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1产业创新团队申报表

5111产业创新团队申报表
5111产业创新团队申报表

创新团队及所在单位简况团队名称

设立期限

引才引智

计划(意

向)

所在单位简况单位性质

单位地址

联系人(电话)

主要产品及市场占有率

在全省同行业位次

承担的省“861”行动计划重要项目或者列入省有关计划的重要项目

研发

项目

简况

主要内容

完成期限

科研基础情况(包括实验室、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站、学位点、知名品牌、研发投入,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共建机构、基地等)

与该创新团队有关的研发队伍情况(包括人员组成、学历学位、职称、曾承担或参与研发的重点项目等)

序号姓名技术职称学历承担或参与研发的重点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研发成果(包括本单位承担的各级各类重点项目、重点课题,发表论著,获得成果、专利、奖励等)

本研发项目可行性及预期目标本研发项目目前在省内外、国内外所处的学术技术地位

拟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

可达到的预期目标(包括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人才培养等)

所在单位团队建设措施(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科研条件、领导支持等)

推荐审批意见

主管单位或机构评审意见

(盖章)

年月日县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评审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盖章)

年月日

繁昌县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

登记表

姓名:

团队名称:

呈报单位:

繁昌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

近期正面

免冠二寸照片

政治

面貌籍贯民族工作

时间学历学位现工作

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毕业院校及专业

联系

方式

办公电话手机E-mail

主要学

术和社

会兼职

获得

奖励

、荣

誉称

申报人近五年主要业绩近五年内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近五年著作论文情况

近五年获授权专利情况

繁昌县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助理简明情况一览表创新团队名称:

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毕业院校及专业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手机)

10

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牵头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制 2011年5月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本申请书电子文档请登陆宁波市科技局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4631941.html,)下载。 四、该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 五、本申请书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 复印纸印制,采用胶装装订。

承诺书 经核实,本表中所填数据准确,情况介绍与实际情况相符。本人及单位对所填的数据和情况介绍的真实性负责。 牵头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团队带头人(签字): 年月日 牵头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情况 创新方向名称 所在 创新 平台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 总计总人 数 40岁以 下人数 高级职称 人数 中级 职称 人数 初级 职称 人数 博士 生人 数 硕士 生人 数 团队带头人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 日期 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行政 职务 人才类别 学位授予国 或地区及学校联系 电话 传真手机 所在工作单位 (院、系、所、 实验室、中心) 电子 邮箱通信 地址 邮编

其他核心成员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技术 资格/ 学位 研究 方向 在团 队中 的 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二、其他成员 其他成员 姓名性别 出生年 月 技术职 称 /学位 研究方 向 在团队 中 的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成员简介 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2015年度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 申报领域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带头人: 研究方向: 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主管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制

编写说明 一、编写前要仔细阅读本次通知中的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要求; 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申报类别分为财政支持创新团队和自筹经费创新团队两 种; 四、申报领域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 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及沿海开发、现代农业等; 五、“专业技术职位”指受聘的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 副研究员等。 四、“专家组评审意见”和“省教育厅意见”各留半页空白纸。 五、申请书用A4纸双面打印,申请书与附件一同装订,用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合计不得超过80页。 六、上报的申请书至少有一份原件,每份申请书上均应附证明材料复印件。

一、简表

二、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2000字以内)。 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5000字以内)。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部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等(1000字以内)。 五、研究骨干简介(4—6人)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2000字以内)。 六、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发明专利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 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 获奖: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书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 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附件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申报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专业领域: 申报企业: 推荐单位: 填报日期: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工作办公室制 2017年度

填写须知 一、本申报书为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申报之用。由团队带头人签署承诺、企业填写申报意见、市州科技部门填写初审意见、市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方生效。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内容及其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不得报送绝密材料。 三、“团队名称”要体现企业名称、创新领域等(如湖南格林新材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格林”是指企业名称,“新材料”是指创新领域)。 四、为便于组织评审,申报书封面“专业领域”请从“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中选择填写。 五、表中栏目没有内容一律填“无”。 六、本申报书所附的相关证明材料由申报单位对原件进行审核,签署“原件已审核”意见并盖章确认。证明材料的项目证明、获奖证书、论文着作、专利证书等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着作、论文、译文将刊物封面、目录及发表论着的首页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 七、本申报书采用WORD文档格式按A4纸规格双面打印,并按顺序用胶固定装订成册,并盖骑缝章。 八、本申报书上报时一式3份,所有材料不作退还处理。

