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学建模

概率论与数学建模
概率论与数学建模

概率论与数学建模

基础知识部分 一、概率论:

1、概率:刻化某一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 注:事件指随机事件(可重复、可预测、结果明确) 例如抛骰子,抛一枚硬币。

2、常见的随机变量:X (1)离散型:

泊松分布:k

e

P X k k k λ

λ-(=)=

,=0、1、2、、、!

实际应用:时间t 内到达的次数;

(小概率事件)一本书中一页中的印刷错误数; 某地区在一天内邮件遗失的信件数; 某一天内医院的急症病人数;

某一地区一个时间间隔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 一个时间间隔内某种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经过计数器的α粒子数等等…… (2)连续型:

指数分布:x e x>0

f X λλ??

?-,()=0,其它

其中>0λ为常数 ,记为)(~λExp X

特点:无记忆性。即是P(/)()X s t X s P X t >+>=>

一个元件已经使用了s 小时,在此情形下,它总共能使用至少s+t 小时的概率,与开始使用时算起它至少能使用t 小时的概率相等,即元件对已使用过s 小时无记忆。

实际应用:(可靠性理论、排队论)许多“等待时间”都服从指数分布;一些没有明显“衰老”迹象的机械元器件(如半导体元件)的寿命也可也用指数分布来描述……

正态分布:x e

f X

∞∞2

2(-)

-2()=

- 记为2X ~N (,)μσ

标准正态分布:X~N(0,1)

正态分布标准化:若),(~2

σμN Y

,则)1,0(~N X Y σ

μ

-=

,标准化的目

的在于能够方便查阅书后的标准正态分布表。

“3σ“原则:

“3σ“原则被实际工作者发现,工业生产上用的控制图和一些产品

质量指数都是根据3σ原则制定。 3、随机变量的特征数(数字特征):

均值(期望):k k k x p E X xf x dx ∞

???????∑?=1

+-,(离散型)()=(),(连续型)

方差:22

D X =

E X E X ()(())E X E X =-2()

(-()) 中心极限定理:n X X ,,1 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且

2

2

(),(),0i i E X D X μσσ==>

则有:)(}{

lim

1t t n

n X

X P n

n Φ=≤-+∞

→σμ

模型一、轧钢中的浪费模型:

问题:将粗大的钢坯制成合格的钢材需要两道工序:粗轧(热轧),

形成刚才的雏形;精轧(冷轧),得到规定长度的成品材料。由于受到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得到钢材的长度是随机的,大体上呈正态分布,其均值可以通过调整轧机设定,而均方差是由设备的精度决定,不能随意改变。如果粗轧后的钢材长度大于规定长度,精轧时要把多余的部分切除,造成浪费;

而如果粗轧后的钢材长度小于规定长

(1)

(2)

(3)

μ

度,则造成整根钢材浪费。如何调整轧机使得最终的浪费最小。 (1) 问题概述:成品材料的规定长度已知为l ,粗轧后的钢材长度的

标准差为σ,粗轧后的钢材长度的均值m ,使得当轧钢机调整到m 进行粗轧,然后通过精轧以得到成品材时总的浪费最少。 (2) 问题分析:精轧后的钢材长度记为X ,X 的均值记为m ,X 的

方差为σ,按照题意,),(~2σm N X 。概率密度函数记为f (x ),当成品钢材的规定长度l 给定后,记x ≥ι的概率为p ', p '=p (x ≥ι)。在轧钢过程中产生的浪费由两种情况构成:若l X >,则浪费量为l X -;若l X <,则浪费量为X 。注意到当m 很大时,l X >的可能性增加,浪费量同时增加;而当m 很小时,l X <的可能性增加,浪费量也增加,因此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m 使得总的浪费量最小。 (3) 模型建立与求解:

这是一个优化模型,建模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并用 l ,σ,m 把目标函数表示出来。根据前面的分析,粗轧一根钢材平均浪费长度为:

W (x -)f (x )d x +

x f (x )d (

ι

ι

ι∞

-∞

=

?

? 利用

f(x )d x 1+∞

-∞

=?

xf(x)d(x)m +∞

-∞

=?

,和

f(x)dx p ι

+∞

'=?

由(1)得:W=m-l p '

W 为目标函数是否合适?

由于轧钢的最终产品是成品材,浪费的多少不应以每粗轧一根钢材的平均浪费量为标准,而应该用每得到一根成品材浪费的平均长度来衡量。因此目标函数为:

W m J P P ι=

=-'

'

因为ι是已知的常数,所以目标函数可以等价的取为:

m J (m ),(2)

P (m )

=

'

其中P (m )=p(x)dx

ι

'?

,2

2

(x -m )-

2e

P (X )=

σ

易见J(m )平均每得到一根成品钢材所需要的刚才长度,问题就转化为求m 使J(m)达到最小。 令x m

m

y ,,,ιμλσ

σ

σ

-=

=

=

则(2)式可表为:

(-Z)J()J (Z),(Z=-)(-)

(Z)

σμσλμλμφλμφ-

=

=

=

其中:2

y

-

2

z

e

(Z)=(y)d y,(y)=

φφ∞

ψ?

可用微分法解J (Z)-

的极值问题。不难推出最优值Z 应满足方程:

(Z)

Z (Z)

φλ=-ψ (*)

记(Z)F(Z)=(Z), φψ)(Z F 可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函数值

φ

和ψ制成

表格式给出图形。

由上表可得方程(*)的根Z*

注:当给定λ>F (0)=1.253时,方程(*)不止一个根,但是可以证得,只有唯一负根Z*<0,才使J (Z)-

取得极小值。

模型二、(美国)一个地区911应急服务中心在过去的一年内平均每月要收到171个房屋火灾电话,基于这个资料的,火灾率被估计为每月171次,下个月收到火灾报警电话只有153个,这表明房屋火灾率实际上实际上是减少了,或是或是它只是一个随机波动? 分析:Xn ——第n-1次和第n 次火灾之间的时间(月),X1…,Xn ,…是独立的且每一个Xn 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λ为报告的房屋火

灾率(月),即是:i

x

i f(X )=e λ-λ,(Xi>0)

目标:给定λ=171,确定每月收到153次这样的少的电话报警的概率有多大?或者说每月收到153是否属于正常范围内? 建模:i

x i f(X )=e λ-λ,λ

μ1

)(=

=n X E ,2

2

1

σ

λ

=

将11

μσλλ

=

=

,代入得:

(利用3σ原理): 若要有95%

的把握,则:...22X X X n μ

+++--≤≤

若要有99%

的把握,则:...33X X X n μ

+++--≤≤

选择95%的把握得到:

