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和体会
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

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及家属的影响,以指导产科护理工作。
方法:将120对产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对,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而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
出院前统计两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
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乳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
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
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部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92例产妇及婴儿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6例,将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结果母婴床旁护理的产妇及新生儿在婴儿生长发育、产妇情况等方面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床旁护理概述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
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fcmc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母婴床旁。
由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面对面的床旁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换尿布、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护理支持与服务[1]。
1.3 方法1.3.1 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孕妇新生儿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孕妇情况,防止母婴感染,注意保暖,进行针对性的发育支持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进行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重点的全方位护理,具体为:1.3.2.1 宣传教育告知孕妇及分娩后的生理心理反应,介绍院内环境布局,对新生儿可能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阐述,取得孕妇配合和信任。
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降低产妇产后的各种不良情绪,多鼓励产妇与婴儿进行接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
1.3.2.2 床旁护理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洗澡、抚触、换尿布,同时还对孕妇的家属进行指导。
期间对产妇讲解婴儿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尔后对婴儿做抚触按摩并对孕妇进行指导,一般先为产妇进行2遍示范,之后指导产妇进行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则在一旁对产妇存在不足的地方予以纠正。
1.3.2.3 查房措施查房由护士长带领,要求夜班护士、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参加。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将产妇和新生儿放在同一个房间中,使产妇和新生儿保持密切接触,增进亲子关系,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通常是分开住院的,产妇需要按时喂奶,但却无法准确了解新生儿的吃饱与否。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时刻观察新生儿的吃饱与否,并及时作出反应。
这种密切的接触和沟通有助于产妇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的接触时间较短,产妇缺乏对新生儿照顾的经验和信心。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在产科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亲自照料新生儿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提高了产妇的抚养能力,增强了她们对新生儿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母亲的角色。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还可以帮助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
在传统模式下,新生儿和产妇分开住院,产妇对新生儿的照顾主要依赖护士。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可以亲自照顾新生儿的饮食、换尿布等日常生活起居,提供新生儿需要的关爱和保健。
这种亲子关系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在传统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需要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增加医疗费用。
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产妇和新生儿住在同一个房间内,可以共享一些医疗资源和设备,降低了医疗费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
它能够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亲子抚养能力,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降低医疗费用等。
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种护理模式,为每对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母婴护理经验心得体会三篇

母婴护理经验心得体会三篇第一篇:喂养技巧母婴护理的关键之一是喂养技巧。
以下是我在母婴护理中学到的几个重要经验心得:1. 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给宝宝建立一个规律的喂养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喂养宝宝,这样他们可以根据时间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饥饿感。
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给宝宝建立一个规律的喂养时间表,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喂养宝宝,这样他们可以根据时间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饥饿感。
2. 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在喂养宝宝时,正确的喂养姿势非常重要。
母乳喂养时,要保持正确的体位,确保宝宝可以正确吸吮。
使用奶瓶喂养时,要确保奶嘴的形状和大小适合宝宝的口腔。
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在喂养宝宝时,正确的喂养姿势非常重要。
母乳喂养时,要保持正确的体位,确保宝宝可以正确吸吮。