一、基本信息(一)企业信息

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围绕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对标《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瞄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集聚和使用,为创新型河北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2020年度,专项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节能环保、应急、冰雪、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的人才团队,每个团队财政资金支持额度为35~45万元。 二、支持重点 (一)产业创新团队 产业创新团队(指南代码:********)重点支持由企业引进,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企业重大创新需求为目标,对我省产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产业创新团队。 (二)产业创业团队 产业创业团队(指南代码:********)重点支持带技术、成果、项目、资金落户河北创办企业的优秀团队,创办企业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能引领推动我省产业创新发展。 产业创新创业团队优先支持以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国际重要奖项、外国最高学术

机构会员、担任过国际著名学术组织主席或副主席、担任过世界知名大学校长或副校长等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团队(具体详见申报要求)。 已经获得过省“巨人计划”“百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和省委组织部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等省级人才计划支持的人才团队,以及在2016年科技创新大会上被表彰过的高层次创新团队不再重复给予支持。 三、绩效目标 支持不少于25名高水平科技人才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在我省创新创业,为企业培养不少于1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扩大我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规模,提升我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 四、申报要求 (一)产业创新团队 以企业为申报主体,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3名以上核心成员组成。团队成员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 2.团队负责人应是企业近5年内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前一般应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任职并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企业、机构担任技术骨干,在相关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掌握我省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成果。 3.团队有稳定的主攻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负责人简介 徐维祥 :1963年3月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健行学院院长。 目前聘任岗位:校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负责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方向负责人。 人才培养背景:151人才工程。 团队简介 创新团队以“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联动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展开轴线,利用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浙江、江苏、广东三省集群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有利条件,研究产业集群生存基础、演进模式和基于产业集群、产业组织的区域互动发展模式,期望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本创新团队有以下特点:(1)科研合作密切型创新团队本创新团队是在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实质性研究GROUP;团队成员至少参加过2次以上的合作科研项目。(2)高学力人才密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9位成员中有8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3)学术梯队层次结构合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组成,形成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 研究方向及目标 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是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团队研究密切关注和追踪国际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依托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有利条件,围绕产业集

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1、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对区域乃至全国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指导; 2、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从产业集群健康培育的视角,寻求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3、研究产业集群创新与产业优化组织,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系、促进产业优化优化组织,从而提高产业组织能力和企业整体生产率。 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使本团队的理论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开发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设目标 以学科动态为导向、队伍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支撑、研究开发为目的,使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更为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加强跨学科交流,研究项目向高(国家级)、大(大型、重点)、新(新理论、新方法)发展,在主要研究方向上有重大进展和创新,在国际国内知名杂志上发表高档次的学术论文,出版高水平的专著。建设好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为成功申报经济学博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决策咨询和国际合作交流,为浙江经济发展,尤其是为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创新与决策支持,使本团队成为服务于我省经济建设,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产业优化组织,提升我省整体竞争力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活动简报 2007年9月22号晚上,在朝晖校区A区318教室召开了团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研讨会。会议由团队主要成员之一:郑胜华副教授作主要汇报人,主题为杭州市休闲产业链整合研究。会上先由郑胜华副教授作了主体汇报,然后根据汇报

2019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申报领域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带头人: 研究方向: 依托科技平台(学科): 二级学科及代码: 所在学校:(盖章) 合作单位: 申报日期: 辽宁省教育厅制 二〇一九年八月

编写说明 一、编写前仔细阅读《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管理办法》。 二、编写要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申报领域”包括数理、化学化工、农业、能源、信息、生命、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人文社科、其它。每份申请书选填其中之一。 四、“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填写。 五、“专业技术职位”指受聘的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六、“专家组评审意见”和“辽宁省教育厅意见”各留半页空白纸。 七、申请书页面用A4纸,于左侧加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 八、申请书请双面打印,附件与申请书一同装订,合计不得超过80个页码。

一、简表

二、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带头人的新老交替等,2000字以内。 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5000字以内。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等,1000字以内。 五、研究骨干(4~6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2000字以内。 六、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发明专利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 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 获奖: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

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创新类型) 兵团科技局 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申报单位(盖章)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申报日期 :