12...,(1)n n n X X X λλλλ

-≤+++≤

+

将λ=171,n=153代入(1),有:

12153153153 (171)

171

171

171

X X X -≤+++≤

+

即:121530.75... 1.04X X X ≤+++≤

因此我们的观察值12153...1X X X +++≈是在正常的变化范围之内 结论:断言火灾报警率降低的证据不充分,它可能是正态随机变量的正常结果。当然,若每月都连续这样低,则需重新评估。 灵敏度分析:当λ=171代入(1)得:

12 (171)

171

171

171

n n n X X X -≤+++≤

+

因为对任何的[]n 147199∈,,区间

171

171

n ±

总会包含1,即在[]147199,

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

对于“每月171次”的假设的敏感性分析。去掉特殊性,假设每月的均值是λ,我们有一个月的报警电话次数的观测值n=153,代入(1),有:

12153153

153

...X X X λλλλ

-≤+++≤

+

因为对于任何的[]1281178λ∈,

之间153

λ

λ

±

总会包含

1,所以λ=153属于正常的变化范围。

随机过程与数学建模

基础知识部分

随机过程:

热噪声电压:电子元件或器件由于内部微观粒子的随机热骚动所引起的端电压称为热噪声电压。它在任一时刻t 的值是一随机变量,记为V(t),不同时刻对应不同的随机变量,当时间在某区间,譬如在[]∞0,+

上推移时,热噪声电压表现为一族随机变量,记为:{V(t),t>=0}。由于热骚动的随机性,在相同条件下每次测量都将产生不同的电压——时间函数。这样,不断的独立的测量就可以得到一族不同的电压——时间函数。

设T是一无限实数集,我们把依赖于参数t T

∈的一族(无限多个)

∈,X(t)是随机变量称为随机过程。记为{X(t),t T

∈}。这时每一个t T

一随机变量,T叫做参数集。

把t看作为时间,称X(t)为时刻t时过程的状态,而X(t)=x或是t=t1时过程处于状态x。对于一切的t T

∈,X(t)的所有可能的一切值的全

体称为随机过程的状态空间。

马尔可夫链及其基本方程:

将时间离散化为n=0,1,2,…对每个n ,系统的状态用随机变量Xn 表示,设Xn 可以取k 个离散的值Xn=1,2,…k ,且记

i

n a n P X i ()=(=)即状态概率从Xn=i~Xn+1=j 的概率记为

ij n n P P X j X i =+1(=|=),即转移概率。如果1+n X 的取值只取决于Xn

的取值及转移概率,而与X1,X2,…,Xn-1的取值无关,则称这种离散状态按照离散的时间的随机转移过程叫做马尔可夫过程。或者说此过程具有马尔可性或无后效性。 注:还可以这样表示

{}{}n n 12n-1n n n n n n P X x X x X x X x P X x X x x R

≤=≤∈12-1-1-1|=,=,...,=|=,

由状态转移的无后效性和全概率公式可以写出马尔可夫链的基本方程为

k

i j

ij j a n a n P i 123k =∑=1

(+1)=(),,,,..., (1) 并且i

a n ()和ij P 应满足: i

1

a n ,0,1,2,...

0,1,,1,2,...,k ij ij j n

P P i j k

==≥==∑∑k

i =1

()=1 (2)

引入状态概率向量和转移概率矩阵

12k

a n a n a n a n P ?ij k k ()=((),(),...,()),{P }

则(1)式可表为:a n+1()=a(n)p (3)

由此可得 :a n n

()=a(0)p (4)

(2)式表明转移矩阵P 是非负矩阵,且P 的行和为1,称为随机矩阵。

说明:对于马尔可夫链模型最基本的问题是构造状态Xn 及写出转移矩阵P ,一旦有了P ,那么给定初始状态概率a (0)就可以用(3)和(4)或计算任意时段n 的状态概率a (n )

模型一:人寿保险公司对受保人的健康状况特别关注,他们欢迎年轻力壮的人投保,患病者和高龄人则需付较高的保险金,甚至被拒之门外。人的健康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转变,且转变是随机的,保险公司要通过大量数据对状态转变的概率做出估计,才可能制定出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的保险金和理陪金数额,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健康与疾病:

n

1X n 0122?==??,健康 ,,,,...,疾病

i

n ij n+1n a n P X i P P X j X i =()=(=)---状态概率 (=|=)----状态转移概率

其中(i ,j=1,2)

a n a n -1P a n P a n a n -1P a n P a a +??

+?111122121122

2212

()=()()()=()()(0)=1,(0)=0

若开始处于疾病状态,即a a 12

(0)=0,(0)=1,

更一般的12(0)0.25λ=(0)=0.75,a ,当n →∞时,a n a n 12

(),()的趋向与上面两表相同。 结论:当n →∞时,a n a n 12

(),()趋向于稳定值,与初始状态无关。

(2)健康、疾病、死亡

1,2n 3??

=???

n

健康

X ,疾病 ,=0,1,2,...,死亡

3

a n a n-1P a n-1P a n-1P a n a n-1P a n-1P a n-1P a (n )a n-1P a n-1P a n-1P a 0a 0a 0++??

++??=++?11112213

3121122223

32113223333

123

()=()()()()=()()()()()()给定初始状态:

()=1,()=0,()=0

对于例题中的(1)小问,看出从任意状态出发经过有限次的转移都能达到另外的任意状态,而(2)小问中则不能。

正则链定义:一个有k 可状态的马尔可夫链,如果存在正整数N ,使从任意的状态i 经N 次转移都以大于0的概率到达状态j (i ,j=1,2,3,…,k )则称为正则链。

Th1.若马尔可夫链的转移矩阵为P ,则它是正则链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正整数N ,使N

P >0(指N P 的每一元素大于零)。

Th2.正则链存在唯一的极限状态概率π=(π1,π2,…,πk ),使得当n →∞时,a n →()π

,π

与初始状态概率a(0)无关(π称

为稳定概率或稳定状态分布),满足π=πk

i

i 1=∑=1

π

例如:

??

??

??????

