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建分析【论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ign gi l rl n esy Qndo 2 6 0 hn ) QndoA r ut a U i rt, ig a, 6 19C i c u v i a
Ab t a t s r c :Ba e n a ay i f c r n tt s o giu t rl t c n lg x e so y tm n S a d n r vn e rl n r t d n s d o n lss o u r t s u f a r l a e h o o y e t n in s se i h n o g P o ic ,a p e i ay su y o e a c u mi
S u e n ns r c i n o g i ulur lTe h o o y Ex e s o y t m n S a do t di s o Co t u t o fA r c t a c n l g t n i n S s e i h n ng
W a u in e a n J n Ja gXu h i
第2 9卷 第 6期 2 1 年 l 月 00 2
农业科 技管 理
Ma a e n o r u r l ce c a d n g me t f Ag i hu a S i n e n Te h o o y c c n lg
v 12 No 6 o . 9, . De 2 0 c, 01
a rc lu a tc n l g e t n in y t m wh c l i d h d v lp e o d m a rc lu e s c r e o t Man c e e e t i te g iut r l e h o o y xe so s se i h i t t e e eo m nt f mo e m e g iu tr Wa ar d u . i i a hiv m ns n h c n tu t n o gi ut r e h oog x e i n y tm n h nd n o i e wee ttly s mm a ie o sr ci fa rc lu a t c n l y e tnso s se i S a o g Prvnc r oal u o l rz d.Op ru t nd c al n e a rc lu a po ni a h le g g iu tr l t y
湖北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的SWOT分析与对策探讨

构 和 农 业 技 术 人 员 的 湖 北 单 就 科 技 实 力 而 言 与 其 农 业 大 省 的
地 位 极 不 相 称 。因 此 整 合 现 有 资 源 , 整 推 广 路 子 , 革 现 有 推 调 改
技 实力居全 国第 5位 。现 代农 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对农 业经济发
展 已奠 定 其 关 键 地 位 作 用 , 业 科 技 技 术 推 广 使 用 , 湖 北 农 农 对 业 经 济 发 展 更 上 一 层 楼 起 到 了积 极 的 推 动 作 用 。 同 时 , 北 省 湖 农 业 科 技 人 才 资 源 丰 富 ,农 业 科 技 开 发 和 应 用 整 体 实 力 雄 厚 。 雄 厚 的 科 技 研 发 能 力 和 技 术 人 员 为 湖 北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提 供 了 便利条件 。 ( ) 北 作 为农 业 大 省 农 业 科 技 推 广 有 基 础 、 条 件 。湖 北 2湖 有 省 地 处 中 原 腹 地 , 地 面 积 4 6 1 h "湖 北 省 现 有 1 耕 6. 万 m , 4 2个 省 辖市 、 1个 自治 州 、8个 市 辖 区 、4个 县 级 市 ( 中 3个 直 管 3 2 其 市 )3 、8个 县 、 2个 自治 县 、 个 林 区 , 人 口 6 4 . 1 总 1 1 8万 人 , 住 8 居
问 题 探 讨
河 网 交 织 , 东 平 原 面 积 狭 小 , 湖 交 错 , 残 山低 丘 ; 地 分 鄂 河 兼 山 为 四大 块 , 均 海 拔 1 0 m 以 上 , 平 00 山地 群 山卺 嶂 , 谷 幽 深 , 河 地
力 雄 踞 全 国 十强 , 业 科 技 推 广 队 伍 遍 及 全 省 各 地 , 才 储 备 农 人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论文

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切农艺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备物质条件,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
一、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机推广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
农机推广历来是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机推广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历来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是农机化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
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坚强保证。
总之,切实加强农机化先进技术推广工作,对于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巩固和发展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搞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推广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普及的根本途径。
在推广工作中,农机推广人员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农机推广不仅仅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和增加农机总动力、总容量或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符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实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机推广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机推广规划、推广项目和方法的确定要以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为依据。
河津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农技 推 广
建设 现状
对 策
A d o i : l O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3 — 8 8 7 X. 2 0 1 4 . 0 2 . 0 2 5
中图分类号
¥ 2 3 2 . 3
文献标志码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是 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 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环节。为 了解
l 农 技推广 体 系建 设现 状
按照“ 稳定提高县市级 , 整合加强乡镇级 , 延伸建设村
一
化应用模式 , 建立了农技人员抓示范户 、 示 范户带动辐射 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 , 将主导品种 和主推技术落实到 科技示范户 、 示范基地和乡村农户 中。 通过示范带动 , 加快 了新技术 、 新 品种的推广 , 使群众对科技兴农 的认识进一 步提高 , 示范推广效果明显 。
“ 农 业专 家 +农 技人 员 + 科 技 示 范户 ” 的农 业科 技 成 果转
进行了新一轮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 ,特别是 2 0 1 2 年实
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 目以来 , 全市服务 网络逐步健全 , 科技示范基地初步建成 , 公共服务能力正
在进一步提高 ,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8 7 X ( 2 0 1 4 ) 0 2 - 0 0 5 6 - 0 2
河津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李武 强 , 王亚红 , 刘 杰
( 山西 省河 津市 农业 委 员会 , 山西 河 津 0 4 3 3 0 0 )
摘 要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 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 步的关键环节。 为了加快河津市农技推广 服务体 系建设步伐 , 提升服务水平, 农业部 门做 了大量的 工作 , 发现 了一些问题 , 同时也 明确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优选17篇)_1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优选17篇)本研究旨在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现与农业多功能性的实现两者间的.内在关联,并试图勾勒出基于推进农业多功能发挥的科技创新框架。
