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汤

合集下载

六君子汤的标准配方

六君子汤的标准配方

六君子汤的标准配方
六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健脾益气、补中益气的功效。

它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倦怠等症状。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六君子汤的标准配方。

首先,六君子汤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和生姜。

这六味药物相互配伍,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具有很好的药效。

其次,六君子汤的配方比例为,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大枣5枚,生姜3片。

这个配方是经过临床验证的,比例合理,药效稳定。

接下来,关于服用方法,一般来说,将上述六味药物一起放入煮沸的水中,用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取汁,分两次服用。

每次服用半碗,温热服用即可。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六君子汤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确定剂量和疗程,不宜随意增减药量。

同时,孕妇、儿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六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很好的药效。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配方比例和服用方法,以及个体差异和禁忌症的考虑。

希望大家在使用六君子汤时能够谨慎对待,遵医嘱使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剂量组成

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剂量组成

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剂量组成六君子汤,是一款在中医界非常有名的经典方剂,大家可能听过这个名字吧?没错,它就是我们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的良方。

说到这个方子,别小看它,虽然它的名字听起来有点简简单单的,但里面的功效可真不小,能帮你把胃口打开、消化顺畅,真是脾胃不好时的一剂“神仙水”!你要是脾胃虚弱、吃不香、累得慌,六君子汤就能帮你来个“满血复活”。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方子是怎么组成的吧。

最基础的成分肯定得有“人参”,人参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咱们常说“人参活命”,确实它的功效强大,能大补元气,给身体加加油,打打气。

六君子汤里的人参,是它的“大明星”之一,帮助咱们恢复体力、恢复免疫力,尤其是气虚的人,喝了它就像是给身体充了电,精神立马好起来。

然后呢,药方里还少不了“白术”!这个白术呢,说实话,它的名字有点冷门,但它的作用可不小。

白术的作用主要就是健脾益气,它能帮助调理脾胃的功能,尤其适合那些胃口不好、饭量小的小伙伴。

你知道有些人吃饭就是没劲儿,吃了两口就开始困了,动不动就觉得胃里像个空锅一样。

白术就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咱们的脾胃恢复动力。

咱们说说“茯苓”。

这个茯苓可是个“老实人”,它有清理湿气、安神的功效。

你要是整天浮肿,觉得自己像个“水桶腰”,那茯苓就能帮忙把这些湿气给排出去,让你觉得轻松不压身。

更别说它还对神经系统有帮助,晚上睡不着,脑袋乱七八糟的,喝点六君子汤,或许晚上就能安然入睡了。

“甘草”作为四君子汤的固定成员之一,算是一个调和剂,它有点像是家里的“和事佬”。

它能平衡其他药材的药效,让方子不至于过于激烈、太过冲动。

甘草自己也有补气养血的作用,还是个大忙人。

这四味药就是六君子汤的核心组成部分,构成了“君药”——也就是方剂里的主力部队。

除了这些,还有两个“臣药”得特别提一下。

一个是“陈皮”,它在六君子汤里扮演的角色可重要了,简直就是消化系统的“大清道夫”。

陈皮有理气、健脾、消食的作用,能帮助胃气顺畅,减少积食的困扰。

六君子汤配方和药量

六君子汤配方和药量

六君子汤配方和药量
六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汤剂,由六种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


文将介绍六君子汤的配方和药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正确应用这种中药汤剂。

配方
六君子汤的配方包括以下六味药材:
1.人参(Radix Ginseng):6克
2.白术(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9克
3.茯苓(Poria):9克
4.甘草(Radix Glycyrrhizae):6克
5.大枣(Fructus Jujubae):4枚
6.生姜(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3片
药量
将以上六味药材按照上述比例配制,加水煎煮后,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酌量调整
药量。

六君子汤主要适用于气虚脾虚型体质,常见症状包括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脘
腹胀满等。

在服用六君子汤时,需要遵守以下用药原则:
1.用药时间:一般建议在早晨或餐后服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2.服用方式:将六味药材加水煎煮,分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3-7
天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孕妇、儿童及患有严重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在服药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结语
六君子汤作为一种常用的益气健脾中药汤剂,具有明显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在
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医嘱,按照药量和用药方式正确服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六君子汤的配方和药量有所帮助。

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六君子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党参、白芍、茯苓、川芎、炙甘草、生姜组成。

它在中医药学中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首先,六君子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的症状。

