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本专业建设总体构想:根据浙江省和杭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萧山区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一体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样性、灵活性相统一的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技工院校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品牌专业。

一、建设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1、目标:

建设一支结构更加合理、专兼职结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今后三年:培养1~2名省级优秀教师,2~3名市区级教学名师,3~4名校级名师,4~5名校级青年教学能手,争创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思路与举措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对萧山技工学校“厚德、健行、精技、强能”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实践,不断增强教学团队的责任心、使命感,让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终身学习的模范,成为受学

生喜欢、让社会满意的教师。

(2)加强教育教学研讨。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各类职业教育、技工教学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团队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发表论文、编撰教材、著书立说。

(3)加强教师学习进修。坚持在职进修与脱产进修相结合、校本培训与专业机构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等的合作,安排教师进修、短训,参与科研与工程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不断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动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提高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与(5)重复)

(4)加强聘任教师队伍建设。继续聘任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授课,继续聘任实习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同时进行此类人员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5)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技术攻关和行业标准,鼓励教师进行技术研究和专利发明,鼓励教师成为行业能手。(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学校设立教师发展基金,分别用两个10万建设两支教师队伍,一是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的培训,二是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企业高水平兼职教师的聘任。(7)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积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每年争取引进3—4名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或技能水平的高级职称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档次和水平。(下面第3点也应该是举措)

3、教师队伍建设投入:

(1)企业兼职教师聘任,投资10万元;

(2)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培训,投资10万元;

(3)引进3~4名具丰富实践经验的高职称教师。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成型,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1、目标

优化机械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手段、评价方式、模式结构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成为具有高就业率(98%以上)、高薪酬(超过企业平均工资50%以上)、企业高职位(技术骨干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实用型、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

2、思路与举措

(1)培养目标实现与时俱进。根据机械加工特别是数控操作技术的变化发展,考虑到机械加工中的数控加工正向高速、环保、精密、多轴及高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时俱进,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手段做到课实一体。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课堂教学与实习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演示教学等灵活的教

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评价方式趋向多元智能。进一步改革课程考核制度,采取笔试、实操、技能比赛等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加大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例。

(4)模式结构不断完善优化。进一步探索和实践“2+1”、“2.5+0.5+0.5”、“1+0.5+1+0.5”等灵活多样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5)德育教育体现时代要求。随着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对机械加工特别是数控人才的要求变化,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推进,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

三、加快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是: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从学生的发展要求和职业岗位(群)要求出发,构建和完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三大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编制、修改课程标准,把行业企业标准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大赛标准纳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达到“零距离”。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在三年内争取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三门校级精品课。

2、思路和举施

(1)调整课程结构。密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根据企业需求确定课程和内容,并根据技工院校教育目标和特点,对内容结构进行重新构建,

加强专业理论课程与企业生产实践性的结合,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课程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2)优化道德人文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和萧山地域特点,对现有的思想政治课程、职业道德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等进行重构,结合当今青少年特点,改革通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丰富课程内容。将国家和浙江省的机械类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和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将行业企业标准和设备操作说明书的相关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将企业常见的安全、质量方面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结合数控加工向高速、环保、精密、多轴及高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跟上当前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的发展。

要不断深入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探索技工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进行专业调研,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逐步地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3、资金投入

(1)教师到企业和其它院校进行专业调研,参加专业会议,投资4.5万元;

(2)精品课程建设,投资3万元;

(3)校本教材及校内培训教材建设,投资6万元。

(4)教学科研经费,投资6万元。

四、教材建设

1、教材建设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大纲,

兼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建设多元化教材体系。2、教材建设措施:

(1)用好国家劳动保障部《行动导向》规划教材。部编规划教材是最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的教材,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教学计划,开足开好相关的课程。

(2)开发配套辅导教材。为保证学生学好部编教材,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教材和实训实验指导书。

(3)自主开发校本教材。计划2011年完成《数控仿真入门指导与实践》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争取出版发行,2012年完成《数控机床操作指导》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典型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校本教材的编写,2013年完成《机械加工技术》系列校本丛书的编写并争取出版,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并不断完善。

五、教学设施建设

1、教学设施建设目标:按照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完善主体多元、校内外结合、理论实践融合、多方互利共赢的教学设施建设,为培育具有一专多能,适应企业产生的劳动技术型人才。