二○一○年制

基本信息表

正文 一、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1000字以内。 二、主要学术技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三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阐明上述成果在国内外同行、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阐明上述成果对于发展兵团高新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贡献,2000字以内。 三、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及兵团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以及所获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等,500字以内。 四、核心成员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1000字以内。 五、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专利、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不超过10篇;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不超过3部; 授权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不超过3项; 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成果登记号、技术转让情况,经济社会效益情况;不超过3项; 获奖: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不超过5项。 六、经费投向 说明科研经费的主要投向。 七、建设实施方案 1.今后三年主攻方向(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主攻方向与发展兵团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之间的关系。 2.主要研发项目计划(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年内拟开展的创新项目群,应注重计划的系统性,阐明子项目与整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3.人才培养计划(1000字以内) 分带头人、核心成员、其他成员三个层次进行阐述,重点阐明对中青年成员的培养计划。 4.各合作方的协作计划(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年内,在开展上述计划时各方拟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申请书 (格式) 团队名称: 所属领域: 依托单位: 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填报时间:年月日 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处 二〇〇九年制

内容提纲 一、团队情况简介 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队伍结构和人才情况,现有科研条件(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等。 二、五年工作规划 1.战略目标,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创新思路 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凝炼团队中长期战略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确立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 2.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团队规模和队伍结构的发展计划(包括对于团队结构调整和相关资源整合的考虑),研究组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计划及相关措施等。 3.实验平台建设 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五年规划,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年度分解计划;大型仪器设备同时应提出共享使用机制。

4.日常运行与对外开放 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人员聘任、流动、考评和激励制度;开放课题管理制度等。加强与国内其它优势研究单位、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及与产业界合作的措施。 三、项目执行期工作计划 1.研究方向创新项目的部署。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 2.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结构调整、相关资源整合计划,研究单元(组)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计划。 3.开放课题的设置。包括课题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 4.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水电气燃料、房租、学术委员会议、公共仪器设备维护、公共试剂和耗材、无工资性收入的临时人员聘用、组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设施对外共享等开支的预算。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计划。 四、依托单位意见(请填写具体意见) 五、专家论证意见(空)

巢湖产业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巢湖产业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市战略,更好地发挥产业创新团队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巢湖市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巢发〔2017〕9号)等文件精神,决定实施“巢湖产业创新团队培养计划” 。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第一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合肥市委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和人才发展规律,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开拓创新、各具特色的产业创新团队,为奋力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加快建设“明珠之城”,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二条目标任务。从2017 年起用4 年时间,依托我市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期培育30 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其中达到省级创新团队不少于3 个、达到合肥市级创新团队不少于6 个,培养集聚一批能够引领和促进我市产业发展、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与产业的结合、创新与创业的结合,使每个团队成为我市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简称 “ 336”计划)。 第二章设立条件和组建要求 第三条巢湖产业创新团队的设立条件:

(一)所在企业属于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 业。一般应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承担过合肥市以 上科研项目或重点工程项目,在同行业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竞 争优势;具有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优秀创新人 才队伍;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科研条件,研发经费 充足,能够为创新团队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二)创新团队所申报的创新项目,技术上具有先进性,能够填补省内、合肥市空白或处于省内先进、合肥市内领先水平,并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对促进我市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促进作用。 第四条巢湖产业创新团队的组建要求: (一)创新团队由申报单位组建,一般由1 名带头人和 3 名核心成员组成; (二)鼓励申报单位引进、集聚省内外高校院所及优秀人才加盟创新团队; (三)组建的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团队成员能力互补; (四)创新团队中要明确1 人协助带头人处理日常事务,使团队带头人主要精力放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第五条创新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选聘的团队带头人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一般应从本单位技术骨干中选聘;本单位确无合适人选的,可从持有本单位股权的国内外专家中选聘,或从与本单位有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申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申请 团队名称: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创新团队 依托单位: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 学术带头人:郭占成,朱荣,焦树强, 主要成员:周国治,张欣欣,张建良,朱鸿民,苍大强,薛庆国,王静松,冯妍卉,张延玲,胡晓军,李宇,张国华 (一)团队建设情况 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节能减排技术。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占成教授的带领下,以该团队为主要科研力量,2006年发展为“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又经过4年的发展,作为主要组成部分,2011年国家科技部批准为“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创新团队,针对钢铁工业节能与CO2减排、冶金粉尘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钢铁冶炼渣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性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工业生产,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进步,并在科技研发的组织和运行机制上具有创新性,已成为我国钢铁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创新团队,2014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认定为“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二)创新能力与水平 研发了转底炉处理冶金粉尘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发明了用烧结电除尘灰生产氯化钾的技术,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为我国钢铁冶金粉尘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获得2015年度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 发明了电炉炼钢复合吹炼与集束供氧喷煤技术,在全国电炉炼钢工艺中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明了USTB法电化学还原制备金属钛新技术,正在进行单电解池10000A 级电流工业性试验,有望使金属钛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获得2016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研究开发的以煤代焦高炉喷煤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生产,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液态钢渣改质制备陶瓷原料及陶瓷产品开发技术”,2016年完成了工业模式示范,有望获得实际应用;与企业合作开发的钢渣替代石灰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获得实际应用,2014年获得循环经济科学技术一等奖;