它可以调补气血,并且有助于补益脾胃、健脾益胃,舒筋活血、祛风止痛。

因此,对于气短乏力、容易疲劳、贫血等症状,六君子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次,六君子汤还对于脾胃功能不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它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食欲,增进消化功能,缓解胃肠不适和腹胀等症状。

此外,六君子汤还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

其中的党参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川芎、茯苓等药物则有活血化瘀、抑菌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和促进伤口愈合。

总的来说,六君子汤通过调节气血、补益脾胃、舒筋活血等作用,对于气虚血瘀、脾胃功能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但是,使用中药方剂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六君子汤现代标准配方及剂量

六君子汤现代标准配方及剂量

六君子汤现代标准配方及剂量
六君子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在现代临床中,六君子汤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人对于其配方和剂量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六君子汤的现代标准配方及剂量,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六君子汤的现代标准配方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其中,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白术能健脾胃、利水湿、止汗;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甘草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的作用;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生姜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这六味药物相互配伍,能够起到健脾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

在剂量上,一般成人每次服用六君子汤9-15g,水煎服。

对于脾胃虚弱、气虚
不足、食欲不振的患者,可适当增加人参、白术、茯苓的用量;对于气虚引起的盗汗、自汗、气短、乏力等症状,可适当增加人参和茯苓的用量;对于脾胃虚弱、气虚不足、食欲不振的患者,可适当增加人参、白术、茯苓的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以达到最佳疗效。

总之,六君子汤作为一味经典的中药方剂,在现代临床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
价值。

在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配方和剂量来进行配制和使用,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希望本文对于六君子汤的现代标准配方及剂量有所帮助,谢谢!
以上就是六君子汤现代标准配方及剂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君子汤的配方与用量医案

六君子汤的配方与用量医案

六君子汤的配方与用量医案六君子汤,为我国传统中医药经典方剂之一,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的功效。

其配方中包含六种草药,分别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这六味药物搭配合理,可以调和脾胃,增强体质,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配方及用量1.人参(5克):具有补气健脾、益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虚体弱的症状。

2.白术(10克):能健脾胃、益中气、宽中化滞,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乏力等症状。

3.茯苓(10克):具有利尿、健脾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湿滞所致的水肿、腹胀等症状。

4.甘草(5克):能和中、缓急、解毒,常用于调和配方的作用。

5.大枣(5枚):有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疲乏、失眠等症状。

6.生姜(3片):具有暖胃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常用于处理脾胃虚寒型的症状。

医案患者王某,女,35岁,主述月经不调、腹胀、食欲不振并伴有乏力。

查体:患者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胖大,苔薄白,脉细弱。

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症状,诊断为脾胃虚弱型疾病,建议服用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 5克、白术 10克、茯苓 10克、甘草 5克、大枣 5枚、生姜 3片。

每日一剂,分二次服用。

经过十天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明显增加,乏力症状缓解。

复诊时,体检显示舌质红润,舌苔薄,脉弦缓。

继续服用六君子汤一个疗程后,疗效良好,患者康复出院。

六君子汤是一剂经典的中药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疾病的治疗,但用药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药效的最大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君子汤的配方和功效与作用半夏厚补

六君子汤的配方和功效与作用半夏厚补

六君子汤的配方和功效与作用半夏厚补六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汤剂,由半夏、厚朴、茯苓、白术、草果和陈皮六味药材组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六君子汤的配方组成、功效与作用,以及其中关键药材半夏和厚补的作用。

六君子汤的配方组成1.半夏:能舒适胃中食物,调整消化功能。

2.厚朴:有助于理气化湿,消化不良。

3.茯苓:具有利水、健脾胃的作用。

4.白术:能补脾胃,增强体质,调和脾胃气血。

5.草果:具有温中理气,增强脾胃功能。

6.陈皮:有助健脾胃、化湿通滞。

六君子汤的功效与作用1.调和脾胃:六君子汤能通过草果、白术和陈皮调和脾胃气血,增强消化功能。

2.舒适肠胃:半夏和厚朴有助促进肠胃蠕动,缓解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等症状。

3.健脾胃:茯苓和白术能补益脾胃,提高体质,增强消化能力。

4.利水消肿:茯苓具有利尿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情况。

半夏的厚补作用半夏是六君子汤中的关键药材之一,其主要功效与厚补的作用相关。

半夏有以下作用:1.平喘镇咳:半夏可增加呼吸系统分泌物的排放,解决胸腔内的痰液和液体积聚问题。

2.镇静止吐:半夏有止呕作用,能减轻胃肠道痉挛症状,对恶心、呕吐有缓解作用。

3.升白降黑:半夏对失眠、多梦、神精失常等病症有辅助疗效。

4.化痰止嗽:半夏可增加呼吸系统分泌物的排放,有利于缓解咳嗽、哮喘等症状。

综上所述,六君子汤是一种具有调理脾胃、促进消化、舒适胃肠等作用的经典中药汤剂,其中半夏和厚补等药材的功效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应用中,应按照医师指导合理用药,避免不当用药引起不良反应。

