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专项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专项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专项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

89

驻扎军队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工具的地位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制定了所谓的大陆计划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年朝鲜爆发的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线

2经过:年丰岛之战战争爆发黄海大战占领大连旅顺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结束3?马关条约?

考点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与社会习俗的变迁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表现投资总额增加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社会生活的变迁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维新派利用报纸宣传维新思想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八国联军侵华: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和北京

3?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亿两白银设立使馆界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在战略要地驻兵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影响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成为侵华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如何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军事上列强在战略要地

考点三维新思想

1思想主张

2实践: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了

3影响

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25

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

不同点

阶级属性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那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镇压人民的反抗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形成一套维新理论

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的后两者是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

给孔子穿上西装

这是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形象解读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重新发现与诠释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基于顽固守旧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的情况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91

主题一〝上升〞与〝沉沦〞———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作用

史料1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中英?南京条约?史料2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

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史料3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辛丑条约?读史指导

续表信息解读史料通商口岸具有侵略的基地与社会窗口的双重作

用说明通商口岸既是列强侵华的基地也是传播

西方文明的窗口

史料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说明辛丑条约规定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中国人民

历史结论近代列强侵略具有双重作用既带来了中国社会的沉沦又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

史料应用

1概括史料的内容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有什么危害

答案协定关税税率。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具体涵义

答案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

3辛丑条约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答案清政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主题二〝给孔子穿上西装〞———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史料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历史结论

续表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动摇了顽固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读史指导

史料应用

依据史料概述康有为思想的背景和特点

答案〔〕〝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指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此为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

〔〕〝传统范围内的改革〞指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孔子实际上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康有为却把他说成是〝人民权利〞的维护者,康有为不惜曲解历史,曲解孔子,说明康有为希望利用孔子的权威,减少变法的阻力,这是一种斗争策略。

主题三路不再遥远———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

续表史料1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

许其开工,那么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

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

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

……且泰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

侵损,绘图贴说,咸使闻知,百姓退后无言,朝廷便当曲许,否

那么断难准行。

———〔清〕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

〔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史料2中国之有铁路,始于年外国在上海所修的吴淞铁路。年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为减轻顽固派的反对,一开始不得不采用马拉车箱运煤;……

年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轮船被视为起衰振弊救国图强的利器,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从到年,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的高潮,先后修建了东清、胶济、京汉等几条较长的干路……但这些铁路大部分都借入了外国资金,外国资本势力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摘编自朱荫贵?近代新式交通

运输业与中国的现代化?读史指导

史料史料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历史背景及阻碍因素

主旨史料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史料应用1据史料归纳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观点:认识到兴建铁路的益处,但反对外国人在中国兴建铁路。

理由:兴建铁路会〝占人田业〞;伤害商贾生计;毁人田

庐;

毁人祖坟,破坏风水;影响社会治安,危及统治;等。

2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高潮的原因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争夺中国铁路利权;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兴办工业的

浪潮。

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答案起步较晚;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受外国资本控制,表达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铁路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觉醒年代》观后感 7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 7篇 吕文婷:《觉醒年代》观后感一《觉醒年代》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 在剧头,我们了解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空前惨烈的第二年,趁德国在欧洲战场分身乏术,日本加紧了在中国的扩张。在此前后,自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等被迫流亡海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中国依然没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地步,军阀混乱、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 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志之士奋起抗战。陈独秀同志认为中国有出路而不是老路。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摸索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

史必然。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为了爱国,必须要救国,倒袁。我们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更必须要救国,倒袁。”一个个字,说出来时是那么有理有据,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直指人心!我相信这些话一定是肺腑之言! 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有探索,他们的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递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胡惠茜《觉醒年代》观后感二 数百年前,中国还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让外国人称自己为“东亚病夫”。那时的中国没有船坚利炮、没有发达的商业工业。 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袁世凯下令同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根据这个条约,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日本在中国南满和蒙古东部享有的特殊权利等等。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遭到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如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誓雪国耻,表现出坚定的爱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流亡海外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呼吁革命者回国倒袁。听到这个消息,一群爱国人士,如在日本的李大钊、陈独秀都悲愤不