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慈溪市企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依托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慈溪市科学技术局制 2011年7月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本申请书电子文档请登陆慈溪市科技局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4631941.html,)下载。 四、该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 五、本申请书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复印 纸印制,采用胶装装订。

承诺书 经核实,本表中所填数据准确,情况介绍与实际情况相符。本人及单位对所填的数据和情况介绍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团队首席专家(签字): 年月日 依托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情况 创新方向 名称 所在创新平 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总计总人数 45岁以 下人数 高级职称 人数 中级职称人数 初级职称 人数 博士 生人 数 硕士生 人数 团队带头人1 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日期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行政职务人才类别 学位授予国 或地区及学校联系电话传真手机所在工作单位 电子 邮箱通信地址邮编 团队带头人2 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日期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行政职务人才类别 学位授予国 或地区及学校联系电话传真手机所在工作单 电子 邮箱通信地址邮编

其他核心成员 姓名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技术资 格/学 位 研究方向 在团队中 的作用 工作单位签字1 2 3 4 5 6 7 8 9

二、其他成员 其他成员 姓名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技术资 格/学 位 研究方向 在团队中 的作用 工作单位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申报创新团队初审意见汇总.doc

附件 3 校内创新团队汇总表 院别创新团队名称级别联系人 台风和中尺度气象创新团队校级吴立广、沈新勇 气候模拟与预测创新团队校级陈海山 季风与区域气候变化创新团队校级徐海明、周顺武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变化创新团队院级江志红、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创新团队院级陈中笑、程军 气象资料同化创新团队院级闵锦忠 气候能源开发研究创新团队院级吴息、李艳 应用气象创新团队校级申双和应气院云雾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创新团队校级杨军 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创新团队院级胡继超遥感学院陆面过程遥感创新团队校级沈润平、赵巧华 控制与系统集成创新团队校级张颖超、杨春霞信控院气象观测机器人研究团队校级唐慧强、陈旭 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研究团队院级杨春霞、叶小岭 信息与通信工程创新团队校级周杰、郭业才 微纳电子创新团队校级刘清惓电信学院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院级行鸿彦 光电技术创新团队院级肖韶荣 水声通信创新团队院级郭业才 大气环境创新团队校级刘刚、郑有飞 环境友好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院级陈敏东高桂枝 环境学院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创新团队院级王让会、王连喜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创新团队院级王连喜 环境工程创新团队院级陆建刚郭照冰大气污染化学创新团队院级刘刚高性能网格计算与并行处理创新团队校级薛胜军 信息安全创新团队校级傅德胜 计软学院 网络与信息技术创新团队院级顾韵华软件新技术创新团队院级刘景发 智能计算与农业气象智能技术创新团队院级王定成信息处理与应用创新团队院级侯荣涛光子技术创新团队校级李传起、张成义流体动力学与科学计算创新团队校级程国胜 数理学院 算子理论与应用创新团队院级肖建中、杨兴东工程应用复合材料创新团队院级赵浩峰 过渡金属化合物结构物性创新团队院级曹原灾害链预测创新团队院级门可佩、王桂芝 注: 1、至少有一名副高职称(或博士)一线教师担任团队带头人;2、院级团队在上述名单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由各学院自行确定;