Markdown格式输出完成。

六君子汤加减运用病案

六君子汤加减运用病案

六君子汤加减运用病案
【简介】六君子汤是一副经典的中药汤剂,由白术、茯苓、甘草、人参、陈皮、半夏六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脾虚气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便秘、乏力等症状。

在临床运用中,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进行加减调整,以增强疗效。

病案:患者简况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45岁
•主诉:食欲不振,乏力
症状分析
张三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和乏力,经过详细检查,辨证属于脾虚气弱型。

六君子汤原方
1.白术 10克
2.茯苓 10克
3.甘草 5克
4.人参 5克
5.陈皮 6克
6.半夏 6克
加减运用
1.加味:加黄芪10克,补气健脾。

2.减味:减少半夏和陈皮,以防止消化不良。

服用方法
•煎煮上述药物,分两次空腹服用,坚持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

治疗效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张三的食欲逐渐增加,乏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体力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注意事项
1.在服用六君子汤期间,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不要劳累过度。

2.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结语
六君子汤是一副经典的中药汤剂,运用灵活,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调整,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张三的病例也证明了六君子汤加减运用在治疗脾虚气弱症状中的有效性。

以上是关于六君子汤加减运用的病案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愿每位患者
早日康复,健康快乐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功散异功散,是方剂名称;别名叫五味异功散。

方剂主要功效为益气补中,理气健脾;处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减少、胸脘痞闷、食入作胀、大便溏薄、神疲气短、身体羸瘦、或面部浮肿者……目录编辑本段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五味异功散、钱氏异功散(《保婴撮要》卷十五)。

【组成】人参(切,去顶) 茯苓(去皮) 白术陈皮(锉) 甘草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健脾理气。

【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

现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

编辑本段异功散·补气方剂【简介】本方来源于《小儿药证直诀》。

【功用】补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有气滞的病证,见面色萎白,四肢无力,胸脘胀问不舒,饮食减少,肠鸣泄泻,或兼有暖气、呕吐等表现。

现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

【组成药物】人参(去芦)、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备等份。

【用量用法】上药制为细末。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100毫升,饭前温服。

亦可取饮片直接用水煎服。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与四君子汤相似的药理作用,同样能调节胃肠运动,既可松弛肠管,又能拮抗肠痉挛。

也具有抗胃肠溃疡的作用。

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代谢等作用。

【进补应用】本方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陈皮,意在行气化滞,醒脾助运,有朴而不滞的优点。

适合于脾虚气滞,稍服补药即感腹胀食少而“虚不受补”的人。

尤其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

1.小儿厌食用本方加味: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陈皮5克,甘草5克,焦山植6克,炒谷芽6克,神曲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可连服半个月。

2.小儿疳积用本方水煎服,每日1剂,或配合针刺法,则疗效更好。

3.小儿腹泻用本方加味: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陈皮5克,木香5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宜少量多次饮服。

4.小儿尿自症用本方加味: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甘草5克,木防己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此外,本方对小儿低热、遗尿、咳喘、嗜睡、胃痛等症均有效。

编辑本段异功散·《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药物组成】黄柏皮3钱(以蜜涂,火炙5次),白矾1钱(飞过),鹰爪黄连1钱半,脑子半钱,麝香1字,荆芥穗半钱,甘草半钱(蜜炙3次)。

【处方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吴氏集验方》。

【方剂主治】痔漏下疳,连(月刄)疮,面上伽摩罗疮,脑疽,恶毒脓血不止,腥臭,生虫疮。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先以荆芥、黄连、黄柏皮、白矾、百药煎、川椒木、葱各少许,以水10碗,煎至7碗,用盆盛之,盖盆面小窍,就疮口熏之,水温洗疮净,以净软绢片拭干,以前药干撒于疮口。

二陈汤二陈汤源于宋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是一种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中医药方。

而二陈的由来是因配药时,选取半夏和陈皮应以陈旧者为佳,故名二陈。

目录方剂名称二陈汤药物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 甘草炙,一钱半(4.5g) 生姜七片,乌梅一个用法上药呚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病症分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本方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