专题六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六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难点21 中国地主阶级为抵御列强侵略和实现富国强兵进行的探索 本难点需要掌握近代中国地主阶级的两次探索: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着 重把握两次探索的主要思想和主要活动,同时要理解两次探索对中国历史进程的 影响。 ●表解——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 重大 探索 时间代表人物所属派别主要思想主要活动结果及影响 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 争前后 林则徐、 魏源等 抵抗派向西方学习, “师夷 长技以制夷” 翻译外国书籍,仿制 西方战舰;撰写《海 国图志》等介绍西方 地理、历史的著作 没有挽救中国在鸦片战争 等侵略战争中接连失败的 命运,但它迈出了近代中 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推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19世纪 60—— 90年代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洋务派“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创办近 代化海军;建立新式 学堂并派遣留学生 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它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引进了西方 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的 近代化进程,同时对外国 资本主义的侵略起到了一 定的抵制作用 规律总结 (1)近代中国的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没落的阶级,在本质上代表了中国最反动的力量。但是,地主阶级也不乏开明之士,他们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2)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维护封建统治。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地主阶级的探索缺乏生命力。 【例1】有人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下列林则徐的活动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在鸦片战争中力主抗战,反对议和②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③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④仿制西方战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力主抗战和?开眼看世界?并无直接关系,因此不能证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可排除①。其他三项均是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具体表现,都可以证明题干的观点。答案为B。 【例2】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呵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他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可排除A。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表明他主张创办民用工业而非军事工业,故可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主张,故可排除D。答案为C。

觉醒的“巨龙”——中国 演讲稿

觉醒的“巨龙”——中国 固镇县瓦疃中心小学 五(2)班王晨晨 世人皆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而我觉得,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若谁触动了它的逆鳞,便会“杀”之。 八年,整整八年!硝烟弥漫,我们饱受屈辱!付出血的代价!而今,改革开放,我们直登巅峰! 当时,帝国主义龚断航天科技,让我们的航天事业举步维艰。如今,飞机,飞过神州大地,在云中穿梭。太空船直穿云霄达太空,探索银河。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而今日,古人飞天之梦,圆在今朝,圆在改革开放之中。“天河一号”在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排行第一;世界首颗“量子卫星”也在中国升空;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更不用说那覆盖全国的网络以及我国高铁里程的飞速发展……我们亲眼目睹的富强,我亲身感到的繁荣。这便是今朝的中国,无畏其国的中国!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改革开放的太阳浮出水面! 我们对全球经济之贡献,试问,何人可敌?而且,我们进出口贸易额直线上升,带动整体经济持续繁荣。对百姓而言,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不正是中国繁荣的美丽蓝图吗?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改革开放的太阳高挂天空!

您相信吗?从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走到今日,我们仅用了四十年,令人惊叹,这便是今朝的中国!吾且问之,从古至今,何国能无出其右? 中国本着和平与共赢的原则,获得了多国的支持与赞扬,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向别国伸出援手,中国从未犹豫。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走得坚决,走得有力量! 从孤立无缘到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四十年的改革变化,今日的中国,不惧任何挑战。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改革开放的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渲染了云与天空,化为世间最美的诗篇。 因改革开放,中国梦并非遥不可及。 如今,沉睡的巨龙早已苏醒,他震动的将是整个世界!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877567.html,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作者:曹娟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9年第11期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惊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对该专题中的知识基本上年年考查。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维新思想等。高考试题不拘泥于教材中的表述和结论,突出历史的学科特色,以新情境、新形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这一特色预计还将延续。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近万名举人对梁启超等请求“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为背景材料,考查维新变法的局限性。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29题,考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遭到清政府禁毁的原因。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9题,以清末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为背景材料,考查清政府外交局限。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2)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时事热点,以中国基层治理为背景,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2018年 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28题,运用史料考查与维新思想相关的知识。 【例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解析:本题运用史料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基层社会治理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民生,责任重大。回答历史背景类试题时,同学们一定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回答。同学们可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时空定位。清末,即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回答时,同学们要从材料中时间信息入手,联系

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一、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为什么最终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由此,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这部屈辱的血泪史、(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中国的觉醒

