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分子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

今有分子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
今有分子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

今有分子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推断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分子式为,其中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

有个吸收峰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脂肪醛,则其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该有机物1mol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则其结构简式

为。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其结构简式

为,(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该物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C4H10 2

(2)CH3CH2CHO+2Cu(OH)2+NaOH Cu2O↓+CH3CH2COONa+3H2O

(3)OHC-CHO

(4)CH2=CH-CH2OH

试题分析:(1)由于――2,所以如果该有机物是烃,则应该是烷烃,分子式是C4H10;其中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是异丁烷,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2个吸收峰。

(2)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是CnH2nO,因此14n+16=58,解得n=3,即为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O+2Cu(OH)2+NaOH Cu2O↓+CH3CH2COONa+3H2O。(3)若该有机物1mol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molAg,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醛基,因此应该是乙二醛,即结构简式是OHC-CHO。

(4)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说明含有羟基;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因此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是58可知,应该是丙烯醇,即CH2=CH-CH2OH。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反应的方程式是

点评:本题基础性强,侧重学生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有机物分子式计算(成品)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一、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燃烧法 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C→CO2,H→H2O,Cl→HCl。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 欲判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 二、实验式(最简式)和分子式的区别与联系 (1)最简式: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 不能确切表明分子中的个各原子的个数。 注意: ①最简式是一种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②无机物的最简式一般就是化学式; ③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简单,种类繁多,具有同一最简式的物质往往不止一种; ④最简式相同的物质,所含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若相对分子质量不 同,其分子式就不同。例如,苯(C6H6)和乙炔(C2H2)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故它们所含C、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2)分子式: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元素的原子种类及数目的式子。 注意: ①分子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 ②无机物的分子式一般就是化学式; ③由于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故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其代表的物质 可能有多种; ④分子式=(最简式)n。,。 三、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1、标准状况下,M=22.4ρ(单位:克/升) 2、相对密度法:M=2D (D是氢气密度的倍数) M=29D (D是空气密度的倍数) 四、确定分子式的方法——关键是计算M (1)、实验式法: 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 例1:某有机物含碳40%,氢6.67%,氧53.3%,如果0.2mol该有机物质量为6g,求它的分子式。 (2)、物质的量关系法——比值法 求:1摩尔有机物中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就是分子式下标的比。 例2: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2.24升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升二氧化碳(在标况下)和3.6克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CH4、C3H8 B、CH4、C3H4 C、C2H4、C3H4 D、C2H2、C2H6 E、C2H4、C2H6 例3: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30ml,与过量氧气完全燃烧后,生成CO2 60ml,水蒸气45ml(相同条件下测得)。求原混合气的成分及体积比。 (3)、化学方程式法——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分子式。(已知物质的类别) (4)、燃烧通式法——利用通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求分子式。

固体压强计算练习题

压强训练题 班级:姓名: 1、物体重200N,按图中所示放置,物体和支承物的接触面积都是0.8m2,物体受F=300N外力的作用,方向如图所示,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试计算图中所示的四种情况下, 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1=________N、F2=_________N、 F3=__________N、F4=_________N。 压力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1=_________Pa、P2=__________ Pa、P3=__________ Pa、P4=__________ Pa。 2、将一方砖平放在水平地面,对地压力为F,压强为P, (1)若沿对角线去掉一半后,余下半块砖对地压力为,压强为; (2)若沿水平方向去掉一半后,余下半块砖对地压力为,压强为; (3)若沿竖直方向去掉一半后,余下半块砖对地压力为,压强为; (4)若沿竖直方向去掉3/4后,余下半块砖对地压力为,压强为。3、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 _____和_ ________有关。将(a) (b)两图相比较和(b) (c)两图比较,可得出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小莉同学的质量为45㎏,她每只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10-2㎡,求她站立和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 5.将一个重力等于100N,边长20cm的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方桌面的中央,桌子的边长是50cm,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多大?若用20 N的水平力把它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又是多大?