2、教学设施建设措施:今后3年内,新建二个机械(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室,完善机加工(数控)车间的设备种类和系统种类,进行数控软件升级,完成一个CAD/CAM实验室建设,与浙江友诚模具公司共同建立模具(数控)实习基地,完成现有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完善。在现有的个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再开发2-3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大更深层

次的合作。不断完善专业资料室,不断扩大专业资料的品种和数量,中外文期刊达到种。

3、教学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1)2011年校内实训基地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

(2)2012年与浙江友诚模具公司共同建立模具(数控)实习基地,投资50万元;与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机械加工实习基地,投资100万元。

(3)2013年新购数控教学软件,投资30万元;与企业合作开拓新的实习基地,投资100万元;

(4)2013年再建一个CAD/CAM实验室,投资50万元。五轴机床一台,投资300万元。

六、教学管理建设

1、教学管理建设目标:

深化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抓好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的引导和监控,强化管理的软硬件建设,重点加强实训质量与实训环节的控制,重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与评估。

2、教学管理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教学管理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做好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与学生实习,既要保证课堂教学时间,更要强化学生实训,突出技能训练。量化实训的成果,并进

行严格的考核,也促进学生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提高实习、实训的实际效果。

(2)严格课程考核管理。认真研究笔试、实操、答辩、模拟、分组讨论这些多种考核方式,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既要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也要提高考核评价的规范性。要认真做好各种考核记录的登记、建立学生专业成长档案。

(3)严格质量监控。对教学、实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大监控力度,做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实时整改。引导教师开展自我监控,不断开展自我反思的水平,促进教师更快地发展和提高。

(4)抓好学生管理。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专业思想和职业首先教育,规范在校学习生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和引导。

杭州市萧山区技工学校

2010.03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港口电气设备 姓名:万金华 部门:电气工程系 2012 年10 月2日

一、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港口电气设备》是港口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相关教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港口电气控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同时由于生源的数量及素质的变化,教学方式也亟待变革,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向纵深推进。 当前依据工作过程与岗位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大方向。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满足港口特色行业的需要,本课程建设以培养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应用和管理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集实验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3~5年内,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在全国港口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建立新课程标准 根据港口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要求,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符要求,准备组织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同时也邀请行业专家,了解行业技术现状,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调整当前课程内容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融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进行课程综合化及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以突出职业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化工学结合课程,并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现有的教材内容陈旧、单一,和当前的港口的电气控制技术严重脱节,为此教材建设已刻不容缓。新教材编写已经立项,相关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新教材在原有基础上除了保留低压电器及电机基本控制电路,大幅压缩港机设备中“继电器-接触器”这一淘汰控制技术,增加PLC-变频控制技术,并补充多种港机电控系统原理的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及选择性相统一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本地区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及培训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计算机网络型人才。本专业领域技能培养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科学的劳动观及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学校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及培训的机制。学校有关部门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及培训方案,在设备、师资、课程开发上要加强及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

3. 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要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及先进性的统一。 4.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及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业年限:3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铸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为中心,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设计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20120703

《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小组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中药专业中药鉴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职业有12类,涉及20多个工种。这些工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定技术就成为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本课程在中药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能够使学生独立开展中药的检验工作,具备诚实守信,科学公正,依法检验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中药质检、中药验收、中药调剂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系列的教学措施与手段的实施,在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成《中药鉴定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课程建设目标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应根据企业、社会的需要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思想。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提高学生的中药质量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胜任中药产地收购、入库质量验收、仓储养护、出库复核、中药生产投料、中药调剂等职业岗位的一项主要实践能力——中药真伪优劣鉴别能力,熟练运用中药鉴定技术进行中药质量管理。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素养; 3、使学生尽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提供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原则 校企共建,必须充分发挥校企“两种资源、两支队伍、两个课堂”的作用。 三、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开展课程调研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调研是对传统课程的一次改革,本课程的建设应打破以往教师不深入企业,闭门造车的课程建设方式。课程应当如何建设,中药企业及从事中药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最有发言权。因此,本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充分听取和采纳中药企业的意见,只有他们的参与才有可能建成适应企业的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课程,才有可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中药人才。通过与重庆天绿药物资源科技开发公司、万州区国药集团、重庆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试行) 浙大发本【】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高【】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本科课程与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第三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须重新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点,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各院系要仔细研究现有专业课程的教案大纲,围绕专业核心知识点,同时充分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总体规划,分步分级实施,学校鼓励院系通过自筹经费,先行建设,并择优向学校推荐。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年建设,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建设门左右,平均每个专业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标杆,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案质量。学校优先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案水准。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教案 第五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教案理念为指导,聚焦最能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知识点,强调传统经典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研究,精心设计。 第六条专业核心课程教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案过程的深度参