中国的觉醒 09机制一班夏坚 在遥远的东方,存在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国度,她拥有着五千年的渊远流长的文明史,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13亿炎黄子孙,同时她也经历了太多太多:风雨洗礼过,苦难磨砺过,战争侵袭过;但是就在今天,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曾经的所有所有,都已在今天改变,我们要站在河之洲,在水之湄,在山之阳,在海之滨,向全世界宣告今天的中国已经如雄狮般觉醒了。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全面认识我们伟大祖国母亲的平台,同时这也是中国奥运健儿扬眉吐气的舞台。你看,那郭晶晶的完美翻腾跳跃,在空中抛出的美丽光环,蓝色水面洋溢着胜利的烟花;你看,张怡宁挥动“国球”,舞动着的是不可战胜的意志;你看,陈飞那平衡木上如仙女般跳步,如入无人之境,那飞动的是中华自信的光芒;你看,杜丽气定神闲地朝黑色靶心胸有成竹地开枪,那传递的是坚定的信念与灿烂的未来…中国健儿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的前进,51次《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折服了世界人民。奥运的帷幕已经落下,但是那关于奥运的记忆却永远铭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在2000年时申奥成功时刻的欢呼,在奥运举行前所有人的凝重眼神,一切在中国人民的努力和智慧下,一届崭新的“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向世人证明了一切。 2009,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一排排整齐的队伍,先进的武器,全新的装备,高新的科技。2010,世界杯的预选赛,上海的世博会,让全国人民欢呼的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升空,期待中的广东亚运会等。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得到空前的提高。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一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了。金融危机的来袭的时候,中国人民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胜利果实,看到了中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 主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 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 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 A .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 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 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 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 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D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4.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 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 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

【感悟“新觉醒”——学习《中国新觉醒》有感.docx】

【感悟“新觉醒”——学习《中国新觉醒》 有感.docx】 感悟“新觉醒”——学习《中国新觉醒》有感《中国新觉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专家之一,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者郑必坚所著的一本专题论集。书中收录了郑必坚自2003年至20XX年间撰写的论文及讲演稿等七十篇,分六大专题展示了他对“爱国主义和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梦和天下大势”“国际范围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大变动、新觉醒、两重性”等六方面的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单元学习时读到这本书,感觉它不仅是一部深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和道路、中国和平崛起与未来发展战略的权威著作,更是一本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和平崛起道路选择,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新觉醒的思想文化宣传读本。 爱国主义是唤起中华民族觉醒的巨大精神推动力郑必坚开篇就饱含深情地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我是一个深爱我的祖国的爱国者,我以爱国主义安身立命,也以爱国主义立论立言,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正是基于这份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对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的深刻解析与强烈认同,他尤其看中并强调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历史“觉醒”中的巨大精神推动力,“这股精神力量越是在民族面临危亡威胁的严重关头,就越发昂扬,

越发显示出战斗的锋芒”,尤其当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领导力量后,被注入马克思主义新的血液的爱国主义更加具有巨大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义上的威力。 历史迈入二十一世纪,在伟大祖国面临空前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他再次坚定地号召“正确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确地认识我们每一个人对于祖国的责任,用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力量和前途的信心来扫除一切民族自卑心理和颓唐情绪”,实现中华民族更伟大的“新觉醒”,呼吁要清醒而彻底地认识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认识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是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伟大事业,这个事业目前暂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唤起每一个中国人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新觉醒,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发扬。我们的认识和觉醒愈清醒、愈彻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就会越坚定,力量就会更强大。 新觉醒源自对历史的科学总结和对大变动的科学认知在世界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命运的三次大转折中,中国人先后觉醒到“天朝大国”的腐败,必须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以图强; 觉醒到照搬西方道路走不通,必须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行武装斗争以图强; 觉醒到苏联模式的僵化停滞是死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以图强等三次伟大觉醒。 在科学总结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动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五个根本性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