固体压力和压强比值法计算

固体压力和压强比值法计算 一.规则物体单独放置: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甲乙 课堂练习: 1.一块砖和半块砖都平放在地面上,一块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不为F1、P1;半块砖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分不为F2、P2,则:A.F1=F2 、P1=P2 B.F1>F2、P1>P2 C.F1<F2 、P1<P2 D.F1>F2、P1=P2 2.三个分不用铜、铝、木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高度和体积都相同,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A.铜最大B.铝最大C.木最大 D.一样大 3.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分不为1、2和3,且1>2>3。则这三个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力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不能确定 4.一块砖它的棱长之比为1∶2∶4,将它分不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分不为P1、P2、P3,则

A.p1=p2=p3 B.p1∶p2=1∶2 C.p2∶p3=1∶4 D.p1∶p3=4∶1 5.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压力之比为4∶9。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A.2∶3 B.3∶2 C.1∶2 D.4∶9 6.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平均正方体V甲>V乙,将它们分不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高度,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________ p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1 二.规则物体叠加放置: 例2.如图所示,正方体物块A和B是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它们的边长分不是LA、LB,同时LB=2LA,将物块A放在物块B的上面的中央,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B对地面的压强是9×103Pa,求:A对B的压强是多少?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规律总结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一.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判断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 欲判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碳、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与原有机物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不含氧;否则,原有机物的组成含氧。 二、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根据最简式和分子量确定分子式 例1:某有机物中含碳40%、氢6.7%、氧53.3%,且其分子量为90,求其分子式。 例2:某烃中碳和氢的质量比是24∶5,该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2.59g/L,写出该烃的分子式。 注意:(1)某些特殊组成的最简式,在不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时,也可根据组成特点确定其分子式。例如最简式为CH3的在机物,其分子式可表示为(CH3)n,仅当n=2时,氢原子已达饱和,故其分子式为C2H6。同理,最简式为CH3O的有机物,当n=2时,其分子式为C2H6O2 (2)部分有机物的最简式中,氢原子已达饱和,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即为分子式。例如最简式为CH4、CH3Cl、C2H6O、C4H10O3等有机物,其最简式即为分子式。 2、根据各元素原子个数确定分子式 例1:吗啡分子含C:71.58% H:6.67% N :4.91% , 其余为氧,其分子量不超过300。试确定其分子式。 例2:实验测得某烃A中含碳85.7%,含氢14.3%。在标准状况下11.2L此化合物气体的质量为14g。求此烃的分子式。 3、根据通式确定分子式 烷烃CnH2n+2 烯烃或环烷烃CnH2n 炔烃或二烯烃CnH2n-2 苯及同系物CnH2n-6 用CnH2n-x(-2≤x≤6)和相对分子量可快速确定烃或分子式

固体压强--柱体压强计算(人教版)(含答案)

固体压强--柱体压强计算(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5分) 1.同种材料制成的几个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粗细、高度各不相同,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较高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B.较粗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C.质量较大的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D.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答案:A 解题思路: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设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密度为ρ,则质量m=ρSh,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即 ,通过这个式子,我们发现圆柱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只与密度和高度有关,所以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应该由高度决定,h越大,压强则越大,A选项正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柱体压强 2.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制圆柱体A、正方体B和长方体C,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铁柱最重,长方体铁柱底面积最小。这三个铁柱对桌面的压强是( ) A.铁柱B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B.铁柱C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C.铁柱A对桌面的压强最小 D.三个铁柱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答案:D 解题思路: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设柱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密度为ρ,则质量m=ρSh,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即,因为三个柱体的密度相同,高度相同,故对桌面的压强相等,D选项正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柱体压强 3.甲、乙两个正方体都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甲、乙的密度之比为3:2,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 A.3:2 B.2:3 C.4:9 D.9:4 答案:C 解题思路: 柱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即,甲乙两个正方体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故,算出两物体边长之比之后,可得出体积之比是8:27,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代入数据(8×3):(27×2),可得质量之比为4: 9。 另一条思路: 根据可知,压强相等时,压力之比等于受力面积之比。由边长之比可得两个受力面 积之比为;故压力之比为4: 9,压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也等于质量之比,等于4:9。故C选项正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柱体压强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8:1 B.4:1