《关于开展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申报工作通知》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文件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组通字[2010]44号 ---------------——*—-------—------- 关于开展第四批“115”产业创新 团队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委组织部,各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省直各单位、各大学、省属各大型企业、部分中央驻皖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在凝聚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重点产业竞争优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省100个产业创新团队中有部分团队将在今年年底达到设立期限。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拓展“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要求,为及时做好产业创新团队的动态调整,现将开展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第四批创新团队设置数量 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共设置28个,分为工业、农业、医学卫生、社会科学及其他等四个类别。请各单位在填写申报表时注明类别。 二、申报条件 申报设立“115”产业创新团队的条件,按照《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意见》(皖办发…2006?1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申报工作要求 符合条件的省属企事业单位和中央驻皖单位,直接向省委组织部提出设立申请;市属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向所在地的市委组织部提出设立申请,市委组织部初审后统一报送省委组织部。已达到设立期限的创新团队所在单位,可依托新的产业创新项目重新组织申报。 请各申报单位认真填写《安徽省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设立申请表》,一式30份于11月底前报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申请表》后可附重要证明材料,纸张大小为A4,用白色铜板纸做封面,《申请表》及证明材料一同骑缝装订,总共不要超过32页。查询“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有关文件及表格,请进入《安徽先锋网》“党建工作”中“人才工作”栏目。联系电话:0551-2652053,2609586,2609587(传真);电子邮箱:ahsrcb@https://www.360docs.net/doc/b314631941.html,。 做好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申报工作,是深化拓展“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申报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附件: 1、已达到设立期限的“115”产业创新团队名单 2、安徽省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设立申请表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0年10月20 日

科技创新团队申报书

附件2: 科技创新团队申报书 团队负责人: 研究方向: 申报层次: 所在学院: 所属学科: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

编写说明 一、编写前要仔细阅读相关建设管理条例以及本次通知中的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要求。 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专业技术职务”主要指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四、申请书用A4纸双面打印,申请书与附件一同装订,用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合计不得超过80个页码。 五、上报的申请书三份,其中至少有一份原件,每份申请书后均应附证明材料复印件。 六、除另有说明外,本次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为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所取得。

一、团队简况

二、团队基本情况 简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合作情况和发展目标等,2000字以内。 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三年来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5000字以内。 四、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三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以及科研成果情况等。1000字以内。 五、团队成员简介 简述每位成员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包括近三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以及科研成果情况等。3000字以内。

六、近五年(2005.01.01-2009.12.31)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 七、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阐述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预期成果。2000字以内。

安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意见

安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115”产业创新团 队建设工程的意见 (皖办发[2006]12号,2006年3月23日) 为加强我省重点产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皖发〔2004〕14号)精神,在全省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即从今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承载“861”行动计划重要项目、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建设100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选聘100名左右“创新团队带头人”和500名左右“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861”行动计划重点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有效提升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推动战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推动“861”行动计划重点产业创新团队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

才队伍,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安徽奋力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115”产业创新团队的设立 “115”产业创新团队依托我省优势企事业单位某一特定研发项目设立,一般由1名“创新团队带头人”和5名“带头人助理”组成。设立期限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超过5年。 (一)申请设立“115”产业创新团队的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有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库的重要项目或者列入国家有关计划的重要项目,在同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拥有在科研、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对促进“861”行动计划重点产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研发项目; 3、具有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研发队伍; 4、产学研结合较好,具备组建柔性研究机构和进行国内外联合研发的条件; 5、研发经费充足,能够为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办法讲解

***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 第三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或横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新突破。 2.争取在国家级、省部级等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上获得更大突破。 3.争取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上取得新突破。 4.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推动其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层次的优秀人才或团队支持计划行列。 5.推动科研基地建设,与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为基地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6.打造学术梯队,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第四条学校重点促进和支持省部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院士工作站、特聘教授工作室、校级专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和建设,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体系。鼓励跨学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第五条学校设立科研创新团队专项资金,拟用3年时间资助建设15个左右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每个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各层次科研创新团队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以河南省、教育部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应管理办法为准。 2.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研究方向: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团队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具有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近五年主持过单项到账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或主持的课题到账科研经费年均50万元以上;同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二等奖及以上1项(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奖项,单位和个人排名前五)。 社科类的创新团队标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或以上项目; (3)科研支撑条件:科研创新团队必须以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校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或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4)学术梯队:科研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团队成员应在学术带头人主持研究的课题中作为主研人员(排名前10),承担过具体研究内容(不包括近2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一般由10-15人构成,骨干成员以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博士教授不少于1人和40岁以下博士副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具有合理的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校级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交叉。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岗位专家和综合示范与培训站设置方案 、水稻、生猪、岭南水果、特色蔬菜和花卉5个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和综合示范与培 训站具体设置 1?水稻品种选育岗位(4个) 重点支持常规优质稻新品种选育、杂交稻新组合选育、超级稻新品种(组合)、水稻生物技 术与种质创新育种选育。b5E2RGbCAP 2?水稻病虫害防控岗位(2个) 重点支持水稻病害防控研究、水稻虫害防控研究。 3?水稻耕作栽培与土肥岗位(3个) 重点支持水稻栽培与耕作制度研究、水稻土肥、水稻高产水肥耦合技术研究。 4?水稻机械化配套研究岗位(1个) 重点支持水稻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探索水稻直播核心技术研究。 5?水稻采后处理与稻米精深加工研究岗位(1个) 重点支持稻米产后处理和加工现代化、标准化,精深加工配套技术规程。 6?产地环境与规划(种植业综合)研究岗位(1个) 重点支持研究分析我省种植业产业相关的产地环境情况与发展规划。 7?综合示范与培训站(9个) 主要支持有条件承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转移,开展产业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市、县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 p1EanqFDPw