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2010-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测控技术班级:测控09-1 任课教师:卢诚姓名:CHNlyt 学号:090340101YT 成绩: 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的近代,从治经由乱再到治,这是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过程,也即所谓“始衷终”的发展变化。中国的近代,又是一个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即所谓“亘古未有之巨变”。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近代篇之板块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板块随堂演练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战争后的中国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2018 ?东北名校联考)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 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这一系列报道() A. 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 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板块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 C. 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 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解析: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朝日新闻》的报道描绘了中国的撤侨行动, 是大规模战争来临的前兆,A 项正确。 2. 自1904年以后,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 到1910年的 国会请愿运动期间, 更是大规模地加入, 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 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 A. 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 B. 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 C. 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 D. 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 解析:B 汉族地主在此之前参政的途径只有加入封建官僚集团,清朝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竞选议员参政,B 项正确。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 满洲贵族权力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A 项错误。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势力, 但是没有达到目的,C 项中的“消弭了”错误。立宪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 项中的“维护了”错误。 3. (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 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 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 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原因”的限制条件,从材料内容看,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实业救国思想, 但是, 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西方列强的经 济侵略,D 项正确,B 项不是“根本原因”。材料仅仅涉及民族企业的 做法,其结果如何并未涉及,A 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民间行为,并没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练习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练习 一.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进行一些探索和改革。据此回答1—3题 1.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潮最重大的影响是 A.激励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B.成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 C.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先河D.改变了中国人'夜郎自大"的观念 2.洋务派能够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要条件是 A.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 B.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C.他们都是地方实权派 D.他们对资本主义有清醒的认识 3.清末实行"新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 B.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 C.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从19世纪末起,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据此回答4—7题 4.下列各项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是 ①既要学习西方科技,更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②摈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商业③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 5.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公车上书的巨大影响 B.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C.光绪皇帝的支持 D.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胜利 6.戊戌变法时期的保国会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的相同之处有 ①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②具有民权主义意识③具有反帝的爱国主义思想④具有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色彩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新文化运动和以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 A.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B.只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进行革命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的民主化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据此回答8—10题 8.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877567.html, ------华夏教育资源库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一)地主阶级: 1、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派: ①代表人物: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②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农民阶级: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2、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的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纲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挫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五)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 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六)无产阶级: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3877567.html, -------华夏教育资源库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历史中考热点专题:专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概述 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知识清单 时期阶级阶层、派别主要事迹 近代前期及旧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 1919年) 农民阶级 19世纪60年代,太平军 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 1899~1900义和团运动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 梦 爱国官兵 1876~1878年左宗棠收 复新疆,1884年设立行省 1894年邓世昌在黄海海 战中英勇抗击日军,殉国 地主 阶级 抵抗派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 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资产阶级,维新派,1895~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实业派,甲午战后,以状元实业家张謇为代表,创办大生纱厂,以求实业救国 革命派,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进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迈出了政治近代化实质意义的第一步激进知识分子,1915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后期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觉醒了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觉醒了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仗,也是在我国黑龙江虎林要塞打的。因此,中国的抗战有着“开始的时间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各方面条件最艰苦”这三大特点,可谓艰苦卓绝。中国抗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部教授徐焰少将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文汇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实际上是交战国,德国是战败国,日本是战胜国。而且日德分处亚洲和欧洲,他们的国家体制和战略目标也并不相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他们结成的法西斯“轴心国”仅仅是政治同盟,还是政治军事一体的法西斯同盟? 徐焰:一战后,日本乘机攫取了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利益。 到20世纪30年代,让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走到一起的,实际上是通过侵略战争来实现疯狂扩张的野心。要实现领土扩张,德国必须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制定的凡尔赛体系;日本要实现领土扩张,则必须突破美英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共同的侵略扩张冲动,将分别地处西欧和远东的两个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这宣告法西斯轴心国的成立。世界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就是要联手瓜分世界,轴心国因此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敌人。 文汇报: 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国共同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要求缔约国保证"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和合约",意味着什么?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对联手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做出怎样的规定和表述? 徐焰:《联合国家宣言》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规定了各签字国政府必须保证运用其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以反抗法西斯轴心国的侵略,其次是不能单独讲和、不能单独停战,就是必须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也就是必须彻底打败和歼灭法西斯。 1943年年末,中美英联合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宣布:三国要战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要坚决"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日本不仅要交还"九一八"事变以来侵占的中国东北四省,还要归还甲午战争以来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等。1945年7月,中美英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苏联也宣布加入,并对日正式宣战。《波茨坦公告》重申必须解除日本的武装,战后的日本必须实现非军事化,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可惜的是,由于东西方冷战的到来,美国没有坚持这一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在日本投降后,纵容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余孽。 中国抗日战争改变了二战的进程和格局