固体压强计算题

随堂练习 1.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 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 _______(填“丙”或“丁”)所示实 验。

2.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高为0.4m,横截面积为0.15m2,质量为150kg,g取10N/kg.求: (1)石柱的重力;(2)石柱的密度;(3)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如图2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图2 4.下列事例能减小压强的是()

5.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若大 象抬起一条腿,如图所 示,它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g取10N/kg) 6.纪念郑和七下西洋将华夏文明传扬于世,闽江口屹立起国内最大最高的一尊石雕像,如图8所示。石雕像和基座的总质量为7×105kg,基座底部呈正方形,面积约为50m2,则石雕像和基座总重力是N,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Pa。(g取10N/kg)

第14章第1节《压强》补充练习 一、填空 1、压力的效果与和 两个因素有关,为了表示压力所产生的效果,物理学引入了压强这个物理量,压强P= ; 2、一个质量为100Kg,底面积为0.5m2的的 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箱子对地面产生的压力为N,对地面的压强是; 3、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目的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斧头、

化学有机物经典计算题

化学有机物经典计算题

————————————————————————————————作者:————————————————————————————————日期:

? 超大大中小 ? 有机物的知识很散,我现在在复习,平时就应该把这方面的知识归纳总结! 有关有机物燃烧的题型分类解析 一、一定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的计算 有机物燃烧的试题时,其根本依据是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①烃:C x H y +(x+y/4)O 2 →xCO 2 +y/2H 2 O?②烃的衍生物:C x H y O z +(x+y /4-z/2)O 2→xCO 2 +y/2H 2 O 若题中明确给出了烃或烃的衍生物的类别,上面的燃烧通式还可进一步简 化,?如烷烃的燃烧:C n H 2n+2 +(3n+1)/2 O 2 →nCO 2 +(n+1)H 2 O 【题型1】①1mol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为(x+y/4)mol,即每摩碳 原子消耗1molO 2,每4摩氢原子消耗1molO 2 。?②计算1mol烃的含氧衍生 物完全燃烧的耗氧量时,可先将其中的氧原子折算为水,再将剩余C、H原子按烃 的计算方法计算,如C 2H 5 OH可看作C 2 H 4 ·H 2 O,因此其耗氧量与等物质的量的 C 2H 4 耗氧量相同。根据情况,也可将氧原子折算为CO 2 ,如HCOOH可看作 H 2·CO 2 ,故耗氧量与等物质的量的H 2 相同(折算成的H 2 O和CO 2 不消耗氧)?据 此,上面的燃烧通式也能迅速推写出来,而不必死记硬背。 例⒈充分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相同条件下需要相同体积氧气的是()(A)乙烯、乙醛(B)乙酸乙酯、丙烷 (C)乙炔、苯 (D)环丙烷、丙醇 【变式练习】有机物A、B只可能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A和B的分子量相差不可能为(n为正整数) ( )?A、8n B、14nC、18n D、44n 【题型2】在总物质的量一定的情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有机物完全燃烧后有关量的讨论,解答这种题目的关键是:总物质的量一定的混合物,不论以何比 例混合,只要分子中具有相同的碳(或氢)原子,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 2(或H 2 O) 的量也一定。若耗氧量一定,则要求各组分在物质的量相同时,耗氧量也相同,这应是常识性知识。