1231230.8 0.18 0.02(π,π,π)=(π,π,π)0.65 0.25 0.1

0 0 1

3

i

i 1=∑=1

π

由上面方程组可求得,123π

=(π,π,π)=(0,0,1)

注:这能够满足我们这样的一种想法:由于随机波动,我们不能期望当系统稳定时状态变量将停留在一个数值上。我们能达到的最好的希望是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将趋于一个极限分布。

吸收链:马尔可夫链存在一种状态,系统一旦进入该状态不再会转移到其他状态,并且系统从其他任何状态出发最终都会转移到该状态。 吸收链的定义:转移概率Pij=1的状态i 称为吸收状态,如果马尔可夫链至少含一个状态,并且从每一个非吸收状态出发,能以正的概率经过有限次转移到达某个吸收状态,则称这个马尔可夫链为吸收链。

模型二:

一个宠物商店出售容量为15L 的水族箱,每个周末商店老板要盘点存货,开出订单。商店的订货策略是如果存货为0,就在这个周末进3个新的15L 水族箱。如果,只要商店还保存一个存货,就不在进新的。这个策略是基于商店平均每周销售一个水族箱的事实提出的。这个策略是不是能够保证防止商店缺货时顾客需要水族箱而无货销售的损失?

分析:商店在每个销售周的开始存货在1个到3个之间,一周销售的个数依赖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需求是每周平均一个,但是是随机波动的。完全在某些周需求大于供给,即使在一周的开始就有3个水族箱的最大库存。我们希望计算需要超过供给的概率。

要解决此问题需给出关于需求的概率特征的假设,假设潜在的购买者在每周以一定的概率随机到达。

因此,在一周内潜在的购买者的数目均值为1的泊松分布。 建模与求解: 符号:

n n n n S n D n X S ===第周之初水族箱的供给第周之内水族箱的需求

状态变量,表明在这个销售周一开始 库存水族箱的数目。

假设:

n -1n -1n n -1n -1n -1n -1n 1

n D S S S D D S z S 3e

P D k k 012k -<=-≥==若,则若,则(=)=

,,,,...!

目标:计算n n P D S {>}

注:n D 与模型的动态有关,将被用来构成转移状态矩阵P 。

已知状态空间n X {123}∈,

,设0X =3 先确定P :

n n n n n P{D 0}0.368P{D 1}0.368P{D 2}0.184P{D 3}0.061P{D 0}0.019

========>=,,

所以,若n X 3=,则

n+1n n+1n n+1P{X 1}P{D 2}0.184P{X 2}P{D 1}0.368P{X 3}10.1840.3680.448

==========--=

其余的状态转移概率可以类似的计算,的得:

P ????=??????

0.368 0 0.6320.368 0.368 0.264

0.184 0.368 0.448

所以 n

n n P {D >S }=P {D >3}=0.019 可以看出n n P {D >S }的概率依赖于n ,更具体的说,它依赖于n X ,若n X =3,则

n n n P{D >S }=P{D >3}=0.019

等等,为了得到关于需求多么经常超过供给的更好的想法,我们需要更多关于n X 的信息,现在我们想找到一个唯一的渐进稳定的概率向量π,故我们有

P 123123(π,π,π)=(π,π,π)

得: π=123(π,π,π)=(0.285,0.263,0.452)

即当n →∞时,近似有

n n n P{X 1}0.285P{X 2}0.263P{X 3}0.452

======

3

i i=1

1

π=∑

所以,根据全概率公式,有:

3

n n n n i=1

P{D >S }=P(D >S |i)P i 0.2630.0190.4520.105

n n X X ==??+?=∑()

=0.2640.285+0.080

即在长时间的运行中,需求将有10%的时间超过供给。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建模

§8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原变量的适当的线性组合,以产生一系列互不相关的新变量,从中选出少数几个新变量并使它们尽可能多地包含原变量的信息(降维),从而使得用这几个新变量替代原变量分析问题成为可能。即在尽可能少丢失信息的前提下从所研究的m 个变量中求出几个新变量,它们能综合原有变量的信息,相互之间又尽可能不含重复信息,用这几个新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等)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设有n 个样品,m 个变量(指标)的数据矩阵 (1)1112 1(2)21222()12m m n m n n n nm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寻找k 个新变量12,,,()k y y y k m ≤ ,使得 1、1122,(1,2,,)l l l lm m y a x a x a x l k =+++= 2、12,,k y y y 彼此不相关 这便是主成分分析。主成分的系数向量12(,,,)l l l lm a a a a = 的分量lj a 刻划出第j 个变量关于第l 个主成分的重要性。 可以证明,若12(,,,)T m x x x x = 为m 维随机向量,它的协方差矩阵V 的m 个特征值为 120m λλλ≥≥≥≥ ,相应的标准正交化的特征向量为12,,,m u u u ,则 12(,,,)T m x x x x = 的第i 主成分为(1,2,,)T i i y u x i m == 。 称1 / m i j j λλ =∑为主成分(1,2,,)T i i y u x i m == 的贡献率, 1 1 /k m j j j j λλ ==∑∑为主成分 12,,k y y y 的累计贡献率,它表达了前k 个主成分中包含原变量12,,,m x x x 的信息量大 小,通常取k 使累计贡献率在85%以上即可。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标准,可以根据实 际效果作取舍,例如当后面几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较接近时,只选取其中一个就不公平了,若都选入又达不到简化变量的目的,那时常常将它们一同割舍。 计算步骤如下: 1、由已知的原始数据矩阵n m X ?计算样本均值向量12?(,,,)T m x x x x μ== ; 其中1 1(1,2,,)n i ij j x x i m n ===∑

数学建模-微积分模型

第四章 微积分模型 今天人们不论从事什么活动都讲究高效益,即希望所采取的策略使某个或某些指标达到最优。商店订货要使订货、存贮等费用最小,体育比赛运动员要创造最好的成绩,工程设计要追求最佳方案。普遍存在的优化问题经常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建立这类问题的模型,我们称为优化模型。 建立优化模型首先要确定所关心的优化指标的数量描述,然后构造包括这个指标及各种限制条件的模型,通过模型求解给出达到优化指标的所谓策略。本章仅考虑定常情况(即所给的策略不随时间改变)。 4.1 不允许缺货模型 某配送中心为所属的几个超市送配某种小电器,假设超市每天对这种小电器的需求量是稳定的,订货费与每个产品每天的存贮费都是常数。如果超市对这种小家电的需求是不可缺货的,试制定最优的存贮策略(即多长时间订一次货,一次订多少货)。 如果日需求量价值100元,一次订货费用为 5000元,每件电器每天的贮存费1元,请给出最 优结果。 模型假设: (1)每天的需求量为常数r ; (2)每次的订货费用为c 1,每天每件产品的存贮费为c 2 ; (3)T 天订一次货,每次订Q 件,且当存贮量 为0时,立即补充,补充是瞬时完成的; (4)为方便起见,将r ,Q 都视为连续量。 模型建立 将存贮量表示为时间的函数(),0q t t =时,进货Q 件这类小电器,储存量(0),()q Q q t =以需求r 的速率递减,直到q (T )=0。 易见 Q=rT (4.1) 一个周期的存贮费用 C 2= A c ds s q T 20 )(=? 一个周期的总费用 C =2 2 21rT c c + 每天平均费用