1?生猪育种与繁育岗位(4个) 重点支持遗传评估与数据分析、种质资源与良种选育、遗传育种新技术研究、现代养猪繁 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岗位研究。DXDiTa9E3d 2?疫病防控岗位(2个) 重点支持猪群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侧重病毒病和综合防控研究)、猪群重大疾病防 控及猪场生物安全技术体系研究。RTCrpUDGiT 3?营养与饲料研究岗位(2个) 重点支持猪饲养标准、营养价值评定和新型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研究与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制。 4?现代养猪生产与环境控制岗位(3个) 重点支持养猪生产与设施研究、养猪生产与信息化管理研究、环境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 5?产后处理与肉品加工技术研究岗位(1个) 重点支持生猪制品的品质控制技术、生猪屠宰工艺技术、猪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质量安 全保障与控制技术等研究。5PCzVD7HxA 6?产业经济(养殖业综合)岗位(1个) 重点支持建立养猪业生产和经济数据库、行业信息的预警预报及技术体系运作评估和管理 平台。养猪产业的市场流通及产业政策研究。jLBHrnAlLg 7.综合示范与培训站岗位(9个) 主要支持有条件承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转移,开展产业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市、县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 XHAQX74J0X (三)岭南水果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和综合示范与培训站设置方案 1. 遗传育种与改良岗位(4个)

创新团队申请书

创新团队申请书

申报领域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申请书 团队带头人: 研究方向: 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编写说明 一、编写前要仔细阅读《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申报领域”包括数理、化学化工、农业、能源、信息、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每份申请书选填其中之一。 四、“专业技术职位”指受聘的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五、“专家组评审意见”和“教育部意见”各留半页空白纸。 六、申请书页面用A4纸,于左侧加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 七、上报的申请书至少要一份原件,每份申请书上均应附证明材料复印件。 八、申请书请双面打印,附件与申请书一同装订,合计不得超过80个页码。

一、简表 研究方向 名称 中文 英文 申请金额(万元) 起止年月 年 月 至 年 月 所在研究基地 A.国家实验室 B.国家重点实验室 C.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 D.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E.部门或地方工程研究中心 F.其它 团 队 带 头 人 姓 名 (本人签名) 性别 A. 男 B.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民族 专业技术职位 学位 A.博士 B.硕士 C.学士 最终学位 授予国或地区及学校 A.院士 B.长江学者 C.国家杰出 D.百人计划 行政职务 电子邮箱 所在工作单位 (院、系、所、实验室、中心) 通讯地址及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手机 创 新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 职位/学位 研究 方向 在团队中的作用 签 字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创新团队人员管理,根据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印发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京农发〔2009〕4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等聘任人员的推荐、遴选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岗位职责 第三条首席专家对团队建设负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本团队任务规划的调研、编制和分年度任务分解,代表团队与市农业局签订任务书。分别与各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不设综合试验站的区县的农民田间

学校工作站站长签订任务书。组织综合试验站站长与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签订任务书。 (二)依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人员考评办法(试行)》,组织对本团队成员进行考评。 (三)负责对本创新团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并加强学风建设。 (四)通过创新团队做好对全市本产业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的统筹情况。 (五)负责组织对产业重要灾情、疫情和突发性问题进行会商,提出应对方案或措施、意见或建议报北京市农业局。 (六)负责组织本创新团队与相关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对接工作。 (七)负责团队经费使用监管。 (八)根据市农业局的要求参加或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相关活动、会议,报送信息和相关材料。 第四条研究室主任主要职责是: (一)代表本研究室与首席专家签订任务书;配合首席专家组织做好本研究室岗位专家的任务、工作目标的分解。 (二)负责本研究室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组织本研究室岗位专家完成团队规定的各项任务。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