第四章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一、 概念 1、 特性粘度 2、Mark-Houwink 方程 3、 M n 、M w 、M η的定义式 4、普适校正曲线 二、选择答案 1、( )可以快速、自动测定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A 粘度法, B 滲透压法, C 光散射法, D 凝胶渗透色谱(GPC)法 2、下列四种方法中,( )可以测定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A 、粘度法, B 、滲透压法, C 、光散射法, D 、沸点升高法 3、特性粘度[η]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c sp /η B 、c /ln γη C 、 c sp o c /lim η→ D 、c o c /lim γη→ 三、填空题 1、高分子常用的统计平均分子量有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Z 均分子量和 ,它们之间的关系M z ≥M w ≥ ≥M n 。 2、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方法很多,如端基分析法可测 分子量,光散射法可测重均分子量,稀溶液粘度法可测 分子量。 3、凝胶渗透色谱GPC 可用来测定聚合物的 和 。溶质分子体积越小,其淋出体积越大。 四、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GPC 的分级测定原理。 2、测定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的方法有哪些?得到的是何种统计平均分子量? 五、计算题 1、 35℃时,环己烷为聚苯乙烯(无规立构)的θ溶剂。现将300mg 聚苯乙烯(ρ=1.05 g/cm 3,Mn=1.5×105)于35℃溶于150ml 环己烷中,试计算:(1)第二维利系数A 2;(2)溶液的渗透压。 2、粘度法测定PS 试样的分子量,已知25ml 苯溶液溶解PS 为0.2035g ,30℃恒温下测溶液的流出时间为148.5秒,而溶剂苯的流出时间为102.0秒,试计算该试样的粘均分子量。(30℃,k=0.99×10-2ml/g ,α=0.74)

有机物分子式的相关计算

有机物分子式的相关计算 班级:姓名:号数:评价: 方法一:最简式法 1.某有机物组成中含碳54.5%%, 含氢9.1%,其余为氧又知其蒸汽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94g/L,试求其分子式。 方法二:直接求法 1.某有机物组成中含碳54.5%%, 含氢9.1%,其余为氧又知其蒸汽在标况下的密度为3.94g/L,试求其分子式。 小结: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方法: [方法一]由物质中各原子(元素)的质量分数→各原子的个数比(实验式)→由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验式→有机物分子式 [方法二]1 mol物质中各原子(元素)的质量除以原子的摩尔质量→ 1 mol物质中的各种原子的物质的量→知道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个数→有机物分子式 2.燃烧某有机物A 1.50g,生成1.12L(标况)CO2和0.05mol H2O。该有机物的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04,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方法三:燃烧通式法 3.某有机物蒸汽对H2的相对密度为30,1.2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标况 下)1.344L,H2O1.44g,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4.某气态烃10 mL与50 mL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刚好消耗尽反应物,生成水蒸气40mL,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各20 mL(各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该烃的分子式为() A.C3H8 B.C4H6 C.C3H6 D.C4H8 5. 将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将12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 14.4 g,再通过碱石灰,又增重26.4 g。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A.C4H10 B.C2H6O C.C3H8O D.C2H4O2 方法四:讨论分析法 6.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 mol,完全燃烧得0.16 mol CO2和3.6 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固体压强计算题

甲 乙 图14 固体压强计算题 1、如图1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求: (1)物体甲的重力。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相同的体积ΔV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请判断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11 所示,质量均为20 千克的圆柱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已知甲的密度为 10×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米2;乙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米2。 ① 求:圆柱体甲的体积V。 ② 求:圆柱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压强p。 ③若要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小红和小华分别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不同方法。请先判断,同学的设计是可行的;再求出该方法中所截去的高度h(或体积V 或质量m)。 3、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千克。求:

4、如图10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均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米,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求: ①甲的密度。 ②甲对地面的压强。 ③若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下表中有两种推理,请判断这两种推 5、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米和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l03 千克/米 3, ρB 为 ×l03 千克/米 3。求: 图10 A B 图11 图11