数学建模之减肥问题的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之减肥问题的 数学模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报告 减肥问题的数学建模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号5133117 姓名楚文玉 指导教师张尚国刘超 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2016年01月09日

摘要 肥胖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卫生健康问题. 肥胖是与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胆囊疾病、痛风、骨关节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某些癌症等的发病有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之一.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人们不会理性的对待自己的身体状况,经常使用一些不健康的方式减肥,到最后适得其反,给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本文特别的从数学模型的角度来考虑和认识问题,通过该模型的建立,科学的解释了肥胖的机理,引导群众合理科学的减肥. 本文建立了减肥的数学模型,从数学的角度对有关身体肥胖的规律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在研究此问题时,体重的实时变化数据是我们研究的核心数据,这就会使我们联系到变量的变化率或导数,这样所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就是微分方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因此,在研究体重,能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时,得到直接关系就得求解微分方程. 本文利用了微分方程模型求解减肥的实际问题,根据基本规律写出了平衡关系式 [()()][()()]t t t D A B R t t ωωω+?-=-+? 再利用一定的转换条件进行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式子,求解出模型关系式 然后根据建立的模型表达式来解决一些实际的减肥问题,给出数学模型所能解答的一些实际建议. 关键字: 微分方程模型 能量守恒 能量转换系数 1 问题重述 课题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饮食营养摄入量的改善和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肥胖成了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颁布人体体重指数(简记BMI ):体重(单位:kg )除以身高(单位:m )的平方,规定BMI 在至25为正常,大于25为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据悉我国有关机构针对东方人的特点,拟将上述规定中的25改为24,30改为29.无论从健康的角度,是从审美的角度,人们越来越重视减肥,大量的减肥机构和商品出现,不少自感肥胖的

数学建模答题模板

例:某公司有6个仓库,库存货物总数分别为60,55,51,43,41,52,现有8个客户各要一批货,数量分别为35,37,22,32,41,32,43,38.各仓库到8个客户处得单位货物运价见下表。 问题分析:本问题中,各仓库的供应总量为302个单位,需求量为280个单位,为一个供需不平衡问题。目标函数为运输费用,约束条件有两个:分别是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约束。 解: 引入决策变量ij x ,代表着从第i 个仓库到第j 个客户的货物运量,用符号ij c 表示从第i 个仓库到第j 个客户的单位货物运价,i a 表示第i 个仓库的最大供货量,j d 表示第j 个客户的订货量。 则本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68 11 min ij ij i j z c x ===∑∑ s.t 8 1 61,1,2,6,1,2,,80,1,2,6,1,2,,8ij i j ij j i ij x a i x d j x i j ==? ≤=???? ? ? ≤=????? ?≥=???=?????∑∑ 模型求解:用LINGO 语言编写程序(程序见题后附录),运行得到以下求解结果:

以下省略了其他变量的具体数值。 计算结果表明:目标函数值为664.00,最优运输方案见下表 【参考文献】 [1]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叶其孝,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五)[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3]袁新生,邵大宏,郁时炼.LINGO和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附录:LINGO程序 model: sets: wh/w1..w6/:ai;vd/v1..v8/:dj; links(wh,vd):c,x; endsets data: ai=60,55,51,43,41,52; dj=35,37,22,32,41,32,43,38; c=6,2,6,7,4,2,5,9 4,9,5,3,8,5,8,2 5,2,1,9,7,4,3,3 7,6,7,3,9,2,7,1 2,3,9,5,7,2,6,5 5,5,2,2,8,1,4,3; enddata min=@sum(links(i,j):c(i,j)*x(i,j));

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关系研究

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关系研究 【摘要】高等数学与计算机教学具有内在相关性,尤其是在数学建模应用中,根据计算机学科发展来发挥数学建模理论的作用及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高等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就从高等数学建模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研究入手,来阐述建模嵌入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重要潜力。 【关键词】计算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数学建模 1.高等数学与计算机学科发展 有人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省去学习数学的麻烦,即便是很多专业计算机教师也抱有同样的想法。然而,对于计算机应用领域及实践中,计算机技术确实给很多从业者带来了便捷与高效,但计算机技术不等于数学,更不能替代数学。从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对于我们常见的数学概念,如比率、概率、图像、逻辑、误差、机会,以及程序等知识的认识,很多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数量化转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这些应用中,数学理论及知识,尤其是数学基本理论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数学,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更需要从练习中来提升对数学知识及概念的理解,也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升运算能力。如果对数学概念及方法应用的不过,对数学单调性的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就会影响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出现偏差。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程序化语言的应用,使得数学知识在表达与反映中能够依据不同的应用灵活有效、准确的运算,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验证,也提升了数学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效率。 数学软件学科的发展,成为计算机重要的辅助教学的热门领域,也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发挥其数学应用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逻辑与直观、抽象与具体始终是研究的矛盾主体,如有些太简单的例子往往无法进行全面的计算;有些复杂的例子又需要更多的计算量。在课堂表现与讲解中,对于理性与感性知识的认知,学生缺乏有效的理解和应用,而强大的计算机运算功能却能够直观的表达和弥补这些缺陷,并依托具体的演示过程中来营造概念间的差异性,帮助学生从中领会知识及方法。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下,教师利用对数学理论课题或应用课题,从鲜活的思维及形象的表达上借助于软件来展现,让学生从失败与成功中得到知识的应用体验,从而将被动的知识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实践,更有助于通过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将数学教学思维与逻辑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便于从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依据学生所需知识及专业需求来分配侧重点。数学建模就是从数学学科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与实践中帮助学生协作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 2.信息技术是高等数学应用的产物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无处不在,对数学知识的渗透也是日益深入。当前,各行业在多种协作、多种专业融合中,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都可以实现畅通的表达与物化。如天气预报技术、卫星电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都需要从数