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编辑本段用法来源【来源】《万病回春》卷三。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白术(去芦) 苍术(米泔制) 砂仁山药(炒) 车前木通厚朴(姜汁炒) 甘草各等分【用法】上药锉为一剂。

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主治】痰湿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加减】泄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

二陈汤【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陈皮半夏(姜汁炒) 茯苓枳壳(麸炒) 牛膝(去芦) 猪苓木通山桅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黄柏(酒炒)各等分甘草减半【用法】上药锉为一剂。

用灯草1团,水煎,空腹时服。

【主治】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二陈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150克白茯苓90克甘草(炙)45克【用法】上药为粗散。

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腕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二陈汤元朝之前古人用来送客的礼仪茶迎客汤送客元后之人画虎不成反类犬于是有了端茶送客的规矩实验。

结果二陈汤新工艺制剂、标准煎剂和丸剂均可明显延长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延长豚鼠磷酸组胺吸入翻倒发生时间、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3种制剂等剂量组比较,功效上二陈汤新工艺制剂优于标准煎剂与丸剂。

结论二陈汤新工艺制剂、标准煎剂和丸剂均有明显止咳、平喘、祛痰作用,功效上二陈汤新工艺制剂较佳。

2.二陈汤理气化痰抗衰老的作用机理采用D-半乳糖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40天,中药组注射D-半乳糖同时以6.32g/(kg*d-1)浓缩二陈汤煎液灌胃40天,并以空白组作对照,观察二陈汤对小鼠脑、胸腺、脾、肝、肾指数、自由基代谢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小鼠大脑额前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脑、胸腺、脾、肝和肾的重量指数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提高(P<0.01),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样变,内质网肿胀、空泡样变,核膜模糊或核周间隙扩大,核蛋白破坏,脱基质,核仁边移甚至断裂,脂褐素大小形态不规则等衰老改变,二陈汤能够提高实验动物脑、胸腺指数(P<0.05),提高血清SOD(P<0.05)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使神经元细胞变性程度减轻.结论:二陈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并为"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3.二陈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肝细胞色素酶CYP2E1活性的影响,探讨二陈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用二陈汤治疗。

实验结束后,检测肝细胞微粒体蛋白含量以及CYP2E1活性。

结果:脂肪肝大鼠存在明显的肝细胞微粒体蛋白降低以及CYP2E1活性增强。

与模型组相比,二陈汤对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微粒体蛋白具有明显升高作用(P0.05);而对CYP2E1活性则具有明显降低作用(P0.01)。

结论:二陈汤不仅能够改善高脂血症状态,也能降低CYP2E1活性,防治因此而导致的过氧化损伤过程,从多方面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香砂六君子汤目录编辑本段简介【来源】《古今名医方论》卷一【类别】补益类【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于治疗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者。

【组成】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水煎服。

编辑本段文本注释【集注】柯琴曰: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盖人在气交之中,因气而生,而生气总以胃气为本,若脾胃一有不和,则气便着滞,或痞闷哕呕,或生痰留饮,因而不思饮食,肌肉消瘦,诸证蜂起而形消气息矣,四君子气分之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藏,胃气既治,病安从来,然拨乱反正又不能无为而治,必举大行气之品以辅之。

则补者不至泥而不行,故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缩砂以通脾肾之元气,而贲郁可开也,君得四辅则功力倍宣,四辅奉君则元气大振,相得而益彰矣。

【现代研究】尹氏用本方加山药为主方治疗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2例(辽宁中医杂志,1982,(7):4)。

方剂名称香砂六君子汤方剂别名参砂和胃散药物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藿香8分,甘草(炒)6分,宿砂仁(炒)8分。

处方来源《口齿类要》。

方剂主治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

编辑本段药理研究香砂六君子汤能抑制胃粘膜瘀血、水肿等病理变化,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上皮化生;能较好地拮抗胃粘膜的慢性损伤;促进胃液分泌,显著提高胃液游离酸度的排出量;增加已减少的胃窦C细胞,改善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还能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香砂六君子汤能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有利于反流性胃炎的治疗;可延缓H+自胃腔向黏膜内的弥散,并阻止碳酸氢盐自上皮细胞表面向胃腔内的移行,从而保护胃黏膜,使其免受损伤。

香砂六君子汤水煎液对胃黏膜出血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胃黏膜损伤有促进自愈的疗效,且呈时效关系,治疗作用快速、高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