使用奶瓶喂养时,要确保奶嘴的形状和大小适合宝宝的口腔。
3. 观察宝宝的饱食感: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饱食感。
当宝宝开始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吃得较慢时,可能是已经吃饱了。
及时停止喂食,避免过度喂养。
观察宝宝的饱食感: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饱食感。
当宝宝开始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吃得较慢时,可能是已经吃饱了。
及时停止喂食,避免过度喂养。
4. 了解宝宝的喂养需求:每个宝宝的喂养需求都不同。
了解宝宝的喂养需求,根据宝宝的吃饭量和成长发育情况来调整喂养计划。
比如,宝宝可能需要较频繁的喂养或者加入辅食。
了解宝宝的喂养需求:每个宝宝的喂养需求都不同。
了解宝宝的喂养需求,根据宝宝的吃饭量和成长发育情况来调整喂养计划。
比如,宝宝可能需要较频繁的喂养或者加入辅食。
第二篇:安全注意事项在母婴护理中,安全是首要关注的事项之一。
以下是我在母婴护理过程中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1. 保持宝宝周围的环境安全:确保宝宝待的地方没有尖锐物品、易碎物或其他危险物品。
保持宝宝周围的环境整洁,避免摔倒或被不安全的物品伤害。
保持宝宝周围的环境安全:确保宝宝待的地方没有尖锐物品、易碎物或其他危险物品。
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体会

例 经阴道顺 产产妇随机 平均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观察 组 2 0 0例采取母婴 同室床旁护理 ,对照组 2 0 0例则将新生 儿置 于育婴 室常规 护 理 。结果 结论 ①观 察组 产妇在相 关并发 症的发 生率方面都 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O .0 5 ) ;②新 生儿 哭闹次数观察 组 比对照组明显偏低 ,同时新 生儿上 呼吸道 感染、皮 炎、腹 泻的发 生情况观 察组也 明显低 于对照组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 母婴 同室的新生儿床 旁护理 方式有效减少产妇产后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对新 生儿预 防一些早期 易感疾病也有一定 的作 用,同时
保持 口腔清 洁 ,避免 咽 、喉 、口腔细菌 或病 毒 的感 染 ; 对于慢性萎 缩性 胃炎 患者 ,要定期做 胃镜活检 ,明确 有 无癌前病变 ,避免病情恶化。 1 . 4 疗效标准 痊愈 :l 临床 自觉 症状消失 或基本 消失 , 胃镜检查 胃黏膜形 态基 本恢 复 正常 或接 近正 常 ;有效 : 临床 自觉症状缓解 ,胃镜检查 黏膜炎症减 轻 ;无效 :临 床 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胃镜 病理检查 胃黏膜无 变化或
E 2 3 : v :  ̄. 整体 护理对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 治疗效果 的影 响[ J ] . 现代 中西医结 合杂
志, 2 0 1 1, 2 o ( 1 1 ) : 1 4 0 2 - 1 4 0 3 . ( 本文校对 : 张 文娟 收稿 日期 : 2 0 1 3 _ 0 3 _ 2 1 )
加重 ;总有效 = 痊愈 +有效 ;检验方法 : t 检验 。
2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 :对 照组 4 0例 中痊 愈 1 7例 ,有 效1 1 例 ,无效 1 2例 ,总有效率为 7 0 . 0 %;干预组 4 0 例 中痊 愈 2 8例 ,有 效 9例 ,无 效 3例 ,总 有 效 率 为 9 2 . 5 %,即干预组 总有效率 显著高 于对照组 ,其 差异具
母婴床旁护理在加强产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体会

母婴床旁护理在加强产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体会【关键词】床旁护理;护生;沟通能力;带教【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21—02母婴床旁护理指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亲和婴儿的一切护理活动均由护士在母亲床旁进行,护士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学习和实践。
母亲和家属参与学习和实践,护士教会母亲或家属新生儿沐浴、抚触、母乳喂养及脐带护理等新生儿和知识,以便产妇出院后护理婴儿【1】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
作为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应从护生开始,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产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帮助护生更快的适应产科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临床资料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实习的60名护生的临床沟通培养及其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所有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 9 ~ 2 1 岁,平均( 20.3±1.1)岁。
实习周期4周。
2影响护生沟通能力的因素2.1 护生个性倾向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和无精神质倾向的护生临床实习表现明显优于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质倾向的护生【2】。
个性倾向是临床实习表现和专业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带教中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个性培养。
2.2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越扎实,其临床沟通能力较强.2.3 护生家庭因素影响与父母关系良好者,临床实习时有较强的临床沟通能力。
2.4 护生在校期间表现在学校因素中,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较好、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较好者,实习中担任实习队长的有较强的临床沟通的能力。
3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影响3.1 护生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正确认识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产妇住院期间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一个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护生在产科实习中要掌握的母婴床旁护理知识有:床旁沐浴、床旁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健康教育等内容。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摘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注重家庭参与、强调连续性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
本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分析了该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了其优势和局限性。
探讨了影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效果的因素。