微积分方法建模2经济增长模型--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2 经济增长模型 发展经济、增加生产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增加投资(扩大厂房、购买设备、技术革新等), 二是增加劳动力。恰当调节投资增长和劳动力增长的关系,使增加的产量不致被劳动力的增长抵消,劳动生产率才能不断提高,从而真正起到发展经济的作用。为此,需要分析产量、劳动力和投资之间变化规律,从而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记 )(t Q —某地区、部门或企业在t 时刻的产量 )(t L —某地区、部门或企业在t 时刻的劳动力 )(t K ?某地区、部门或企业在t 时刻的资金 )(t Z —每个劳动力在t 时刻占有的产量(劳动生产率) 一、道格拉斯(Douglas )生产函数 由于现在关心的是产量、劳动力、投资的相对增长量,不是绝对量, 所以定义 ,)0()()(Q t Q t i Q =)0()()(L t L t i L = ,)0()()(K t K t i K = (1) 分别称为产量指数、劳动力指数和投资指数。 在正常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三个指数都是随时间增长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从机理分析 得到,只能求助统计资料.Douglas 从大量统计数据中发现下面的规律: 如果令 )()(ln )(t i t i t K L =ξ,) ()(ln )(t i t i t K Q =ψ (2) 则散点),(ψξ在ψξ~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大致如下

即大多数点靠近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提示ξ和ψ的关系为 )10(<<=γγξ ψ (3) 上式代入得 )()()(1t i t i t i K L Q γγ-= (4) 记)0()0()0(1--=γγK L Q a ,则由(1)、(4),可得 )0,10(),()()(1><<=-a t K t aL t Q γγγ (5)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Douglas 生产函数,它表明产量与劳动力、投资之间的关系。由(5)有 K K L L Q Q )1(γγ-+= (6) (6)表明年相对增长量Q Q 、L L 、K K 之间呈线性关系。且1→γ说明产量增长主要靠劳动力的增长;0→γ说明产量增长主要靠投资的增长。称γ是产量对劳动力的弹性系数。 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条件 定义 )()()(t L t Q t Z =—劳动生产率,则L L Q Q Z Z -=,由(6)代入 则 ))(1(L L K K Z Z --=γ (7) 可见,只要L L K K >,就能保证0>Z Z ,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由投资的相对增长大于劳动力的相对增长为前提条件。 问题:考虑到物价上升因素我们记物价上升指数为)((t P 设)1)0(=P ,则产品的表面价值)(t y 、实际价值)(t Q 和物价指数)(t P 之间满足)(t y )()(t P t Q =。 (1)导出)(t y 、)(t Q 、)(t P 的相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作解释。 (2)设雇佣工人数目为)(t L ,每个工人工资为),(t W 企业的利润简化为产品的收入)(t y 中扣除工人的工资和固定成本,企业应雇佣多少工人能使利润最大。

减肥问题的数学模型

减肥问题的数学模型 一、 问题的提出 现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为困扰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疾病,减肥已日趋大众化。如何有效地,健康地减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文从减肥机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 问题的分析 肥胖困扰着很大一部分人群。如何耗去多余的脂肪,提高身体健康质量,成为人们的共识。本题要求我们从减肥的机理角度出发说明怎样有效地减肥。 根据生物知识,减肥就是要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也即把多余的脂肪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实际上,我们吃的食物都是以能量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当摄入能量为λE 时,减肥效果取决于能量的消耗E 。若E λE ?,他的能量消耗大于摄入,将达到减肥的目的;若E λE =,他的体重将维持原状;若E λE ?,则他不但不能减肥,反而会增胖。 每日摄入能量的来源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设它们被消化后产生的热量为Q i =i i m λ(i=1,2,3)(其中i i m ,λ分别为上述三种物质的燃烧值和摄入质量)。则摄入的总能量为E λ=∑=3 1i i i m λ 每日消耗的能量E=1.1×(Q 0+Q P ),而Q 0=W Q ω,Q P =Q 0k ,k =∑=4 1 j j j k ω 故E=1.1×WQ ω(1+∑=4 1 j j j k ω) 从而,我们比较λE 与E 的大小,可以得出体重的变化。 三、 问题的假设: (1) 燃烧相同质量的人体各部位脂肪产生的热量相同。 (2) 同一人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各种强度活动所占比例一定。

(3) 人体健康状况良好,体内的生理活动稳定。 四、 符号说明: E ——— 每天消耗的能量 E λ———正常人体每天摄入的能量 m i ————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质量 i λ(I=1,2,3)——单位质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燃烧放出的热量。 W ——减肥前的体重(单位:斤) Q 0——人体基础代谢需要的基本热量 Q p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Q ω——人体单位体重基础代谢需要的基本热量 k j (j=1,2,3,4)——各类型活动的活动强度系数(极轻、轻、中、重) j ω(j=1,2,3,4)——每天各强度活动所占比例(∑=4 1 j j w =1) m ? ——自身脂肪变化的质量 五、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在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已得出: E λ= ∑=3 1i i i m λ (i=1,2,3) E=1.1×Q ωW (1+∑=4 1j j j k ω) (j=1,2,3,4) 因而我们有 m ? = 3 λλE E -= 3 4 1 3 1 ) 1(1.1λλ∑∑==+-j j j w i i i w k Q m 下面我们分三种情形: (1) 0??m 即E E ?λ时,结果是人体增胖 (2) 0=?m 即E=E λ时,维持原状不变。

数学建模常用的十种解题方法

数学建模常用的十种解题方法 摘要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十种常用方法有蒙特卡罗算法;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解决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的数学规划算法;图论算法;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一些连续离散化方法;数值分析算法;图象处理算法。 关键词:数学建模;蒙特卡罗算法;数据处理算法;数学规划算法;图论算法 一、蒙特卡罗算法 蒙特卡罗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可以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是比赛时必用的方法。在工程、通讯、金融等技术问题中, 实验数据很难获取, 或实验数据的获取需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 对此, 用计算机随机模拟就是最简单、经济、实用的方法; 此外, 对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 如非线性议程组求解、最优化、积分微分方程及一些偏微分方程的解⑿, 蒙特卡罗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一般情况下, 蒙特卜罗算法在二重积分中用均匀随机数计算积分比较简单, 但精度不太理想。通过方差分析, 论证了利用有利随机数, 可以使积分计算的精度达到最优。本文给出算例, 并用MA TA LA B 实现。 1蒙特卡罗计算重积分的最简算法-------均匀随机数法 二重积分的蒙特卡罗方法(均匀随机数) 实际计算中常常要遇到如()dxdy y x f D ??,的二重积分, 也常常发现许多时候被积函数的原函数很难求出, 或者原函数根本就不是初等函数, 对于这样的重积分, 可以设计一种蒙特卡罗的方法计算。 定理 1 )1( 设式()y x f ,区域 D 上的有界函数, 用均匀随机数计算()??D dxdy y x f ,的方法: (l) 取一个包含D 的矩形区域Ω,a ≦x ≦b, c ≦y ≦d , 其面积A =(b 一a) (d 一c) ; ()j i y x ,,i=1,…,n 在Ω上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列,不妨设()j i y x ,, j=1,…k 为落在D 中的k 个随机数, 则n 充分大时, 有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消费分布规律的分类概率统计方法建模