高考历史复习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第一步第9讲民国后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练习

第9讲民国后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一、选择题 1.日军侵华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杀与惨案(如南京大屠杀),有放火与轰炸(如重庆大轰炸),有细菌毒气战(如731部队)等。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这表明( ) A.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罪孽深重 B.日本政府承认在华所犯罪行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日军侵华罪行累累不容忘记 解析:题干中“南京大屠杀”是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发生的,故A项错误;日本政府目前右翼势力猖獗,且题干未提及日本政府的态度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等抗日势力的精诚合作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针对日军侵华的罪行,“现在我国各地建立有关日军暴行的纪念馆,就保存了大量真实的史料”,故D项正确。 答案:D 2.1926年8月,中共中央就向全党发出《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强调必须高度警惕腐化分子混入党内的现象,“应该很坚决的(地)清洗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斗争,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据材料可知( ) A.中国共产党党内腐败现象已经很严重 B.大革命使中国共产党组织更纯洁 C.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倾向比较突出 D.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组织的廉洁性 解析:据材料“应该很坚决的(地)清洗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斗争,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得出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组织的廉洁性,故选D项;党内出现腐败分子,并对他们进行处罚,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党内腐败现象已经很严重,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我党重视党组织的廉洁性,大革命使中国共产党组织更纯洁不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强调我党重视党组织的廉洁性,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倾向比较突出不合题意,排除C项。 答案:D 3.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含答案

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伴随着西方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中国人民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的抗争与探索。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学习西方科技为核心的物质文明阶段。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文化变革阶段,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某校历史小组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内容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A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下列属于军工企业的是( C ) A.汉阳铁厂 B.开平矿务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3.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B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洋务派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 ) A.洋务运动未触及封建制度 B.顽固派的阻挠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5.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C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6.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新青年》)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新青年》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A )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7.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C ) A.推翻清朝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中华民族 D.建立民主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 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 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举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促进了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民用企业的创办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改良维新思想的产生。他们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 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又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限制和阻碍。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族觉醒 第9课 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课时作业(无答案) 华东

第9课民国时期的社会习俗变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的是( ) A、剪发辫 B、易服饰 C、改称呼 D、禁缠足 2.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4.民国初年,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子剪去了长辫子。这个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长辫子太脏,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了 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 C、所有群众踊跃响应民国政府的号召,争相剪辫 D、广东的天气太热,人们用这种方式避暑 5.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改良成为时代性的社会潮流,其中包括() ①鞠躬礼兴,跪拜礼灭②阳历兴,阴历灭 ③剪发兴,辫子灭④长袍马褂兴,西式服装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民国之初,中华民国大总统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 A、平等思想 B、迷信思想 C、爱国思想 D、科学思想 7.妇女缠足的陋习始于何时?( ) A、五代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 9.(2017·六盘水)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改错题】

觉醒的中国人民

觉醒的中国人民 第一课时天下为公 教学目标 1.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振奋民族意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教学重点 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振奋民族意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难点 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和一系列丧权辱国屈辱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国力越来越衰败。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许多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有一位革命者从来没有气馁,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最终领导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2.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页的图片和文字,向

学生介绍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无数革命志士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历史,而且鼓舞着无数的后人。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民主革命英烈的事迹,如陆皓东、鉴湖女侠秋瑾、林觉民等。 3.教师讲述:“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和武昌的新军在湖北武昌发动了起义,取得了胜利,清王朝土崩瓦解了。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到南京开会,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并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武昌起义图”。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和图片,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孙中山先生题词的“天下为公”的含义;建立民国以后,废除了哪些封建传统,开创了哪些新的社会风气;除了教科书上呈现的内容以外,还知道哪些内容。(例如:废除磕头礼,改行鞠躬礼;废除拱手礼,改行握手礼;大力开办学堂;解放妇女,妇女可以进入学堂读书受教育,可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废除缠足等。)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进行补充。 5.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觉醒的中国人民 天下为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