结论部分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研究表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模式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方法,以提升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病房、效果评价、优势、局限性、因素、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婴健康的重视以及产科医疗水平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指通过将母亲和新生儿的床位相连或靠近,促进母婴之间的密切亲子关系和有效护理。
传统的产科病房中,母婴往往被分开独立护理,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提出,为促进母婴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母婴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改进护理模式,提高母婴护理质量和效果。
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产科医护人员提供指导,促进母婴健康的提升,提高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符合现代医疗服务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探讨其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了解该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中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影响其效果的因素,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产科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

随着现代科 技 的发展 , 人们生活水 平不断 的提高 , 老百姓 的认识 也 有了长足的发展 , 各类新奇的想法 和事物也不断的 出现在普通人 的生活 中, 而人们对于商品 、 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妇产科护理作为产妇分 娩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在孕妇分娩 之后 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而母 婴 床旁护理就是近几年来逐渐完善起来 的一类 护理模式 , 其意义在 于促 进 产妇在产褥期的身体 、 心理恢复及新生儿 的护理等 , 是现代社会 “ 以人为 本” 的服务理念衍生出来[ 1 l 。 我科随机 自2 0 1 3年 1到 9月对来我院住院 分娩的 1 2 0 对母婴实行了产后护理 , 并将 产妇及其家属对本次 调查的满 意度等情况进行整理 , 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自 2 0 1 3 年 1 月到 2 0 1 3 年 9月在我 院妇产科住 院 的产 妇 2 4 0例 , 年龄约在 2 2到 3 5岁之间 , 平均年 龄为 2 7 . 4±1 . 8岁 , 孕龄 约在 3 8到 4 0周 , 平均孕 龄为 3 9 . 1 ±0 . 3周 。 人选产妇均为足月生产孕妇 , 并 均 为单胎首次分娩 , 经检查后 , 2 4 0 里孕妇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将这 2 4 0 例孕妇平均分为两组 , 每组 1 2 0 例, 其中将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列为 观察组 , 将 实施常规护 理的列为对 照组 , 两组 产妇在年龄 、 孕龄 、 一般 资 料等进行 比较 , 没有明显差距 , 无统计学意义( P>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1 . 2 方 法
表 格 中 P<0 . 0 5
3 讨 论 母婴床旁护理方法是妇产科护理 中一类新 兴的护理模式 , 这种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和体会
摘 要: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中实施,在分
娩过程中,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方式。方法 青
海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在20XX 年12 月派人在外院学习母婴床旁护理的操作
模式,并在20XX 年2 月在母婴同室开展该护理技术。结果 不仅得到了产妇
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 床旁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
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知情对围产
保健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科室服务满意度,是促进良好融洽医患关系建
立的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实施体会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
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
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
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要,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
障母乳喂养实施,让母亲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
文关怀的特点。母婴床旁护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对保健的促进作
用,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性,提高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我院产科
自20XX 年2 月至今,共有188 例产科病房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采取了母
婴床旁护理的操作模式,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1 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床旁沐浴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
儿出生前将新生儿沐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
生儿沐浴,保证室温在26~28 ℃、水温38~40 ℃,在操作过程中,床旁沐浴
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
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
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
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沐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婴儿沐浴所需物品
①婴儿床旁护理车。②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小各一条。
③更换的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④婴儿专用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护臀
霜、润肤露或婴儿油。⑤消毒棉球、无菌护脐带、75%的乙醇或碘伏、水温计以
及沐浴后使用的称重计等。
婴儿床旁沐浴步骤
病房温度26~28 ℃。沐浴水温38~40 ℃。检查护士手指甲,
要求不过肉际,手上不可佩戴任何饰物,洗净双手、围上围裙,一般沐浴的顺序:
先清洁眼睛——清洁面部——洗头——清洗婴儿全身,特别注意婴儿洗头时需要