§7 消费分布规律的分类 为研究辽宁、浙江、河南、甘肃、青海5省份在某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分布规律,需要用调查资料对这5个省分类.数据见下表: 其中,X 1:人均粮食支出; X 2:人均副食品支出; X 3:人均烟、酒、茶支出; X 4:人均其它副食品支出; X 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 X 6:人均日用品支出; X 7:人均燃料支出; X 8:人均非商品支出. 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社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分类的问题.例如,在考古学中,要将某些古生物化石进行科学的分类;在生物学中,要根据各生物体的综合特征进行分类;在经济学中,要考虑哪些经济指标反映的是同一种经济特征;在产品质量管理中,要根据各产品的某些重要指标而将其分为一等品,二等品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用聚类分析方法来解决. 聚类分析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样品进行分类,称为Q 型聚类法,使用的统计量是样品间的距离;二是对变量进行分类,称为R 型聚类法,使用的统计量是变量间的相似系数. 设共有n 个样品,每个样品i x 有p 个变量,它们的观测值可以表示为 n i x x x x pi i i i ,,2,1),,,,(21 == 一、样品间的距离 下面介绍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几种定义样品i x 与样品j x 间的距离. 1、 Minkowski 距离 m m p k kj ki j i x x x x d 11 ][),(∑=-= 2、绝对值距离 ∑=-=p k kj ki j i x x x x d 1),( 3、欧氏距离 21 21][),(∑=-=p k kj ki j i x x x x d 二、变量间的相似系数 相似系数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的关联程度越好.常用的变量间的相似系数有 1、 夹角余弦

关于减肥计划的数学模型

2011第一学期数学建模选修课期末作业 名称:减肥计划 学号:1008054311 系别:计算机系 姓名:宛笛 上课时间:周四晚上 是否下学期上课:是

减肥计划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现象也日趋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解决肥胖问题,与此同时,各类减肥食品充斥市场,却达不到好的效果,或者不能维持,有的还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带来一定损害. 本文中,我们建立了节食与运动的模型,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在不伤害身体的前提下,达到减轻体重并维持下去的目标. 关键字:肥胖节食运动不伤害减轻体重 1问题重述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而肥胖也成为困扰很多人的健康问题,肥胖者通过各种方式减肥,但很多人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制定合理的节食和运动计划科学的直到肥胖者减肥. 2 问题分析 (1) 体重变化由体内能量守恒破坏引起; (2)人体通过饮食(吸收热量)引起体重增加; (3)代谢和运动(消耗热量)引起体重减少 3符号说明 1)K: 表示第几周; 2)ω(k):表示第k周的体重; 3)C(k):表示第k周吸收的热量; 4)α:表示热量转换系数[α =1/8000(kg/kcal)]; 5)β:表示代谢消耗系数(因人而异); 6) β’:表示通过运动代谢消耗系数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即可表为β’=β+β1, β1有运动形式和时间决定. 4模型假设 1)体重增加正比于吸收的热量——每8000千卡增加体重1千克; 2)代谢引起的体重减少正比于体重——每周每公斤体重消耗200千卡 ~ 320千卡(因人而异),相当于70千克的人每天消耗2000千卡 ~ 3200千卡; 3)运动引起的体重减少正比于体重,且与运动形式有关; 4)为了安全与健康,每周体重减少不宜超过1.5千克,每周吸收热量不要小于10000千卡。 5 减肥计划 事例:某甲体重100千克,目前每周吸收20000千卡热量,体重维持不变。现欲减肥至75千克。 1)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安排一个两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每周减肥1千克,每周吸收热量逐渐减少,直至达到下限(10000千卡); 第二阶段:每周吸收热量保持下限,减肥达到目标 2)若要加快进程,第二阶段增加运动,试安排计划。 3)给出达到目标后维持体重的方案。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模版(完整版)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论文标题 摘要 内容要点: 关键词:结合问题、方法、理论、概念等

一、问题重述 内容要点: 1、问题背景:结合时代、社会、民生等 2、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二、问题分析 内容要点:什么问题、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模型、用什么方法来求解 三、模型假设与约定 内容要点: 1、根据题目中条件作出假设 2、根据题目中要求作出假设 写作要求: 细致地分析实际问题,从大量的变量中筛选出最能表现问题本质的变量,并简化它们的关系。将一些问题理想化、简单化。 1、论文中的假设要以严格、确切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使读者不致产生任何曲解 2、所提出的假设确实是建立数学模型所必需的,与建立模型无关的假设只会扰乱读者的思考 3、假设应验证其合理性。假设的合理性可以从分析问题过程中得出,例如从问题的性质出发作出合乎常识的假设,或者由观察所给数据的图象,得到变量的函数形式,也可以参考其他资料由类推得到。对于后者应指出参考文献的相关内容 四、符号说明及名词定义 内容要点:包括建立方程符号、及编程中用到的符号等

数学建模减肥计划

减肥计划——节食与运动 摘要:肥胖已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卫生健康问题。肥胖是与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胆囊疾病、痛风、骨关节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某些癌症等的发病有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实际情况确是违禁广告屡禁不止。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素质低,不知道应该从生理机理,特别是从数学模型的角度来考虑和认识问题。数学模型的优点是科学的解释了肥胖的机理,引导群众合理科学的减肥。 关键词:减肥饮食合理运动 一、问题重述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体重指数(简记BMI)定义为体重(单位:kg)除以身高(单位:m)的平方,规定BMI在18.5至25为正常,大于25为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据悉,我国有关机构对东方人的特点,拟将上述规定中的25改为24,30改为29。 在国人初步过上小康生活以后,不少自感肥胖的人纷纷奔向减肥食品的柜台。可是大量事实说明,多数减肥食品达不到减肥的目标,或者即使能减肥一时,也难以维持下去。许多医生和专家的意见是,只有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才能在不伤害身体的条件下,达到减轻体重并维持下去的目的。 肥胖是与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胆囊疾病、痛风、骨关节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某些癌症等的发病有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也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反映着体内多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心理上害怕自己变得肥胖,追求苗条,因而减肥不仅是人们经常听到的话题,更有人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去付诸实践的活动,从而也就造成了各种减肥药、器械和治疗方法的巨大的市场。各种假药或对身体有害的药品和治疗方法、夸大疗效的虚假广告等等就应运而生了,对老百姓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 情况的严重使得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不得不发出通知,命令所有电视台自2006年8月1日起停止播出丰胸、减肥等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但是实际情况确是违禁广告屡禁不止。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素质低,不知道应该从生理机理,特别是从数学模型的角度来考虑和认识问题。 二、模型分析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3 随机性人口模型--概率统计方法建模