与。课程难度大,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重视基于知识的方法启迪、研讨和习得,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深度学习。原则上,讨论课、习题课、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互动教案课时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七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每门课程学分为主,长学期开设。原则上,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设计为周学时或,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以此类推。研讨或案例课应分小班进行,具体视各课程教案需要定。 第八条核心课程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强调课程考核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学生研讨课表现、平时作业(论文)、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有清晰而明确评分,要求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业。 第九条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采用双语教案。 第三章教案团队与职责 第十条课程负责人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责任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同时必须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学校授予课程负责人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荣誉称号。课程负责人可以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遴选产生,也可在全球范围内招聘。 第十一条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课程学分、专业人数和学科特点,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教案团队。教案团队由首席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原则则上,除首席主讲教师外,主讲教师不超过人。个别特别学科,可酌情增加。原则上每人的讨论班可配备名助教,助教可由本学科的年轻教师或在职博士生担任。 第十二条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任职条件: 1.必须具有相当于教授的专业技术职称(本领域资深教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基础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全国及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现状 中国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和开展网络服务已成定势。据分析,到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1.2万亿元;2020年为3%,达7.6-8.2万亿元。而从事网络服务的人员并不多,2004年全国只有20万多人。在今后的5年中,中国这部分人员的数量预计增加4-6倍,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达到80-12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 近几年来,江苏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达到1.2万亿元,产业规模是2002年的7倍,5年年均增速48.5%;信息产业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0%,占全国信息产业的比重达21%。而在信息产业中,计算机软件和应用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都将有很大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江苏省网民规模为1757万人,总量居全国第二,全省互联网普及率为23.3%,位列全国第七。江苏省互联网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根据江苏省的人才优势和计算机产业的特点,省委、省政府把计算机相关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第一优先鼓励的产业来加快发展。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计算机产业要实现销售输入上千亿元。 同时,江苏省重点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等方案的实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苏州市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现状 近十年来,苏州市经济突飞猛进,仅世界500强就有100多家落户苏州市,近年来每年要新增IT企业300多家,而苏州网络公司也有上百家。现在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苏州市的信息化等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为此,苏州市人事局制定了《苏州市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列为苏州市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项目。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苏州市将用五年的时间,逐步构建一个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训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 (二)需求分析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急需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是:92.5%的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的建设了财务管理软件;73.8%的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的统计,2007年的江苏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40%,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 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4.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4.3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2018)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xx-xx

目录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2) 2 安全体系设计 (3) 2.1 总体策略 (4) 2.1.1 安全方针 (4) 2.1.2 安全目标 (4) 2.1.3 总体策略 (4) 2.1.4 实施原则 (4) 2.2 安全管理体系 (4) 2.2.1 组织机构 (5) 2.2.2 人员安全 (5) 2.2.3 制度流程 (5) 2.3 安全技术体系 (6) 2.3.1 物理安全 (6) 2.3.2 网络安全 (8) 2.3.3 主机安全 (11) 2.4.4 终端安全 (14) 2.4.5 应用安全 (15) 2.4.6 数据安全 (18) 2.4 安全运行体系 (19) 2.4.1 系统建设 (19) 2.4.2 系统运维 (23)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根据《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范及指导要求,参照GB/T22080-2008idtISO27001: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运营系统及办公系统的安全运行及防护,避免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及日常办公系统遭受到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防止因网络安全事件(系统中断、数据丢失、敏感信息泄密)导致公司和客户的损失,制定本网络安全体系。 本网络安全体系是公司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各部门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行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用于贯彻公司的网络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实现网络安全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体现公司对社会的承诺,现正式批准发布,自 2018年 XX月 XX 日起实施。 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网络安全体系的要求,自觉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方针,贯彻实施本安全体系的各项要求,努力实现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总经理: 批准日期:2018-xx-xx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齐鲁工业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齐鲁工业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系统全面的基础建设,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建设有用有效的好课程,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打造一流课程,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建设优质课程体系,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思路 为培养“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每个专业每年遴选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群)进行重点建设,前期学校组织各学院(部)申报,并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将资助经费进行建设。通过“先学院内重点建设、后校内立项建设、再学院内推广逐步铺开”的建设思路,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同时,在立项建设的项目中,推选出具我校特色的优秀课程,资助经费进行慕课的录制,并优先向公共平台推广。 二、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范围聚焦学校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 干课程,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引导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积极承担本科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水平,夯实专业的办学基础,增强专业的发展后劲,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对全校课程建设起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建设50门左右校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基本覆盖学校招生的大部分本科专业,并带动各专业其它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形成具我校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13-2015年) 一、建设背景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建网、管网和用网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一)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必将使本专业特色和优势将更加明显,教学基础能力加强,办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更好地发挥服务行业、企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1、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构建“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和“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课证融通”

