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复发性抑郁障碍是一类病因不明,预后不良,病残率高的严重精神疾病,至今国内外尚无有

效的预防对策。既往的一些研究也认为遗传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复发性抑郁障

碍的预防缺乏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因遗传因素所致的复发性抑

郁障碍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多数的复发性抑郁障碍并无确定的遗传因素存在,社会心理

因素可能在多数患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使得社会心理因素与复发性抑郁障碍的关系

重新受到重视[1]。本研究以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复发

性抑郁障碍的社会功能的影响。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

的患者;所有样本均符合:(1)《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2]中的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2)年龄在18-65岁,HAMD[3]评分≥17;(3)无

严重心、肝、肾、脑等器质性疾病史,当前血尿常规、生化及心电图无异常,女性患者非妊

娠或哺乳期。

入组病例共126例,其中17例因中途退出而终止随访。实际完成12个月随访的样本10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32.68±10.80(15-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5.71±2.60(0-15)年;婚姻状况:未婚54例,已婚54例,离婚1例。发病诱因:有明显诱因71例,诱因不明显37例,诱因不详1例;起病形式:急性起病34例,亚急性起病50例,缓慢起

病25例。全部病例在入组后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的分布情况:

1.1.1干预组:共56例,男性24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3.80±11.19岁, 平均受教育年限5.84±

2.76年;入组时平均HAMD评分20.25±

3.22。

1.1.2对照组:共53例,男性2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1.49±10.34岁, 平均受教育年限5.57±

2.45年;入组时平均HAMD评分21.01±2.82。

1.2研究方法:对所有病例的家属分组后对干预组实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对家属进行疾

病知识的讲解,药物维持治疗对复发性抑郁障碍病人抗复发的作用,以及康复后必须对患者

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如提供必要的就业岗位等,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量表的定式包括社会

支持、自知力态度问卷及社会功能缺损量表调查。对所调查的结果输入SPSS11.0进行统计学

处理。

2研究结果

通过对两组病人的统计学处理可以看出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服药依

从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尤其对经治疗后3个月的病人作用更加明显,同时使患

者的社会功能的以明显改善,两者之间的差异见表一

4讨论

4.1复发性抑郁障碍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严重的精神疾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患者的基本

精神症状已经消失,但由于本病的特点存在反复发作性,有关的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及维持治

疗在疾病的复发过程中起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应重视对恢复期病人的

心理健康教育。

4.2本研究通过随访的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鼓励采取进行有效的家庭

干预,是患者的社会功能的以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知力,

社会功能缺陷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对农村地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显得有为重要,这与

国内的有关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4.3复发性抑郁障碍的复发,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以及与自知力之间存在相互的依存关系,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病人的对照研究可以看出,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对患

者的应激,增加社会支持,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患者的疾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江开达主编.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6-11.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1:88-89.

[3]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25-227.

作者简介许红燕(1980.9-),女, 富阳,2009年6月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