柱形固体压强计算

固体压强专题-----计算 水平切割等体积 不叠 1、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A的边长为0.25米,B的边长为0.4米。③若在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ΔV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和p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的取值范围。 图12 叠对方 2、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边长分别为0.2米和0.4米,密度分别为4×103千克/米3和1×103千克/米3。求:(3)若设想将正方体甲作竖直切割、正方体乙作水平切割,切下部分体积都为原来体积的1/2,如图13所示。再分别将切下的部分置于对方的上表面,通过计算求出放置后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与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乙的比值。 如果切下部分体积都为原来体积的1/3呢?作为课下作业 水平切割等高度----叠对方 3、如图13(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实心圆柱体甲、乙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为5×103千克/米3。甲、乙的高度均为0.1米。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15千克。

③ 如图13(b )所示,若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均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当截去厚度h 时,恰能使叠放后的物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a )所截的厚度h 为____________米;(本空格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b )此时物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_________。(本空格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5、如图 11 所示,边长分别为 0.2 米和 0.1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0.l×l03 千克/米 3, ρB 为 0.8×l03 千克/米 3。求: (1) 物体 A 的质量m A 。 (2)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F B 。 (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 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 过计算比较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小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9 米,小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5 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 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 的,小华的结论是 的。(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h ,沿水平方向截去 h 后使 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有可能,求出 h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图13(b )

固体和液体压强典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就是300克,底面积就是40平方厘米,内盛0、6千克的水,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水平桌面中央。 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多大? ⑵当小明将100克的玻璃球放入茶壶内,水面上升了1厘米,但水并未溢出。此时茶壶对桌面 的压强为多少? 2、如图8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的容器容积为1、5×10-3米3,底面积为1、0×10-2米2,高为 20厘米,容器重1牛,当它盛满水时求: (1)水对器底的压力与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3、随着电热水器的不断改进,图l4所示的电热水壶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容积 为2L,壶身与底座的总质最就是l、2kg,底座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2, =1、0×l03kg/m3)求: 装满水后水深l6cm。(ρ 水 (1)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2)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 (3)装满水后桌面受到的压强。 4、两只容积相等、高度与底面积都不相等的圆柱形容器A与B的平面图如图所示,容器A的底面积为400厘米2,高为10厘米。两个容器都盛满水且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考虑两个容器本身的重力与体积大小。求: (1) 容器A中水的质量。 (2) 容器A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 容器B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5、如图重为120N、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

(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6、质量就是20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是2,每条履带的宽 度就是0、4m,求: (1)坦克所受的重力就是多大?(g取10N/) (2)坦克在平路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就是多大? (3)如果坦克垂直路过一条宽度就是0、5m的壕沟,当坦 克位于壕沟的正上方时,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就是多大? 7、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与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 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4, A对B的压强就是2000Pa, B的密度就是3×103kg/m3、 求: (1) 圆柱体A的密度;(2) B对地的压强(g=10N/kg)、 8、“海宝”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在上海街头布置的各种“海 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密度为1、5×103kg/m3, 体积为3m3,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取g=10N/kg,请问: (1)这座“海宝”的质量就是多大? (2)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强就是多大? 9、如图10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 2米,B的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A、 B的密度之比ρ A :ρ B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1 与P B 1.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10、如图(a)、(b)所示,大小为29、4牛的力F沿竖直方向分别作用在同一实心正方体A的中 央。正方体A的质量为2千克,边长为0、1米。在图(a)中,水平支撑面为地面;在图10(b)中,水平支撑面为天花板。求: ①正方体A对地面的压强。 ②正方体A对天花板的压强。

(完整版)固体压强计算题

甲 乙 图 14 固体压强计算题 1、如图1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求: (1)物体甲的重力。 (2)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相同的体积ΔV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请判断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 11 所示,质量均为 20 千克的圆柱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已知甲的密度为 10×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 0.010 米2;乙的密度为 8.0×103千克/米3,底面积为 0.016 米2。 ① 求:圆柱体甲的体积V 甲。 ② 求:圆柱体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压强p 甲。 ③ 若要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小红和小华分别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不同方法。请 先判断, 同学的设计是可行的;再求出该方法中所截去的高度 h (或体积 V 或质量 m )。