§3 随机性人口模型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自然村落或一个家族人口,数量不大,需作为离散变量看待时,就利用随机性人口模型来描述其变化过程。 记 ()t Z —时刻t 的人口数(只取整数值) ()()()n t Z p t p n ==—人口为n 的概率 模型假设 1、在[]t t t ?+, 出生一人的概率与t ? 成正比,记作t b n ?,出生二人及二人以上的概 率为()t o ?; 2、在[]t t t ?+, 死亡一人的概率与t ? 成正比,记作t d n ?,死亡二人及二人以上的概率为()t o ?; 3、出生与死亡是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 4、进一步设n b 和n d 均为与n 成正比,记,,n d n b n n μλ==λ和μ分别是单位时间内 1=n 时一个人出生和死亡的概率。 模型建立 由假设3~1,可知()n t t Z =?+可分解为三个互不相容的事件之和:()1-=n t Z 且t ?内出生一人;()1+=n t Z 且t ? 内死亡一人;()n t Z =且t ?内无人出生或死亡。按全概率公式 ()()()()t d t b t p t d t p t b t p t t p n n n n n n n n ?-?-+?+?=?+++--1)(1111 即 ()() ()()())(1111t p d b t p d t p b t t p t t p n n n n n n n n n +-+=?-?+++-- 令0→?t ,得关于()t p n 的微分方程 ()()()()t p d b t p d t p b dt dp n n n n n n n n +-+=++--1111 又由假设4,方程为 ()()()()()()t np t p n t p n dt dp n n n n μλμλ+-++-=+-1111 (1) 若初始时刻)0(=t 人口为确定数量0n ,则()t p n 的初始条件为 ()? ? ?≠== 00 ,0,10n n n n p n (2)

数学建模减肥

数学建模论文 学院:理学院 专业:物理10-1 题目:运动与摄食减肥问题班级:10-1 姓名:黄首亚 2012年03月29日

1.题目:运动与摄食减肥问题 2.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饮食营养摄入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减肥的方法也有很多。如何正确对待减肥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了解减肥的机理成为关键。背景材料: 根据中国生理科学会修订并建议的我国人民的每日膳食指南可知: (1)每日膳食中,营养素的供给量是作为保证正常人身体健康而提出的膳食质量标准。如果人们在饮食中摄入营养素的数量低于这个数量,将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2)人体的体重是评定膳食能量摄入适当与否的重要标志。 (3)人们热能需要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三个方面:维持人体基本代谢所需的能量、从事劳动和其它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以及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所消耗的能量。 (4)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每一千克体重每小时平均消耗热量为4200焦耳。 (5)一般情况下,食用普通的混合膳食,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消耗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 3.问题重述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饮食营养摄入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肥胖无论从审美或健康的角度,都严重地威胁到人们,各种减肥食品、药物或是健美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在我们也利用减肥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减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利用科学的原理,组建一个减肥的数学模型,从数学的角度对有关的规律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人的体重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一个微分方程模型,采用离散化方法,以天为单位,从数学的角度解决了每天的饮食摄入量、运动强度与体重的关系,以探索减肥的科学方法。 4.模型假设 (1) 人体的脂肪是存储和提供能量的主要方式,而且也是减肥的主要目标。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体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骨骼、水和脂肪。骨骼和水大体上可以认为是不变的,我们不妨以人体脂肪的重量作为体重的标志。已知脂肪的能量转换率为100%,每千克脂肪可以转换为4.2×107焦耳的能量。记D=4.2×107焦耳/千克,称为脂肪的能量转换系数。 (2)人体的体重仅仅看成是时间t的函数w(t),而与其他因素无关,这意味着在研究减肥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对减肥的影响。 (3)体重随时间是连续变化的,即w(t)是连续函数且充分光滑,因此可以认为能量的摄取和消耗是随时发生的。 (4)不同的活动对能量的消耗是不同的,例如:体重分别为50千克和100千克的人都跑1000米,所消耗的能量显然是不同的。可见,活

数学建模做题步骤及注意事项【数模经验谈】

拿到建模题目以后,按照一下流程去分工合作 红色表示步骤蓝色表示注意事项 一、第一天上午 1. 各自对立思考1个小时,主要分析题目的问题背景,已知条件,建模目的等问题。至少每人必须提出10到15个问题,并回答自己的问题。 2. 重点用语言的形式表述清楚问题的结构,即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初步模型。(要自己提出的模型,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假设。) 3. 再和队友讨论。讨论1个小时。形成自己团队的初步模型,同样是以语言形式描述的。 4. 接下来查找一些文献,讨论修改团队的模型,形成一个最终较完整的模型。并根据讨论最后形成对问题的统一认识,形成问题重述部分的内容。 注:1)如果问题有好几问,可以重点讨论第一个问题,但是也要考虑其他问题与第一问的关系!(一般建模中的几问都是有一定联系得);也可以同时考虑,同时建模。 2)注意参考文献的处理,参考别人的方法一定要在文中注明!这也是要求一直留意查找文献的目的。【随时记录】 二、第一天下午 将自己团队的模型数学化,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公式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模型。此时会继续需要查文献,产生一些假设条件,并产生自己论文中的符号说明。

三、第二天上午 一个人开始写文章,语言重在逻辑清晰,叙述简洁明了!图、表准确。文章格式正确、内容完整。(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形式,以及参考文献都已经在第一天的讨论中有了一定的共识。) 其余两个人(在不清楚时3人讨论),开始考虑第一个问题的模型的求解,即研究模型的解法。查找文献或者自己提出对模型的求解方法。此时可能需要继续对第一天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改,简化等处理。(讨论后,及时告诉写文章的队友)。 四、第二天下午 写文章的继续。 编程的开始编程计算模型。此时,可能需要根据所采取的算法对模型的表述重新修改。 另一人帮忙编程,并开始考虑第二个、第三个问题的模型及求解方法。并一起讨论,形成共识,写进文章中。(此时,同样可能需要查文献,符号表示,产生假设)【注意是两个人求解,一个MATLAB,一个MATHEMATICA】 五、第三天上午 应该给出所有问题的计算结果了(最迟下午6点前)。 产生论文初稿。 六、第三天下午 进行模型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编程计算出的解的现实意义等,通过图、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概率统计方法建模9习题四