对此,本研究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推进方式:第Y,强化功能性的农业科研立项导向。
当前,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的农业科研立项导向以行业划分为主要方式,或根据近期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科技攻关计划,这样的立项导向一般只偏重经济功能,对农业其他功能的涵盖面较少或缺失。
建议各层面在制定项目指南时能加强关注农业发展的功能导向作用,优化科研立项的顶层设计。
第二,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指导协调机构,使该机构根据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确定和调整农业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制定以功能实现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目标,协调各方面的科研资源配置,避免分散研究和重复研究。
由该机构制定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把促进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纳人衡量标准。
第三,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评价的工作机制。
目前对农业科研工作的评价和审核仅由项目发出单位组织实施,使得评审的参与度较窄。
建议可以探索新型科研项目评、验机制,把主管经济、生态、社会等领域的布门和专业人士纳人其中,使具体的研究工作得到多元的指导和广泛认同。
本研究在阐述农业科技创新和多功能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初步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勾勒了基于农业多功能实现的科技创新架构。
在提出“诱致性”引起科技创新的观点基础上,通过“隐性农?业革命”的实证论述,得出社会需求引起了农业多功能拓展的论断。
本研究中,市场需求的诱致创新仅限于全国范围内农业行业产值情况的宏观分析支撑,而对需求更深层次的分解,则需要讨论农业科技创新程度和方向与不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市场规模间一一对应的关联,这也将反映出一个区域或一个科研机构如何配置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因此,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并把它与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路径相耦合是有必要的。
另外,农业科技创新既存在市场需求的诱致,也存在要素替代的诱致,这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探讨。
农业科技创新论文

浅议农业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占地1108km2,拥有82万亩耕地,93.6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8.8万人,先后建成全国优质稻米、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连续三年稻麦亩产超吨粮,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全年发种量、产茧量和综合效益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有着“茧丝绸之乡”的美誉;全县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畜牧生产转型升级加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50%;特种水产养殖独具特色,河豚养殖总规模和紫菜育苗面积为亚洲最大。
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在海安的具体体现,进一步说明了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现代农业级次的催化剂,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现结合我县实际,谈一谈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思考。
一、创新推广体系,完善服务网络没有一支稳得住、拉得出、打得响的农技推广队伍,开展科技创新也就是一句空话。
全面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首先,要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要借助于机构改革的契机,整合优秀技术力量,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为中心,拓宽农技推广的内容,探索创新农技服务的体制机制,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以“县为龙头、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三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通过建立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管理机制,切实加强体系的公益性连锁推广服务能力,确保农业科技创新的顺畅开展。
其次,在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要大力培育多渠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形成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融合的格局。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为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落实《 __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xx]30号)和十七届 __《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县农业局相关股室联合组成调研组,近期对我县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在深入调查、个别座谈、进行专题研讨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认为,我县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及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迫切需要,应引起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
20xx年机构改革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县植保植检站、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县粮油经作股、农环站、农业执法大队、县茶叶办、县柑橘办等单位,共有13 个机构,实有人数106人,编制数为108人。
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是原来独立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19个机构,实有人数33人,其中干部身份14人,工人身份19人。
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21人,中专及高中学历的11人,初中学历及以下的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3人,其中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4人。
二、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我县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与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机制运行失灵20xx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隶属关系由原来的县管或县乡双重管理改变为乡镇管理,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
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而大多数农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很多业务工作难以协调。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2012年12月(中)农林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我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研究王玲(黑龙江省军川农场,黑龙江萝北154244)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主要呈现两大趋势的多元化发展,表现为推广主体的多元化和推广形式的多元化,但这两大发展趋势并不符合当前的农业发展现状,面对现体系的诸多漏洞和矛盾,急需要创建符合现状农业发展的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自从我国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也不容小看,农业科技在推广主体方面表现为多元化,例如政府兴办的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所以及农业高等学府等,这些与农业科技推广相关的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农业科技推广的同时,当地建立的农业合作组织、供销社、与农业相关的企业、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业企业以及科技示范农户的农业推广活动也办的有声有色。