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清洗婴儿全身前应摘下尿布,用婴儿卫生巾
揩净粪便、尿液等污物,防止其腐蚀婴儿臀部发生尿布疹。沐浴完后,立即用清
洁干净的大浴巾吸干婴儿身上水汽,进行脐部护理,用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圈向外
圈做直径3~5 cm的环行消毒,消毒2 次、每次更换棉签,然后用脐带纱布卷
包裹脐部,婴儿臀部需涂上一层鞣酸软膏,有效预防尿布疹,最后称重并记录。
床旁抚触
婴儿床旁护理抚触步骤:房间温度28 ℃以上,播放柔和的音
乐,帮助婴儿放松,操作前务必洗净双手,正式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在掌心倒
一些婴儿润肤油,双手轻轻对搓,使婴儿油具备一定热度后开始抚触,抚触步骤
为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抚触,特别注意应选择适
当的时机给婴儿做抚触,可选择沐浴前后,午睡
或晚上睡觉前,也可选择两次进食之间,婴儿不烦躁、不疲倦、不饥饿也不太
饱、清醒的状态最适合。让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
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母婴床旁宣教
在孕(产)妇床旁进行一对一宣教,内容包括。
产前对孕妇健康宣教
入室宣教(环境介绍、用物准备、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介绍、
探视制度、饮食卫生介绍、自测胎动、吸氧的目的)产科并发症宣教(针对孕妇
自身情况而定)分娩前、术前宣教(临产征兆、分娩过程简要介绍、术前准备项
目及目的、分娩前/术前心理疏导)。
母婴同室护理健康宣教
①产后第1 天: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按需哺乳的意义,
母亲正确的喂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新生儿安全教育知
识宣教。②产后第2 天:纠正母亲喂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新生儿沐浴、脐
部护理、臀部护理方法、讲解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及内容。③产后第3 天:产后避孕指导、恶露的持续时
间、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菌接种、出院指导。
2 结果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通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服务,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提高了,
在服务过程中,把产妇视为亲朋好友,主动关心和帮助,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了。
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孕产妇的信任和赞扬,
使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3 个月的满意度调查达%。母婴床旁护
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我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体现专科特色
的有效举措。通过基础护理广泛接触患者落实专科护理措施,借助专科护理内涵
提升基础护理品质,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让每一位莅临我院的产妇
和婴儿享受称心如意的护理服务。
降低了医疗纠纷
床旁护理操作模式使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医疗纠纷
减少,满意度提高。在此之前经常有产妇担心或怀疑护士会抱错孩子、打错针、
喂错药、输错液等。有的产妇会跟着护士到处置室门口,想方设法推门探头一看
究竟,表现出不放心。新生儿护理操作在母亲床旁边进行,产妇直接观看,解除
了产妇的担心和猜疑,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因误会引起的
各种医疗纠纷。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使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
范工程”在母婴同室落实,达到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护理领域、提升专业品质、
提高母婴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变被动宣教为主动宣教
卫生宣教是护士在新生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封闭式
管理卫生宣教被动简单,在患儿入院查体时简单给家属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开展
病房母婴同室后,护士既为患儿进行治疗又为产妇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
亲自指导母亲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教会母亲如何观察病儿的反应、呼吸
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尿布等。将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优点等其他科
普知识介绍给产妇和家属,对暂不能与患儿同住一室的产妇,在哺乳时由责任护
士指导挤奶,保持泌乳。
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提高
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儿的护理特
点。特别是产妇直接参与操作
,如为新生儿沐浴、抚触和游泳等,在很大程度上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和幸福感,从而使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床旁护理操作时,每次操
作前护士和产妇认真核对,不必将新生儿推出推进,很大程度上减少打错针、抱
错孩子的机会,使新生儿得到更加安全的服务。
提高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
护士的形象是一种组织的整体形象,它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
士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母婴床旁护理挑选的都是学历高、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
的护士,所以护士们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自觉性提高,护理技术更加
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 体会
母婴床旁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程度,自本院产科
母婴同室实施床旁护理以来,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要,促进了母婴亲情
交流,保障了母乳喂养成功,帮助产妇顺利实现初为人母的转变过程,减少产后
抑郁,使产妇在分娩后可亲历各项婴儿护理服务,缓解家庭成员的不安和焦虑,
使新生儿父母更勇于承担起养育的重则,而且降低了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
引发的交叉感染,降低产科出错风险,减轻医护人员精神压力,为更好地提供人
性化产科护理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XX,5(3):33.
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XX,14(26):2793.
冯志英,王建荣,张黎明,等.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的研制[J].中华护
理杂志,20XX,42(1):63-66.
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