物体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13.5千克。求: 4、如图10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均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0.1米,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求: ①甲的密度。 ②甲对地面的压强。 ③若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下表中有两种推理,请判断这两种推 图10

为 0.2×l03 千克/米 3, ρB 为 0.3×l03 千克/米 3。求: (1)物体A 的质量m A 。 (2)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 (3)为使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芳与小李讨论后认为将正方体A 沿水平方向切下体积V 1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 上方,或将正方体A 沿竖直方向切下体积V 2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 上方都可以达到目的,请求出V 1与V 2的之比 6、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13.5千克。求: (1)物体B 的密度。 (2)物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若在正方体A 、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 后,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A '和p B ',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V 的取值范围。 7、如图16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分别为0.2米和0.1米,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B 质量为1千克。 求:①A 的质量; ②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③若在正方体A 、B 上沿竖直方向按相同比例n 截下一部分,并将截下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这时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A ′、p B ′,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及其对应的比例n 的取值范围。 A B 图11图11 图 11 图16

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参考资料

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有机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低级酯、一氯代烃、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乙二醇、丙三醇等。烷、烯、炔等烃类同系物相对密度随着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1、检验时利用装置自身的仪器,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往往是不可以随意添加其它仪器来检验装置气密性的。 2、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操作往往是使装置中的气体体积发生变化,但变化的程度要小,大幅度的变化是不能看出装置是否漏气的。 以上两点中以第2点最为重要,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空气热胀冷缩法 这是教材上介绍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行,但有四个缺点:①如果仪器玻璃较厚、装置较大,或者手掌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都不会产生气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检查一次用时间偏长;③导气管的尾端被水浸湿,不适宜做避免水参与的实验(如制氨气、制氯化氢等);④若装置内已经装入了试剂就不能再行检查。 二、注水法 适用于检查启普发生器或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此法有两个缺点:①装置内部被水浸湿;②如果已装入了固体试剂则不能再行检查。 为了消除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缺点,现设计了以下三种气密性检查方法。 三、外接导管浸水法 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试管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差较大,把试管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差。四、滴定管压气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与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变曲成U形与装置的尾端导管连接,滴定管内装满水。打开滴定管开关,水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 五、滴定管抽气法 取装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过单孔橡皮塞和橡皮管与装置尾端导管连接。打开滴定管的开关,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常用方法 河南宏力学校高中部胡乔木

固体压强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 1、将一重100N、边长为20cm的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的小桌面正中,如小桌面的边长为10cm,则正方体对桌面压强是;如小桌面边长为30cm,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 2、图A为边长10cm的正方体,重5N,B为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 为6N,则图甲中B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Pa,图乙中B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N。 3、如图,A、B、C三个物体的体积、密度均相同,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 C, 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则压力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压强 自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4、一块砖长25cm、宽10cm、厚5cm,这块砖平放和侧放在地面上时,它对地面 压力之比是,压强之比是。 5、两个正方体金属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取走金属块A, 金属块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3︰2,金属块A、B的边长之比L A︰L B=2︰3,则 金属块A与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 6、如上题图所示,A物体重8N,B物体重16N,若A对B的压强与B对地的压强恰好相等,则A的下底面积S A 与B的下底面积S B之比是S A∶S B=_________________。若ρA:ρB=2∶1,则它们的厚度之比h A∶h B=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甲、乙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沿 图示的对角线切成两块,并拿走其中的一块(乙取走上面的一块),则甲、乙 余下部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8、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之比为1:2,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时。甲对乙的压强为p1,乙对水平 地面的压强为p2;如果已知p1: p2=8: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 )1、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A、B、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图中阴影部分切掉后,剩下部分的密度和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小的关系是 A、ρA>ρB>ρC; P A>P B>P C B、ρA<ρB<ρC; P A<P B<P C C、ρA=ρB=ρC; P B>P A>P C D、ρA=ρB=ρC; P A<P B<P C ( )2、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ρ1、ρ2、ρ3,且ρ1>ρ2>ρ3,则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不能确定 ( )3、一只底面积为S的平底箱子,当它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A、 p/2 B、 p C、 2p D、 4p ( )4、圆柱体A、B高度相等,底面积之比为4:1。把它们竖直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2。若把圆柱体A叠放在圆柱体B上时,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6倍 ( )5、A、B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4∶3,先将B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A叠放在B的正上方,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桌面的压强之比Pa∶Pb为 A.8∶35 B.16∶35 C.32∶35 D.35∶32