1.1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现状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呈现从中央辐射地方的模式,逐级推广从中央到省级再到市级到县级最后到乡镇,层层递进。
现阶段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农业,最基层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也有了新制度,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的改革,减少冗余的机构,做到优中取优。
第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竞争制度,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
第三,经营实体的经营方式的转变,提出新的经营模式。
第四,加强对外联系,建立多种合作关系,使得合作推广形式多样化。
第五,丰富推广方式,将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变得多样化。
1.2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推广现状农业科技研究单位以及农业高等学府好比农业科技的大脑,对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更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
他们采用的推广形式主要表现为如下四方面:第一,地方政府和农业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经营建立稳定的发展模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种植示范活动,将研究成果进行转让、对新技术的开发、技术承包等,第二,将开发的农业科技新产品直接传授给农户,授以种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建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和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加大,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面临的机遇与担负的责任日益突显。
本文分析了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当抓住机遇、及时完善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海南
农业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而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是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产品增产、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繁荣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强劲动力。
但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海南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发展建设要求,因此,构建新型的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工作迫在眉睫。
一、海南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技推广部门权责不匹配,环节过多
从图1可以看出,同全国的其它省市、自治区一样,海南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在组织上受到双重领导,省、市、县以及乡镇等各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既受本地区政府部门的行政管辖,又受上一级推广部门在主要业务上的指导。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本地行政部门掌握着人事权和拨款权,为此,海南各级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当地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分派,这一沿袭数十年,从建国之初就建立起来的运行体制,使得几乎所有重大的农业科技项目从研究或是引进开始,到成果鉴定,一直到转移推广均由政府的指令决定,使很多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尽管近年来海南取得了4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对海南农业的贡献率始终徘徊在45%左右。
调查发现,海南省乡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都有被临时或长期抽调从事非农业推广工作的经历,挤占了大量正常的农业推广工作时间,推广任务经常无法顺利完成。
2、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
基层农业科技事业单位的管理权下放后,由于县、乡两
级财政能力比较有限,导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系统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其它如推广设施设备的购买、推广人才队伍的培训、科技宣传推广等工作资金严重缺乏,难以担负起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很多乡镇领导由于认识不足,认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无足轻重,说起来重视,做起来轻视,忙起来无视,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和资产管理权在事实上被剥夺了,这就使得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职能难以履行。
而在2001年建立起来的农业科技110系统,其经费大都来自于向农民出售的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企业参与的服务站点,销售农资甚于提供科技服务,造成了农民的反感,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调查发现,国家、海南省拨付给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资金经常被其他项目截留或挪用;部分乡镇农技推广站的经费捉襟见肘,只够开出在编人员的基本工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支持的餐饮、交通等费用只能自己垫支,长此以往使农技推广人员丧失了推广的动力与热情。
资金的缺乏,还使得乡镇一级连最基本的实验检测设备都没有,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基本依靠农推人员的腿和嘴,推广工作方式方法的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服务“三农”,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要求。
工资待遇低、没有发展前途、社会地位不被认可,导致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流失严重。
3、资金投入不足,推广设备缺乏老化
一直以来,农业科技推广都是在政府领导下向广大农民提供的无偿的、公益性的公共产品,其推广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由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来决定,并受相应财政资金拨给的制约。
近年来,虽然海南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但相对于目前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所担负的职责,仍显得十分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全省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乡镇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非常差,甚至很多县市一级的农技推广中心都没有连接互联网,更甚者连电脑也没有配备,其获取信息能力和推广手段大大落后于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