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IT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通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对接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岗位群实际优化专业,实现专业课程设计与项目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场典型的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到课率很高,校内考核合格率98%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95%以上,当年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100%以上。 2、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成网络建设与管理1个院级精品课程群,完成1门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开放的形式逐步丰富各种教学资源。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个校内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综合性实训基地,一个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对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本地区一流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鉴定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4、实现师资队伍职称的稳步提高,保证三年内晋升3个副高级职称,晋升5个讲师职称,实现高、中、初合理的职称结构,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师挂职锻炼模式,实现100%的教师能够在三年内挂职锻炼半年,利用行业企业一线的优质工程师队伍建立校内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专业群建设方案参考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方案 3.5.1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 2.项目组主要成员 邱寄帆(负责人)、王海春、魏中、高枫、王津 3.服务的产业 主要面向信息技术产业和以航空工业为重点的国防科技工业,重点面向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产业。 4.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等(*为本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3.5.2 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工业化进程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和最有发展力的产业。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技术,而且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网络与软件技术已成为区域优先建设与发展的专业。 2.专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四川省提出,要加强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以高新技术、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构建新型工业结构。今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这其中,信息产业成为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然而,我省目前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电子信息类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省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类相关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达10万人。 成都、绵阳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四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信息技术企业相对集中,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相当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在软件外包方面,目前国家已将成都列为全国五大软件外包基地之一。根据对在川军工企业和其它电子信息企业的走访调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预测,“十一五”期间,四川地区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银海公司、北京中讯公司、迈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网络与软件技术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形成了以网络、软件技术等为重点的相关高新技术公司群体。 网络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应用的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和3G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对这类技术服务人才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因此,四川省有3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3.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对人才的行业需求 从服务面向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既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也要积极服务于航空行业和国防工业的需求。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

课程建设方案

英语专业《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专业决定将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创建达到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着力培养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精心打造工作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2.1_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2013年制修订)

2013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3年制修订) 项目负责人:夏威 成员:徐国辉、袁伟伟 一、简要说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个角度)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高职办学实践越来越表明,要突出我校高职教育特色,应努力在以下方面有所改变: 首先是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体,两个主体只有互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为此,高职教学要在五种新课型(案例型、辩论型、研讨型、参与型、体验型)的基础上,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启发式、互动式,不要填鸭式、灌输式;讲课内容要高于课本、活于课本,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讲课要有实战内容,多讲案例,不要空对空、就理论讲理论;讲课要旁征博引,富有趣味性,不要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不要虐学而使学生厌学。只有建立乐学体系,把灌输教育变成互动式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应强化岗位技能教育。高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必须认认真真给学生打造技能,实实在在搞“蓝领”教育。 二、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的时代,各类现代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的发展向人们展示了新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通信与网络的逐步融合,下一代网络(NGN)、移动平台网已经实现了语音数据的IP承载;基于3G无线宽带的移动互联网时代ALL-IP将变成现实,基于手机的在线游戏、互动娱乐、移动电视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伴随着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应急通信、区域合作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扶贫、信息服务产业链等服务工程迅速发展,网络让人民“生活更丰富、工作更生动、人生更精彩” 。 三、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学院1997开设的信息类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于1997 年秋季开始招生,已为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近年,我系还拓展了招生范围,已经招收不少外省的生源。 3.1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明、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5 名, 其中专任教师8名,企业兼职教师 5 名,实验师2 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5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骨干教师都拥有一种以上的专业技能专长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采用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的“双师”教学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另外也有效地提高了兼职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现了”双师"的共同成长。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