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方法

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方法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即是确定有机物分子里所含元素的种类及各原子的数目。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是有机物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关于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题目,也是有机物计算题目当中的重要考题之一。那么,如何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呢?总体来讲,先得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然后再确定各原子的数目从而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下面笔者重点介绍一下在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当中的一些具体计算方法。 1、确定元素的组成 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的产物为c→co2,h→h2o。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的元素可能为c、h或c、h、o。欲判断该有机物是否含有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中co2中的碳元素质量及h2o中的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这两种元素的质量相加,再和原有机物的质量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原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若不相等则原有机物中必定含有氧元素。 2、确定分子式 在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之后,接下来根据题目条件来最终确定这几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的分子式。在确定分子式进行计算的时候,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实验式法(即最简式法) 根据有机物的分子式为最简式的整数倍,利用其相对分子质量及求得

的最简式便可 确定其分子式。如烃的最简式求法为: 例1:某含c、h、o三元素的有机物,其c、h、o的质量比为6:1:8,该有机物蒸汽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的h2密度的30倍,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析】该有机物中的原子个数比为 故其实验式为ch2o,设其分子式为(ch2o)n,根据题意得: 。 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4o2。 方法二、单位物质的量法 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后,直接求出1mol该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推算出分子式。若给出一定条件下该有机物气体的密度(或相对密度)及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求解分子式的基本途径为:密度(或相对密度)→m→1mol有机物气体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式。 例2:6.2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8.8gco2和5.4gh2o,并测得该有机物的蒸汽与h2的相对密度是31,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析】分别根据c、h的质量守恒求得a中的c、h质量分别为

(完整版)固体压强计算练习题

压强训练题 班级: 姓名: 1、物体重200N ,按图中所示放置,物体和支承物的接触面积都是0.8m 2,物体受F =300N 外力的作用,方向如图所示,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试计算图中所示的四种情况下, 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分别为:F 1=________N 、F 2=_________N 、 F 3=__________N 、F 4=_________N 。 压力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 1=_________Pa 、P 2=__________ Pa 、P 3=__________ Pa 、P 4=__________ Pa 。 2、 将一方砖平放在水平地面,对地压力为F ,压强为P , (1)若沿对角线去掉一半后,余下半块砖对地压力为 ,压强为 ; (2)若沿水平方向去掉一半后,余下半块砖对地压力为 ,压强为 ; (3)若沿竖直方向去掉一半后,余下半块砖对地压力为 ,压强为 ; (4)若沿竖直方向去掉3/4后,余下半块砖对地压力为 ,压强为 。 3、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 _____和_ ________有关。将(a) (b)两图相比较和(b) (c)两图比较,可得出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小莉同学的质量为45㎏,她每只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10-2㎡,求她站立和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 5.将一个重力等于100N ,边长20cm 的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方桌面的中央,桌子的边长是50cm ,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多大?若用20 N 的水平力把它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又是多大?