推广部门的交通工具落后且数量极少,很多应该开展的田间作业和下乡推广活动都不得不放弃开展,大量居住偏远的农民因此无法获得及时亟需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范围只能被限制在城市的周边区域,削弱了农技推广的应有效用。
4、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专业素质亟需提高
据调查,目前海南全省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超过了六成,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三成,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的比例分别为0.8%、18.4%和33.8%;有
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员持有的是非涉农专业的文凭,这种现象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技能更新缓慢,很多人都是用老办法、老知识来传播推广新技术,其效果可想而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县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农业科技推广员接受过相对完整系统培训的比例很小,跟不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严重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扩散与推广。
虽然海南省搭建起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的远程视频技术对全省的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但受条件限制,只能进行一些笼统的、基本的技术培训,缺少针对性和双向沟通,加上部分农技人员接受新知识的水平能力有限,许多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无法解决,部分年龄较大的推广人员不会使用信息服务平台,使这种培训方式的效用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将各种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尽快提高全省,尤其是乡镇基层推广人员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构建和完善海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议
1、强化政府职能,改善农业科技推广的宏观环境
海南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明确划分各机构职责,优化农技
推广机构设置,提高推广队伍人员素质。
政府主管机关要担负起本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规划、计划和组织协调不同推广主体以共同完成推广任务的职责。
将日常的生产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信息提供等推广服务逐步分离,交给专业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来执行。
此外,还要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思路,将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分划为公益性机构与经营性机构两种;由政府财政拨款全额负担起公益性机构的经费,将其所有的经营性创收业务全部分离出去;把经营性机构推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激发出它们的活力。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是一项所有农业生产者都能受益的公共事业,政府应该负担起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转的大部分经费。
近些年,海南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中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大量流失,高质量的人才引进极其困难,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效率也大为降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约45%,这均与海南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短缺有关。
因此,要保障农业科技推广活动能够高效快捷的开展,尤其是公益性质的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在财政拨款上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强度。
在坚持以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力量、财政资金为主要推广经费来源渠道
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借鉴国内外有用经验,充分发挥市场和农业组织的作用,引进多方资金扩大非财政投入的比重,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加快农业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扩散,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3、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待遇,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为了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能够有效履行职能,要全面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聘任制度。
对通过考核录用的符合上岗条件的人员要切实提高待遇水平,在工资方面要有所倾斜,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尽快实现农推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同级别的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相当的目标,解除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
实行农技推广人员按条件的聘任制度,不但可以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拥有足以胜任推广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还能够保障推广人员能够享受到政府提供的良好待遇。
在美国、日本、以色列、荷兰等发达国家早已实行此类制度,政府部门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录用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从而保证了农技推广队伍的精炼高效。
此外,还须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鼓
励推广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要求。
4、推进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化,鼓励和支持各类推广主体的发展
一是逐步扩大社会推广组织服务的范围,将那些可以由市场调节完成的职责任务向非公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放开,在这些领域中,充分发挥社会化组织灵活多变、周到细致的特点,以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引导多元化的社会力量进入农业科技推广的领域发展。
二是发挥现有的海南农业科技110股份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鼓励海南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资销售企业延伸服务领域,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利用自身资源和网络将农资销售、农产品收购、加工运输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对农业科技110公司这样的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加强对其的业务指导,发挥它们下联农户、上通专家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市场经营性推广主体的活力。
三是打破农科教、产学研部门之间的界限,建立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机构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协作,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和科研
单位在新技术研发、引进试验和示范带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宋启道、梁伟红等:海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1).。