果,而这700个小时,在他英文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误区二:缺了语言环境,孩子不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培训机构有外教,肯定比父母教的好。 语言环境固然重要,这就好比母语的学习,浸泡在母语环境中,即使你什么都不教,孩子也能自然习得母语。但英语不一样,能讲一口地道英语的中国父母毕竟凤毛麟角,非英语专业家庭想要通过搭建语言环境来启蒙可以说不现实。那么,缺了语言环境,就一定学不好英语吗? 显然不是。台湾着名教育专家洪兰教授在《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一书中提到“未上补习班、未请过家教,只是平时常收听英语广播及看英语小说,最终托福考满分”的成功案例,廖彩杏女士主张以100本有声英文绘本,让孩子说上一口字正腔圆的好英文;汪培珽女士的亲子英语秘诀则在于桥梁书及名家绘本的共读,近年内地类似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数,想想也是案例之一。 综观英语学习的各家之道,不难发现有三个重要的共通之处: 1. 没有外来培训机构的参与。现在各类英语培训班主打欧美模式、全程外教,且不论收费何其昂贵,仅靠每周一两次、每次一两个小时的英语“熏陶”,离习得一门语言的目标相差太远,充其量只能是“锦上添花”。所以,问我报培训班行不行的妈妈们,我都回答:行,只要您除了学几个句子和一些单词别无他求。 2. 重点依靠家庭的力量。通过亲子的方式,不是主要靠对孩子“说”来学,而是靠陪孩子“听”和“读”来学,让孩子每日“浸泡”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养成习惯,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3. 给孩子纯正的第一手学习资源。通过大量原汁原味的听力输入与优质童书的亲子共读和自主阅读,让孩子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最终掌握一门纯正的语言。 所以说,对非英语专业家庭来讲,用心打造英语学习环境比纠结于语言环境更有意义得多。 误区三:妈妈发音标准,才能开口教孩子。 发音问题,困扰了很多妈妈。如果我们秉持同一套标准看待母语和英语,会发现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比如说听英文童谣,有人说太难,我都听不懂,孩子就更不懂。听童谣为什么要纠结于孩子懂不懂?我们小时候妈妈教《小兔子乖乖》的时候,妈妈也不怕我们听不懂“乖乖”是不是?听童谣的目的不是为了听懂,只是感受一种语言的韵律节奏。发音问题也是这样,可以说,华东、华南一带普通话标准的妈妈并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妈妈们亲子共读的热情,大家在念中文故事书时,不是也不苛求普通话一定要标准么? 英文学习同理,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具有自动正音的能力,只要标准音的输入大于非标准音,孩子就能自动趋于标准音。这在现实中很容易验证:有些家长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他们都有工作,孩子则由爷爷奶奶照看,但爷爷奶奶讲普通话多带地方口音,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虽长时间与有口音的祖辈相处,普通话却很标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通过与父母交流、在学校学习以及在其他环境(如电视、广播等)下接受的标准普通话输入超过了有口音的普通话输入。 所以,孩子的英语发音标准程度并不单纯取决于父母的发音标不标准,而取决于标准音输入的量,这个量从何而来?靠的就是原版优质音频。有音频在,妈妈们就放心大胆地读吧。 所以,孩子的英语发音标准程度并不单纯取决于父母的发音标不标准,而取决于标准音输入的量,这个量从何而来?靠的就是原版优质音频。有音频在,妈妈们就放心大胆地读吧。 儿童是用不同的脑区掌握不同的语言的,浸泡在双语环境下的孩子,头脑中存在两个语言系统,多种语言的输入并不会造成儿童的语言混乱,相反,及早学习外语,会使孩子的双语能力和智力得到比单一语言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快得提升。 已有实证研究证实,学习第二语言能显着改变脑的功能和结构,“在左侧顶下皮层有一个区域,双语或者多语者的这个脑区的面积要比单语者更大,而且,小时候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或者那些外语非常流利的人,这个脑区的面积更大。” 关于英语启蒙的时间,曾经有几年讨论极其热烈,现在都已经不做讨论了,因为毫无疑问,语言学习越早越好 同时,学习双语能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制力,在理解他人的想法方面,“双语儿童”也要比“单语儿童”更强。用外语思考还能减少深层的、误导性的偏见,从而使人正确权衡风险利弊,做出更合理、理性的决定。此外,同龄情况下,同时掌握两种及以上语言的儿童的词汇量和知识之和,远远超过只会单一母语的儿童,因此,从小学外语对孩子自信心、自豪感的培养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所谓的多种语言输入混乱,无非是在孩子渡过语言静默期,尝试输出时,时间会比单一语言输入的儿童可能晚一点,但一旦输出,整体输出量远远大于单一语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