习题四 1、在一个人数很多的团体中普查某种疾病,为此要抽验N 个人的血,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1)将每个人的血分别检验,这就需要验N 次;(2)按k 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把从k 个人抽来的血混合在一起进行检验,如果这混合血液呈阴性反应,就说明这k 个人的血都呈阴性反应,这样,这k 个人的血就只需验一次。若呈阳性,则再对这k 个人的血分别进行化验。这样,k 个人的血总共要化验k+1次。假设每个人的血呈阳性的概率为p ,且这些人的试验反应是相互独立的。试说明当p 较小时,选取适当的k ,按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少化验的次数。并说明当k 取什么值时最适宜? 2、人群中有健康人和病人两类,病人可以通过与健康人接触将疾病传染给健康人。任何两人之间的接触是随机的,当健康人与病人接触时是否被感染也是随机的。如果通过实际数据或经验掌握了这些随机规律,试估计平均每天有多少健康人被感染。 3、某商店要订购一批商品零售,设购进价1c ,售出价2c ,订购费0c (与数量无关)。随机需求量r 的概率密度为p(r),每件商品的贮存费为3c (与时间无关)。问如何确定订购量才能使商店的平均利润最大。这个平均利润是多少?为使这个平均利润为正值,需要对订购费0c 加什么限制? 4、若零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证明不存在预防性更换策略。又问,若失效率r(t)为减函数,是否会存在预防性更换策略? 5、用连续热轧方法制造钢材时要经过两道工序,第一道是粗轧(热轧),形成钢材的雏形;第二道是精轧(冷轧),得到规定长度的钢材。粗轧时由于设备,环境等方面随机因素的影响,钢材冷却后的长度大致上呈正态分布,其均值可以在轧制过程中由轧机调整,而其均方差则是由设备的精确度决定的,不能随意改变。精轧时把多出规定的部分切掉,但是如果发现粗轧后的钢材已经比规定长度短,则整根报废。精轧设备精度很高,可以认为轧出的成品材完全符合规定长度要求。根据轧制工艺的要求,要在成品材规定长度l 和粗轧后钢材长度的均方差σ已知的条件下,确定粗轧后的均值m ,使得当轧机调整到m 进行粗轧,再精轧后得到成品材时的浪费最少。 6、若上题中钢材粗轧后,长度在l l 与1之间时降级使用(比如经济价值上每一根降级材相当于α根成品材)。长度小于1l 才整根报废。试选用合适的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使某种意义下的浪费量最小。 7、某种水泥在凝固时放出的热量Y (卡/克)与其中的四种化学成分X 1,X 2,X 3,X 4有关,现有13个水泥样品的样本数据列于下表:

数学建模_微分方程之减肥问题

摘要: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会联系到某些变量的变化率或导数,这样所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就是微分方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因此,在研究能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时,得到直接关系,就得求微分方程。 本文利用了微分方程模型求解实际问题,根据基本规律写出了平衡关系式,再利用一定的转换条件进行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式子,求解出结果,对于第一问,利用微分方程反解出时间t(天),从而得到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天数,同理,对于第二和第三问,利用以上方法,加上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可得出确切的时间,和所要保持体重所消耗的能量。 【关键字】:微分方程转化能量转换系数 1.问题重述 现有五个人,身高、体重和BMI指数分别入下表一所示,体重长期不变,试为他们按照以下方式制定减肥计划,使其体重减至自己的理想目标,并维持下去: 题目要求如下: (1)在基本不运动的情况下安排计划,,每天吸收的热量保持下限,减肥达到目标; (2)若是加快进程,增加运动,重新安排计划,经过调差资料得到以下各项运动每小时每kg体重的消耗的热量入下表二所示: (3)给出达到目标后维持体重的方案。 2. 问题的背景与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饮食营养摄入量的改

善和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肥胖成了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颁布人体体重指数(简记BMI ):体重(单位:kg )除以身高(单位:m )的平方,规定BMI 在18.5至25为正常,大于25为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据悉我国有关机构针对东方人的特点,拟将上述规定中的25改为24.,30改为29。无论从健康的角度,是从审美的角度,人们越来越重视减肥,大量的减肥机构和商品出现.不少自感肥胖的人加入了减肥的行列,盲目的减肥,使得人们感到不理想,如何对待减肥问题,不妨通过组建模型,从数学的角度,对有关的规律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根据背景知识,我们知道任何人通过饮食摄取的能量不能低于用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作为人体体重极限值的减肥效果指标一定存在一个下限1ω,当1*ωω<时表明能量的摄入过低并致使维持他本人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所需,这是减肥所得到的结果不能认为是有效的,它将危机人的身体健康,是危险的,称1ω为减肥的临界指标,另外,人们认为减肥所采取的各种体力运动对能量的消耗也有一个所能承受的范围,记为0

美赛-数学建模-写作模版(各部分)

摘要 第一段:写论文解决什么问题 1.问题的重述 a. 介绍重点词开头: 例1:“Hand move” irrigation, a cheap but labor-intensive system used on small farms, consists of a movable pipe with sprinkler on top that can be attached to a stationary main. 例2:……is a real-life common phenomenon with many complexities. 例3:An (effective plan) is crucial to……… b. 直接指出问题: 例1:We find the optimal number of tollbooths in a highway toll-plaza for a given number of highway lanes: the number of tollbooths that minimizes average delay experienced by cars. 例2:A brand-new university needs to balance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measures with the potential cost of attacks on its systems. 例3:We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sprinklers to use by analyzing the energy and motion of water in the pipe and examining the engineering parameters of sprinklers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例4: After mathematically analyzing the ……problem, our modeling group would like to present our conclusions,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 例5:Our goal is... that (minimizes the time )………. 2.解决这个问题的伟大意义 反面说明。如果没有…… Without implementing defensive measure, the university is exposed to an expected loss of $8.9 million per year. 3.总的解决概述 a.通过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 例: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optimizing amusement park enjoyment through distributing Quick Passes (QP), reservation slips that ideally allow an individual to spend less time waiting in line. b.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例1 We formulate the problem as a network flow in which vertices are the locations of escorts and wheelchair passengers. 例2 : A na?ve strategy would be to employ the minimum number of escorts to guarantee that all passengers reach their gates on time. c.将问题分阶段考虑 例3:We divide the jump into three phases: flying through the air, punching through the stack, and landing on the ground. 第二、三段:具体分析 1.在什么模型中/ 建立了什么模型 a. 主流模型 例1:We formulate a differential model to account for the rates of change of these uses, and how this change would affect the overall consumption of water within the studied reg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