第一章 高聚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第一章 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1 已知某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与分子量符合5 .003.0M =η式,并有4110=M 和5 210=M 两单分散级 分。现将两种级分混合,欲分别获得000,55=n M 和000,55=w M 及000,55=ηM 的三种试样。试求每种试样中两个级分的重量分数应取多少? 解:设需104 级分的重量分数为W ,则105 级分的重量分数为W -1 第一种试样: ∑= i i i n M W M 1 即 5 4101101 55000x x W W -+= 91.0,09.0)10()10(54=≈=∴==x x x W W W 第二种试样: ∑=i i i w M W M 即 5410)1(1055000?-+?=x x W W 5.0=∴W ,即104与105各取一半重量。 第三种试样: a i a i i M W M 1 ?? ? ??=∑η 即 25.055.04]10)1(10[55000???-+?=x x W W 65.0,35.0)10()10(54==∴==x x W W 2 有一个二聚的蛋白质,它是一个有20%解离成单体的平衡体系,当此体系的数均分子量80000时,求它的单体分子量(0M )和平衡体系的重均分子量(w M )各为多少? 解: P —P ) (单体M 0) (二聚体 000,80=n M 由0M 和02M 组成,

由∑∑= i i i i n N M N M 即0 000 0028 .02.0228 .02.0000,80M M M M M M + ?+?= 000,480=∴M 由 00 00200 200 2 228.02.0)2(28 .02.0M M M M M M M M M N M N M i i i i w i i ?+??+?==∑∑ 400,868 .02.0000 ,4828.0000,482.0=+??+?= 3 将分子量分别为105和104的同种聚合物的两个级分混合时,试求: (1)10g 分子量为104的级分与1g 分子量为105的级分相混合时,计算n M 、w M 、z M ; (2)10g 分子量为105的级分与1g 分子量为104的级分相混合时,计算n M 、w M 、z M ; (3)比较上述两种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1)890,101011 /11011/101 154 =+== ∑i i i n M W M 180,181011 1 10111054=?+?= =∑i i i w M W M 000,55101101010110105 41082=?+??+?== ∑∑i i i i i i z M W M W M (2) 000,551011 /11011/101 145 =+== ∑i i i n M W M 820,911011 1 10111045=?+?= =∑i i i w M W M 110,9910 1101010110104 58102=?+??+?== ∑∑i i i i i i z M W M W M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知识讲解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 确定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 编稿老师佘平平一校林卉二校黄楠审核王慧姝 【考点精讲】 1. 元素分析 ①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 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的对应产物为:C―→CO2,H―→H2O,将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碱液吸收,称重后即可分别计算出样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氧元素质量分数的确定。 ③依据碳氢氧的质量分数可求出该物的实验式。 2.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质谱法 ①原理 样品分子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到达检测器的时间因 质量不同而先后有别质谱图 ②质荷比: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最大的数据即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由质谱图判断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 (2)其他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①M=m/n ②根据有机蒸气的相对密度D,M1=DM2 ③标况下有机蒸气的密度为ρg/L,M=22.4L/mol·ρg/L 3. 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一般方法

(1)实验式法: ①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最简式)。 ②求出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2)直接法: ①求出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②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求出1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 【典例精析】 例题1已知某有机物A的实验式为C2H4O,其质谱图如图所示: (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思路导航:(1)质谱图最右方的E峰是分子离子产生的,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2)有机物表现的性质及相关结论―→官能团―→确定结构式。如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CC,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却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可能是苯的同系物等。实验式是C2H4O,可推出其分子式为C4H8O2。 答案:(1)88(2)C4H8O2 例题2 某有机物A 3.0 g,完全燃烧后生成3.6 g水和3.36 L CO2(标准状况),已知该有机物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思路导航: (1)求有机物A中各元素的质量: m(C)=3.36 L 22.4 L·mol-1 ×12 g·mol-1=1.8 g。 m(H)=3.6 g 18 g·mol-1 ×2×1 g·mol-1=0.4 g。 因m(C)+m(H)=2.2 g<3.0 g,则有机物A中含有O元素,其质量为m(O)=3.0 g-2.2 g=0.8 g。 (2)求有机物A的实验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